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住宅规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建筑规划;住宅小区
住区是以居住为主体,但各种配套功能区要合理布置。住宅楼的投影面积所占用地面积的比例(密度)应控制在30%以下;绿化用地一般应超过35%,并尽可能扩大,如有的优秀住区已达到50%以上。绿地分布应按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便于居民就近使用的原则。科学布置中心公园、分区中小公园。中心公园应大小有度,除特大型住区外,住区内一般不宜建大型公园,应着重搞好分区中小公园或主题公园及组团绿化。公共服务设施尤其是体育锻炼、老人休闲、儿童游戏活动场地,既要适当靠近居住区域,方便居民使用,也要防止对住户的干扰。
一、住区要有个性和特色
即使是同一开发商开发的小区也应表现不同的特色,不应照搬、“克隆”。不仅住区要有特色,住区内组团(群落、院落)也应该有特色,尤其是大型住区,即使是主题不突出的住区,在园林设计、建造造型、社区服务等方面也应表现出不同的特色。交通道路应合理分流,减少对居住区影响,住区道路系统应分级明显、架构清楚,既要与城市公共系统衔接,又要避免城市公交道路穿住区而过。
二、充分了解规划的重要性
住宅小区规划关系到能否吸引买家的眼球,进而能否给开发商和投资者带来经济效益;往长远效应看,住宅小区规划又关系到能否符合业主的切身利益,能否在业界树立开发商的口碑、形象和企业品牌。小区规划已经成为房地产开发过程中一个不容忽视的要素。随着房地产行业制度的完善和消费者消费理念的日趋成熟,在制度因素和市场因素的双重驱动下,住宅小区规划被推到了创新的前台。传统的小区规划除了经济成本的考虑外,没有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对小区生活环境提出更高的要求,小区的规划设计往往显得空间局促,风格单调,严重影响了居民对舒适生活环境的追求,也影响了房地产开发行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三、开发商和规划设计者需要注意的地方
1.以迂回的设计增强空间层次感。优秀的住宅小区的规划与一般的城市规划是截然不同,区内主干道采取迂回形式而不是画十字,打格子,为道路景观提供变化。区内小路则以幽径为主,以减低汽车流量、噪音及保持空气清新。建筑设计方面,应注重空间层次,使小区具备特有个性,居民也因此会对其生活的小区所具有特色而感到骄傲和认同。
2.采取封闭式保证居民的居住生活优越感。封闭式小区当然首要考虑的是安全因素。此外加以封闭的另一原因,是为了尽量避免小区内提供的绿化及园林环境、休憩及居民会所等设施被外来人员占用或破坏。
3.注重不同社会阶层居民融合混居。目前内地所见到的社区,在同一小区内有各种户型住宅,最大的住宅单位面积可以是最小单位的10倍,这种形式发展与中国古乡镇发展形式相类似。居民阶层分布方面,有坐名贵汽车出入的富豪,也有依靠公用交通工具早出晚归的小康之家,这规划模式令不同阶层及家庭在生活中可相互接触、交流,不同阶层的小孩可以在同一环境下长大,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4.规划和设计模式注意承接传统文化。在中国传统建筑中 ,住宅都是围合状,屋内所有房间都以内置空间为景观和采光中心点,此中心空间也成为当时大家庭各成员的生活及交流接触的空间。但在社会现代化过程中,大家庭形式的社会结构已慢慢被人口较少的小户人家取代,以前传统规划的内向空间已在现代生活小区规划中消失,取而代之是以园林绿化为主题的大片室外空间,表现了建筑师更外向开放的住宅模式。此模式不单改变了居民生活习惯,也使居民有了更多机会相互接触、认识,令整个生活社区显得温馨、有活力,建筑物层次和外立面的处理也变得更轻松,有多种变化,成为现代生活居住场所的特色。
关键词:住宅小区现状设计原则规划设计
1住宅小区规划设计现状
1.1住宅小区规划缺乏经济性。住宅小区规划设计并不单单包括居住建筑,现在很多地方所谓的绿色住宅区,往往仅仅考虑到了居住建筑的设计,在住宅单体设计上强调建造“节能省地型”,“环保舒适型”,“绿色建筑”等住宅,而在一些公共建筑配建上随意性过大,住宅建筑体现了绿色节约的原则,而在一些公共建筑中却盲目追求造型的别致,抛开了建筑设计初期的经济性原则。或者有些绿化景观设计前期设计时候注意了节能环保,可是后期实施过程中浪费水源或者耗电的现象严重。当前设计人员在规划设计中往往只关注房地产开发总造价,没有计算住宅区投入使用以后的运营维修成本,在使用过程中才发现后期的运营维护费用极高。所以在规划设计之初设计人员就要在居住区环境景观营造方面,尤其是水景景观方面,解决好经济良好的水源和水动力设施问题。
1.2住宅小区功能定位不准确。住宅小区规划包括住宅建筑设计、公共建筑配建、小区道路设计和小区景观营建,一个良好的住宅小区不但是一个居住社区、更是集购物、休闲、娱乐和工作为一体的公共社区。理论和实践都证明,现今中档以上的住宅小区除了具有生活功能之外,同时又具有个人发展功能和享受功能[1]。然而现代市场竞争的激烈,专业人员分工的细化,造成很多居住区规划设计的重点不是主要突出居住建筑的舒适,而是重点策划公建配套设施的规模、小区环境细部。至于建筑内部的热工性能如何,建造质量及设计是否经济合理,则往往被忽视。住宅小区的主要功能不管演变得多么复杂和多样化,生活使用功能都是位于第一位的,其他任何功能都是附属部分。
1.3住宅小区配套设施不完善。目前,很多小区在规划设计过程中,调查研究不够细致,高档社区户型虽然越造越大,而小区休闲、健身设施都跟不上,而很多小户型,更是打着经济适用的旗号,根本不重视公共设施的配置。甚至还有些小区在设计时虽然考虑公共建筑如小学,而实施时却因为利润驱使将原有的公建变成住宅,造成很多小区品质提升不上去,出现很多实际问题,如“买菜难”、“停车难”的问题。
2 规划设计原则
2.1整体性原则
完善建筑群空间布局艺术性、避免单一呆板兵营式的组群布局,体现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融洽,可持续发展三大原则。建筑形式和空间规划应具有亲切宜人的尺度和风格,居住社区环境设计应体现对使用者的关怀。要满足不同年龄层次的活动需要,为其提供相应社区服务设施,在满足生理需求的同时注重居民的精神生活,通过对物质形态精心规划设计以及对住户组织活动特性的研究创造更多积极空间,促进住户之间的相互交往,提高其邻里关系的和睦性。
2.2满足多元化要求
运用新理论、新技术、新材料以适应现代社会的视觉审美以及生活需求。家庭结构的多元化、小型化、人口老龄化、住宅商品化、住区智能化、及私人汽车进入家庭的转变势必给小区规划中住宅商品类型提出更多的要求,如别墅、花园阳房、多层跃层、小高层、高层、错层、公寓式住宅。
2.3突出生态质量,提高文化品位
低容积率,高绿化率;设置大面积绿地(生态性),分散组团绿地(可达性):应当关心绿地率,并非绿化率。绿地率指小区绿地与组团绿地占小区总用地百分比,不包括宅前或公建绿地(此两项分别属于住宅用地或公建用地)。而绿化率指空地(也可包括平屋面)绿化百分比:另外提高绿化率的前提下,必须结合景观设计为住户提供一种具有文化气息的生活场所。
3现代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
3.1住区空间布局合理化、科学化。
3.1.1从"以人为本"出发,建筑与环境并重,现实与适当超前结合。一般应做到二三十年不落后,需要时可再改造、提高。住宅的套型和内部功能应从改革开放前经济水平较低时期主要解决"有房可住"的生存功能问题,向今后的实用型尤其是舒适型发展,发挥住宅及住区的发展功能、陶冶功能和享受功能。
3.1.2住区的功能区应布置得当,有丰富的层次,布局结构有特色。住区以居住为主体,但在教育医疗、文化娱乐、体育锻炼、交通出行、园林绿化......等功能区也要环绕居住中心,根据人的需要,合理布置。住宅楼的投影面积所占用地面积的比例(密度)应控制在30%以下;绿化用地一般应超过35%,并尽可能扩大,如有的优秀住区已达到50%以上。绿地分布应按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便于居民就近使用的原则。
3.1.3住宅群体的布置,应提高院落功能,增大交往空间。合理的组团围合式--院落、群落式可以丰富建筑空间环境,优化组团园林设计,方便居民交往和休憩、锻炼。也可以设计立体交往空间,在相邻的住宅楼(尤其是高层)之间及楼顶设计几个交往层。
3.2住区的建筑设计与环境的组合应凸显我国文化内涵,表现丰富的、有个性有特色的主题。
住区的个性、特色十分重要,即使是同一发展商开发的小区也应表现不同的特色,不应照搬、"克隆"。近年已有不少住区做好了个性、特色的文章,如有的以浓郁的文化氛围为主题,有的以山水园林为主题,有的以生态环保为主题,有的以健康--体育为主题......都取得成功。不但住区要表现特色,住区内住宅组团(群落、院落)也应尽可能有各具特色的住宅群体形态、标志,尤其是大型住区。如深圳的"四季花城"时尚楼盘,就按不同季节花卉布置院落,并以花命名。即使是主题不突出的住区,在园林设计、建筑造型、社区服务等方面也应表现出不同的特色。各具特色、五彩缤纷的住区、住宅越多,必然是居住质量越高、居住环境越好,城市景观越美。
3.3努力建设住区的生态环境系统。
在住区规划中要防止盲目提高容积率、只重建房不重环境的倾向。对住区空间的布置,必须首先考虑生态环境,并按生态要求,本着"以人为本"原则,在住宅布置、环境布置、交通系统......等环节保证住区有充足的日照,清新的空气,良好的通风,洁净的水面,尽可能扩大绿化面积,提高植物的中面系数(多种树)和造氧功能。不让小区有泥地,以尽量减少尘埃。要充分利用原有树林和水面,并使其合理使用。绝不能盲目破坏自然山水,随便推山建房,砍树取地。同时要做到处理"三废",净化空气和水面,落实防风、防尘、防晒措施,改善小气候,使住区生态环境比原来好得多。
3.4美化住区景观系统,建设"山水住区"。
“山水住区”不是简单的住宅群加山、加水。它的内涵主要是科学地利用原有山水,适当地创建人造山水,使住区园林化、生态化、美观化,做到"常年叶绿,四季花开;开门见绿,推窗见景;雨不见泥,风不起尘;空气清新,赏心悦目"。同时使自然环境继承、发挥中国文化传统,做到传统与现代结合,洋为中用,设计出现代、有艺术价值、观赏性强的山水园林景观和各类小区,表现高明的创造性,传统的文化性,高尚的观赏性,显现浓郁的诗情画意,满足人们的精神追求、文化需求。
有的住区运用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造园手法,在喧闹的市中心区创造出宛如天然的蜿蜒弯曲流动的溪涧水景,住宅建在种满灌木、花卉的"山溪"、"山丘"旁边,使居民享受到一种大隐于市的自然气息和生态美景。
3.5交通道路应合理分流,减少对居住的影响。
通过合理规划,把住宅区内的人车流线实现合理分开,并且满足消防、救护需要,尽量减少对住户的干扰,以营造宁静舒适的生活为原则进行布置,以达到通达性、安全性、方便性、一体性、多层次性的要求。
关键词:传统的庭园现代的庭院生态景观
现代住宅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呈现迅猛发展势头,在人口膨胀,迅速城市化发展的情况下,城市土地寸土寸金,房屋建筑占地越发珍贵,城市与郊区种房的盛行,城市住宅的拥挤也日益张显。现代住宅小区的环境景观有什么样的需求呢?现代城市的居民有什么需求呢?在此作点探索。
1、中国古代庭园的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庭园的特点表现为:本于自然,高于自然;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诗画的情趣;意境的涵蕴。本于自然,筑山便成了一项最重要的内容,历来造园都极为重视。筑山就是堆筑假山,包括土山、土石山、石山。园林假山,都是真山的抽象化、典型化的缩移摹写,能在很小地段上展现咫尺山林,幻化千岩万壑的气势。自然风景以山、水为地貌基础,以植被作为点缀,中国人历来都用“山水”作为自然风景的代称。山体在大自然的景观构成中是一个重要因素,既是静态的美,又有流动状态的美。
一般来说,有山必有水,“筑山”和“理水”不仅成为造园的重要技艺,而且两者之间相辅相成,关系密切。人工理水,必须做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园林植被配置尽管姹紫嫣红,争奇斗妍,都以树林为主调,因为翳然林木最新让人联想到大自然界丰富而繁茂的生态特点。植树虽不讲求成行成列,但亦非随意参差。往往以三株五株,虬枝古干而富翳郁之感,运用少量树木的艺术概括而表现天然植被气象万千。
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中国古典园林,力求与山、水、花木这三个造园要素有机地组织在一系列风景画面之中。突出彼此协调,互相补充的积极一面,限制彼此对立,互相排斥的消极一面。由于木框架结构的个体建筑,内墙与外墙可有可无,空间可虚可实、可隔可透。利用建筑内部与外部通透,流动的可能性把建筑物的小空间与自然界的大空间沟通起来。
优秀的园林作品,尽管建筑物比较密集,也不会让人感觉到囿于建筑空间之内,虽然处处有建筑,却处处洋溢着大自然的盎然生机。这种和谐情况,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现了道家对待大自然“为而不持,主而不宰”的态度。
诗情画意中国山水画不同于西方风景画,前者重写意,后者重写形。中国画家能以最简约的笔墨获得深远广大的艺术效果,这种情况与园林对大自然的概括、抽象,从而获得“本于自然高于自然”十分相似。中国园林“以画入园,因画成景”。
意境的涵蕴意即主观理念、感情、境,即客观生活景物。绘画重写意,贵神似,写意与神似都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中国园林与“天人合一”以及重“整体观照”、“重直觉感知,重综合推衍的思维方式”为主导有直接关系。
山水、植物、建筑是构成庭园的四个基本要素,筑山、理水、植物的配置,建筑营造便相应地成为四项主要工作。
2、西方传统庭园的特点
上溯到古埃及和古希腊,古埃及的以绿洲作为模拟对象,由于尼罗河的每年的定期泛滥,退水之后要丈量土地,几何学发展,园林出现规整式几何特点。
古希腊园林:(1)在体育竞技场,种植大片遮阳的林荫道,为了灌溉引来水渠逐渐形成装饰性水景。大量陈列着体育竞赛优胜者的雕像、林荫下设置座椅,可以散步、闲谈和游览。城市宅院,四周以柱廊围绕形成庭院,庭院中散置水池和花木。
罗马的别墅园林修建在郊外、城内的丘陵地带上,当时的一个官员这样描述:“别墅园林之所以怡人心神,在于那些爬满长春藤的柱廊和人工栽置的树丛;晶莹的水渠两岸缀以花坛,上下交相辉映,确实美不胜收。还有柔媚的林荫道,敞露在阳光下的洁池、华丽的客厅,精致的餐厅和卧室……。这些都是为人们在中午和晚上提供了愉快安谧的休息场所。”在游廊的墙壁上画上树木、喷泉、花鸟以及远景等的壁画,造成一种扩大庭园空间的幻觉。
阿拉伯以阿尔罕伯拉宫的石榴院,中庭纵贯一个长方形水池,两旁是修剪得很整齐的石榴树篱。水池中摇曳着马蹄形的券廊倒影,显出一派安谧、亲切的气氛。方整凝静水面与暗绿色的树篱对比着精致繁密、色彩明亮的建筑雕饰,予人生动活泼的感觉。
这些庭园都倾向于山水自然的精华集于一处,体现生态的和谐,风景优美和富于情调的美,特别是符合人的生活、休息、怡情和人的自然的需求。
3、现代住宅小区的庭园现状
西方的园林表现为以规整式园林为特点的法国园林和风景式的英国园林。但无论中国还是西方作为人来说,都是地球自然发展进化的产物,人是地球的人,自然的人。因此人见到园林和自然的风景等都会有“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喜悦。
现代的普通住宅小区的景观规划,地形非常的平,很少起伏变化或者削山变平,是平面园林不是立体园林。树木的栽种,过分偏于视觉美化,不重视地方性和生态性。树木常常是人们认为的名贵品种,本地化的树种被认为没有档次。小桥流水很少,流动的水就更少,往往被污化,成为环境的痼疾。
现代住宅小区,现代城市居住环境表现高楼大厦,马路成为纽带,建筑密集,自然状态完全消失。古代庭园,人所居住的房子,低矮,高不过3层的楼房,即使是皇宫、汉朝地主的坞堡、四合院,建筑密集,庭园内树木比现在的庭院也不会矮小,甚至于高大,常常是古木参天,绿荫蔽日,而现代住宅小区,高层与相邻高层的高度与距离之比与传统庭园无法比较。现代人也不可能尽如古人吟诗作画,附庸风雅,觥筹交错,在白墙黑瓦之间,小桥流水中,曲觞流水中品位诗情画意。现代人可以品味这样的文明成果,不可能像古人那样,处处品鉴这样的文明成果。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古代人生活节奏慢,现代经济和信息的全球化,使得现代人的生活变化多样,文化背景发生变化,享受的文化成果也呈多元化的趋势。古代人烟稀少,生态、绿化比现在好,工业污染不存在,自然生态是现代的生态环境不可能相比的。从住宅的容积率方面来说,现代城市住宅容积率本来就很高,绿化率低,树是低矮灌木,修葺整齐低矮的绿篱,草坪是大片的,整体而言,绿荫蔽日的盛况没有,原本低矮的灌木丛,在高楼上看起来更是低矮、渺小。人是会走下楼来,会走进生活,人更需要的是生态平衡的自然,人需要的是大树,人需要传统符号来维系着精神,需要各种文化来传递的地域性和精神象征的人类自然性的家园,如中式传统亭台楼榭、松竹梅菊,西方传统的修葺几何化的绿篱,欧洲古典的雕塑、柱石、长廊等园林庭院,也同样需要与时俱进的现代材料和形式的庭园,来折射不同人群各自的生活意愿和精神寄托。
4、结语
现代城市住宅小区,不仅仅是建筑的美,而应表现在现在住宅景观规划的绿地景观系统符合人居生态的需求。庭院不仅仅是国粹的传统园林,也不仅仅是几何化的西方的庭园,当然,能够达到这样的标准的庭园,自然环境也优美。现在的住宅庭园,没有古木参天,至少要有大树或者树木成林的绿化区域,绿化的系统表现为大树、小树、灌木、藤蔓、草坪相互交织的、层叠的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现代住宅庭院景观表现为一种生态的需要,景观设计在运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形式的时候符合现代人多元文化和经济的需求,特别是符合现代人向往绿色生态、绿色自然和地域特点的精神需求。
参考文献:
[1]王梦林[2]李振煜湖北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湖北武汉430065
[1]《园林建筑设计》刘管平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关键词:现代;住宅建筑;规划设计;措施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人们对生活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讲究饮食的营养搭配,而且讲究住宅的舒适安逸,更要求生活环境的质量优美,以追求更高的精神享受。特别是在住宅方面,传统拥挤的住宅模式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提倡绿色住宅的呼声日益高涨,一处处住宅小区应运而建。许多城建规划及有关部门在城市建设的同时,不仅要进行道路、园林等区域的绿化,更为重要的是为城市居民营造舒适、优美的居住环境,成了城市设计建设优为重要的关键部分。
一、住宅建筑规划布局
住宅建筑规划设计要综合考虑建筑物的朝向、间距、体型、体量、建筑群体组合、绿化配置等因素对节能的影响,以改善热环境。在总平面规划设计中要特别处理好建筑朝向、建筑间距与主导风向、日照的相互关系,运用建筑空间构图原理和手法,将住宅、公共建筑、道路、绿化、建筑小品等组成完整有机的建筑群体,充分利用道路、绿地、水面等空间,合理组织小区气流。坚决摒弃只追求形式化构图,不考虑热环境质量的规划布局。
1、建筑平面布局及空间组合
在小区的平面布局方面,对住宅朝向的选择尤为重要。从节能角度看,我国大部分地区建筑物以南和南偏东向为好,尽量避免东西向;南方炎热地区以朝向夏季主导风向为宜。在小区平面布局中,要综合考虑建筑朝向、间距与平面布局的关系,注意减少对住宅建筑的日照遮挡,使住宅南墙尽可能多地接收太阳能的辐射,提高日照水平。
建筑的平面布局及空间组合要注意结合地形地貌特点,综合考虑建筑物高度、长度、深度及平面布局方式对漩涡区范围的影响,并使夏季主导风向与建筑物保持一定的投射角,强化对小区内部通风的组织。建筑物长度不宜过大、进深不宜过小,高低建筑物交错布置,将较低的建筑布置在夏季主导风向的迎风面,以缩小涡流区的范围,避免因局部涡流或滞流造成空气质量恶劣和夏季热量滞积,从而改善后排住宅的通风和热环境条件。
2、住宅的外观造型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造型处理得好,不仅能增强小区的可识别性,还能使小区的居民引以为豪,更加喜欢自己的家园。住宅的外观宜以淡雅为主,体形宜简洁,用一些水平或者垂直的线条装饰,细部处理不要过于花哨。对于整个小区而言,住宅的建筑风格一定要统一,但局部也应有些变化。例如局部的用色不同、局部的细节处理不同等等,这些局部的不同处理应该以每个组团为一个单元。只有这样才能使小区在统一中有变化,而又不至于显得凌乱,也使每个组团容易区别方便住户辨认,小区的建筑体量还应该有高低错落。合理地安排不同体量的建筑,能使小区的空间显得更加丰富,同时也丰富了小区的天际轮廓线。总之, 住宅的造型一定要反映出住宅的特征,要与小区的环境相协调。
3、建筑色彩
建筑的外立面颜色对于节能也很重要。色彩越重的颜色越容易吸收热量,色彩越浅的颜色越容易反射热量。深色的墙体有利于冬季的墙体蓄热而不利于夏季减少墙体吸热,而浅色的墙体有利于夏季减少墙体吸热而不利于冬季的墙体蓄热,因此,应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合理选择建筑色彩,从而达到节能目的。
二、住宅建筑外部空间环境
1、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统一
小区室外环境设计应重视利用各种不同的自然因素, 如地形、水系、林木、景观等使之与小区道路骨架、建筑群体布局、绿化和空间序列设计相协调, 因地制宜, 突出特色, 为小区创造优美、宁静、舒适的室外环境, 在满足居民各项生活要求的同时,满足居民的心理要求, 使小区富有亲切感、认同感和归属感。在进行小区环境设计时, 还应该重视改变原有的一些不利的环境因素。
2、 实用的室外空间环境设计
小区内室外空间是人为创造的各种各样具有特定功能的室外环境, 在小区中住宅建筑和配套公建的群体组合、单体建
筑的墙面、各种建筑小品、树木、绿化和不同材料的铺地, 都是限定空间的因素。空间包括活动空间、静止空间及联系这两个空间的过渡空间, 应该合理布局这些不同的空间, 使其分布合理, 相得益彰。
3、 层次分明的室外空间及完整的空间序列设计
在室外环境设计中空间层次的划分与建筑群体布局有密切的联系。过去建造的小区大多是行列式布局, 横竖贯通很难进行空间领域的划分。但行列式布局也有建筑朝向通风较好的优点, 要吸取其优点, 打破其单调。采用将住宅以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布置手法, 使住宅建筑便于围合成内向型院落, 满足居民对日照通风等要求的同时有利安全、防卫和日常管理, 增强居民的归属感, 使室外空间领域更加明显。
只有认识到上述小区室外环境设计的特点, 才能充分利用地形, 利用各种建筑环境处理手段来为人们创造一个理想的家园, 使人们的心情更加舒畅, 形成一种新的小区文化模式。
三、住宅建筑单体
完整和谐的整体格局与精心设计的建筑细节在充分体现居住建筑走向理性的同时, 又注重了对人性的全面关怀1 设计中始终以“人居”为基准点, 追求居住的舒适度与品味, 同时又赋于社区以独特风格, 从而营造出具备丰富内涵的“ 都市化生活标准, 人文化现代居住”的新型社区。
高层户型设计为两梯三户和两梯四户, 根据业主要求套型面积设计在70 m2 至160 m2 之间, 共七种户型。高层
层高设计为219 m, 底层架空, 沿街商业网点一层为412m, 二层为316 m。
户型特点: 设计强调自然采光通风, 降低能耗; 细化功能分区; 公共服务空间核心化;按照“动静分区,功能合理,空间紧凑,洁污分离” 的原则。客厅主卧面宽根据户型面积和空间舒适度确定,但最小户型不小于316 m, 最大户型不大于415 m。其他次卧与书房最小面宽不小于310m。每套户型均考虑设置设备阳台。每套户型南北通透,最大化的享受阳光,通过大阳台的合理布局,提升了室内外空间的渗透交融。
设计时窗采用转角中空玻璃窗,结合沿河风景线和小区内景观广设计场将风景引入室内,住宅楼各单元底层入口门厅宽敞明亮,设置信报箱。电梯过道布局紧凑,明亮通风,管道井布置合理、外形美观。
建筑立面设计采用现代风格,通过点式与板式的有机组合,建筑形体上的变化, 使得每个面, 每个角度都有不一样的效果。材料采用温馨隽永的浅米色调, 通过表面的凹凸营造丰富的光影效果。基座材料采用深咖啡色抛光花岗岩石面材, 凸现整体大气的立面效果, 显得尊贵典雅。在立面造型风格上采用简洁、明快、精细的新古典主义风格, 在明朗中不失亲切, 水平垂直的线条, 局部大面积明净的玻璃窗以及疏密有致的节律。
四、商业配套设计
小区公建配套设施除满足整个小区居住人口日常生活起居的基本社区型商业配套及休闲文化设施外, 还参照都市居住规划模式, 形成以精品店、休闲店为主的商业街, 涵盖了便利超市、咖啡厅、服饰专卖、影相店、艺术花店、书店、儿童用品店、情趣家居用品店、音像店、美容美发店等商业店铺。商业邻里中心的设计充分体现了现代建筑风格, 以大面积玻璃窗增强其通透可视性, 丰富的功能不仅成为当地居民市民健身、休闲、娱乐活动中心, 而且更将引导、形成健康、时尚的现代生活方式, 进一步促进了当地的精神文明建设, 提升了区域居民的生活质量。
五、住宅建筑小区智能化设计
智能建筑是人们在信息时代对办公条件和居住环境提出高要求的呼声下应运而生的。智能化于上世纪90 年代初率先在写字楼实现, 6 a后逐渐扩展到住宅上, 所谓的智能化住宅小区是指通过综合配置住宅区内的各功能子系统, 以综合布线为基础, 以计算机网络为小区内各种管理自动化的新型住宅小区, 普遍认为智能化住宅小区为
“3A”系统, 即安全自动化、通讯自动化、管理自动化。良好的智能化体系, 有关安全、通讯、视昕、防盗、物业管理均可通过计算机系统与宽带网络构成现代生活环境。
总之,住宅建筑的规划与设计, 要结合本地区的特点, 突出本地域的特色, 既要与所规划设计地区的周边环境相协调, 又要做好小区建筑内部的环境规划设计, 既要以人为核心, 又要做到人与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的和谐。作为新一代职业建筑师, 要设计出具有适用功能, 室内空间、室外景观均好、设施便捷及有地方特色的住宅,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 李斌. 住宅建筑的节能及规划设计的思考[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7(10)
[2] 陈燕菲,倪焰. 兰馨桂馥花园小区规划建筑设计[J]. 安徽建筑. 2008(02)
[3] 李青献. 住宅小区规划节能设计探讨[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08)
关键字:生态住宅区;内涵;规划
Abstract: with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people living standard rise ceaselessly, the people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house more and more is also high, ecological residential appear to people this is a requirement of satisfy. The author, based on his years of experience and the real estate industry's development, from the connotation of ecological residential districts, environment, roads, information intelligence from several aspects such as the connotation of ecological residential area to discuss and planning.
Key word: ecological residential districts; Connotation; planning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现代社会随着消费观念的逐渐改变,人们越来越偏重于选择生态型住宅。房地产开发商也只有创造性地满足人们的这一变化了的住房需求,才能使自己所开发出来的房子更好地销售,才能赚到更多的利润。本文就对生态住宅区的内涵和规划做一探讨。
一、生态住宅区的内涵
在了解生态住宅区的内涵之前,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一下生态住宅的相关知识。生态住宅是一种符合生态理念的住宅,又叫健康住宅,它不单单是指要有绿化,更要求小区的总体布局、房屋建造、节能减排等都要以改善和提高人的生态环境和生命质量为着眼点。生态住宅在设计上非常重视绿化布局的层次与建筑物的适应,重视不同种类的植物相互融合和有效配置。而且生态住宅在房子的建造上,充分考虑到自然生态与社会生态的需要,重视对能源的节约,也考虑到入住者对自然空间和人际交往的需求。
生态住宅区是人类的一种聚居区,其指导理念是可持续发展,尊重自然、社会和经济的协调发展,遵循生态经济学的相关原理,其主题是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所依靠的是现代科技,应用的是生态、环保、资源利用等专业知识和系统工程的方法,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建立起来的,实现了自然、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有效利用,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二、生态住宅区的规划
生态住宅区的规划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取向,目标是创造和谐发展的人居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它是从自然生态和社会心理两方面着手,创造一个能充分融合技术条件和自然因素的、能够提供很好的物质文化生活条件的居住环境。
笔者认为,生态住宅区的规划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生态住宅区的环境规划;二是生态住宅区的道路规划;三是生态住宅区的信息智能规划。具体如下:
(一)生态住宅区的环境规划
生态住宅区的环境规划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是结合自然环境因素来进行规划设计。所谓结合自然环境因素进行设计就是说,要结合建设工程所在地的阳光、水文、地势地形、天气等自然条件,保证建筑与自然环境的相适应,使大自然能够为人们的生活尽可能地提供充足的自然资源,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和发展。
1.结合地形地貌进行规划
建筑是建造在土地上的,不是空中楼阁,所以说,所在地的地形地貌非常影响着住宅区的建筑布局和形态。关于土地的考虑主要从地形地貌、地表土层、表层土以下的岩土等三个方面来着手。受地形地貌的影响,住宅区的布局和建筑形式常常会表现为很多形式,比如,按照现有的土坡情况,根据其坡度的大小,采取不同的梯度来建造,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依坡就势”。生态住宅区要求尊重工程所在地的地形地貌,不仅有助于减少施工量,节约施工成本,提高工程的经济效益,而且还使建筑的地面形态呈现出多样性,更能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
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地面常常是用来进行绿化的地方,而在生态住宅区里,绿化就不仅仅局限于地面,还会出现在阳台、墙面、屋顶等地方,这样的做法,可以实现绿化的立体效用,实现高处和地处都能进行绿化工作,起到遮阳、保温、净化空气等作用。在这里特别指出的就是屋顶,对屋顶进行绿化,是搞好绿化工作的重要方面。建设屋顶花园是生态住宅发展的一个趋势,它不仅可以为人们提供一种非常新颖的户外活动和游憩的空间,而且还会激发建筑的活力,改变以往住宅给人的灰色印象。
2.结合气候进行规划设计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气候特点,气候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是有着很大影响的。住宅是供人们长期居住用的,所以建设住宅也必然要考虑到当地的气候这一因素。气候包含光、水、风等很多个方面,自然而然对住宅的规划与设计也就要考虑到这些方面的因素。
通过设计适当的建筑形态和空间组合、建筑朝向等来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居住需要。对阳光辐射和空气流动的控制是结合气候进行规划设计的重要方面,比如,我们所熟悉的南方地区的骑楼建筑,它就是用来遮阳、通风防潮的,很适合气候炎热而又多雨的地方。
在生态住宅的环境规划和设计中也要考虑到水的作用,适当地建造一些亲水设施,不仅可以让居住者就近玩水戏水,还能以此起到调节气温的作用,创造合理的小气候环境。在规划和设计中,还可以建造水池等用以蓄水,有效合理利用水资源,尽可能地发挥水对人们居住环境所产生的作用。
(二)生态住宅区的道路规划
住宅区的道路系统是住宅区内部进行沟通以及与外界进行流动的纽带,所以说对住宅区的道路进行高质量的规划是非常重要的。生态住宅区的道路系统更是如此,更应该被高度重视起来,进而更好地发挥生态住宅区的功效。
1.做到内外通畅和入车分流
在生态住宅区的道路系统中,要限制私家小汽车的进入,小汽车和相关车辆都要从住宅区的边缘进入,并且要停在或存在住宅区的边缘地带,不能占据住宅区的交通主干道,影响消防、救护和废物收集车辆的通达性。在住宅区出入口的附近要设置公交车站,方便居民步行乘坐公交车辆,从而使生态住宅区通过公共交通与外界进行有效的联系。
在生态住宅区内要建立完善的步行和自行车道,尽量避免行人和车辆之间的在道路上的使用冲突,从而为人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内部交通环境。另外,可以用连廊将住宅区中心位置的建筑连接起来,为人们的出行提供更多的方便。
2.满足内部管网布置要求
生态住宅区的道路规划和设计要特别注意结合供水、供电、通讯等管线来进行,避免出现设施布局的混乱,做到最大限度的方便人们的生活需要以及技术人员的维修需要。
3.结合生态廊道进行规划
在生态住宅区里,道路的设计和规划要与生态支持系统的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建设更加具有生态功能的车道和自行道,吸引人们步行和骑车,让人们体会到步行和骑车所带来的休闲,促使着人们的出行观变得更加健康与合理。
(三)生态住宅区的信息智能规划
从生态住宅区的内涵中我们可以得知,生态住宅区并不单单指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等,还包括利用现代科技,实现人们生活更加方便和安全等。在生态住宅区,信息与智能系统的建设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生态住宅区的神经系统,控制和管理着住宅区内的很多服务设施,对生态住宅区的正常运行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比如,建立系统网络集成系统,可以为居民们提供一个网络信息平台,实现对内外信息的交流;建立安全防范系统,可以实现住宅区内的安全防卫;建设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对住宅区的物业管理。
三、结语
综上所述,生态住宅区的规划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作,需要做好很多方面的工作。如何做好生态住宅区的规划工作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三个方面来展开:一是环境规划,要结合地形地貌和气候进行规划;二是道路规划,要做到内外通畅和入车分流、满足内部管网布置要求以及结合生态廊道进行规划;三是信息智能规划,利用现代科技,实现人们生活更加方便和安全。
参考文献:
[1]徐静,基于生态优先的住宅区规划设计――以温州生态园三廊桥项目为例[J],浙江建筑,2011(7)
[2]肖尤力,住宅区生态规划设计的理念和方法[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