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八上语文总结

八上语文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八上语文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八上语文总结

八上语文总结范文第1篇

近年来,关于“华夏文明起源”的研究,学术界又有了新的声音,经过调查和考证,有专家提出,巫文化作为一种具有旺盛生命力的独特文化,曾参与了最早期的华夏民族的诞生、融合及繁衍,并在一定的时期具有独霸一方的重要历史地位,应该被视作“华夏文明的起源”之一。

那究竟什么是“巫文化”呢?它真的仅仅是指我们日常所说的“巫术”、“风水”、“阴阳”吗?巫文化起源于什么,在漫长的人类史中它经历了怎样的演变,现状又是如何?为了解开以上这些谜团,本期我们将一起深入民间,从三峡的远古传说开始,顺流而下,去叩问巫文化背后那些神秘莫测的来龙和去脉。

地名之谜:巫山、巫溪的“巫”字当头

一直以来,人们都感到奇怪,在三峡沿岸地区,为何两个毗邻的地名里都同时带有一个含义不明的字:“巫”――人们好奇的是,在“巫山”、“巫溪”这两个名字背后,究竟只是一种巧合呢,还是另外暗藏着什么玄机?而且,为什么不用别的字来命名而偏偏要用“巫”字?还有一个问题是:为什么以“巫”字命名的不是别处,而偏偏只是三峡流域的巫山和巫溪两地?

经过走访和查阅,笔者得知:原来,在久远的原始部落时期,现在的巫山、巫溪实属一地,人们称之为“巫咸国”。而关于巫咸古国的由来,民间有这样一个传说:相传在唐尧时期,有一个非常擅长占卜的人,他既能帮人消灾吉祥、祝福延寿,又能料事如神、通晓生死存亡,而这个人就是巫咸。尧帝对他十分看重,将他尊为神巫,奉为良相,还让巫咸受封于灵山。并且,等到巫咸死后,又将他葬于灵山之中。不仅如此,为了纪念他,尧帝还将巫咸生前所居住的地方赐名为巫咸国,让巫咸的子孙巫贤等人子承父业,世世代代在此繁衍生息。

而巫文化的发源地,不是别处,正是巫咸国。

说起“巫文化”,我们必须首先要弄清,人们口耳相传广泛使用的“巫文化”、“巫术”、“巫师”等概念中的“巫”究竟是指的什么?对此,学界目前尚未作出严密定义,但从已有的研究来看,毫无疑问,“巫”指的就是神与人之间的一种媒介,也可以说是一种通灵的职业。而从事这一高尚职业的人则被叫做“巫师”,他们是通达天地的预告者,也是执行者;他们所使用的通灵手段,主要包括占星、占卜等形式,这些都被统称作“巫术”。而与之相关的宗教也好,风俗也罢,还有艺术等等,通通都被视为巫文化。而巫文化不仅反映了先民的思维方式、情感诉求,还间接地反应了远古的经济生产力水平,作为一种精神现象的载体,它还开创了三峡流域后来的精神文明和群族文化。

可以说,巫文化是一种充满神秘的人类文明,它不仅渗透、影响了阴阳说、老庄思想、屈原诗歌,甚至还包含了禅、中医、宗教,而且还丰富了华夏民族的哲学、科技和艺术,极大地推动了华夏民族的成长。

既然如此,那我们所说的三峡巫文化又具体指的什么呢?有专家给出定义说:三峡巫文化实际上是一种标准的地域性文化,它指的是西起重庆,东至宜昌,北靠大巴山脉,南临武陵山与大娄山,包括整个重庆市及湖北省的宜昌市和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洲,全长660公里,总面积约15万平方公里范围以内的文化。主要以巴文化与楚文化为对象,其中,尤其又以巫文化为最大的核心文化。

为“巫术”正名:迄今被误解最深的巫文化支流

提到巫文化,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往往都是装神弄鬼的那一套,尤其在科学文明已经春风沐雨般统治人类的今天,人们更是难以理解巫文化背后的积极意义了。然而,如果我们放下偏见,亲身走进巫文化滥觞之地的巫山巫溪等地,就会发现,事实上巫文化作为一种人类精神文明的早期印记,背后保存了许许多多华夏文明的母题,是人类童年时期的集体记忆中最为辉煌灿烂的部分。比如巫文化背后所蕴含的“天人合一”的理念,又比如起源与盐、药文化的巫术,还比如巫歌、巫舞、巫戏等形式多样的艺术文化。

而其中最让人兴趣高涨的大概要数“巫术”了,然而,这恐怕也是迄今为止,人们对巫文化误解最深的内容之一。

从历史上来看,三峡地区自古就有崇尚巫术占卜的传统,其中,尤以巫山、楚地为主。这里巫风弥漫,历来就有“信鬼巫、重人祠”的习气风俗。在民间,人们的大小事情都离不开巫术占卜活动。无论是造屋铺桥,还是修堤筑坝,先民们往往都习惯于求神问佛,占卜问卦。甚至连生老病死,丧葬嫁娶,也都离不开巫师鬼神的指引和帮助。

这样的例子简直不胜枚举,例如,当巫溪巫山等地的土家族人建房时,从动土,到奠基,再到竖柱、上梁、钉大门,每一个具体的环节,人们都会向巫师问卦,每一道工序都得选择黄道吉日,并且还要专门去找一些能言善辩的工匠来说吉利话,那阵势简直是大动干戈,来不得半点的马虎。而等到上梁、安门的时候,还得请专门的贺梁礼官来家里念《上梁礼词》和《彩礼词》。人们相信,只有通过以上的种种方式才能实现娱神、祈福的功效。有趣的是,在上梁前,人们往往会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退煞”仪式。所谓“退煞”,简单地说就是上梁前人们首先得杀鸡撒血,等梁上好以后,还得向梁上抛“屋梁粑粑”的一种巫术仪式。人们相信,这些巫术都具有一种神秘力量,能确保自己得到神的祝福和庇佑,能让家人获得安宁和吉祥。

甚至,当家中有人生病患疾时,人们往往也不急于投医问药,而是摆上祭坛,献上牛羊,宴请巫师,“击鼓卜筮以祝”。一般来说,巫师的治疗方式大致被分为两种――咒术疗法和药物疗法。其中,咒术疗法是巫师向病人施以催眠、暗示和激发,使病人内在的防御技能充分诱发出来,达到治疗病症的目的,它主要包括歌舞降神、征兆、招魂、占卜、祝咒等方式。药物疗法则主要采用丹砂(即硫化汞)配以三秀(灵芝)、瑶华、白芷等中草药来实施治疗,祛除病症。

此外,因为受到佛、道轮回思想的影响,巫文化中对于人死后的灵魂归属问题也格外重视。于是,在巫溪巫山等地就产生了著名的丧葬风俗:悬棺葬。先民们之所以采用将棺木置于高山悬崖之上的丧葬方式,不仅是因为这些生前世代居住生活在崇山峻岭之中的少数民族,感念山神庇佑的恩典,而且还因为他们相信只要将先人安葬于此,让死者继续与大山为伴,并目睹崖下子孙生活,已经去世的人的灵魂就能获得一种超自然的力量,这种力量能使他们保佑自己的子孙健康平安。

不仅如此,关于人死后灵魂归宿这个问题,人们还发明了很多别的巫术形式。即便是到了现在,在巫溪等地的民间也还零星地保留着跳端公、告阴状、赶白虎、化九龙水、请七仙姑、请桌子神等巫术形式。比如,其中比较常见的“跳端公”,它常常又被称做“过刀桥”――这是一种专门为超度死者所做的法事。根据习俗,做法事之前,首先得扎好“刀桥”。而所谓的“刀桥”,其实是将两尺长的刀每隔一两尺远缚在两根竹竿上,共绑十多把刀,并需要将两尺长的刀以每刀一两尺的间距捆缚在两根竹竿上。然后,用桌椅扎成一两丈长的桥头,将用竹竿做好的刀梯平放做“桥身”,刀口向上放置。最后,便是在阵阵锣鼓声中,由端公一边在口中念念有词,一边赤脚踩着刀口走过,而死者的亲属们则一律披麻戴孝,跟随在端公、灵幡、灵牌之后不断地作辑,以示躬送。

还有一种类似于巫蛊的“告阴状”也别具特色,这是一种将仇人姓名、生辰八字、地址等写在一张纸上,揉成团塞进即将下葬的死者口中,让死者带到阴间,请求阎王受理诉状的巫术。人们相信,这样一来,即使到了阴间,此人也会被阎王绳之以法,永世不得安宁……走访中,笔者还得知,就在巫溪的宁厂镇长桂、万古一带,还流传着一种类似的暗害巫术,它是在生辰八字不容易收集到,政府机关查户口又不方便的情况下流行起来的。据说只要收集到仇人的毛发,指甲或脚印泥土等,然后将收集起来的东西盛于小竹筒内,边念咒语边涂上鸡肉(防止灵外跑或污灵),再用树叶包裹,偷偷投入危险之地,受术者就会逐渐痴呆乃至死亡。

除此以外,巫溪地区流传的巫术还有很多种花样。比如为了驱鬼辟邪、还愿请神之类目的而采取的巫术则更是数不胜数,层出不穷。虽然这些巫术难免带有迷信色彩,然而,如果将它们放到远古人类历史上来关照,也许你就会穿过纷繁的巫术现象,站到人类和人性这个更高的层面上去理解人们对幸福、对健康、对丰收的深切渴望,并且进一步理解无论是先人还是作为后代的我们,人类所共有的得到外力帮助和保护的,这种人性深处的普遍愿望了。

八竿子也打不着的血脉:巫术竟起源于盐、药文化

追本溯源,在对巫术活动有了初步了解之后,人们往往会对巫术的起源之谜感到百思不得其解。就好比“木有根,水有源”一样,当然,巫术的产生肯定不会是凭空而来。只是巫术的胚胎,竟然是貌似八竿子也打不着的盐、药文化,想必这结果,不仅让人不易想到,甚而至于,简直是叫人疑窦丛生,不肯信服了。

但是,只要跟你提起一个词,你也许就会豁然开朗,这个词就是――“盐巴”。很难想象,我们早已熟视无睹,日常所说所用到的东西,竟然会与貌似深不可测的巫文化起源联系起来。没错,根据古书记载,远古时期,在巫溪、巫山一带,巴人确实是靠盐兴旺、发达,乃至到了后来又兴邦立国……然而,故事并没有到此结束,正所谓“成也萧何败萧何”,巴国当然也难逃其宿命。相传,盛极一时的巴国在享受了因盐带来的丰实富余之后,紧接着又因盐而引来了邻国的嫉妒,并最终引发了楚、秦相争。巴国于是由此遭至战祸,直到最后灭亡。不难看出,在这里,盐是巴文化之所以产生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而与此同时,巴人又是盐这种远古时期的新兴产物的重要开拓者。于是,从此以后民间就有了“巴不离盐,盐不离巴”的说法,然后又有了“盐巴”一说。虽然时代久远,但盐作为一种再珍贵不过的资源,在三峡地区是确有其事的。现已发现的上古三峡地区自流盐泉就有三条之多,它们分别是:巫溪县宁厂镇宝源山盐泉、彭水县郁山镇伏牛山盐泉,以及湖北宜昌市长阳县西的盐水。

然而,作为万人敬仰的通灵使者的巫师,他们的使命从来都不是单一的。一方面他们是与神灵最接近的,负责传达神的旨意;另一方面,他们也是一个时代掌握了最先进的生产技术、文化知识的特权阶级。因此,除了上面提到的制盐技术,他们往往还掌握着制药本领。由于巫教认为一切疾病都来自鬼神作祟,所以驱鬼服药便成了巫师的必用手段。而他们所采用的药,不是别的,正是“丹砂”。巧的是,这种珍贵的物质的产地不是别处,正是古时候的巫山――于是巫山在古代又被称为“丹山”。

由此可见,巫术的最初含义并不是指借助超自然的神秘力量对某些人、事物施加影响或给予控制的方术,而是指巫咸国的巫师们通过占星、占卜知识的运用,练就的独特土法制盐、制药之术。而拥有了盐、药文化的巫溪巫山等地,很自然的,便由此人丁兴盛,并产生了重要的巫文化。

接下来,随着原始部族间的战争与迁徙,巫文化得以深入发展:巫咸古国被巴国兼并成为巫郡后,巫楚文化开始融合,产生了一度繁荣的巴文化。然后,到秦汉统一以后,这个以巫文化为母体的巴地族群文化,又开始融入了华夏文化共同体,巫文化因此成为托起华夏文明的伟大巨石之一。

华夏文明的同宗同源:各族热土上的“离奇”巫术

了解了巫术文化的“来龙”之后,接着我们还应看看它的“去脉”。

历史上,随着西南各部族间的战争与迁徙,巫文化逐渐开始了以巫山之地宝源灵山为中心,向华夏各地的广泛传播与发展。在这个流变过程中,巫文化不可避免地受到周围各地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影响、积淀,而带上了一定的地方色彩,如:湘西的赶尸,晋北的“看闯客”,南夷的巫蛊等等。

事实上,在巫术的整个演变历程中,它逐渐开始分化,并形成了黑巫术和白巫术两条大的支脉。其中,“黑巫术”是指嫁祸于别人时使用的巫术;“白巫术”又称吉巫术,指的是祝吉祈福时用的巫术,例如湘西赶尸便是白巫术之一。

要说“赶尸”巫术,还得从一个传说说起:相传几千年前,苗族祖先有个叫阿普蚩尤的人率兵在黄河边浴血奋战,与敌厮杀,在战争结束后,阿普蚩尤因为感念与士兵的兄弟情谊,不忍将士兵弟兄的尸首曝于野外,于是,他便和军师一起施法,将战死沙场的士兵尸首“赶”回了故里。而后,湘西地区的人们便有了赶尸的风俗,只要有居于异乡的亲人过世,便会邀请“赶尸者”将亲人尸体赶回故土安葬。从这里不难看出,湘西巫文化背后,实际上是与当地人们极重乡土观念紧密结合的。

另一方面,中国巫文化自古以来便受到佛道轮回学说的影响,二者相互融合就形成了系统的鬼神文化,加之地域间民俗文化的差异,这就使得巫文化形成了一种共性群体下的个性趋势。比如,在山西北部盛行着的一种“看闯客”的驱鬼方式――所谓“闯客”,指的便是鬼魅。据说,在山西民间,人们认为造成疾病的原因在于鬼魅缠身,因此,一旦有人生病,信奉者便会到纸铺里去“看闯客”,以寻求驱鬼的方法,送走鬼魅保得安康。

还值得一提的,也是最为现代人所熟知的,是巫文化中大名鼎鼎的“巫蛊”。据说,早在秦汉时期巫蛊便已出现,主要包括诅咒、射偶人、和毒蛊等内容,属于黑巫术的一种。而现今盛行于南夷等地的巫蛊之术,又主要以苗族巫蛊为主。这里的苗人好养蛊,他们认为造成疾病的原因都是着了蛊,需要解蛊才能恢复健康。而苗族的蛊,传说也是天下最难解的“奇毒”,谁要是中了苗族巫蛊,就必须请下蛊之人或是请族中最有威望的巫师解蛊,如果被没有能力之人随意解蛊,则很有可能遭到反噬,中蛊者与解蛊者皆会一命呜呼!

八上语文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堂堂清 课堂教学 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8-0185-01

“堂堂清”,确保基础差、起点低的学生顺利达标;基础好,反应快的学生能很好地发挥。总的说,要让每个学生在每堂课上都能达成学习目标。这种目标不仅是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能力的运用。我们都知道学习关键是心要“定”,堂堂清,当堂事,当堂毕,定下心来,迎接新的挑战,不为上节课的“包袱”所困扰,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的学习,学习是主动的,即使“身”累些,总比“心”累要好得多。所以说,“堂堂清”是素质教育在现阶段的具体实践,是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表现。

1 “堂堂清”常用模式

一般情况下,“堂堂清”常用模式是“复习检查——合作探究——核心突破——对位训练——提炼升华”

复习检查:通过自查、互查、抽查的方式来检查学生对课前导学案的完成情况。

合作探究:针对探究题目设置情境,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究,通过讨论解决问题;结束后各小组展示成果并提出自己的疑惑,教师给予一定的评价。

核心突破:强调重点、难点,点拨疑点、易混点、易错点。

当堂反馈、对位训练:围绕本节知识点精心设计对位训练,题在精不在多,要典型,能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

提炼升华、提炼升华: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要多注重规律、学法和解题方法的总结。

如:苏教版三年级小学语文《第八次》教学片断:

片断1:检查预习。课前热身:教师师和学生同说:“主动学习、享受快乐、团结协作、互帮互学。”然后进入正式学习过程。师:昨天布置预习了《第八次》现在请各小组检查批阅一下。(教师批阅读小组长,小组长批阅组员,小组辅导员辅导或相互讨论订正,对典型题目,可找一两个学生到台前做。)。《第八次》第一课时导学题可设计为: (1)看拼音写汉字:侵略 遭到 抵抗 招集 照样 磨坊 几乎 结网 苏格兰 布鲁斯 唉声叹气。(2)“第八次”讲了哪两个人物?简要写出《第八次》的故事内容。A.先说蜘蛛“第八次”的故事。B.说布鲁斯“第八次”的故事。(3)加示题:为布鲁期王子写一个动员令。

片断2:合作挥究。师:今天我们第一次上《第八次》,请同学们再次浏览一下全文,你认为这节课要学什么?(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学习目标)生1:会读双线格的生字。生2:会写田字格的生字,会组词。生3:会读全文,了解故事大概。……师:现在我们就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先自己读一遍,把读不准的字词画出来。然后写到黑板上。

接着教师指名分自然段读,主要找中差生读,在学生读的过程中,在黑板上写出学生读错的字词,学生读后,教师注音,全班强化,接着进行下一个自然段。全文读完后,师提问:同学们还有不认识的字词吗?播放课件:蜘蛛结网无声动画,让学生为动画配音:(每人至少写50个字,不会的可从书上选择相关内容组合。)师述:大家知道布鲁斯是在什么情况下看到蜘蛛结网的吗?生:对这场战争,他几乎失去了信心。师:从书上找出相关句子来读读。指图:这就是布鲁斯几乎失去信心的样子,谁来读课文中有关句子?师:对这场战争,他几乎失去了信心。去掉“几乎”,行吗?为什么?生1:不行,和原来意思不一样的。生2:加上“几乎”,说明布鲁斯没有完全失去信心。……

片断3:核心突破。师:布鲁斯又是如何动员大家抗战的呢?请大家为布鲁斯写个动员令。……播放课件:出示凯旋而归、充满自豪的布鲁斯形象和相关文字:布鲁斯的第八次抵抗终于成功了。师:“终于”说明了什么?生:布鲁斯第八次成功不容易。师:同学们,布鲁斯终于成功了,你想对布鲁斯说些什么?你又想对自己说些什么?生1:有志者,事竟成。这是范晔说过的名言。生2:钱学森说:“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成功。”生3:失败第七次,还有第八次,第八次就“发”啦。

片断4:对位训练。(1)出示学生,读准黑板上字的读音。(2)修改动员令。(3)写出文中“几乎”和“终于”不能去掉的理由。

片断5:提炼升华。师:前面都是老师向大家提问的多,你们也向老师提个问题吧!生1:如果布鲁斯的第八次抵抗又失败了,他会怎么做?生2:生活中真的这第巧,布鲁斯和蜘蛛都正好成在第八次吗?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整节课要努力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对话氛围,让学生在对话中有体验、有感动、有领悟、有思索。一堂好的语文课还应当解放学生的“眼、口、手、脑”,把课堂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求知的乐园,让学生在欢乐中学习语文,在学习语文中得到欢乐、得到满足,让课堂始终充满情趣和童趣。

2 “堂堂清”敏感点的掌控

2.1师生帮扶,步步为营

老师可以先批改每组做的既快又对的同学,让这些同学帮助老师批改,并把对子、同组完成情况反馈给老师,老师再有针对性地进行处理,要充分利用“对子互助”,“兵教兵”、“ 组内互帮”的三大法宝,让同学之间真正帮扶,不走过场。

2.2发挥主体性,课前充分预习

课堂要想高效,学生必须作好预习这一环节,教师要给足学生预习时间,要求学生把不懂的问题标在书上或导学案上,使学生在对学、群学中相互帮助。教师也要充分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找准易错点,难点,哪些学生做到哪种程度,教师都要心中有数。

2.3要做到“三教三不教”

八上语文总结范文第3篇

一、主题单元,为复习内容的整合铺就通途

主题单元就是围绕某个主题组织3-4篇课文成为一个单元。本单元的“习作”、“练习”内容也尽量予以配合,凸显这个主题。如六年级上册的七个单元分别是:心中有祖国、人间真情、奋斗与生存、民风民俗、景物聚焦、名人风采、读书有方。其中第二单元围绕“人间真情”这个主题。通过三篇课文,多角度、立体地歌颂了人情美、人性美。而本单元的习作训练,安排学生“回家做一件事,想一想爸爸、妈妈平时是怎么爱你的”。然后向他们示爱,记下整个过程:单元练习的“诵读与感悟”,要求学生领悟汪国真的《我不期望回报》这首诗。这就较好地把阅读和习作等语文实践活动结合了起来,整合了各项训练,增强了训练效果。这种编排特点大大地提升了文本的教育资源,给阅读这套大餐提了“味”,增了“色”。同时,也为我们的语文复习内容的整合提供了现成的可依。

二、巧用复习方法

在复习中,除了对知识的归类复习外,我还尝试了一种新的复习方法,效果也不错。这种方法分三个阶段进行:

1.教师划定复习范围或确定复习项目,学生依据课文、课堂笔记、平时作业及相关学习资料,确定复习重点,列出复习提纲,自行复习,然后根据自己的复习所获,尝试拟出模拟试题,做好“摆阵”和“攻阵”的准备。此阶段,学习支配权应属于学生,教师只是相机做一些提示:“想一想,还有那些内容该掌握。”“你还有哪些地方没复习好。”“你估计谁可能会疏忽什么内容,会搞不透什么问题,你能出个题目考考他吗?……

2.学生之间开展“攻阵”活动。第一个“阵主”,由学生自荐上场,根据自己所拟的测试题进行“摆阵”,或由全班同学竞答,或指人作答,优胜者为下一轮“阵主”,继续“摆阵”。此阶段,教师是导演,是参谋,是顾问,除维持好课堂秩序,调节好课堂气氛,还要做出客观的评价:对学生不正确的问法、测法要给以纠正;对没有掌握好的问题,要引导讨论,明辨是非;对提问巧妙、见解独到、回答正确、表现突出的学生要给以热情表扬。

3.师生共同总结、归纳本次复习要点,交流、推广先进的学法,帮助确立正确的复习导向。教师针对学生暴露出的薄弱环节,有的放矢地进行强化训练。这种复习方法因为是师生共同活动,打破了以往的课堂教学模式,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遵循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三、注意归纳复习,提炼解题方法。

有的老师在总复习时,总喜欢搞题海战术,只求数量,不求质量。学生表面上练得挺熟,可实际考起来,总是抓不住要领。各种题型五花八门,老师仅通过分数考查学生的成绩,并没有帮助学生分析研究命题方向,分析解题方法,结果事倍功半。正确的方法,我们教师可根据各册教材的要求,帮助学生归类复习,可逐册归类复习,或从字、词、句、篇逐一复习。在归类复习中,突出每一类重点和难点教给学生正确的解题方法。例如修改病句这一训练内容,复习时我们可先引导学生寻找修改方法。一般来说可采用两种方法:一是紧缩法,对于较长的句子,可以把修饰、补充成分去掉,留下最基本的成分(即主语、谓语、宾语)以便检查句子是否有残缺或搭配不当的毛病。例如“滚滚的乌云和滂沱大雨顿时从半空中倾泻下来”。这句子较长,修饰成分多,不易看出毛病,若把修饰成分去掉成为“乌云和大雨倾泻下来”,这样,就不难发现,句中的“乌云”是不能“倾泻下来的”,故这一句子犯了顾此失彼词语搭配不当的毛病。二是类比法。按照原句的样子(即意思)用另一些句子表达,进行对照比较,也可以检查句子的正确与否。例如:“工地上横七竖八地码着木料”可能有的同学没到过工地,没见过木料是怎么码着。因此这一句子的毛病一时找不出其毛病。遇上这类句子,可以引导学生仿照一些句子。例“商店里横七竖八地码着货物”这样一比照,原句话的毛病就可以容易地看出来了。商店里的东西是要放得整齐的,而“横七竖八”是乱糟糟的。“码着”是整齐地堆着,显然它与“横七竖八”是有矛盾的。以此类比,毛病就显现出来了。学生掌握了方法以后,修改病句就容易学了。复习其它内容时,同样的办法也要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方法,加上适当的训练,学生复习时就感到轻松了。

四、注重发展,迁移升华

复习不是就知识论知识就文论文,更不是单为考试而复习,而是要树立大语文教学观,既要夯实基础,培养能力,又要关注复习知识形成能力的方法和过程。将所学知识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系统的梳理和相关的拓展迁移,实现理性的升华。如在复习古诗时,不光要知道诗文的大意触摸作者的情感脉搏,还可以借此诵读作者的其他作品,引读其他诗人相同情感的古诗。在复习对联时,除让学生补充对联外,还可以让学生交流在相关课文中学过的对联,或欣赏自己课外搜集的更多对联。这样,复习在“温故”的基础上“知新”,体现知识由“会”到“会的更多”的发展轨迹,使学生原有的水平、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五、注意课内与课外的关系、知识和能力的关系

八上语文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语文教师;应对;厌学心理

语文是学习母语的学科。我们的汉语历史悠久,如今却受到各种冲击,学生宁愿用大量的时间学习外语、数理化,也不学习语文,更不愿阅读更多的文学书籍,学生轻视语文、厌学语文,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找到学生厌学语文情绪形成的原因,寻找到切实可行的对策,已经成为当代一线语文教师的重要教育课题。

一、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的原因

影响人心理的因素很多,但概括起来有三类:(1)环境因素,即人所接触到的周围事物的变化;(2)机体因素,如遗传因素,智力因素等;(3)心理因素,即自身的心情对心理的影响,如心境的好坏等,而一般初中学生有厌学情绪,大都是因为高度紧张的学习环境和长期压抑的心境所造成的。

1.学生的课业负担重

许多学校或教师依然没有从“应试教育”的阴影中解放出来,只重视基础文化课的教学,而忽视了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从早到晚不是堆积如山的作业,就是铺天盖地的试卷,弄得学生头昏脑涨。高度紧张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们无所适从,意志力稍差的学生因为受不了压力,干脆弃而远之。

2.教师和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值过高

教师和家长对学生提出适度的要求,有利于学生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然而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薄弱,知识缺漏比较严重,教师和家长却要求他们和尖子生一样,在相同时间里接受同样多的东西,完成同样多的任务。实际上,在同样多的时间内,这些东西往往是他们无法接受的,由于脱离了他们的实际,导致他们心理负担过重,抵触情绪萌生,使他们不喜欢语文,甚至害怕语文,最终厌恶语文。

3.教师教育不得法,忽视个性的养异

有些教师教法单一,不能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客观实际以及个性差异灵活选用教法,只着眼于知识的传授,而不会因材实教,更不会因时施教,也不顾学生的心理需要,从而造成学生的情感障碍。

4.学生缺乏学习语文的兴趣

语文成绩稍差的学生的心理多数处在厌烦、焦躁的抑制状态,常感到学习语文太难,即使有时对某些课文中的故事情节表现出一些兴趣,可一旦看完,就觉得课文索然无味,丧失兴趣,越不想学就越不会,导致成绩越来越差,继而在思想上产生一种对自我能力的怀疑,认为自己不能学好语文,最终成为学习的失败者。

5.学生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和持久性

人的意志受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的影响,就大多数学生而言,他们往往是缺乏理想和目的的,往往认识不到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他们并没有把学习语文作为内在需要,学习只是为了应付老师和家长,学习语文的毅力和耐力较其他学生差,对知识不愿做反复地研读和练习;遇到问题就一眼扫过,甚至不屑一顾,回避失败,这样也就不能形成自觉求索的执着信念。

二、学生厌学心理的防治与应对措施

1.教师要转换角色,更新观念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就要求我们对教师的角色重新定位,拆除师生之间壁垒森严的藩篱,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

2.课堂教学要凸现新课程理念

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教学必须达到:(1)必须是情感的课堂,要唤醒学生的学习欲望。(2)必须是能动的课堂,要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师生互动,共同探讨。(3)必须是开放的课堂,要把课堂外延扩展到社会大舞台,改变以往单一的课堂内授课模式。如:可以组织学生走上街头,修改街上不规范用字,不规范的广告语等;也可创作公益广告,参加新闻媒体上的征集活动等。(4)必须是现代的课堂,要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来提高教学效率。在课堂教学中要求我们教师做到四个带进,即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把趣味带进课堂,把现代技术带进课堂。

3.培养参与意识,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在教学过程中,应让全体学生都有思考、发言、练习、讨论、演讲、扮演的机会,不能为了课堂气氛、教学节奏、课堂容量,而把机会全包给少数尖子生,应当挑一些易回答、易解答的问题让学习语文有困难的学生去做,这样不仅使他们有了参与各种活动的机会,而且使他们在这些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树立信心和决心。

4.降低教学过程的起点,注重双基教学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形成能力、培养素质的前提。初中学生的认识能力和思维能力相较成人差一些,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降低起点,要采用影视中的慢镜头,小步子甚至倒退的手段,给大多数学生搭起思维的小台阶,使他们都能拾阶而上。实际上,在教学安排上要注重双基教学,要求他们搞清楚“是什么”“为什么”,从而增强记忆效果,提高解题能力。

5.指导学生学会学习,着力激发兴趣

教师应加强学法指导:一是要学生学会读书观察。变过去的只捧一本教科书和视野只局限在教室内,为现在的博览古今中外名著,纵观天下大事,注重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二是学生要学会讨论研究。变过去的教师宣布唯一正确答案为组成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三是学生要学会提问质疑。变过去的教师问学生答为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师生互答,注重培养学生的求异性思维。四是学生要学会实践创作。变过去教师先读范文为学生自由创作,在自我体验发现中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开拓性思维。五是学生要学会检测总结。变过去的教师测验小结为学生互相检测,自己当“小老师”上讲台讲解、表演,总结规律,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六是学生要学会批判挑战,敢于标新立异,注重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七是学生要学会分析总结。变过去教师主宰课堂,分析小结,为由学生自己归纳整理,总结特点,培养学生的分析总结能力。八是学生要学会收集信息,变过去的教师查找资料、筛选信息为学生利用互联网、图书馆等各种渠道,自主获取信息,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以上八种策略就是要引导学生不但求“知”,更要求“法”;不但“学好”,更要“好学”和“会学”,逐步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

参考文献:

1.马振海.基础教育课程改革100问.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3.7.

八上语文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初中语文 教学观察 教学建议

一、课堂观察

(一)观察背景。

从小学到高中乃至大学,语文都是学生求学生涯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科目,这是由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的。每一次课程改革,几乎都是由语文肇始的。2011年新课改进入新阶段后,语文教学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教育成果,但是也存在较多的问题,受到广大家长的诟病。诸如当前任课老师的课堂教学都较为随意,多为凭经验教学或者教学有效性较差等老生常谈的问题[1]。此外,当前多数老师、学校并不重视课堂教学观察、评价,导致老师、学校不能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学能力就得不到有效的提高。因此,课堂教学观察、评价在当下的教学情况下就显得尤为重要,已然成为当前语文老师正确认识、有效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重要方法。

(二)观察目的。

通过对我校语文教学情况进行观察,旨在从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进而全面提高我校语文教学的质量。该方式在提高我校初中语文老师教学能力的同时,也为当前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工作提供借鉴,进一步推动我国的素质教育[2]。

(三)观察内容。

⑽倚F摺八年级学生及语文任课教师作为观察的对象,观察学生上课及老师教学的情况。老师上课所选用教材均为苏教版,其中,2个年级各随机选取18节课进行观察,共36节课。本次观察点为课堂话语、教学时间安排、课堂互动及教学任务完成度四个,观察、记录并分析课堂教学情况。由3~5名语文老师组成观察小组进行听课,观察并记录课堂情况。

二、课堂观察分析

(一)课堂话语的时间。

对36节课的课堂话语时间进行统计,发现在45分钟的课堂时间里,老师授课时间在25分钟以上的为26节课堂,占观察课时的72.22%。该数据说明了课堂上老师的话语时间相对较多,老师占据课堂的主体地位,学生缺少了抒发自己观点的机会。此外,在观察中发现老师在讲课过程中对各个环节的链接方面并不重视。该情况不仅造成时间浪费,还导致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的兴趣不高,学习氛围较淡。

(二)课堂环节的安排。

语文课堂教学通常分为导入、阅读、赏析、总结等环节,其中,赏析是主要的教学环节。经观察发现,大多数老师并不重视导入、总结环节,甚至有的老师上课从来没有引入,也没有总结。其实合理的新课导入可以吸引学生对新课内容的注意,唤起学生已有的体验,有利于新课的学习。反之,过少的导入安排,甚至从不安排导入,每次都直奔主题,就容易切割掉前后知识的有机联系,让学生陷入不知所云的状态。而总结环节则是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化归纳、概括的环节,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记忆力。当然,在教学环节时间的安排上,不应该搞“一刀切”,而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优化安排。

(三)课堂互动的方式。

师生互动是提高语文课堂学习效率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方法。当前一些语文老师与学生进行课堂互动的方式不外乎提问、讨论、课堂小游戏等。其中,本校课堂观察中采用提问的有17节课,讨论的有12节,课堂小游戏仅有7节课。而在采用提问作为互动的课堂中,全班一起回答占主体的有7节课,点名个人回答占主体的有6节课,学生主动举手回答占主体的有4节课。由此可看出学生对于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不高,互动效果相对较弱。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这几个班的班风非常严谨、学生不苟言笑,另一方面是因为老师设置的问题本身存在一定的问题,无法引起学生的回答欲望。此外,在观察中还发现在讨论互动时学生大多能积极地参与到讨论过程中,但是存在讨论时间不足的问题,出现学生尚未讨论出结果讨论环节就匆匆结束的情况。有40%的课堂讨论,时间还不到设定时间的一半,老师就喊停了。采用课堂小游戏进行互动的相对较少,且课堂小游戏多为角色扮演、猜谜语等一些较为常见的游戏,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相对较低。

(四)教学任务的完成

对于学生而已,听课是他们的工作;对于老师而言,教授计划中的教学内容是他们的任务,每一节课都有相应应该完成的教学任务。在36节观察课中,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的有33节,完成率为91.66%。未完成的教学任务的原因在于老师教学环节时间安排不合理、内容较多、学生不配合等。其中,教学环节时间安排不合理会导致有些环节不能够保质保量地进行;而内容较多则是由于老师未将课文内容精简,导致内容冗杂;学生不配合则表现在学生上课情绪不饱满,反应较迟钝,很少能与老师在一个频段上“共振”。

三、提高教学质量的建议

(一)树立生本理念,转变课堂主体。

经观察发现,我校语文课堂教学中有一些值得发扬的方面,同时存在较多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各个年级的语文任课老师对其进行改进。首先应树立“生本”理念,将课堂变成学生表现自己的场所,给予学生一定的课堂主动权。因此,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应适当增加学生开口的机会,让学生能够充分表达对于相关问题的见解。此外,当前一些老师的课堂较为严肃,部分学生敬畏老师,不敢在课堂上畅所欲言,这就阻碍了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沟通。因此,老师应多给予学生一些鼓励,转变传统的师生关系,建立亦师亦友的新型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勇于发表看法,逐渐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仅凭输血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只有拥有造血的功能,学生才能获得生命、走得长远。

(二)合理安排时间,优化授课内容。

为能在有限的时间内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授课老师课前应该根据教学要求及学生的学习能力合理安排每个教学环节的时间[3]。如在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社戏》的教学环节,因鲁迅先生作品通常较为难懂,为保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上课的质量,在进行情景导入之后,要给予学生一定时间来阅读和消化;增加重要句子、段落的讲解;用两三分钟的时间进行简要的总结,便于学生了解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其他课文的教学中,老师应保证每节课能够用3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课堂小结,在每篇课文和每个单元结束之后,也要有适当总结。由于鲁迅先生的作品在初中阶段较为重要,在授课内容上,可适当增加鲁迅先生的其他同题材作品进行比较,还可以选择其他作家的相似作品进行比较。一些生字词之类的学习可放在课前预习环节,课堂上挑拣重要字词进行讲解或者省略,从而优化教学内容。

(三)丰富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氛围。

为活跃课堂学习氛围,老师可从教学方法入手。单一的教学手段是学生无法提高学习兴趣的主要原因,因此老师可采取多种教学手段,让课堂变得更丰富多彩。如八年级上册的《背影》一课,老师可用情境教学、角色扮演、画画、观看视频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情境教学法,使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幅幅背影图片,再配以温馨和谐的背景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背影图片后面隐藏的故事,帮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角色扮演,可让一名学生扮演课文中的“父亲”,另外一名学生则扮演“儿子”等,从扮演活动中感受文中主人公的内心世界。采用画画的方式可让学生画令自己印象深刻的背影,将其展示给其他同学及老师看,并讲述其背后的故事。通过多样而又有趣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使得课堂真正变成学生自主学习的地。

(四)增强提问技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提问不仅是一种有效的课堂互动方式,还是一种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的主要方法。针对当前语文老师提问环节出现的种种问题,应对所提问题进行优化、创新。如以八年级下册《海燕》的课堂教学为例,在提问问题时可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向学生提出问题“你见过大海吗?”“你见过暴风雨来临前的大海吗?”,接着可过渡到与课文相关的问题“在暴风雨前大海是什么样的?”“暴风雨来临之前海燕是怎么状态?”等。此外,在提问过程中还要增加开放性的问题及分层次提问。开放性的问题可增加学生开口表达自身感受的机会,在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同时,也可避免学生对难以回答问题的抗拒。分层次提问,可根据不同学习能力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避免学生因回答不出问题而陷入尴尬的局面,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的信心。通过有效提问,可实现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五)学习信息技术,发展教学能力。

时代在进步,社会对于人才文化素养的要求也在逐渐提高。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明确了九个核心素养,其中有一条就是“学会学习”。在“学会学习”中,有一个“数字学习”的要求,要求学生具有信息意识和数字化生存能力,要主动适应“互联网+”等社会信息化趋势。因此,当前的初中语文老师应该随着时代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化素养,发展自身的教学能力,以应对当前社会对于人才的培养需求,尤其是提高自身多媒体应用水平及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能力。多媒体教学已成为语文课堂中的“常客”,翻转课堂、未来教室这些新事物,无不与现代信息技术息息相关。因此,掌握信息技术、提高多媒体应用水平能让老师在教学工作中紧跟时代节拍,丰富课堂教学手段,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四、结语

从课堂观察中发现教学工作中的长处与短处,有利于语文老师及时发现工作中的短板,扬长避短,提高教学水平。经对我校语文课堂的观察,发现学生课堂话语时间少、时间安排不合理、氛围沉闷、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等问题,不利于我校教学工作的进行。因此,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校应规避上述中的不利情况,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梁玉兰.追寻简约的语文课堂――《台湾的蝴蝶谷》教学观察与深度思考[J].新课程导学,2014(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