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基尔霍夫定律实验报告

基尔霍夫定律实验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基尔霍夫定律实验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基尔霍夫定律实验报告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实践能力;网络课程

作者简介:安康(1981-),男,浙江杭州人,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讲师;孙亚萍(1980-),女,浙江杭州人,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讲师。(浙江 杭州 310012)

基金项目:本文系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教学建设项目(项目编号:YS01207031001)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2-0071-02

“电路原理”是电子信息学科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电路原理基本概念、分析方法以及电路实验基本技能。[1]通过制定“电路原理”课程教学大纲,正确把握学科专业课与本课程内容之间的关联性,为学生构建融会贯通的课程体系。为了在有限的学时内让学生能够快速掌握电路原理的知识结构,针对“电路原理”课程从教学模式、教学设计、实验实践性教学、网络课程建设、课程考核评价指标等方面进行改革,并对“电路原理”改革过程中的经验和体会做了总结。

一、课堂教学模式

“电路原理”课堂理论内容信息量大、涉及到很多数学公式,且电路图复杂。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通过在黑板上画电路图、书写数学公式等手段进行授课,不仅耗时且效果不明显。将多媒体教学融入到课堂教学环境中,加大课堂信息的传递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课件采用PowerPoint制作,配有Flash MX动画演示,教师在课件制作过程中注意每节课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能够对上一节课的内容进行复习并引申出本节课讲授的知识点,使学生在接受新知识的同时能够将知识点串接,注重知识的融会贯通。针对电路课程抽象难理解的内容,采用电路仿真开发环境EWB,让学生感受抽象电路在实际电路中的运行状况,培养学生学习电路的兴趣。

二、课堂教学设计

教改之前“电路原理”课堂授课形式多为教师讲课,学生听课缺乏互动性,注意力分散,学习兴趣不高。[2]教改后,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针对不同知识点采用随机提问的方式,促使学生对该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此方法对于知识点掌握薄弱的同学效果尤其明显,因为他们担心自己回答不上来,脑部神经处于紧张状态,就能够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课。在教学设计上,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为主体,教师通过引入问题、课堂讨论、仿真验证、问题讲解、知识点总结方式进行辅导。例如在讲解电路定理(戴维宁/诺顿定理)知识点时,通过引入一个工程问题让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可以对每组设计的方案进行点评,利用电路仿真环境对方案进行设计,确保课堂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无缝连接,使学生通过虚拟电路实验快速掌握知识点,培养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技能。

三、课程体系构建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掌握“电路原理”的教学内容,[3]注重“电路原理”课程与后续专业课程之间的衔接,统筹安排。精选出基本、实用与后续课程联系紧密的内容,删减应用性不强的内容。例如讲解一阶/二阶电路时域分析知识点时,讲清楚电路的物理概念,降低该章习题的难度,其中卷积积分、频率响应、状态方程等复杂内容放到“信号与系统”课程中讲解。另外对于“电路原理”课程中含有运算放大器的电阻电路章节,虽然该章节内容在“模拟电子线路”课程中作为精讲内容,但是为了让学生尽早对专业知识有更清楚的认识,考虑把该部分内容作为学生自学章节,教师提前布置自学题目,学生通过查询专业资料自学本章,教师给学生一定的指导,结束后学生归纳知识点完成读书报告,作为平时成绩计入总评。通过自学让学生对运算放大器的概念及应用有大致的了解,不仅解决课程之间课堂教学内容重复问题,同时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让学生知道学习该门课程的价值所在。

四、实践性教学环节

“电路原理实验”是一门重要的实践课,教师把电路原理实验贯穿在“电路原理”课堂教学整个过程中,学生通过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验实践中,加深对电路的理解,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1.EWB 电路仿真环境

无论是“电路原理”课堂教学还是实践教学,EWB电路仿真贯穿于电路原理教学整个过程中,该仿真软件功能强大,操作方便,能够将虚拟电路环境与真实电路实验相结合,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虚拟实验仿真前,需在开发环境下根据设计的方案搭建电路进行仿真,然后在电路实验平台上面调试电路,在实践过程中验证电路设计的正确性,需要在此阶段培养学生调试过程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虚拟电路仿真环境能够设置一些电路故障以及边界值,不会对电子元器件和实验仪器造成损坏,减少实验过程中因学生操作不当损坏电子器件的问题。

2.电路平台实验

依据电子专业特点,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教研组编写一套符合自己专业特色的电路原理实验指导书,授课计划共开设八个实验:基尔霍夫定律的验证;受控源VCVS、VCCS、CCVS、CCCS的实验研究;叠加原理的验证;戴维宁定理和诺顿定理的验证;RC一阶电路的响应测试;用三表法测量交流电路等效参数;RLC串联揩振电路的研究;功率因数及相序的测量。

每个实验都包含有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设备、实验内容、实验注意事项、预习思考题和实验报告。另外教师还设计了需要学生课后自学的实验比如关于EWB Multisim仿真软件的学习。实验中注意学生操作时容易出问题的地方。例如试验“基尔霍夫定律的验证”,因为该实验涉及到依据基尔霍夫电压/电流定律列写方程,需要对电路设定参考方向再列写KCL/KVL方程,但是学生初次接触电路,对参考方向的理解比较欠缺,单纯的课堂理论讲解使学生对参考方向掌握情况还不够深刻,经过这个实验的验证,学生动手测量和操作,对参考方向有较深的理解,做习题时慢慢养成分析电路前设定电路参考方向再求解的习惯。

3.电子线路课程设计

在学生具备电路软件仿真和硬件调试能力基础上,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电子线路的理解和掌握,将电子线路课程设计引入到“电路原理”课程实践性教学环节中。学生自主选题,自行设计,根据需求指标设计方案,采用EWB对方案进行仿真,验证设计的方案是否可行,制作硬件调试系统,在调试过程中学生查阅资料对硬件进行修改调试,在实践中不断改进系统。教师在学生课程设计期间给予适当辅导,学生作为主角在实践中培养自己动手操作能力,为参加各类电子设计大赛和毕业设计做好前期工作准备。

五、“电路原理”网络课程建设

结合现代教学手段,利用网络资源,建立“电路原理”教学网站,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良好教学平台,“电路原理”网络课程网址:http://221.12.26.150/tea_main.jsp。电路网络课程建设框架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教学信息资源包括教师信息、课程信息以及课程调课、停课、考试等信息及时反馈给学生;课堂理论教学资源包括多媒体课件以及教师批改完每章作业后设置的该章作业的答案以供学生查看,学生通过及时下载作业资源找出自己做错的地方,不断改进。另外电路自学章节选题部分教师均通过网络平台,方便快捷;实验实践教学资源包括实验课件以及实验仿真环境,网络平台中建立虚拟仿真实验室,学生可以针对硬件实验平台设计实验方案、仿真分析,提高硬件调试成功的概率,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师生互助学习资源通过开展答疑讨论、作业提交、自主测试、课程反馈等模块,为教师网上教学和答疑提供便捷的手段。

六、课程考核评价指标

“电路原理”课程考核主要从理论考核和实验实践考核两方面进行。考核成绩构成如下:期末成绩占55%,期中成绩占15%,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核主要采用笔试的方式进行,期中考核可以采用笔试的方式进行考核,也可以通过制作电子系统提交论文的方式考核,平时成绩考核包括学生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出勤率、课堂提问、读书报告完成情况、课程作业和实验考核构成,其中实验考核包括实验报告部分(报告能够体现实验基本理论、实验设计理念、实验数据分析)以及实验操作部分(考核仪器仪表的规范使用、电路测试能力等)。通过给予平时成绩灵活的权重,建立多元的、综合性的总评制度,尤其对学生创新的、探讨性的观点给予鼓励和支持。

七、总结

“电路原理”课程经过电子教研室教师的共同努力,以电子专业2010级和2011级“电路原理”课程考核成绩为依据,学生基本上能够较好地掌握电路原理的知识点,部分同学能够对电路灵活设计,学生整体的科研能力有了显著提高。“电路原理”课程改革涉及面广,改革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还需要电子教研室教师不断地努力和探索,紧跟社会的发展方向,将“电路原理”课程的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

参考文献:

[1]周茜,徐亚宁.《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教学设计的创新与实践[J].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4,24(4):113-116.

基尔霍夫定律实验报告范文第2篇

关键字:电路原理;专业培养;电气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9-0126-02

一、电路原理教学现状

电路原理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在整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电路原理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教与学,使学生掌握电路理论的基础知识与电路分析和计算的基本方法,并为后续课程准备必要的电路理论知识。

随着电气专业的发展,强调培养有较强的综合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一定的创新精神,能够从事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相关的工程设计、系统运行、控制、电子技术、信息处理、实验分析方面的开发研究,具备管理和计算机应用等领域工作的宽口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为了适应这个需求,需要学生具备更加完善的电路理论知识和应用实践能力。

针对培养专业人才的要求,目前,路原理课程中存在着一些不足:(1)原有电路课程内容不能满足后续专业课的需求。电路知识多而广,且知识点联系不明确,学生难以摸清电路知识体系、理清重点和知识点关联。(2)电路课程与后续专业课的联系不够紧密,课程的讲解中没有融入电气专业背景。电路课程重点和专业课需求有脱节的现象。学生虽然学习了电路知识,却较难学会应用于专业课学习中。(3)教学手段过于单一,仅以课件加板书的形式呈现,对于复杂的原理没办法从多方面多角度展现,学生难以真正理解。同时,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学生缺少学习的主动性,更谈不上学习的兴趣。(4)传统的实验授课,以教师板书讲解和现场演示为主,因受到场地和硬件条件限制,造成部分学生无法理解和操作实验,实验课的教学手段需要加强。传统实验主要以演示和验证为主,无法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

为了满足专业培养需求,电路课程需要进一步的改革,以期以较强的教学理念以及新型的教学手段进行电气专业类学生的培养。

二、电路原理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

针对电路原理课程中存在的问题,以专业应用为中心,就课程内容、课程结构、专业背景、工程应用、教学手段、实验设计化综合化等方面探索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

1.扩充课程内容,优化课程结构。电路原理是电气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它为后续的专业课提供了基础电路知识和电路分析计算方法。根据后续专业课的需求,课程扩充了线性动态电路的复频域分析、电路方程的矩阵形式、二端口网络和非线性电路等章节知识,为之后的《模拟电子技术》、《电机与拖动基础》、《电力系统基础》、《电力电子技术》、《信号分析与处理》等专业课程奠定必需的理论基础。[1]

电路课程知识点多而杂,为了学生能对电路有全面而清晰的认识,需要建立电路课程结构:(1)电路元件、基本定理及计算。包括电路的理想元件、受控源、非线性元件、基尔霍夫定律、叠加定理、戴维宁定理、支路电流法、网孔电流法(含矩阵形式)、结点电流法(含矩阵形式)。(2)动态电路。包括时域分析法、复频域分析法。(3)交流电路。包括相量法、单相正弦稳态电路、谐振、三相电路、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耦合电感电路、二端口网络。

通过结构的优化,让学生清晰课程体系、课程重点以及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对课程有全局的了解。授课以重、思、用为原则,突出课程重点、重视思路和方法、结合工程应用拓宽专业视野,注重讲重点、讲思路和方法、讲工程应用。

2.引入专业背景,构建应用型实例。电路原理中的理论和分析方法是后续专业课的应用工具。梳理电路原理各知识点在后续专业课中的联系和应用,绘制专业课所需电路知识表。通过电路课与专业课联系分析得到以下收获:(1)使学生了解电路知识的应用方面,开拓学生的专业视野。让学生更加重视电路课程的学习。学生在后续的专业课学习中也可更便捷的回溯重温电路的知识。(2)加强专业课与电路课中的沟通,以应用为出发点,修正课程重点。各专业课的对电路知识的需求可能与电路课程的重点并不一致,比如说在单相交流电画图中,电路课程重视相量图的绘制,但《电力电子技术》则更重视波形的绘制和分析。(3)将工程应用转换为具有电气专业背景的应用型实例,即将后续专业课中的知识点转换为电路中的例子,从电路的角度去分析问题处理问题。例如:在电路原理基尔霍夫定律的讲解中,引入《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中放大电路的静态分析实例。通过专业应用型实例的引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应用电路分析方法,加深专业理解。

3.用立体化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启发、讨论、教学互动的多模式教学方法。针对重要知识点采用“设疑―导引―发现―归纳”的教学四步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讨论问题,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加强师生的互动合作。在电路原理教学过程中注重各种分析方法和原理间的相似性和对偶性,启发学生进行对比分析和总结。[2]

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利用绘图、图片、动画、视频等多种手段制作精良课件,增大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节省了绘图时间,真实的展现了器件的形态特性,弥补了学生工程实践性差的弱点。例如,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学习中,学生对于傅里叶级数和抽象的频域难以接受。课程中利用Matlab仿真软件绘制三维图像,直接用图形的形式展示时间轴、频率轴、时域图像和频域图像,增加学生感性认识,使学生对频域有了深入的了解,提高了学生的工程意识。

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大量引入电路仿真软件Multisim和数学仿真软件Matlab辅助教学。利用Multisim软件建立虚拟电路平台,验证电路定理、电路计算方法等,还可改变电路的参数、结构、信号源频率等,方便地观察复杂电路的系统行为。例如:利用Multisim软件显示暂态响应曲线。Matlab有强大的计算和绘图功能,可以用于建立电路数学模型,分析电路、求解绘图。对于比较复杂的电路,课堂讲授费时,且不便于计算,则让学生只列写方程,然后让学生自己上机计算。例如:基于Matlab采用结点电压法编程求解结点电压。

4.l设计性综合性实验。电路实验是电路理论的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学生深入理解理论教学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受到传统手段和现场环境的限制,教师难以把理论和实践关系讲解清楚,无法让每一个学生清楚的看到每一步操作演示,更不可能实现无限制的重复教学和演示。实验课中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开发实验电子教案,通过文字、图片、照片、动画和视频多种方式,清楚的向学生展示实验的器材使用和实验演示,实现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实验教学。[3]

通过高水平的设计、开发实验教学,将所有验证性实验课向设计性、综合性实验转变。侧重训练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所有的实验操作之前引入Multisim仿真实验,搭建理论和实践间的桥梁,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并通过仿真平台实现。帮助学生理解电路理论,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熟悉实验原理和接线,检验实验数据。同时重视工科报告撰写和实验数据的分析,要求学生撰写规范的Word文档实验报告,并用Matlab软件绘制数据图形。并且开放实验室,鼓励学生在课外自学开发实验或者通过仿真设计实验。

三、结束语

本文以电气专业的人才培养为出发点,就电路原理课程中知识内容、课程结构、专业应用、教学手段、实验开发展开分析和探索,针对传统教学中的不足提出改革方法,强调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应用能力、创新能力、专业素质,满足电气专业技术人才要求。

参考文献:

[1]于歆杰.专业基础课教学内容的选材与创新[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6,28(3),:1-5.

[2]张燕君.电路原理课程的多维互动课堂教学探索[J].教学研究,2014,37(6):71-75.

[3]谢迎娟.“电路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5,27(4):23:26.

Exploration on Contents and Methods of Electric Circuit Course Based on Professional Cultivation

HU Yuan,ZHOU Yue,HUO Hai-bo,LI Hong-mei

(College of Engineer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Shanghai Ocean University,Shanghai 201306,China)

基尔霍夫定律实验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 电工电子 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130-02

运用信息技术辅助职业学校课堂教学,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已经成为现代职业教育的一种有效辅助手段。电工电子课程的内容比较抽象,我们职业学校的学生比较难以理解,而信息技术可以将抽象的教学内容形象化,并且能从几个不同的方面向学生传递教育信息,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以往传统教学的不足。职业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操作能力,但职业能力离不开理论基础知识的支持,凭学生原有的理论知识和理解能力,如果只通过传统的听课模式就要求他们理解那些比较复杂的专业知识,困难比较大。这就要求我们老师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热情出发,将传统的教学方法和信息技术融合起来。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情境生动形象,它弥补了传统教学的枯燥与乏味,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和创新的能力,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

一、电工电子课程中运用信息技术的优势

1.增强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电工电子课程概念多,公式比较繁杂,各单元之间相对比较独立,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老师在黑板前讲,学生坐在下面听,这种传统教学模式已经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职业学校的多数学生来讲,特别是那些枯燥的专业理论,他们根本提不起兴趣,更别说认真听讲,致使课堂的学习效率很低,而信息技术可用生动的画面、动听的声音来展现书本上教学的内容,可以加强教学的形象和生动性,激发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优秀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改善教学效率,使原本比较枯燥的教学过程变得有趣生动。

2.运用动画,解决教学难点

电工电子课程中有好多理论概念和基本原理比较抽象,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下学生难以掌握和理解,而运用信息技术则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比如讲解三极管放大电路时,教学的难点是电流如何分配及放大作用原理,在学习这些内容时好多学生感觉难以理解,老师讲好几遍,学生还不一定明白其中的原因。用模拟动画则能比较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当学生看到老师制作的模拟动画,模拟电流在三极管的输入回路中以很小的电流量慢慢流动,而在输出回路里却形成了很大电流量,电流量的比例和电流流动的方向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时我们再讲解电流分配和放大问题就会比较容易。又如讲授基尔霍夫定律的时候,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用图片和动画的形式来演示各条支路的电流,用不同的颜色箭头分别区别流入和流出的电流,这样的话学生对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内容就一目了然,从而比较容易的理解该定律。在课堂上灵活运用信息技术,可使学生从更简单的角度去理解那些枯燥难懂的专业理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放大细节,提高教学效率

在电工电子教学中,有一门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课――电子电工实训。我们学校是让学生组装一个稳压电源。现在的电子产品元件都比较小,为了让学生掌握电子工艺的基本要求,要介绍那些微小的电子元件,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则比较为难,因为东西太小,拿在手里后面的同学根本看不清。我们运用信息技术,把它们拍摄成照片,然后投影到大屏幕上,这样学生观察的效果就好了很多。我们安排学生边看投影边从散件中寻找正确的电子元器件,这样就保证了每个同学都能按教学要求正确的识别电子元器件。电工电子实训课要求很强的操作性,教学中大部分的内容,常常需要通过具体的操作演示才能达到教学上的要求,而且好多工艺的具体操作也很难用语言来表达清楚。比如实践操作演示焊接、安装和调试工艺的时候,由于操作的地方太小,一般只有老师前面的几个学生能够看清楚操作的细节,远处的学生根本看不清,所以以往一个班的学生就必须要分好几组,老师在每一组进行重复演示,工作量太大,而且效率也实在太低,现在我们把操作的过程拍摄成录像投在大屏幕上给学生看,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

4.虚拟仿真,增加实验模式

在以往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学手段比较落后,常常很难将理论与实践恰当融合起来。而运用信息技术则可以实现虚拟实验,借助相关的电子仿真软件,学生可以在电脑上随时重现实验的过程。这样不但可以节省一部分实验经费,而且实验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教师在运用多媒体仿真进行教学时,可以一边讲解基础理论知识一边演示具体实验步骤,指导学生或者让他们亲自动手做仿真虚拟实验。这样学生在多媒体仿真课中,既学到了理论知识又掌握了部分实验技能。以单管放大电路为例,这个实验的目的是:掌握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测试;掌握放大器电压增益的测试方法;学习怎样测量放大器的输入及输出电阻;进一步掌握常用电子仪器设备的使用。通过这个基本放大电路的实验,学生可以更好地去理解基本放大电路的原理与特性。实验中,同学们需搭建电路,并同时选择电子元件的参数,同时,还要通过修改电子元器件的参数,来分析放大电路的失真情况。另外,还要测量放大电路的电压增益,并把参数和理论值进行比较。这些实验现在可以利用电子仿真软件在机房虚拟实验室里完成,我们可以从电子仿真软件的元件库中取出需要的电子元器件和实验仪器,搭建成一个“真实”的电路,而电子仿真仪器上的数据则可以直接用于实验报告,获得几乎“真实”电路的理论分析。如果某个学生对某一实验仪器不太了解,还可以直接点击仿真软件的帮助说明,查看有关仪器的使用方法。

5.活跃气氛,巩固教学内容

在电子电子教学中灵活运用信息技术,可把微观抽象的事物通过宏观的现象展示出来,把枯燥的理论知识变成灵活的知识体系,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学生也更易于接受知识。利用信息技术,收集或制作优秀的多媒体课件,可以改变老师讲,学生听的单向教学方式,使老师与学生的互动变得更符合教学规律,课堂气氛也更活跃,最终增强学生理解复杂知识的能力,巩固课堂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二、电工电子课堂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1.不要太过依赖信息技术,忽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

现代教学采用信息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信息技术毕竟只是教学过程中的一种辅助手段,作为老师,首先应该把握住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课堂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取决于老师组织教学的个人能力及教学技巧。教师的面部表情、肢体语言、手势、语气等汇成了丰富的教授信息,对学生有很大的暗示、诱导作用,这些东西都是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所无法替代的。教学的主导者是老师,不管多么先进的设备和手段都只能对教学活动起一个辅助的作用,所以在信息化教学的背景下,老师的主导作用不仅不应该被削弱,而且还应该得到不断加强。

2.多媒体教学要与传统的教学方式恰当结合

教学领域采用信息技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同时也减轻了老师的压力。现在多媒体投影基本上取代了传统的标本、实物、挂图等形式,现代的教学方式,提高了教学效率。但传统的教学形式,师生间的情感沟通及互动等情况是现代多媒体技术所无法取代的,所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老师的引导下,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最终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3.防止信息超量,留足学生理解与思考的时间

对于教学课程课件的制作及使用要根据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合理的取舍和搭配。首先,在课件的教学内容呈现方面,要善于抓住教学的重点、难点,通过活泼、生动的课件形式,言简意赅的表达给学生,使学生能够比较容易的理解;其次,要根据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程度进行多媒体课件的优化教学,要留足够的时间给学生理解思考和做笔记,尽量让同学们能够多动手,多动脑,并将课堂上学习到的电工电子课程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而不要纯粹将多媒体投影代替黑板,把超量的教育信息直接强压给学生,那样的话效果只会适得其反。

总之,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是实现电工电子教学过程优化的一种手段,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而且运用仿真技术可在一定范围内解决学校存在的教学设备相对紧张的问题,弥补实验条件不足,扩充实验内容,最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为培养优秀的技术人才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基尔霍夫定律实验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电工实验室 实验考试 评分标准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3(a)-0187-02

Discussion on the Examination Methods and Evaluation Standards

of the Electrotechnics Experiment Courses

Huang Nanchen

(College of Electric Power Eng.,Shanghai University of Electric Power,Shanghai 200090,China)

Abstract:The result evaluation of the experimental courses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in course teaching.In this paper,based on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electrotechnics lab,we summarize the examination methods and present the evaluation standards of the experiment courses as references to relative students and teachers.It promotes the teaching of the experimental courses and also improves the teaching of theory courses.

Key Words:Electrotechnics Lab;Examination of Experiment;Evaluation Standards

本校电工电子实验中心承担全校理工科专业的电路、电工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课程的实验教学。其中《电路测试与实验技术》(1)(2)、《电子测试与实验技术》、《电子测试及实验技术》等是独立的实验课程,属必修考查课。一般而言,每学期最后一次课会进行实验考试,由任课教师出题,给出实验要求,由学生独立进行设计并完成实验。实验考试结束后教师进行评分,结合平时成绩给出该门课程的成绩。

学生平时的实验课程由于有教材的参考和教师的示范,并且学生两人一组进行实验,互相协作,因而并不能确保所有学生都能独立自主地完成实验,达到实验课程的要求。因此,实验课程的成绩评估是实验教学中很重要的环节,是对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补充。

本论文结合电工实验室的实际情况,以《电路测试与实验技术》(1)(2)为例,首先分析了实验课程成绩评估中面临的一些问题,然后总结了本实验室在实验考试方案和制订实验考试评分标准方面的一些经验。

1 实验考试和成绩评估中的若干问题

实验成绩的评估具有两层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尽可能客观地评估了学生对于实验课程的理解程度;另一方面对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是一种有效的督促。其中,平时成绩评估以及实验考试都是实验教学的重要环节[1]。通过平时成绩的评估,有效地对学生的课程学习情况做出判断,以便及时调整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效果;然后再通过实验考试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进行实验,包括实验设计、连接线路、记录数据、结果分析等内容,考察了学生对理论和实验的理解力和独立操作能力[2]。但目前课程的实验考试也存在着一些有待改进之处,例如:

(1)考试内容有待丰富。目前实验课程的考试内容基本每学期都是一个固定的内容,学生对考题比较熟悉,缺乏考试的难度和考查效果。

(2)平时实验操作监管不严。实验课学生两人一组实验,不少学生课堂上不思考、不动手操作,得不到基本的训练,教学效果欠佳。

(3)缺乏考试评分标准。与理论考试不同,实验考试由于是通过实际操作进行考核,自由度大,因而考试的评分主观性较强,不同老师的要求也不同,很难具有统一化的标准。

2 实验课程的考核方法和成绩评估

以《电路测试与实验技术》这门课程为例,该课程是针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独立实验课,分为2学期,每学期有16个学时。《电路测试与实验技术》(1)的主要实验内容为,基尔霍夫定律的验证,叠加定理的验证,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的验证,用三表法测量交流电路的有效参数,正弦稳态电路相量的研究,RLC串联谐振电路的研究。《电路测试与实验技术》(2)主要内容有三相电路电压、电流的测试,三相电路功率的测量,非正弦周期性电路的研究,一阶电路的响应测试,二阶电路的设计,二端口网络设计[3]。这两门课程最后均有复习课时和考查课时。

电路实验考试属于实践考试,考试成绩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根据学校教学规定,课程最终成绩由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共同决定,一般是平时成绩占30%,期末测试成绩占70%[4]。

2.1 平时成绩的评估

由于考试成绩具有一定的偶然性,难以完全反映学生对于课程的总体掌握情况,所以平时成绩是对考试成绩的一个有力补充,是课程成绩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平时成绩的考察内容主要包括:出勤率;课堂实验操作情况;实验报告完成质量共三个部分如下。

(1)出勤率。实验课程由于要考查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以及动手能力,因此,对于学生亲身完成实验课程的要求更高。出勤率对于实验课程的效果而言极为重要[5]。除了教师平时严格要求,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以提高出勤率之外,还必须对实际出勤率进行统计,以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督促。对于有特殊情况请假的学生,可另行安排时间补做。

(2)课堂实验操作情况。由于课时和场地的限制,平时的实验是2人一组。有些学生喜欢投机取巧,拍下教师示范的实验连接线路图,在实验台上照着连接,但并没有真正理解。因此,在实验教学中实验教师需不断提醒和督促学生,以增强教学效果。学生做实验的同时实验教师进行巡回监督和检查,并就实验情况进行记录。当学生完成实验之后应向实验教师提交原始实验数据,由教师检查实验结果并记录,以上都作为平时成绩的一个评估标准。

(3)实验报告完成质量。学生在完成每一个实验课程之后都要提交相应的实验报告。学生的实验报告有可能是照搬书本,缺少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总结。因此,这要求实验教师在批阅中要根据实际实际情况给出合理成绩,并及时反馈给学生。

以上三个方面各占平时成绩的1/3,也就是总成绩的10%。

2.2 期末考试成绩的评估

2.2.1 考试内容和要求

为了发挥考试对实验教学的正确导向作用,实验考试的内容应着重考查学生对基本的实验知识、使用仪器的能力和综合实验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其重点应是对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核,并包括对实验习惯的考查[6]。学生根据实验题目要求完成考试,在答题纸上画电路图,在实验台上连接线路,记录测量数据,并作相应的计算和分析。学生完成实验后请老师检查实际线路和结果,并提交答题纸。

考试重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实验原理的表述:要求学生能根据实验题目阐明实验的理论依据,自行设计实验线路,并画出实验电路图和选择测量方法。

(2)实验步骤的设计:考查学生能否根据实验仪器、测试项目编排实验步骤,其实验步骤是否合理。

(3)实验仪器的操作和动手能力的熟练程度:要求学生能根据实验内容和各测试项目,正确使用有关仪器和测量工具进行参数测量,记录波形和有关数据。考查学生是否实验操作规范熟练,是否会排除故障等。

(4)数据处理和结论分析:要求学生能按实验要求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包括数据的计算、制表填表、作图等,根据实验结果验证基本理论和定律,得到实验结论,要求书写规范,条理清晰。并能进行实验误差的处理和分析[7]。

2.2.2 考试方法

考试主要用于考查学生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同时检验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考试前由教师书面出题,提供约10套同主题但具体内容有区别的题目,使得相邻座位的题目避免雷同。考试时间为45 min。考试为闭卷考试,监考中应强调关闭手机,事先避免利用手机作弊,比如在手机上看电路连线图以及接收先考完同学的信息等,保证实验考试的公正性。

2.2.3 评分标准

根据以上的考试要求来进行实验考试评分,具体的考核标准可参考如下。

优秀:实际电路接线准确,书面绘制电路原理图准确,实验测试结果全部正确,完成时间处全班15%范围。

良好:实际电路接线准确,书面绘制电路原理图基本正确,实验测试结果正确,完成时间处全班50%范围内。

中等:实际电路接线基本准确,重点是功率表接线准确,书面绘制电路原理图准确,实验测试结果基本正确,完成时间处全班80%范围内。

及格:实际电路接线无报警,有电压、电流等,功率表接线基本准确,书面绘制电路原理图基本准确。

不及格:无法独立完成实际电路接线。

2.2.4 关于实验课程考试改进的一些讨论

目前电路的实验考试较为简单,有些理论基础扎实而动手能力又很强的同学十几分钟就完成了。为提高考试的严谨性,降低随机性,可增加考试内容以及提供更多的电路元件。例如:增加一个直流电路题目,以戴维南定理为考试内容,提供一个电路要求学生测出某端口的戴维南等效电路。

实验考试通常以实验完成时间作为考核的一个参考。比方说,在学生做完后通知监考教师,然后教师检查一下线路,以确认考试结果。但是如果有多名学生同时完成实验,尤其对于在较为复杂的电路的情况下,监考教师一般很难兼顾到所有同学,因而在时间考核上有失公正。现在数码照相非常方便,因此,可及时拍下学生完成的线路作为备份,事后再做评判,以节省考场上检查线路的时间。

3 结语

本文以本校《电路测试与实验技术》课程为例,详细介绍了本校电工电子实验中心在实验课程的考试方式和成绩评估等方面所采取的方法和策略,同时对于目前课程考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改进方向做了讨论。实验考试体系包括设计方案、实际操作、结果分析等,多方位全面地考查和评价学生的实验能力,同时也考查学生的应用创新能力[8],并为电路课程教学起到了良好的辅助作用。

参考文献

[1] 程金林,吴斌,黄铮,等.试论实验教学考试方法的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讨,2003,22(5):26-27.

[2] 王波,张岩,王美玲.“数字电子技术实验”课程的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9):121-123.

[3] 杨欢红,杨尔滨,刘蓉晖.电路[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127-128.

[4] 杜宇上,彭端,蒋力立.电子技术实验考试组织方法探讨[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Z1):212-213.

[5] 葛年明,周泉.电工电子实验考核方法的改革[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5(4):146-147.

[6] 王松武,王伞.电子电路实验与考核“黑箱”系统[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11):124-125.

基尔霍夫定律实验报告范文第5篇

【关键词】实验教学;创新能力;动手能力

普通高等学校实验室不仅是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人才培养的基地,同时也是知识创新体系的重要场所。实验教学作为高职院校教学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实验教学的方法和手段是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就电类实验而言,当今实验教学的内容重点不再是简单的电路连接、调整与测试,而是突出系统设计,突出先进设计测试工具使用能力的培养。通过实验教学,学生不仅仅要分析问题,更主要的是要受到设计思想、设计技能、调试技能和实验研究技能的训练。实验教学的内容必须体现出重应用,重开发,重技能,重素质。为了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综合开发设计的能力,必须改革现行的实验教学体系、方法和手段。

1.现行的实验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1)我们当前实验教学模式是在统一的时间内,由实验指导教师讲解实验内容、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实验要求后。学生进行实验,写出实验报告。是一种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思维只能跟老师做走,学生虽然参与了实验教学活动,但实质上是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受到一定限制,创新能力和设计思想等各方面能力无法得到训练。(2)实验教学没有系统的培养目标。由于实验教学一直处于相对的“弱势”,很多人认为高校教学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实验教学只是理论教学的补充,从属于理论教学。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传统的实验教学大多依附理论教学,存在着“四多四少”的现象,即有实验的课程多,每一门课程的实验学时少;实验教学分散、简单重复的内容多,反映科学技术新知识、新成果的内容少;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多,综合性、设计型实验少;教师为学生预先准备的多,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动手机会少。(3)学生对实验教学不重视,学生普遍认为,课本知识比实践知识重要,甚至认为实验课可有可无,做实验时敷衍了事。这导致许多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较差,而动手能力差又使学生畏惧实验课,形成恶性循环,实验课愈加不受重视。

2.实验教学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包含职业技术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职业拓展能力等。为适应这一需求,作为教师则必须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即必须从单纯的学科教育转向科学的教育,不但要让学生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还要注重他们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就实验教学而言不仅仅是对简单定理、定律的验证,而应启发和鼓励学生的创新和动手能力,因为动手和创新能力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具体表现,是学生今后择业的资本。如广州、深圳、上海等大城市高级技工和研究生一样吃香。这一现象从某个侧面折射出培养学生职业技术能力的重要性。由此可见,实验教学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实验本身就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载体。

3.如何在实验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3.1 优化实验教学结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复合型职业技术能力

教学系统中,一定的教学目标、任务、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活动等,形成一定的结构,即教学结构。具体到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主要采取:1)教师精讲。主要讲要求,讲注意事项,讲思路,少讲或不讲怎么做。例如进行参数测试只讲测什么,至于用什么测试工具,用什么方法测试首先由学生思考,由学生选择,老师认可,测量结果首先由学生分析,最后由老师总结。2)分类指导,因材施教。放手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对中间层次的学生采用有针对性地提示,使其独立地完成任务,对动手能力弱的采取讲基本原理,重点指导、示范相结合,让其敢于动手,又谨慎操作。3)进行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主要是让其学得好或学得差、并且愿意学的学生可以不受时间限制利用业余时间到实验室进行进一步提高或补差。

在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通过优化教学内容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主要通过把实验内容进行分层次,分成验证性、综述性、设计性三个层次,作为验证性实验着重培养学生其动手能力和基础能力即要求掌握常用仪器,使用掌握误差分析,掌握各种参数的测试方法,理解并遵守实验课的基本程序。针对学校专业的复合性,不仅要求电类专业的同学能掌握,而且要求有关非电类专业的同学也能掌握,如机制专业,数控专业。从而培养出复合性专业技术能力。

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还采取形式多样化的方法,提高学生实验兴趣,提高动手能力。如在讲功率因数提高时需进行实验验证,于是可以把该实验分成二部分:第一步让学生自己动手先进行日光灯线路的连接,当学生看到自己连接的日光灯管线路接上电源后即正常发光,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则大大提高了实验兴趣。此时即第二步再让学生把补偿电容接上进行有关参数的测量,从而立即达到化繁为简的效果,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实验教学中通过实验方式多样化,由老师演示,有小组实验,让学生从中学会竞争与合作,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性。所谓学而时习之,耳听十遍不如手过一遍,这说明只有从实验―理论―实验,才能促进学生把知识较快地转化为能力

3.2 注重启发式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启发式教学法己经成为建立教学方法体系的指导思想,启发式是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把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体。因此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验教学,其教学方法都应大力倡导启发式,如我们在进行基尔霍夫定律教学时,当老师在黑板上画出复杂电路图讲解有关节点、支路和回路等基本概念时。提出问题,比如:如何求电路中各支路电流?回路中各部分电压?采用什么方法?让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好奇心,然后拿出实验装置让学生接好线路,用实验的方法测出有关电路中支路电流,电压.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再通过几组测量数据的比较,进一步提出问题:节点上各支路电流之间有何关系?电流方向如何判别?回路中各电压之间有何关系?等等。让学生经过思考,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然后再上升到理论知识,使学生在提问―思考―实践―总结中充分发挥其的自主性,参与性和独立思考性,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处理能力。

另外在实验教学中,对学生实验当中出现的问题和错误加以启发性的分析。如学生在测量电压、电位实验时,学生测出的数据有时是错误的,但他不知道如何检查和判别数据的正确与否,这就需要老师给予方法上的启发和指导,通过向学生提出电压与电位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为什么会产生测量数据的不符,产生的原因有哪些?如何检查?等问题,一步步给予分析指导,达到训练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3 活用创造性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创新教育是指在教育学实践上,高度重视以知识为基础的能力培养,注重方法的传授和创新能力。是否重视创新能力是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的根本区别之一。

因此,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根据大纲要求,在确保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前提下,寻找创造性思维的结合点。进行创造性教学。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更好的机会,如通过穿插一些设计性实验教学,即根据给定的条件学生自己设计电路,选择参数,拟定测量步骤和数据表格。经过老师指导认可后,方可操作实验,得出实验结论。比如在做脉冲实验时,其中有一个RC电路的应用实验,原教材参数己设定,现改为有若干电阻,电容供选择,让学生自己选择元件的参数,再根据各电路的特点连接成微分电路,积分电路,耦合电路,并将该电路的输出波形通过示波器显示出来,这就需要学生开动脑筋,结合老师的指导,自己动手组成各种电路,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经过实践,学生受益匪浅,觉得从该实验中确实锻炼了自己的能力,而且觉得原本深奥的理认知识也容易理解了。

4.结束语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要求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在知识结构和能力上都具有较高的素质。实验教学是高等教育中培养具有创新能力、高素质人才的一个重要环节,越来越受大家的关注。当然创新能力并不是一个新话题,问题是怎样使我们培养的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如何成功地探索出实验教学改革的新路子。还需要每一位实验教育工作者进行不断的创新与实践。

参考文献

[1]李晓莉,郭飞君,王晓菊,李梅.开设综合化学实验的探索与尝试[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