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新高考改革方案

新高考改革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新高考改革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新高考改革方案

新高考改革方案范文第1篇

共同点之一:统一考试内容都包括必修与选修两个部分

由于高中新课程各科内容都包括必修与选修两个部分,所以各省份新高考的统一考试内容也都包括必修模块与部分选修模块,且以必修模块为主。尽管各地选修课程开设情况不完全一致,但目前被纳入高考范围的选修模块都属于选修Ⅰ课程系列。除了*省2009年高考暂时对选修课程指定必考外,其他省份基本上都采取了选修、选考的命题方式。

共同点之二:统一考试科目的设置都以“语文+数学+外语+文科综合/理科综合”为主体。

“语文+数学+外语+文科综合(含政治、历史、地理)/理科综合(含物理、化学、生物)”是近年来我国各省份高考统考科目设置的主流模式。由于高考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本着积极、稳妥的改革方针,20*年*、*,2009年*、*、*、*与*的高考改革方案都保持了原有高考模式的延续性,即将统考基本科目都设置为“语文+数学+外语+文科综合/理科综合”。*省的文史类考语文、数学、外语、政治、历史、地理,理工类考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也是以“语文+数学+外语+文科综合/理科综合”为基础,只不过把文科综合与理科综合所含的学科分开考试而已。*省20*年~2009年高考方案中的文科基础(政治、历史、地理占70%,物理、化学、生物占30%)与理科基础(物理、化学、生物占70%,政治、历史、地理占30%)则是对文科综合与理科综合的拓展,但2010年*省又将回归到“语文+数学+外语+文科综合/理科综合”的模式。

共同点之三:将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校招生录取的标准,逐步构建高校招生录取的多元综合评价体系

为了体现多元评价的特点,*、*、*、*与*等省(市、区)的高考改革方案都无一例外地将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纳入到了高校招生录取综合评价体系,为高校招生录取提供参考依据。如*省的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从公民道德素养、学习态度与能力、实践与创新、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6个方面评价,以学生主要行为表现的实证材料为依据,综合评价结果及其实证材料进入考生档案,供高校录取时参考。

2:各省份高考改革方案的不同点

不同点之一:*省、*省、*省的考试科目有自己的特点

省自20*年高考开始,增加了一项基本能力测试,内容涉及高中课程的技术、体育与健康、艺术、综合实践等,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和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

试卷分必做和选做两部分,必做题考查必修内容,选做题考查选修内容。

*省20*年高考采用“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的模式,与其他省份相比较为复杂。其中的“3”指语文、数学、外语统考科目(语文、数学每科160分,外语120分,总分440分。包括语文、数学各设附加题40分),“学业水平测试”科目包括选修测试科目两科与必修测试科目5科。

*省2009年高考则实行在全科会考基础上的分类测试、分批选拔、综合评价、全面考核、择优录取的选拔模式。第一层次招生院校、专业为全国重点本科院校(包括教育部直属高校、“211工程”高校等),统考科目在“语文+数学+外语+文科综合/理科综合”的基础上,加试自选模块;第二层次为普通本科院校、专业,统考科目维持了传统的“语文+数学+外语+文科综合/理科综合”;第三层次为高职高专院校,统考科目只测试“语文+数学+外语+技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考生自主选择报名和参加考试的相应类别,分批填报志愿,分批录取。

不同点之二:各地学业水平考试的科目和对其成绩的运用方式不同

*、*、*等省市实施全部科目考试,考试科目覆盖了语文、数学、外语、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等11个科目,基本上都采用A、B、C、D等级制的方式来呈现考生的成绩;其成绩作为高校招生录取时的参考依据。其中,*省2009年高考还明确要求应届考生的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为C等级或补测合格,方能被二本及以上院校录取。大多数省份都鼓励高校在高考分数相同的考生中,优先录取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A等级多的考生,而*、*等省的学业水平考试则实施部分科目测试。

*省的学业水平考试称之为基础会考,考试科目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学科,实行文理科“反向考试”。文史类、艺术类的考生须参加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学科的基础会考;理工类、体育类的考生须参加思想政治、历史、地理、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学科的基础会考。其成绩折算为10%的分数(满分40分)计入高考总分。

*省20*年的“学业水平测试”科目包括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含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7科,其中选修测试科目两科(文科必测历史、理科必测物理,再从政治、地理、化学、生物4门中选择一科),剩余的5科为必修测试科目。不同类别的高校在录取时对学业水平测试成绩设置不同的等级要求,且7科学业水平测试成绩为6A且技术合格的考生增加10分投档。

不同点之三:各地高校招生录取方式各有特色

除了*省20*年高考针对不同类别的院校设置不同的学业水平测试等级门槛、*省2009年高考实行分类测试与分批选拔之外,*省2009年高考积极探索以高考成绩为主的多样化的选拔录取制度,在将高中毕业生的综合评价结果纳入高校招生选拔评价体系的同时,还积极开展高校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经批准试点的高校,可划出一定招生比例,试行根据考生的高考成绩、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以及高校测试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的选拔办法;符合条件的高职高专院校可确定适当招生比例,依据考生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与院校测试相结合等方式进行招生选拔模式的改革。

*市2009年高考方案规定:“本市部分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专业)试行自主招生,在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达到试行自主招生学校(专业)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学校以自行组织的专业考试成绩为主要依据实施录取工作;被试行自主招生学校(专业)录取的考生可以不参加高考。”

教育部指导意见为高考改革明确方向

20*年1月出台的《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新课程省份深化高校招生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是各省份制定与调整高考改革方案的基本依据。

该指导意见将新一轮高考改革的主要任务界定为:“促进高校招生考试改革与高中课程改革相结合,促进国家统一考试改革与高中综合评价改革相结合,促进考试改革与高校录取模式改革相结合,逐步建立和完善在国家统一考试录取基础上的全面、综合、多元化的考试评价制度和高等学校多样化的选拔录取制度。”

具体地说,该指导意见将本轮高考改革的主要内容明确为以下三项:

首先是建立和完善对普通高中学生的综合评价制度,并逐步纳入高校招生选拔评价体系。

各地要加快建设在国家指导下由各省份组织实施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并且切实做到可信可用,逐步发挥其对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进行管理和监控,对高中学生学业水平和综合素质进行全面、客观评价,以及为高校招生选拔提供参考依据的作用。

其次是进一步深化统一考试内容改革。

考试内容改革是高考改革的重点。考试内容要实现与高中新课程内容的衔接,进一步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考生实际,注重对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

再其次是进一步推进高等学校选拔录取模式和方式改革。

新高考改革方案范文第2篇

综合素质评价影响有限

一位参与新高考方案制订的专家分析,新高考方案中,对于成绩处在“两头”的学生影响较大,具体体现在放开高水平大学的自主招生,以及改革高职层次招生。对于处在中间层次的学生,新高考方案力求稳定。另外,综合素质评价,目前也只在本科自主招生和高职招生中应用较充分,因此影响的范围有限。

要害词

1、自主招生

招生比例学校数量均扩大

扩大自主招生比例,是新高考方案中的一大亮点。在*市新高考方案中,正考虑将部分市属院校也纳入到自主招生的范围,以使自主招生从招生比例到学校数量上,都实现“扩招”。

对本科生的自主招生,目前还仅局限在部属高校中。而此前,教育部已经提出要适当扩大现有自主招生高校的自主招生比例。

“新高考方案中考虑,对于一些生源较好、办学特色突出、治理规范的市属高校,也可以探索自主招生。”有关人士表示。所有申请自主招生的高校,都需通过教育部的批准。

对高水平大学自主招生,新高考方案中,将鼓励他们充分使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会考成绩。至于如何使用,高校可以自行确定,教育部门提供建议。

【追访】

市属高校:期待自主选拔学生

昨天,来自部分市属高校招生办负责人反馈的信息显示,目前他们还没有接到关于“自主招生”方面的政策文件。“按以后高考改革步伐来说,应该推动市属高校进行自主招生。”

据*市建工学院招办主任李雪华介绍,由于每个学校对学生的培养方向不一样,自然希望能选拔一些符合本校培养模式的学生,“自主招生可以做到这点”。她表示,高考改革之后,高校招生都是综合考察学生素质,将改变只以一个高考成绩来简单评价学生的做法,就会要求高校在招生政策上进行调整。

部分高校招办主任反馈的信息显示,由于自主招生之前一直在部属院校实行,市属高校从未尝试过,目前只有等*市政策出台后,在局部市属高校进行试点,“不会一下向全部市属高校推广。”“目前市里是什么政策?哪几个高校做试点?我们都在等消息呢。”一位市属高校招办负责人表示。

2、高职招生

采用“高考+会考”招生模式

高职院校可根据专业选择考生会考成绩,“专业+学校”方式报志愿新高考方案中,高职招生增加了一个全新的招生模式,即“高考+会考”统招模式。这种模式专门面向普高学生,而中专、职高和技校学生,由于没有会考成绩,不能参加这种模式的录取,只能参加单考单招(高职院校与高考同一时间,但试题不同的单独考试)和高职自主招生。

“高考+会考”统招方式,是依靠考生高考统考的语、数、外三科成绩,以及二至三科会考成绩录取考生。最终选择哪几门会考成绩,由高职院校根据考生报考的专业确定。可以选择的会考科目包括历史、政治、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通用技术8门。

新高考改革方案范文第3篇

改革方案异同并存

高考统考科目设置仍然没有变化——“语文+数学+外语+文科综合(含政治、历史、地理)/理科综合(含物理、化学、生物)”是近年来我国各省份采用的主流模式。

由于高中新课程各科内容都包括必修与选修两个部分,所以各省份新高考的统一考试内容也都包括必修模块与部分选修模块,且以必修模块为主。

目前,各个高校越来越看重考生的综合素质,体现在高考改革方案上,很多省份将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纳入到了高校招生录取综合评价体系,为高校招生录取提供参考依据。

纵观各省的方案,各省在考试科目上都有自己的特点。比如江苏采用的是“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的模式;山东则增加了一项基本能力测试,内容涉及高中课程的技术、体育与健康、艺术、综合实践等。在各地学业水平考试的科目和高校招生录取方式上,各省也不尽相同。

各省方案大pk

2010年北京高考在考试时间、科目设置、各科考试时间长度和各科总分四方面继续保持稳定。“3+X”的科目设置保持不变;文科综合中,政治、历史、地理3科分值仍各为100分,理科综合中,化学和生物分值微调。

全国首批高中新课程改革四个省份之一的山东开展高中新课改已两年,考试科目设置方面采取“3+X+1”的模式,其中“1”代表基本能力考试。基本能力考试的内容涉及高中课程的技术、体育与健康、艺术、综合实践等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和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该省在招生录取过程中参考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真正实现了高考不再“唯分是举”。

广东省先前实行“3+文科基础/理科基础+X”的方案一直饱受争议,从2010年高考起,取消选考X科目,考试科目调整为:“3+文科综合/理科综合”,这与目前全国大多数省市高考科目类似。广东在高考改革上则走了一条从“冒进”到“回归”的路。

浙江省出台的高考方案以“个性化”的特点备受关注。浙江省新高考方案,依据高中新课程理念设计新高考方案的思路,在考生个性化和自主选择性上有了比较大的突破,考试科目由过去的统一科目变成三种不同类型。

浙江省新高考方案给予不同类型的学生更多的选择权。

安徽高考的选修部分确定放在统考“3+X”内容中,而且是指定选考,约占整个高考内容的10%,折合分值约为75分。2010年该省已初步确定,把这75分的“选考”内容放到学业水平测试中去。选修内容考查采取指定考试范围及限定分值比例的方式。

新高考改革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新高考;思想政治教学;课程思考

2014年9月4日国务院出台了相关的《高考考试招生改革方案》以及试点城市等相关内容,试点首先在上海和浙江省开始,这其中我们最关心的是高考改革之后将要考什么,根据浙江省《方案》将改革考试科目设置: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三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三个科目成绩组成,学业水平考试科目可选。用我们最通俗的说法就是不再区分文理科,考生可以在历史、政治、地理、物理、化学、生物这六个科目中选择三个科目进行学业水平考试,然后将成绩计入高考总成绩中。本次高考改革可以说革命性的,变一次高考为多次,变规定科目为自选科目,重点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如何来适应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政治课的教学也成了值得大家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高考改革背景下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价值的思考

2014年9月19日,随着浙江高考改革方案的出台,作为高考科目之一的高中思想政治又面临一次新的改革,最大的变化是高中政治从文科的必考科目变成了选考科目。2015年2月28日,根据2017年拟在浙招生普通高校专业(类)选考科目范围的公告,可以看出有500余所高校没有提出选考科目要求;各高校所有专业(类)中,不限选考科目占54%,设限选考科目占46%,其中设限范围为1门的占5%,2门的占8%,3门的占33%。各校提出选考科目要求的专业(类)中,选择最多的是物理,涉及设限专业(类)的81%;其次是化学涉及64%;再次是技术涉及36%;生物、历史、地理、政治分别涉及32%、19%、15%、13%。因此,相比旧高考的文理分科,新高考背景下的学生在高一阶段就要进行选考。我校于2014年下半年对学生进行两次选课调查,从统计结果看,政治作为选课科目的比例是最低的。大部分学生在选考科目中首先考虑理化,再是史地,思想政治学科则是到高二才进行选考,在这种情况下,思想政治学科在高考中的“地位”受到极大的挑战,更引发了师生对政治学科课程价值的讨论。

作为政治教师,不可避免地参与到本次大讨论中,其实高考改革前,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课程价值一直被怀疑和否定,新高考改革方案一公布出来,就有很多师生和家长在议论,认为高校专业中把政治课作为设限选考科目的很少,所以得出的结论便是轻视高中思想政治课,在学习上表现为懈怠和懒散,可想而知,长此以往,思想政治课对学生的教育和引领作用会变得更加薄弱和无力。因此,现实不仅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教学能力和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而且对政治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引导显得尤为重要,具体可以由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强调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的理论性与实践性统一。其次,对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的综合性和专业性进行解读。最后,关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与大学专业课程学习的启蒙性和关联性。

二、高考改革背景下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内容的思考

据浙江某重点学校在2014年下半年对高一新生的调查,其中课程内容易学百分比的数据比较中,政治课被认为是比较难学的,历史和地理则比较易学,并且对历史和地理的学习兴趣明显更大,对政治学科的学习兴趣最低。高中思想政治课一般不存在上课听不懂的情况,但为什么学生会存在政治难学的问题呢?这首先就要从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内容分析。

高中思想政治课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在高考改革背景下,必修内容没有变化,高一新生首先接触经济生活,经济生活中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人民币汇率等比较难理解,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每一块教学内容的处理和把握显得尤其重要。以高一经济生活内容中的“需求价格弹性”为例,应该突显内容的专业性和科学性,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拓展,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

自2012年秋季浙江省开始实施普通高中深化课程改革方案以来,浙江省各地高中都开始开设校本选修课,高中思想政治也面临着选修课程的开发和实践等问题。而新的高考招生制度目标是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破除“一考定终身”“唯分数论”的弊端。由于我国政治课教学内容的特殊性,高中思想政治课是集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和哲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其学科特点非常模糊,学科背景比较宽泛,这会直接导致学生在选择科目上的不确定性。因此,在高考改革的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需要开设能引导学生更进一步深化理解学科内容的选修课程,从而增加课程的特色和强化学科特点,为学生高考选考提供一定的学科导向,首先应该重视课程内容开发的模块化;其次要重视课程内容开发的时效性;最后,要重视课程内容开发的趣味性。

三、高考改革背景下对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方法的思考

高考改革背景下对高中政治课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在高二以后,思想政治课要进行走班教学,教师将要面对来自不同班而汇集起来的教学班,这些教学班只有上课的时候在一起学习,平时学生分散在各个班级中,教师要想借课外时间补课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在教学效率和水平上都要有所提升才能适应新的教学对象和要求。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有很多教学方法,比如讲授法、小组合作法、讨论法、问题教学法、角色扮演法、辩论法、探究式教学法、案例分析法等,教无定法,不同的教学内容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在高考改革背景下,选择何种教学方法成为高中政治课有效与否的重要一环,正确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分析能力,使学生在每一堂课的教学中都能有所收获。

四、高考改革背景下对高中思想政治课学习评价的思考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学生面临选考和学考的问题,很多学生在选择哪门科目上很纠结,如果单纯依据学习成绩的评价肯定是太单一了。面对这种情况,作为高中政治教师就应该把对学生的学习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一方面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全面了解,另一方面学生也能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潜力有所了解。根据《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中指出“普通高中政治课程致力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政治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高中阶段文科类的学习评价标准一直是一个难点,在新高考背景下,笔者侧重从学生的学习评价方面谈谈看法。

1.建立对学习目标的评价

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学习目标在高一的时候就要建立起来,教师要利用问卷调查学生、座谈会等形式评价学生的学习目标,以此纠正学生学习的功利性和追求成绩的狭隘性,引导学生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建立对学习内容的评价

新高考方案公布后,高中思想政治课学习内容有了新的改变,四个必修、国家选修课程和校本选修课程构成了高中思想政治学习内容的主体。除此以外,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了解社会万象和热点新闻事件等也应该成为学生的学习内容,教师建立应该学习内容评价表格量表,学生自主登记学习内容的广度和深度,这样可以对学生学习内容有一个较好的归纳和总结。

3.建立对学习效率的评价

所有的课程学习都有学习效率的问题,高中思想政治课也不例外。新高考下,高考的压力被化解为两次,并且在时间上提前了,因此,思想政治课的学习效率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从学习任务去评价,花了多少时间完成预习、作业等;另一方面从学习时间去评价,每个小时能完成多少学习任务。

4.建立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新高考下我们应提倡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可以开展学生自评、互评。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评价的结合会更加全面,有些甚至可以尝试将教师、学生和家长三者相结合来进行更为客观,更易于被学生接受的评价。

总之,新高考下,学生面临“学考”和“选考”的选择,每个学生迫切需要了解自身的学习能力和潜力,单纯依靠成绩的评价无法给学生提供参考价值,教师应该制订更加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

参考文献:

新高考改革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 高考 高中历史 教学现状 对策

一、高中历史教学现状分析

高中历史教学现状可以从两个方面展开分析:第一是教师的教学现状,第二是学生的学习现状。首先,新高考方案确定以后,高中历史如何迎合方案,优化教学是每个历史教师都要重视的问题,也是关系到高中历史教育发展的大事。当前高中历史教学方法还有些单一,教学模式僵化,学生主体地位难以体现,一直是教师讲重点,学生课下背重点,将高考成绩作为终极奋斗目标,难以体现“生本”理念。第二,当前高中生学习环境不容乐观,学生作为被动学习者,学习能力有待加强,学习方法需要优化,师生之间的不平等地位是长久以来高中历史教育的桎梏,阻碍学生能力的发展,阻碍教育的发展。特别现在很多学生讨厌学历史,认为历史就是死记硬背,毫无趣味,师生关系僵化。

二、新高考方案下高中历史教学优化策略

1.明确教学目标,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新高考方案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在学习上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通过各种方式确保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明确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打牢基础。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明确每一章节乃至每一堂课的重点是什么,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提升知识掌握程度和认知能力。如教授我国古代商业经济这一部分内容时,通过“阅读构史”这个环节,更好地将知识、情感、方法糅合在一起,让学生更直观地学习知识,推动教学目标的实现,实现本堂课教学目标。教师先通过问题设置,帮助学生了解这部分内容究竟要讲什么,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在哪里,然后做积极的引导者,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轴,鼓励和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通过强化阅读练习,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古代商业的特点在哪里,实现教学目标。

2.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活跃课堂。

新课程改革步伐的不断深入,为高中历史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给教师教学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阶段的高中历史教学不仅要重视高考,更重要的是要转变学生的被动学习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意义。传统以高考为导向的历史教学教师的一言堂,教师担起教学大梁,学生只是被动地背诵。新高考方案的实施,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养,重视学生主体地位,教学后加强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实现教评一体。在课堂上多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提升历史课堂的活跃性。教师从心理上转变高中历史教学不能仅以高考为目的,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学习环境,学生从新的教学方式转变对历史课的态度,提升学习兴趣。如教授《中日》这一课时,就可以充分创设情境帮助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情境,如放映电影短片或者PPT,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当时日本帝国主义的狼子野心,感受到清政府的逆来顺受和软弱无能,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历史的屈辱。

3.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

新高考方案要求高中历史教师改变课堂教学侧重点,将教师主体地位转变为学生主动,引导学生培养良好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新阶段如何开展多样化教学活动,提升课堂活力,是每一个教育者都要思考的问题。传统高中历史课堂氛围死气沉沉,缺乏让学生亲自动手的机会,学生认为历史课就是一门没有趣味性的课,每天都需要背诵,让学生对历史课感到没有兴趣甚至厌恶,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是教育者没有凸显学科的趣味性,给学生呈现出的就是每天重复枯燥地记忆,因此,教师必须认识到帮助学生转变学习历史课的态度的重要性,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历史的趣味性,从而提升教学效率。如教授我国古代商业经济这部分内容时,同样利用“阅读构史”的环节,通过图片和材料双管齐下,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史实。如花木兰从军这一部分,教师可以从木兰词里提取出花木兰从军列出的物品,然后由此提出问题:第一,从刚才列出的图片中,你能获得什么信息?第二,花木兰在四个方向买齐了所需的从军物品,这么费力地购买物品折射了当时什么样的历史现象?在教师材料和图片的引导下,再经过提问,可以帮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当时南北朝商业控制严格的现象,让历史故事更形象。

三、结语

基于新高考方案下高中历史教学的优化是一项系统而长期的工程,不仅是由高中历史教育教学现状决定的,而且在于新旧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育思维的碰撞,以及新高考方案在实践中的磨合所致的。所以,新高考方案下高中有效历史教学课堂的构建,首先需要抓好教育思维、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发力点与改革点,大力推进高中历史教学面向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兵武.新高考方案下高中历史教学的优化探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4,12:16+192.

[2]明安田.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提问现状与对策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