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三英语语法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情景教学法
学生刚从稚气未脱的小学校园来到充满憧憬的初中校园,对初中生活是未知还是懵懂?谜一样的校园,谜一样的老师,谜一样的同学。刚开始教他们的时候,带着他们学习ABC,领着他们学习主谓宾,一切都是从零学起。语言是相通的。我开始翻阅各类的初中英语语法书,不断给学生举词典中的原句,举生活中的例子,使语法教学置于情境之中。依稀记得我的第一个例子就是:“I like English.”主语是I,谓语是like,宾语是English。慢慢地我就开始给他们增加难度,主谓宾定状补,让学生在不断地提高。一个学期的时间,我的学生们就对句子成分很熟悉了,这对以后他们的英语学习有着很大的帮助。三年来,我按照课本上出现的各项语法,不断地引导学生去接触,词类、时态、语态,句法等等。用最简单的例子去记语法知识。我的学生那里都有我们很熟悉的语法例子。
二、趣味教学法
如果知识单纯的讲知识讲语法,我想45分钟的一节英语课,学生不到10分钟就能睡倒一大片。由于我的性格比较活泼外向,我的英语课堂充满了许多趣味性。苦思冥想,我终于在茫茫网海中寻找到了一个又好又妙的方法。《色拉英语》,大家都听说过吧?初一初二阶段,我经常在上课之余,坚持给学生播放一集,每一集都有一个话题,学生爱看,自然地他们更爱模仿学习,于是在不经意间,他们就在生活中学到了许多课本以外的语法知识。到了初三,学习任务不断增大,我经常把一些好听的英文歌曲下载下来,让学生在欣赏美妙旋律的同时,还能学到字里行间的知识,缓解了学生的学习压力,也解决了英语课堂枯燥的传统局面,我很自信的说:“我的学生是很爱上我的英语课的。”
三、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法
几年来的语法教学,我都是采用这两种方法相结合。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英语语法,从他们手中现成的语法书到方便快捷的网络知识,在学习新语法前,学习就加以了很好的预习,对后来的课堂教学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由于学习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的差异,渐渐地,学生在初二阶段有了明显的分化:有一部分人学得好,大部分人学得可以,小部分人学得很吃力,我就在班级内部实行小组合作学习。两个班都是60人,6人一小组,两班都是10个小组。让学习好的同学鼓励带动组内的学困生,遇到问题他们先小组内部解决,解决不了的可以小组之间交流合作,真的有解决不了的问题统一由我帮助大家解决。并实行小组竞争制,这样每个小组之间都在合作竞争,既锻炼了他们的合作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竞争意识。初二学期末,学校效果明显良好。
四、反思总结法
关键词:英语语法;探究;生活
在推进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重建课堂成为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可在听课、学生问卷调查及与周围教师的交流中发现在英语语法教学中常常出现“课程标准是新的,教材是新的,然而课堂教学涛声依旧”的现象,即在英语语法教学中教师给出语法规则,举例讲解语法规则,然后让学生机械操练、套用规则以达到巩固目的。笔者把此种现象称为英语语法教学瓶颈现象并在日常教学行为中不断思索、探究与实践以期突破。
一、何谓英语语法教学瓶颈?
从教师层面上说,英语语法教学的瓶颈是教师重知识传授,轻技能训练;重详细讲解,轻反复练习;重书面练习,轻口头练习;重语法分析,轻语法使用;重掌握规则,轻掌握实例。
从学生层面上说,英语语法教学的瓶颈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被动接受多,主动探究少;机械训练多,生活情景少;枯燥乏味多,快乐趣味少。
从课堂层面上说,英语语法教学的瓶颈表现为课堂没有成为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不见鲜活的生命在律动、在交融、在成长,不见灵活的智慧在闪现、在流动、在焕发异彩。
从生成层面上说,英语语法教学的瓶颈表现为课堂气氛沉闷,学习方法单一,学生灵活运用能力无望提高,课堂教学低效甚至无效。
二、如何突破
(一)主动探究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应该被看成是对于教师授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主动的建构活动”。也就是说,学生学习过程是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探究,积极交流,从而建立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它主张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是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而不断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已有知识经验的过程。它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因此,“主动探究”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主体,问题为中心,研究为手段,实践为途径,过程体验为重点,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目的的一种学习方式。
1.创设情境,营造轻松探究氛围
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提出的“认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学习必须处于与学习主题基本内容相关、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丰富情景当中。而且丰富合理的情景使语法教学能在一种活的环境中轻松愉悦地进行。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处在一种无拘无束、自由畅达的空间,他们才会尽情地‘自由参与’与‘自由表达’。轻松快乐的环境使学生无外界压力与压迫感,学生完全自觉自愿、全身心的参与;而活动使学生通过动手、动脑,由不经意中贯穿知识的渗透、能力的培养、道德的熏陶与习惯的沉淀。因此,语言教师的任务就是尽可能多地为学生营造运用语言的氛围,使学生在模拟真实的情景中轻松愉快学会及运用语法。
例如,在学习比较级与最高级时,我先通过实物及图片比较(三个大小不一的球,三座高矮不一的楼房)、和学生问答,引出这个语法项目的结构、功能。
T:This is a basketball.This is a football.Whichis bigger,the basketball or the football?SI:The bas-ketball is bigger(than the football.)……T:Rigllt.So the table tennis ball is the smallest of the three.T:What about the basketball?It's the biggest of thethree.(边说边在屏幕上出示所讲的比较级最高级句子)。然后在屏幕上展示一些图片让学生试着用比较级最高级的句子来说。接着让学生以班中同学、教室中的物品等为话题以pair work形式操练比较级与最高级。最后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发现比较级与最高级的使用特点及语法规则。
在以上情景活动中,语法知识由抽象变得形象,从而降低了语法学习的难度,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使他们学得快,记得牢,用得活。从身边的事物出发,创设情境,引出比较级、最高级,激发学生探求比较级、最高级使用规则的欲望并归纳总结(即发现、探究问题)。
2.合理构建,生成有效探究活动
建构主义课程观。不认为课程基本决定于外部环境因素(例如学科结构、社会价值等因素),而是考虑到学习者带进学习情境的先前知识。什么样的经验和概念在促进特定学习结果的产生中是有效的,变成了—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把课程看成是促进特定学习结果的一系列学习活动和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为了确定研究和探索的目标。
在研究了《牛津初中英语》六册书后,我发现宾语从句这个语法项目要到9B才教。而学生在小学时就学过像“I think you are right.”这类简单的宾语从句,在《牛津初中英语》第一至第五册书中也经常出现宾语从句的句子。因此,我决定从初一起就合理构建学生学习这个语法项目的过程。积累学习经验。为最后的有效探究学习活动奠定基础。在7A第一单元Reading部分Part C题目要求中出现The Class 1,Grade 7 students want to see how well they know each other时,我没有特意去讲这是宾语从句而只是问学生是否明白题目要求。7A书中多次在题目要求中出现了宾语从句。每次我都只是让学生看一下并理解句子含义就好。在7A期末复习时。我让学生把书翻到第5页看这两个句子:How well do the students know each other?The Class 1,Grade 7 students want to see how well they know each other.然后引导他们发现两者间的区别:第一句多了一个“do”。接着帮助学生构建这样的经验——在陈述句动词后出现的疑问句不需要助动词。当学生在7B中再见到类似句子时,他们的这个经验自然会得到巩固。进入初二后,学生在课本及课外阅读材料中会经常看到“I don'tknow where he is.”“Can you tell me how old she is?”等此类的宾语从句。这时,我就帮助他们构建这样的经验——当陈述句或疑问句动词后再接一个疑问句时所接的句子要用陈述句顺序。通过初一、初二的合理构建,学生对宾语从句积累了丰富的知识经验。到初三9B第二单元学宾语从句这个语法项目时,学生会因为先前积累的丰富经验而容易对教师设置的探究活动感兴趣,进而他们会表现为投入、激动、兴致勃勃。
3.合作交流,探究发现语法规则
“交流”是师生间、学生间、教学内容和相关信息与教师、学生间的相互沟通与应答。合作学习不仅仅是教学组织形式的简单变化。它联系着问题解决的“宽带”和纵深度。合作交流意义的建构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基础。以调整学生群体间的交往行为、开展合作学习为重点。着力营造引起学生心理共鸣、思维共振的“交往场”。这种学习方式并不完全等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小组学习”,在“交往场”中,教师是学生的同伴和朋友,问题的解决须是在个体能动学习的基础上通过群体协作配合才能完成,正是在“交往场”中,师生互动、共创与共生。
在教9A“Reported speech with tense changes”时。我就给每组发课前准备的有直接引语间接引语句子的纸片,让他们先每人自己看纸片上的句子后合作交流总结出时态变化的规律。学生合作探究的积极性很高,小组交流也很投入,几分钟后学生踊跃地汇报了自己小组发现的语法规则。
(二)回归生活
卢梭让爱弥儿回归自然,杜威的“教育即生活”。陶行知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皮亚杰的知识建构理论,无非是想阐明这样一个观点:学生是在自己的活动中建构自己的知识。学习者走进教室时并不是一无所知的白纸,而是在日常的生活、学习和交往活动中,已经逐步形成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和看法。而课程改革之所以非常强调“回归生活”,是因为在现代人(尤其是学生)的生长家园中,“生活世界”被严重地剥离了。于是在学校教育中,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出现了空前的危机。教育过程丰富生动的主观性被冷冰冰的知识授受和机械的理智训练所代替。因此必须重返“生活世界”,生活是教育的源泉与动力。
1.联系生活,激活认知
学生是在自己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在主动的活动中建构自己的知识。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生活经验的相互作用,来认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故而我在语法教学别注意激活学生的认知,通过联系生活,谈论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将学生的原有知识活跃出来,使其具有粘合新知识、构成新认知结构的活力。
例如,在学习“Used to”时,我先在屏幕上出示一张照片。然后说到:Please look at this picture.Who's he?Dp you know?学生猜测后我说到:He'smy sen.He used to be a small boy.Now he's a big boy.He used to be a student in our school.Now he's a student of Taicang Senior Higll School.He used to go to school five days a week.Now he goes to school six days a week.He used to get up at 6:40 a.m.Nowhe gets up at 6:15 a.m.(边说边在屏幕上出示我儿子的一些相关图片,然后在屏幕上出示used to be/do)。这样,学生很容易地明白了used to be/do的含义。接着让学生拿出事先布置他们带的他们自己小时候的照片,用used to be/do来讲自己小时候的事。
2.回溯生活,拓展时空
德国思想家胡塞尔认为,生活世界是直观的、具体的、现实的和历史的,因而也是丰富的。杜威把教育的本质理解为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或改组”。生活就是有机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经验”便是从这种相互作用中产生的。
【关键词】语法 听力 学习兴趣 语言环境 多媒体技术
一、传统英语教学中的问题
1.语法教学中的问题。就目前初中学校广泛采用的教材而言,英语语法的学多局限于书本几个时态、几个简单从句的讲解,并没有延伸到系统性、相互关联的语法架构的传授。这些浅尝辄止的教学效果并不明显,脱离了语法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脱离了由点及面的知识网络构建,脱离了语法要素相互的形态变换,传统课堂的英语语法收获不了好的教学成果。
此外,语法学习的不重视将把英语学习引向消极面。语法习得不牢固的直接后果就在于英语学习能力的降低,这种降低很大程度上将体现在遣词造句的写作模块出现问题,间接的后果则会动摇如听力、阅读、口语交际等其他方面系统性的“坍塌”。
2.听力教学中的问题。初中学生的W业压力普遍较大,尤其是初三面临升学的学生,所以不少学校和教师都采取了急功近利的措施来提高英语成绩,这就导致了教学重点不可避免地向阅读与写作方向倾斜,而听力和与之密切相关的口语被放在了次要位置,很多地方甚至直接取消了口语。
学生日常能够接触口语的很大一部分源自教师的随堂讲解,但就大量的教学实际案例来看,教师们普遍存在口语不标准的问题,在方言浓厚的地区,这种现象尤其突出。而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模仿能力较强,此时的听力训练若长期受到不标准发音的干扰即熏染,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再进行纠偏就不容易了。
此外,对听力的不重视也会让学生丧失了部分浸染英语文化的能力,是他们不能够充分获取英语文化的方方面面,而文化对于人的影响和熏陶是技术性手段所不能代替的。
二、英语教学的创新方法
1.语法教学的创新实践。要能够激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英语教师应当在阅读中强化语法习得,从文化学习的角度去巩固所学知识点,在实际运用和感知下强化对语法的理解和认知。
比如教师在上到“一般将来时”的语法学习内容时,“will + 动词原形”或“主语 + be动词 + going to 动词原形”的常见形态需要完整地传授给学生,但这其中又涉及到随着主语人称的变化,句子结构也会产生相应的变化。如果教师照本宣科式地传授给学生,这些语法的条条框框自然无法激起他们的兴趣。此时,引入难度不大的小说阅读,在具体语句中学习“一般将来时”的内容,可以加深记忆的效果。所以教师让学生们单纯看语法书或者上语法课是不够的。每个语法规则背后的含义还需要去慢慢理解和感受,而这个过程可以靠阅读来很好地完成。在阅读中能够不断重现语法点,加强了记忆,并且提供了一个很具体的语境让学生们感受英语学习的乐趣。
2.听力教学的创新实践。英语听力的提高应当建立在“视”、“听”、“说”三者的有机结合上,而不能让纯粹的听力训练代替观感和口语练习。其中一项突破口可以放在英语学习环境的改变上。英语课程不应当仅仅局限在上课的时间,而是可以灵活地调整。
在学校内,教师可以针对本校具体教学实际,向学校申请,开办形式多样的“英语角”、“英语文化节”、“英语朗诵比赛”、“英语配音大赛”等等别开生面的活动,可以营造出别开生面的语言学习氛围,增加了学生们的英语听力和口语的锻炼机会。此外,有条件的学校应当积极引进外教,引进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的专业教育人才,最好是有较不错的汉语理解基础,这样就能一定程度地实现从源头引入源语言教学的纯正环境。
在学校外,教师可以多方了解,积极寻找英语类的志愿活动,可以从外国人来华工作的志愿服务入手,进行牵线搭桥,使学生参与这种语言服务类的公益项目。这类的志愿活动,既增长了他们的服务奉献精神,又在实际与人交谈中锻炼了听力和口语。
三、基于现代技术的教学创新
1.多媒体影音技术的运用。在英语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图形、声音、动画等多种形式,创设教学情境,把教学内容呈现给学生,会极大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尤其是教师在上到关于交际对话的内容时,可以挑选内容合适的美剧让学生观看,从真实性和趣味性的角度为课堂增加生机。影音播放能够直观地展示英美文化的内容,与学生们脑海中的固有印象重叠、变化,加深他们的理解。
2.“互联网+”模式的引入。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为我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的沟通与交流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而今,“互联网+”的概念也逐渐深入人心,教师可以通过网上平台,比如Email的使用、海外QQ的交流、微信微博的建立等等,让学生与国外的友人进行自主联系,这就使得过去书信往来需要好几个星期甚至好几个月的“pen pal 笔友”模式得到极大改观。
3.MOOC慕课平台的建设。基于互联网的MOOC即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等,让学生能够从多种角度感受英语学习的魅力。MOOC“慕课”这种学习共享模式的建立,本身就带有工具资源多元化的特征,容易形成多元化的学习工具和丰富的课程资源。各大学校之间形成优势互补的局面,而且MOOC的课程易于使用,容易突破传统的课程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限制,使得学生足不出户就可以领略世界各大名校的教学风采。
关键词:思维导图;初中英语;语法复习;学习方法
初中生以抽象为主的认知方式离不开形象思维和形象记忆的协助,在英语复习教学中,思维导图正好起到化繁为简、促成理解与记忆的作用。思维导图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对知识信息进行加工,把一长串枯燥的信息变成彩色的、容易记忆的、高度组织的图,以主题为主干,其他信息为分支向四周放射,分支由一些关键的图形或关键字构成,次级话题也以分支形式表现出来,附在较高层次的分支上,最终各分支形成一个连接的树状结构。人脑进行思考活动时思维模式往往也是发散性的,会受到已有知识体系、生活经验及思维定式的影响。因此,思维导图非常符合人脑思维特点,思维导图实际上是用分割知识框架的方式来帮助我们理解并且记住信息的一种方式。
一、利用思维导图激活学生思维,化平淡为神奇
语法本身就枯燥无味,学生难以理解和运用,在复习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图表法、公式法、典型题例法、学生自编体系法等精讲方式展开复习。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如果我们再利用思维导图展开复习,就会将难点简易化,枯燥无味趣味化,抽象文字说明形象化,就会取得更好的效果。例如:在初三英语教学中,定语从句的教学是一个重点、难点,但由于知识点零散,教学周期长,学生难以形成知识网络,往往会出现边学边忘的现象,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在复习定语从句时,我先有意识地以猜谜导入,如 It is a book that can tell you the meaning of new words when you study English.等呈现大量带有who ,that, which ,(where when )等句子让学生感知关系词的用法,再我利用Mind manager制作了下面的思维导图:
带领学生根据思维导图总结回忆所学习的基本知识和它们的关系。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理解和记忆变得非常容易,很快掌握了定语从句。然后,引导学生利用定语从句talk about people, talk about things等进一步巩固检验所学。可见,这种敢于打破旧模式、实施艺术性的教学新突破,不但将所教知识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苦为乐、变被动为主动,而且激活了学生思维,足见利用思维导图分类,胜于言语的讲解。
二、利用思维导图促进语法理解,化抽象为直观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经常搞不清楚时态。尤其是在写作中,经常乱用时态,这成为了失分的一个主要原因。思维导图是促进全脑思维的一种学习方法,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语法讲解,能使整个教学过程更加具有针对性、系统性、综合性,也更科学、有效。比如:我们在复习时态时,先易后难,通过时间轴让学生回忆简单的三个时态:一般过去时、一般现在时、一般将来时,为后面的其他时态复习奠定基础。于是我制作了如下图标,让学生一目了然地理解三个时态的关系。
它既能帮助学生形成整体观念,在头脑中构建出全景图,进一步加强对所学内容的整体把握;也能帮助学生掌握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策略,促进复习的效率和质量。这样就能避免学生死记硬背时态,越学越糊涂的现象。
三、制作思维导图展现自我潜能,化考点为能力
实践表明,指导学生制作思维导图,在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能力的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了成就感。另外,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能促使学生认真体会、观察知识间的关系,甚至发现自己从来没有注意和意识到的各个知识间的关系,从而产生一些具有创新性的理解,达到创新性的学习的目的。 比如:学生在制作“代词分类”这张思维导图时,既要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想法外显出来,无限制地使自己原来的思维过程和知识结构得以重现,又要把自己的思维过程和知识结构拿出来与别人进行共享、交流,进而进行反思、总结,从而使学习者对于自己的认知能力和认知活动能够有更深刻的了解,使其综合思维能力和元认知能力得到提高,并逐渐成为能够进行自我指导和自主学习的学习者。
这样不但有助于学生对知识注入更多的自我思考,而且有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形成,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思维导图以放射性思考为基础的收放自如方式,是一种展现个人智力潜能的方法, 可提升思考技巧,增强记忆力、组织力与创造力。
四、利用思维导图改变学习方式,化接受为反省
初中英语总复习不仅仅是为了应付中考,更大程度是一种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过程,我们在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时应十分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形成以下良好学习习惯。
1.注意课堂学习与课外巩固相结合。
思维导图在课堂教学的应用中,学生自主学习的自由度较大,搜集整理信息的操作量大、耗时多,可能会影响正常教学任务的完成。为此,可采用课堂教学和课外自主学习整合的途径,让学生将导图带回家,自己整理分析,随时翻阅,有助知识的强化而形成能力。
2.注意自我努力与横向联系相结合
由于思维导图和传统的文字信息有着不同的排列次序和模式,所以学生最初绘制的导图会显得混乱,缺乏系统性、全面性等,而且差异性较大。对此,教师应该避免提出简单的整齐划一的要求。教师可以将学生的学习成果,即思维导图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展示,然后采取自评、互评等多种形式进行评价,对差异的问题进行梳理。然后,教师再要求学生修改或重绘思维导图,对学习内容进行反思。
3.注意短时记忆向长效记忆转化
学生的记忆风格有很大差异,有的学生有意记忆的能力不强,对事物的记忆缺乏目的性,短时记忆能力差、遗忘快。教师应该针对这个问题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监控,及时发现教学中的不足,及时纠正。让学生记完了思维导图笔记以后,应该定期复习所记内容,以保持理解力和对所学东西的记忆。下面是一些要点:(对于一个小时的学习内容,最佳的复习间隔和每次的时间限制如下所示)
五、结束语
世界记忆大师东尼·博赞告诉我们,不管记什么,最好的记忆方法都是:用最丰富的想象做出最有效的联结。传统的机械记忆、死记硬背仅仅使用了左半脑,思维导图通过充分开发左右脑的作用,有效地发挥了大脑对词编码和联想记忆的威力,把关键字、颜色和图案有效联系起来,即把一长串枯燥的语法变成彩色的、容易记忆的、有高度组织性的图像。通过刺激学生的视觉感官,可以对所学知识进行知识关联,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来加深他们对英语的理解和记忆,从而提高记忆效率。思维导图在语法复习中的作用是巨大的,还有待于我们不断尝试与提高。
参考文献:
失败已然是“过去式”,愿望毕竟是“将来时”,而我现在必须要回到中考复习“进行时”。下面我将对如何进行总复习发表一下自己的想法。根据英语学科知识特点和学生基础水平等,我觉得英语复习可分为三步走。
首先第一步是复习单词
我给学生作了一个比喻,将单词比作砌房子的砖,手艺再精湛的师傅,没有砖,何以建得高楼?再聪明的学生,不掌握一定的词汇犹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以,词汇是建筑语言大厦的建筑材料,没有词汇什么东西都无法表达,只有词汇积累到一定的量,听说读写能力才会得到提高,可见词汇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而在教学中,虽然学生都在记单词,但总是在阅读时,忘了单词的意思,或是在写作时,拼写总出差。所以复习单词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那单词该如何复习呢?
复习单词,就是让学生巩固每个单词的音形义。我们最常用的方式就是通过抄写和听写形式。但有时过分密集的复习会增加学生负担,单调枯燥的记忆方式,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劳,学习兴趣下降,甚至产生厌恶感,所以有时也可通过一些游戏、比赛等活动,检验学生复习成果。如单词接龙、或要学生将所学单词分类,如动词,形容词……比赛哪组同学说的多,并给予精神或物质上的奖励。让学生在紧张枯燥的学习中,得到一定的放松和快乐,一张一弛,事半功倍。
第二步:复习语法
如果说没有词汇,什么东西都无法表达,那不学语法就不知道该如何去表达。其实,学生对多数语法都容易理解,因为英语语法和汉语有一定的相识,所以总复习,只是将所学语法更加系统化。在复习语法时,可以分册复习,而对于有些语法,比如时态,可将初中学的几种时态进行对比,分析,区别其各自的意义和结构等。在某些时候,老师可以只做一个傍观者,更多的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归纳总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第三步就是题型练习,专项训练
如果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词汇,又掌握了语法,就如建筑师具备了材料和技术,就可以开始实践操作。
进入初三,各种试卷,复习资料堆积如山,学生们往往头都大了,加上科目又多,时间又有限,每套资料不可能面面俱到。这时,就需要老师对资料进行整理过滤;收集一些典型的易考易错题,让学生练习。在复习时态、从句等语法时,老师可以从网上收集一些题进行专项强化训练。
对听力,完形填空,阅读,作文这些一定要进行专门的分类训练,首先要鼓励学生大胆的尝试,有部分中等学生一看到阅读,完形填空就畏惧,觉得很难,鼓励他们认真思考分析,在每次练习之后,尝试成功的喜悦,培养信心。
第一步和第二步都是为最后一步打基础,但在总复习时,这三步应该是齐步走,不可顾此失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