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生就业调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就业意向;大学生;国贸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不断推进,毕业生就业人数逐年上升。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680万,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预计将达700万,我国高等教育显露出“就业危机”,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宁波大红鹰学院处于沿海地区,每年除本地高校和生源地毕业生就业外,还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人才,这更加给“找工作”带来了难度。
根据麦可思(MyCOS)研究院的就业蓝皮书——《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指出,2012年本科就业红牌警告专业中提及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此专业存在失业量较大,月收入较低且就业满意度较低情况,被定义为“高失业风险型专业”。宁波大红鹰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2012年本科毕业生有353人,2013年有将近600人,2014年将近500人。每年如此庞大的毕业人数,形成了无形的就业压力。本文想通过对在校大学生的“就业意向调查”,了解国贸专业学生的就业意向和就业观念等,为学校如何更好的进行职业指导,进一步加强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满意度提供重要依据。
一、调查说明
1.调查对象及方法:宁波大红鹰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2013届在校大学生,发放问卷350份,有效问卷316份。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和研究。
2.调查的主要内容:主要涉及五项内容:第一,大学生的基本信息。包括生源地、政治面貌、是否学生干部等。第二,就业心理准备。包括对自我的认识。第三,就业准备调查。第四,就业意向调查。包括就业单位类型、就业地区、就业期望工资、就业途径等。第五,就业指导调查。包括就业信息的提供、就业指导课的开设等。
二、调查分析
本次调查,男女学生比例分别为46.2%和53.8%基本持平,避免了由于调查对象的性别比例落差过大而导致的调查结果不准确性。在调查的350位学生中39.2%的学生来自城市户口,60.8%的学生来自农村户口;100%的学生来自浙江省内;38.9%的学生曾担任过学生干部;21.4%的学生是党员或预备党员。具体分析如下:
1.就业心理调查
当被问到:面对今年的就业形势,你对自己的就业前景判断时。被调查的316位学生中将近60%表示找工作难有压力,认为自己很有自信一定能找到工作的学生占了调查总数的24.1%,另外的12.7%和3.5%的同学表示担心自己找不到工作和无所谓的态度。由此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就业前景并不乐观,学校应加强求职心态等职业课程的辅导,帮助学生能以更乐观的心态和更娴熟的职场技巧进入社会。
而在求职过程中存在的最大障碍调查中对专业没兴趣又没有做其他准备、缺乏社会实践和实习就业、英语水平不佳以及缺乏社会资源分别成为了国贸专业的学生最大的几个求职障碍。从这几个障碍中可以看出,对于专业是否敢兴趣、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英语能力是国贸学生最为重要的几个方面。对此学校应重视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形成国贸专业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2.就业准备调查
在就业准备调查中,分别调查了学生是否了解自己适合从事什么工作和在工作前是否有充分的准备。其中仅有22.2%的同学表示非常清楚自己适合从事什么工作,分别有61.7%和16.1%的同学表示对于自己适合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并不是很清楚和不了解。而在就业前景是否有充分的准备这个问题上,仅有10.4%的同学做了充分的准备、40.8%的同学表示有所准备,24.7%的同学觉得时间紧迫并没有做任何准备,23.1%的同学不知道如何做准备。从这两个问题的调查数据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的学生对于自己的就业前景很迷茫,不知道自己将来从业的方向,从而导致不知道该做什么样的准备和如何做准备。
3.就业意向调查
作为准毕业生,毕业后的就业意向决定了每个人今后的人生轨迹。有人选择毕业后就开始就业、创业、出国留学或者继续考研等等。在调查中发现,毕业后选择马上就业的同学为绝大多数占69.3%,对于近几年火爆的公务员等国家机关职业也是同学毕业后的选择之一,近有8.4%的同学准备考公务员。而对于出国留学,自主创业和考研的比例都并不高,同时,也有极少的同学选择暂时不就业。由此可见,准毕业生的就业意向比较单一,且思想比较单一,对于就业或就职的选择都比较单一,大家都愿意选择比较稳定的就业途径。
关键词:就业能力 自主择业 迫切性
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大学生就业形势依然十分紧迫,原因是多方面的,毋庸置疑,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缺乏是一个主要原因。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要想生存和发展就要依赖于企业自身不断地创新,这样企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高等教育必须和社会接轨,必须主动适应经济建设的全面发展,把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作为现代教育的首要任务,这也是社会变革与进步的必然要求。
1 以市场为导向,看大学生就业能力匮乏的原因分析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世界经济的一体化,以市场为导向的大学生就业出现了深刻的变化。近几年来,在我国高等教育扩招的背景下,从一批批求职择业的大学毕业生身上,我们看到了当今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缺失与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1求职择业时,很多大学毕业生对“自主择业”制度表现出种种不适应
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有些毕业生表现得茫然无措。在对机电学院50名毕业生就业调查显示,42%的学生出现依赖、焦虑、自卑、紧张、怯懦等各种心理问题。有56%的毕业生在择业价值取向上急功近利、盲目从众。同时,在双选过程中有75%的毕业生不知如何筛选就业信息,在求职应聘过程中又技不如人,从而造成求职困难。以上种种现象反映出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准备不足、就业能力缺乏。
1.2就业之后,大学毕业生难以满足用人单位对员工就业能力的要求
据笔者对机电学院26家用人单位所做的电话采访调查中了解到,一半以上的用人单位非常重视学生的应变能力(53.4%)、创新精神(65.7%)、解决问题能力(70.3%)。充分说明在各种能力中,最受用人单位青睐的是能够较好地运用知识和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但刚毕业的大学生往往合作精神缺乏,创新能力不足,难以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
1.3综合素质欠缺,大学毕业生难以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
在对机电学院50名毕业生访谈调查显示,认为“你是否愿意尝试创业”的大学生比例高达60.2%,说明大部分学生接受了创业观念。然而在现实中,只有极少数的毕业生真正走上了创业之路。创业之路之所以难以成行,除了大学生没有物质基础、缺乏资金和项目等客观原因之外,68%的毕业生表现在不具备相应的创业能力、人际关系缺乏、心态不够积极、承受挫折的能力比较差等方面。虽然并不是每一个大学生毕业后都要走上创业之路,但大学生创业之路的艰难反映了当前我国应试教育下培养出来的大多是应试人才,综合素养缺乏,无法适应变化快、关系复杂的社会。
2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探索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加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成为时代教育的必然特征。高等院校应立足于社会对于人才需求的实际要求,培养、提升大学生职业素质,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2.1根据市场需求,进一步强化毕业生就业心理、就业观念的引导
目前,由于毕业生中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具有心理脆弱、遇事敏感、抗挫折能力差、盲目自信等显著特点,使他们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出现许多心理问题。这方面没有引起高校的足够重视,高校应进一步关注毕业生就业心理辅导及自我调节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具备适应复杂社会的基本心理素质。高校应充分利用心理教育资源,在毕业生中广泛开展社会心理学、自我调节、就业观等方面的培训和引导,使他们勇于承担社会职责,正确评价自己,了解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同时高校应该充分开发社会实践基地资源,给大学生提供广泛接触社会的机会,以培养他们开阔的心胸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2.2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强化实践育人功能,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
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一个有利于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一个良好的校园育人氛围以及丰富的校园科技文化活动对激发大学生就业观念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必须把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作为培养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阵地,把大批的学生都组织到校园文化活动中去。学校要经常举办各类学术报告会、论文交流会、创造成果展评会、大学生科技文化节、学术节、艺术节等活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敬业精神的熏陶,在参与校园浓厚的文化活动中增强就业能力。
2.3高尚的道德品质,是高素质人才必须具备的动力源泉和精神支柱
大学育人首先应具有崇高的思想情操,高尚的道德品质,良好的职业素质,学校的德育教育应把培养民族精神作为目标,利用本校知名教授或聘请校外专家开展传统文化教育讲座,注重对社会规范和民族精神内容的传授,要让学生懂得“为什么学”、“为谁学”,这才是理想的德育效果;挖掘学生中的先进事迹,树立典型,发挥学生身边榜样的示范和影响力量,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4强化创新能力培养,建立有效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机制
当代大学生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人才后备军,他们是否拥有创新能力将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大学生作为人才的主体,如何有效培养、开发他们的创造力,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已成为高等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也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因此,肩负起培养创新人才的历史使命,成为新形势下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高校应重视创建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良好育人环境,建立学生科技创新的长效机制,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首先,针对各年级各专业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富有特色的科技创新活动,发动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科技创新欲望,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造潜能。其次,高校要切实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提高实验课、实习课、设计课、研讨课等实践课程的地位,把课堂教学、生产实习、社会实践、社会调研以及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完善科技创新培训目标,使教学、实践、思想教育相统一,以利于学生科学素质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最后,应加强建设校企联合培训机制,建立校外创新教育实验基地,为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设置组织机构,搭建活动平台,创设合作项目,提供必要物质支持。让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了解市场经济的特点,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 调查分析
为了提高大学生自身就业意识,让大学生明白专业发展方向,提高社会人才利用率,让大学生都能发挥自身价值,我们针对性地进行了“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与分析”这个问卷调查,希望这次调查能给大学生一些参考,也能给政府相关部门提供一些最新的消息以便采取更好的措施。
一、调查方法与调查实施
本次调查运用了网络问卷填写,电话问答采访等多种调研方法,研究方法的多样性,保证了所得资料的全面性和有效性,有助于我们得出更科学,更准确的结论。
本次调查,小组成员分别在宁波、温州、杭州、丽水、内蒙古五个地区通过网络问卷,电话等对各地的大学生进行了随机调查。为了解当代大学生对自身就业看法的了解及存在的问题,调查对象的选择采取随机方式,调查问卷采用无记名形式,这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较为真实可靠的资料。
本次共发放问卷100份,实地调查50份,回收有效问卷45份,有效率为90%;网络调查50份,回收有效问卷48份,有效率为96%。
本调查的特点是:以互联网为信息传播的载体,关注了不同地区大学生的视角,更好地反映了大学生就业问题。
本此调查分析采用网络软件问卷星及Excel软件统计。
二、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一)大学生对专业发展方向的了解程度
对于“对您所学的专业发展方向的了解程度”这个问题,只有10.42%的同学选择了非常了解,58.33%的同学选择了比较了解,还有近31.25%的同学对自己所学专业的发展方向不了解。总体而言,学生对于自己专业发展的方向还是比较清楚的。
(二)大学生对初期就业薪水的期望值
当涉及就业初期,他们对薪水的期望值这个问题时,我们得到的数据是这样的:56.25%的大学生期望得到的薪水为4000~5000元,27.08%的同学选择了3000元以下,只有16.67%的同学选择2000元以下。从大部分学生对初期薪水期望过高的现象中我们可以发现,其实他们对职场的现状及相关行业的薪水分配并不了解。他们也许是道听途说,也可能过于自信,想当然地认为自己该拿到那样高的薪酬,这样的状态不利于他们对薪酬的正确感知和判断,也会降低他们初入职场的积极性,更不利于对职场的初步适应。
(三)大学生对就业前景的态度
对于“您对于就业前景的态度”这一问题,只有31.25%的大学生保持乐观的态度,剩下的68.75%的大学生对就业前景觉得焦虑的为数最多,还有就是觉得悲观或者不清楚。我们觉得这是一个比较严重的现象,大学生们对就业前景的担忧必定会影响他们前进的动力,从中也反映出一个现象,当今社会的就业前景不容乐观,国家和政府应该改善当求薪水在2000~3000,有的甚至希望是5000以上,很少有人选择2000以下。从中可以看出,如今的大学生对自身的认识不够准确,对自己的定位不恰当。他们的目标太高,对自己太过自信。这是需要一定的改观的。
对这几个问题的调查所展现的状况来看,大学生自身就存在很多问题,导致很多大学生认为就业难,前途渺茫。当然,也可以看出,国家和政府提供给大学生的就业的保障还不够完善,就业环境也不容乐观。这让我们有些担心,不过此次调查也有让我们觉得庆幸的地方。
(四)大学生对去乡镇工作的看法
在问及当遇到“如求职有困难,您对去小城镇及乡镇单位就业的感受”这个问题时,在被调查的大学生中,有56.25%,即超过一半的人选择了乐于接受。这说明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的就业观也发生了变化。
三、对策与建议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地和网上调查分析,针对当前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课题组从以下方面提出几点建议:
(一)政府方面
1.完善就业机制,开拓就业信息。一套完善的就业体制以及良好的信息渠道,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难有很大的帮助。完善的就业体制可以很好的发现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通过怎么样的渠道获取人才,这可以很好的反映出社会的就业现状可以让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学到针对性的知识。
2.完善乡镇的就业基础措施。随着最近的“村官热”的出现,大批的大学生回到农村去当村官,这种现象对于解决就业难有很大的帮助。第一点,大学生可以把学到的知识带回农村去有利于新农村建设。第二点,大学生回到农村可以学到老一辈的刻苦、勤奋精神有利于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建设。
(二)高校方面
1.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建设。如今很多学生参加就业指导课只是为了盖章,为了能得到相应的学分。这要求高校从一开始就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建立一个从入学到毕业的完整化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对大一新生着重职业生涯设计教育,引导学生适应新的大学生活,使学生顺利实现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换,并进行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对大学二年级和三年级的学生着重进行综合能力培养,引导学生培养与职业发展目标相适应的能力,塑造和完善自我。对大学四年级学生则需要进行求职指导,讲授求职方法、面试技巧、求职礼仪等知识。
2.鼓励加引导,起到桥梁作用。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鼓励骨干企业吸纳和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鼓励和支持毕业生自主创业,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建立和完善困难毕业生援助制度。
(三)大学生自身方面
1.了解自己,了解职业,了解社会需求,准确定位。大学生要认真地分析自己,了解自己的知识、技能、性格、爱好以及身体状况等。了解职业岗位的工作内容、工作性质和对从业者素质的要求。同时又需要多了解社会需求,明白自己能做哪方面的工作,不适合做哪方面的工作。准确定位,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2.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技能。大学生要加强学习,提供专业技能、就业技能等,自身技能的提高对解决就业起到质的作用,在提高技能的时候也要注意积累经验,多向他人学习。
参考文献
[1]俞晓勤.当前毕业大学生就业情况的调查分析.时代金融,2010年8月.
[2]孙焱.工商管理学院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研究.吉林大学,2010年.
[3]袁晖光.中国高校扩招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和工资调整研究.辽宁大学,2010年.
[4]刘春雷.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吉林大学,2010年.
关键词:地方院校;就业指导服务体系;调查地方
高校作为服务地方发展的院校,特别在转型发展过程中,更应该重视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不仅有助于高校自身发展,更是为地方发展留住人才,促进发展的重要举措,提高地方高校服务学生就业指导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文章通过调查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从而探索建立更完善的二级学院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一、地方高校二级学院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现状
(一)地方院校学生缺少较好的就业条件,依靠专业就业
地方院校的学生多是来自农村和小城镇,占到87.88%,来自中小城市25.1%,没有大城市的优越条件和良好家庭背景的帮助,在就业创业方面学生更需要依靠自身的努力。在就业难这个大潮下,农村学生一入学就非常关注就业状况,希望一毕业就能有一份工作。在现在农村,供养一个大学生的成本已经是巨额负担,农村也出现了不少“上学返贫”的现象,在面对家徒四壁甚至负债累累的情况,多数学生只能选择尽快就业。家庭经济条件也影响了学生对自主创业的信心和热情。在对学生创业意向的调查中选择自主创业的人也仅占4.04%。很多学生表示他们不会选择一毕业就创业,因为一是他们来自农村,没有经济条件,没有创业资金支持,想尽早就业;二是他们缺乏足够的创业知识指导,对如何创业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技能储备;三是他们没有创业成功人士的引导,来自农村的学生身边相对缺乏创业成功人士的指导,也不会像生长在都市的学生一样从小就能受到身边创业案例的影响和熏陶,所以他们往往选择先择业,等工作一段时间后,准备好了资金技术和人脉,再选择自主创业。
(二)学生渴望提高自身就业能力,但缺乏有效渠道
学生普遍关注就业问题,也逐步认识到社会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需要,明确自身需要具备的能力和素质。调查发现,普遍认为大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力和素质有较好的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较好的沟通能力、较好的组织领导能力、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背景。这与社会普遍需求的毕业生能力相一致。地方院校的大学生深知上学的不易,一入学便积极参加各种活动,锻炼自身能力,并为就业考取各类资格证书,希望不断提高自身就业的能力和就业的砝码。通过对学生参与活动对就业能够有帮助的项目调查发现,61%的学生认为是社会实践,学生能对社会需求和现状进行了解,其次就是就业择业指导。但也有73%的学生表示,参与活动太过忙乱,并没有明确的指导和规划,往往导致自己的学习生活过于疲惫,甚至本末倒置,导致自己学业困难。据调查,在这一方面多数学校并不能给学生指导,就业指导服务也更需要规划对学生各项非专业技能的培训,及时给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帮助他们有目的有计划地提高自身就业能力。
(三)大学生希望得到择业信息,对教师指导缺少信任
良好的“创业、择业“心态是大学生顺利就业的一个关键原因。未就业的学生对创业就业的总体态度并不自信,71.73%的学生没有自信,觉得自己难以找到理想的工作,对就业没有信心。大学生对创业还是非常支持的,62.1%的人认为应该积极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79%的人认为毕业生应该先就业,然后寻找机会或待条件成熟时再创业,38%的人认为创业不容易,大学生刚毕业尚不具备各方面的积累。可以看出,地方院校大学生对就业创业的认识已经比较理性,能根据自身实际进行选择,但他们缺乏的是就业创业的勇气和实践,才会显得不自信。大学生普遍反映未做好就业准备,未及时得到就业信息。但遇到学业或职业困惑时,通常并不是通过找老师帮助解决。有60%的学生选择求助同学,46%的学生选择自己想办法,只有24%的学生选择找辅导员或学校就业服务部门帮助解决。这也反映出,学生对于学校老师的就业指导还未充分信任。
(四)对就业指导服务满意度低,期待较高
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遇到的较大困难依次是不了解企业的用人标准,接受学校就业指导不够、不明确就业的流程和手续、对自身素质、能力不足、不够自信、不知道如何收集就业信息、求职方法与求职技巧掌握不够等。他们希望接受求职技巧、就业信息、求职礼仪等方面的帮助。对于学校提供的就业指导对学生的帮助的需求程度方面,最需要的依次是提供就业需求信息占60%,提供求职招聘技巧的指导46%,推荐毕业生到合适的用人单位就业占40%,提供就业实践的机会39%,提供专业对口的实习单位36%,举办各类用人单位招聘会35.77%,就业心理指导30%,开展个性化职业咨询辅导24%,辅导学生设计个人生涯规划21.35%。可以看出,学生对于学校提供的就业信息和就业指导并不满意,仍然觉得这些是需要学校提供和提升的服务,这也应该是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的重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帮助学生。
二、构建二级学院理工科专业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调查发现大学生对就业缺乏信心,尤其对工作情况感觉生活很艰苦,主要原因有工资太低、专业不对口、社会适应能力差等,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需要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提前做好就业准备;就业意向选择单一性,就业能力欠缺,缺少专门指导;创业意识不足,创业知识和创业经验缺乏、就业政策、就业机制不断完善,指导服务不够深入。所以,学生在面临就业困惑时,并没有把学校及二级学院就业指导服务还没有深入人心,学生也没有放在首先考虑的地位,学校特别是二级学院的就业指导服务工作还需要进一步深入、具体。
(一)完善二级学院就业指导服务职能
建立两级就业指导服务管理模式,完善二级学院就业指导服务职能,形成学校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和学院就业指导服务办公室无缝对接的工作模式。二级学院成立就业指导服务办公室,主管学生工作的领导、就业专干、毕业班辅导员、班主任组成就业工作小组,重点研究和开展学院的就业指导工作。
(二)打造专业化二级学院就业指导服务团队
团队建设是提高工作成效的基本,有一支专业化的就业指导服务团队是推动就业工作提升的保障,从事就业指导服务的工作人员要面对就业政策咨询、求职技巧、抉择咨询等问题,还要处理学生就业中遇到的心理问题、思想问题,因此,就业工作人员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学、思想政治教育等专业知识,才能促进工作专业化开展。为解决就业工作人员不足的现状,可以从社会引入兼职工作人员,分担就业工作,或者有针对学生个人特别问题的情况开展工作。
(三)建立二级学院就业指导服务保障
一是制度保障。二级学院就业指导服务机构要有明确的规章制度,制定学院就业创业目标责任制,实行领导小组明确分工,制定工作人员工作职责、工作内容、考核要求等基本操作规范,建立教师和学生对就业创业指导服务满意度考核机制。二是经费保障。二级学院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如果没有相应的工作经费保障,难以顺利地开展工作。如果经费充足,就业工作开展就能得心应手,如果经费短缺,就业工作开展总要畏首畏尾。所以,保障二级学院就业指导服务机构相应的工作经费,是二级学院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开展的基本保障。三是设施保障。二级学院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如果没有自己固定的办公地点,只是借用学工办、团总支等办公室,这样工作的开展仍与以往没有什么实质区别。只有重视就业服务工作,给予一定的物质保障,配备相应的就业洽谈室、服务咨询室、就业资料室等机构,建立专门的就业服务网站,开通网上咨询服务,实现线上线下无缝隙服务,才能真正的把学生吸引到学院就业指导服务办公室,得到学生的认可与信任,提高为学生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四)构建科学化就业指导服内容体系
一是系统设定学生就业指导服务的阶段内容。比较权威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新编》一书,全面归纳了新时期高校的就业指导应当包括思想指导、政策指导、信息指导、技能指导、心理指导、生涯指导和创业指导七方面的内容。①地方院校作为服务地方经济的高等院校,更应该明确自身的办学目的和人才培养要求,要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的要求,传递给学生职业价值理念,对学生进行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行为的教育。应借鉴发达国家对职业指导的经验,政府将职业教育提前到中学阶段,并在高等教育中贯穿就业指导,将就业指导工作纳入学校教学计划,分年级开展就业指导课程,帮助学生端正就业观、择业观,举行技能培训和指导,帮助学生提升自身技能。大学一年级“适应”。大一上学期,围绕如何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完成角色转变,了解专业状况、职业需求,树立职业道德感和职业生涯理念。大一下学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剖析自我,分析社会需求,了解就业形势和政策,逐步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大学二年级“努力”。大学二年级,学生初步确立子及的职业目标,就要开始考虑如何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努力奋斗了;大学三年级“准备”。大学三年级,根据学生自身职业定位,开展个性化就业辅导。考研学生进行专业学习和升学指导,指派考研导师,帮助学生选择院校专业和复试等问题;创业学生进行创业知识专题辅导,提供创业实践机会,介绍创业成功人士带动,帮助学生储备创业知识和技能,提升创业信心。大学四年级“服务”。大四毕业生对就业需求更加明确,对求职信息更加急切,应该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调整求职意向,指导就业择业方向、疏导焦虑心理,使学生具备清晰的求职意向,具有明确的就业信息渠道,能够以积极的心态正确求职。二是开展专业指导,帮助学生从学业、心理、就业上合理调试。首先,将对学生的职业生涯指导贯穿在大学四年,帮助学生了解社会职业需求,新生一入学,往往非常关注能否顺利就业,这个时候开始让学生接触职业,理清职业、专业、就业的关系,将有利于大学四年学生的职业定位的准备。第二,提供入学适应指导。大一入学新环境,要帮助学生克服心理上的不适应感,帮助学生转变角色融入新环境,学会驾驭新环境,同时对每一位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水平调查和个性测试,建立心理个性档案,帮助新生顺利过渡。第三,提供择业指导和就业心理疏导。提供就业政策指导、就业信息指导、求职面试技巧指导,就业管理指导等。就业竞争激烈,会使大学生出现焦虑、迷茫、自卑、困惑、急躁等心理障碍,要帮助学生从心理上消除不良情绪,树立正确择业观念,树立良性竞争意识,调整就业心态,理性就业择业。三是重视实践锻炼,提供各类见习实习机会。根据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他们更愿意聘用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强的毕业生,要做好工作不仅需要大学生具备基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具备实际处理问题、适应工作环境、协调人际关系等能力。所以,要注重对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多为学生提供实习见习的机会,通过各类社会活动、校园活动、班级活动,给学生提供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和成长,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实践能力,认识自身知识结构、能力素质与社会用人单位需求的差距,客观现实、脚踏实地,克服好高骛远、眼高手低的弊病,及早查漏补缺,采取补救措施。四是提供完善的就业服务。第一,完善二级学院就业信息网,建立信息网、班级群、就业群等沟通渠道,使学生多途径了解就业信息。第二,构建就业心理辅导网络,针对普遍问题采取集中理论讲座的形式普遍引导,针对个别具体问题,采取访谈、辅导的形式化解,运用心理学中科学方法如自我鼓励、自我暗示法等手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意识。第三,构建毕业生就业测评体系。建立一套科学的就业测评体系,调动就业服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带动辅导员、班主任、班导师对就业工作的参与热情,给就业工作取得较大成效的人员进行奖励,将会使就业工作成为老师乐于参与、学生乐于接受的一个窗口,必将有效提升就业率。
(五)建立就业分类指导机制,加强“一对一”个性化指导
对于一批又一批的高校毕业生们来说,4月绝对是不同寻常的季节。在这个季节,挑挑拣拣的未来精英们纷纷签下合同,把自己的未来暂时定下来。国企、外企、民企、创业,今天我们的大学生们面临着以往无可比拟的选择机会。毫无疑问,外企仍然以他独到的魅力吸引着我们的未来精英们,他们就这样与外企结下不解之缘。
最受关注的雇主
人民大学会计系的毕业生小杨手中一度攥着几个offer,这里面包括国际知名会计事务所普华永道、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在不少人因为工作没着落发愁的时候,小杨因为这些令人眼红的公司难以取舍而好生烦恼了一番。
像小杨这样手中攥着几个公司烦恼与不能取舍的未来精英在重点院校不乏其数。从企业的招聘工作来讲,校园招聘一直是其重点。每年从11月份开始,中外知名企业就瞄准全国的知名学府开展巡回招聘,像北大、清华、人大、复旦、上海交大、武汉大学等高校更是中外企业眼中的宠儿,既然这么多家企业都紧盯着这几所高校,这些骄子们一个人手中攥着几个公司也就很容易理解了。那么选择谁,最终要看谁的吸引力更大了。
从这些著名学府学生的反馈中我们可以看到,外资公司对于大学生有着相当的吸引力,而且像IBM这样的公司更是在校园里深入人心,除了在北邮、四川电子科技大学及武汉大学三所学校,其无一例外地雄居榜首。
在进一步的十大受欢迎行业中最有号召力的公司的调查显示,在电信、电子、房地产、金融这几个行业,国内公司的吸引力逐渐增加,甚至超出了外资的公司。而在IT、消费品、零售物流等行业,外资公司仍然占有着优势。
选择外企的理由
小杨最后的抉择是签约普华永道,这让小杨的父母心存不满,人民保险公司这样的大国企,有住房,收入稳定,工作也轻松。其实公道地说,比较下来,尽管人保的工资可能会低一些,但包括住房各方面福利算下来,并不比普华差,可在小杨看来,外企的一整套工作流程能使人受到更严谨的锻炼和培训,这对未来的发展更有裨益。
在英才网的此次评选中,海尔、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微软、联想、宝洁、通用电气、摩托罗拉、华为、中国移动、西门子、TCL、中国电信、英特尔、三星、诺基亚、惠普、索尼、可口可乐、戴尔、联通等企业榜上有名。
在中国大学生心目中最佳雇主企业五十家中,众多的跨国公司占据了相当的位置,仅有16家国内企业入选,虽然排名前10家的企业中有四家国内企业,包括联想、华为和中国移动,而且高居榜首的也是内资企业海尔,但很明显,内资企业要吸引优秀大学生还需努力。
IBM、微软、宝洁、通用电气、摩托罗拉、西门子、英特尔、三星电子、诺基亚、惠普、索尼、可口可乐、戴尔、沃尔玛、联合利华、普华永道、汇丰银行、花旗银行、麦肯锡、贝尔等被大学生选为大学生心目中最佳外资企业雇主20家?,这些公司无疑也是无论自身业务还是外在形象塑造都十分成功的企业。
怎样进外企
走进任意一家高校,大学生学习外语的热情都是不可阻挡地强烈。自习教室里书桌上最多的是外语辅导书,布告栏里面出现频率最高的是各式外语辅导班,口碑最好的当属新东方的口语班,托福雅思出国考试班,有非正式调查显示:在重点高校里几乎80%的学生上过这类辅导班。
学外语当然不仅仅是为了进外企,但外语好却是进外企的先决条件之一,这大概也构成了不少大学生学好外语的动力。
但是学好外语显然不是惟一条件。小杨所在的班是国际打头的班,大多数学生外语水平都不错,但是据小杨算下来,全班近30名学生,除去考研出国的,剩下近20个工作的,如愿以偿进入外企的只占60%。与小杨一块儿申请普华的,第一轮比试是百分之百通过,第二轮外语口语面试也还剩下80%,但最后过关斩将的只有3名同学。外企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这也是所有毕业生最关注的问题。
人力资源专家任戈先生有这样的表述,外企人不仅要具备优秀的自身综合素质,更要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和良好的工作态度。
不少应届毕业生在选择进入外企时,对即将面临的困境、挑战准备不足。在进入跨国公司之前,我们都应该问一下自己:为什么要进入这家公司、我的专长和爱好是什么、什么性质的工作能使我获得最大的鼓励等等,对自己的未来进行理性定位。有必要主动地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进行一个中长期的职业生涯规划,这样才能适应外企对人才的专业化要求。如果仅以薪水高、名气大作为出发点,日后就可能出现无法适应工作的窘境。
然后,就要选择最适合自己发展的公司和具体的工作部门。假如你具备足够的竞争优势去选择满意的职能部门,那么该如何取舍呢?一份来自美国某权威机构对全美公司总裁调查的结果表明:90%以上的美国公司总裁来自销售、市场与财务三个职能部门经理,而销售部门则可能使你更容易获得成功。
记者曾经在一次出差时偶遇国际知名防毒厂商赛门铁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中国区销售总监黄先生,他说,绝大多数外企并不很在乎求职者的专业背景。赛门铁克市场部招人就绝对不会去看应聘者是否学贸易学市场营销出身,在普华永道的审计、税务部门里,仅有半数员工是学财会专业出身。这些企业通常认为任何工作技能都可通过一套完善的培训体系来培养获得。但求职者是否具有积极和踏实的工作态度、强烈的责任感和不怕吃苦的精神,却是所有外企选拔人才时的最重要标准之一。
外企悲喜
黄先生讲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小故事,曾经有过一个重点大学的硕士研究生来应聘,这位学生品学兼优,这个证那个证的很是齐全,但奇怪的是,她申请的竟然是前台接线生的工作,她的解释是只要能进知名外企,不在乎职位。但显然她对自己的定位极其差劲,最后她当然没有被录用,一方面因为她在这个职位上实在是大材小用;另一方面,一个如此盲目进外企的应聘者是不会得到青睐的。这个案例当然是有点极端,但也足以见得这些知名外企在大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4月开始,就业协议陆续签署,又一大批毕业生跻身外企白领、金领的行业。外企,究竟意味着什么,也许只有身处其中的人才能给出最贴切的解释。
月是四大之一的审计师(旧称五大会计事务所),到6月份工作整两年,月薪5000元,如果加上每天双倍的出差补助,收入着实不低。但在最近的一次同学聚会上,月宣布已经递交辞呈,决定换一家工作轻松但薪酬肯定会降低的工作。这消息令在座的同学都好生吃惊,月怎么放着如此令人羡慕的工作不做?同学们的劝阻并不能改变月的决心,月在工作时几乎每个月80%的时间都在外地,陪父母家人的时间都没有,而加班到十一二点更是家常便饭,每当月筋疲力尽地往住处赶的时候月就想,挣这么多钱却没时间花有什么用,更糟糕的是,由于加班,饮食没规律,年纪轻轻的月经常闹胃病。月这回是下了决心,不在这种如此累人的外企干了。月的同事中辞职的大有人在,因为不能承受工作压力、升职压力而选择出国念书的外企员工大有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