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机构改革调研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近年来,我县编办从我实际出发,按照“抓重点、创特色、争一流”的工作目标,突出机构编制工作的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建设,加强对机构编制工作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的调查研究,为事业单位改革做好准备工作,进一步开创了机构编制工作的新局面。现将我县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及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工作调研情况交流如下:
一、事业单位基本情况
我县共有事业机构个,其中,全额事业单位个;差额事业单位个;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个;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个,全县共有事业编制名,其中,全额事业编制名;差额事业编制名;自收自支事业编制名;企业化管理事编制名,实有在职人员人,其中,全额拨款人;差额拨款人;自收自支人;企业化管理人,全县事业编制空编名。
二、存在的问题
⒈事业单位机构庞大,人员过于臃肿。我县事业单位财政供养人员占全县财政供养人员的,给财政带来巨大压力,与此同时,随着事业单位职能的弱化,一些事业单位人员整天无事可做,在编不在岗、混岗现象时有出现。本文出自网
⒉事业单位人员结构不合理专业技术人员缺乏,一定程度影响了我经济、社会的发展。如:县卫生系统,在这一两年中,虽然通过面向社会招聘、经验交流等方法,使医资、医技、医质有所提高,但人员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仍旧比较突出,全县卫生系统,工勤人员就有人之多,占全系统在职人员的,特别是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缺乏,培训不足,有些卫生院中防保人员为非专业人员,使各项预防保健任务的落实受到影响,给农牧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了隐患。诸如向卫生系统一样,县教育系统、文体系统以及各乡镇事业站所,也都因缺乏专业教师、专业演艺人员及技术人员等原因,使本职工作开展被动,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不高。
⒊部分事业单位政事不分。一些单位名义上是成立了事业单位,但其实是一个单位的内部科室,需要用事业单位的名义就用,这种现象以党政机关所属居多。如计生局下属的计生指导站、城建局下属的规划室等,以及一些大单位系统的培训中心(培训科)等,这些部门单位即以行政面孔行使行政权力,对社会进行干预,又以事业单位的名义进行经营,因其附属于不同政府机构的性质,造成了不同程度的行政性垄断,导致市场分割和资源浪费。
⒋具有事业单位身份却不具备事业单位资格。目前我县有部分事业单位缺乏独立法人资格,投资主体单一,不能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只能依附于行政主管部门,靠吃财政饭生存,尤其突出的是乡镇各事业站所。××年,乡镇党政机构改革进行完后,各事业站所合属分为五大办公室,由一个乡镇的分管理领导具体负责工作,没有法定代表人或法定代表人由乡镇分管领导兼任,造成行政主管部门与事业单位财务不分、人员混用、办公地点不明确,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事业单位的社会化进程。
⒌事业单位缺少活力。事业单位本来是人才、知识、信息,最集中、最活跃的地方,但实际上没有焕发出应有的生机,没有显示充分活力。根源在于事业单位很大程度上是在靠行政化运作,政府各部门对事业单位控制死,管得过多过细,管理方式和手段单一,致使事业单位没有市场竞争力。同时,因事业单位附属于政府机构,使得大量事业单位代行部分政府职能,造成政府职能不清,效率低下,财政负担繁重。
为此,我们认为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势在必行。要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的高度,深刻认识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抓好这项改革。
三、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难点问题
⒈牵涉面广。事业单位兼具了“行政机构”与“企业”两种属性,要对其进行改革,复杂性、艰巨性都在政府机构改革和企业制度改革之上。
⒉如何科学设置事业机构的问题。由于事业单位门类太多、差别很大、范围太广、专业太复杂,划分上有一定难度,再加上历史遗留事业单位的种种弊端,使事业单位设置和布局分布不尽合理,部门、区域和学科分割,各自为政,各自为战,职能交叉,资源浪费严重。因此,科学设置事业机构,是一项科学性、政策性、难度性很强的工作。
⒊人的出口问题。机构臃肿,冗员严重,改革过程中的富余人员哪里去,今后的解聘人员哪里去,“出口”渠道狭窄,加上事业单位改革是在国有企业改革和政府机构、公务员制度改革之后进行的,其接受了大量上述改革的“包袱”,而大学生分配、干部分配时不去企业,机关编制满了,又大多往事业单位里挤。这样相当多单位不具备自我消化的能力。
四、几点建议
我们认为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是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有力切入点。推进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是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和机构改革的需要,通过事业单位登记这一管理制度的建立,为实现政事分开,推进社会化进程的目标,提供了法制保障,是落实事业单位离开主管部门的襁褓,走向市场,进人社会,为经济建设服务,为人民生活服务,实现自我约束和自我发展的重要手段。结合我县实际,我们对推进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为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做好准备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⒈进一步加强对事业单位的登记工作。确认事业单位具备与其法人资格相适应的开办资金、从业人员、办公地点、经费来源、独立核算的财务管理制度和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确立事业单位经营管理主体的地位,使之取得受法律保护的“身份证”。清理不符合具备事业单位资格的单位,做好统计工作,为下一步的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事业单位的富余人员分流提供准确参考数据。(截止目前,我县已登记事业单位家,登记率占全县事业单位的,占全县具备事业单位资格登记单位的。)
⒉加强对事业单位的动态管理,加大监督力度。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快速发展,事业单位的职责、人员、工作量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原定的编制、经费等渐渐不适应实际情况的发展需要。做为事业单位管理部门,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大对事业单位的动态管理和监督力度。通过年度报告制度,实现对事业单位的“跟踪”管理,为建立科学的动态管理机制创造有利条件;通过证书悬挂、公告和查询等登记管理手段,将事业单位置于社会的监督之下,为公众监督事业单位提供必要条件。从而使其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早日走向市场,更好地为社会、群众做好服务工作。
⒊积极探索事业单位分类管理办法,促进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对事业单位改革要坚持分类管理原则,从实际出发,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按事业单位不同性质、职责和任务,明确事业单位类型,找出最为适应市场发展要求的分类办法。
⒋做好新时期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要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地教育引导广大干部职工去认识改革、理解改革、支持改革、投身改革,自动摒弃“铁饭碗”的陈旧观念,开拓创新促进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逐步走入市场化,为改革后事业富余人员的安置、消化在市场化内做好准备。
从1980年代以来,乡镇机构改革一直就没有停止过。全国大部分地区乡镇改革至少有6次:1984年公社改乡镇政府――小政府;1987年乡镇财政与县市财政“分灶吃饭”,乡镇政府扩权一完全政府;分税制后,1994年乡镇机构调整,乡镇部门管理权上收(包括乡镇财政所);1997年的乡镇机构和人员精简,乡镇部门承担的服务农民的职能社会化、市场化改革;2001年乡镇机构合并和人员精简,进一步将乡镇部分职能社会化、市场化;税费改革后的2005年,不仅乡镇机构再一次精简合并,连乡镇也合并了数千个,也“减少”了30%左右“编外”人员。
在历次乡镇机构改革中,最有名的改革应该是湖北的“咸安政改”一改“以钱养人’为“以钱养事”。咸安改革在全国推广了,和以往的改革一样,不了了之。2005年的乡镇机构改革是最近的一次改革,全国一盘棋,力度是很大的,也没有逃脱“机构改乱了,支出改高了,效率改低了”的惯例。
现在,还有不少地方依然在改革创新,希望探索出理想的乡镇机构和运行体制。最近看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利通区扁担沟镇党委、政府《关于民生服务中心的调研报告》,该报告指出:该民生服务中心由镇政府主导,财政统领,将原财政、民政、计生、经管等各站所合并而成,由一名副镇长任主任,财政所长任副主任,统一办理有关民生的各项服务。
可以说,我非常敬佩扁担沟镇党委和政府一帮人的改革精神,但我实在不敢奢谈他们改革的结局。扁担沟镇党委和政府的改革,我在1994~1997年就在监利县的周沟乡和柘木搞过,也没有逃脱人走政息的命运。
“撤并站所”改革是瞎折腾?
我从1983年1月开始在公社担任团委书记,到2000年9月辞职下海,担任过4个乡镇的党委书记,搞过多少“改革”,我自己都记不清了。但最后我服输了,承认自己的“改革”基本上都是“瞎折腾”。我在《大气候》一书中有过“悔过”,这里不重复了。我劝告基层的同志,吸取我的教训,不要再在乡镇机构和政府体制上“瞎折腾”了。
为什么这样说呢?
乡镇的问题,不一定是乡镇机构的问题。譬如:分税制后的乡镇财政日益困难,农民负担日益严重,引发了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在乡镇,困扰乡镇干部,乡镇干部就被迫“改革”。乡镇为了压缩开支,不得不将农技站、兽医站、文化站、水管站等为农民服务的部门(职能)社会化、市场化,结果是害了农民。现在这些职能部门又不得不恢复起来。这实际是分税制有病,乡镇机构吃药。
下改上不改,改了等于白改。譬如:乡镇的财政非常拮据,为了把钱用在刀刃上,常见的办法就是合并站所,以集中使用财力和人力。但中央转移支付到乡镇的钱基本上都是通过各个部门转移支付的,几乎每个上级职能部门都是乡镇政府不能得罪的,乡镇以改革的名义集中使用财力和人力,实际上是得罪县市部门,是自断财路!这样的改革一定避免不了人走政息的命运。
乡镇是微观,微观要服从宏观。我国的行政体制是集权的行政体制,下级不仅要绝对服从上级,还要顾全上级(大局)。说白了,基层政府只是上级政府的工具。我国的改革将改向何方,改成什么样子,乡镇干部是不知道的。乡镇干部主导的改革,只能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作主张改了,微观可能必要,但站在宏观看就不一定了。譬如:2000年前后的税费改革,全国各地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设计了方案,几乎没有任何一个地方设计的税费改革方案是“种地不交钱”和“一事一议”的方案,但后来实际执行的税费改革方案是中央的统一方案――不仅取消了农业税和农业税附加,还设计了“一事一议”的制度。再如:2000年前后,四川遂宁市步云乡搞了直接民选乡镇镇长、副镇长的改革,遂宁人都说好!但是,中央并没有说好,这项改革就只能不了了之。
体制的问题,不是精简机构和人员或者机构合并和人员统一使用可以解决的。譬如:乡镇干部作风不实和腐败等问题,实际是乡镇政府“官本位”体制所致。只有通过体制改革一建立“民本位”的政府体制才能解决。要建立人民当家作主和政府对人民群众负责任的“民本位”体制,不是乡镇干部说了算的。乡镇干部只能优先对上级负责,“官本位”体制不改,机制改了也是白改。
在基层工作的同志们,面对的实际问题和尖锐矛盾很多,改革冲动很大,我以前也是这样的,这是负责任的表现,是可以理解的。但基层干部必须明白:乡镇体制和机构改革,是中国政府体制和机构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顶层设计”,并且要在上面的主导下进行,同时需要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否者,就如我等主导的乡镇机构和体制改革,只能是“瞎折腾”!
乡镇机构应该怎样改
重任在肩,时不我待,我们编制部门今后要以饱满的热情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迅速投身到**今后发展方向和前途的这场经济变革大潮中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我们要以此为契机,以勤勉尽责、真抓实干,不断创新工作机制为**市的经济建设服好务为着力点,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继续认真学习山东经验,贯彻落实自治区、地区新型工业化会议精神。深入开展“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加快发展”的大讨论,树立服务“经济发展”的观念,彻底根除老的、旧的、停滞不前的落后观念。本着服务市委、市政府的思想和相关部门共同协作,为**地委提出的“生态立区、工业强区、南园北牧、增收富民”的发展战略,做好服务工作。
二、不断探索创新机构编制管理方式。逐步建立管标准、管总量,有增有减的动态管理机制,科学合理地调整机构,运用弹性调控手段落实编制“实名制”管理制度,用好用活现有编制,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使机构编制管理工作进一步科学化、制度化。加大对违反机构编制管理制度的督察力度,建立机构编制管理失责追究制,实行机构编制重大情况变更公示制,接受社会监督。
三、抓好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工作,积极稳妥地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按照“公益目标明确、投入机构合理、监督制度完善、治理结构规范、微观运行高效”的要求。学习借鉴地区事业单位机构改革试点单位的经验,深入开展对各类事业单位的调查研究,提出符合我市实际的事业单位改革方案,积极稳妥地抓好事业单位的改革试点和推进工作。
四、切实搞好机构编制部门的自身建设。加强机构编制工作法规制度及业务学习,开展网络办公大练兵,坚持以能力建设和素质提升为切入点,努力打造“学习调研型部门、谋事实干型干部”,强化干部培训,开展轮岗锻炼和跟班学习活动,全面提高编制干部的综合能力,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强、作风正、工作好的机构编制队伍。
五、进一步做好信息调研工作。通过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机构编制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准确及时反映机构编制工作动态,总结经验反思失误,撰写有深度、有新意的调研报告,发挥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作用。
一、春播工作圆满完成
中央及市县粮补政策的逐步落实,广大农民种粮积极性空前高涨,加上5月16—17日的一场中到大雨,截止6月10日,全县春播圆满完成,共播种农作物72.4万亩,其中粮作53.1万亩,经作19.3万亩,粮作中,玉米35.6万亩、大豆16.1万亩、高粱1万亩、其它杂粮0.4万亩,经济作物中,棉花13.2万亩、蔬菜4.7万亩、瓜类1.1万亩、其它0.3万亩。从今年春播完成情况看,主要呈现大宗粮食种植比重大、农作物种得足种得严等特点。目前,春播作物出苗齐全,长势喜人,但有部分地块已呈旱象,如近期无较大降雨,春播作物生长和夏播工作将受到一定影响。
二、夏粮生产情况
全县种麦22.7万亩,已全部收割完毕。由于今春气温较低且持续时间较长,返青推迟7—10天,加上生育期内受旱,预计全县夏粮总产可达5765万公斤,单产250公斤。
三、夏播形势严峻
5月下旬至6月上中旬虽有降雨,但分布不均匀且雨量较小,夏播受到干旱的严重威胁。22.7万亩夏播任务,目前仅完成1.5万亩,其中玉米1.3万亩、大豆0.2万亩。
四、优质小麦、棉花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项目进展顺利
今年与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共同承担了市农业局的两个标准化示范基地。一是优质小麦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已顺利完成,该基地坐落在静海镇南五村争光渠东,面积为3040亩。示范推广品种为京9248。通过严格落实各项技术措施,使示范基地实现了标准化生产,获得了单产687.5斤的好收成。20*年5月27日,以全市第二名的好成绩通过验收。示范区的建设,为我县小麦标准化生产提供了样板,带动了全县优质小麦标准化生产,促进了种植结构调整,提升了粮食生产质量。二是优质棉花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项目,面积3000亩,坐落在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及周边。已按实施方案进行标准化管理,棉花现已进入现蕾期,长势良好,各项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五、做好农情信息工作
一是印放《农业信息》6期、计1000余份。发送到各乡镇书记、乡镇长、主管农业乡镇长及120名农村信息员手中,成为他们指导农民调结构、闯市场的好帮手。二是及时掌握全县农业生产情况,并以当日信息的形式向县委、政府、县广播局及《静海文汇》报送信息45条。三是部属信息县物价月报表及时完成,并完成文字分析材料3篇,完成玉米成本调查报表,并撰写了分析报告。四是完成市局粮经处及市场信息处安排的报表等业务工作。五是向《天津农业信息网》、《农民致富信息》报送信息15篇。六是及时做好灾情统计上报工作。
六、协助搞好粮食直补和良种补贴工作
积极配合县农委搞好指标分解、夏粮联查等工作,配合种子公司做良种补贴工作。在实施粮食直补和良种补贴过程中,及时掌握进展情况,向市、县有关部门及时反馈。
七、绿证培训及其它工作
我科承担的100名农村信息员培训任务圆满完成,学员们反映热烈,取得了较好的培训效果,为我县农村信息化发展进一步奠定了基础。组织编写的3万余字的《农业信息与计算机网络操作技术》被市绿证办在全市范围内采用。
完成了《稳定粮食生产,优化种植结构,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搞好服务》、《关于农技推广机构改革调研报告》、《加快蔬菜产业化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市人大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管理情况调研》等文字材料8篇。
八、下半年主要工作计划
1、及时掌握全县秋收作物的种植、管理情况;并作好灾情的统计及上报工作;掌握今秋种麦进展情况。
2、继续配合农经委搞好粮食直补贴及良种补贴工作的落实。
3、继续办好《农业信息》,并搞好信息搜集及上报工作。
4、按时完成部属信息县的月报表和文字材料分析。
调研时间:2005年7月6日~7月20日
调研地点:湖北省钟祥市石牌镇。
基本情况:位于湖北省荆门市东,现辖51个行政村,2个街道社区,总人口84296人,18769户,耕地面积11.3万亩。镇域自然环境优越,水陆交通发达。
该调研采取抽样调查,以调查问卷,采访当地农民、村级干部以及镇级干部,收集和分析税费改革前后的相关数据等方式,来分析税费改革以来改革对农民收入以及村级管理的具体影响。
中国的中部优势在农业,中部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发祥地,是中国粮食主产区,是多种大宗农产品的主要产区,是农产品加工的密集地。俗话说“湖广足,天下平”,在农村税费改革正进行得如火如荼的近两年,本调研报告选择华中地区湖北省钟祥市石牌镇作为调研对象,展开调查。运用比较分析方法,要解决的问题是,石牌镇作为国内一个典型的镇(镇管辖的村里居民几乎都是纯农户,农民收入的绝大部分也都是来自农作物收入),其税费改革对农民收入以及村级管理的影响。本次调研,我们选取了其中较为典型的彭墩、横店、三喜和姚台4个村庄作为调研对象进行简单的抽样调查。
整个报告分五个部分,以下内容节选自其中的第三、四部分,编辑有删改。
石牌镇税费改革对农民负担的影响
1.政府部门做了什么?
税改前,该镇各级政府包括镇级、村级机构过多,人浮于事,而且管理费用支出庞大。该镇根据实际需要情况,对政府工作人员进行精简,最大限度地减少干部职数,使运作更有效率,有效地降低了费用的支出。镇村干部由2001年的570名精简成现在的246名,大大地减少了行政人员的工资支出。每个村只保留了3名村干部――村长、村书记和会计,在更大程度上减轻农民负担的费用。同时,对众多的小组进行合并撤销,并组之前的358个组,目前只保留了194个组。
该镇结合村组规模调整的实际,填发农民负担卡,实行“一年一卡,一卡管全年,一卡管全费”,杜绝卡外加码。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每家农户都有一个镇政府发的“明白袋”,袋子里装的是农民负担监督卡、上年各村税费情况、收据等与农民税费支出紧密相关的资料。通过明白袋,石牌镇保证了税费的一定透明度。针对调查问卷中的“除了国有规定的必须上缴的税收外,你还缴过其它由地方政府或村里规定的杂费吗?”,超过91%的农户表示税改后没有缴过了。
该镇实行村级收入公开、支出公开、财务公开、债权债务公开、利益分配公开和农民负担公开,通过民主监督控制不合理开支。目前,各村建立了以村务公开、农民负担为主要内容的村级档案。并且对村级财务进行审计,加强了对村级各项费用开支的管理。
2.农民怎么看?
通过调查问卷的第一个问题(您认为税费改革后,农民负担减轻的程度如何?),我们统计得到如下四幅图。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农户对农村税费改革绝大部分认为是有成效的,只有极少认为很少或者没有减轻负担。其中,彭墩村和横店村的田较多,农户对税负减轻的程度有较为明显的感受,在比例上反映出来就是超过50%的人认为税负减轻了很多。三喜村对税负减轻程度的反映较为不理想;从调查问卷看来,该村道路、水利等公共设施供应不能满足需要;与此同时,较多的农户表示税改后,村干部对村事务的处理没有税改前的负责和及时。
3.农户税改后的收入及税负情况
在石牌镇的会计管理中心,我们取得了最近4年的会计数据。总的来说,就被调查的4个村,其总收入都是增加的,且增加幅度不小。从收入来源上看,农民的收入在2001年和2002年都很大部分来自于外出务工和在当地乡镇企业务工的工资性收入,打工收入在各村农户收入中占着不小的比重,在姚台和三喜村甚至成为支撑当年收入增长的主要来源;但税收改革慢慢发挥作用,在2003年以及2004年外出打工在农民总收入中的比例大为降低,虽然姚台村降低的比例较小,这主要是因为该村的耕地面积比较少,而且向来举家外出打工的占很大的比重。图5是通过对上述4个村的农民收入进行简单的加权平均得到的。
在石牌镇,被抽查的4个村2004年每个村的负担率都没超过5%,其中彭墩村的人均负担额低于全国的人均负担额。
从随机走访的178户农户的实际情况可以看出,石牌镇农民人平负提总额基本控制在100元以内,占上年人平纯收入的比例也都控制在5%以内。在走访了农户后,我们又找村干部了解了各村农民的负担情况。各个村的农民负担减轻程度不一,有轻有重,这主要是因为各村的耕地面积不一样。另外,从全镇情况看,农民税费负担的比例从1995年起,连续9年控制在3%以内,并呈下降趋势。
4.什么是影响农民负担的主要因素?
根据我们的实地调查,该镇影响农民负担的主要因素总结起来有如下几个:
(一)受化肥、农药和种子等价格上涨的影响,减轻的负担被抵消了
在问及问卷的第二题“请您从以下选项中选择3项对您种粮积极性最有效的措施”,52.8%的农户(4个村178份问卷里,94位选了该项)选择了需要化肥补贴,20.79%的农户则选择了需要良种补贴;而且,即使该题没有选择“化肥补贴”、“良种补贴”的,也提及今年由于化肥农药价格的上涨导致他们的家庭总收入减少的幅度不小。
(二)村级资金的不足,公共设施赶不上,在某种程度上加重负担
税费负担的减少却带来了村级资金的不足。被调查的4个村,由于税改,其村级资金收入每年减少的比率分别为:13%、20%、11%和17%。资金的不足,使村干部如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无法调动起资金来修筑道路、水利等公共设施。公共设施跟不上,比如道路坑坑洼洼的,也就加大了发展经济增加收入的难度;比如水利没有弄好,天旱导致粮食歉收,也就加重了农民的负担。
(三)“一事一议”的操作缺乏一定的透明性
在调查中,有不少农民反映明税已经改革了,但是上级还会以其他形式来征集税费,如暗地变相收取费用。“一事一议”在表面上看来可以使税改具有灵活性,实际操作上却容易为政府工作人员用来乱收费。
(四)教育经费的不足、医疗保障的缺少造成隐性负担
税改后,为减轻农民的负担,石牌镇取消了以前的教育附加和教育集资,教育经费由中央、省一级和市一级来共同承担,这必然使得中小学教育在资金方面受到更加紧张的约束。可是,因为财政资金的不足,教师的工资总拖欠着,教育质量无法提上去,教学设施落后,甚至存在着不少的危房没有资金进行改建。同时,石牌镇撤并了大部分的村小学。2001年税费改革以前,该镇有中小学39所,其中初中4所,小学35所;2001年税费改革以来,每年都进行一次布局调整。截至目前,全镇共有中小学23所,其中初中仍保留4所,小学则只有19所。集中教学可以减少经费,但苦了住得较为边远的孩子,一大早得从老远赶过来上课。这些实际上是一种隐性的负担――农民的子女无法享受与城市孩子一样的教育。
相对城市居民能享受到的医疗保障而言,农村社区由于缺乏政府的财政支持,农村医疗等社会福利长期得不到发展,许多农民得了病也没钱去医院,据有关部门统计,农村每年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农民不在少数。这种情况在石牌镇也同样存在。
改革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石牌镇的税费改革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从制度上规范了农村分配行为,从本次调查的4个村看,对“除了国有规定的必须上缴的税收外,你还缴过其它由下面政府或村里规定的杂费”这个问题,98%以上的农户回答“没有”。这表明了政府在实施的过程中很好地遵循了税改政策。而且改革后,农税征管工作实现了由乡镇党委政府主导型,向财税、农业部门执法主体型的转变。这一转变从客观上加速了乡镇政权职能的转变。将直接管理乡镇集体经济活动的职能转变到落实各项政策、抓好行政执法、提供公共服务上来,强化了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的功能。税费改革还促进了该镇机构改革和人员精简。
农村税费改革仍然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税负不均,纯农业户的税收负担相对加重
随着人费向地税的转化,承包耕地较多的农户,拥有耕地较多的乡村,负担相对增加;而不承包土地或土地较少的农户,拥有耕地较少的乡村,负担大幅度减轻。收入较低的纯农户上缴税收越来越多,而无地的农民或只承包口粮田的务工经商户和养殖专业户,则只需缴纳一定资金用于公益事业即可。这就造成农村中低收入群体的负担相对增加,而中高收入群体的负担大幅度减轻,导致种植业的比较收益进一步下降。
(二)计税土地面积不准确引起税负不均
计税土地面积账实不符,“有地无税”、“有税无地”的现象同时并存。其中,“有地无税”主要包括三种情况:一是许多村组在第一、二轮承包时少报和漏报耕地面积;二是农村综合开发、开荒垦荒新增地到免税期后没有负担农业税;三是农民撂下的抛荒地。“有税无地”也主要包括三种情况:一是同一块地既缴农业税又缴农业特产税的“重税地”;二是人为因素占用的土地,由于未办理审批手续,土地被占用后没有核减农业税;三是自然原因造成的水土流失、植被破坏、耕地减少而税负未减。上述情况都可能造成农业税实际税负与名义税负不符,从而导致税负不均。
(三)乡村收支缺口较大,存在着农民负担“反弹”隐患
税费改革的目标之一是确保基层正常运转,但实行税费改革后,乡、村可用财力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减少幅度最大的是村级财力。就乡级财政来说,改革后,新的农业税收入要比原来征收的农业税与统筹之和少很多。但因为乡镇机构改革需要一个过程,所以支出在短时间内不会大幅度减少,这就造成改革后的一段时间内,收入相对减少而支出不减少的局面,加大了乡财政收支矛盾。石牌镇51个村,其中就有17个村存在着资不抵债或者公积金、公益金有赤字。税费改革后,村干部报酬、五保户供养和村办公经费,除原由集体经营收入开支的仍继续保留外,凡由农民上缴村提留开支的,统一采用新的农业税附加、农业特产税附加方式收取,但附加比例最高分别不超过正税的20%。附加比例偏小,改革前后相比,村级收入减幅达到60%~70%,实现正常运转难度较大,除集体经济较好的村组外,大部分村组都在低效运转。乡村两级财政收入锐减,农村义务教育等社会公共事业发展受到制约。从调查的4个村情况看,改善办学条件的经费严重不足,目前学校的设施90%以上是农民集资建设留下来的,10年都没有怎么改变。教育经费的投入在一些村非但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
税费改革对村级管理的影响
以减轻农民负担为根本目的农村税费改革,打破了农村原有的分配格局,减少了村集体收入,对村级管理产生重大影响,各种潜在的矛盾开始浮现,对如何做好村级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本调研小组对石牌镇4个村的村级管理情况进行了调查。现以彭墩村为例将村级管理的现状、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如何适应农村税费改革管好村级管理等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我们一共走访了石牌镇13个村支书和村长,调查税费改革对村级管理产生了什么影响。从我们的调查结果看,村级干部普遍认为税费改革对村级债务,乡村基层正常运转,公共设施供给和村干部工资这四方面村级管理影响较大。
一、村级债务额度大,债务化解困难
农民减负,乡村可用财力就会减少,化解村级债务这一问题立刻凸现出来。村级债务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原因形成:(1)兴办公益事业;(2)借款办企业;(3)旧债衍生新债;(4)村组借贷包干垫付;(5)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和部门达标等。村级债务虽然近几年已下力气进行了化解,并得到一定收效,但村级债务包袱仍然很沉重,税费改革后,化解债务的难度越来越大,并且新的村级债务仍在继续增长。乡村债务原来主要依靠统筹、提留各种摊派集资来周转和逐步消化。农村税费改革后,统筹、提留和各种摊派一律取消,债务偿还成为难题,债务负担缺乏有效化解途径,这无疑给村级管理带来巨大压力。乡村债务问题不是农村税费改革带来的,却是影响改革的一个重要因素。村级债务的大量存在,已成为农村基层组织正常运转的一大障碍,成为制约农村经济的重要隐患,严重影响了农村税费改革政策的落实和农村社会的稳定。
二、村级资金缺口增大,正常运转困难
比较表格数据,2004年收入虽然比2003年有所增加,但是总的相对于2002年都有比较大幅度的下降,其中支出基本没变,2004年的资金缺口相对于2003年有所下降,但是总的来说,都比2002年有较大幅度的上升。
调查发现61.5%的干部认为税费改革导致严重的村集体资金缺口问题,30.8%的干部认为影响程度为一般,而认为没有影响的只有7.7%。农村实行税费改革后,农民的负担轻了,但从农村税费改革前后村级财务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村级资金缺口增大,致使基层工作难以正常运转,主要表现在:(1)村干部报酬低、兑现难,过去村干部的工资补贴基本由收取的村提留支付,改革后改为农业税附加支付。虽然村级干部队伍已经相应地进行精简机构,但资金缺口仍使村干部报酬低甚至发不了工资,一些地方出现了村官无人当或不想当的现象,我们调查中发现部分村官宁愿辞职外出务工挣钱,也不愿当官的现象;(2)日常工作经费紧张。村组织承担着上级党政部门安排办理的各项事务,这些事情都没有相应办公经费作支撑,如禽流感、猪链球菌等疫病防治、粮食直补落实、林权证、土地经营权证换发等,村级组织管理事务越多,经费就越紧张,迫于无奈,一些村只得千方百计负债,甚至不惜代价去违纪违规挪用专项资金。虽然有上级财政补助收入为村社干部报酬和办公费的财政转移支付部分,但这部分收入不仅数额有限,而且大多由乡镇统一管理考核、支配、使用。
三、税费改革对公益事业造成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