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建筑评论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超声回弹综合法该方法建立在超声传播和回弹值与混凝土抗压强度之间相互关系上,以声速和回弹值,进行综合评析,从而反映出混凝土抗压强度。超声回弹综合法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以唯一指标判定混凝土强度不足的问题,这种方法将石子和测试面的影响,从检测结果中加以改正,而多指标综合,能较全面地反映与混凝土强度有关的种种要素的作用,提高检测的精度。钻芯法钻芯法与前3种方法相比非常不同。这种方法使用专用取芯机从被检测的结构中直接截取圆柱型的混凝土芯样,并通过芯样的抗压试验强度,推断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是一种较为直观并较为可靠的检测混凝土强度的方法,但是因为要从结构上取样,对原结构会有一定损伤,所以是现场检测的半破损方法。超声脉冲法超声脉冲法是检测混凝土问题和操作应用最常见的一种方法,当结构的混凝土中存在一定缺陷或损伤时,超声脉冲会产生绕射,传播的速度要比相同种类材质没有缺陷的混凝土的速度要小一些,声时偏长一些;缺陷界面上会产生反射,因而能量明显减弱,波幅和频率明显变低,接收信号的波形平缓,甚至畸变,从而可判断混凝土存在的缺陷与损伤,这在事故处理、已建建筑物和工程验收可靠性鉴定工作中,可为结构补强和维修,提供可靠的判断依据。混凝土结构中钢筋位置的检测:对已建混凝土结构作可靠性诊断和对新建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鉴定,对已建混凝土结构作可靠性诊断和对新建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鉴定钢筋位置和钢筋锈蚀检测时,要求确定钢筋位置以及钢筋情况,当采用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时,为所取部位避开钢筋,也常作钢筋位置检测。电磁感应法检测,适用于配筋稀疏和混凝土保护层不厚的状况,当钢筋位置在同一平面或在不同平面内距离比较大时,测得的结果会较为满意。钢筋锈蚀的检测:如果工作环境恶劣、混凝土质量差或另外原因让结构产生不同种裂缝,就会造成钢筋的腐锈。而钢筋腐锈会导致混凝土保护层胀裂、剥落,钢筋有效面积减弱等问题,直接影响到该结构的承载能力及使用寿命,而对已建结构进行鉴定和可靠度检测时,必须对钢筋腐锈进行检测。用半电池法检测钢筋表面和探头之间的电位差,以判断钢筋腐锈的可能性及腐锈程度。
砌体结构的现场检测方法
(1)砌体强度的间接测定法间接测定法就是使用专门的仪器和方法,测量砖块和砂浆的某项强度指标或与材料强度有关的某项物理参数,并由此鉴定砌体强度。冲击法是依据物体破碎时消耗的功与破碎过程中新产生的表面积成正比的原理、由事前建立的单位功表面积增量和抗压强度之间的公式,求得砖块或砂浆试样的强度。回弹法:检测砖块和砂浆强度的原理与混凝土检测强度的回弹法一样,只是使用了专门的砂浆回弹仪,因为砖的强度与硬度有一定的相关性,因此,这种方法精度高,而且简便、适用。推出法:具体名称为单砖单剪法,就是将一单砖的顶面、两侧面的砂浆清除干净,只剩下底面,用特制的千斤顶将其“顶出”,在极限状态下,测得砖与砂浆的粘接抗剪的强度,并根据抗剪强度与抗压强度的关系,推算出抗压强度。(2)砌体强度直接测定法抽样检测法:包括取芯法与切割法,切割法试件宠大,搬运过程中扰动大,造成试验结果的精确度低,且耗费大量的物力、财力。原位检测法:包括扁顶法、原位轴压法和原位剪切法。扁顶法运用扁式液压测力器装入开挖的砌体灰缝中进行砌体强度检测,它比较完美地弥补了取样法的不足,但是它的设备复杂,允许的极限应变比较小,测定砌体的极限强度受到一定限制。原位轴压法是对扁顶法的改进,原理与扁顶法一致,测定砌体的极限抗压强度,推算其标准抗压强度,缺点是设备沉重,使用不方便。动测综合法:振动反演理论。在脉动、起振机共振、自由释放或冲击等激振方式的作用下,通过检测砌体结构的频率和振型等参数,依照系统识别的理论得到层间刚度,从而推算出各层砌体轴心抗压强度,这种方法由房屋整体出发,不仅能够得到砌体的强度,还能鉴定房屋的质量,所以,它对检测房屋安全性比较简便,随着检测仪器技术的不断升级,算法的优选,结果的精度不断提高,很有发展前景。微观结构法:声、波、射线等在介质中传播时,会因材料的微观结构的判定而不一样,由此可推算出材料的强度。应力波法测低强和高强砂浆砌体时,精确度不是很高。
1)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不健全
目前,世界各国对绿色建筑的评价和推广普遍很重视,很多国家和相关组织都制定了绿色建筑的评价体系。比如美国的LEED、由加拿大发起的GBC、我国的GB/T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等。这些标准无疑都推动了绿色建筑的发展,但不可避免存在一定的缺失。以我国颁布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为例。首先,从内容上看,条款中定性的比较多,而定量的比较少,这样一来,评价的过程和结果具有较大的主观和随意性,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评估的结果。其次,我国不同地区的房地产市场发展水平差异很大,例如:一线城市的发展明显快于二、三线城市。而现有评价标准并没有考虑到这种的差异。采用统一标准来进行绿色建筑的评价,必然影响最终评估的结果。最为重要的是,传统的绿色建筑评价主要是对环境质量的评价,强调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及对环境的保护,而忽略了建筑的经济性及舒适性的评价。但经济性恰好是房地产开发商和使用者最为关注的问题,也是市场最为敏感的问题,这种缺失导致了对绿色建筑经济性认识的误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绿色建筑的全面推广。当然,想要进行指标的计算,所需参数都只能从大量实际工程的数据中得到,而现阶段绿色建筑的发展毕竟还比较有限,可供使用的数据并不充足,所以才使得大多数国家的评价体系中都缺少经济性评价。但随着绿色建筑在全球及我国的推广,实际数据资料会逐渐完备,这将给绿色建筑的经济性评价提供良好的数据支撑。
2)对绿色建筑经济性的认识存在误区
a.高新科技的误区。以前的智能建筑很多都只单纯的在建造时使用过多的高科技产品,使得建筑造价非常高,而且能耗量同样也很高,这并不是智能建筑正确的发展道路。而这种现象也导致了人们对绿色建筑的误区。当前的绿色建筑,应尽量使用最简单的方法,尽量减少工程成本和环境代价,营造最舒适的居住环境。在建造过程中,运用一些节能技术,使用一些节能设备、智能系统等,但使用这些技术最终是为了减少能耗和污染。如在南方,安装空调主要是为了能在夏季减少室外的阳光,降低室内的温度。如果安装一个很小的智能测温设备,一旦阳光强烈超过某一温度时,室内的遮阳帘能够自动关闭起来,这样就能减少阳光的进入,从而减少空调能耗,同时增加的成本也比较小。再比如,现在可以通过安装特定软件,实现用手机来控制家中供热的目的。出门以后,可以利用手机关掉家中的供热系统,在回到家之前的半个小时,利用手机开启家中的供热系统,这样回到家时,家里已经很温暖。这种智能系统,节省了家中无人时的供热,能省近1/3的能源。像这些花费不大,却能极大减少能耗的智能系统才是符合绿色建筑长远发展的。所以,只有通过节约成本、减少能耗将绿色建筑的未来定位于大众化的层次上,绿色建筑才能健康发展,而定位在高端化的层次上是无法取得成功的。b.高成本的误区。目前市场对绿色建筑经济性的认识还存在误区,很多人认为只要沾上“绿色”,建筑的造价一定会增加很多。即便是房地产、建筑行业的专业人员也将绿色建筑的成本估计的过高,有的甚至可能高达300%。这是目前阻碍绿色建筑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据调查,目前,相比普通建筑,我国“绿色建筑”的增量成本大约在100元/m2~400元/m2不等,而这部分增量成本只能通过提高住宅的销售价格来抵消,绝大部分由消费者来买单。站在开发商的角度来看,第一,绿色建筑的前期投入费用比普通建筑大,成本相对较高;第二,目前我国城市房价逐年上涨,随着国家宏观调控的持续,开始出现供大于求的趋势,所以绝大多数开发商都比较谨慎,不愿意增加建筑的成本;第三,由于提高了成本,建成后的投资回报率有所降低;第四,由于售价提高,产品的市场需求风险会较大。所以,即便是开发商有资金和技术实力,都会考虑有意识地避免建设绿色建筑。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来看,第一,大众目前还比较缺乏主动节能的意识,又没有迫切的需要去购买节能住宅,所以消费缺乏动力;第二,绿色建筑的售价比普通建筑高10%左右,这个因素成为消费者选择绿色建筑的最大阻碍;第三,由于采用新型的技术和设备来达到绿色建筑的要求,消费者每年需要为物业管理与设备维护支付更多的费用。所以在我国,绿色建筑的意识还只是停留在少数的精英阶层,还没有成为普通消费者的共识。事实上,绿色建筑并不就一定意味着高成本的建筑。比如延安的窑洞冬暖夏凉,只需要适当的做些内部和外部的改造,就可以成为中国式的绿色建筑,造价并不高;再比如,新疆当地有一种建筑,它的墙壁由当地的石膏和秸秆制成,保温性很高,再加上具有当地传统特色的屋顶,进行简单改造后就是一种典型的绿色建筑,造价也不高。
2对策
1)正确认识增量成本
对于绿色建筑的成本,人们普遍关注的不是整个建设过程所花费的全部成本,而是相比普通建筑所增加的成本,即增量成本。绿色建筑的增量成本就是指绿色建筑与基准建筑两个成本之间的差值。以目前国家或地方节能标准来设计的方案为基准建筑,以当地的材料和设备市场定价的产品为基准建筑的成本,项目实际设计中因为采用了更先进技术、更高效设备而增加的成本就是绿色建筑的增量成本。其实,虽然绿色建筑的前期投资成本高于普通建筑,但是在全寿命周期的范围内,绿色建筑会带来收益。这种收益除了经济效益,还有环境效益以及社会效益。这样一来,绿色建筑的增量成本并没有那么高。因为:a.运营期节约电费、水费和其他能源费用的经济效益。根据目前国内已有的绿色建筑大致估算,这些绿色建筑在整个寿命期内都能极大的节约能源和费用,能带来比较明显的经济效益。比如,一项建筑对外墙、门、天花板进行改造,对供热、智能化和水循环等系统也进行改造,每户总投资7000元左右。改造后,由于能耗的降低,住户一年就能降低3000元以上的开支;b.绿色建筑对建筑物内部和外部环境进行了很好的改善,大大减少了环境污染,带来了较好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c.经过估算,其实绿色建筑的增量成本是能够负担的,因为大多数绿色建筑节能技术的静态回报期都小于10年,而绿色建筑寿命期是远远大于这个期限的。
2)建立健全的绿色建筑经济评价体系
所以,建立绿色建筑经济评价指标,不仅要考虑到增量成本,还要考虑到增量效益。增量效益包括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三个方面。首先,对于开发商或消费者而言,最为关注的是经济效益,而对于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因为难以量化,可以暂且忽略。所以,指标体系的建立首先要从资金成本和经济效益两个方面来考虑。其次,要在全寿命周期内分析绿色建筑的成本和收益,才能正确反映绿色建筑的经济性。全寿命周期是指从建设项目构思开始到建设工程报废的整个全过程。所以,绿色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可以分为决策设计、施工建造、使用维护、回收报废四个阶段。因此,可以分别研究每个阶段的增量成本和增量收益,以此建立适合的评价指标体系。只有建立健全的绿色建筑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才能一方面引导市场正确而全面的看待绿色建筑。看到前期投资增加的同时,也能看到全寿命周期由于能耗的大量减少所带来的可观的经济利益。另一方面可以让消费者直观地了解到哪一栋建筑更经济、更划算;可以指导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兼顾经济性,有效控制成本;也可以指导投资者选择最经济的设计方案,做出正确决策。这样可以极大的鼓励房地产企业进行绿色建筑的生产,也可以让更多的消费者认识绿色建筑的优势,更好接受这种新型产品,促进绿色建筑在我国快速长远的发展。
3)奖励措施和税收政策
绿色建筑各项技术的开发需要众多参与方的合作,涉及面很广。又因为初始投资较大,经济及社会效益需要长时间才可以看到,所以,对这些技术研发进行投资风险是比较大的,也会影响到企业的投资意向。因此,需要政府的积极配合,运用各种方法,对节能技术的开发提供适当的政策优惠。a.财政补贴。由于生产绿色建筑产品可以减少能源的消耗,减少环境污染,应该对绿色建筑的开发商和消费者进行补贴。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降低开发商成本,鼓励开发商建设绿色建筑,另一方面,减少绿色建筑的价格,吸引消费者购买绿色建筑。在计算补贴值时可以依照某些指标来进行,比如建筑密度和容积率,绿色建筑一般这两个值相对较高,可以按照这两项指标来计算补贴值。b.税收政策。由于普通建筑相对绿色建筑来说,会消耗较多的能源,造成较大的环境污染。所以对建设普通建筑的单位或个人进行征税,促使他们向绿色建筑转化。国家征税的数额应该不小于该企业给环境造成的损失。例如对普通项目可以征收能源税,其数值可以不小于比绿色建筑多消耗的能源费用。又或者,对固定征税的项目,可以对绿色建筑项目少征税费,而对普通建筑项目适当多收取税费,这样进一步降低绿色建筑的运行维护期间的费用,引导市场行为,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c.奖励政策。可以根据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中评价的星级不同,给予不同程度的直接奖励;也可以对达到一定绿色建筑规模的城市给予直接的资金奖励,这样,可以不同程度的抵消开发商建设绿色建筑过程中的大量前期投资,减少风险,极大的鼓励开发商去建设绿色建筑,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
3结语
【关键词】建筑安装;队伍水平;建设;策略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剧烈,我国建筑安装企业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市场挑战。而目前,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很大程度上存在着产业结构单一、施工技术低下和管理粗放以及人才缺失、融资能力弱等问题,其中还有一些安装企业依靠联营挂靠来生存下去,这是一条低收益,高风险的生存道路。在建筑安装企业的发展过程中,队伍建设事关能否留住高技术人才,已经越来越成为企业能否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因素。而人才被誉为现代企业的灵魂,如果不加强安装队伍的水平建设,将对建筑安装工作造成很大影响,也将企业的发展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所以在人才已经成为企业核心竞争优势的重要资源的今天,如何才能有效加强建筑安装队伍建设,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的重视。
一、限制建筑安装企业队伍水平建设的原因分析
1.首先的弊端是建筑安装企业家庭式的管理方式。长期以来,建筑安装企业中私营企业比较多,而这些私营建筑企业基本上实行的都是家庭式的管理方式。因此,企业中重要的职位往往不能选贤任能,而是大多留给了亲朋好友,比如财务、人力资源和营销等部门。因为是血缘关系获得的要害部门,而不是依靠才能,所以造成了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优秀的人才很难升职到较高的职位。家庭式的管理方式显然与现代社会倡导的唯才是举的标准矛盾,但却客观存在。这种现状严重消弱了公司凝聚人才的力量,当然也更谈不上精诚团结的团队精神。建筑安装队伍长期处于这种环境,必然对企业的认同度很低,也就不可避免出现打工心态,不能和企业建立长期的工作关系,不利于建筑安装工作的开展。
2.建筑安装企业没有形成完善的人才考核和激励机制,严重制约了队伍水平建设水平。虽然不少的建筑企业专门设立了人力资源部门,但是实际上经常形同虚设,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企业的人才任命和使用往往取决去管理者的感觉和听周围人的一面之词,不能以应聘者的实际能力客观评价。因为没有成系统的考核标准存在,即使有了标准,如果考核指标不合理,也会造成能者下,平者让,庸者上的结果。这种问题的出现对队伍建设水平的提升是严重的打击。他们从心底感觉不到人生的前途和未来,也就会产生离开的念头。同时,我国建筑企业的工资水平普遍来说并不具有十分强的竞争力。一些中小建筑企业人才的薪酬甚至没有和公司、部门、项目等业绩相互关联,因此,安装队伍付出了很多,但是回报却是和付出不成正比。
3.建筑安装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还有待加强,人才凝聚力较低,对建筑安装队伍水平建设有重要影响。随着时代的进步,我国很多企业慢慢开始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但是同样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重形式、轻内容和对人才个性尊重程度不足、过分追求统一、教条僵化和等级观念严重等。如果建筑安装企业的文化不能得到安装队伍工作人员的认可,建筑安装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就无法激发起这些安装队伍奉献更大的工作热情,不利于企业更好更快发展。
二、加强建筑安装安装队伍水平建设策略
1.针对建筑安装队伍水平建筑,逐步建立起一套危机预警和危机处理机制。预警机制指的是需要建立企业和安装队伍保持密切沟通的有效渠道,企业管理者需要主动经常了解安装队伍的需求和意愿。同时企业管理者不定期要对企业安装队伍的工作环境和工作状态进行调查和分析,调查企业安装队伍对工作环境和薪酬的满意程度,有效避免在安装队伍内部出现各种问题。在人力资源部门可以设置专门的职位,这个职位是专门调查建筑安装队伍的实际状况。而危机处理机制指的安装队伍的储备机制以及应对各位突发事件而制定的紧急应对机制。在企业管理中,平时多加强人才储备管理,逐渐形成企业安装队伍的层次性和梯队性。当企业安装队伍中关键岗位的人员离职的时候,企业能够及时找到合适的人才替代,避免造成企业动荡和把企业的损失降到最低。
2.建筑安装企业需要逐步健全以绩效考核和薪酬福利制度为核心的激励和管理机制。建筑安装企业需要以科学的职位分析和岗位测评为主要依据,重视安装队伍水平建设,逐步建立起“以岗位设计和岗位评价为基础,业绩和效益相挂钩”的薪酬体制,并且各项福利政策要向安装队伍殊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在具体薪酬制度的制定形式上,则需要根据各个企业自身的实际需要进行多样性分析,制定出和工作业绩和企业利润相联系的年薪制和风险抵押制度,在分配方式上,则实行与之相适应的和效能挂钩的安装职工持股等多种分配方式,以此提高安装企业安装队伍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采取更加科学的方式正确评估队伍人员的价值,充分重视安装队伍的各项合理需求,把队伍对企业的贡献值作为薪酬评估的依据。在薪酬差距上,也需要注意合理拉开,确保薪酬具有提升空间,从而保证安装队伍内部的人员在企业内凭借贡献和个人能力获取发展空间。
3.努力构建建筑安装企业和谐的企业文化,营造建筑安装队伍水平建设的良好工作环境。建筑安装企业要做好队伍水平建设,必须首先从自身的组织缺陷等处罚,提高企业的综合功能,构建丰富的企业文化,营造适宜各项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提高安装队伍的向心力和对企业的感情。在企业中,注意培养安装队伍职工把个人事业和企业发展融为一体的情感,形成你追我赶的企业内部竞争环境,让企业里的人员感觉到企业的公平、公正,让他们看到实现自身价值的希望,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不仅如此企业还要在企业里培养职工的“家”意识,企业管理者经常与职工沟通,平等相待,让企业的安装人员感觉到“家”的感觉。这样一来,企业形成了温馨、谅解和互助的大家庭。安装队伍在这种和谐的企业文化中,奋发有为,创造出更大价值。一旦企业安装队伍对企业产生了认同感,将会以更大的热情回报企业,也将促进队伍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步维霞. 提升建筑安装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建议和思路[J]. 安装. 2010(09)
[2]李轶杰. 浅析建筑施工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10(02)
[3]于维新. 建筑企业人才流失问题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J]. 时代经贸(下旬刊). 2008(S1)
关键词:文化建筑;平面艺术设计;审美表达
文化建筑在我国建筑设计领域独树一帜,尤其是在文化属性表达上,更是将文化建筑的建筑特色与自然环境、人工环境、社会环境进行融合,突出对人的审美性、物质性、艺术性、精神性的意蕴表达。从文化建筑平面艺术设计的时间与空间关系上,不能孤立地审视文化建筑格局,而是要从文化建筑平面设计思维、审美心理,以及对公众的审美传达等方面,来增添文化建筑的平面艺术审美体验。本文就文化建筑与平面艺术设计展开融合论述,并以首都博物馆为例,挖掘与呈现其审美表达方式。
1文化建筑与平面艺术设计
建筑领域中的文化建筑,泛指以文化教育等为功能基础的各类综合性建筑,如博物院、图书馆、展览馆、文化遗迹、学府等建筑形式。相对于其他建筑,文化建筑除了遵循建筑结构设计要求之外,更要挖掘建筑的文化功能,特别是在创造特色文化内涵上,需要利用平面艺术设计手法来打造独具文化韵味的建筑美学风格,如印度的泰姬陵、法国的凯旋门、英国的大本钟,以及中国的故宫等。这些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的建筑设计风格,既展现了文化建筑自身的功能特点,又从精神文化上发挥了教育功用。平面艺术设计始于环境要素,而建筑设计源自其结构与功能,文化建筑与平面艺术设计的融合,旨在通过建筑学、艺术学理论,突出文化建筑的美观性与舒适性,以及文化教育功能。作为泛称,对于文化建筑平面艺术设计中的审美表达,也需要从建筑内部结构、建筑外部环境,以及建筑规划总体有序性上,展现文化建筑艺术设计审美创造,满足人对文化建筑的心理体验与审美鉴赏。
2文化建筑平面艺术设计的审美内涵
美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感知觉心理波动的理解与感受。美学认为,美有两种,一种为主观倾向美,另一种为客观倾向美。对于文化建筑的审美表达,就是基于文化建筑的美感,从建筑的直观美学与客观美学价值中作用于人的审美心理。审美心理学家提出,审美是人类心理活动规律的一种体现,也是对美感的体验活动,多表现为人的知、情、意。建筑平面艺术美学主要是设计师通过平面构图等来营造建筑环境,运用美学要素来吸引受众,让受众从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方面来感知建筑环境的美学意蕴。同样,对于文化建筑,设计师要把控当代受众的审美心理共性,改变文化建筑平面设计与空间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多样化艺术语言来表达审美共性心理,激发受众的情感共鸣,呈现文化建筑的独具特色的文化审美感受。2.1平面艺术设计中的审美创造。文化建筑平面艺术设计是一种审美创造活动,是基于对人与建筑、环境之间的合规性、合目性的统一,从而改造建筑结构与环境的关系,使其更好地满足人的审美规律需求。美学提出,“‘劳动’是活的,是塑造形象之火。对于‘劳动’本身,并非机械地劳动,而是基于创造性内涵‘活’的劳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规律性。”同样,恩格斯也提出,“人离开动物愈远,他们对自然界的作用就愈带有经过思考的、有计划的、向着一定的和事先知道的目标前进的特征”。可见,愈是高级的、复杂的劳动,就愈需要进行周密、细致的艺术设计。所谓建筑平面艺术设计,就是要在追求美的过程中,以审美创造为目标来满足公众的审美心理。创造也是创新的过程,艺术设计的生命在于创新,平面艺术设计也在创新,如何从独具前瞻性、独创性的审美创造中推陈出新,就需要立足公众的审美诉求,进行创造。意大利前卫设计师李特萨斯在评价查理•依姆斯设计的椅子时提出,“并非只是设计椅子,而是设计一种坐的方式”。由此可见,对于文化建筑而言,平面艺术设计师需要结合受众对文化建筑的审美诉求,从而营造适宜的审美环境,达到审美创造的目标。2.2平面艺术设计中的审美欣赏。对于受众而言,其审美欣赏是什么?文化建筑平面艺术设计有哪些是值得欣赏的?简而言之,对于文化建筑平面艺术设计的审美欣赏,就是从受众的审美体验中获得心理上的美的感受。比如对建筑外观的审美愉悦,对建筑空间的审美享受,对建筑结构的和谐体验等。无论是何种审美欣赏,都将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受众的审美认知。同样,文化建筑平面艺术设计中的一些技术缺陷、不足等问题,也将影响其审美欣赏体验。总的来说,无论是平面艺术设计形式上的审美愉悦,还是精神上的审美满足,都会与其内外形式的合理、悦目化设计有直接关系。
3首都博物馆在平面艺术设计中的审美表达
作为文化建筑,首都博物馆更具典型性。作为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博物馆,首都博物馆在平面艺术设计中更加注重审美表达的运用。3.1对公众审美需求的满足。文化建筑在建筑结构与格局上,不仅要满足功能服务,更要从体现审美价值上为受众营造独特的感官体验。也就是说,建筑与其文化属性的融合,旨在对受众精神与情感的双重交流,以凸显文化建筑的内涵价值。如何做到服务受众,需要从设计思想上表达真诚,从审美享受上突出人与建筑、环境的统一和谐。首都博物馆内部陈列的文物具有丰富的文化价值,在对其内容进行分类基础上,依照相应的时间、种类来进行有序陈列。一方面,从文物展示中突出文化意义;另一方面,从文物与博物馆平面艺术结构设置上形成内在契合。比如一些地域性文物、特色性文物设置专门的平面空间进行陈列,增强其艺术审美价值。3.2对设计思维的多维化表现。平面艺术设计同样需要讲究设计思维的创新与变化,文化建筑也不例外。文化建筑在融入审美艺术理念时,与其他建筑环境不同,需要从特殊性艺术符号设计与运用中挖掘和增强平面艺术的内涵,增进受众与文化建筑间的情感融合。当然,平面艺术设计也表现出矛盾性,有时在呈现不一样的艺术情感时可能与受众的认知相悖。当然,从文化建筑平面艺术设计思维表现来看,多维性变化就是从服务性视角寻找与文化建筑的自身特征相契合。首都博物馆主展厅宽大宏伟,各陈列品依据建筑格局有序排列。在平面设计上,室内文物与室内平面空间环境浑然一体,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也让文物文化与设计师的设计思维形成历史追溯感。比如沙盘、模型、浮雕、书籍等多种文物构成的展览群,融入现代多媒体技术为受众营造视、听多维感官体验。
总之,文化建筑平面艺术设计,不仅要从形式上借鉴不同的设计风格,还要从根本上构筑受众审美心理与整个建筑空间环境之间的契合点。毫无疑问,文化建筑与平面艺术设计,不仅是满足个体性审美诉求,还是将广大受众的审美共性作为基础性审美特征,从而表达建筑空间平面艺术设计的丰富内涵与审美体验。
作者:王娟 单位:开封大学
(1)建筑技术专业可实施的实践教学考核内容。根据国家对于教育改革所提出的一系列举措,针对建筑专业的特殊性,我们要制定出详细的实践教学考核内容。建筑专业核心课程(建筑建筑设计基础、建筑设计及原理、中外建筑历史、建筑结构与建筑力学、建筑构造)等内容都是学生在院校期间所必须要掌握的基础知识。然后就是要结合授课内容进行实践教学,我们都知道建筑行业是十分重视实践经验的,所以,实践环节是很必要的,我们主要以培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根据建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本着突出培养学生技能操作的能力,制定安排教学实践考核。学生能够根据建筑专业核心课程的基本理论,按照规范要求实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完成助理项目管理师和施工员的岗位实践操作内容,了解建筑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意义,熟悉成本管理的任务和措施,掌握建筑安装工程费用的结算方法,完成造价员的岗位实践操作,会运用工程项目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初步具备工程项目质量、安全和文明施工管理的能力,能够整理竣工验收文件及工程备案资料,会签订工程保修合同。能够熟悉资源管理、信息管理和资料管理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初步具备资料员的基本素质和应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能力。能够掌握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基本原理,会用所学知识进行施工项目风险管理。
(2)具体实施的教学实践考核评价标准。要求学生能够自觉按规定时间进入实训工场,做到不迟到,不早退。如果有违规现象,一定要按照相应的惩罚措施严格处理;进实训工场操作前,应按要求穿戴好工作服、鞋、帽等劳保用品,并能保持工作服的整洁;借、领、还器材或工量具,要有专人负文明有秩序;按要求在自己的工位上认真训练,不串岗,严防安全事故发生;实训结束后,个人要做好本工位的清洁工作和机器设备的保养,班级卫生值日生,要及时打扫工场卫生,清除垃圾;要尊重专业教师、指导教师和管理员,听从指挥和安排,虚心接受指导。
2建筑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具体评价方法
学生在院校学习过程中,教学评价是教师对于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和消化后实施的内容进行评价的过程,此过程对于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不仅关系着学生学习的知识点,同时也关于学生学习的心理感受。因此,我们对于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方法必须要体现出我们要培养的目标,符合现代社会的技能型人才。我们所进行的教学评价不是在于给出评价内容,而是要在评价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应有的东西,并且认同,接受评价,根据所给出的评价结果能够进行改进,达到最终学生学到知识的目的。教师在给予实践教学评价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使用方法,必须要做到给出评价保证其客观性,准确性以及科学性,保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不要扼杀学生的创造能力。现在我们所使用的教学模式多采用模块式教学,将课程体系分成若干模块,对每个模块进行逐一解释操作。我们进行教学评价时必须根据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进行选择。我们进行实践教学通常会在分组的情况下进行,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来得到启发,自我约束管理比较明显,我们可以按照分组情况进行评价,不仅是教师评价,学生也同样要进行评价,突出小组的团队合作意识。同时,也可以将每个小组所做的内容进行公布,各小组之间进行互评,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劲头。
我们根据授课内容的不同而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对于培养学生分析和动手能力的话,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表现性评价,把学生的实验记录进行综合评价,提出专业的见解,这样可以更加结合学生实际,促进学生进行知识更新。同时,根据不同教学实践内容实施阶段性评价,不仅仅关注学生学会了什么,而且更强调学生怎样才能学会,从而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和良好的职业修养,使他们的学习能力、应用能力得到持续发展。我们在评价体系中一定要注意的事,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角色,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和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能够实现平等对话,教师在此过程中扮演的都是辅导者,起着辅助的作用。总的来说,我们在进行教学评价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尊重学生,不同的学生给出的评价内容是不同的,要满足学生的能力的培养和个性的发展。同时,也要注意在给学生进行教学评价时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要给予肯定,在评价方法中,我们倡导广泛应用注重过程的表现性评价,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运用恰当的教学评价方法可以使在实践教学事半功倍。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