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居住建筑

居住建筑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居住建筑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居住建筑

居住建筑范文第1篇

关键词:北方;居住建筑;设计

居住建筑是城市居民居住和日常活动的区域,是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居住建筑设计包括整体规划设计及单体设计,居住建筑设计的合理与不合理、设计的好与不好都直接影响到居民的生活质量。

一、北方居住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

1、以人为核心进行设计

居住空间是为了满足人们最基本的居住需求,在不同的文明程度和历史时代对于自身生活方式的不同需求,均有适应于当时经济技术发展水平和社会文化观念的居住建筑。住宅是与人的生存息息相关的建筑类型,住宅的设计应符合适用、安全、卫生、经济等要求,创造舒适优美的建筑环境。住宅内部功能空间通常被划分为公共活动空间、个人活动空间及生理卫生活动空间,三类空间应按其特征和特定要求进行布置,做到功能分区明确,保证各功能空间的私密性也是获得舒适的必要条件。

2、生态居住建筑设计

所谓生态设计,是指通过调整人居环境生态系统,使建筑成为具有自然生态和人类生态、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统一、可持续发展的理想城市居住区。生态建筑应该空间结构合理、基础设施完善,生态建筑、智能建筑和生命建筑广泛应用,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融合。它符合城市规划和区域规划,与区域和城市融洽,是生态城市的一部分,体现了所在城市的风貌和特质。生态建筑的设计与建设将会逐渐改变目前我国城市建设中环境污染、缺乏有效环境保护的不合理现状,实现节能、节地、节水、低污染以及物业等的有效管理,为城市和建筑自身环境改善带来强大动力。

3、重视居住建筑地域性设计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所在的地域环境,在开发与设计新的居住环境时,首先要考虑的因素就是把规划地置于一个整体的大环境大背景中去考虑。我国北方地区的建筑,总体来说呈现出比较质朴敦厚的风貌,民风也比南方纯朴、憨厚、粗犷,正是自然风情、文化习俗和建筑材料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制约,使得北方各地民居普遍呈现出质朴敦厚的建筑特色。同时,建成的住宅对于它所在城市的山水格局、大地机理有无改变及破坏,能不能与城市的其他景观形成较好的链接,这也是维护一座城市整体感和美感的关键所在。因此,北方城市的住宅要充分考虑北方气候环境及地理特点,扬长避短,如减少水景的设计、缩减草坪的面积、注意建筑物与园林小品的向阳方向、关注冬季景观的特色等,使北方的住宅能够出现不同于南方住宅的特色。

二、北方居住建筑设计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建筑朝向设计

朝向对建筑能耗的影响十分重大。太阳的辐射在夏季会增加制冷负荷,在冬季则能降低采暖负荷。朝向选择时应从当地气象条件,地理环境,建筑用地等全面考虑,从节约用地的前提出发,优先采用本地区的最佳或接近最佳朝向,满足冬季能争取较多的日照,夏季避免过多的得热,还应有利于自然通风。从长期实践经验来看,南向是我国各地区较为适宜的建筑朝向,但在建筑设计时会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制约,不可能都采用南向,就应因地制宜合理确定建筑朝向,以满足节能与舒适的要求。

2、室内居住环境的设计

(1)户型。户型设计是住宅获得舒适、完美室内空间设计的关键要素。新的理念是户型“大而合理”。一个舒适的住宅除了有足量的厅、卧室、厨卫之外,还应有储藏等“辅助空间”。另外,完善的室内空间还要有良好的采光和通风,因此,舒适型户基本都采用大开间设计。

(2)空间组织及应用。空间组织要注意动区、静区的合理划分以及住宅内部私密性空间的形成。要充分利用空间,把住宅设计由二维平面进而拓展为三维空间的设计。如不同使用功能的房间用不同高度来满足;也可组织两种不同层高的房间,填充进一个大空间内,形成复合空间;或利用坡顶空间形成带阁楼的跃层;或充分利用潜空间(往常被忽略的空间)等,这些做法可根据实际情况,在不降低居住质量的原则下综合考虑,扬长避短。

(3)厨卫布置。厨卫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室内居住环境质量。厨卫布置主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厨卫是否分离布置,一般视套型面积大小而定。第二,类型与分隔。厨卫可分封闭操作型、餐厨型和起居、进餐、炊事合一的开放型,可根据不同的套型采用。卫生间分隔形式有多种,理想分隔方式是将洗浴、便溺、盥洗和洗涤分隔成三个封闭空间,但需较大面积。第三,管道设置。现实生活中常因管道线集中布置在竖向管井内,保证了洁净和美观;第四,计量表具的位置。一般将三种表具设在住宅的公用空间内(如公用楼梯间),可做到方便查表;第五,排除废气。排气通畅是保证厨卫卫生环境的关键,现在住宅设计中厨房内均设竖向排气道,一般暗卫生间需要采取竖向排气井才能确保卫生间的空气质量。

(4)室内物理环境的设计。室内物理环境包括光、热与空气质量环境。光环境分天然采光与人工照明,居住建筑设计中应力争做到起居室、卧室、厨房、卫生间均有直接采光;热环境的关键主要反映在夏热冬冷的采暖区,在注意节能的同时,采取改善护结构构造,增加窗门的封闭性,合理的窗墙面积比等措施,使室内热环境得以改善;空气质量环境要在保证的有效日照时数与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需要根据不同气候地区与不同城市规模区别有效的标准日(冬至或大寒)的最低日照时数。

3、外部环境景观的设置

居住区的环境质量,越来越成为人们挑选商品住宅的一个重要因素,对环境的理解,也从早期对绿地率的需求,发展为对雕塑、小品、广场、庭院、甚至更高要求的关注。要创造完美的住宅景观,应将单体住宅、环境和功能要求进行整体设计,实现从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半私密空间—私密空间的过渡。因此,居住建筑应注重绿化设计,绿化要提倡“均好性”理念,做到绿色空间各户、各幢共享,满足每个居住者心理和精神需求。对新区建设,绿化应分散布置,要以“均享”为原则,让每一住户都能平等地地享受绿色空间。旧区改造,要尽量遵循绿色空间“均享”原则,条件不允许时,才布置成广场式的中心集中绿地。规划中要注意草坪几何图形的色块、色带的设计和品种的选择,树木、四季花卉的合理配置,水面与绿地的比例关系等。绿化中力求“多植树、少种草,不硬化”,尽量减少“硬”的成份,增加“软”的因素,为住户创造一个新型的绿色生态居住环境。

4、关于居住建筑的交通设计

(1)人、车分流问题。居住建筑交通组织,可以人、车分流,也可以人、车合流,要因地制宜。适合做人、车合流的路网,必须实行分道。人车分道,对道路断面设计有一定要求,平面设计要留出人行道;对道路断面设计也有一定要求,要留出人行道的位置,留足人行道的占地;竖向设计最好是车行、人行不在一个层面,略有高差;在空间上作适当分隔,比如做绿化分离,种植行道树等。无论人、车分流,还是合流,人、车要分道,路网结构要合理,密度要适当,既满通功能要求,又改善交通安全环境。

居住建筑范文第2篇

【关键词】房屋建筑;暖通方式;分析

随着能源资源的日趋紧张,我国建筑技术发展的趋势就是节能技术,节能技术的应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城市建筑的水平。与此同时,造成北方地区冬季,城市的上空出现大量的雾霾,其主要来源是由于采用燃煤锅炉取暖所导致的粉尘以及有害的气体。与此同时,大部分地区出现了电力相对的过剩,这些都促进了供暖方式的变化。从传统的燃煤锅炉房供暖转变为大型的电动热泵以及燃气锅炉房和家用的燃气炉与电暖器等方式。

一、当前供暖方式存在的具体问题

首先采用集中的供热系统,无法进行计量以及调节。由于该方式主要利用供热的面积来收费,因此到遇到室内的温度比较热的情况时,通常用户都是打开窗户来散热,而不是采取关掉暖气的方式。鉴于使用无调节的供暖手段,当遇到节假日时,一些办公室以及教室等在夜晚依然供暖,住宅小区里,当主人不在的情况下也进行供热。这些都大大的增加了资源的消耗率,造成了资源浪费。

其次在冬季,使用分散式的燃煤锅炉进行区域的供暖,这是导致空气中出现雾霾的主要来源之一,应该加大对这一方面的改造。

最后在一些住宅小区里,已经开始使用电热直接供暖。作为高品质的能源,不应该最先考虑使用电热,这主要是因为供电的峰值与谷值之间存在着比较大差距,要考虑到蓄热的技术,与此同时还要考虑增加电力负荷来有效的调整相关能源结构。

二、目前应用较多的几种供热方式

2.1热点联产的方式

当前比较常见的方式是在热电厂之中,汽轮机进行抽气或者采用背压的排气,来进行热量的交换,从而将相关能量传递给热水,之后再使用热网相关输送来到达各个用户。对于热电厂而言,其主要使用比较高品质的燃料来进行热能方面的发电,因而具有比较高的能源转换率。然而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输送的距离比较远,在建立管道网线的初期所需要的投资比较高,其输送的相关水泵所消耗的电能占热量的3%到6%,因此具有比较高的维修以及管理方面的费用。(2)鉴于末端没有计量以及调节的有效方式,因此造成了28%到42%的热量方面的浪费。

2.2被动式太阳能采暖技术

被动式太阳能采暖技术指的是合理分布建筑的朝向和周围的环境,科学的处理建筑的内部空间和外部的形体,正确的选择建筑材料和建筑结构构造,保证建筑能够在冬季有效的吸取和储存太阳能,从而减少其他能源资源的消耗。在通常情况下,可以将被动式太阳能采暖系统分为四种形式,直接收益式、附加日光间式、屋顶池式和集热蓄热墙式,这种划分的依据是不同的房间得热方式。

2.2.1直接受益式

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方式就是直接受益式;房间直接作为集热蓄热体而存在,在白天的时候,房间内的地面和墙体就可以吸收从南向玻璃窗中透进来的阳光;在夜里的时候,这些热量就会释放出来,提高或者维持室内的温度。这种方式只需要十分简单的构造即可,并且在安装和日常维护方面也比较的简单。这种方式可以密切的配合建筑功能,从而可以有效的立面处理建筑;需要注意的是,建筑应该朝向南偏东西30度以内,这是因为室内温度会有着比较快的上升速度,并且有着比较大的室内温度波动,从而有效的进行冬季集热。

2.2.2集热蓄热墙式

集热蓄热墙式就是将带有玻璃罩的蓄热墙体设置在向阳的一侧,它从实质上属于间接式的太阳能采暖系统,在墙体材料的选择方面,应该尽量选择有着较好蓄热性能的材料,比如混凝土、砖、土以及水等等。墙体将太阳能辐射之后可以将能量辐射到室内,对墙内表面空气形成加热的作用,同时,对流作用也可以起到升温的作用;最好将通风口设置在墙体的上下部位,这样就可以与室内冷空气形成对流循环,从而升高室内的气温。有着较广的应用范围:因为太阳能墙板在设计方面比较的简单,将它作为建筑的外墙,既美观又使用,自然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青睐,只要建筑需要辅助采暖、通风或者是让空气流动,都可以采用太阳能墙板。它的系统只需要十分简单的步骤就可以完成安装,只要墙体有开口或者不燃墙体的外侧都可以应用。

2.3家庭自用的小型的燃气热水炉

这是一种由一个家庭一个用户自己独立的系统,能够一起解决供暖以及热水的供应等方面的问题,这种方法已经在欧美经过了几十的发展,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在当前国内未广泛的推广以及使用该系统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历史以来均有燃煤为主要供暖方式,因此形成了必须要集中供暖的理念,而过去居民居住的面积比较狭窄,也相应的阻碍了这种方式的推广与使用。在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人们过于依赖以往的住房分配体制,市政以及建筑过程中包含了对供热设备相关方面的投资,而家庭小型的燃气热水炉则需要个人进行投资,这也是影响其推广与使用的重要方面。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不断进步,当前住宅小区已经不再以热电联产作为集中供热而对方式,而是使用天然气供热,这时家庭用的燃气小锅炉已经成为最为方便的方案,具有较大的优越性。

三、结束语

通过上文可知,采用热电联产的集中的供热方式,应该最大限度的接入热电联产,而不可以采用别的方式。燃料的不同则应该选取较好的供热方式,燃煤要使用热电联产与集中供热,而采用集中供热方式则有些不合时宜,应该发展与之相适应的新方式。对于一些新建的小区,由于其距离热电联产热网比较远,因此建立集中供热系统则对其而言不太合适,应该采用家庭型的燃气锅炉。从政策上而言,应该加大被动式太阳能采暖技术,有效的节约资源,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对于城市中,主要采用燃煤炉进行取暖的用户,则可以对其推广空气热泵与蓄热电暖器方式,这是由于其通常带有辅助热源。与此同时,相关部门还可以在电费上面给予一定的优惠,对于电暖气设备也可以给予一定的补贴。

最后相关部门禁止使用各种类型的电热锅炉集中供热的方式,对于一些电热膜以及电暖器等也可以给予限制,不能够为了有效的增加用电的负荷而盲目的推广直接电采暖方式。当前国内电力系统最大的阻碍是峰值与谷值只差,使用直接电采暖并不能有效的减少峰谷差值,需要大力推广热泵相关技术,不断提高高效率的供热以此来最终解决用电负荷问题。本文主要介绍了房屋建筑工程供暖方式,希望可以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参考文献:

[1]冯国会.城市住宅建筇供暖方式的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2(12):134——136.

[2]杨明岳.关于房屋建筑工程中暖通设计的思考[J].山西建筑,2012,2(32):123——125.

[3]刘计伟.浅谈工厂厂房建筑设计中的暖通设计[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2(15):67——70.

[4]李先瑞等.我国建筑供热采暖的现状及问题分析[J].区域供热,2010,5(1):23——24.

居住建筑范文第3篇

根据现今建筑情况得知,对居住环境有着重要影响的是太阳辐射和空气流通。因此降低太阳辐射和加强房屋通风是建筑规划节能的重要发展趋向。建筑规划设计的考虑要素是房屋的朝向、房屋的间隔和房屋间的组合。满足人们居住要求,在房屋建设中第一考虑的因素是朝向,朝向要和本地夏天季节的风向相同,房屋区的入口风和出风口要与主导风相结合,这能够加强房屋的通风,也能提高人们居住的满意度。而房屋排列要北高南低、南小北大的原则,这能够让人们接受,在夏天的时候所吸收的太阳辐射少,就可降低空调的使用次数,在冬天的时候,受到的太阳辐射多,能够降低取暖机的使用次数,又可以降低能源资源的消耗量。第二考虑的因素是房屋与房屋之间的间隔,在满足日照的间距条件下房屋间隔可合理地加大,这可以加强房屋区的通风效果,亦能加快房屋和空气热气交替速度,快速将房屋温度降低,有利于降低能源资源的消耗量。第三考虑因素是房屋的组合以及经济因素,在满足日照、防火的条件之下,合理应用建筑物的自我遮挡和建筑之间的相互遮挡,这可让房屋减少吸收太阳辐射量。

2.节能与维护结构设计

无论是夏天隔绝热气还是冬天采暖,在建筑维护设计中门、窗、墙、屋面等结构都具有传热和空气渗透的性能,因此需要留意以下三点:

2.1建筑墙体的节能

墙体是建筑维护的主要组成部分,其采用的材料需要具有保温性能,能够降低建筑热量的消耗。目前所有的建筑外墙的厚度都取决于本地环境因素,均符合本地节约能源的需求。然而由于建筑技术水平逐渐提高,很多建筑企业都主张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虽然这种材料的导热性能较低,但是能够降低一定的墙体传热性能。

2.2屋面节能的设计

由于建筑技术水平提升,建筑工程广泛采用高效保温材料,用膨胀珍珠岩取代常用的沥青珍珠岩或水泥珍珠岩,可弥补传统技术的不足。总而言之,对于屋面节能要注意以下2点:

(1)屋面的保温层要选用吸水率低的保温材料,可防止保温层吸水过多,而使得保温性能失效。使用吸水率低的保温材料,需要在屋面上设置排气孔来将保温层中难以排出的水分排净。

(2)屋面的保温层需要选用密度小、导热系数低的保温材料,这种保温芯板实施简易,价格便宜,能够降低环境的污染。保温芯板是柔性制品,无论是平面屋面还是曲面屋面,都适用的,在建筑工程的保温性能更为显著。

2.3门窗节能设计

外门窗是房屋能源资源消耗量最大的部分,其消耗量占房屋总能源资源消耗量的百分之四十,因此在确保日照、通风和景观的条件下要减少房屋外门窗的面积,提高房屋外门窗的气密性,加强保温性能,降低空气渗透性能,这可使得外门窗的传热性能降低。对外门窗设计的时候要注意以下3点:

(1)设定窗墙的比例窗墙比例指的是房屋窗户面积和房屋整体面积的比例。对于房屋朝向不相同,窗墙比例亦不会相同,朝向南方的其比例不得超过百分之三十五,朝向东西方的其比例不得超过百分之三十,朝向北方的其比例不得超过百分之二十。

(2)合理选择窗体材料在北方的窗体材料主要是塑钢和铝合金,但是木、塑料和铝合金的成本太高了,在当代的建筑广泛采用塑钢,因为其成本较为合理。能够提高窗户的节约能源的效果可采用合型的剥离。

(3)房屋外门与阳台门的设计在东北,具有保温和防盗性能的是外门和阳台门,房屋外门和阳台门都有一面夹板门,其夹板门中间放进玻璃棉或者矿棉等可视为保温层,其节约能源的性能十分好。

3.周围环境的设计与建筑节能

3.1绿化设计师基础

低碳、环保是大家一直所关注的课题,而绿化是直接有效的措施。绿化能够有效降低环境气温,特别是在夏天,不仅可以提供遮阴纳凉的地方,还可以防止阳光照射地面、建筑物墙面的照射。通过多次试验,夏天树林或者草皮的温度要明显低于普通地面温度2-3度。在12点到15点的升温时间段,周围绿化比较好的社区房间内温度明显要低于绿化较差的。不同的建筑绿化区格局布置的方式对节能的情况也有所差异,特别是顶部和墙体绿化对室内温度有很直接的效果。在树木种类的选择上来,高大的乔木会降温效果较为显著,与灌木组成有足够量的绿化带,提高居住的生态环境。

3.2建筑外部的遮阳设计

建筑外绿化,能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到室内,能够防止部分阳光辐射到建筑外墙,对室内降温有很大帮助,从而实现节能的目标。在实际操作中,要科学地设计外遮阳方式。设计与建筑物的朝向有着相当直接的关系。以窗户为例,花格还是比较好的遮阳方式,同时还有窗帘、挡板等多种方式,对于建筑物的外墙和屋面的降温,同样可以采用栅格、瓷面反射、绿化这些相对有效的措施,除此之外,遮阳板的布置要合理,以免影响室内空气流通。

3.3合理运用再生资源

从目前发展的情况来看,全球不可再生资源非常紧缺,因此,必须要对环境保护引起重视,发展和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应用技术。风力、水力、太阳能都是值得发展的,只要运用得当,会有非常好的节能效果。建筑内装置“太阳能烟囱”,可实现在无风环境下的自然通风。更多的还有太阳能热水供应系统、供电系统等,都是可以高效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的好办法。

4.应用建筑节能在建筑设计中的意义

在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发展前提下,中国当今的建筑都是高能源消耗的建筑,这不但浪费已短缺的能源资源,而且会破环和污染当今环境。以当代建筑为例,当代建筑能源消耗包括照明、空调、采暖、热水和家电等,当代建筑施工的主要根据是建筑设计,施工质量和建筑能源消耗量取决于建筑设计水平高低。为了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就得应用建筑节能,在提升建筑设计的水平的同时也要确保降低建筑能源消耗量,这不仅能够降低环境污染问题发生和降低能源资源消耗量,而且能够促进当代建筑行业的发展,提升建筑行业的市场竞争力,有利于建筑企业的转型和升级,更有利于建筑行业的发展。

5.国外居住建筑节能技术应用概况

5.1美国居住建筑节能概况研究

美国推动建筑节能技术发展主要有以下2个方面:

(1)加强建筑物的热工艺性,也就是说加强建筑物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为了降低采暖和空调的能量消耗,要合理使用自然元素-太阳能等;

(2)对建筑物的能量消耗系统进行改善,并且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率。为了能够持续发展建筑节能技术,美国政府为建筑节能制订了标准,并且设立建筑节能协会,由此可见美国对建筑节能技术是十分注重的。

5.2英国居住建筑节能概况研究

从英国并不缺自然资源,为了使经济能更加长期稳定的发展,英国也很重视这方面技术的开发,英国人在设计新房子时,内部全部都是采用双层玻璃以及保温墙体,供暖也是采用双管路,每一组暖气片均安装调节阀,以使热量可以自由调节,以免浪费。该国现在比较大力度地推广被动式太阳房技术,这种技术可以很好地利用太阳能来实现节能目的。

5.3澳大利亚居住建筑节能概况的研究

澳大利亚虽然具有特殊的地理环境,当地的气候全年都很温和,但是当地的居民仍然非常注重建筑的节能。他们极为提倡在设计楼宇时尽可能地利用自然的通风采光,采用调光板等方式来增强室内的自然光线,提高居室的舒适性。而且当地比较明显的特点是,在澳大利亚的大街上行走,古朴的特色突显出了这些建筑物的耐用性较强!所以,该地区的建筑物都比较稀,而且宽敞,这也是节能的一种表现。由于新建筑增加的速率比较低,相关的材料自然就被节约下来,同时这些老也继承了一定的文化价值,利用好这些旧建筑当然要比开发新的建筑,要更节约能源。

6.结语

居住建筑范文第4篇

就中国来说,建筑能耗是社会能耗的三驾马车之一,而既有建筑能耗是建筑能耗最大的组成部分。目前,我国每年城乡新建住房建筑面积近20×108m2,其中80%以上为高能耗建筑;现有建筑近400×108m2,95%达不到节能标准;我国住宅的能源消耗大约相当于同纬度欧洲国家的2~4倍,是节能潜力最大的用能领域。因此,通过开展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大力发展生态建筑,是中国建筑节能的未来发展方向。

2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的概念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是指对已经投入使用的居住建筑,在保证为使用者提供稳定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的前提下,降低使用能耗,使其符合国家节能标准。主要通过应用高新节能技术及产品,提高运行管理水平,使用可再生能源等途径来完成。

3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的经济性分析

3.1外部性的概念

外部性或外部效应,是指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无补偿)的影响,根据影响结果不同,可以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两类。正外部性与外部经济是同一个概念,指一个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为其他经济主体带来了经济利益,但没有获得对方的任何回报;负外部性与外部不经济是同一个概念,指一个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为其他经济主体造成了经济损失,却没有向对方支付任何补偿。当外部效应存在时,市场会失灵,这时的均衡结果是无效率的,社会总福利并没有达到帕累托效率准则所要求的最优状态。

3.2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的经济性分析

3.2.1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具有外部经济性

在生态节能改造前,既有居住建筑舒适性差,资源能源耗费高,对环境造成较大负担,因此,具有外部不经济性。MSC为保有居住建筑的社会边际成本,MPC为保有居住建筑的私人边际成本,MB为保有居住建筑的边际收益。由于既有居住建筑具有外部不经济性,MSC位于MPC的上方。从社会来看,当MB=MSC时,均衡的产量和价格为Q2、Pc。从个人来看,当MB=MPC时,均衡的产量和价格为Q1、Pa。显然个人决策的产量大于社会决策的产量,AB表示既有居住建筑给社会造成的外部成本。在节能改造后,既有居住建筑成为生态节能建筑,除了给个人带来舒适性改善、能源费用节约等效用外,由于资源能源耗费有效降低,对环境保护和能源节约都有贡献,因而具有外部经济性。MSB为对既有居住建筑进行节能改造的社会边际收益,MPB为私人边际收益,MC为边际成本。由于节能改造的正外部性,MPB在MSB的下方。从社会来看,当MC=MSB时,均衡的产量和价格为Q2、Pc。从个人来看,当MC=MPB时,均衡的产量和价格为Q1、Pa。显然个人决策的产量小于社会决策的产量,AB表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给社会带来的外部收益。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是减少外部不经济性,增加外部经济性的一项社会活动,对全社会来说十分有益,这也正是政府大力推进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的根本原因。

3.2.2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中的“市场失灵”

按照经济学观点,当一个市场存在外部性时,市场机制会失去其应有的调节价格和配置资源的作用,亦即市场失灵。由于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具有正外部性,对整个社会带来了收益,但没有得到任何补偿,造成实际节能改造低于社会需求,整个社会福利无法达到最大化。

4减少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外部性的对策建议

4.1减少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外部性的理论依据

经济学理论认为,解决经济外部性主要途径有政府干预和产权界定,代表人物分别是庇古和科斯。庇古法则的根本原则是通过收益和成本调整,使经济活动的边际社会收益与边际社会成本相等。科斯认为,在产权清晰和保护严格的条件下,外部性并不会引起市场失灵,市场均衡能够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对于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科斯定理是可以解决的,但前提是必须满足定理的前提假设,科斯定理的前提是产权明确和交易成本足够小。在现实社会中,这些假设是难以被满足的。本文按照庇古的政府干预理论,对消除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的外部性作定性探讨。根据庇古法则,政府可考虑采取措施对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给予补贴,增加私人节能改造收益,使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相同,提高私人进行节能改造的积极性。

4.2推动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的政策建议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的难点主要是投资大,改造技术不够完善,住户积极性差。由于外部经济性的存在,节能改造不可能自发地开展,难以通过市场调节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迫切需要政府部门制定相关的政策来予以调节和推动。

1)健全法律体系。

建筑节能改造的推广必须有完善的法律体系作为保障,这样推广才有依据和强制力。目前,我国建筑节能方面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等,操作性不强,缺少强制性措施,落实困难。要加快建筑节能法律体系建设,强化法律责任,提高法律法规的强制力,运用法律手段推动既有居住建筑生态节能改造。

2)完善政策体系。

完善推动节能改造的强制性政策和激励性政策,坚持法律强制推动和经济利益引导双管齐下,推广节能建筑。加快制定节能建筑补贴政策、信贷支持政策和税收优惠政策,对节能建筑的生产者和使用者给予多种优惠。对非节能建筑产品的生产者实行高标准、高强度的税收政策,提高其生产成本。同时,对进行节能技术和节能材料开发的科研机构和研究人员给予资金和多方面的支持,以推动节能技术的发展。

3)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渠道。

各级政府要加大对节能改造的投入,整合现有的各类补贴资金建立节能改造专项资金,明确筹资渠道。要强化业主在筹集节能改造资金中的地位和责任,调动企业和开发商参与的积极性,通过政府出一部分,业主拿一部分,企业垫付一部分,形成多元化的节能改造投融资渠道,使业主只花很少的钱或者不花钱就能够达到节能效果。

4)设立评价和监管体系。

要完善节能建筑的评估、认证、标识等制度,要求各类建筑公布能耗数据,根据能耗标准对节能建筑进行认定,并发放节能建筑标志。要建立多部门共同参与的监管体系,定期对社会建筑节能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及时公布检查结果,让建设者接受社会的监督。

5)建立宣传推广体系。

要充分发挥舆论的导向与监督作用,大力宣传开展建筑节能改造的重要意义和成功经验,提高全民的建筑节能意识和专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努力营造全社会关注、支持既有建筑节能的良好氛围。

5结语

居住建筑范文第5篇

关键词:建筑体形系数;建筑节能;影响和关系

Abstract: building shape coefficient reflects a building complex shape of the degree and retaining structure of heat area of how much, the figure is the greater the coefficient, the figure is then more complex, the heat retaining structure the bigger area, building palisade structure the greater the heat transfer heat consumption. Building shape coefficient is the effect of building material consumptions heat index one of the important factors, is energy saving design of the residential building is an important index.

Keywords: building shape coefficient;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Influence and relation

中图分类号:TU2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1-0020-02

引言

影响建筑耗热量的因素,除了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外,建筑物的体型、朝向、窗墙比等都对耗热有很大影响。一般来说,体型复杂的建筑的耗热指标大;东西向比南北向建筑耗热指标大。另外,适当减小窗墙比及提高窗缝的密封性,减少空气渗透量,也可明显减少采暖耗热量,以达到节能的目的。在进行建筑节能或保温设计时,要充分利用有利因素,克服不利因素,本文将主要就建筑体形系数与建筑节能的关系逐一探讨。

一、建筑体形系数

建筑体形系数(shape coefficient of building)是指建筑物与室外大气接触的外表面积与其所包围的体积的比值。外表面积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围护结构面积。围护结构是建筑物及房间各面的围护物,分为透明和不透明两种类型:不透明围护结构有墙、屋面、地板、顶棚等;透明围护结构有窗户、天窗、阳台门、玻璃隔断等。按是否与室外空气直接接触,又可以分为护结构和内围护结构[1]。在不需特别加以指明的情况下,围护结构通常是指护结构[5]。不采暖楼梯间隔墙和户门属于围护结构,但计算建筑体形系数时,外表面积不包括地面以及不采暖楼梯间隔墙和户门的面积[见《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26―95)。],

设建筑物接触室外大气的外表面积为F0,其所包围的体积V0,则建筑体形系数S= F0/ V0[2]。需要区分的是建筑系数和建筑体形系数不同,建筑系数即“建筑占地系数”的简称,指建筑用地范围内所有建筑物占地的面积与用地总面积之比,以百分率计。

建筑体形系数中所指的外表面积不包括女儿墙,突出墙面的构件如空调板在计算时忽略掉,按完整的墙体计算即可。

单一朝向外窗(门)面积和墙面积(含窗面积)的比值一般称窗墙面积比。

窗墙比中的墙指一层室内地坪线至屋面高度线之间的墙体。

凸窗的侧板、窗台板、窗顶板,对节能影响较大,虽然外墙面积不用考虑增加(窗面积按展开面积计算),但其自身保温隔热措施在地方规范中大多有做

要求。

窗户和墙体该归入哪个朝向来计算节能,各地规定会略有不同。通常朝向以45度角平分,如东南至西南向之间的90度角归入南向。但也有些地方某朝向的归入计算范围会扩大到120度或缩小到60度的,具体情况要看各地方的规定,这可以在节能地方规范中查找到,在节能软件中也可以查看到各地方的朝向计算方法。

二、建筑体形系数与能耗的关系

建筑体形系数与建筑物的节能有直接关系;体形系数越大,说明同样建筑体积的外表面积越大,散热面积越大,建筑能耗就越高,对建筑节能越不利;体形系数越小对建筑节能越有利。也就是说,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体积小、体形复杂的建筑,以及平房和低层建筑,体形系数较大,对节能不利;体积大、体形简单的建筑,以及多层和高层建筑,体形系数较小,对节能较为有利。通常宽的建筑比窄的好,高的比矮的好,外表整齐的比外表凸凹变化的好[3]。减少建筑物体型系数,也就是减少建筑物外表面积,减少护结构面积,减少建筑形体的凹凸,是节能的有效措施之一。

通常居住建筑体形系数控制在0.3。若体形系数大于0.3,则屋顶和外墙应加强保温,其传热系数应满足规定。

三、体形系数及其在建筑能耗分析中的应用

为得到合理的有利节能的建筑体形,体形系数一般应控制在0.3以内,住宅进深应扩大到10m以上,而长度则以55m为宜。从热传递方面分析,通常建筑物实墙的阳角内侧气流较通风口处差且散热面相对比较大,所以交角处内表面的温度远比主体内表面温度低[3]。同时由于具有热桥作用的框架柱或构造柱常设在此处,所以一般交角处是建筑物耗能量较大的部位。如果建筑物设计成圆柱形,则外墙棱角少,外表面积也小,有利于减少能量的消耗。所以外表面整齐的建筑比外表面凸凹变化的建筑要节能。从接收太阳辐射热能考虑,应使建筑物南向墙面的面积尽量的大,其他墙面的外表面积尽可能的小,也就是说南向墙面与其他各方位墙面的面积比应是越大越好[3]。另外,也可以利用植物来调节气温,在日照强烈的墙面,种植植物来吸收太阳热量,减少传入室内的热源。

从降低建筑能耗的角度出发,应该将体形系数控制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有关研究表明,当建筑物的体形系数为0.15时最为节能。但是,体形系数不仅影响护结构的传热损失,它还与建筑造型、平面布局、采光通风等紧密相关。体形系数过小,将制约建筑师的创造性,造成建筑造型呆板,平面布局困难,甚至损害建筑功能。因此,综合考虑多方面的要求,标准JGJ134-2001第4.0.3条规定条式建筑物体形系数不应超过0.35,点式建筑物体形系数不应超过0.4[4]。据此规定,宜多建多层多单元的板式住宅,尽可能减少低层住宅和点式住宅;多层住宅中4个单元、6层楼及以上的住宅一般能控制在0.30以下,高层建筑更易做到;最好避免作2000 以下的低层住宅,当建筑面积为3000~5000 时,层数以5~6层为宜,当建筑面积为5000~8000 时,以6~8层为宜。

不同体形系数的建筑,其耗热量指标是不同的,但是,原标准的耗热量指标是以体形系数为0.30左右的多层住宅建筑为基准而制订的,某一地区,只有一个耗热量指标,对于新设计的节能住宅,不论其体形系数大小,均应达到这一指标。这一规定,对于占绝大多数体形系数小于或等于0.30的多层和中高层住宅来说是完全可行的;对于占少数的体形系数在0.31―0.35的多层住宅来说是基本可行的,因为外墙和屋顶要求的保温厚度不大;对于占极少数的体形系数大于0.35的低层和点式住宅来说,由于外墙和屋顶要求的保温厚度过大,在实施中就发生了困难。考虑到这种情况,以及近年来有些地区新建住宅建筑体形系数有增大的趋势(如北京地区近年来新建多层住宅建筑体形系数已增至0.35左右),但有些地区(如沈阳、哈尔滨等地区)新建多层住宅建筑平、立面仍比较规正,绝大多数体形系数仍保持0.30左右,因此、在本标准的耗热量指标仍以体形系数为0.30左右的多层住宅建筑为基准来制订。为了从总体上实现节 能50%这一目标,不仅要求体形系数小于或等于0.30的多层和中高层住宅建筑的耗热量指标达到规定要求,而且要求体形系数大于0.30,小于或等于0.35的多层住宅建筑的耗热量指标也达到规定要求。鉴于节能和节地的需要,我国今后城市新建住宅,绝大多数将是多层多单元建筑,中高层和高层建筑也将日益增多,预计体形系数小于或等于0.35的住宅建筑将占绝大多数,保证这些住宅建筑的耗热量指标达到规定要求,就能从总体上实现节能50%这一目标。至于占极少数体形系数大于0.35的低层和点式住宅,允许其耗热量指标稍有增加,但其围护结构的保温水平应符合标准表的规定。

参考文献

[1] 张志国.建筑节能新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J].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010,(11):6-7.

[2] 吴剑斌.浅谈建筑设计中的节能控制[J].科技资讯,2008,(12):84-84.

[3] 黎嘉霖.关于建筑设计与建筑节能的探讨[J].大科技・科技天地,2010,(7):182-183.

[4] 李国栋.住宅外墙保温节能系统成本分析与工程实践[D].南京理工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