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幼儿园教育信息化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赵保和:北京市幼儿园信息化,相对于中小学信息化来讲比较滞后,但和全国相比还是比较超前的。1989年,在北海幼儿园,我市专门举办了幼教信息化的研讨会,随后又在东城三幼(原崇文三幼)举办了全市的研讨会,在此之后,以研讨会为形式对学前教育的推动延续至今,这说明从政府到主管部门,对学前教育信息化都非常重视,可以说在那段时间里,行政推动促进着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政府部门在其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
经过多年的发展,更多的人开始关注这一领域,一些幼儿园自发地组织开展这样的研讨会,并加入到推动学前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行列当中。如今,这一活动已经成为群众自觉自发的行为,充分体现了教育信息化在幼儿园和幼教意识中的普及,作为管理部门,这是我们最希望看到的。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北京主要利用何种手段推动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赵保和:我们以课题为引领推动学前教育信息化。在“八五”阶段,北京市的幼儿园开展用课题做引领实现对教育技术的研究,自始至终没有间断过。研究的课题中,不仅是北京层面的,国家级的课题就有近百个,从“八五”阶段《电化教育促进教学过程的优化转变》到“九五”阶段《信息技术促进幼儿形象思维发展》,体现出我们的研究方向和视野在不断地改变和提升。此外,在这期间最重要的是我们打造了一支学前教育信息化的专业队伍,培养了一批专业的教育工作者,这在此后的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作为管理部门,您是怎样来培养这专业支队伍的?
赵保和:作为管理部门,针对这支队伍我们有组织地来安排他们进一步的发展。五年前,我们专门成立了一个幼教应用信息技术的专业组织(北京学前教育技术专业委员会),由孔震英园长任会长。我们认为要推动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不能仅仅依靠行政干预,因此,淡化行政色彩,强调两条腿走路是我们此时的理念。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呈现出几个亮点:
首先,我们坚持组织的专业性,结合幼教的特点来开展培训与教研,强调独立开展有特色的工作。其次,坚持群众性,重在发挥群众的力量,贴近教育实践。最后,坚持学术性,强调边干边学,在实践中总结理论。
除此之外,“培训在先,设备在后”的发展路线,省去了幼教等待设备完善的时间。我们自发组织针对幼儿园的专业培训,使面向幼教的信息技术培训呈现多元化,其中“四路连评”:评论文、评课件、评课例、评博客,是我们检验培训成果、汇聚优秀资源的最佳途径。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的核心团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很多曾经的幼教,已经成为这一领域的专家,并积极地参与到课题的研究中,这些都是我市幼教信息化发展的特色。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今后,在管理方面将会有哪些突破?
一、我们的优势
在幼儿园教学中,加大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力度,实现信息化教学,拓展幼儿的思维,促使幼儿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深化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和现实要求。信息技术的开发和运用,将有力地推动幼儿园教学现代化,对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幼儿素质,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我园自1991年以来参加了“八五”“九五”“十五”“十一五”“十二五”中央电教馆的子课题研究,重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二、我们的做法
1.管理工作数字化
我园在管理工作中实现数字化,建立了一系列智能管理平台:园务、后勤、卫生保健、教师邮箱、短信、博客、电子门禁考勤系统、视频电话系统等;还建立了管理工作资源夹、保健工作软件、班级电子管理册、教学课件资源包、电子白板课件共享包、幼儿电子成长档案、教师成长档案、网络资源库等。
2.家长工作信息化
我园利用电子显示屏、电子触摸屏、视频监控系统等多种途径建立展示平台,使家长全方位了解幼儿园的管理、卫生保健、特色课程、幼儿活动、教育科研等;利用网站、博客专栏、短信平台等多种方式搭建沟通平台,促进家园有效互动。
3.教学工作现代化
为了保障教育信息化工作开展的有效性,我园形成了以园长、保教主任、教研组长为核心,以年级教研组为面,以专题教研组为点的研究网络;确立了美术、科学、数学、音乐、剪纸五个专题教研组;成立了“信息技术支持组”,负责管理幼儿园的网站和帮助教师解决技术问题。我园自开展课题研究以来,先后投入了大批供教学使用的电子设备:电子白板、触控一体机、iPad等;建立了网络系统,实现了无线网络覆盖;建设了幼儿卡拉OK厅、电子沙画区、数字化阅读教室等专用教室。
三、我们的成果
1.在教学理念上做到三个转变
我们从根本上做到了三个转变:从研究教师“如何教” 转变为幼儿“如何学”,从注重教师“主导”转变为注重幼儿“主体”,帮助幼儿从 “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改变教师“包办代替”的言行,给幼儿更多的表达机会,突出幼儿“主体”地位,从观念上、教学形式上必须改变。
2.在教育活动设计上努力做到(如图1所示)
3.在信息技术作用上明确两点
我们认为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是帮助幼儿学习,辅助教师教学(如图2所示)。
我们进行资源整合,合理运用电子白板、iPad、多媒体等电子设备完成传统教学不易达到的效果,适当运用PPT,Flash,iEbook白板软件、网络小程序等多种软件在教学中帮助幼儿学习,辅助教师教学。在研究中我们深刻地体会到,运用信息技术不能只用皮毛,不能为了用而用,应该思考为什么用、如何有效地利用。我们根据活动的目标、活动的重难点、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发展水平,对设备功能与作用进行充分挖掘,尤其对电子白板的辅助功能进行了深入探究(如图3所示)。
4.在实际运用中的五大策略
“十一五”期间我园以“信息技术与幼儿园教育活动整合策略的研究”为子课题进行研究,逐步总结出幼儿园教育活动过程的新型教学模式。
在实践研究中,我们还逐步总结出活动前、活动中、活动后的教学策略(如图4所示):
活动前,运用知识渗透策略、游戏巩固策略;活动中,运用情境激趣策略、提问引思策略、立体感知策略、帮助理解策略、情感激励策略;活动后,运用合作欣赏策略、家园合作策略。
活动前,教师利用知识型课件、游戏型课件,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拓展幼儿的知识面,帮助幼儿巩固学习。此外,通过博客,使幼儿进行交流与分享。
活动中,我们利用信息技术的特点,优化教师教、幼儿学的过程,使教师、信息技术、幼儿融为一个整体,促进幼儿主动学习。
(1)情境激趣策略―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兴趣,引导幼儿融入学习的氛围
学习兴趣是幼儿学习的直接动因。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能更好地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兴趣是需要教师通过教育手段去激发、提高和保持的,我们的主要做法有:①创设游戏情境,让幼儿有融入活动之趣;②创设游戏机会,让幼儿有在玩中学之乐;③创设真实情境,让幼儿有身临其境之感。
(2)提问引思策略―利用信息技术提出问题情境,引发幼儿思考,调动幼儿已有经验
利用信息技术提问与教师提问相结合,能够从听觉、视觉上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调动已有生活经验。我们借助信息技术创设问题情境,使游戏贯穿教育活动中,让问题的提出更加游戏化、自然化,幼儿的回答更加情境化、多样化,使媒体、教师、幼儿之间充分互动,从而提高了教、学过程的“自然融合”。
(3)立体感知策略―利用信息技术提供信息,引导幼儿充分感知,丰富幼儿的表象经验
幼儿的感知应是全面的、完整的,当遇到实物较小、不常见、瞬间变化等情况时,我们会采取具体认知、抽象认知双管齐下的方法,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辅助教学。
例如:中班美术活动“猜味道”中,教师先请幼儿直接感知,品尝了四种味道的食物,再用数码相机记录下幼儿的不同表情。之后,教师请幼儿进行间接感知,这时大屏幕上会播放幼儿尝味道时的照片,幼儿观察后再进行绘画。由于表情是瞬间的,所以教师通过信息技术的整合运用,呈现了不易保留的影像,使孩子们进行立体感知,丰富了表象经验。
又如:在幼儿完整阅读故事的时候,教师利用链接iEbook电子杂志这一功能,使纸质的小书变成了生动的“电子大书”,在动听的背景音乐下翻阅,使故事欣赏起来就像是在看真实的绘本,有效还原阅读环境,在优美的阅读意境中让幼儿更好地欣赏并理解故事内容。
(4)帮助理解策略―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重难点,帮助幼儿有效理解,提高幼儿学习效果
①利用放大功能,解决难点问题:信息技术具有放大功能,帮助教师将不易呈现的内容展示出来,解决难点问题。
②利用再现功能,展示难点问题:信息技术具有再现功能,可以呈现瞬间、动态、不宜看到的事物,解决传统教学不能完成的问题。
③利用交互功能,解决重点问题:电子白板是幼儿学习的工具。在大班剪纸活动“京剧脸谱”中,幼儿在白板上进行图片翻转和拼图游戏,在体验中理解对称这一难点问题,轻松地剪出了对称花纹的脸谱。
④利用动态功能,巩固重点问题:在小班语言活动“好饿的毛毛虫”中,教师先播放用Flash做的故事片让幼儿完整欣赏,初步感知故事,之后用PPT课件帮助幼儿进行语言表述。
(5)情感激励策略―利用信息技术呈现结果,满足幼儿情感需要,激发幼儿再次学习的动机
教师利用信息技术特有的优势,通过实物投影、数码相机、摄像机等设备,记录幼儿活动的过程或结果,使幼儿充分体验活动的成功与喜悦,从而激发他们再次学习的动机。
在教学活动后,教师发挥信息技术优势,通过欣赏型课件和博客专栏分享经验,提高幼儿合作学习的能力。我们利用Movie Maker,PPT,Flash等常用软件,充分发掘交互平台中蕴含的教学策略,使这一技术真正融入到日常课堂教学中,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突破,使幼儿在教学活动中能够真正地感情参与、行为参与、思维参与。
四、我们的成绩
1.促进了幼儿发展
(1)多种教育资源的整合,增强幼儿信息意识。
(2)多种教学方法的整合,提高幼儿学习兴趣。
(3)教师、媒体、幼儿的互动,促使幼儿思维活跃。
(4)多种课件的整合运用,增加幼儿的社会交往。
2.促进了教师的发展
(1)多种途径收集信息,提高教师信息素养。
(2)信息技术的合理利用,提高教师反思能力。
关键词: 幼儿教师 科研水平 提高途径
进入新世纪后,现代教育科学研究取得长足发展,教育科研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教师基本素质的重要指标,其中也包括幼儿教师。我工作在幼儿教育第一线,时间跨度长达十四年,担任过从幼儿教师到园长等几乎幼儿园所有职务,熟悉幼儿园管理流程与内容,了解幼儿教师所有的工作内容。幼儿教师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道德水平、教育理念、教育理论、科研水平、个人魅力等[1]。我通过与同事、同行交流,结合自身成长的困惑,对幼儿科研相关问题作了探讨。
一、幼儿教师科研现状
(一)幼儿教师普遍学历层次较低,科研意识淡薄。
我国大部分的幼儿教师的培养,由原来的中专逐步向大专过渡,趋势是向高层次发展,但是现今由于客观历史原因,绝大部分骨干幼儿教师(30岁左右)都是中专和大专的文化水平,文化水平的结构特点决定幼儿教师综合素质,他们大多对于科研没有基本的概念,很多工作都从自我感受的感性点出发,以前人和自己的经验作为工作的指导和出发点。大部分幼儿教师的工作观点是完成基本的日常班级管理与幼儿管理,认为没有必要开展幼儿教育的科研工作,觉得科研工作距离自己比较遥远,只要管理好自己的班级,做好本职工作即可。很多幼儿教师就算表面进入了科研领域,其实只是为了考核、评职称或者完成市、区、园里的工作任务,几乎没有主动进行科研的积极性。由此可见,幼儿教师进行幼儿教育科研的主动性、兴趣性、积极性等各方面都不成熟,往往是被迫参与、从事科研的,科研意识非常淡薄,基本没有机会体验教育科研和科研应用所带来的乐趣,并享受其中的成功感[2]。
(二)幼儿教师科研知识比较缺乏。
所谓幼儿教师科研知识特指幼儿教师从事科学研究所必备的基础知识。我结合通过自身工作经验,与周边同行的交流,以及相关报告的调研发现,30周岁以下的幼儿教师中只有极少数幼儿教师系统学习过幼儿科研知识,很少有人了解如何参与幼儿教育科研活动,几乎不懂科研课题设计的规范与流程,不了解幼儿教育论文撰写的规范。很多幼儿教师认为幼儿科研就是写论文,甚至是写工作小结。他们根本无从了解教育科研是一个从收集、选题、论证、立项、计划、调研、撰写、修改、结题到撰写完整报告、,再跟踪提高、研究的过程[3]。在这种情况下,很少有幼儿教师会主动订阅幼儿教育理论的相关报纸、刊物,更不会主动寻找、学习相关幼儿科研理论知识,大部分幼儿教师科研为零。
(三)幼儿教师科研能力普遍很弱。
所谓幼儿教师的科研能力是指幼儿教师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学前教育领域中的某些问题进行探索、研究,并找出其中一般规律的过程,最终反过来指导教育实践、提升学前教育水平。幼儿教师科研能力很弱主要表现在:1.幼儿教师普遍感觉科研难度很大,不知如何从何获取课题,不知如何开展研究课题;2.研究课题方法、手段单一,主要集中表现就是上网搜索资料,然后抄抄、改改、写写,应付了事,完成任务,不求创新;3.研究方向很集中,基本就是取材于幼儿的日常行为管理内容,然后就某一点进行经验性的总结,造成大多数论文雷同;4.研究应用性狭隘,科研内容推广性、应用性不强,大多数属于纸上谈兵,实际应用价值不大。
二、提升幼儿教师科研水平的途径
(一)加强学历教育,提升整体层次。
当前幼儿园的主体教学力量是主干教学教师,绝大部分以师范专科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为主。在当前高等教育大众化模式下,学前教育的生源并没有得到提高,招收的学生大都是初中毕业生,文化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入校文化成绩较差。在这种生源质量的前提下,即使通过严格的学前教育培训,也很难培养出综合素质较高的幼儿教师。我们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和走访身边同行发现,幼儿教师的科研概念起源于其在学生时代的学习,然而他们在师范学校学习学前教育专业时,课程中几乎没有相关指导性内容,在学生时代没有科研概念。现代社会,知识就是力量,起跑线教育受到重视,激烈的社会竞争下,家长不遗余力,花费了大量的精力与金钱,选择优秀的学前教育资源。一方面是社会的高要求,一方面是培养的低层次,相互矛盾、冲突。所以要提高幼儿教师的整体科研水平,就必须提高学历教育水平,在整个培养幼儿教师体系中渗透科研相关内容,使招生、培养过程、实习、毕业四个环节紧紧相扣,提高招生标准,夯实文化理论基础,使得生源素质得到明显提高;加强培养过程,在培养过程中灌输终身科研的概念,利用课程教学,建立幼儿教育的科研方法体系;加强实习过程,让学生利用理论去实践,在实践中发现新问题,总结新问题,从而激发学习与科研的欲望;重视毕业环节,提高毕业论文质量要求,严格毕业论文答辩流程,建立毕业生档案,进行毕业生跟踪调查、指导,让学生离开学校并不脱离学校,经常性地进行教育教学指导。
(二)幼儿园工作管理。
幼儿园作为幼儿学前教育的集中场所,由于其结构的特殊性,管理人员占据很小部分,绝大部分都是幼儿教师,直接带班从事幼儿学前教育管理。现在的模式基本上都是老教师带新教师,这里的老教师是教龄长而不是年龄长。社会化大发展,优质的幼儿教育资源稀缺,需求量增大,很多优质民办幼儿园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他们大多数喜欢招聘一些有经验的幼师做管理人员,而从事一线的教育教学管理人员则喜欢招收青春、活泼的大学毕业生。很多新幼儿教师进入此行业后,基本就是靠老教师带,加上自己摸索,逐渐凭借经验在从事幼儿教育。这种教学管理模式,使得他们积累了大量的感性材料,增长了阅历,但是对于长期从事幼儿教育教学工作者来说,变繁为简并不是有利的。在幼儿园工作管理方面,应该将幼儿园的发展与教师的成长相结合,以双赢为归宿点。定期邀请高校幼儿教育教学类的科研教师和幼教科研专家入园进行学术讲座;积极营造崇尚幼儿教育教学科研的园内氛围,鼓励中青年教师投身科研,让大量的感性材料变成理论知识,指导自我的长期实践;加强科研的绩效考核工作,将科研纳入每年度的年终考评,形成硬性指标,鞭策普通幼儿教师开展科研工作[4]。
(三)个人职业发展与规划。
根据人的生存需求理论,我们当然希望每位幼儿教师能够将幼教事业当成终生从事的事业来经营,并从中获得肯定和快乐,满足自己的需求。但是在现实中,我们通过调研发现,绝大部分幼儿教师在5~8年的时候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而8~12年的时候甚至会出现强烈的不意愿或直接离职,原因主要是觉得职业没有发展,人生缺失规划。所以我们应该在幼儿教师入园时,安排老教师结对帮助,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工作观、人生观。通过设计职业生涯规划的培训,每位新幼儿教师都懂得如何理解个人职业发展与规划,在个人职业发展与规划中,将自己长年累月的丰富经验书面化、理论化将是一件快乐的事。通过引导,幼儿教师会发现并了解科研的必要性,在科研中进步,在科研中快乐,在科研中将自己的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材料,形成总结、课题、讲义、论文,并与更多的同行分享、共享科研的成果,将个人成果推广,从中获得成功与满足感,达到个人职业发展的长期化结果。
(四)教育主管部门。
作为幼儿园的直管上级部门,教育主管部门对于幼儿教师的科研工作开展具有重要指导作用。长期性的准入、准出标准不是教育主管部门所能制定的,但是对于幼儿园的直管上级部门来说,很多事情大有可为:1.定期举办各幼儿园的科研工作讲座,进行科研重要性的宣讲;2.定期举办科研交流研讨会,进行幼儿园论文评比,营造市区浓厚的幼儿教育科研氛围;3.定期组织市区骨干幼儿教师参观考察全国优秀的幼儿教育科研基地(优质幼儿园);4.定期召开科研课题推荐会,向广大年轻幼儿教师推荐科研项目和方向[5];5.长期举办市区的幼儿教师科研竞赛,让需要科研项目的幼儿教师有项目可申请,有项目可研究,等等。
我们相信通过以上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一定可以逐渐营造良好的幼儿教师科研氛围,让广大幼儿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科研工作中去,将大量的实践经验转化成科学理论,指导自我的再实践,在工作中不断提升理论与实践水平,为祖国的幼儿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张燕.教师是教育实践主体也是教育研究主体——兼谈幼儿教师怎样提高自身素质[J].学前教育,1999,(8).
[2]白桦.创造性地开展园本培训工作,2006(05).
[3]郭力平.我国学前教育信息化的未来展望[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1).
关键词:培训、最大化
中图分类号:C97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教职工是幼儿园发展的主体,是提高保教服务质量的主导力量,师资水平的高低制约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因此师资培训对幼儿园的生存、稳定和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加强教职工队伍建设,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是教育永恒的主题。但在实际的培训工作中,往往存在着形式、内容单一,为了培训而培训,浪费人力物力的现象,使培训流于形式、远远达不到预期效果。那么如何才能发挥培训经费的最大效能,增加培训工作的实效性,学前教育中心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和探索:
一、建立完善培训制度,合理利用经费,实现成本效益最大化
学前教育中心建立和完善培训制度,对各岗位人员的全年学习培训次数、外出学习、园本培训情况做了明确的规定:一是规定管理人员每年必须外出培训一次,参加本地内部培训每年至少二次;骨干教师两年外出培训一次,参加本地内部培训每年至少三次;保教人员三至四年外出培训一次,参加本地内部培训每年至少四次。二是规定凡需要外出学习的人员必须先提交书面申请,由学前教育中心领导、社区培训主管部门领导签字(省外培训需由社区领导签字)后,方可外出。三是规定每次外出学习人员最多不超过3人。四是规定凡外出学习人员学成之后需在半月之内,向学前教育中心业务部上交学习体会或观后感,否则不予报销学习费用。以上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使学前教育中心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使学习的性质从原来的个人行为上升为有组织有规划的集体行动,不断扩大了培训层面,让更多的人得到走出去开阔视野、增长见识的机会,杜绝借学习之名游玩、学的多用的少、学习走过场等现象,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培训经费的实际作用。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园本培训活动,实现培训辐射效能最大化
园本培训是培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教职工职业成长的有效途径。学前教育中心结合单位实际创新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园本培训活动。一是开办授课讲坛。学前教育中心规定凡是外出学习的人员必须以授课讲座的形式在学前教育中心范围内进行专题培训,以达到个人学习多人受益的培训辐射效果,形成以点带面的培训格局;二是开展管理人员经验交流活动。学前教育中心针对园所管理中的难点、热点问题组织专题研讨和经验交流,充分发挥老园长传、帮、带的作用,通过以老带新促进新人的成长,增进园所间的沟通和了解,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三是资源共享带动培训工作。即利用少年宫部分艺术教师到幼儿园教学的有利时机,让幼儿园里的教师担任助教工作,通过伴读、助学的方式达到培训师资的目的,有效地提高了广大保教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四是开展基本功训练活动。即把岗位练兵活动贯穿到实际工作当中,通过组织优质课展评、区角活动观摩、环境创设评比等练兵活动,激发职工学知识、练本领的热情,并积极将学习内容应用于工作实践,努力养成自我学习、善于学习的好习惯。五是开展每月一练活动。每月选择各岗位一到两项常用专业技能,有重点地进行培训、指导和练习,并检查考核,让教职工在工作中边学边练,在和谐、融洽的氛围中轻松学习,体验成长。六是发挥课题攻关作用,以教研带动学习。即成立课题攻关小组,定期组织召开教科研会议,积极开展专业理论学习和教研培训,切实解决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让职工广泛讨论与交流,开展互帮互学活动,实现共同提高。七是加强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即开通学前教育网站,利用网络优势,加强教育资源建设,按照从建设到应用,从分散到整合,从封闭到开放的思路做好学前教育信息化的推广应用工作,为广大职工搭建学习交流的平台。丰富多样的园本培训活动,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激发了职工的学习热情,并将专业理论与技能适时地融入到了实际工作中去,使职工能更快、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内化,有效提升了整体保教质量。
三、找准“最近发展区”,扬长促短实现培训实效最大化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培训工作也是如此。要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就必须明确培训的对象是谁?原有的专业水平如何?应该做哪方面的培训?要采取怎样的培训方式?要起到一个怎样的目标效果?学前教育中心认真分析各岗位人员的实际现状,将保教人员分成三个层次的梯队,切实分析每个梯队成员的实际水平,针对的他们的“最近发展区”,制订培养计划,扎实开展相关技能的培训和岗位练兵活动,突出培训活动的实效性、实用性。如:新教师刚刚步入工作岗位,在对学前教育工作和日常教学的组织都缺乏了解。学前教育中心一方面以理论学习的方式组织她们学习学前教育纲领性文件,让她们体会文件精神、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一方面通过讲座、听课、观摩活动等形式让她们学习日常活动的组织和开展,同时积极开展导师带徒活动,让她们在老教师的指导下逐步将所学知识内化成教育行为,尝试运用专业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并通过撰写教学反思、随笔、观察记录等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针对骨干教师,学前教育中心通过压担子和专业引领的方式,重点做好骨干教师在课题研究、教学反思、论文撰写等方面的培训工作,提高她们发现、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针对骨干教师的专业特长做进一步的培训和指导,使她们的专长在工作和教学中充分得到彰显,帮助她们逐步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分层培训管理模式的建立,使学前教育中心的培训工作得以扎实有效的开展,实现了培训效能的最大化。近几年,学前教育中心共有百余论教师的论文在局级以上的比赛中获奖,09年在河口、孤岛、仙河三社区职工职业联赛中,学前教育中心获得了幼儿教师前9名、保育员第一、第三名的好成绩。
四、专家引领,实现受益层面最大化
[关键词]以园为本 教研制度 统筹规划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8-0160-02
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吉林市的幼儿教育工作者深感园本教研这种草根运动的意义在于让每一个幼儿园、每一名幼儿教师从本职工作实际出发,研究解决常态工作中的问题,从而推动幼教工作的提高与发展。为此,我们确定了以“220100”为落实园本教研的有效载体。
一、开展常规教研,夯实园本教研基力
常规教研是幼儿园工作的中心环节,是促进教师成长的主渠道。我们在园本教研中,突破了常规教研上课―听课―说课―评课被动式的教研模式,转变为“问题―设计―行动―反思和总结―再到发现问题”作铺垫的主动式园本教研,极大地调动了教师自主参与教研的积极性。我们做到了“三实”“四坚持”,扎实开展好几项常规活动。三“实”即:真实、扎实、朴实。四个“坚持”:一是坚持做好每学期一次的优秀教学论文、教学反思、教学案例、教育叙事、教学设计评选工作,并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学会和教育报刊推荐优秀作品。近几年,我们教师发表、获奖的科研成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得多;二是坚持每年一次送教下乡,送教进城活动;三是坚持每学期一次“教学能力”“教学新秀”“骨干教师”“名师教学展示”活动;四是坚持每月一次幼儿园向家长的开放月活动。以上教研活动的开展,为园本教研活动的创新夯实了坚实基础。
二、完善教研网络,共享园本教研魅力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吉林市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工程》精神,全面推进我市幼儿教育信息化、网络化,构建和完善我市幼儿教育教学研究信息化服务平台,我们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基于网络的教学研究,全面实施网络教研的新型教研工作方式,突破时空限制、拓宽教学研究途径,拓展园本教研功能,创新教研方式。汇集优秀教育资源,实现区域交流共享,形成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引领和资源支持,缩小了城乡教育资源差异,努力实现教育均衡化,全面促进了城乡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提高了教育质量。
我们建立了教育共同体和教研基地网络机制,充分发挥基地幼儿园和网络教研队伍的辐射带动作用。如:龙潭区――将单纯的教育科研业务指导工作与教育行政管理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建立起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牵头,业务部门指导、各园积极参与的“园际合作机制”,形成了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工作模式,构建起龙潭区“城乡幼儿教育发展共同体”,即:强强共赢、城乡共通、区域共融,使“共同体”的成员单位教育资源共享,实现互惠多赢、共同发展,形成持续不断提升园本教研工作质量,全面促进区域内幼儿教育事业均衡发展的园本教研新格局。
磐石市――通过区域学科专题研讨、送教下乡互动研讨等活动方式,坚持不懈地开展公办与民办、企办、乡镇园园本教研交流活动,发挥基地园的示范和带动作用,支持、鼓励基地园与其他幼儿园开展“手拉手、结对子”双向交流活动,有针对性地逐步解决各学科存在的问题,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的能力,达到资源共享,逐步缩短城乡教学差距。
昌邑区――坚持以“传、帮、带”方式增强幼儿园“园本教研”力量,将幼儿园园本教研成果贯穿于教育教学中。采用联片式教研,打破区际、园际界限,根据教研活动需要,随时调动各区、各园教师,进行联片教研,实现资源共享。
丰满区――以年级教研组为单位,以主题活动的整合作为内容,将集体教学活动、环境创设、家园共育、区域活动和日常活动等都视为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索主题教研模式,注重主题活动中计划的制订与资料的收集和整理,逐步调整和完善主题活动系列。
三、统筹规划,分层教研,激发团体教研活力
教研工作是沟通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桥梁和中枢,是教育体系中的一个恒久变量。从一定意义上说,一个地域的教育教学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研部门的工作状态,要提高教研工作质量,必须转换教研工作思路,改变教研工作方式。因此,我们依据教研工作基本规律和教研工作的基本要求,创新教研工作方式,确立了“统筹规划,专题研究,分层推进”的教研工作模式,紧紧围绕《幼儿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统筹幼教整体工作,选择幼儿教师在教育中的重点、难点及要点问题开展专题性的教学研究,研究解决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提高教研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并通过专题研讨、现场展示、专家引领、教学论坛和教学评比五个层次的活动,将研究工作逐层引向深入,转化为教师的教学实践行为。
实践中,我们不断探索,大胆创新,以案例为载体开展园本教研,在“一课多研”“同课异构”的基础上,探索出“目标驱动式”“课题推进式”“专题研讨式”的园本教研模式;针对园本教研园际发展不均衡、区域发展不均衡的问题,探索出“园际互动式”“区域联动式”“城乡交流式”园本教研活动形式;根据家长需要,为争取家长理解和支持,我们探索出“家园互动式”园本教研活动方式等……在此过程中,我们不要求同一水平、统一尺度,但要求园园有行动,人人有收获。
“统筹规划,专题研究,分层推进”的教研工作方式,极大地提高了教研工作的目的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激发了教研工作的活力,提高了幼教教研的工作质量。
四、深化课程研究,凝聚园本教研引力
(一)重视基地的建设
我市作为国家首批实验市,于2006年4月在吉林市幼儿园召开了“220100工程”启动大会,确立了蛟河市、龙潭区为实验区,20所幼儿园为实验基地,100名教师为实验教师。
2007年9月,在蛟河市召开了“吉林省第二届园本教研工作现场会”,介绍了蛟河市“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经验。2008年6月,在龙潭区乌拉街中心幼儿园召开了吉林市“以园为本教研制度建设项目研究”现场会,介绍了《教育发展共同体策略》的经验。以上两个经验在2008年9月吉林省“以园为本教研制度建设”项目交流会上作了大会发言,同时我市的9所幼儿园园本教研科研成果以录像的形式在大会上作了展示,受到了与会领导和幼教同仁的一致好评。
2010年3月,成立了幼儿园园本教研实验基地共同体,以吉林市幼儿园为实验基地活动中心,发挥我市两所国家级实验单位的优势,定期组织20所市级实验单位就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出现的困惑和问题进行专题研究,老师们在反思、交流、共享的平台上互助互学、合作共赢,迈向专业成长的脚步也越来越自信,越来越坚实。
(二)深入课题研究
积极开展对外交流活动,努力推动教育科研,有利于锻炼教师队伍,推动教育科研,振奋教师精神,扩大幼教影响力。
我们在“九•五”期间承担了吉林省社会科学幼儿创造性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获得了吉林省社会科学科研成果三等奖,吉林省教育厅科研成果一等奖。
在“十•五”期间,我们承担了吉林省社会科学《幼儿创造教育模式多元化》研究,获得省教育科学科研成果三等奖。
在“十一•五”期间,我们承担了《基础教育――新课程教学创新》研究,此课题研究正在进行中。
“十二•五”实验课题《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也即将进入实施阶段。
(三)建设“园本课程”,彰显特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