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三历史教学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 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
二、 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现在学生普遍反映喜欢上历史课,就连以前极讨厌历史的学生都乐于上课了。
三、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四、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在网上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关键词:新课改;历史教学;系统衔接
中学历史教学是一个集知识教学、思想教育、能力培养于一体的系统过程。然而目前,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学没有很好地兼顾三大功能。学生忽视知识的全面掌握,淡化了能力的培养。一些学生动口不会总结,动手不能分析,动笔不会叙述,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不能作简要评价,只会识记现成的结论,知识不扎实,方法机械。而高考则属于选拔性考核,对学生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果初中阶段的学习没有打下相当坚实的基础,使两个阶段明显断层,造成初中阶段历史教学精力和时间的巨大浪费,而高中学习则特别紧张。笔者认为,造成这种脱节的原因有:
1、中考的导向有违大纲的目标。
目前的初中历史教学,无法摆脱中考的负面影响。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由于历史在中考中只占50分,即使到了初三,每周也仅有两课时。(二)能力要求没有具体的体现,考试范围框得过死。
2、学生对历史学科的成见。
在初中,学生把历史当作副科,思想上不重视。由于平时考试没有体现足够的能力要求,一些死记零散知识点的学生照样取得好成绩。于是“唯背熟尔”的观念为大多数学生所接受。教师的讲解成为徒劳。初中阶段的基础不牢,就加重了高中历史教师的教学负担和精神压力,同时,学生的学习任务也更加繁重,使得高中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阶段教学。
如何更好的实现素质教育,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为中考、高考选拔奠定坚实的基础呢?
一、实现知识教学与能力培养的双重突破
为了使初中历史教学与高中有机地衔接,扭转两段脱节现象,笔者认为在初别是初三历史教学中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较为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
毫无疑问,知识体系为能力的载体。无论是历史观点的形成,历史结论的认定还是阶段特点的归纳,都必须依赖丰富的史料,并对其进行分析、比较、归纳、总结而后得出。那么怎样才能建立较为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呢?
首先,不要受中考的束缚,根据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建筑知识体系,由于中考是属于评估性的考试,而高考是注重能力的选拔性考试,故整个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学不能受制于中考这一阶段性目标,要提高起点,瞄准高考组织教学。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以适应能力培养目标与素质教育的需要。
其次,引导学生以线索串联内容要点,形成基本历史知识的“经纬网”。初中学生有一个通病,知识点掌握得较为零散,弄不清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因而识记效果很差。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在讲授新教材之前,先提醒学生看目录,勾勒内容框架,如《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主要讲述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以此为主线,以下并列运行三条线:①本文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以为起点,发动一系列,中国日益遭到破坏。②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势入的入侵,中国社会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新的阶级力量和经济因素产生。③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并探求救国救民的方案和途径。以及在中国近代政治和经济急剧变更情况下而产生的近代思想和文化。上述四个方面构成该册教材内容主骨架。起初让学生了解纲目,教学中联系纲目教学,结束后再用纲目统领教材内容,让学生明白内容的前后联系。另一方面,提醒学生注意内容的横向联系。在教学中可切取某一历史发展阶段,分析、比较不同区域的发展特点。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南、北经济发展状况,19世纪上半期中西方政治发展的特点等。使学生把所学知识落实到纵横联系的“经纬网”上。
其三,教育学生注意知识的分类和分层。学生头脑中掌握大量的史实后,要进行初步的整理,按方面归类,按级分怪。在归类的过程中,体现某一历史发展阶段各个方面的联系(如各阶段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民族关系、外交交往)。另外,要告诉学生注意区分哪些属现象、哪些属本质,哪些是表现,哪些是结论。只有这样,才能在答题时,找准关键词,有的放矢。
二、注意能力培养的连贯性
能力的培养要与年龄发展相适应,与教学阶段相衔接,逐步提高:
①在课堂教学中,训练概括表达能力。学生阅读教材后,要求其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课文的内容要点。经训练,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增强,从教材中获取有效信息的反应较快,答题精当,切中题意。这是一种不可忽视的基本功训练。
②在单元教学中,训练比较分析能力。每结束一个历史阶段的教学,让学生在感知大量史实的基础上,得出一定的结论。在此过程中,锻炼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一般可向学生提供两个相似点较多的阶段进行书面比较。这类训练有前一阶段的概括表述能力作基础,也容易找到比较点,学生能够接受。如“秦与隋的比较”、“五代十国与南北朝在政治、经济、民族关系方面的异同”等。
③进行较高的综合分析能力训练。这种训练不再提供两个可比对象,而只提供一个历史区段,最好是阶段特点较明显的历史阶段,也可以是某一方面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所呈现出来的不同特点。如“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国际关系及政治发展特点”等。这类训练比较接近《考试说明》中的能力要求,再认再现历史的阶段性特征及基本线索和发展过程。
关键词:初中历史 课堂教学 有效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6-0144-01
历史课程是以事实为依据,时间为脉络,书本为载体,所以,其涉及的教学内容繁多,知识结构复杂,如何有效实现知识的全覆盖,完成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学任务是所有教师一直思考的问题。但是在中考考试科目分数的鉴定标准下,相较于语、数、外学科,历史学科被视为非主要科目,其课程课时的设置偏少,在初三教学节奏紧张时,有的学校甚至直接取消或减少历史课时,直接替换为其它主要科目的教学,导致本来课时就少的历史课的教学时间更少,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很难有效开展历史课堂教学,使历史知识不能连续、全面和深入的进行传递。再加上,学生的历史知识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学生是零基础,有的学生则存在历史知识误读的现象,导致初中历史教学更是难上加上,因此,课堂作为初中历史教学的主要场所,教师要充分利用好有限的教学时间,采取科学的教学策略,以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基础,提高历史课堂教学质量,做到事半功倍,这也是新课程改革对初中历史教学提出的新任务。
1 实施以活动教学代替课堂讲学模式
由于初中历史课程的特殊性质,很多教师实施的是以教师“将”、学生“背”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的讲学替代了学生的理解和思维,与课堂教学的目的相违背,并且,在这种模式下的教学活动不能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使得教学质量明显不高。因此,教师经过教学交流和探索,充分实施以活动教学替代课堂讲学的模式,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参与到课堂实践中去。活动教学可以有效延伸课堂教学形式,包括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革命先烈遗像、拜访历史事件参与者等等,事后写观后感,抒发自己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看法等等。在活动教学的引导下,教师要让学生明确活动内容、活动目的,让学生参与讨论、实践,认真总结和反思活动过程和活动结果。实践证明:活动教学更符合初中学生好动的性格特点,且通过学生亲身实践参与过的教学成果,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记忆和运用,且持续的时间更长久,当在材料分析时,更能做到灵活运用。
2 充分利用问题导入开展教学
问题教学是充分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的教学模式。在问题导入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设置的问题首先要与教学内容相关,其次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最后要求导入的问题也是该课内容教学的结论。在开始课堂教学前,教师可以导入问题,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在结束课堂教学时,教师导入问题的目的是激发学生课后自主思考和探究,也是开启下一节课堂的教学内容。在明确了问题导入课堂教学的问题设置方法和目的后,教师要科学引导问题参与形式,比如对有争议性的历史典型人物秦始皇、武则天等等,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通过辩论形式发表自己的观点,这种问题导入教学的形式可以有效提升教学效果。最后,教师要组织学生对问题进行总结和反思,因此,充分利用问题导入开展教学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强化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 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多媒体也在不断地被运用到教学活动中,网络与教学的科学整合给教学带来了更多便捷。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是充分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带来视觉和听觉的直观冲击来加深学生的理解记忆。首先,初中学生对于多媒体所带来的教学印象更加持久,其次,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有效拓展教学资源,比如,结合教学内容,播放相关历史题材的电影或纪录片,可以加深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记忆,教师在此基础上深入历史根源剖析历史背景、事件原因、结构和关键人物等等,能有效促进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有点在于将静态的书本知识活化为动态的影像资料,因此,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强化学生历史知识的理解好掌握。
4 教师以强硬的专业素养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所展现的过硬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同样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课堂教师的侃侃而谈,深入的历史事件剖析能有效调动学生的思考潜能和积极主动的探索兴趣。因此,教师在实施科学教学策略的同时也要有力地武装自己,加强专业知识武装。
历史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是指所任教历史学科及与之相关的专业知识水平,历史教学质量取决于历史教师对知识掌握的广度与深度,系统而全面的历史知识,相关学科的知识,比如语文、政治等等。因此,历史教师要积极强化个人专业素养,首先要广泛阅读历史书籍,突破初中历史知识要求范畴深入挖掘历史深度,从横的方面理清历史发展的线索,从纵的方面加深对社会历史的理解;其次,及时更新历史知识,了解当前国内形势和国际形势的动态发展,明确国际形势下的各国历史发展背景和发展原因;第三,充分结合当前热点问题开展教学活动,与学生共同探讨,以敏锐的思维、独特的见解提升教师素养,赢得学生的尊重,从而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综上所述,历史教学并非一成不变的讲学,而是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教学策略,科学调整教学内容,拓展教学资源,改变教学模式,使初中历史教学在有效的教学时间内收到无限的教学成果,不断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并从中得到感悟,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参考文献:
[1]吴慧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如何实现有效性[J].中学课程辅导,2014.29.
[2]解宗叶.浅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14.Z2.
[3]魏云泰.浅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图片的利用[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14.01.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 语文 三维历史教学 学习效果
由于历史中考难度不断增加,现在有不少学生对历史学习产生了恐惧感,丧失了信心。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心理和情感需求、学习特点和个性差异征,找出他们在学习中所犯各种错误的原因。深入研究有效指导学生学习历史方法策略,结合历史教学问题对症下药,切实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实效,帮助学生从容渡过历史的“河流”,实现学业和人生的梦想。
首先,改革传统课堂构架,再创历史教学新模式。
根据新的历史教学大纲要求,传统的串讲构造模式的历史课堂教学已经不能完全适应今天历史教学和教育的新要求了。教师需要深入钻研教育心理学,将教育心理学的有关原理运用于初中历史教学实践中,消除学生学习历史的心理障碍,激发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改进学习方法。“文史一家”,作为历史老师,把语文课的活泼鲜活性和语言艺术的高妙性引进历史教学课堂,让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在历史课堂上鲜活生动起来……这些都是构建全新的初中历史课堂有力的后盾和支撑。
比如,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联想力。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说“超越教材的过程,就是让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从书本中积累文化知识,间接获得情感体验、生活体验等人生涵养的过程”。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就是穿梭在历史长河中的航标,而让学生以教材上丰富的史料为航船,用想象和联想为舟楫在课堂上漫溯。让他们处身设地的去感触历史的真实,去梳理复杂纷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关系。我经常会在教授某一段历史的时候,让他们自主查阅各种资料,和教材相对照、辨析,合理想象和联想,这样慢慢就激发了学生对历史的浓烈兴趣,进而让学生达到学习中去伪存真,能触摸到鲜活的真实历史的立体式效果。
其次,建立良好的课堂师生关系,消除学生学习上的焦虑情绪。
真正有效的历史课堂教学绝不仅仅是停滞在老师的备教材上,历史老师更需要备学情、备学生的心理和个体差异,备教育心理学……
近年来,随着历史中考难度不断增加,对历史学习能力的要求也再不断提高。有不少学生学习历史会产生恐惧感、打退堂鼓、丧失信心。教师要善于观察和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需要、学习特点和个性特征,找出他们在学习中所犯各种错误的原因。
比如,在教学中,要能正确对待学生回答问题时出现的错误,不要动不动就批评,应该给学生犯错误的机会和给他们自省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发现错误,自我纠正,在不断的犯错,不断的纠错中,学生自然会慢慢进步。每当学生稍有进步,就鼓励表扬,让他们有成功的感受和认可,从而慢慢激发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和潜能。例如:在课堂上,当我们的学生有一次精彩的发言时,告诉他:“你的回答有道理,能紧扣所学的历史知识去分析历史现象!”当学生回答错误时,对他说:“你的思维很活跃,但是答的不够全面,如能换一个思路再来考虑一下,相信你所做的答案会完美的。”
再次,锤炼历史课堂语言,让历史“鲜活”起来。
历史教学与语文教学一样,同样是一门要讲究语言艺术的学科。语文教学的处理方法和语言艺术同样可以给历史教学以有益的启示。
众所周知,历史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这对历史老师的教学语言提出了高要求。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少语文教师都精心的锤炼自己的课堂语言,一个句子如何表述得深入浅出,一个句子怎么抛出惊天动地,一个人物何以能给予学生最深刻的印象……这些备课语言的精心推敲和课堂内容的千锤百炼的高要求同样需要历史老师努力做到。力争在有限的课堂上,让学生能对课堂内容有教深刻甚至听闻过永不忘记的奇效。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力或动因。在学习活动中,学习动机作为其先决条件,是以增强行为的方式促进学习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成绩,而历史课上,老师精美的课堂内容构建和高超的语言技巧和艺术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更愿意揭开历史华美的外衣,进而走进历史生动鲜活的内在世界的有效途径。甚至,可以利用一些耳熟能详的民谣、歌曲甚至网络语言等串联历史事件和人物等,从而真正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主动求索。
学习目的是学习动机的重要成分,包括个人目的与社会目的。当学生能够把学习的个人意义和社会意义有机地结合起来,把社会的要求转化为自己的需要时,就能推动学生自觉地学习,进而让所学的历史知识“鲜活”。不再是呆板僵直的“死”了的历史。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注意加强学习目的和学习需要的教育。例如:在讲授初二历史《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时,我国外交政策的特点是独立自主,奉行的原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讨论,日本想要争夺我国的,我国政府应该采取何种措施解决,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中国应该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中国要坚决维护领土。实践证明,把当前的学习与祖国的需要和未来的事业发展联系起来,可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真正激发学习动机。
第四,构建沟通社会的桥梁,让历史照进现实。
一切脱离现实的教学活动都是没有意义的活动。历史教学更是如此。架起历史与现实的桥梁,让历史成为“明鉴”照进现实,为今所用,才能真正实现历史应有的使命和价值。
例如:在讲授中国古代的瓷器这一课,为了避免枯燥,引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去了市博物馆了解一些瓷器知识并且拍摄一些图片,做好课件,提前叫学生预习课文并且告诉学生市博物馆里有许多唐朝、明朝、清朝的瓷器,叫学生们去看,最好拍摄下来,上课时讨论。下一节上历史课时许多学生告诉我他们去看了,一脸的兴奋,我知道我的目的达到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有了,接下来通过精心准备,再充分锤炼课堂语言,从容把握课堂时间,最大可能地满足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强烈求知欲,也使得学生多了一次认识历史和现实的机会。
在学习一个知识点的时候,应尽量提供与这个知识点相关的可以理解的背景材料,如一个故事,或一段视频,或一些生活常识,更有利于学生穿越历史的时空隧道走进现实。例如在讲《改革开放》时,我会展示改革开放前的人们的服饰,饮食和住房,然后展示改革开放后人们的服饰,饮食和住房,叫学生总结不同,然后理解是改革开放使中国富起来。
最后,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让历史课亦在思辨中前进。
教学的最终目的无疑是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拓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多思,善问。只有这样,才能更大程度地接近历史真实,还原历史本真面目。
jingjicao的blog
本学期以来,我组成员本着以素质教育为总目标,课改为核心,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学生发展为本,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为本;以教学常规为基础,教学科研为先导。全面推进校本教研制度建设,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在此,我将汇总我们政史教研组这一个学期来的特色,向同仁们展现我们的风采,再次发出——我们一直都以校为荣,校也将以我们为荣——的心声:
成员特色篇
由于我们政治、历史科目的特殊性,所以使得我们有着不同他组的特色,我组较多成员在学校都担任重要角色,个个都勤勤恳恳,为学校的发展都付出了自己的努力,都做出了很大贡献。我组今年共计十六位老师:其中曾国耕老师任我校副书记,蔡拥军老师任办公室主任,蔡良才担任了我校团委工作,蔡起贺老师任初三年段段长之职兼校团委工作并任初中政治备课组长,柯丽华老师任政史教研组组长之职并兼任高三文综的备课组长,王建辉老师任高中政治备课组长,孙建钛老师任初中历史备课组长。其中许钦佩、柯丽华、陈梅霖、黄文彬等老师垮年段教学,其他老师大多都一人担任整个年段的政治或历史教学。由此可见,我组具有人多、力量大、角色重、贡献大的特色!
活动特色篇
本学期内,我组顺利并成功地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
(1)确定校本课题和教学主攻方向。开学之初,我组积极响应学校的号召,确定了我组的校本课题:“学案导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目前还在进行时,在学期末,我将做相关的阶段性总结工作,以促进日后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同时也确定了我组各组员的本学期的教学主攻方向,以更为明确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目标,当然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就会有意识地依据自己所定目标努力。
(2)教研课活动。由于我组成员分别担任政治、历史,又由于大多都是垮年段教学,所以为了更好地开展教研课活动,我们一方面成功组织开展了我组蔡起贺、陈华星两位老师的示范课和苏菊香、陈梅霖、陈美月、姚丽永四位新老师的组内汇报课的活动;另一方面,在平常的教学中,也积极地开展了以备课组为单位的教研课,做好听课、评课活动,从而达到共同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3)高中课改——面对当今高中新课改的发展潮流,我组为了不落后于他人,也积极地学校了相关的课改精神,比如,介绍了相关网站给组内成员学习、在教研组会上也认真深入地讨论了相关课改存在的问题、也很负责任地制定了高中新课改年段的政治历史科目的学分认定方案、特别是高一年段的任课老师(如苏菊香)写了较多的教学反思,这些都非常有利于我组成员紧跟课改的步伐。
(4)艺术节活动。为了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积极开发校本课程资源,充分展示广大师生的才艺,丰富师生精神文化生活,活跃校园文化科技艺术气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在“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人——十年后看我永中师生”办学目标的激励下,为配合我校开展的第五届校园文化科技艺术节,我组也积极参与其中,根据我组的特色,我们开展了如下五项活动:历史人物小制作、教具展、历史小论文展、辩论赛、模拟法庭等。整体效果不错!其中历史小论文展、辩论赛活动最为成功!
(5)开展普法活动。根据我们政治学科的特色,我组成员积极配合我校政教处开展了“五五”普法活动。
(6)积极出外参加教研活动。如:柯丽华老师参加了XX年届历史高考分析会,课改年段的老师与组长多次共同参加了季延片区的高一课改分析会,初三年段老师参加了政治、历史中考分析会,此外,大多老师有积极地参加赴外校听课活动。
(7)积极参与校内的听课活动。我组成员都完成了学校的听课要求,其中新老师中陈美月、姚丽永表现最为突出。
(8)积极开展日常教研会活动。按照学校的规定,除期中、期末和节假日期间,我组都严格、积极地开展日常教研会活动,组员也积极地配合工作,除个别一两次有公事在身外不能参加,其余都按时到位,每次教研会的气氛都较为热烈,让人感觉舒畅——因为我们追求的是高质量会议!
获奖特色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