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药产业论文

医药产业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药产业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医药产业论文

医药产业论文范文第1篇

刚性需求充足整体发展平稳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药学会理事长桑国卫介绍说,医药产业是当今世界竞争最激烈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医药工业是第四大创利产业。近年来,我国医药产业发展平稳,2008年医药工业总产值增幅为25.7%,2009年前4个月同比增长18.29%。

去年以来,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侵蚀不断深入,医药产业受到影响,我国医药产业也受到波及,特别是医药出口受冲击比较严重。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医药进出口总额112.41亿元,同比增长3.57%,医药出口出现负增长(-0.45%)。其中,西药原料药出口下降了8.8%,中成药出口下降了13.74%,中药材及饮片出口下降22.61%。

有关专家认为,目前拉动医药产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仍未改变,在医药产品的刚性需求以及新医改政策带来市场扩容的机遇下,我国医药产业整体前景比较乐观,将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态势。

一方面,制药工业集中度有所提高。我国现有原料药和制剂生产企业4738家,去年制药工业百强企业的市场集中度已经达到40.59%,比2007年提高了近一个百分点。医药工业呈现集中度提高态势的同时,工业企业的销售规模也进一步加大,市场竞争能力增强。

同时,医药工业盈利水平保持增长。2008年我国医药工业累计实现利润708.9亿元,同比增长28.4%。2009年前2个月,我国医药工业累计完成利润总额111.6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3.18%。尽管由于外销受阻,化学原料药工业的利润仅增长6.9%。但生物制药工业的盈利水平较高,1-2月的增幅为43.4%,显示出生物技术产业高增长、高回报的特征。

另一方面,医药商业购销增长稳定。2008年,全国七大类医药商品累计购进约3450亿元,同比增长11.45%,累计销售3330亿元,同比增长13%。2009年一季度,全国七大类医药商品购进总值933.21亿元,同比增长9.81%,销售总值为1036.7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91%,增幅比较平稳。

医药产业发展呈现新亮点

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受到影响最主要是化学类药品,由于上游原料价格上涨,导致这类药品利润空间变小。然而由于我国中药资源比较丰富,为医药产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支撑。同时,虽然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势头很快,已经成为一个新的亮点。

以长白山脚下的吉林省为例,坐拥长白山这个“立体资源宝库”,吉林省的医药产业在金融危机中并未受到太大冲击。2008年吉林省医药产业实现产值400多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超过196亿元,同比均有大幅增长。在其他工业产品出口萎缩的情况下,吉林省医药产业出口却实现大幅增长。据海关统计,去年吉林省医药产品出口达到1.7亿美元,同比增长62.2%。其中中药产品占了不小的比重。

同时,我国药物创新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已经建立起从药物靶标发现、新药发现到新药开发的完整药物创新体系。

盐酸安妥沙星及制剂是中药创新药物的一个代表。该药是由源自中药的石杉碱甲设计开发的创新药物,对多种动物的多种认知障碍模型有恢复效果,具有抗早老性痴呆的作用。目前,生产该药的上海药物所已经获得美国、欧盟、日本等国的专利授权,Ⅱ期临床研究在法国、瑞士、南非等6个国家35家医院展开,市场前景极为广阔。

生物制药是金融危机下我国医药产业发展中的又一个亮点。尽管起步较晚,但生物制药产业发展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全球医药市场销售额达7730亿美元,而我国生物医药行业实现总产值近7000亿元,接近全球的15%。

受去年以来金融危机影响,国内外不少生物制药巨头都出现了利润下滑,但长春金赛药业公司却逆势上扬,创纪录地实现销售收入1.9亿元。作为一家从事生物制药的企业,金赛从成立之初就把强化自主研发的重要性,国内第一支用于矮小的注射用重组人生长激素,第一支专利的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等产品都是在这里研制成功的。这也让金赛药业在金融危机中尝到甜头,目前公司正在研发重组人胸腺素,预计上市后使用人群至少80万,产品的生产能力将达到1500万支。

中科院副院长李家洋表示,生物经济已经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生物经济已经成为全世界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举措之一。“中国科学院已于2008年成立了医药产业创新联盟,加速创新药物研发过程。目前,联盟企业共120余家,年产值超过2000亿元,共吸引意向性的企业科技创新基金逾25亿元。”李家洋说。

紧抓机遇危中寻机

一些专家表示,金融危机既让我们进一步看清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同时也为我国医药产业实施产业升级带来机遇。我国医药产业应紧抓这一机遇,加大自主研发力度,破解融资难题,实施产业结构升级。

桑国卫认为,医药工业应向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下游深加工领域延伸,加快产品更新换代,及时跟上和满足国内国际市场的需求。当前制约我国医药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是缺乏创新能力和潜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很少,导致在国际医药分工中一直处于低端。提高产品高附加值能够提高国际市场占有率,抢占国内高端医药市场。

同时,随着医药政策和标准的提高,应加速产业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在国家重大药物创新专项和医药技术改造专项推动下,加快医药行业结构调整。加大对生物制药等具有高回报率医药行业的扶持力度,组织生物医药研发外包企业提供服务,加大力度引导和支持外包企业进行深度市场拓展,强化品牌建设。

金融危机对医药企业最直接的一个影响便是突然失去了廉价的贷款和融资渠道,而药物研发是一个周期长、投入大、风险高的过程。这就需要国家新增贷款既要投向生产基本药物生产企业和国家扶持的国有企业,也要投向那些融资遇到困难的生物医药企业。

医药产业论文范文第2篇

1.生物技术引领世界新科技革命正在加速形成

生物技术是在分子生物学基础上建立的、为创建新的生物类型或新生物机能的实用技术。具体而言,生物技术包括植物转基因技术、动物生物技术、农作物的分子育种技术、纳米生物技术、重要疾病的生物治疗等。随着人类基因组测序、人类染色体破译、水稻基因组测序、破译老鼠基因组、转基因动植物研究、干细胞研究、生物技术在病毒检测及疫苗研制中的应用、克隆技术等国际生物技术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生物技术在医药、农业、环保、食品、化工等行业,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据统计,全球生物药品市场规模1997年为150亿美元,2000年为300亿美元,2008年将达到800多亿美元。在农业方面,尽管人们对转基因食品存有疑虑,但从1996年商业种植转基因作物以来,全球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仍然增长了30多倍,2001年已达5260万公顷。据分析家预测,转基因食品的销售额2010年将达到250亿美元。生物经济的另一基础是人类基因。由于绘出了人类基因组图谱,基因药物可以使几千种基因病症预防、缓解和治愈的可能性大大提高,因此有人说,一条基因就能形成一个产业。到2020年,利用基因重组技术研制的新药可能会达到3000种。

生物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科技研究和开发的重点,生物技术已经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其增长速度大致是在25%~30%,是整个经济增长平均数的8~10倍左右。生物技术引领的新科技革命正在加速形成,生物科技的重大突破正在迅速孕育,将催生新的产业革命。历史经验证明,这一时期是发展中国家把握历史契机,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也正是是我国生物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我国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

2.中国必须抓住世界生物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机遇,将生物技术产业培育成为我国高技术领域的支柱产业

生物产业作为21世纪新兴战略高技术产业,已成为世界各国竞争的制高点。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生物产业发展。2009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会议认为,必须抓住世界生物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机遇,将生物产业培育成为我国高技术领域的支柱产业。以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能源、生物制造和生物环保产业为重点,大力发展现代生物产业。《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生物产业已步入快速发展期。

中国生物产业规模近年来不断扩大。首先,生物医药稳步增长,经济效益大幅增加。2000-2008年全国医药工业产品销售收入年均增长达20.45%。2008年生物医药产业抗风险能力表现突出,继续保持高速发展态势,全年医药工业实现产值8666亿元,同比2007年增长25.52%。中国生物产业总规模超过万亿元,生物产业正在成为中国高技术领域新的增长点。生物技术是中国与发达国家差距相对较小的高技术领域,中国具有发展生物产业的技术基础和巨大市场需求,大力发展包括基因技术在内的现代生物产业,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中国产业国际分工地位和保障国家长远发展的需要。

3.河南省生物产业地方特色突出和发展优势明显

河南省生物质资源非常丰富,生物及新医药产业基础比较雄厚,在部分领域居于国内领先水平。在国际化、产业化、集聚化的总体要求之下迅速做大做强河南生物及新医药产业,将其打造为带动河南省经济发展的新兴支柱产业,对推动河南省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河南省生物资源丰富,粮食年产量突破1000亿斤,拥有植物3830余种,动物418种,中药材资源丰富,药用植物1963种,拥有焦作四大怀药、新乡金银花、济源冬凌草、南阳山茱萸等特色地道中药材享誉海内外。初步测算,2008年我省生物及新医药产业总产值已经超过600亿元,其中全省医药制造业实现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分别达到484亿元和150亿元,同比增长35%和27%,分别高于全国平均增幅10个和9.9个百分点;实现利润47亿元,同比增长27%,是全国增长最快的省份之一。我省医药制造业总产值已从2000年居全国第14位,2005年全国第9位,跃升至2008年的全国第5位、中部六省第1位。以生物医药为代表的生物及新医药产业已经成为我省高技术产业中所占比重最大,带动河南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产业。

根据《河南省生物及新医药产业(2009-2020年)发展规划》,河南省重点发展生物制药、生物农业、生物化工、生物能源和生物技术研发服务业、医药研发外包服务等。紧紧抓住生物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机遇,充分发挥我省生物资源、产业基础等优势,坚持走特色化、产业化、集聚化、国际化的发展道路,巩固和加强生物农业的优势地位,加快推进生物医药转型升级,把生物化工作为实现跨越发展的突破口,力争通过10年左右的努力,将生物及新医药产业培育成为我省的新兴支柱产业,主要经济指标跻身全国前3位,使我省成为自主创新能力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生物农业基地,成为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成为全国规模最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的生物化工基地。

二、生物技术特色专业建设的重点内容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和《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管理暂行办法》(教高〔2007〕14号)的规划,建设高等学校特色专业是优化专业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办出专业特色的重要措施。充分认识生物产业发展的急需,高度重视生物技术特色专业的建设工作,大力加强课程体系和教材建设,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实践教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紧密结合国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推进生物技术专业建设,切实为同类型高校生物技术及相关专业和本校的专业建设和改革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

1.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整合课程内容,优化课程体系

(1)根据对社会发展、学科发展和人才需求的分析,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为指导,通过广泛调研,围绕如何提高生物技术专业毕业生从事科研、开发、生产管理工作等综合素质,提出修改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的思路。(2)强化生命科学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调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学时比例,适当增设拓展生命科学研究方法、促进实践能力提高的课程,增加生命科学学科前沿知识介绍,拓宽知识面,提高人文综合素质,使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科学、合理。加强专业基础课教学。根据本专业的特点,增设了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工艺原理等专业基础课,从而使学生较系统的掌握本专业所必须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符合“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广适应”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要求本专业毕业的本科生有较扎实的生物学基础,掌握生物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一定的实验技能,了解国内外生物技术研究及发展动向,能适应生物技术教学、科研、开发及管理等岗位的工作。(3)根据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市场对生物科学类人才的需求,整合相关课程内容、调整知识结构、加强专业知识内容的衔接,将学科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充实到教学内容中,修订和完善课程教学大纲、实验大纲、教学实纲及生产(教育)实纲。增设选修课,拓宽专业口径,以适应市场需求。选修课有生物制药工艺学、天然产物制备技术、环境生物技术、基因工程育种、生物工业下游技术等。针对不同的专业方向,使学生系统掌握好专业基础知识后,通过多选课拓宽专业基础,淡化专业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与能力。(4)针对生物技术专业培养目标和河南省经济发展特点,构建“基础扎实,知识结构合理完善,实践能力和业务技能明显提高,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创新精神整体发展,具有优势市场竞争力”的生物技术类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不同学习阶段,有计划、有重点的吸纳所有从事专业教学的教师、相关职能部门人员、生产实践和教学实习单位骨干等共同参与到人才培养工作中。对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环节进行合理规划,通过学科专业概论、入学教育、本科生导师制、学科专业专题讲座等环节,强化专业思想,加强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训练,构建具有鲜明城市特色的生物技术类人才培养体系。

2.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1)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引领学生自主学习。根据课程性质和教学内容积极开展多媒体辅助教学和网络教学,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获取信息以及对信息进行分析、加工和综合概括的能力。(2)积极倡导并尝试体验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教学方法,通过研究性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多种形式,组织学生积极开展创新性实验和实践,开展社会实践调查,参与科学研究,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3)改革课程考核方式,根据不同的课程性质采用不同的考核方式,采取理论笔试、实验方案设计、实际操作、课程论文、课程讨论答辩等多种考核方式,全面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4)定期开展学术报告、学生读书论坛、演讲比赛、实验技能大赛等系列活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形成一支了解社会需求、教学经验丰富、热爱教学工作的教学团队

(1)积极完善梯队结构,科学合理的配置教师资源,建立健全师资培训制度,加大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鼓励和支持中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以保证专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2)完善生物技术系活动制度,通过活动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加强对教学内容和方法手段的研究,形成人人参与教学研究的氛围。(3)建立专业课教师的“传”、“帮”、“带”制度,通过老教师的指导,扶持青年教师尽快走上教学和科研轨道。通过建设,形成学科齐全、发展均衡、优势互补,具有较强学术竞争力的教学团队。

4.加强实践教学

(1)依托郑州大学生物基因工程技术中心的筹建,结合本专业较强的科研实力,加强生物技术专业类人才的实践能力培养。(2)增加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的比例,加强对实验的指导,提高实验课效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3)建设生物学实验技能实训平台及实践技能实训实验室,2年级选择优秀学生提前进入各个科研实验室,加强科研、生产实践锻炼及课堂教学基本技能训练,提高生物技术专业的科研、实践操作能力。(4)充分利用郑州市的动植物资源及规模化的生物技术企业,建立1~3个专业课程实习基地。通过课程实习,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和知识运用能力。(5)借助重点实验室、实验中心及学院较强的科研势力,为本科生搭建参与科研活动的平台。建立本科生优秀论文评选制度,通过本科生毕业论文、“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等开展优秀论文评选活动,激发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生物技术特色专业的建设

1.立足前瞻性,紧紧把握生命科学前沿,抢占国际竞争的制高点

人类基因组计划对生物产业带来巨大推动作用,国际生物技术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研究成果主要方面包括:人类基因组测序、人类染色体破译、水稻基因组测序、破译老鼠基因组、转基因动植物研究、干细胞研究、生物技术在病毒检测及疫苗研制中的应用、克隆技术。因此,生物技术在医疗保健、农业、环保、轻化工、食品等重要领域对改善人类健康与生存环境、提高农牧业和工业产量与质量都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生物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科技研究和开发的重点,生物技术已经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生物技术引领的新科技革命正在加速形成,生物科技的重大突破正在迅速孕育,将催生新的产业革命。历史经验证明,这一时期是发展中国家把握历史契机,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也正是是我国生物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我国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

2.突出先进性,发挥优势,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技术建设与发展

河南省生物质资源非常丰富、中药材资源丰富、生物及新医药产业基础比较雄厚,在部分领域居于国内领先水平。以生物医药为代表的生物及新医药产业已经成为我省高技术产业中所占比重最大,带动河南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产业。力争将生物及新医药产业培育成为我省的新兴支柱产业,主要经济指标跻身全国前3位,使我省成为自主创新能力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生物农业基地,成为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成为全国规模最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的生物化工基地。广泛与省内科研机构科研联合,创建一批生产实习基地,克服造成产学研脱节,创造有利于科技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新机制,满足产业发展高水平科研领军人才、以及具备管理、技术和营销背景的复合型人才的急需。

3.发挥示范性,抓住机遇,形成特色,培养生物高技术产业急需人才

医药产业论文范文第3篇

这究竞是怎样一个项目?又将给四川带来什么?    

国家重点布局    

推动“论文变药品”    

开工仪式现场资料显示,该项目是全国5个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之一,是我国首个生物治疗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参与项目规划设计的四川大学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杨金亮介绍,转化医学,为的是推动“论文变药品”—将基础医学研究成果,转化为防治重大疾病的手段;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则是国家重点布局的、支撑高水平科研的基础设施建设。“没有天文望远镜,研究宇宙就很困难。转化医学也是同样道理。”    

杨金亮表示,该项目将侧重生物治疗领域,加快创新药研发。“针对肿瘤(癌症)、心脑血管等重大疾病,研究和开发肿瘤免疫治疗、基因治疗、疫苗、组织工程和干细胞等生物治疗技术及临床转化应用。”    

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总投资近10亿元,总面积约8万平方米,由四川省和教育部共建,四川大学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承建,主要建设生物制剂筛选、生物制剂制备、临床转化验证和支撑技术4个转化研究系统平台,预计2020年完工并投用。    

缩短新药研发周期    

与产业链无缝连接    

关于这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价值,杨金亮举了一个例了:建成后,将推动生物治疗新药研发周期从10到12年,缩短到5至8年。“对患癌病人来说,这可能就是命运的改变;对四川乃至全国医学和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来说,也有极大推动作用。”    

医药产业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楚雄;彝药产业;发展经济

一、问题背景

楚雄彝族自治州是一个以彝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自治州,是我国仅有的两个彝族自治州之一,地处滇中高原,位于云南中部,地形复杂、地势雄奇、江河纵横,境内因乌蒙山余脉逶迤于东北、百草岭雄歭于西北、哀牢山绵亘于西南、金沙江自北入境浩荡东流、礼舍江顺哀牢山蜿蜒南流,而有“三山鼎立、二水环流”之称。全州地处北纬24°13′到26°30之间,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季节变化不明显,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干湿季节分明,霜期短、日照充足,年降雨量偏少,因地形复杂,素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特点,年均辐射量125~135千卡/平方厘米,年均相对湿度69%,年均降雨量800~1000毫米。楚雄彝族自治州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堪称天然人类历史博物馆和古生物宝库。境内有以一亿八千万年以前的禄丰恐龙化石为代表的古生物和距今170万年以前的‘元谋人’为代表的古人类和以彝族十月太阳历为代表的古文化等丰富的“三古”旅游资源。楚雄州的彝族医药具有三早一多的特点(民族药普查最早、发掘彝药文献最早、出版彝族医药专著最早、研究彝族医药成果最多)。“现存于北京图书馆、台湾、日本、美国、德国等海内外的彝医药文献大都出自楚雄州。”“楚雄全州辖9县1市,2015年总口2725535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35.7%,主要有彝、苗、傈僳、回、哈尼、傣族等25种少数民族。境内东西最大横距175公里,南北最大纵距247.5公里,全州总面积29258平方公里,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92%,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半山区。文化程度不高,市场经济发展缓慢,贫穷、落后、科技含量低,以农业经济为主体的经济,工业基础单一和脆弱,思维观念落后,是楚雄经济的主要特征。经过38年的改革开放,楚雄州的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中国加入WTO后,中国经济的市场化、国际化进程加快,加之中国政府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产业结构调整政策,中国政府把云南省政府列为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云南)基地”,云南省政府又将楚雄列为云南省“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楚雄)基地”,为楚雄州生物彝药产业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非常良好的外部环境。2016年,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和多重困难叠加的特殊挑战,在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州各级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面对楚雄彝州经济当下的困局,仅从需求侧着手已经很难有所突破,供给侧与需求侧双侧入手改革,增加有效供给的中长期视野的宏观调控,才是结构性改革。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奋斗目标,全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全州呈现经济平稳增长、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全面进步的良好局面。实现了“十二五”圆满收官,为“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医药制造业实现增加值142.98亿元,增长7.7%,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66.8%,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69.7%。符合“一带一路创新”发展现代彝药经济的突破口,有利于促进彝药经济繁荣与区或经济合作,共同发展。

二、研究的问题

《楚雄天然生物彝药产业发展研究》这一课题系特指楚雄彝族自治州辖区内就天然生物彝药产业发展研究中涉及到的发展规模化种植业、制药业、加工业、市场营销、彝药品牌等为核心所进行的经济发展研究,在对产业发展趋势构成影响的相关因素进行综合思考和彝药市场经济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为楚雄州天然生物彝族医药重要骨干支柱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重要理论依据和发展思路。

三、研究的目的

笔者父辈出身于云南省双柏县哀牢山一个民间中医世家的环境影响下,深知农村文化教育、科学枝术、市场经济发展落后,农民缺医少药、增收致富非常困难,所以奋发读书《医药、教育、哲学、MBA工商管理硕士、法学博士专业》。笔者全心全意为人类造福、建设国家、发展企业经济报效祖国的心愿始终坚定不移,全身心致力于教育、中西医药、农业、企业经济、法学、科枝创新的发展而积极努力奋斗,时时想着,应积极投入楚雄彝药产业经济发展研究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但又时感知识智慧不足,因此,笔者考入澳门大学在职MBA工商管理硕士三年的学习毕业后,又考入中国政法大学在职民商法博士专业三年的学习毕业。哈佛有句名言称之为:“为增强智慧走进来,为报效祖国走出去!”笔者特别是对楚雄天然生物彝药产业发展实施品牌战略,创新彝药市场新经济等领域产生了浓厚的研究兴趣。其目的是为楚雄天然生物彝药产业研发更好的适应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推动共建彝药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云南省医药产业发展规划要求,实施楚雄州政府发展彝药产业提供理论依据,指导该产品健康有序地开发,努力把该产品培植成集天然药物种值、制药、加工和营销、彝药市场经济为一体的新的现代生物医药经济支柱优势产业和做出彝药品牌。研究本课题的同时,笔者在认真寻找资料分析研究和国内、外医药市场营销和市场经济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密切联系楚雄彝药开发现状及其发展潜力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深入研究。力图为全州各族人民的身体健康和全州的市场经济繁荣做出笔者应有的贡献。

四、研究的范围和限度

寻找资料分析研究和国内、外医药市场营销和市场经济现状及复合增长率为26%。相较之下中国仍有较大整合空间。今后的一个时期世界药品将以8%的速度增长,显示出良好的成长性。2013年整个中国药品消费市场总规模达到11463亿元人民币,首次突破万亿规模。2016年中国医药行业发展回顾2017年中国化药总体市场预测已向1万亿元以上迈进。2015年,楚雄州生物医药产业实现总产值63.02亿元;力争到2020年,楚雄州生物医药产业实现增加值100亿元,成为全国重要的民族医药产业集群基地和民族医药融资上市孵化基地。中国已全面运行在与世界医药市场经济轨迹中。我国作为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医药市场,无疑具有强颈的市场潜力。随着楚雄天然生物彝药管理创新进入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期。展望2017年,楚雄天然生物彝药品种在贯性作用下继续升温,刚性需求将推动着滚滚车轮前行。

五、结论及建议

笔者从理论到实践再到认识以后,经过市场经济调研的基础上收集资料,用科学方法,对楚雄天然生物彝药产业的基本情况及成长现状进行了分析;对楚雄天然生物彝药产业发展战略目标、彝药产业存在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发展楚雄天然生物彝药产业是事关楚雄州国民经济增长及彝州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发展潜力巨大的重要骨干支柱产业。第二,已把涉及天然生物彝药产业建设发展相关的科学数据,理论依据、实践成果,经验总结。产业发展情况等从理论的高度首次进行了系统论述,为产业建设发展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和经验借鉴。第三,产业研发符合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符合“一带一路”发展现代彝药产业经济的突破口,符合云南省楚雄州产业结构调整政策,顺应了中国加入WTO和“国药”走出国门的时代潮流,符合楚雄州政府“十三五”规划中提出的“工业强州,农业富民”的经济发展战略,已具备产业研发的基础条件。第四,楚雄天然生物彝药产业经过几年的发展,38家中药企业全力以赴进行GMP技改,已具备产业的基本条件,研制开发的彝族新药数十种,彝州有关部门将更近一步全力扶持制药工业龙头企业发展。产业已形成以市场经济为目标,多种经济成分共存,贸工农一体化,集科研攻关与彝药开发,已形成多门类综合协调发展的生态型经济产业。第五,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种植基地规模小,发展后劲不足,种植农户GAP种植意识淡薄;二是投融渠道不畅,技改资金严重匮乏,三是制药企业缺乏名牌产品和创新力不足,竞争能力脆弱,四是产业发展高端人才数量严重不足,高层次复合型专门人才奇缺;五是市场开拓滞后,营销队伍力量薄弱,支撑体系尚未形成;六是种植、药制加工、市场开拓、营销等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发展链;2016年楚雄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根据《药品管理法》、《药品生产监督管理办法》以及国家总局、省局的相关要求,及时对未能通过《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版)》的三家药品生产企业进行了停产核查,防止药品生产企业的违规生产。笔者建议:一是建立“公司+基地+科技+农户”的产业种植链,使种植业形成大规模;二是改制认证完成GMP的制药企业与国际制药标准接轨,在国内、外市场上销售;三是尽快加强产业发展以产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的创新体制为建立“彝药重点名牌战略,提高市场占有率;四是建立大型彝药中药材交易批发市场,发展提供大的市场环境;五是加强信息化网络系统;六是要规范人力资源管理,培养高层次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以产业持续发展和提高核心竞争力为战略,打入国内、外市场有利于促进彝药经济繁荣昌盛。

作者:彭万泽 单位:昆明万泽教育培训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H(huang)黄津孚编著.《学位论文写作与研究方法》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

[2]Y(yan)严诚忠主编.《MBA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学期论文精选》,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年4月.

[3]Y(yuan)袁鸿鸣著《MBA毕业论文精选》.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0年11月第一版.

[4]X(xie)叶振东主编.《毕业论文撰写与答辩》,1995年12月第一版.浙江大学出版社.

[5]L(liu)刘巨钦编著.《经济管理类学生专业论文指导》.中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9月.

[6]S(shu)舒畅编著《加入WTO就这样办好公司》.中国致公出版社.2002年1月出版.

[7]C(cha)查尔斯•希尔(chqrlesW.L.Hill)著.《今日全球商务》,机械工业出版社.

[8]J(jiang)姜恒雄主编.《现代企业战略管理》,中国社科院经济学博士中心(实用案例教材),西苑出版社.2003年8月.

[9]W(wang)王洲编著.《哈弗商典-经济管理学》延边大学出版社,2000年11月出版.

[10]Z(zhang)张卫峰撰写.《求实杂志》中国社科院出版社.2003年第4期.[11]M(man)《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

[12]F(fei)[美]•菲利普•科特勒著.《市场营销管理》,1997年第二版中国人民出版社.

[13]W(wang)王福晋著.《人力资源管理》,2001年石油工业出版社.[14]M(man)[美]•曼昆著《经济学原理》下册,1999年,北京大学出版社.

[15]G(gao)[澳门],高德敏著《投资项目策划与基本动作》,云南人民出版社.

医药产业论文范文第5篇

作者:李冬雪,徐益君

[关键词]中医药;科技发展;现状

[收稿日期]2013-09-16

[通信作者]*李冬雪,副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医药领域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工作,Tel:(010)88225159,E-mail:lidx@cncbd.org.cn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当前,中医药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不断取得重大突破,受到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世界范围内对中医药的需求日益增长。本文围绕政策环境、经费投入、人才队伍、科技成果等方面,梳理了我国中医药科技发展的基本现状。

1我国各级政府部门高度重视中医药科技发展,政策环境逐步改善

“十一五”以来,我国政府越来越重视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纷纷制定了各种规划及政策来促进中医药的科技发展。2006年,国务院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加强中医药继承和创新,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以中医药理论传承和发展为基础,通过技术创新与多学科融合,丰富和发展中医药理论,构建适合中医药特点的技术方法和标准规范体系,提高临床疗效,促进中医药产业的健康发展。并将“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列为人口与健康领域的优先主题。2009年,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到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采取有效措施,全面加强中医药工作,开创中医药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新局面。2010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提到大力发展用于重大疾病防治的生物技术药物、新型疫苗和诊断试剂、化学药物、现代中药等创新药物大品种,提升生物医药产业水平。2012年,国务院陆续出台了《国家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生物产业发展规划》等,里面均涉及了发展中医药的内容。

各部门也大力协同,了很多相关规划及文件,推动中医药科技的发展。科技部2007年1月了《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将中医临床研究、中药产业发展、基础理论研究、标准规范研究、创新体系建设、国际科技合作列为优先领域。2010年了《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发展规划(2010―2020年)》,提到发展中药产业,提升中药工业,改造中药商业,培育中医药知识产业和服务业,将中药产业培育成为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大健康产业。2020年,建成一批各具特点、布局合理、区域化协调发展的中药科技产业基地。2011年,科技部又陆续了《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医学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和《“十二五”生物技术发展规划》等,均把中医药的发展列为主要内容之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12年下半年连续了《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中医药标准化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共列举了16项重点任务。

可见,近些年来,国务院及各部门都非常重视中医药的发展,纷纷制定了各种规划及政策,这些政策的制定为中医药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政策大环境,也是中医药能够稳定快速发展的有力保障。

2中医药领域研发投入经费持续增长,但同生物医药的其他相关领域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2.1中医药领域研发投入经费增长迅速据《中国科技统计年鉴》数据显示,中医药领域产学研各部分R&D投入经费在2007―2011年间保持逐年增长趋势,研发投入经费总额由2007年的188295万元增长到2011年的3399807万元[1-5],增长了约17倍,尤以产业研发投入经费增长最快,见表1。

表1中医药领域产学研各部分R&D投入经费数

Table1R&Dfundsin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field万元

年度研发机构高校高技术产业20071650828106143681200823076396041959842009263525114820804220103536455674174144201139390667063293711注:数据来源于《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08―2012年),研究与开发机构“按学科分组的R&D课题”、“按学科分高等学校R&D课题”、“高技术产业R&D活动情况”。

2.2研发机构和高校的中医药学科研发投入经费与其他生物医药相关学科相比差距较大据《中国科技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1年,研发机构和高校的中医药学科的R&D课题投入经费与其他生物医药相关学科相比差距较大,中医药学研发投入经费只有临床医学研发投入经费的约1/3[1],见表2。

表22011年研发机构和高校的生物医药相关学科R&D投入经费数

Table2R&DfundsinbiomedicalfieldinR&Dinstitutionsanduniversityin2011万元

排名学科研发机构高校1生物学2596142263232临床医学621652263303基础医学37923988944药学61188566115中医学与中药学39390667066预防医学与卫生学36984215447军事医学与特种医学7281138注:数据来源于《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12年),研究与开发机构“按学科分组的R&D课题”、“按学科分高等学校R&D课题”。2.3中成药制造业的研发投入经费与化学药品制造业相比差距较大据《中国科技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1年,中成药制造业的研发投入经费为3293711万元,不到化学药品制造业的1/3[1],存在较大差距,见表3。

表32011年生物医药各相关产业R&D投入经费数

Table3R&Dfundsinmanufactureofmedicinesin2011

排名分类2011年R&D投入/万元所占比例/%1化学药品制造业1044223255.322中成药制造业329371117.453生物、生化制品的制造业265449414.064医疗设备及器械制造业248614013.17注:数据来源于《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12年)“高技术产业R&D活动情况”。

3研发投入人员总量增长较快,且研发投入人员的主体正逐步由高校和研发机构向企业转移

3.1研发投入人员总量增长较快据《中国科技统计年鉴》数据显示,中医药领域的研发投入人员总量从2007年的18578人年增长到2011年的35597人年[1-5],增长幅度达91.6%,增长较快,见表4。

表4中医药领域研发投入人员总量

Table4R&Dpersonnelin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field人年

年度研发机构高校高技术产业2007245587037420200827741066713660200934021049915464201036471098910458201138971170519995注:数据来源于《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08―2012年),研究与开发机构“按学科分组的R&D课题”、“按学科分高等学校R&D课题”、“高技术产业R&D活动情况”。

3.2产业研发投入人员数量增长迅速据《中国科技统计年鉴》数据显示,从2007年到2011年,研发机构和高校的研发投入人员数量呈现持续稳步增长的趋势,增长幅度分别为58.7%和34.5%;但产业的研发投入人员数量增长迅速,从2007年的7420人年增长到2011年的19995人年[1-5],增长幅度高达169.5%,并且占中医药领域研发投入人员总量的比例也由2007年的39.9%提高到2011年的56.2%,充分表明科研投入人员的主体正逐步由高校和研发机构向企业转移。

4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取得成绩显著

4.1“中医学”科研数量增长显著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网站数据显示,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收录的“中医学”文章的数量从2007年的15164篇增长到2011年的24620篇,增长幅度达62.4%,文章总数量的排名由2007年的第9名上升至2011年的第4名;并且在国内论文被引用次数最多的10个学科排名中,“中医学”也由2007年的不在前10名跃升至2011年的第6位[6],成绩显著,见表5,6。

表5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收录论文数排名

Table5Top10listfornumberofpaperstakenbyCSTPCbydiscipline

排名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1临床医学临床医学临床医学临床医学临床医学2电子、通信与自动控制技术农学农学中医学计算技术3计算机科学技术电子、通信与自动控制计算技术计算技术电子、通信与自动控制4基础医学计算技术电子、通信与自动控制农学中医学5农学基础医学基础医学基础医学农学6药学药物学中医学药学预防医学与卫生学7生物学中医学药物学电子、通信与自动控制基础医学8预防医学与卫生学生物预防、卫生预防医学与卫生学生物学9中医学预防、卫生化工化工化工10化学化学地学土木建筑土木建筑

表6国内论文被引用次数最多的10个学科排名

Table6Top10listfornumberofpaperscitedbydiscipline

排名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1临床医学临床医学临床医学临床医学临床医学2地学农学农学农学农学3农学地学地学地学地学4生物学生物学生物学生物学生物学5电子、通讯与自动控制电子、通讯与自动控制电子、通讯与自动控制电子、通讯与自动控制电子、通讯与自动控制6基础医学环境科学基础医学基础医学中医学7化学基础医学环境科学环境科学基础医学8环境科学化学化学计算技术计算技术9计算机科学技术计算技术计算技术中医学环境科学10电力与电气中医学中医学化学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另据《中国科技统计年鉴》数据显示,SCI/EI/CPCI-S收录的“中医学”论文数从2007年的63篇增长到2010年的450篇[1,4],增长明显。

4.2中医药领域专利申请量及授权量明显增长2002―2012年期间,向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的和PCT申请进入中国国家阶段的涉及中医药领域的发明专利申请量由3074件上升至9451件,增长幅度超过200%,增长明显;同时,2002年至2011年期间,涉及中医药领域的发明专利授权量由692件增至6319件,增长了约8倍,增长更为显著,见图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