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儿童美术论文

儿童美术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儿童美术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儿童美术论文

儿童美术论文范文第1篇

儿童剧的舞台美术设计应该从儿童心理和剧情出发,除了尽可能鲜明的色彩和可爱的形象外,更应该给孩子营造想象空间,现代社会信息量大,儿童剧的设计元素不能老停留在鲜花、蘑菇、太阳等图片的拼凑上,应当从剧情中寻找适合儿童的造型元素来进行设计,搭建一个符合儿童审美情趣的舞台空间。儿童剧舞美设计无需考虑流派、风格等问题,只要是营造了符合剧情又能引发儿童无限想象的舞台梦幻空间就是成功的儿童剧舞台美术设计。

二、儿童剧舞台美术设计的视觉吸引

儿童剧顾名思义她的观众就是儿童,儿童的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发生转移,这就涉及到儿童剧舞台美术的视觉吸引问题。儿童剧的舞美设计在创作过程中必须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创作出极富视觉效果的舞台形象和舞台空间,让舞台充满神奇和幻想,才能紧紧吸引儿童的眼球,

1、儿童剧舞美设计的色彩运用

儿童剧舞美设计在色彩运用上要充分考虑儿童的心理,他们是相对简单的、感性的、活泼的。所以我们在色彩上要尽量丰富、尽量鲜艳,这样才能符合儿童的心理并为他们所接受。如果在色彩运用上过于灰暗、过于单一就会给小孩一种压抑的感受,引不起孩子的兴奋,小孩不兴奋在剧场就会坐不住。所以一部儿童剧给小孩的第一印象是非常重要的,而这个第一印象就来自视觉、来自舞美效果。

2、儿童剧舞美设计构图的饱满性

舞台美术设计构图不是绘画概念上的平面构图,而是立体的、三维的构图,要充分考虑舞台的立体空间,作为儿童剧的舞美设计不能等同于其他人戏的舞美设计,他们的观众群体不一样,成人戏剧的舞美可以简约、抽象,像京剧一桌两椅也可以把整台戏演下来。而儿童剧则不同,应该尽量饱满、夸张,这个可以参考儿童画,儿童画一般都是构图饱满,造型夸张,充满童趣,而不会像国画那样大量留白,所以我们做儿童剧舞美设计的时候在考虑剧情的情况下尽量做到构图饱满,造型夸张、具有童趣。

3、儿童剧舞美设计和灯光的关系

舞台美术设计和舞台灯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随着科技的进步,舞台灯光种类越来越多,科技含量也越来越高,比起传统的舞台灯光已经有了质的变化,能带给观众更好的视觉享受。我们在做舞美设计的时候一定要考虑灯光,舞美是灯光的载体,没有载体再好的灯光也没有办法发挥,儿童剧舞美的造型既要夸张、有童趣也要考虑受光后的效果。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用于舞美制作的材料越来越多,我们在选材上也要考虑灯光,因为有的材料吸光,有的反光,这些都是要有机结合的,舞美和灯光结合好了就能让整剧增色不少。

三、总结

儿童美术论文范文第2篇

用视觉形式冲击学生感官的美术教育,是儿童加深对世界的认识的有效途径,其中的绘画课程不但能够有效地提升儿童的动手能力,而且能积极推动儿童观察能力的提高。在好奇心的推动下,儿童能够通过细心的观察来找出事物之间的细微差别,积极地自我观察能够让儿童逐渐养成细心观察的习惯,这是培养儿童健全人格的主要途径。同时,小学美术教育可以帮助儿童完成记忆力训练。小学美术教育的写生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对身边比较常见的事物进行更全面的了解,并借助自我记忆来完成特定形象的记忆。这不但能锻炼儿童的观察力,而且能训练儿童的记忆力,从而推动儿童健全人格的形成。想象力是小学美术教育的主要培养目标,在儿童观察力和记忆力不断提升的基础上,不断培养儿童的实践技能和创新意识。比如小学生在画鱼的过程中可以联想到海底怪兽或者美人鱼,这样的联想锻炼将会对儿童想象力进行有效地锻炼。最后,小学美术教育不但包含必要的美术绘画和手工制作,还包含相应的美术成品欣赏和美术作品创作,这对小学生审美形态的形成具有长远的影响。早期美术教育在引领小学生认识美和发现美的过程中,逐渐提升小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小学生的艺术素养,推动小学生形成相对健全的人格。

二、小学美术教育可以推动儿童全面素质的发展

首先,作为一门重要的艺术教育形式,小学美术教育可以促进儿童个性塑造。作为陶冶儿童情操的有效方式,美术教育课程的开设将会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推动儿童完整个性的形成。美术作品是最能体现儿童内心的艺术形式,从美术作品的绘制过程中小学美术教师能够体验到儿童内心主动、敏感和独立的性格特点。合理的安排美术作品,可以激发儿童内在的实践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够推动健全人格的形成。小学美术教育的开展促进儿童个性教育的发展,需要以儿童的兴趣为出发点,按照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丰富儿童绘画课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促进儿童思维和智力的双向延伸。其次,小学美术教育可以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儿童智力的开发需要从左脑训练和右脑开发结合在一起。但是,现阶段小学教育的内容不是文字就是数字,这给儿童的左脑造成了极大的压力,但是其右脑的开发却几乎处于荒废的状态,这对儿童的开发是非常不利的。早期美术教育课程的开展,可以引导儿童在观察和感知事物的过程中明确某一特定事物的外在特性——外形、结构和颜色等,锻炼儿童的抽象思维能力,推动儿童智力的发展。再次,小学美术教育可以培养儿童的创新意识。作为目前素质教育中培养儿童创造意识的有效途径,小学美术教育课程的开展把儿童文化讲述和实践能力培养放置在同样重要的地位,是个性教育在小学教育阶段的集中体现。小学美术教育的开展,将会引领儿童在勇于实践和创新的过程中形成丰富的想象力和表现力,从而提升自我艺术修养,实现健全自我人格发展的目的。小学美术教育在培养儿童创新意识的过程中,小学美术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激励儿童进行大胆的想象和合理实践,用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合理培养儿童的创新意识,推动儿童人格的发展。

三、总结

儿童美术论文范文第3篇

论文当中引用的学术文献资料,是体现了科学的继承性和论文作者对前人研究结果的尊重,也为读者提供了检验论文是否有价值水平的重要意义。下面是学术参考网的小编整理的关于美术教学论文参考文献,给大家在写作当中带来帮助。

美术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1]陈萍.莆仙宫庙壁画艺术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

[2]郑芳芳.明清易代背景下的清前期人物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

[3]骈岑.3~6岁儿童绘画表现能力发展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4

[4]林颖.中国高等师范院校中国画教育的若干问题思考[D].福建师范大学2012

[5]黄菁.民间美术在水墨人物画创作中的运用与拓展[D].福建师范大学2012

[6]王雅欣.探寻学龄前校外儿童水粉画教学的新思路[D].福建师范大学2014

[7]王艳梅.清代杨柳青人物题材吉祥画的艺术特色[D].福建师范大学2012

[8]王盼美惠.5-6岁幼儿绘画表征特征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

[9]陈艺红.男权世界中的女性世界[D].福建师范大学2010

[10]刘德宾.中国画与中国戏曲的艺术特征探微[D].福建师范大学2005

[11]张玲.从林风眠的调和论看近现代中国画的中西融合[D].福建师范大学2004

[12]毛蓉蓉.中国人物画造型的传承与时代性[D].福建师范大学2009

[13]黄霖清.论形成(影响)现当代中国人物画造型特点的若干因素[D].福建师范大学2009

[14]柳健.以幼儿认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色彩启蒙教育研究[D].聊城大学2014

[15]秦芳.以绘画视知觉视角下研究4-5岁幼儿绘画语言表达特点[D].新疆师范大学2014

[16]王蓉蓉.三大学术思想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影响[D].福建师范大学2008

[17]郑艳.中国“学院派”美术教育与传统美术教育之间的架构[D].福建师范大学2008

[18]倪婷婷.德化现代陶瓷艺术性弱化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

[19]张永海.画中的人生与如画的人生[D].福建师范大学2008

[20]洪文峰.花枝春满天心月圆[D].福建师范大学2010

[21]吴晨阳.一脉相承-浅析两宋至现代闽籍中国画人物画家绘画风格中“线”的继承性[D].福建师范大学2011

[22]曾春丽.初探福建工艺美术对福建本土中国画画家画风的影响[D].福建师范大学2011

美术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1]孟艳双.北宋山水画审美思想在现代城市山水画中的运用研究[D].燕山大学2014

[2]陈跃.数学多媒体教学初探[J].职业.2010(23)

[3]伍健.多媒体数学教学软件的创新与应用[J].南昌高专学报.2011(02)

[4]葛晋,张文敏.多媒体数学教学探析[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02)

[5]金昊.多媒体技术辅助立体几何图形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6]田毅.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23)

[7]李芹.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南昌高专学报.2005(04)

[8]吴华,宋西红,盛晓明.网络多媒体课件系统与数学教学的整合[J].数学教育学报.2004(01)

[9]周建明,薛有奎.多媒体数学教学尝试[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00(03)

[10]孙济生,刘向群.多媒体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J].教育信息化.2004(10)

[11]彭慧.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探索[J].成功(教育).2011(03)

[12]周杨静,刘志峰.设计类课程多媒体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06)

[13]马晨.多媒体技术在中学教学中的应用及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

[14]蔡静.多媒体背景下的展示设计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9

[15]乔韦.当代中国山水画形式美表现分析[D].西北民族大学2014

[16]姚佳.浅谈写意人物画之“意”与漫画之“漫”的联系[D].西北民族大学2014

[17]刘莉.色彩运用在冯远写意人物画中的情感体现[D].西北民族大学2014

[18]孔瑞娜.藏族题材写意人物画初探[D].西北民族大学2014

[19]高燕.中学语文多媒体技术优化教学效能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

[20]沈霞.多媒体技术在新职业英语教学应用中的设计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2

[21]孙文蕴.多媒体技术在高中概率教学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22]籍明文,武女则.多媒体教学的认识与实践--将多媒体教学手段上升为主要教学模式[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01)

[23]黄国松.多媒体教学的现状与发展的思考--浅谈多媒体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点滴体会[J].才智.2008(17)

[24]赵玲丽,赵海涛.浅谈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2003(01)

美术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1]裴书鸿.窥识国画的意境[D].福建师范大学2014

[2]郑小艳.时代的映像[D].福建师范大学2012

[3]陈大楚.儿童画教学创意探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8

[4]陈梵娅.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发展适宜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

[5]米学军.“童心说”美学新解[J].安顺学院学报.2007(01)

[6]吴丽芳.中国学前儿童美术课程基本问题的历史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

[7]闫慧.校外儿童美术教育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湘潮(下半月)(理论).2009(06)

[8](美)罗恩菲德(Lowenfeld,Viktor)着,王德育译.创造与心智的成长[M].湖南美术出版社,1993

[9]单媛媛.幼儿美术教育现状分析及指导策略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

[10]孙玲.对话式美术欣赏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2007

[11]曹英.幼儿园绘画教育活动评价内容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

[12]朱晓霞.浅议威海艺术挂毯与绘画语言的交融[D].福建师范大学2014

[13]陈敏敏.剪刀下的艺术-高密剪纸[D].福建师范大学2014

[14]葛辉.五彩斑斓的空中画卷[D].福建师范大学2014

[15]刘娟.民间艺术的明珠-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D].福建师范大学2014

[16]吴跃华.明清(更迭)背景下德化青花瓷艺术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4

儿童美术论文范文第4篇

郑州彩之灵美育中心创办人,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公共艺术教育专业硕士。中国壁画家学会会员,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2009年创办彩之灵美育中心,并入选《河南校园》杂志“年度河南省名师风采录”,2014年又被河南省美术馆聘为特聘教师。曾参与编写《在实践中反思――美术教育质的研究案例》一书,硕士论文《儿童美术作品中的成人观》被光明日报出版社刊登。

王老师有着多年的少儿美术教育一线经验,培养的学员参加社会各种重大赛事成绩斐然。

所获荣誉:

1997年 油画作品《生命主题》入选第四届中国体育美术展览,被收入《第四届中国体育美术展览作品集》;

1999年 油画作品《生命主题2》获“河南省美术作品世纪大展”二等奖;

1999年 油画作品《小范》入选“河南省第九届美术作品展览”;

2000年 油画作品《静物:花之一》获“河南省首届新人新作美术展”优秀奖;

2005年 油画作品《静物》发表于中国《艺术教育》杂志;

2006年 9月13日《大河报》专题报道:《王彩玲:水到渠成自有彩》;

2008年 油画作品《百合系列》参加“中、俄、日、韩当代艺术四国联展”;

2013年 策划“彩之灵――儿童画家原创美术作品联展”(郑州市博物馆);

2015年 策剃“第二届彩之灵――儿童艺术家美术作品联展”;

2015年 受邀到法国进行国际美术教育考察。

我多年来一直潜心致力于美术教育领域中隐含问题的批判性研究,结合国外先进教育理念及中国本土特点,将美术课程与其他学科进行跨领域的科技整合,开发以美术为中心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培养模式,初步实现了在文化关照下的美育理想,成果得到国内外一些专家的高度评价,令我甚感欣慰。

在此,与各位分享一下我的浅知拙见。

美育对孩子的成长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可以说,没有接受过美的教育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我创办了彩之灵美育中心,追求的是人文化倾向的美育理念,张扬艺术化生存的处世态度,是帮助孩子对艺术创作、审美及人文察觉的基本能力。在这里,创作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除此之外,美育更应展现给孩子们的是一种优雅而富有诗意的教学环境,以及美好、纯净而有爱心的教育灵魂,这样的氛围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无意识心理活动,激发学生更多的潜力与向上的精神。

无论辅导老师的方法有多么“高明”,只要把孩子作品的“原创性”给辅导掉了,使画没有了“孩子气”,这个老师就是一个失败的老师。

儿童美术论文范文第5篇

沙翁有一句名言: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这几年,我才体验到沙翁这句话的内涵,真正体验到读书的快乐。因此,我常常都是书不离手,一天没有书读,就好像失去了什么。

我常常羡慕现在的孩子,从小就有这么丰富的书籍可以阅读,使他们稚嫩的心灵徜徉在知识与智慧的海洋里。我常给儿子买好多的书,特别是名著。儿子每天都是伴着书籍入梦,有时,需要我夺下他手里的书,他才能入睡。想想自己小时侯,每天夹着薄薄的课本上课,能听上老师拿着一本小说讲故事,就是我们人生的一大乐事了。

到了师范学校,本来有书读的条件具备了,可是因为自己对美术的偏好,专读美术方面的书,主要是读画儿;工作之后,又爱上了书法,于是,专拣字帖来读,主要是看字。读教学方面的书,只是仅局限于参考资料和参考教案;后来,为了学历,又逼着自己读大学的教科书。

真正意义上的读书,我感觉到还是从逼着自己写论文开始。那时,我们的校长是陈日铭老师,他是一位乡村民办老师出身,但是因为他勤于笔耕,每年豆腐块式的文章上百篇。后来,他被评为县里的师德典型,我就在全县一遍一遍地演讲他的事迹,同样也一遍一遍地教育着自己。于是,我也下定决心,像他那样开始写论文。陈老师是写的数学方面的文章,论文极少;我是教语文的,对豆腐块又不太感兴趣。怎样起步?这时,我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做“书到用时方恨少”,于是,搬来学校能找到的教育杂志进行阅读,摘抄,逐渐开始模仿写论文。此时,我只是把读书当作我写作的辅助,作为方法的学习,资料的收集而已。

后来发现,论文的写作素材并不是单纯从阅读中来,更主要的是从教育教学实践中来。可是,面对诸多的教育教学现象和问题,不知从哪一方面去认识,不知从哪里着手分析和解决问题,更谈不上写论文了。这个困惑,我想,也是我们目前绝大多数老师的困惑:对教育现象、教育契机,充耳不闻、视而不见,这是很普遍的现象。即使我们有很多的老师,对新课改的理念讲得头头是道,可是在具体的操作层面,仍然是理念与实际相去甚远,所能做的,就是给每个教学环节贴上显示现念的标签而已。我曾经在宾山小学作过一次讲座,题目是《学会审视》,就是针对我们的这一现象谈如何审视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由今天看来,学会审视教育教学工作的方法固然需要,更需要的是,要提升自己教育教学的理论素养,才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出发点。怎么办?——读书。

教育局从去年开始,就实施了“买一赠一”的送书活动,都是选购的教育名著。很多论文上提到的新观点,都是来源于这些名著,很值得一读。实际上,前年,我也就产生了这样的观点:要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最直接的,就应该读原著。可惜我不懂外文,于是,前年,我就专程到上海华东师范大学选购了不少原著的译本。如:著名的心理学家加涅,就是提出将学习结果分为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和信息加工原理的美国学习理论专家,他在《教学设计原理》里面,系统介绍了他的学习理论。而过去,我们只能在大学教材里看到这种提法而已。又如:著名心理学家戴斯与别人合著的《认知过程的评估》,对认知过程,又从另一个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对我们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的加工,语言的加工很有帮助。再如:英海尔德等合著的《学习与认知发展》,使我们对如何看待教育的作用和学生的发展关系,有一个客观的认识。这些书有很好的设计,每页的左面都开辟出不小的空间,我就将我读书的感受写在上面。总的来看,西方的教育名著,偏重于客观的研究,通过实验来获得规律,而且是基础性的、原理性的。中国的教育教学专著偏重于用辨证的思想,引经据典,自圆其说,但也实验,不过大多是印证性的,不太具有基础性。不过,你能很好地欣赏到他们很好的语言。如:南京师范大学的刘晓东在他的《儿童精神哲学》里,对儿童的精神世界就做过这样优美的描述:“儿童不只是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之上,还诗意地鱼游于历史的长河之中,儿童的游戏,儿童的梦想,儿童的艺术,儿童的思想,儿童的全部生活,都是史诗,都是描绘生命历史,描绘精神历史的诗篇。”我们想,中外教育家的这些区别,主要与中国人和西方人的思维方式的差别有关:西方人善于归纳思维,而中国人善于演绎思维;西方人的研究崇尚理性,而中国人的研究偏好感性。我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宜将中西合璧,才能真正地在三尺讲台上游刃有余。

由于读书,我学会了反思,对教育教学现象能看得透了,看得深了,而且,好的教育教学策略在自己的头脑中出现得快,于是在课堂教学中,逐渐由当初的策略,逐渐向教学机智,进而向教学艺术的方向发展,逐渐品尝到厚积而薄发的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