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业技术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范文第1篇

(一)投入不足

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对农业技术推广的投入也在迅速增加,但仍然满足不了实际需要。在项目资金方面:由于国家级推广项目资金重点支持设备及基础设施投入,项目的运行费用需要通过地方配套来解决。但是,由于地方财政状况不好,难以保障在项目期内,100%项目实现匹配,导致推广项目越多,配套资金越多,反而加大了地方财政的压力。在基础设施方面:榆树市在29个乡镇级别的农业推广站中,只有6个站有所有权办公用房,其他站是采用租借方式或者依靠地方政府安排,大部分都无法满足基本的“三室一厅”,即办公室、培训室、检验检测室和咨询服务大厅的标准。还有试验示范基地,交通工具、办公桌椅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仍然跟不上推广工作需要,最终影响的是对农户的服务质量和推广效果。

(二)推广体系活力不足

1.待遇偏低

2000年,榆树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职称工资为200-400元/月。2013年高级农艺师工资涨到4000元/月,助理农艺师工涨到2700元/月。但实发工资却低于这个应发工资的标准,晋级工资不能及时的兑现,导致部分专业技术人员的实发职称工资与应发工资相差两个职级,严重挫伤了农业科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导致部分农技推广人员将主要精力放在经营创收上,对公益性的农技推广工作热情不高。

2.梯队结构断层

在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当中,29岁周岁以下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所占比例为0%,而50周岁以上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占14.46%,随着这部分人员退休,加之年轻力量缺失,推广队伍必定面临结构断层,而不具有农学专业背景人员比例达到35.23%,根据《农业技术推广法》中规定专业技术人员比例应当不少于80%的要求仍有一定差距。

3.工作经费短缺

榆树市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同样面临着“有钱养兵,无钱打仗”的局面。在由财政全额拨款的经费中,人员经费支出所占比重接近100%,而用于机构日常办公、业务活动方面的经常性开支的事业业务运行经费所占比重几乎为0%。2000年之前农技中心事下设企业,经营创收的盈利部分作为平时的推广费用。2000年之后,政府不再允许事业单位人员从事经营活动,也不允许事业单位下设企业,所以经费问题又重新摆在了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面前。

(三)超编严重,职称、学历结构失衡

一个适度规模的农技推广队伍既保证推广效率又能增加农业收益。榆树市人员超编现象也很严重,23个推广站超编共计407人,超编比达到105%。同时职称、学历结构比例不平衡,我国规定专业技术岗位高、中、初级的结构比例为1:3:6,而榆树市农业推广人员职称结构比为1:4:12,相当于中级及初级人员增加了2倍,高级人员没有增加。据相关文献研究,中、高级农业推广人员仍在主动或被动地持续流失。虽然农业推广人员的素质不能凭借学历水平高低判断,但是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地方农技推广人才匮乏。

(四)满足推广工作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严重短缺

农业推广硕士的招生比例都在逐年增加,这无疑给现有的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带来生机,然而调查中机构领导认为应用型人才短缺。尽管年轻推广人员的整体素质较高,但工作能力方面与实地工作情况差距较大,专业知识的应用不够灵活,操作能力弱,不能很快的进入工作状态,吃苦精神不够等等,解决这一现实问题迫在眉睫。

二、建议对策

(一)适当增加投入,保障推广工作有序进行

物质保障是推广工作能够稳定有序开展的前提条件。当务之急是加快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速度,开展以政府投资为主、社会力量为辅的多元化投资形式,对县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区域站、重点乡镇站建设和农业科技示范场建设等予以重点支持。要建立推广项目的基金管理制度,实行人员经费和业务经费分开管理。按照填平补齐原则,完善推广设施,给予推广人员良好的办公环境和工作条件,为农业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坚实的后盾。

(二)优化推广队伍,提升队伍素质

农技推广队伍结构不合理是全国农技推广体系的共性问题。着力解决推广队伍后继无人和农技员岗位编制的问题,要建立以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为主体,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为主体,中青年为主体的人员体系,逐步形成老中青合理搭配的梯次结构。按需制定用人计划,严格执行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和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机制,对进入推广体系人员严格把关,按规定对不合格人员予以调岗或解聘,以工作需要、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为依据来保证农技推广人员岗位的流动合理有序。建立一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人员精干,正常发挥职能的农技推广队伍。

(三)提高福利待遇和社会地位,激发队伍活力

农业技术论文范文第2篇

1.1国内的应用研究国内现代物理农业技术在2007年后成形,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种是将物理学中对生物具有正向作用的原理技术化并用来提高农作物、家禽家畜、菌类、水生动物的产量和质量的增产优质型,主要以种植业为主;一种是将物理学中对病原微生物和害虫具有灭杀作用以及对环境具有保护的原理技术化并用来预防动植物的病虫害以及其他危险化学品危害的无毒型,它涉及农业的所有种类。在种植业方面,建立了植物全生育期病虫害预防技术体系[3],它包括土传病虫害、气传病害、地上虫害的防治三个方面,其集成技术包括土壤连作障碍电处理技术、温室电除雾防病促生技术、静电灭虫技术、烟气电净化二氧化碳增施技术、声波助长技术。能够对土壤中的大部分害虫以及接近百分百的真菌种类、细菌种类进行有效灭杀。在菌业方面,食用菌方面的物理农业技术已经能够组成比较完美的病虫害预防体系。其领域最重要的物理技术包括菇房空间电场促蕾防病系统、接种室空气实时电净化技术系统等,出现了可以预防绝大多数菌病的环境安全型菇房,目前正在全国推广[4]。在畜牧业方面,空气微生物的空间电场自动疫苗化原理的应用带动了传统的畜牧业向环境安全型畜牧业转向[5],已经商业化的技术包括畜禽舍空气电净化自动防疫系统、等离子体除臭灭菌系统、粪道电净化自动除臭灭菌系统、饮用水微电解处理系统,设计了少疫病发生的环境安全型畜禽舍标准配置。在水产业方面,水栖水体微电解技术、灭菌技术以及介导渔礁,LED灯补光器等发展迅速,由灭菌系统、体微电解技术系统、介导渔礁组成了环境安全型水产育苗室的基本配置[6]。

1.2国外的应用研究现代物理农业工程技术在国外发达国家都有研究与应用[7]。比如环境控制技术,其应用涵盖种植业、畜牧业,主要用于植物温室,主要还是围绕着光合作用原理的相关条件进行生长的优化控制,主要的操控因子是温度、光照和二氧化碳,其技术成套成熟。而在动植物疫病和病虫害防治方面还没有太系统的技术组配。在食用菌方面,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起,便进行了制造人造雷电提高香菇产量的试验,结果发现,与未外施电压的通常栽培方法相比,香菇收获量提高了约1倍。韩国试验了一种带电的水进行蘑菇喷淋,也提高了产量。德国的科技人员进行了闪光、放电组合试验,获得了增产和防病的双重效果[8]。在畜牧业方面,美国2001年开展了鸡舍电净化技术的实践[9];日本2008年也开始了猪舍的空气电净化试验,试验主要在口蹄疫的控制方面;德国2009年开展了等离子体猪舍除臭试验;2008年后中国开展的物理的自动防疫方法受到法国、英国、荷兰的关注,分别开展了研究与试验[10]。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动物饲养方面,利用温度调控动物的生长效果极为显著,国内外在此利用方面不存在太大的差异,相关技术的应用效果差异主要是在管理方面,特别是软件和自动化水平方面,美国鸡舍的温度管理能够精确到0.01℃,环境控制的精细化数字化是中国目前难以效仿的难点。

2现代物理农业技术的产品研发及试验

2.1现代物理农业技术的产品研发物理植保技术装备已在农业生产中获得较为广泛的应用,且预防病虫害效果理想,正在成为绿色AA级、无毒农业、不打农药蔬菜及其其他不能使用化学农药植保的植物生产系统配置的核心[11]。主要设备包括3DFC系列温室电除雾防病促生系统、3DT-480型土壤电消毒杀虫机、3DJ-200型多功能静电灭虫灯、防虫网等。环境安全型农业设施,特别是环境安全型温室、环境安全型畜禽舍、环境安全型香菇菇房的设计与应用进展迅速。空间电场自动防疫机防疫和空气净化效果理想,正在成为继疫苗加抗生素的防疫模式的替代模式,环境安全型菇房的应用以香菇生产最为成功,空间电场生长调控机、多功能静电灭虫灯、防虫网的应用不仅可以预防香菇的病虫害而且可以提高香菇的生长速度和生物转化率。在土壤病虫害的物理防治方面,土壤电消毒杀虫技术进展迅速,过去难办的重茬病、连作障碍都可通过电处理而迅速消解。3DT-480型土壤电消毒杀虫机在防治根结线虫病方面可以达到100%的理想效果,对镰刀菌、大丽轮枝茵等枯萎病、黄萎病病菌的杀灭效果优于化学法。另一方面,土壤电消毒机将在预防樱桃根癌病方面获得突破。在种子加工方面,种子气电联合处理技术的突破大大地提高了种子的活力,并制造了完全无毒无菌的洁净种子。经过气电联合处理后的种子能以超过对照1~2倍的速度生长,且苗健壮,是植物工厂化生产的未来技术首选。养殖水体电处理技术获得了突破,其中3DH-70型水消毒杀虫机解决了水产养殖过程中的水体消毒和灭虫,能非常好地替代了化学杀虫剂、杀菌剂,是建立水产养殖绿色养殖模式以及解决水产品食品安全问题的关键技术装备。

2.2现代物理农业技术的试验分析本项目组在吉林省进行了两年的温室大棚果蔬的声波助长和电子杀虫集成技术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使用物理农业技术装备的温室农药用量减少90%以上;土传病虫害预防率90株•百株-1;气传病害综合防效90%以上;白粉虱、蚜虫虫口密度下降92%以上;大型飞翔类害虫侵袭率下降90%;其中番茄产量提高22.6%,辣椒产量提高63.1%,叶类蔬菜平均增产35%。经过试验分析,我们认为,目前尚不能完全依靠物理装备来解决温室大棚作物病虫害问题。但其在预防并减少病虫害、减少农药的用量、增加农作物的产量方面有明显的作用,并得到了试验村、示范区大棚种植户的广泛认可。

3现代物理农业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展望

3.1理论基础研究趋势及展望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和试验表明,自然界影响生物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除光照、温度、水分、空气、营养等关键因素外,还涉及地球表层和大气空间存在的各类电场、磁场、声场、力场等物理性应力刺激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为此人们也尝试随着发育阶段和环境因子的改变,模拟实施各类物理调控措施,特别是应与分子生物学、栽培生理学进展相结合,深入研究物理刺激对基因的作用,做动态研究。

农业技术论文范文第3篇

1.1水稻插秧育秧技术要求较高

一是想要使用机械插秧,需要一块标准的水稻插秧地,水稻的秧苗要均匀分布;二是水稻的秧苗需要健壮,并且无病虫害,满足水稻高产的要求。由于我国大多数农户家庭均采用家庭劳作的农业生产模式,导致农户更加偏好传统的插秧技术,机械化的插秧技术成本较高,对于收入较低的农户家庭并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这就导致机械插秧技术不能够在水稻插秧技术推广中得到良好的运用。

1.2机械插秧的技术限制

机械插秧所选择的秧苗一般是带土移栽,秧苗的年龄在15~20天,叶龄在3.5~4叶龄之内,秧苗的高度在12~17厘米。若地里的水越深,秧苗就不会露头,就不能够使用机械进行插秧。在插秧的过程中,也可能受到天气的影响,在秧苗的插秧季节无法提供其需要的水量,就导致秧苗不能正常插秧,而机械并不能够采用大秧苗进行插秧,这样插秧机就成为了摆设。

1.3水稻农田中的灌溉水利设施落后

在大多数的水稻农田中,用于供水排水的系统比较落后,不能够做到自如地供水和排水,使得农田水深得不到有效控制,这就为插秧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1.4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较低

由于农村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农民对新生事物的接受较慢。受文化水平的限制,多数人还是比较倾向于传统的插秧模式,且没有办法去创新和改进,改良水稻的种植环境。这就在客观上阻碍了水稻插秧技术在农村的推广与落实。

2解决水稻插秧难以推广的有效措施

2.1加快土地流转的进程

要将土地集中在比较优秀的种粮大户中去。过去,为了提高粮食的生产率,国家推行了,将土地落实到每家每户,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我国农业的发展,进而也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但是,随着我国经济建设以及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已经不能够满足我国日益增加的农业需求,这种生产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当前生产力的发展。所以,只有将土地集中到农业大户中,对土地进行集中的管制,才能够有利于水稻插秧技术的发展,这样才有利于机械化农业生产模式的进一步推进。

2.2改良供水及排水系统

进一步推广水稻插秧技术,政府要设立专项资金,对我国现有的农田水利设施进行改造,使农田实现有效灌溉和排水。推广的技术人员还要根据实际的农业生产需求,对农田实行随时灌溉随时排水,为水稻的种植和生产提供良好的自然环境和技术条件,满足农户对插秧的要求,进一步推广机械插秧技术。

2.3加强水稻插秧技术的宣传与培训

想要进一步推广水稻插秧技术,就要加大新技术的宣传力度,还要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只有农民的文化素质提高了,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也就提高了,农民配合推广的积极主动性也会随之提高,水稻插秧技术也将会得到更好的推广。推广人员还要加强农民插秧技术的培训,尤其是机械插秧技术,让农民群众主动的改造水稻的种植环境,为机械化的水稻插秧提供良好的条件。

3结语

农业技术论文范文第4篇

1.1农业推广体系不健全,推广渠道不畅通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不断发展,农业推广网络也逐渐形成,但是目前这些推广网络仅局限于县级以上国家兴办的推广机构,面向基层推广网络建设还不完善,上下链接仍然不够紧密,没有形成县、镇、乡3级推广网络共建平台。基层推广经费不足,政策扶持不到位也限制了基层农业技术的推广。然而,基层推广网络的建设在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是宣传科技知识、落实新成果的重要载体,也是加快各种科研成果迅速转化的重要媒介。

1.2科技成果与实际生产需求产生错位

当前基层技术推广存在另一个问题是科研成果很难满足生产的实际需求。农民需要的是操作简单、省时省力、成本低、实用性强的技术,但是科研单位出的成果都是高精端的技术,这说明缺乏实际的调研,导致研究成果出现错位,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也很难被推广开来。例如,对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农民需要的不仅是高产,还需要好的品质等指标,因此,科研应该在实际生产经营寻找要解决的问题,这样所获得的成果便可以很好的进行转化。

1.3农业技术推广经费不足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是一项公益性事业,在我国事业单位条例中规定推广经费由政府财政划拨,但是目前很多地区重视工业的发展,对农业的投入比例非常低,到基层乡镇农业部门经费就更少,这样即使想搞一些推广活因为没有经费来源也是力不从心。基层从事农业技术推广的人员工资福利待遇较低,甚至有些贫困地区还不能保证按月发放工资,工作条件较差,缺乏基本的基础性设施和设备,这也影响了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影响了基层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1.4基层推广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基层推广队伍不稳定,机构不合理,素质相对较低,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学历较低,缺乏专业人员。在目前基层农业推广的队伍里,无学历或者中专学历较多,大学本科毕业的人员很少,这就造成了人员结构不合理。而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本身还是对专业技术要求很强很严的工作,如果不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无法从事好推广、示范、试验等工作。推广人员知识结构单一化,基层主要推广人员都是从事植保、农学栽培与育种等推广工作,而从事经济作物、园艺、蔬菜技术推广人员较少,导致了经济作物发展缓慢。缺乏知识更新培训和再教育的机会,对一些农业新技术、新知识不了解,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农业的需要。基层优秀推广人员很少,受福利待遇、办公条件、生活环境等原因,优秀的农业技术推广人才都不愿意到基层进行工作。

1.5农民文化程度不高,农业技术推广效率低下

农业技术成果推广最终群体是农民,农民的科学文化素直接决定推广效率和好坏,而我国大部分农村接受过教育的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从事农业生产基本都是50多岁的中年人,他们的文化水平很低,对科技成果的认识也不到位,接受新技术能力较差,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着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

1.6推广理念和手段落后

目前,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中,老观念、旧方法还是普遍存在的,缺乏对新的现代化理念创新。例如,制定推广的项目和研究成果基本脱离实际,导致农民参与性不高。有些地方推广方式靠着行政手段强加执行,真正通过试验和示范让农民满意的新技术并不多,这就造成了推广部门和农民越来越远,缺乏有效的监督双向机制。

2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发展思路

2.1要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地方政府应该给予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更多的支持,加大对技术经费的投入,完善农技推广体系。要建立以政府农技推广队伍为主导,企业、社会团体、个人参与的多元化农技服务体系。要明确各自职能,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只承担公益职能,做技术性工作,行政职能应该由政府农业部门行使,这样可提高工作效率,便于管理。

2.2要加快成立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效益

成立专业合作社是促进农业技术推广很好的方式。通过租赁经营、股份合作等方式把一些散户的土地或水产养殖区集中到养殖大户手中进行规模化经营。为了节省成本和提高效益,必须接受一些农业实用新技术,促进农业技术的推广普及。例如,乐业县雅长乡党委、政府依托资源优势,大力推广生态网箱养鱼技术,建立水产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已经发展网箱养殖户数达408户,建成网箱养殖7380箱,库湾养殖面积超过133hm2,投放鱼苗达900多万尾,水产品年产量达7000t以上,农民从水产养殖中人均纯收入达4000多元。

2.3要建立产学研模式,保证科研和生产联结

从事农业的大学及科研单位应该加强市场调研,研究成果要和实际相挂钩,这样才能保证成果快速有效的被推广。要了解农民在生产中碰到什么问题,需要什么技术来解决,根据问题有针对性地研究解决这些问题。要加强农业政府部门、科研单位、推广部门及农户互利合作制度,促使科技人员与生产者形成利益共同体,这样不仅能加强科研成果的转化,还能提高农民接受农业科技的积极性,提高农业科技推广效益。

2.4要培养专业人才,提高推广人员的素质

要有计划、定期对在职农业推广人员进行专业基础知识、实用技术和高新技术的培训工作,这样可以促进知识更新、拓宽知识视野,从而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要引进农业院校各农业类专业的人才充实到农技推广队伍中来,让人员结构更加合理,从而保证推广队伍更加充满活力,效率更高。培养复合型推广人才,在培养大田作物技术推广人才的同时,也要有针对性地培养一些经济作物、蔬菜、瓜果类的复合型推广人才。在懂得粮食作物推广技术的同时,也应该掌握地方特色的农业技术推广技术,这样才能适应于未来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进程中。

2.5要加强农业技术推广网络与信息服务体系平台建设

农业技术论文范文第5篇

相对于我国的农业体系,世界的农业技术是比较完善的。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政府主导作用;二是多样化发展。世界的农业研究体系多种多样,对于我国农业多元化技术推广体系有着很大的借鉴意义。

1.1政府主导是农技推广体系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世界上由政府主导的农业体系主要是欧美等发达国家在二战后建立起来的各国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至今发展中国家也有很多体系。随着各国科技的发展,政府在农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各国投入了大量的科研力量和人员对农业技术进行推广,现在全世界有超过200多个国家级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和五十几万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说明目前世界的农业推广体系已基本完成,并成为政府推动农业现代化的一种重要的手段。

1.2对比于政府主导的农业推广体系

世界的农业推广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有很多教育机构参与,有的是国家级的科研,有的是私人企业为谋利而进行推广,技术的差别也是五花八门。

2世界农业推广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2.1政府主导,在各国农业发展过程中一直是政府主导的。

因为政府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主要表现在:一是各国的农业科研机构都是由政府出资或者建立的,人员也是由政府培养的;二是各国的政府机构直接指导基层农民组织国家的农业机构,加强技术交流,做到科技运用于农业。

2.2现实证明政府科技资源是影响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现在社会中,政府是科技资源最多的组织,只有政府和科研机构相互合作,才能更好的推广农业技术。各国成功的推广体系总是把政府推广和科技资源有力的结合起来,有的是合作,有的是政府帮助推广。从各个方面看,政府的科技资源都是非常重要的。

2.3各国农业技术的发展和推广与政府的投入是分不开的。

主要表现在政府的支持,地方组织的建立,对农民的科技培训。我国政府的投入主要是中央、地方共同承担经费。

3建设我国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