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县级妇联年度工作计划

县级妇联年度工作计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县级妇联年度工作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县级妇联年度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为促进新一年工作顺利开展,现将2013年我县实施重大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妇幼项目及县级妇幼卫生工作有关情况作以总结,具体情况如下:

一、     基本概况:

陇县地处陕甘交界,共辖15个乡镇,158个行政村。全县总人口26.85万人,全县社会生产总值33.5亿元,农民人均年收入5500元,属国家级重点扶贫县。全县有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执业机构5个,母婴保健技术人员55人。乡级产科及妇幼保健人员31人,村级妇幼保健人员158人。乡镇卫生院15个,其中两所卫生院开展平产接生业务。全县年出生婴儿3515人。

     近年来,我县妇幼卫生工作在县委、县镇府的正确领导和市卫生局的精心指导下,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动力,以实施公共卫生妇幼项目为中心,突出重点,抢抓机遇,努力完善妇幼保健体系建设,创新妇幼保健工作机制,加强人才引进和培训,狠抓内涵服务和功能完善,认真实施妇幼重大和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工作,积极开展县级妇幼卫生绩效考核,全县妇幼卫生事业得到长足开展,各项妇幼业务工作取得了社会公认,群众满意度良好。

二、     妇幼卫生项目实施情况

我县按照省、市妇幼卫生项目安排,先后分别实施妇幼重大公

共卫生项目和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六个项目。在项目启动实施中,我们严格按照实施方案和工作程序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坚持抓项目落实,解释是难题,求群众满意,持之以恒,稳步推进。在全县各级政府和人民群众的支持配合下,经过全县妇幼工作者的齐心努力,项目实施比较顺利,实现了年度目标。

(一)组织管理情况

我县将妇幼卫生项目实施工作,作为惠及全县妇女儿童的一

项卫生民生工程来抓,列入全县年度卫生工作岗位责任制考核内容,加强了组织领导和督查督导。每个项目启动之初,制定了符合陇县县情的具体实施方案及年度工作计划。成立了由主管县长或卫生局长担任组长和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项目实施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部门职责,确定县妇幼保院为项目管理单位,细化了工作管理流程;坚持项目实施全程检查督导,制定了我县项目督导评估方案,有标准,有考核,有督导检查结果。针对项目实施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及时下发了指导意见。年内举办项目管理、技术培训班3期,促进了项目实施科学规范运行。在所有项目管理过程做到了“方案、计划、培训、督导、评估”五到位。

(二)实施进展情况

1、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全县农村孕产妇住院分

娩补助项目有序开展。重点加强了项目的管理及督导,严格执行服务包,实行直通车报销你。2012年10月—2013年9月份累计补助农村孕产妇2409人,补助金额达2090073.49元,补助率达100%,剖宫产率36.32%。

     2、育龄妇女曾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大力开展出生缺陷防治项目工作的宣传活动,普及曾补叶酸项目相关知识,提高知晓率。今年共组织发放叶酸片10332瓶,发放人数3444人,知晓率达90%以上,待孕妇女叶酸片服用率达到90%,依存率达70%。

     3、孕产妇和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项目:按照公共卫生项目要求对0—6岁儿童进行健康体检和保健知识咨询,对体弱儿童进行重点保健管理,2012年10月—2013年9月为全县22275名儿童尽享健康体检,补助金额达763858元。为全县3011名婴幼儿进行了听力筛查,筛查率85.75%,为2962名孕产妇进行健康检查,补助金额达723293元,孕产妇产后访视率达92.16%,儿童健康管理率93.9%。

     4、国家“降消”项目:今年,进一步加强了各级人员培训,以提高产科急救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我县“降消”项目实施技术方面,经协调,由宝鸡市妇保院产科专家驻县指导,严把技术规范关。年内市级专家深入县级医疗单位开展疑难病例会诊、讨论3次,举办产儿科人员专题培训52人次。通过科学指导带教,有效地提高了基层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同时我们组织县级产、儿科专家驻乡蹲点指导,培训业务骨干,开展孕产期保健、安全分娩等健康教育,进一步提高全县妇幼卫生服务能力,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确保无新生儿破伤风病例 。

     5、农村妇女“两癌”检查项目:我县被省卫生厅列为农村妇女“两癌”检查项目县后,我们及时研究部署,选派专业人员赴省、市妇保院培训学习“两癌”检查项目相关技术,全县在妇保院设立两癌检查点进行随机筛查的同时,在各镇集中设点,采取巡回检查,上门服务等方式开展宫颈癌乳腺癌筛查,今年已开展宫颈癌免费检查13000例、乳腺癌检查2000例,其中宫颈癌确诊阳性5例,乳腺癌确诊阳性1例,圆满完成了“两癌”目标任务。

    6、艾滋病、梅毒何乙肝孕产妇母婴阻断项目:为确保艾滋病、梅毒和乙肝孕产妇母婴阻断项目实施工作顺利开展,我们已做好社会动员,促进广泛参与为先导,自筹资金制作宣传折页6000余份,宣传横幅12条,努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同时,加强了项目信息收集、报送工作,每月定期收集各医疗保荐机构相关信息报表,统一汇总后上报至市妇幼保健院。2013年1月至9月全县各医疗保荐机构孕期开展艾滋病检测2525例,梅毒2505例,乙肝2551例,乙肝免疫球蛋白免费注射32人次。

    (三)项目实施效果

     通过上述妇幼六项项目的实施,我县妇幼卫生工作无论是硬件设施设备和软件管理服务发生了大的变化,迈进了新的台阶。一是妇幼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医疗设备装配全面加强。县镇村三级妇幼检查治疗基础设备从无到有,逐渐完善,有力的推动了妇幼业务的有效开展。二是妇幼卫生服务能力提高。全县妇幼卫生工作人员,经过项目技术培训,专业知识和服务技能得到不断强化,技术操作得到规范,业务素质全面提升。三是社会评价良好。妇幼卫生项目全部是涉及千家万户妇女儿童的医疗保健服务,是一项政府得信誉,群众得实惠的卫生民工工程。我县项目的顺利实施,不仅提高了妇幼保健工作的服务能力,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农村群众的医疗负担,社会各界反映良好,也提高了群众对妇幼工作的满意度,据行风测评,我县群众对妇幼工作的满意度达到了98%以上。

三、  县级妇幼卫生工作

我县妇幼卫生工作得到了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的重视支持,经过各方共同努力,初步建立了与有关部门相协调的工作机制。全县妇幼保健网络健全,各医疗卫生单位能够坚持依法管理和提供质量较高的妇幼保健服务,妇女儿童健康状况逐渐的待改善。

     一是政府保障政策基本落实。我县把孕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等妇幼卫生指标纳入政府考核指标;建立了卫生、民政、计生、妇联等多部门协调工作机制。在叶酸发放、婚检、妇女保健儿童保健等工作中充分发挥了联动效应,促进了妇幼卫生工作任务全面落实。同时,县政府加大了妇幼卫生工作经费保障力度,落实了妇幼卫生项目配套经费,对基层妇幼保健人员工资全额保障。

     二是全县妇幼保健服务网络健全。各助产机构产房急救设施

设备配备齐全,符合产科质量要求。全县15各基层单位公共卫生科独立设置,保健科室办公设备配置齐全。配备了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妇幼保健工作,能够开展相应的个体及群众体妇幼保健工作。

    三是妇幼卫生管理基本规范。依法加强了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审批,严格出生医学证明签发机构管理,健全出生医学证明出入库、发放和作废登记管理措施,全县当年出生婴幼儿的出生医学证明签发率在95%以上。针对本县妇女儿童健康的突出问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妇幼健康教育活动;普遍开展了孕产妇死亡评审和妇幼卫生信息漏报调查工作;落实了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管理和爱婴医院管理工作。孕产妇急救转诊“绿色通道”通畅,孕产妇急救工作扎实有效。

    四是妇幼保健服务质优。我们严格按照规范提供妇幼保健服务。2013年,全县孕产妇早孕建册率97.89%,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为97.63%,高危孕产妇管理率38.02%,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91.8%,6个月内母乳喂养89.31%。认真开展了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各接产单位新生儿疾病筛查有序开展啊,1-9月累计采集血样3470份,筛查率98.83%。

    五是妇幼健康状况良好。制定了针对孕产妇死亡、婴儿死亡的干预方案,采取了相应的干预措施,全县孕产妇、婴幼儿死亡呈下降态势。2013年,全县孕产妇死亡率28.48/10万,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是3.98‰。

四、  存在问题

1、群众对妇幼卫生项目知识的知晓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对妇

幼卫生服务项目的接受程度和宣传教育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2、部分项目配套资金到位不及时,影响了正常工作运转和群众及时收益。

3、由于乡镇医疗机构整体人员编制相对不足,妇幼从业人员

兼职,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妇幼保健工作质量,妇幼保健管理有待机一部加强。

4、剖宫产率需进一步得到控制。

五、  下一步工作打算

我们将以省厅督导检查为契机,认真总结,寻找差距,扎实工

作,确保项目发挥更大效益。重点抓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是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妇女儿童事业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是加强领导,强化政府职责,力争增加资金投入,做好部门合作,确保全县妇幼卫生项目有序有效实施,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

     三是进一步增强妇幼卫生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着力突破涉及妇女儿童健康的重点难点指标,共同努力解决涉及民生的妇幼卫生保健问题。

县级妇联年度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一、三明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主要做法

(一)领导高度重视,建设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2016年,全市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福建省人民政府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列入市、县长的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内容,三明市农业局也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列入对各县(市、区)农业局的绩效考核内容,各级有关部门领导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各地政府专门成立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方案。结合当地实际,紧紧围绕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按照产业的从业人员情况、规模等方面进行调查摸底,制定新型职业农民遴选标准,确定培育对象。农业部门主动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工作协调,建立部门之间工作协调、上下级之间工作推动机制,统筹发挥政策联动作用,全力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面对新形势,全市各级有关部门主动适应经济发展需要,调整工作思路,结合当地农业产业发展实际,以提高农民素质和农业技能为核心,牢固树立大局意识、整体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立足于科教兴农,创造有利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发展的良好环境,造就一支综合素质高、生产经营能力强、主体作用发挥明显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二)挖掘培训资源,发挥培训机构作用

各地加强沟通协调,发挥农广校培育的主阵地作用,同时调动农业学校、农业科研部门和公办培训机构参与培训工作的积极性;发挥各地农业行业协会、学会等机构参与培训作用;鼓励农业学校利用各地农民田间学校、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作为培训场所和实训基地,合作开展培训,增强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意识,促进农民创业,实现农民致富。

(三)落实认定任务,出台当地扶持政策

各县(市、区)在开展培训的同时,抓紧研究制定新型职业农民的认定管理办法和扶持政策,对符合认定条件的农民及时予以认定,按照年度工作计划新认定一批新型职业农民,并将各地认定情况、新型职业农民的认定管理办法和扶持政策及时上报上级有关部门。

(四)加强档案管理,及r上报培训信息

各县(市、区)认真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认定全过程档案管理,登入农业部新型职业农民信息管理系统,及时上报培育人员信息,加强新型职业农民信息数据录入上报工作。各地在加强培训需求调研的基础上,做好培训对象遴选,培训教材的选用、培训专家教师的选定,把已确定的培育对象,及时录入培育对象库,及时把培训、认定、跟踪服务等相关信息上传信息管理系统,做到培训一期即录入上传一期、认定一批即录入上传一批。

(五)建好教师队伍,完善培训上课教材

各地加强师资库建设,在12316专家库的基础上,积极吸收科研学校的专业技术人员入库。各地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师资库,把农业系统的专家纳入专家库。同时,选择一批优秀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教材,供培训选用。

(六)加强项目监管,做好内业资料整理

各县(市、区)严格按照“福建省农村劳动力培训资金管理办法”和“2016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实施方案”的要求,加强对培训工作的监督管理,做到培训对象明确、台账明晰、培训明白、认定明快、成效明显。培训机构建立完备内业资料和台账;强化对培训机构组织培训情况的检查验收,准确掌握每个班次的培训情况及成效,确保每次培训班的内业资料完整,及时存档备查。培育任务的进度及年度完成情况考核以各地上传到农业部新型职业农民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为准。

(七)总结项目经验,扩大先进典型影响

各地及时上报培训信息,指定人员撰写并上报到三明农业信息网,在尤溪电视台等媒体专题宣传报道新型职业农民先进事迹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成效。各地加强经验总结,发掘典型,及时上报各地开展培育工作的好做法、好经验,积极营造推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良好氛围。

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取得的实效

(一)初步形成了“三位一体、三类协同”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体系

从培育模式上看,各县(市、区)探索和建立了政府办牵头,教育局、财政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农业局(农办)、林业局、供销社、团县委、妇联等多部门参与,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各尽其力,合力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工作新机制;以产业发展为立足点,以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水平提升为主线,按农业生产重点环节,分阶段安排集中培训、实训实习、参观考察和生产实践,实现产业周期全程覆盖。

从培育环节上看,各县(市、区)坚持把教育培训作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重点环节,突出培训的针对性、规范性和有效性;把规范管理作为构建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的重要手段,以素质能力、生产规模、经营效益、带动作用为重要参考要素,分产业制定认定条件和认定标准,开展认定工作,并颁发新型职业农民证书;把政策扶持作为促进新型职业农民发展的重要保障,支持职业农民创业兴业。

从培育对象上看,各县(市、区)坚持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合作社带头人、农业企业骨干等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为重点,兼顾专业技能型和专业服务型职业农民。

各县(市、区)普遍开展了以教育培训、政策扶持和认定管理为重点内容的培育工作。经过一年来的探索实践,初步形成了教育培训、规范管理、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专业服务型“三类协同”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体系。

(二)初步形成了“政府推动、部门联动、产业带动、农民主动”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格局

2016年全市各县(市、区)作为农业部和福建省农业厅、省财政厅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县,成立了机构,制定了县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实施方案,各县(市、区)政府制定了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办法和出台了扶持政策,明确相关部门责任,支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各地农业部门强化组织领导,落实扶持政策,推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认定工作的深入开展。一大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合作社骨干等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主动参加培训,提高综合素质、生产经营能力和专业化水平。经过一年来的努力,初步形成了政府推动、部门联动、产业带动、农民主动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良好工作格局。

(三)初步形成了“一主多元”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

2016年各地农业主管部门加强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各地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的主体作用,吸纳涉农中等职业学校、企业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初步形成了以农广校为主体、多方资源积极参与的“一主多元”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各级涉农中等职业学校(包括农广校)等机构承担着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认定专门职能,负责需求调研、学员遴选、认定管理、跟踪服务等基础性、长期性工作,直接承担或组织了大量教育培训任务,是职业农民培育的主导力量,承担着新型职业农民认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