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学做一体化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要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这就对高职院校提出新的要求,改变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要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效解决学生学习中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问题,就要开展教学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提高和强化学生动手能力。“教学做”一体化正是实现新的高职课程教学目标的有效手段。从教学改革入手,要求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结合起来,做到边教边做、边学边做,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从做中找出差距及时更正,重新复习所学的理论知识,再重新动手操作,学生学的过程也是融入做的过程。教师教完了整个项目,学生不仅学会了相关的理论知识,也学会实际的操作,使所学的理论得到实操的验证,专业技术学会了,技能也得到加强。
2如何进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也是一种项目驱动教学模式,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将项目交给学生,从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到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负责。每个项目设置了多个任务,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这些任务中,学生通过对所提出的任务进行分析、讨论,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一般包括“项目设计———项目实施———项目评价”等环节。通过“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等一系列完整的行动来实施教学活动,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理论和实践有机的融合到了一起,教学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学习情境一直流稳压电源的分析与实践”模块中,项目分成“掌握用万用表识别与检测二极管、稳压二极管、电解电容、发光二极管的方法”,“用数字电压表和示波器观察、测试二极管单相桥式整流电容滤波硅稳压管稳压电路的波形和输出直流电压值”,“能按工艺要求进行电路的装配与调试”,“能排除装配、调试过程中出现的故障现象”4个任务,让学生先了解要制作一个直流电源,不是照着电路图进行机械装配,还要了解其每个部分的作用,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提出任务后,教师可以对任务进行描述:在电子设备中,内部电路都由直流稳压电源供电的。直流稳压电源在使用时,能向负载提供一个稳定的直流电源。电路由四部分组成:变压、整流、滤波、稳压。其中变压电路由电源变压器将市电220V电压降到电路所需的交流值,整流电路由半导体二极管构成的单相桥式整流电路组成,把变压器次级交流电压变换为脉动直流电压,再经过电容滤波后送给稳压管组成的并联型稳压电路得到一个平滑的符合负载需要的直流电压。让学生了解该项目情境,再分别列出完成这些任务必须要掌握的知识点和必须具备的技能,使得学生能够明确自己通过此项目训练得到那些收获。这样,学生能在任务的驱动下,带着兴趣学习,为了完成感兴趣的实训项目,而学习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为了顺利实现项目,必须按照技能要求来操作,最后大部分学生都圆满完成了设置的任务,不仅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能够通过经历工作过程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达到教学目的。其它的项目情境也是一样,理论是依据设置的实践项目而展开的,实践是依据教师传授的理论知识而开展的,两者相辅相成。理论教学遵循够用为原则,相应的设定需要掌握的实践操作技能。实践知识以深化为原则。实践不仅可以促进学生技能水平的提高,而且可以检验理论、深化理论。因此,在项目制定中,实践教学部分要充分考虑理论知识的延伸,真正体现做中学的理念。理论与实践只有有机的结合到一起,通过一体化教学方式,才有可能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为学生的就业和职业生涯发展提供必要条件。
3结论
[论文关键词] 高职教育 教学做 教学模式
[论文摘要] 针对当今高职教学普遍还是延续传统的教学方法,提出了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新理念。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就是以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为依据,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设计课程体系和内容,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并安排教学活动。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合一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正确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在进一步发挥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主导作用的同时,更加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体作用。尝试将理论融于实践、课堂融于实践的 “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高职教学中“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就是学习落实教育部关于“若干意见”的精神,深化高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的高职技能型人才。
高职教学中“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就是要探讨与实施理论与实践有机相互融合,遵循“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的认知规律。将课堂搬到可以进行实地操作的实验室或实训车间,在真实环境里,教师讲述理论的同时,讲解实践操作、工艺和技巧等。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动手操作及亲身体验,有助于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就是将学生从原来被动的学习中解放出来,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将教、学、做有机地结合,彻底改变教与学分离的现象。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因人施教,因材施教,集中讲授,分别指导。教学中结合生产实际,注重对学生专业技能培养和锻炼,突出高职教育教学的特色。
高职教学中“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就是要开发制定“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课程标准;组织开发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课程教材;探索建设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课程教学场地和资源;加强建设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课程师资队伍等。围绕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为重点,实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发性和职业性的一体化教学模式。
1、开发制定“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课程标准。依据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基本原则,设计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案,开发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相结合的一体化课程教学标准,统一规范专业课程内容、培养目标、职业能力要求、课程结构与内容、教学安排和教学保障条件等。
2、组织开发“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课程教材。创新教材编写模式,打破学科体系,编写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融合的教材和教辅材料,依据劳动者的职业特征、职业成长规律和典型工作任务设计教材教学单元,力争实现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模式,实现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的有机结合。
3、探索建设“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课程教学场地。要打破理论课与实训课授课地点分离的传统模式,建设既能满足理论教学,又能具备技能训练的一体化教学场地,将传统理论教学教室和实训场地合一,力争创建在真实的工作环境,实现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融合进行,为学生提供体验实际工作过程的学习条件。
4、加强建设“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师资队伍。要加快培养既能讲授理论知识课,又能指导技能训练和生产实习的一体化的专职课程教师和兼职教师。要注重在一体化课程开发试验过程中,促进教师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电气系按照高职教学中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要求标准,几年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教学团队教师自行开发设计制作实验、实训装置200多台(件),满足实践教学的要求;教学团队教师结合专业需要与特点,编写实践教材和讲义,将最新的材料、工艺和技术及时编入教材中,供学生学习与参考;教师组织学生参加第二课堂学习,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在省级、国家级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中多次获奖;工学结合、校企联合,学生在生产一线真实环境下得到锻炼与提高。
参考文献
[1] 潘宏.谈高职教学创新职教论坛2003.(10)
[2] 都本伟. 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3] 陈丽能. 高职能力本位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与方法 中国高等教育2006.(18)
[4] 訾贵昌.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探索与实践 各界2007.8
论文摘要:通过探索性教学,从需求分析入手,对教、学、做3个环节进行设计,重视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为计算机类课打造一个可操作的“教学做”一体化环境。
近年来,高职院校日益加大教育改革力度,重新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其中很多课程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特别是计算机类课,然而成效并不显著,培养方案难以完成。大致原因是资金投人不足,“硬件”设施陈旧,现代教育技术缺位,教育工作缺乏科学的规范管理,教学管理人员缺乏创新意识等等,从而严重制约了“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行和实际功效,如何营造一个良性环境来推动“教学做”一体化,并使其发挥最大效益,确实是计算机类课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设计指导思想:从需求分析人手,兼顾各方需求,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再对教、学、做3个环节来进行创新性设计,大力推进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以追求最佳培养效果为设计目标,为计算机类课打造一个具安全性可操作的“教学做”一体化环境。
1需求分析
计算机类课“教学做”一体化环境的使用方包括教师、学生、机房管理员。教师是“教学做”的主导方,首先要满足教师的教,条件好的要在实训室安装高清晰投影,同时安装“网络多媒体教室”,比如:“凌波多媒体教室”,这样做的好处是可确保教学示范万无一失。条件差的可二选其一,不过,设备损坏,维修不及时就会影响教学,为了避免此种情况的发生,建议在使用Windows自带的NetMeeting作补充。对于经费确有困难的至少应采用NetMeeting,切不可挂块黑板来代替。其次,要满足学生的学,学生是“教学做”的主体方,一般都很重视,满足实训要求一般都能做到,但人性化不够。比如:做的要求和要用到的素材不能很好地传给学生,自主学习资源不足,或是学习资源没有合适的平台,缺少有效的检测和反馈,没有师生相互交流讨论的平台。应大力推进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再次,要满足管理员的管,一方面不能忽视,另一方面更不能管过头,管理员一般多为临时工,工作量大、辛苦、待遇低,设计时要便于管理,从而减轻他们的工作量,进而保证“教学做”一体化的质量,但不能设计过头,上、下机刷卡不可取,还原卡要用法得当,不能只方便管理员而不方便“教学做”一体化。计算机类课“教学做”一体化环境的设计,在兼顾三方要求的同时,务必最大限度地服从于“教学做”一体化,从而达到最佳效果。
2“教”环境设计
教环境设计主要是满足“教学做”主导方的教学示范要求。教师要能随时运用多媒体来进行示范性教学,最好是有两台教师用机,一台接高清晰投影,用于教学示范,一台安装“网络多媒体教室”教师端软件(备用)兼做服务器(提供各种教学资源并用于管理);或者是一台接高清晰投影并安装“网络多媒体教室”学生端软件,一台做服务器兼管理用机,并安装“网络多媒体教室”教师端软件。学生机全部安装“网络多媒体教室”学生端软件,教师机采用双机主要是双保险,确保主导方的教学示范,同时为“学、做”环境提供服务并用于管理,突出教师方的主导地位。
使用投影简单,使用“网络多媒体教室”要注意几点:①网段的划分,不同教室要采用不同的网段,以免造成混乱,由于校园网多采用Vlan技术,很容易实现;②防火墙的设置,要放行“网络多媒体教室”的教师端和学生端;③如果使用大型软件演示,请用安装了“网络多媒体教室”学生端的教师主机来演示,这样可避免死机现象的发生;④有的“网络多媒体教室”不支持视频,请改用Flash视频,用Ultra-F1ashVideoFLVConverter或Format Factory可协助教师完成Flash视频的转换;⑤可利用“网络多媒体教室”软件来传输练习要求和所需的素材。
对于经费困难的,可使用NetMeeting。如果网络课还没学,学生使用可能会有困难,建议下载Netmeeting SDK结合自编程来方便学生使用,最简单的用法是在网页中设置超级链接,如:
3“学”环境设计
由于学生是“教学做”的主体方,学环境设计往往能得到重视,但由于认识不够,尤其是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不足,造成了学环境的不足,这里的学环境设计只针对不足之处。
(1)设计自主学习辅助平台
建网站,将所有的自主学习资源集成在网站中,学生使用浏览器就可以自主学习,学生自己配耳机,为了实现多门课程的兼容,这里可采用虚拟机,在虚拟机中建网站,每个任课教师都可以有自己的虚拟机,使用虚拟机的好处是每个教师可以独立开展科教研工作,互不干扰,不使用就不启动,节省内存开销,虚拟机硬盘文件可用大容量U盘备份,损坏了便于恢复。
(2)设计下载平台
学什么?做什么?要达到什么目的?教师一定要有要求,有的还要提供素材,虽然可利用“网络多媒体教室”来传输,但这种方式对学生来说是被动的,学生机有还原卡,发生意外就什么都没有了,最好是能给学生提供主动下载平台。建议放弃IIS中的FI’P,采用Serv-U FTP Server,当然,也可在虚拟机中使用,给学生配匿名FI’P服务器,给教师配注册FTP服务器,这样便于教师在虚拟机中更新资料。
(3)设计检测反馈平台
设计检测反馈平台可采用C/S和B/S两种模式,最好是Web平台,不过有些测试不得不采用C/S模式来开发,采用虚拟环境编程可降低开发难度。开发好的客户端软件也最好用网站链接来提供下载。
(4)设计交流讨论平台
交流平台就用网络新闻组,可用IIS中的NNTP来配置,最好在网站中有链接,如:VB.NET编程交流
在网站中设计展示平台,展示成功案例、经典作品、学生优秀作品、烘托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4“做”环境设计
做环境设计如果只针对某一门具体课程就简单了,这要学校具备相当的规模才行,一般情况下,实训室不能为某一课程专用,必须为多门课程共用,可能跨年级、跨专业、跨系部,首先要统筹规划。实训室必须在院系大范围内按功能大类来进行统筹规划,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按功能大类设计做环境,不可避免会出现操作系统、应用软件、支撑环境的冲突,需协调。可采用安装“多系统+虚拟机”来解决,建议同时采用多系统和虚拟机,好处是不会因某一系统损坏而影响“教学做”一体化,对于某些特殊课程,比如:“网络配置与应用”,学生操作需分阶段进行,安装配置操作系统(Windows&Linux),安装配置域控制器,DNS服务器的配置与应用,Web, Ftp, E-mail服务器的安装配置,数字证书服务器的配置与应用,流媒体服务器的配置与应用,VPN系统的配置与应用,RADIUS认证服务器的配置与应用等。学生分阶段练习涉及不同的班级,学生不同,进度也不一样,采用“多系统+网络还原卡”,虽可还原,但不能跟踪进度。这里最好采用“多系统+虚拟机”,虚拟机文件分阶段保存在学生机硬盘中。
做环境的设计要考虑学生数据的保存,学生配U盘是一种办法,但容易使做环境感染病毒,建议配置注册FTP务器供学生上传,但要启用磁盘配额服务。
做环境的虚拟练习功能。虚拟练习功能设计也很重要,因为有些操作是有破坏性或局限性的,比如:“电脑组装与维护”课的Cmos。参数设置、磁盘分区格式化,采用虚拟软件练习或用虚拟机来练习就可以很好地满足要求,并能避免有害操作;再比如:交换机路由器的配置练习,真实环境是必须的,但采用思科设备虚拟软件就可设计大规模网络来练习配置,从而弥补真实环境无法达到的效果。
做环境的软件协调。这里提供一种思路,不要在一个系统下通吃所有软件,以提高做环境的性能。比如网站编程课,无论练习ASP.NET还是JSP,都需要测试环境,如果在一个系统下通用就很麻烦,可借助虚拟机,分别安装不同的测试环境,并安装FTP辅助上传测试,效果很好。
做环境的管理设计要方便管理员管理和维护,现在学校大都搞了一卡通,但不要用在这里,实践证明,上、下机刷卡严重影响教学。远程传输学生机系统要采用,远程控制学生机关机类软件要安装,病毒防范建议使用国产正版软件,推荐使用瑞星网络版。
5结语
计算机类课“教学做”一体化环境的设计,要注意突出一体化,具体体现在教、学、做之间能根据实际需要灵活切换,动态调节,以追求最佳培养效果。
高职院校经济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讲解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从高职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将经济数学教学与涉及到专业应用领域的问题相结合展开教学,以培养学生利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经济问题的能力。将数学建模引入到高职经济数学教学中,有助于实现经济教学的“教学做”一体化,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本论文针对基于数学建模的高职经济数学“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展开研究。
关键词:
高职院校;经济数学;数学建模;“教学做”一体化
高职院校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地,经济数学是经济学与数学的交叉学科,是针对经济学领域中有关数学问题的学科。高职院校的经济管理专业都需要学习这门课程,以为后续的专业学习奠定基础。从经济数学的学科角度而言,主要的作用是培养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逻辑思维和抽象概括能力。国家教育部关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要注重高职人才的综合能力培养。本着这一人才培养理念,高职院校在经济数学教学中,就要一改传统的教育模式,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并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其中,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1高职经济数学教学现状
1.1对经济数学的教材内容更为注重理论教学高职院校以培养专业技术型人才为主,在教材的选择上存在着一定的灵活性。经济数学属于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基础学科,其主要的作用是为学生的专业学习奠定知识基础。①部分高职院校会选择大学本科教材,但是,高职院校与大学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不同,对教材没有根据高职教育特点而灵活运用,而是拘泥于理论教学,就难以与学生的高职人才培养方向相吻合。高职学生在学习经济数学理论过程中,无法寻找到数学与专业课程之间交叉点,就会对经济数学产生心理排斥感。
1.2经济数学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技术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基础知识的重要性高职院校对社会人才质量要求极为敏感,特别是国家最新出台的高职学生培养指导思想,给高职院校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借鉴。但是,高职院校在按照指导思想改革创新的同时,更为注重学生技术能力的培养,以促进学生就业,而忽视了基础教育的重要性。高职院校以实践教学为主,课堂教学时间短,因此,院校在课时安排上,会优先安排专业技术课堂教学,而经济数学课堂教学的课时会受到排挤,甚至一些高职院校会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中将经济数学删除。经济数学因此而被推向高职教学的边缘。
1.3经济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方法没有注重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经济数学课堂教学的教学模式比较单一,教师遵循着本科教学模式,而没有从职业教育的角度出发将经济数学理论与学生的专业需求建立关联,这种“注入式”的教学模式非常不利于学生对经济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②经济数学属于应用数学范畴,如果在教学中重视理论却忽视了应用性而没有对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以培养,就会让学生感觉到数学教学仅仅是理论教学而无益于技术应用,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是做题,与专业学习无关,由此而不利于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培养,更不符合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2实施高职经济数学改革,“教学做”是必然趋势
“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是将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和技术操作融于一体,是对高职院校的理论教育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以知识为载体对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技术操作能力以培养。在学生技术能力培养中,为了使学生能够一边学习,一边操作,就需要配合数学建模的教学方式,以推进高职实用性人才的培养。③高职经济数学本着为学生服务的原则,运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通过开展数学建模教学活动,有助于提高经济数学课程教学质量。
3“教学做”一体化模式以数学建模为主要手段
3.1数学建模是理论知识与实践问题的抽象化结合点高职经济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提高“教学做”一体化模式的有效性,即要以数学建模为手段,将经济管理活动中需要研究的问题提炼出来进行参数化,构建数学模型。数学建模是运用数学模式解释现实问题的一种数学形式,运用模型计算所获得的结果对模式建立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进行验证,用以回答现实应用性问题。在数学建模中,要将数学知识与要解决的实践问题建立抽象化的结合点,以此作为高职院校经济数学教学“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有效手段,有助于提升学生运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④
3.2数学建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由于高职院校普遍知识水平较低,可以开展数学建模活动,引导学生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充分运用起来,与要解决的经济问题相结合建立数学模式。开展这样的教学活动可以使学生将自己已经掌握的经济数学知识与社会经济活动相联系,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随着学生数学综合素质的提高,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建模活动中,包括资料的收集、设定论证目标、制定论证方案、设计数学模型,对数学模型进行求解等等,每一个环节都在教师的指导下展开。
3.3数学建模有助于深化学生对经济数学知识的理解学生直接参与数学模式的建立,并运用数学模型解决问题,就需要展开各种调查活动,多方面查找相关资料,积极地与教师探讨问题并与同学合作,以力争做到论证的科学性和合理性。⑤通过开展建模活动,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而得到培养。数学经济教学以“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展开,就是教师和学生都参与到数学建模活动中,学生参与建模活动中,教师给予指导,学生一边学习,一边操作,使得教学、学习与操作能够充分融合,随着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起来,在活动中深化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使得经济数学的教学质量得以提高。
4“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中数学建模的应用途径
4.1将经济数学知识与学生的专业内容相结合高职经济数学教学中,采用数学建模的方式,要将经济数学知识与学生的专业内容之间所存在的结合点挖掘出来,最好是能够选用与学生专业相关的案例,让学生从自身专业领域角度体验经济数学知识的有用性,以激发学生对经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⑥比如,教师与学生共同将经济数学与学生专业的结合点找出来,构建知识模块,即经济数学模块和专业数学模块。经济数学模块中的内容中所涵盖的问题包括纳税、信用卡、房贷按揭等等;专业数学模块对总成本、边际成本、最小成本以计算,最优方案所需要的参数设定、成本收益、概率计算以及经济发展趋势的预测等等。将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到教学内容当中,引导学生通过理解案例学习数学知识,将数学知识与生活中的经济问题建立相关性,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各种经济问题的能力。案例引入:运输公司所提供的运输服务为50元,乘客消费35元就可以享受同等的服务。如果仅从表面来看,似乎运输公司有15元的亏损,但是,如果使用边际分析法,就会了解运输公司这样做尤其精明之处。将这个案例引入到经济数学教学中,所涉及的知识点是边际收益、边际成本。运用产品总量对时间的导数,就可以将总量的变化率计算出来。
4.2活用数学建模方法,强化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本着提高知识应用能力的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经济数学课堂教学中,在符合数学逻辑的前提下可以将经济数学课堂模块化,实施模块教学,以利于学生将经济数学知识与自己所学习的专业相结合。这就需要经济数学教师要深入到社会中,对社会中所涉及到的经济数学问题展开调研,对相关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储存到数学建模数据库中,必要的情况下,数学经济教师可以自行编写教材,以对学生具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⑦在课堂中,经济数学教师可以参考案例创设课堂情境,与学生通过讨论的模式展开教学,不仅使教学内容更具有实际应用性,而且还能够将学生的参与性和对知识的探索性激发起来。每个学期都定期组织学生参与数学建模竞赛,以通过培养学生的建模兴趣,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同时还能够使得学生的视野得以扩展。
5结语
综上所述,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交叉学科的兴起,各个研究领域的研究普遍采用了量化分析的方法,以为研究提供更为精确的论据。经济学研究中,数学的渗透使得学术成果的应用性更强。为适应高职院校现行的人才培养目标,在经济数学教学中,构建“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并运用数学建模的方式,可以对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以培养,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①吴松飞.数学建模意识培养与《经济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J].铜仁学院学报,2013.15(5):131-133.
②王丽芳,鞠正,孙叶柳.基于数学建模的高职经济数学“教学做”一体化教学[J].科技信息,2013(16):16-16.
③廖仲春.高职经济数学教学改革的新方向——以“模块专业一体化+工具实现”为教学实例[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3(6):71-72.
④李鹤.Mathematica软件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1(1):156-156.
⑤吴松飞.数学建模意识培养与《经济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J].铜仁学院学报,2013.15(5):131-134.
⑥朱校宁.高职经济数学教学中数学建模思想和方法的应用[J].河南科技,2013(5):44-45.
关键词: 电力机车电器 开放式 考核标准
《电力机车电器的检修与维护》课程是铁道机车专业(原铁道机车车辆专业电力机车方向)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培养电力机车检修、电力机车司机、电力机车整备等核心岗位的技能课程。原名为《电力机车电器》,2010年我对该课程进行了工作过程系统化改革,重新设计、选择课程教学内容,并更名为《电力机车电器的检修与维护》。该课程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模拟现场的工作环境,将课堂搬到实训室,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为了保证对学生“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成绩评定的公正与公平,同时为了检验本课程教学改革的真实效果,必须制定适合“教学做”一体化课程的开放式考核标准。
一、开放式考核标准的特点
1.考试内容开放。“教学做”一体化课程的考核内容不应像传统学科体系课程考试那样按知识点选取考核内容,而应以课程能力目标为考核内容,体现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这种能力的培养必须贯穿《电力机车电器的检修与维护》课程的每一个学习任务之中,通过完成每个学习情景中的实际工作任务,学生不但能够掌握电力机车电器检修与维护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还能够全面培养其良好职业道德、责任心等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课程考核的目的是以考促学,因此在首次课时应将课程的考核内容和方法告诉学生并在大学城空间首页,每一个学习任务考核的内容完全对学生开放,大学城空间的课程资料也全部开放。
2.考核方式开放。“教学做”一体化课程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要全面地衡量它们,必须采用多种考核方式从各个方面加以评价。根据《电力机车电器的检修与维护》课程培养的岗位能力设计学习型工作任务,每一个工作任务培养的能力不同,因此考核方式也不能完全相同。在某些学习任务考核中,学生团队可以自主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考试,比如PPT汇报+实操、论文+实操、笔试+实操、答辩+实操等考核方式。本课程考试一般不采用单一的考核方式,而是同时采用多种考核方式对学生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进行综合评价。
3.考核主体开放。在传统课程评价模式中,考核评价的主体是教师,学生只是被评价者,主观因素较多。而考核评价主体的开放就是让用人单位和学生参与评价,采用“企业+教师+学生”的多主体评价形式。其中企业现场专家主要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评价;教师主要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专业知识进行评价;学生主要对自我认识、自我判断等社会能力进行评价,方式包括自评和互评。其中学生自评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自我认识能力;学生互评是通过相互交流,一方面可以找出自身不足,另一方面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等社会能力。
4.考核过程开放。考核过程开放是指教师对学生进行考核时,其他学生可以当场观摩并进行点评。开放式考核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学生在参与评价中进一步掌握评分标准,避免不必要的扣分。教师的当场点评,可以使学生在专业技能、社会能力方面有进一步的认识,也可以有效提高实操技能。学生在过程中考核,考核中再学习,与“教学做”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式无缝对接。
5.考核空间开放。在考核空间上不局限于教室内考核,包括实训室的实操技能考核和大学城空间的在线测试系统。实训室全天开放,学生可以随时进行实做项目的训练;大学城空间在线测试系统可以使学生随时随地进行考试,考试不达标的还可以在空间MOOC课程继续学习,直到考试通过。
二、开放式考核标准设计及实施
《电力机车电器的检修与维护》课程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按照电力机车电器的检修工艺及相关知识,正确规范地进行电力机车电器的检查、分解、检修、组装及调试。具备资料收集整理、分析检查判断、沟通协调、安全与自我保护等综合素质和能力,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与责任心。课程改革后的教学采取任务驱动、情境教学等“做中学”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普遍提高,但期末考核时还是以教材中的知识点为主,没有紧跟课程教学改革的步伐,与现场实际工作岗位的能力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因此本课程根据机车电工的岗位要求,融入机车电工(中级工)考证理论题库和实操项目,同时以电力机车电器检修与维护课程的专业技能为核心,开发以能力为主线的开放式考核标准。课程考核标准包括课程概述、考核指标、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考核主体要求、考核方式等方面,考核目的是激励学生参与整个教学环节,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能力。
《电力机车电器的检修与维护》课程总成绩=课堂参与情况考核分数(20%)+阶段性考核分数(50%)+终结性考核分数(30%)。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主要考核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习态度和学习自主性,考核项目包括出勤和课堂纪律情况、团队中的表现情况、职业素质表现情况等;阶段考核主要考核的是《电力机车电器的检修与维护课程》各个学习任务中的专业知识、职业素质、实操技能,每学习完一个模块就进行阶段考核,重点对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进行考核;终结性考核一般采取笔试或计算机在线测试的方式,笔试的题目大部分选自机车电工(中级工)理论题库,这样和现场的理论知识要求零距离对接,为以后工作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三、结语
课程考核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考核模式改革又是课程改革的重要一环,工作过程导向的《电力机车电器的检修与维护》课程必须制定与之相适应的考核标准。自2013年以来实施开放式考核标准,为了确定课程考核模式改革的效果,对6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统计显示,97%的学生认为该课程考核模式非常合理,全面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有利于学生职业综合能力的提高;约90%的学生认为课程考核模式改革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因此,开放式考核模式改革必然对培养高质量、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产生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颜科红,张国新.开放式过程考核在《工程制图》项目化课程改革中的应用[J].黑龙江教育,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