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打破常规作文

打破常规作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打破常规作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打破常规作文

打破常规作文范文第1篇

思维是作文的催化剂,选材、立意、布局、谋篇都离不开学生的主动、积极的思维参与。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写作中打破常规思维定势,使其思维沿着不同方向、不同角度扩散,培养学生作文的创新意识。(1)作文命题方式多样化。命题要注重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激发他们写作的热情。作文命题从形式到内容都力求新颖、有趣,富有创造性,要注意做到符合学生的生活、思想和认知的实际,有利于学生展现个性,抒感,放飞想象感悟生活。(2)作文形式也力求多样化。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力求作文形式的多样化,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可采用全命题、半命题、命题加提示和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片断作文,作文填空,口头作文、想象作文、续写课文结尾、编写剧本等多种形式的作文,使学生感到作文如同游戏,兴趣盎然。

二、夯实学生作文创新基础,丰富学生写作题材

作文是各种知识的综合运用,没有丰厚的知识,是很难写出思想深刻、内容丰富、新颖别致的好作文的。要使学生在作文中有话可说,有事可叙,有情可抒,指导学生发掘收集写作题材十分重要。(1)广泛阅读,积累写作素材。广泛阅读是学生作文创新的基础。广泛阅读与作文创新密不可分。阅读可以有多种途径:阅读课文,结合课文,适当补充课外读物。阅读报刊,在广泛阅读中,从古今中外名著和大量诗文中汲取健康的思想和艺术精位。通过阅读,学生视野开阔了,知识丰富了,思维活跃了,再不会为“无米之炊”而苦恼。(2)开辟第二课堂,拓展作文课堂外延。新的语文课程理念强调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作文教学也不例外。第二课堂中可利用黑板报、宣传栏开辟作文专栏,介绍作文写作知识、技能、技巧;成立作文兴趣小组,确立创作方向;举办作文故事、作文专题讲座;向校广播站投稿、办班级学习报等形式,为学生敞开了一片广阔自由的写作天地,激发出创新的欲望。学生在生活中创新作文,在作文中书写生活,提高作文创新活力。

打破常规作文范文第2篇

一、研究高位:周全视野的资源

毋需否认的是,30余年的“修辞教学”研究也有不少值得关注的成就。一些研究者的论说给我们重新审视“修辞教学”“作文修辞教学”,带来了不少的启迪。

俞正贻(1982):某些老师认为,“修辞”这玩意儿只能“意会”,不能“言传”,跟中学生讲,实在难。

王中和(1986):目前中学修辞教学,一般说来,尚未提高到培养思维能力的高度来重视……我们必须从运用语言要素的角度,来研究修辞表达效果的手段及其规律,也应该从思维运动的角度来研究修辞生成的过程及其规律。前者主要是对既成作品,进行静态分析,这是描写修辞学;后者主要是从作者创作过程,进行动态分析,这是生成修辞学……修辞是从加工信息开始,直到输出信息结束的一种思维运动……修辞教学要培养和提高思维能力,就不能只讲输出信息的描写修辞,不管研究加工信息及其向输出信息转化的生成修辞。

翟富生(1999)认为:部分教师认识上具有片面性。长期以来,中学教学一直将分析篇章结构、逻辑事理作为重点,忽视汉语知识的系统性讲解和训练。教学方式单一。多少年来,许多学校教师的教法可能有所不同,但有一点一直很少变化,那就是抽象说理多,名词术语多,结合语言运用的实际,结合学生读写实际却不够多,如短语的扩展、句子的伸缩,结合语境调换句子等等。从语言美的角度讲授知识也不够。考试方式不灵活。

上述言说中有很多值得我们关注的内容。笔者择要列述两条。

第一、修辞教学难度大。俞老师指出了一种现象,这种现象至今仍大量存在。很多语文教师都对“修辞教学”畏而远之。究其原因,修辞属于“意会”的范畴,自然不能“言说”。姑且不论此原因的荒谬所在,单细究这一原因的背后,就隐藏着很多可以作为的机会与空间:修辞的所有内容都属于“意会”吗?“意会”的东西就一定不能够言传吗?如果有“言传”的机会,又该如何教学操作呢?

第二、修o需重视思维。针对“修辞教学难教”这一现象,王老师提出了一种解决途径:培养思维。确实,修辞教学的本质是一种修辞思维的培养。只有修辞思维得以成熟,才有可能觅得修辞真谛。这个言论虽暌隔30年,但至今亦属于“修辞教学”的研究高位,值得我们警醒与重视。但是,令人遗憾的是:究竟哪些策略、手段能够培养出较为成熟的修辞思维?王老师并未多谈。

二、“作文修辞教学”的特点:转型作文修辞教学的可能

作文是一项带有创造色彩的操作活动。既然是操作活动,作文教学的终极归宿以及核心评判就应是操作的过程熟不熟练,操作的结果精不精彩这两项重要指标。在作文教学中,语文教师扮饰的角色不应是“解说员”,更应是“指导员”。解说一个作文概念,或者解析一个作文效果,远没有指导一个具体的作文知识点如何运用意义大。这是从事作文教学者应有的基本认知。正如此,作为作文教学的重点内容――作文修辞,也应具备上述认知底色,方能信心十足地登上作文教学的讲坛。作文修辞是深刻、生动作文内容的有效手段,单纯讲解比喻、拟人、排比的概念,脱离了作文语境、思维,绝然不能取得良好的作文效益。所以,作文修辞教学一定要重视运用过程中的思维指导,简而言之,在教学中,教师就要训练学生修辞技法运用的核心,帮助学生厘清一种修辞这样用与那样用的优劣区分,以及运用中有哪些难点,如何攻克等具体实际的写作内容。

三、过程思维:作文修辞教学转型的一个重点

王素珍(1994):积极修辞应在比喻、拟人、夸张、移觉等修辞格的教学中启发学生进行想象和联想,培养其形象思维能力;消极修辞(消极修辞由两方面内容构成:词语的选择和锤炼,句式的组织和调配)的教学应侧重于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王老师结合修辞分类,提出了两类修辞教学在思维培养层面的不同侧重之处。但仍旧遗憾的是,究竟如何培养?语焉不详。下面,笔者接续王老师的思路言说,从学生写作中运用修辞的思维过程入手,从作文修辞教学的思维原则、路向维度孔见一二,以期便利于后期深细、系统的作文修辞教学研究。

(一)一个思维原则:事物关系的重构

我们先来看几则修辞例句:

1.……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郁达夫《故都的秋》)

2.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

3.我爱它(笔者按:常春藤)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陆蠡《囚绿记》)

4.有时候一滴汗水比整条河流更能够将一个人颠覆。(闫耀明《汗水滴落》)

上面这几句话,涉及现当代散文名篇兼及当下文学作品,如果就修辞类型而言,依次为“比喻”“通感”“拟人”“夸张”,基本代表了常用修辞类型。按照以往教学思路,教学重点可能是“每种修辞概念”的讲解,“每种修辞表达作用”的赏析,有时候还会比较表达的优劣高下。实际上,这类积极修辞具有一个思维的核心原则:事物关系。一般而言,修辞是打破事物常规关系,联想、想象后的结果。试看,以常规事物关系角度审视牵牛花,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喇叭,毕竟二者类属的差距不小;如此再审视“清香”,也不可能想到“歌声”。修辞的功益就在于将这种不可能变为了可能。语文教师的作用,就应该发挥在学生从“不可能”到“可能”这段思路上。这段思路的指导核心是:事物关系的重构,重构的原则是打破常规。再看一则学生写作实例:

晨空中,鸟儿失去了踪影。

如何指导学生让这一句话运用修辞呢?首先,理清事物常规关系。全句涉及的事物主要有两个“晨空”“鸟儿”,“失去了踪影”是对“鸟儿”状态的描写。常规关系有如下一些角度:主次关系――鸟儿是主体,晨空是背景、次要素;主动被动关系――“鸟儿失去踪影”强调了鸟儿的主动性;包含与被包含关系――鸟儿属于晨空中的事物……如此下去,还可分析出诸多常规关系。其次,打破事物常规关系。试看下面几个修改后的例句:

1.鸟儿将渐远的踪影封笺进了晨空。

2.鸟儿,晨空将它的踪影越拉越淡。

3.鸟儿的踪影如晨空的云朵,越飞越淡。

例1句中,强化了鸟儿的主动性,并打破了鸟儿内属晨空的关系。例2句完全打破了鸟儿的主动性,将主动性移置于晨空。例3句打破了主次关系,让鸟儿与晨空的地位相当,并淡化了内属关系。如果从修辞类型而言,例1、2句属于拟人、例3句属于比喻。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再回望、反思过去的教学思路――从拟人、比喻的概念、意义教学。这样以概念、意义讲析的教学几乎无效,让学生将修辞运用于作文中也几乎是奢望。

延承上面的教学思路,我们应在“修辞中包含哪些常见的关系”上面,下功夫成体系地研究,随后进行“打破常规关系后遣词训练”。如此一来,才能触碰修辞教学真谛,成为作文修辞教学转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而非始终将修辞教学置于绕圈打转。

(二)一个思维路向:主体客体的重视

作文修辞教学中,不仅存在对事物关系认识不深的问题,还涉及到遣词造句的思维路向问题,也即是说,学生不知从哪些路径去思索、寻觅作文修辞运用中所需的具体词句。从此层面而言,语文教师对学生作文修辞教学的指导,就是在“指路”:指出一条可能遇见修辞运用中所需恰当词句的思路,或者指出一条荆棘困苦较其他路向少一点的思路。无论何种,都属于语文教师在写作修辞教学中,对学生的真正关怀与指导。试看两则关于鲁迅作品中人物动词运用的分析。

同是付钱买酒的动作,孔乙己是“排”,阿Q则是“扔”。孔乙己是受封建文化毒害致深的旧知识分子,穷困潦倒,麻木迁腐,爱面子好虚荣,在那个世态贫凉的社会里,人们对他极尽侮辱嘲弄之能事,而他却濒临绝境仍不觉悟,坚持喝酒,穿长衫,满口之乎者也,在酒店这个特定环境里,“排”字表现了他在遭人侮辱时心中又急又羞,外表却装得不屑一顾的复杂心理,同时也把他炫耀于“短衣帮”之流的得意之色写得活灵活现……而阿Q的动作一“扔”,满不在乎,阔绰异常,因为此时的他进过城,发了财,成了“革命党”,在未庄人的心目中是“英雄”,一个“扔”字,活脱脱地表现了阿Q的得意忘形的样子,从而揭示了农民落后、不觉悟的精神状态。

――王素珍(1994)

从孔乙己与酒客的交锋看,“不回答”“说”“排”是最合适的处理方式。从孔乙己的性格看,“排出九文大钱”是孔乙己的复杂性格使然,摆阔是完全有可能的。“排”字隐含着作者对孔乙己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态度,亦即对封建教育制度的批判。

――刘善毅(2012)

两则材料均提及了鲁迅笔下孔乙己“排”这一动作的赏析。无论是孔乙己的“排”,还是阿Q的“扔”,这两个动词运用均属消极修辞范畴。赏析中,王老师运用了比较法,值得肯定。但对于作文修辞教学而言,还显不够。因为,在作文教学中,学生不仅要知晓用这个词句的妙处在哪里?还要知晓这个词句可能是从哪些路向找到的。后者是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不可回避的教学责任。那么,我们尝试着揣摩鲁迅先生蕴于这句话背后的创作运思。

(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钱。

很多研究分析者,总以“主观”视角分析“排”的妙处,如果我们从“客观”视角审视,就会产生不一样的认知体验。“排”从“主动”角度分析,最多分析到这个词语对孔乙己人物形象的作用。这属于阅读教学的任务,作文教学还要掘进思索:这个词是怎么来的?显然,仅仅从孔乙己这一“主观”视角去思考颇有难度,那么,我们转换为“客观”视角思考,即:“几文大钱”最后的状态是什么?显然有很多种:排成一排,零散杂乱……鲁迅先生可能就是从最后的状态中比较、删选出体现孔乙己独特性格征候的“排”字。注意,这里提及的鲁迅先生运思行文中的“比较”有一个先决条件:在已有中比较。这里引申出一个广泛存于作文教学的问题:很多语文教师的作文指导建立在这样的逻辑上――学生已知晓了很多可用的词句,语文教师只需要指导学生比较这些已知词句的优劣、价值意义,即可教会学生作文知识。这个逻辑链条极为荒谬,调研实际学情便很了然。很多学生作文学习的实际困惑是:不知道用什么词句来表达?不知道词句从哪里来?这类问题,而非单纯比较哪个词句更好的问题,也即是,学生困惑于“有无词句”中的“无词句”,而非纠结于“有无词句”中“有词句”之后的“词句优劣”。这也就是阅读教学中教师提出的“比较法”与作文教学中的“比较法”的根本差异所在。阅读教学的“比较法”建立在“已有词句”的基础上,而作文教学的“比较法”很多时候是建立在学生“没有词句”的基础上,贸然进行比较,难度自然颇大。

从主客体角度,是作文修辞教学中遣词造句的一条有效路径。不可否认,这样的路径还有很多,自然也就成为了我们在作文修辞教学转型中的下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打破常规作文范文第3篇

一、指导学生阅读,积累知识

文化知识的丰富,写作技巧的提高。语言驾驭的灵性,贵在博览群书。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1、课内读

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甚至背诵一些名家名篇,这些文章语言生动,学生容易接受。像《春》、《济南的冬天》这些文章抓住季节的特点写,详略得当,语言优美。多读这类文章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语感。并且在阅读过程中将自己感兴趣的字词句记录下来,阅读之后反复翻看。慢慢地,学生就会积累到更多的知识,而这些都可以作为他们写作的资料。这样,以后要写季节的文章或某一事物的文章,学生就知道要抓住事物的特点写,有详有略,条理清晰。

2、课外读

阅读一些名著可以丰富我们的词汇,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一切古今中外名著。都是语言巨匠用提炼加工而成的规范化的语言写成的。阅读名著,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丰富语汇,了解更多的句式修辞手法,掌握运用评议的基本规律,提高运用评议的技巧。

二、教会学生体验生活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生活是写作的基础和源泉,生活是人们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生活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观察、思考、积累,这样的作文才会有生命力。

1、全方位了解社会

文章要有内容。要写出真情实感。首先要有真实的生活体验,但现实情况是学生作文缺少“真生活”,一提作文学生就怕,感到没有东西可写。感到索然无味,这与老师一味要求写积极高尚的内容有关。这样,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只有积极高尚的内容才是真生活”的错误认识。我们应该让学生多接触社会,从活动中体验生活的真实。感悟真性情。组织实践活动后作文是引导学生体验真生活。抒写真性情的好方法。例如:游览山川,观赏美丽的自然景色,深入农村,了解民众的生活;浏览报刊、收看电视,搜集各行各业的“热门”话题,从多角度、多方位认识大自然,了解社会。触动学生写作的灵感。

2、从生活小事体验

从生活小事也可以体验生活。有所感悟。有一次写“感恩”的作文,我让学生周末回去为父母做一件小事,并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一个学生在《周末》写了:“今天我帮爸妈到市场去买菜,由于周末人多。我挤了半天,总算挤进了菜市场,鱼摊、菜摊、肉摊,一个个摊贩卖力吆喝着,让人眼花缭乱。好不热闹!看着这么多东西,我竟然一时拿不定主意。想起之前,妈妈买的菜,我却嫌这个,挑那个。晚上,我想了很多:父母不管多累、多苦,永远不会在孩子面前表现,正因为他们是父母,所以伪装他们的辛劳,但却向孩子表现一颗炙热的心。”事实证明,学生有了自己的体验,写作起来就容易多了。内容会变得更丰富,感悟更真切。学生深入生活,感悟生活。这样才能够积累生活素材,创造出新的形象。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价值取向的教育。语文老师在作文辅导中,要面向全体学生是没有异议的,但如果一味地注重作文的程式化和常规化训练,要求学生写好符合“规范”化的作文,这样就很难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使之墨守成规,从而使优秀学生的作文水平难以得到突破性的提高。要创新,就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语言新

我认为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创新能力,抒写心灵,要营造民主、和谐、平等的课堂教学气氛,教师要把学生放在与自己平等的地位上,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包括发表与老师不同的意见,形成敢说敢问的民主、和谐、平等的课堂教学气氛。运用一些新的词语,借用一些诗句。运用夸张、比喻等修辞去创新语言。

2、立意新

要求写出作文有新的思想,新的见解,新的观点。在一次作文训练《探索月球奥秘》时,一般同学就写了与月球有关的诗词、传说,或从环保方面写,而一个学生写了《时间银行》,在月球上开时间银行。可以在这个银行里储蓄时间,月博士的创业理念:“我的时间我做主。”最后呼吁大家珍惜时间,热爱生命。这样写的文章想象丰富,构思新颖,创新能力强。

3、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是指采用通常情况下单向思维完全相反的思路,从对立的、完全相反的角度思考和探索问题的思维。这种思维方法,看似荒唐,实际上是一种打破常规的,非常奇特而又绝妙的创新思维方法。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打破常规,大胆地从问题的反向深入地进行探索和挖掘。写出人人心中皆有,而个个笔底全无的文章。如:“常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文明宿舍不文明”等。

四、写好作文评语

作文评语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师生双向交流的文字形式。作文是学生辛勤劳动的成果。因而他们强烈地期待得到老师及时、客观的评价,所以,老师及时、认真的批改,在作文评语中表现的态度情感直接影响学生的写作兴趣。写好评语。对于,提高学生写作兴趣,训练学生写作能力,培养学生毅力信心,端正学生人生态度,完善学生人格都会起到积极作用。

1、平等交流,鼓励为主

现代社会以人为本,要尊重人,平等和谐,对学生以鼓励为主。如我们班邓秋萍在作文中写了:“同学们都觉得我那么高大怎么还读初中,不想读书了,想出去打工。”我鼓励她说:“长得高大是好事,现在出去打工很辛苦的,没学历,没一技之长。等读完中学,读大学,毕业再出去工作,学得一技之长,这样的工作才好。”这样,她就安心学习了。

2、评点到位

要根据每次的作文要求,评价学生的作文在哪些方面写得好,哪些方面还欠缺,哪些段落写得好,哪些不太好,应如何纠正,都要用到具体的眉批,这样学生才知道自己本次作文的优点、缺点,才能逐渐提高写作水平。

总之,写评语要满怀深情,以正面评价为主,让学生通过评语看到成绩与进步。以充满爱的评语,抒写对学生的期望、关怀和抚爱,让学生从中获取信心与力量。教育的艺术,说到底是一种鼓励的艺术,写作文评语也是如此。

综上所述,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积累知识的习惯和观察、体验生活的习惯,将其作为作文素材,写出真情实感,同时,注意培养创新能力。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打破常规作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中英语;创新教学;打破常规;突破

中图分类号:C961;G633.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36-0005-01

社会是不断发展的,人们的想法也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改变的。在这个科技发达的时代,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质的提升,物质生活的质量变得越来越高。随着物质生活质量的提升,人们的注意力就转移到了其他地方,这其中最让人们重视的就是精神生活,他们更加重视教育质量,关注学生的学习与成才。随着人们对教育事业的重视,教育理念也开始发生改变。在传统的教学中,人们只重视教师在课堂上讲述了哪些知识,学生吸收了多少老师讲的知识。但是,现在人们的教育理念已经变成了“学生学会了哪些知识”“他们具备了哪些能力,能够解决哪些问题”……所以,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教育的需要了,我们教师需要打破传统教学理念的局限,以创新的教学理念来引导自己进行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为社会培养创新人才,实现理想的教学目标。

一、巧设情景对话的创新教学方式

我们都知道英语是一门语言,而语言最重要的用途就是交流,交流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说,因此最好的学习英语的方法就是多说英语。只要学生说英语的次数多了,那么他们的英语口语能力必将得到提升,口语能力的提升也必将带动学生其他英语能力的提升,从而实现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提升。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并没有认识到口语教学的重要性,他们只是单纯地在课堂上用英语进行讲课,很少用英语与学生进行交流。在新时代下,这种传统的教学理念已经不再适用于英语教学。所以,我们教师要突破局限、打破常规,在教学中实施情景对话的创新教学方式。比如说在学习“the united kingdom”的时候,我就让学生将文章改编成情景对话,然后由我和学生一起扮演文章中人物进行情景对话。这种情景对话的教学方式就是对传统英语教学的创新,它的实施使得学生充分融入到了课堂中,不再像以前一样是课堂上的记忆机器,他们有了更多的交流的机会和更多的表现机会,上课的兴趣得到了充分的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也有了巨大的提升。

二、举办知识竞赛,让课堂学习气氛变得更浓烈

我个人觉得学习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但是在现实的英语课堂上,我并没有觉得所有学生都喜欢学习英语,反而觉得有些学生讨厌英语。我觉得造成学生讨厌学习英语的原因就是英语课堂缺少一个学习的气氛,气氛的缺失让学生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他们会觉得学习英语非常无聊,然后就开始讨厌学习英语。所以,为了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我们教师要打破常规,用创新教学的方式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浓烈的学习气氛,让学生能够受到这个学习气氛的感染,重新喜欢上英语学习。举办知识竞赛就是一个很好的创新教学方式,它把英语学习变成了做游戏,让学生在做游戏的过程中喜欢上英语学习,进而让学生在做游戏的过程中学到必须掌握的英语知识。比如在学习“the power of nature”的时候,我就将这个单元所需要掌握的知识整理成问答卡,然后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问答比赛,通过比赛考查学生对这个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式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由于学生之前并没有经历过类似的教学,因此他们对这种教学方式非常感兴趣,在课堂上一直保持着很高的学习积极性。另外,高中学生的竞争意识非常强,他们非常渴望表现出自己优秀的一面,因此知识抢答的环节非常激烈,他们都争着回答问题,希望在全班同学面前表现自己。

三、将多媒体技术融入到英语教学中去

社会是不断发展的,我们教师要学会与时俱进,将先进的科学技术运用到英语教学中,这样才能实现英语教学的不断创新,使学生保持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多媒体技术就是一种能够很好地运用到英语教学中的东西,我们教师应该认真地对待它,用它来提高我们教师创新教学的效率。比如在学习“under the sea”的时候,我就将这个单元所需要掌握的英语知识用多媒体展示给学生。例如,the+比较级,the+比较级表示越…就越…,我通过多媒体直观地向学生展示了这个单元要掌握的知识,这样可以帮助他们在大脑中形成一个深的印象,让他们的英语学习变得更轻松。在学生学习完了之后,我又用多媒体放了一首以《under the sea》为名的歌,让学生在听歌之余排解他们学习的压力,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英语创新教学是一种新型的英语教学的方式,它打破了传统英语教学的局限,提高了英语教师的教学效率,帮助教师实现了自我的突破。创新教学的的精髓就在于新,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采用情景对话教学、采用知识竞赛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甚至其他教学方式,只要教学方式足够新颖,能够吸引学生上课的兴趣,都可以采用。因此,我们教师只有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打破常规作文范文第5篇

课例回放

我校应邀参加全国首届“阳光教育”主题论坛活动,我在此次活动中将做课一节。从接到任务的那一刻起,我就一直琢磨着把EEPO有效教育的理念带去。我选择了语文思维训练与表达呈现的自编内容。孩子们从未接触过EEPO有效教育,能上出效果吗?几经试教,我最终确定了“鸡蛋”这一学生常见的素材,把教学目标定位为:(1)对学生进行思维的扩张训练;(2)指导学生用图文结构的方式呈现思维过程;(3)进行片段作文创作。我把思维的训练分为两个步骤:一是思维广度的训练,二是逻辑思维训练。

思维广度的训练是第一道坎,也是最关键的一步。“由鸡蛋你联想到了什么?”大部分学生只能写出5个左右的答案,学生交流后最多也只能达到8~12个向度。我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归类式的汇集板书,如食品、故事、场所、炊具等。当学生说同一类别达到一定数量的时候,及时引导他们转入另一个类别的向度。课前,我自己预设的向度有:结构类(蛋黄、蛋清、蛋壳);同属种群(母鸡、公鸡、小鸡);场所(养鸡场、超市、冰箱、鸡蛋箱);其他种群(鸭、鹅);疾病(禽流感);球类(乒乓球、网球);象形物(鹅卵石、数字0);相关食品(蛋糕、鸡蛋饼、煎蛋);炊具(平底锅、打蛋器);装饰品(不倒翁、蛋壳画);问题(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谚语、成语(鸡飞蛋打、以卵击石);电视节目(非常“6+1”砸金蛋活动);电视、电影中的情节;童话故事;名人故事(达·芬奇画鸡蛋、爱迪生孵鸡蛋、哥伦布竖鸡蛋);自己的事(第一次煎鸡蛋)……孩子们的知识面之广、领悟力之强着实让我大吃一惊,他们在我的引导下能提到之前预设的绝大部分向度,并有让我为之叫好的想法:薄壳结构、盘古开天辟地、复活节彩蛋、母鸡下彗星蛋、鸡蛋藏戒指的魔术、鸡蛋面膜、鸡毛掸子、合家团圆等,要知道这些孩子从未进行过类似的训练,事先也不知我的上课内容,但瞬间碰撞出了思维的火花。

训练思维的逻辑性是另一个重点。课堂上,我以“哥伦布竖鸡蛋”为例,引导孩子一步步往下想,最后得出了要善于发现生活的美好的结论,完成“收”的环节,并用气泡来表达整个过程,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示范之后,我布置学生选择一两个感兴趣的内容,自己先扩张,再在四人小组中交流,由组长汇集。我期待的一个在“鸡蛋畅想”交流活动中出现了:鸡蛋——母鸡——母鸡爱自己的孩子——我们的父母也很爱我们,抚养我们长大成人——可怜天下父母心——感恩父母(这是一个温暖的话题);鸡蛋——复活节彩蛋——上帝复活——不计前嫌——要有仁爱之心(孩子们的知识结构很立体);鸡蛋——地球——盘古开天辟地——打破枷锁,创造美好事物——不要墨守成规,一成不变——学习上也一样,创造力可以提高成绩——人生也如此,只有打破常规才有更美好的生活(由封闭的鸡蛋联想到打破常规,这是思辨的过程)。

随后是7分钟的100~200字的“鸡蛋畅想”写作之旅,孩子们完成并不困难。以下是孩子们的片断作文:“鸡蛋虽然普通,却十分坚固。科学家、考古人员曾在汉王墓中发现一枚保存完好的鸡蛋,所以我们建造建筑物时,就采用了‘薄壳结构’,这就是仿生学,也是我们人类一种取长补短的方法。叶永烈曾在他的《科学寓言集》中写道:‘鸟儿和鱼儿的本领被人们学去后,加以改造,就成了先进的飞机、潜艇,而它们却还是老样子。’所以,我们只有不断提升自己,超越自己,才会有提高,才会成功。”另一个孩子写道:“传说远古时期,地球就像一个大鸡蛋,一个巨人——盘古开天辟地,使沉睡的地球醒了过来。而如今,地球正遭受着严重的破坏,这个‘大鸡蛋’已千疮百孔。全球变暖,冰雪消融,海面上涨,这些变化正威胁着我们。世纪大片《2012》惊醒了人们——要赶快行动起来,保护我们的地球母亲,要不然,火山喷发、海啸、地震、小行星撞击……将会变成现实。”

我佩服这些孩子,我感谢这些孩子,正是这节课让我体会到了EEPO有效教育的魅力。

思考与感悟

这一课的教学遵循了思维训练的流程:任意一个素材——问题扩张——主题演化——问题汇集。思维广度与深度的训练环节有梯度,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寻找问题的能力、说与写的表现能力、思辨能力、创造能力得到了训练及提高。

思维扩张到一定的向度,如何提取有价值的东西?我在课文中做了有益的尝试,避免了课堂上学生漫无目的、无主题地延伸,而且便于学生提炼写作的主题。

思维的向度并非越多越好,应看重广度。如果学生只是为了达到教师期待的向度的数量,一味地重复类似向度,意义并不大。因此,在课堂上,老师更应关注学生是怎样去思考的。

思维训练与阅读密不可分。学生只有达到一定的阅读量,有宽泛的知识面,有良好的知识结构作保证,才能有严密的逻辑、精彩的表达。小学阶段的教师要抓好学生的阅读训练,通过多种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积累丰富的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