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计算机专业课程

计算机专业课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计算机专业课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计算机专业课程

计算机专业课程范文第1篇

随着社会的快速的发展,尤其是在计算机领域的快速更新,那些计算机领域的相关知识也得不断丰富才能跟上社会的需求。而教学中老师多是以课本为主,而课本的快速修订也不太现实,即使是快速修订也跟不上一些软件或是产品的更新。同时对老师也要有较高的要求,老师则要在已有的知识下不断地拓展自己的知识域,不断补充自己才能给学生传授满足社会需求的知识,这也使得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较为困难。再者,现代计算机的教学更多的离不开实践,因此在教学环节中实践教学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中职教育这一偏于技术性教学的更是如此。如果只是理论教学,则会使得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得不到锻炼也不符合中职教育的核心。这样就对学校教学设施的扩充提出了要求,这亦是计算机专业教学的问题之一。

2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的的社会需求

随着我国的经济的发展,使得计算机的大量使用不再是问题,并且随着近几年我国网络技术的发展与计算机的大量普及使用,越来越多的工作岗位离不开计算机。计算机因其自身的独特优势进军到社会的生产与生活中,尤其是在现代管理模式与生产方式之下,使得计算更多的应用在企业各个运作环节中,由此可见计算机的使用是今后就业必不可少的使用技能之一。再者,计算机的使用还使得智能化得到更好的发展,而在快速运作的机械化背景下,省时,省力,高速快捷的要求必然会使得智能化的技术得到大力的发展与使用。而我们中职教育中所涉及的相关职业技术也更多地依托于计算机的发展和改进来实现其智能化,因此我们即将从事的工作中必然离不开计算机的使用。智能化的实现也必然离不开计算机,更离不开相关软件的开发,而这些软件的开发必然离不开计算机专业课程的相关知识,由此可见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的必要性。

3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建议

首先,在教学环节中我们应改变之前单纯的理论教学,还应做到与实践相结合,使得学生学到实实在在的职业技能。这就要求我们要转变之前的老套的教学模式,开动学生的大脑与想象力,促进学生的理解与思考以适应当下计算机教学的需要。曾有位美国教师看过我们的计算机教学后表示这是美国20年前的教学模式,并且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带来的效果并不好。所以我们应向现代计算机教学的前沿看齐。再者就是针对我们现在计算机教学的现状,我们要要求我们的老师做到与时俱进,不断的更新自己专业方面的知识从而不断适应当代计算机发展的趋势,满足计算机基本的教师素质要求。计算机专业课程因计算机应用软件和平台的不断改变而丰富,老师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专业课程的划分,使得教学更加的合理并可行。而老师在丰富自己的知识时也应有一定的选取性,与自己的专业相结合才能使得自己的教学更加丰富而又有深度,这样才能使得自己的教学效果取得成效。当然,每个老师都必须具备计算机基本课程的教学能力,并能完成计算机基础操作技能模块的所有教学工作和相应的实验指导,同时要能完成一门或以上的计算机基础理论或程序设计课程或计算机应用软件的教学与实验指导。此外,我们要使学生具有自己动手的能力,会实际操作计算机和使用相关的专业软件。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环节中必须开设实践课程,给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和环境,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理论知识,从而更好的掌握相关知识,也使得我们的中职教育做到真正的为社会输送大量的技术型人才,满足社会的需求。因此,学校应对此重视并努力增加自己的教学设施和实验设备,满足学生理论和实践教学的需要。

4小结

计算机专业课程范文第2篇

关键词:核心素养;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实践探讨;人才培养

随着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对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课程改革和师生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可否认,当前中职计算机专业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课程设置与教学实际需求不符,导致学生的素质整体不高,缺乏沟通、协作、创新等能力。为了将学生打造成适应当前社会发展所需的人才,需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素养,提高学生与人沟通、与人合作等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修养和综合素质。

1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核心素养的内涵

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的内在修养,是指学生适应当前信息化、复杂化的社会,能充分的将所学的知识、能力、水平展现出来所必备的品格与价值观念。当前,中职阶段的学生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职业道德修养,是指学生能够有效地按照职业道德的规范与操作,使自己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能够形成充分地适应未来工作;其次是学生的专业操作能力,主要是指学生学习实践的专业素养,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所从事的工作岗位;再次是人际关系的能力,是指学生能够正确处理好与他人与团队之间的关系,能够适应与人相处,具备一定的沟通协作的能力,具有很好的团队意识;最后是自我提升的能力,计算机专业不是新兴专业,随着时代的发展,也正在飞速发展,为了让学生能适应未来计算机行业的发展,需要不断提高其自我学习的能力,不断补充前沿知识,从而避免被时代所淘汰[1]。

2基于核心素养进行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

2.1理论与实践结合,提高学习趣味

计算机专业作为一个相对比较抽象的专业,很难真正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要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系统全面地学习知识,从而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学校可以举办学校程序设计、网页设计、图像处理、硬件维修等比赛,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大胆地参与进来,在竞争过程中加强程序设计、网页设计、Photoshop、组装维修等相关知识的学习,从而调动自身的学习兴趣,并不断探索理解程序设计、网页设计等的意义和相关操作[2]。

2.2基于核心素养,把准教学方向

许多中职学校在展开教学的过程中,没有充分把握学生学习的动向,因而浪费了大量的课堂时间,使教学内容、教学进度与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证,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需要探究、把握准确教学的方向,想方设法让学生能够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实践学习上,同理还要更多地探究和了解当前行业、企业所需的人才素养。因此,广大的计算机专业教师要尽可能对目前的人才市场做更多的了解,从而能够有效地改进课程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符合当前市场对人才的要求。就目前的就业方向而言,网络管理、广告设计、人工智能以及程序编码等相对比较热门,所以中职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培养学生向此类方向进行发展与探究,促进学生能够在未来的就业岗位上发挥更多的自我价值。

2.3运用现代媒体,改革教学方式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逐渐成为教学改革中的有利条件。为了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增强学生对于计算机知识的丰富程度,促进学生处理常见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采取参观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或者项目化教学法,让学生能够通过直观感受增强对于所学知识、所学内容的理解,或者是通过任务或项目的方式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教师要尽可能运用现代化手段,通过多媒体进行形象生动的教学,帮助学生理清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并为学生提供多次上机操作实践机会,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进而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3]。

2.4丰富自身内涵,助推素养提升

教师作为课堂的引领者和推动者,首先需要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与专业能力,以此带领学生进行学习与探索,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所以中职学校需要重视对教师的培训,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与职业素养。同样,学校可以通过举办教师层面的知识、教学和技能竞赛等方式,来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通过比赛,教师不仅能够使自己所学的知识充分应用与发挥,同时还能够促进教师主动更新自己的专业素养与知识,有效提高教师对于专业领域的拓展与了解。此外,还可聘请名师、专家、教授到校讲座或派教师到行业企业进行顶岗实践锻炼,让教师能够充分了解最前沿的知识与技术,进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使教师的专业素养得到全面的提升,进而更好地投入教育教学活动中,培养出社会所需的专业人才。

计算机专业课程范文第3篇

【关键词】课程改革;课程设置;职中专业设置

职业中学人才培养应以就业为主要目标,以从事某一职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内容,专业设置应更注重“职业”与“技术”的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使学生有能力胜任工作岗位的现时要求,适应职业未来的需要,并为学生个性的发展及职业的发展创造条件。

职业中学计算机专业开设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当时的专业课程主要有BASIC、FOXBASE、汉字录入、WPS、计算机原理等。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专业课程也在不断的调整,先后增添了WINDOWS、WORD、EXCEL、INTERNET、网页制作、平面设计、数据库原理、C语言、数据结构、网络技术等等。不难看出计算机应用日益扩大,学生要学习的内容也日益增多。有不少学校为了学生能多学点知识,看其他学校开设什么课,自己就开设什么课,这样盲目的开设课程,导致了学生门门都学,但没有一门课是学的深的,都只懂点皮毛,到了工作岗位上很难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这样的课程设置缺少应用角度的系统性。面对这种局面,我们应该怎么办,应该怎样设置计算机课程才比较合理呢?关键要科学安排课程设置,使之适应社会的需要。从目前情况来看,计算机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的要求主要从工作职位的实际需要出发,更注重工作能力和操作技能,因此作为职业中学应把重点放在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上。

为了满足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的这一要求,特提出如下几条原则:

(1)实用性。也就是要使学生学以致用。这是学校计算机课程设置的首要原则。

(2)先进性。学校教育应和社会保持一定的同步性,要跟上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要把最先进的东西教给学生。

(3)基础性。学校的计算机课程是一门基础课,除了学会几个软件外,还应该学一点简单的原理及相关的科学知识,这样能为将来学生自己的发展打好基础。新软件更容易上手,出现简单的问题也能自己处理。所以学校应当教一点比操作技能更基础的东西,通过一个软件教会学生用一批软件,使学生处于优势地位。

根据这些原则,我们可以从最基础的知识入手,在此基础上学习一些当今比较流行、比较实用的软件,使学生能有一技之长,对于还有余力的学生可以进一步学习一些更专业的知识。因此我将计算机课程分为必修课、选修课、兴趣课三类。

(1)必修课

必修课也就是基础课,是所有学生都应该巩固掌握的。如计算机常识、WINDOWS、WORD、EXCEL、INTERNET使用常识、文字录入、计算机维修等。这类课程的教学目的主要是培养计算机基本操作及汉字输入、编辑排版能力。使学生能够较为熟练地使用计算机,真正把计算机作为日常生活和学习的工具。

WINDOWS操作系统在个人计算机领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以其简便、直观、快捷的操作方式,新颖独特的外观和全汉化的图形界面占据了微机操作系统的大部分市场。无论是适应计算机目前操作的需要,还是更进一步学习其他的计算机知识,都要求熟练的掌握WINDOWS。

WORD、EXCEL是微软公司办公套装软件OFFICE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所见即所得”的特点。它以其强大的文字处理、编辑排版、表格制作和数据分析功能,深受广大用户的青睐。

INTERNET已悄悄地进入到社会的各个应用领域,正在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目前已经成为获得信息最快的手段。

文字录入是进行网络交流所必须的,也是专业打字员必备的一种技能。

计算机维修主要是对一些常见的故障进行修理。现在人们的生产生活离不开计算机,遇到故障是常有的事,掌握如何进行简单的故障排除是十分必要的。

(2)选修课

选修课应根据不同地区对学生的不同需求而定,即学校可以根据当地对人才需求的种类选择几门课进行教授。这其实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选修课,因为它是由学校来选的,并不是学生来选的。如网页制作、平面设计、多媒体设计等。学好任何一门,将来都能找到一份比较好的工作。这类课程的教学目的主要是让学生掌握一个或多个专业软件,以便将来在社会的竞争中多一种优势。

网页制作可以开设FRONTPAGE、DREAMWEAVER、FLASH等课程,目前网络上的个人、企事业单位的网站越来越多,这方面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

平面设计可以开设PHOTOSHOP、CORELDRAW等课程,这些软件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广告、包装、出版、美术设计等领域。

多媒体设计可以开设POWERPOINT、AUTHORWARE、DIRECTOR等课程,主要制作包含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及文字的多媒体作品。随着日益普及的高速信息网,它正被广泛应用于咨询服务、图书、教育、通信、军事、金融、医疗等诸多行业。

(3)兴趣课

兴趣课是针对有兴趣的学生开设的,以课外兴趣活动小组的形式开展。同时它又属于提高类的课程,目的是让学生的计算机知识进入一个更高的层次。可以开设计算机高级语言(如C语言,VISUAL BASIC,JAVA,VC++……)、计算机网络安全、数据结构、计算机原理、数据库原理等等。

总之,职业中学计算机课程设置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根据社会的需求,不断更新课程设置,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计算机专业课程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定位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201-02

职业教育日渐受到社会的关注,从招生规模到市场的需要都取得了空前的发展,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就业却呈现出下滑的趋势。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难呢?从毕业学生反馈回来的信息分析,其主要原因是课程设置不合理,与社会需求脱节。因此,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与定位,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革。

1.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发展现状分析

当前,我国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出现了一种自相矛盾的现象:一方面是市场上计算机类人才需求的缺口很大,另一方面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就业形势却呈现出下滑的趋势,具体体现在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难,从而导致招生困难。究其原因,有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但主要是中职学校计算机类专业培养的学生特色不突出,学生存在着"不软不硬、不上不下"、"博而不精、适应期长"等缺陷,具体表现在:

1.1 培养的人才和市场需要脱节。目前,一些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在专业设置、专业课程的内容以及教学方法上,呈现出结构不合理、课程内容及手段相对滞后等现象,造成了教育和市场需求的脱节,导致学生就业后工作适应能力差,通过自学或重新培训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

1.2 发展后劲不足。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普遍存在岗位层次低、发展后劲不足的现象。目前,一些中职学校的培养手段相对落后,毕业生实际应用和操作能力远远不能适应各行各业对计算机专业多方位、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近几年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表明,中职生进入用人单位后,能够独挡一面的极少,多数只能担当基础性或维护性工作。

1.3 专业课程体系不科学。专业课程没有形成针对专业培养目标所确定的职业岗位的有效课程体系,课程门类定位不够准确,课程目标偏离人才培养方向,课程功能低下。同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学科教程结构,即使对一些课程进行了整合,也只是按照专业理论"必需、够用"的原则,对课程内容进行增减、筛选,依然按学科知识逻辑结构组织课程。

俗话说:出口畅,入口旺。在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中职计算机专业建设应如何走向市场,从而让更多的计算机毕业生实现顺利就业呢?

2.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的原则

中职课程设置中应注重以下几条原则:

2.1 课程理论适度化。所谓理论适度化就是既要在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理论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和拓宽理论知识,又要兼顾少而精。在课程教学中,我们以够用为度,不追求专业理论知识的完整性而是严格按照职业需求来精选适合的专业理论知识并着眼于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职业岗位需要什么,就教什么,需要多少就教多少。

2.2 语言类课程的设置原则。中职学校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教学目的自然也就是学以致用。鉴于许多用人单位或报考公务员等要求掌握一种语言可安排在学生毕业前考一门语言,如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中的Visual FoxPro或是Access等数据库语言,可以采用集中培训的方式来提高通过率。

2.3 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中职教育要采用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要使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用人单位认可程度高、对学生就业有实际帮助的相应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

2.4 开设具有实用性的课程。建立职教课程体系改进和更新的机制,使课程开发成为职教发展的发动机。要关注行业、企业的最新发展,通过学校与企业合作等形式,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突出本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流程和新方法。根据实际的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况组织课程形成围绕工作需求的新型教学模式。

2.5 课程结构模块化。所谓模块化的课程结构,就是把教育内容编排成便于进行各种组合的单元。一个模块可以是一个知识,单元一个操作单元、一个专业工种都可为一个模块。它是把专业理论和操作技能有机地、系统地结合在一起进行的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

3.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的定位

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不同于电子、机械专业,既不是工厂的流水线,也不是批量生产的车间,其岗位技能具有较强的行业相关性。因而,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也不能是同规格的"批量生产",必须面向职业岗位进行多层次、多元化的培养。

考虑到当前中职学校生源素质相对较差的现状,要培养计算机软件的"白领",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但让学生学会具体的应用、维护、组网和简单设计是完全做得到的,因此专业培养目标可以定位到面向基层岗位,培养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备"一技之长"的初、中级应用型人才。

因此,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应适应社会需求,在打好专业基础的前提下,更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学目标可确定为以下几个培养方向:

(1)办公自动化及计算机维护方向:培养办公自动化管理、操作、计算机系统维护技术人员。

(2)网页制作:培养从事网页设计的专业性人才,培养具有空间设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网页设计师。

(3)网络管理方向:培养负责维护公司计算机硬件、搭建与配备计算机网络、根据需求设计网络方案、与网络供应商配合维护和监控公司局域网,保证其正常运行的人才。

(4)多媒体技术方向:培养从事影视后期制作、多媒体制作、音视频系统开发和应用、网络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运营等工作的人才。

(5)网络广告设计方向:培养能从事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网络广告设计的人才。

4.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合理设置

由于计算机专业所涉及到的内容很广,而中职学生在校时间只有两三年,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合理的安排课程呢?

4.1 课程设置要体现“素质化”培养。“通”和“专”是辩证的,"素质化"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终身发展的潜力。除了政治、语文、数学、英语、职业道德等文化课外,"素质化"还应包括"专业修养"课程的内容,比如"网络广告设计"专业,其课程还应包括素描、色彩、书法、广告设计、标志设计、音乐基础、摄影艺术等。这些课程的开设有助于学生形成"人文素质"、"科学素质"和本专业必备的"艺术素质",加设"专业修养课"是培养学生成才的首要环节。

4.2 课程设置要体现技能模块化培养。“素质化”课程旨在积累深厚根基,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模块化"课程旨在"专才教育",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学习模块。每个模块均有"素质课程(包含文化课和专业修养课)"、"项目实践课程"和"就业培训课程"三部分组成,它是培养学生成才的必要基石。

4.3 课程设置要体现工作项目实践化。以前中职学校所说的"实践"其实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操作",仅指计算机本专业的东西而已。这里的实践,专指"工作项目实践","行业化"的课程设置与普通中职课程设置的最大区别就在于此。"工作项目实践"重在"综合实践",通过完成一些实际的项目从而逐步掌握课程的知识,能够在实践中进行学习,提高学生自学和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践课程,一方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能够了解实际的工作流程和工作内容,从而提高就业能力,它是培养学生成才的必要手段。

4.4 课程内容必须强调应用性。中职教育培养的是技术工人,是应用型人才,教学目的是学以致用。只有课程内容与生产、生活实际相联系,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实用型、应用型人才。中职计算机课程内容的改革,是要以项目(或模块) 为单位,对相关的课程进行整合,使教学内容体现出针对性、实用性、理论联系实际等原则。例如"网络组建"模块,可以某种局域网为项目,通过讲授该项目的实施过程,使学生理解网络传输协议;掌握在不同环境下计算机网络各种线材的设计、安装及铺设的原则与方法;学会分析在不同的网络环境下如何配置计算机的硬件系统;掌握网络操作系统的选用与安装;了解网络管理、资源分配以及网络安全等问题,使学生具备网络组建和维护的基本技能。

这样,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整合,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内容,从而能将所学知识迅速转化为实际能力。所以中职计算机课程内容要突出"学以致用",避免"大而全", 即从实际需要出发,需要哪些知识就讲解、讲透、让学生切实掌握。此外,课程内容还要适应行业技术发展,体现技术的先进性、前瞻性和延续性。要以就业为导向,将学生日后就业可能遇到的问题纳入到教学内容中,提高教育与培训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5.结语

总之,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决策者深思熟虑。中职学校为了使自己培养的学生能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要经常性地进行社会调查和定期做好毕业生的跟踪工作,根据社会需求的变化随时进行调整课程设置。只有这样,学校培养的人才才会符合社会的需求,才会受用人单位的欢迎,从而真正做到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 熊以涯.以岗位需求为导向构建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8

[2] 蔡妍.浅谈中职计算机专业方向定位与课程改革.职业教育研究,2009,3

计算机专业课程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就业工程项目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专业的就业却相反地成为了矛盾的焦点,出现了报考集中就业分散的社会现象。就业压力的增大,说明原有的教学目标体系、课程体系、知识能力结构已不适应现代企业技术发展的需要。为了改善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能力、知识结构,全面提高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扩大就业面积,培养市场所需要的人才,山东经贸职业学院计算机系进行了“以就业为导向以实际企业工程项目为载体的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的大胆尝试,在此,结合教改过程谈谈对计算机专业培养的一些认识。

一、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市场及定位

当前,IT业已成为占据我国市场三分之一份额的支柱性产业。IT业的迅速发展,与不断注入的IT业人才有着紧密的关系。IT人才已成为人们心目中高科技的象征。对IT人才,用人单位实际上是有不同的需求层次的,要求掌握的知识结构也各不相同,除了IT基层劳动者(如打字、录入、生产线组装等)宜由中等职业教育培养外,我们感到,高职应侧重于在如下几个方面对人才的培养:

1.设计型人才(如网页设计、平面广告设计、建筑和家装设计、绿化工程设计、动画设计等)。随着电脑应用的普及深入,各行各业越来越广泛地使用电脑做形象宣传、包装、设计等工作。各类设计型人才作为IT业市场的生力军异军突起,其就业市场范围非常广、缺口比较大。但随着电脑软件的不断升级,功能的不断完善与强大,此类型人才由原来的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如网页设计人员除掌握专业网页设计软件之外,还应掌握图像处理软件和网站维护等方面的知识,如果再能掌握后台技术就成为宝贵人才了。其他如建筑、绿化、动画设计人才不仅要掌握计算机知识,更重要的还要学习其他相关知识体系。我们认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是高等职业计算机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2.办公应用型(如文秘、办公文员、行政助理等)。此类人才在工作过程中需要更多的管理知识,需要人际交往和适应社会的能力。这类工作的主要要求是:熟练掌握应用软件、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责任心。此岗位职能的培养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办公管理软件,还要学会融通管理知识并切实掌握管理的基本功。

3.网络型人才。当今计算机的普及与发展之所以如此之快,除其具有强大而先进的功能之外,主要还归功于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网络使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谈变得近在咫尺。网络型人才已成为计算机发展和计算机就业市场上的中流砥柱。此类人才不仅要掌握网络技术,还要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4.开发型人才。作为计算机发展和完善的缔造者,开发型人才在IT行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未来几年当中,我国对软件蓝领和软件工程师的需求潜力依然很大。

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及我院计算机专业的特点,我们目前主要培养办公型人才、网络人才和开发型人才,同时兼顾设计型人才,下一步在新专业的开设上,我们打算加大设计人才的培养力度。

二、课程改革思路

1.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以职业岗位为目标,重点突出职业技能。分阶段划分教学模块,按工作岗位确定实际工程项目,以实际工程项目为载体完成教学任务,最终实现学生的就业培养目标。

2.培养目标及课程设置熟悉并掌握计算机工程项目的组织程序,掌握计算机工程项目中的问题解决方法,针对具体岗位.掌握专门技能熟练完成具体工程项目。

依据课程改革的整体思路,我系计算机专业课程的设置是紧紧围绕培养目标而进行的,强调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线,以职业或职业群为基础,让学生先接受职业群内共同的基础教育和基本技能训练,然后,接受专业基础理论教育,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以及社会需要,选择不同职业或专业方向,学习专业知识,进行职业技能的培训。使学生既具有较大的就业弹性和适应能力,又具有职业针对性。课程设置总体分成三个模块。在对职业岗位能力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培养的人才应具有的知识、能力和素质,通过整合,把课程分成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三个阶段来进行。

第一阶段,“职业基础模块”教学阶段。这一阶段强调宽基础,主要学习一些相关职业通用性的必备知识和技能,同时,要进行思想品行、职业道德、外语能力以及其他通用能力的培养和教育。此阶段一般不采用项目教学,但也必须把项目教学的精神渗透到每一个教学环节。

第二阶段,“职业技术模块”培养阶段。这一阶段主要进行不同职业的专业基础理论教育和专业知识学习,以及职业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在该模业知识的学习。该模块是高职教育的重要阶段,在课程设置和内容安排上我们结合IT技术的发展水平对相关学科进行整合和综合,以满足在较短时间内学习到更多更新的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教学内容体现出宽和扎实。此阶段可部分采用项目教学,宜以工程项目中的技术项目的实施为教学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