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体育课感想

体育课感想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体育课感想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体育课感想

体育课感想范文第1篇

一、激发兴趣,训练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纵览小学的美术教材,既有生动有趣的童画、想象画、卡通画,又有中外儿童优秀的美术作品欣赏、画家笔下的动物画、风景画;既有动手操作的工艺品、小制作课,又有走出课堂、描绘大自然的写生课,教师在教学时用有趣、童话般的语言来描绘教材中的画面,可给课堂注入兴奋剂,形成宽松、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绘画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接受美的教育。小学生的思维主要是凭借具体形象的联想进行的,虽然他们已经能够运用某些概念进行判断、推理,但很大成分上仍然与具体形象联系着。针对这个特点,在美术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如,画“福桔”的教学,可通过“吃吃、看看、想想、画画”的方法进行。教师拿出桔子问同学:“桔子是什么形状的?”“还有哪些物体是圆形的呢?”(学生抢着答:“太阳”、“卫星”、“皮球”、“毛线团”、等等。)“请同学们把刚才说的画下来。”待到学生画差不多了,教师就剥开桔子,请学生吃,同时问:“桔子瓣像什么?”(学生会争先恐后的答道:“像月亮”、“小船”、“镰刀”、“香蕉”……)这时,学生的作业纸上就出现了许多联想出来的物体。像这样吃着、看着、想着、画着的教学,能够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激发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二、激发想象,训练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我们知道,儿童作画开始时都是凭印象来画,常常是别人怎么画,他也照着画,缺乏自己的独立性。教师在课堂上要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采用“一问多思”、“一题多种表现”等方法来教学。如画“风”,可以对学生设问:“大风吹来时,会出现什么情景”请每个学生不要忙着回答,多动动脑筋,然后,将各自的想法画下来。这时,就会发现风吹的情景有多种多样:有的学生画树干弯弯的;有的画树叶满天飞;有的画帽子飞了;有的画水起大波浪……,总之,十个同学有十幅独特的画,都是属于他们自己的画。 又如,在三册教材中有“拔萝卜”的教材,我首先让学生讲讲拔萝卜的故事,然后分角色让小朋友们来演“拔萝卜”的游戏,学生们非常活跃,我让班里的小胖墩扮演“大萝卜”,一瘦小的男生粘上白胡子演“老大爷”,短发女生包上一块毛巾演“老太太”,另外一些小朋友戴上动物头饰演小花狗、小花猫,大家热情高涨,个个很投入,玩得特别开心。游戏完了,再要求把“拔萝卜”的场面画下来,并加以想象,可以画不同的人或物“拔萝卜”。学生的智慧就在这样的观察和想象中得到了培养,一幅幅作品生动有趣,美极了!有的还画出了“机器人拔萝卜”,有的索性画成了太空基地种成了一个特别特别大的萝卜,好几架太空船正在拔萝卜呢!作品之天真活泼,富有想象,是常人所不能想到的。

三、引发联想,培养学生思维的集中性 依据学生好奇、易兴奋、好探求的心理特点,创设一些以趣生情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手脑并用,视听练结合起来,培养思维的集中性。如,在教学中进行“3分钟接力画”等活动,在黑板上画出四个画框,每个框的不同位置画上不规则的形状,告诉学生别小看这不规则的形状,它可能变成一片树叶、一支花、一朵云,继而发展成一幅画。游戏开始时,分四组进行,一位学生将框中形状添画出一中形象后,第二位学生接着画……,当游戏结束时,由本组同学给画点题,最后,黑板上可出现“课间十分钟”、“秋游”、“春天到了”……等画面,接着让学生结合所画的画面情景,说一段话,这样将绘画和说话训练结合起来,培养学生敢于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创作观点的能力,让美术与语文等学科联系起来,培养思维的集中性。 四、肯定创新,提高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我国小学课堂授课绝大部分采取的是严谨的准备,一环接一环进行教学,追求授课的主动性,来保证完成教学任务,主要还是教师满堂灌,学生只是被动吸收。听课看课都讲究形式,实际效果如何是不太管的。很多优秀的课,都只是以形式丰富多彩,像唱戏式的用上很多道具,讲得细、讲得全、讲得稳,就是好。课堂授课还受到很多局限,教者费心,学者费力。   课堂授课的开放与束缚、灵活与机械对学生一生的学习和工作有着深远的影响。从近期目标来说,中国的基础教学好,而长远来说,各种能力,包括学习的能力就显得比国外学生差些,不少升入高一级学校就读的学生并未真正掌握了创造性的学习方法,而是通过大量的加强补习或“勤学苦经常”来取得的。 创造能力是指人在某一领域内表现出来的独特、杰出、非凡而有价值的才能。它不是单一  能力,而是以创造性思维为核心的各种能力的综合,用以掌握的信息,重新分类组织转换,敏锐的想象,推测与创新,根据已有的各种信息果断地选择最佳方案。成功的创新有三个不可缺少的因素,即创新态度,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而这些因素的形成发展都离不开创新活动。创造性的基础,可以说创造性是对已有知识重新加工和组织。创造内容上说是制约知识的。否则,便成了无源之水。在我们的美术课外小组活动之中以提高审美素质为主线,提高造型能力为突破口,以提高创造能力为出发点。从不把教师的主观意志强加给学生,让每个学生有个性,有特点,有专长,善于观察,勇于表现,敢于标新立异  。经常带学生进行写生,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分析比较,动脑筋去思索怎样进行绘画创作,并教给他们学会了各种适合孩子们运用的绘画技法:如水墨画,儿童画,吹塑版画……在绘画创作中,寻找最佳的构图及最合适的绘画形式。例如,今年九月份,我们志棠镇农技站到上海参加家产品交易会,把我们志棠镇的特产“白莲”推向全国,走向世界。我就抓住这个主题,请同学们为我们家乡作一次宣传,画一画家乡的白莲。同学们根据自己平时看过的,做过的,通过线描画、儿童画、版画、手工等形式创造了一幅幅精彩的画,表现出了对自己家乡的热爱。六年级的巫邦庭的儿童画《吃个饱》画出了农家小孩子顽吃的形象,也表现出了家乡莲子的好吃。整个画面以翠绿色为基调,莲叶丛中躲着一个红肚兜的胖小子,扎着根冲天小辨,正在吃莲子呢!还画上了美丽的荷花,诱人的莲蓬。在三镇联艺会中(志棠、诸葛、檀村三镇荷花节)获得了书画作品展的优秀奖。五年级张莹的漫画《爷爷奶奶流口水》夸张地画了一颗特大莲子,足有两个爷爷那么高,爷爷和奶奶望着莲子高兴地流出了口水,也获得了三镇联艺的一等奖。还有六年级李平同学的版画《采莲》、王凯同学的儿童画《荷叶姑娘》、周海燕同学的写实水笔画《采蜜》分别获得了三镇联艺的二等奖和三等奖。我还特地在学校的美术室为他们的作品作了一次展览,学生为自己的创造而感到高兴和自豪。这样,学生的创造性得到了肯定,兴趣高了,动手能力强了,思维活跃了,创新的作品多了,从中还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教育。

体育课感想范文第2篇

摘 要 美国著名心理学教育家布卢姆曾反复强调“有效的教学,始于知道期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教学计划和教学评价的第一步,就是清楚无误、毫不含糊地表述教育目标[1]。”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情感目标是否明确、具体和真正体现教学大纲的要求,将直接影响它的实践效果。所以我们必须建立一套科学、可行的情感目标。

关键词 体育教学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

情感目标是在体育教学过程,指导学生全面了解和把握体育活动与自尊、自信的关系, 学会和掌握调控情感的正确方法,形成和完善具有个性特征的、健康向上的情感[3]。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可能时常感到困惑:理论上――情感目标该怎么表述恰到好处?实践中――如何关注情感目标的实现?不“浮夸”,不“虚幻”,真正将“情感目标”用“看的见,摸得着”的方式表达出来,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这是我们体育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笔者现就情感目标实施中的问题入手,对情感目标的制定、实施和评价这三个方面作积极地探索,以实现体育教学中情感目标的有效、真实的实施。

一、情感目标“写”的真实――即“技术性”

在课堂教学目标中,准确的“写”出情感的内容是比较难得。有人说“这是一个技术问题,又不是一个技术问题”。用文笔将“情感目标”写出来,不好写。它确实是一个“技术活”。“情感的内容”应当是“水滴石穿”的渗透,融化在技能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设计的课堂教学内容,自然而然地、具体实在地,生动灵活地、潜移默化地体现出来。所以,又说它“不是一个写出来的技术问题”!我们在制定情感目标的时候,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

(一)教学目标中必须要有的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体育(某项运动)学习的情感;培养学生对学习体育(某项运动)技能的情感;培养学生对体育这门学科的情感;培养学生对体育文化的情感。

学生只有生成了对本学科的热爱之情,即产生了学习本学科知识的浓厚的兴趣,一种积极的心态,爱慕之情才会沉淀、厚积,它也是培养终生体育意识的必经之路。

(二)教学目标中不宜写出来的情感

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精神;培养学生高尚的集体主义思想和团结合作的意志品质,等等;这些课时目标的制定将宏观的学科课程目标作为具体每一节课的目标,故过于大而空,比较笼统,不具体,让人觉得很“虚浮”,看的人会疑问――“能实现吗?”

情感目标的实现,就像一次“德育渗透过程”。要将此活动开展的高效,首先要制定一个计划:即什么时候做什么,怎么做,达到什么目的,按照这个模式套,也许情感目标的制定就显得“看的清,摸得着”!在制定情感目标的时候,可以将目标细小化,手段具体化,也许就显得可观测性了。例如:学生进行各种形式跑的练习时,乐意多次重复进行,并主动与同伴合作,完成任务(团结合作、集体主义思想的具体表现),并对某项技术水平的提高感到高兴(培养技能学习的兴趣),在比赛中尽力表达自己的竞争意识(对体育文化的情感)。这样的表述,把对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和学练中的情感体验通过具体的学习行为进行判断,相比之下,要比“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或“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的意识”的表述更“具体”“实在”。

一般而言,提出情感学习目标中的主体要求比较容易,我们可以尝试用以下几个方面表述情感目标:

1.学习者表示喜欢这类活动,并在各种活动中乐意、积极参加这类活动;

2.学习者带着热情参加这类活动(愿意承担义务,遵守有关规定等),学习者很有兴趣与他人讨论这类活动;

3.学习者鼓励他人参加这类活动。

二、情感目标“做”的真实――即“操作性”

情感目标的科学合理的“写”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情感目标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有效“做”出来――即“可操作性”。情感目标的实现不是一个笼统的、空洞的口号,一定要具有可操作性的。也就是说,制定的情感目标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像认知教学一样,是一个可以实实在在加以操作的过程。情感目标要通俗易懂,使用的概念、术语适合人的思维习惯,易为广大教师理解和掌握,以便在具体教学中实施和推广。

人的情感的迸发关键是在活动中通过体验产生感悟、产生感动、产生震撼。如吃苦耐劳、坚忍不拔思想意识的培养,看起来是很容易的事情,耳熟能详,但此意志品质的形成怎一个“说”字可以概括?从幼儿园起就在接受这方面的教育和熏陶,然而真正拥有此意志却不易,把此意志品质落实到行动中变为自觉的习惯性的行为的就更难,这是为什么呢?究其原因,就是我们平时的教育主要是说教为主,并没有真正渗透到学生灵魂深处。很多教师在课的设计时,惯例安排一些比赛,并不遗余力的变换各种比赛的花样,高喊着“培养学生竞争合作意识”,“锻炼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我们不禁要问:就你几个花样游戏,就能达到这样的效果?看似闹哄哄的课堂,更多的灌输的只是“竞争”意识。有位教师在设计耐久跑(综合课)的时候,借用了典故“四渡赤水”,将课堂“情景化”,最后“会师”时,教师紧跟着提了一个问题: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因为“不怕吃苦”“勇往直前”“团结一致”的意志品质!教学至此,集体主义的思想教育、团结合作的价值体现,还需要老师空洞地说教吗?教师只有对内容进行了正确的解读,没有只把情感目标定位于不怕吃苦、坚持到底的精神品质,而是通过及时地引导,在问题中积蓄了情感,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人文价值观目的,这种情感的感染对学生来说终身受益。

要发展学生的情感,首先就要了解学生的需要。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主要有运动的需要、同他人愉快交往的需要、受人尊重的需要、获得知识与成功的需要等。操作体育教学的情感目标中要注意下几种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情感沟通;

教师的评价应以激励性评价为主;

精选教材内容, 提倡成功教学。

情感目标的操作应该是灵魂,是“写出”情感目标的“升华”,是为“测量”情感目标做铺垫,更是教学目标实现的重要一环。

三、情感目标“评”的真实――即“测量性”

情感目标具有可测量性,是指能通过一定手段的测评分析来衡量其最终的效果,特别是有明确的标准和评定方法对情感进行数量化的评定,以便较直观的反映情感目标的达到情况[4]。某些课的情感目标:养成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相互协作的意志品质和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目标过于空洞,泛化。可以通过列举下面几个方面的具体行为来判断学生是否“热爱集体”。如:乐意跟其他学生一起学习,积极参加小组多种活动,主动承担保护与帮助的任务,积极协助其他同学完成学习任务;等等。在这些具体的言行上,当学习者表现出积极、主动的态度,则说明了他们树立了“协作学习”“集体主义”思想。反之,如果表现出消极或反对的情绪,则说明情感目标并没有达到。这样的目标制定对于看课的人来说,有观测性;对于授课者来说,可操作性;对于学习者来说,实用性。

情感目标的制定、操作、实现不是一种形式,不是一句口号,它应该伴随着素质教育的步伐渗透于学生的学习之中。体育教师要摆脱单纯运动技术指导者的形象,除了应对体育教学内容有较深的了解之外,还应该对学生的体育需求、体育能力、体育感情有深刻的了解,并依据这种了解来安排体育教学内容,制定合理的情感目标,运用体育知识、体育技能、尤其是对体育的感情来吸引和影响学生。体育教师应该是一个体育活动组织家,实践证明,具有良好感情气氛的体育活动是需要精心组织的。体育教学的高情感理论从本质上说,就是强调体育对学生人性的认识,强调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学生在自尊的体育气氛中成长起来,他的身体和精神就会摆脱束缚,形成自立和向上的气质,达到身体强健、精神富于创造力的境界。而这一切,都始于情感目标的制定、实现和评价!

参考文献:

[1] 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2] 张建文.体育技术教学中情感目标制定的原则[J].襄樊学院学报.2007.

体育课感想范文第3篇

关键词:运动心理学;体育课;自我决定理论;自主支持感;行为调节;锻炼意向

中图分类号:G80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0)02-0064-05

有规律的体育活动有助于人体的身心健康,如在生理方面可以增强心肺功能、预防心血管和高血压等慢性疾病,在心理方面有利于缓解压力、保持心情舒畅,增进心理健康。尽管体育活动的健康效益已得到广泛的认可,但有研究表明,青少年参加体育活动的水平很低,且随着年龄增长,体育活动的参与在下降。动机驱动是人类行为最重要的特征之一,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也符合这样的一般规律,各种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共同决定了行为的启动、执行和延续。

自我决定理论(self-determination theory,SDT)是由美国心理学家Deci Edward L和Ryan Richard M等人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种关于人类自我决定行为的动机过程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类具有3种与生俱来的心理需要:自主需要、能力需要和归属需要。满足这些需要的人际情境可以增加一个人对活动的乐趣并促进自主性的行为调节。SDT将从事某一项任务的动机分为3种不同的状态――无动机、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外在动机又进一步被分为4种调节类型:外在调节、内摄调节、认同调节与整合调节。无动机、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这3种动机状态有规则的位于自我决定的连续体上,其在连续体上的位置在一定程度上受参与动机的内化程度支配。当一个人的动机状态向内在动机发展时,将导致行为参与、坚挣性或努力程度增加,且态度更积极。

根据SDT,自主支持感是影响调节发展的一个重要构念。自主支持环境强调尽量减少控制、理解其他人的观点并提供选择,有利于引导和促进决策过程。自主支持的环境促进内在动机和认同调节的发展;相反。社会强迫的环境消弱自主性调节的发展,并可能促进控制性的内摄或外在调节。Reeve对在教育情境中运用SDT解释动机过程的研究进行了综述,结论认为,具有自主性动机的学生在教育环境中能茁壮成长,当教师提供自主支持时,学生能从中受益。他强调,研究学生的自主支持感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在自我决定理论研究缺乏的体育教学情境中。体育课上,体育教师提供行为和任务的选择、鼓励自主,有利于减少对行为控制压力和提高动机。

根据计划行为理论论(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ur,TPB),意向是行为最强烈的预测因子。Hagger等指出。意向的形成取决于一个人对行为总的情感和认知定向(态度)、重要他人施加的参加目标行为的压力知觉(主观规范)和行为能力的评价(知觉行为控制)。且自主形式的行为调节有利于增强个体的行为意向。

本研究的目的是考察自主支持感、行为调节与课外体育锻炼意向之间的关系。基于上述的理论分析,我们假设,自主支持感可以正向预测内在动机和认同调节,负向预测内摄调节、外部调节和无动机;行为意向可被内部动机和认同调节正向预测,且被外在调节和无动机负向预测,但不能被内摄调节预测。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被试对象

从4所不同的普通中学每个年级(初一至初三)随机挑选一个班级的女生进行调查,最后得到的有效样本为242名,年龄介于12-16岁之间,平均年龄14.9岁。

1.2 测量工具

1)《体育课中的自主支持感》量表:选用《体育运动气氛问卷》(sport climate questionnaire,SCQ)的修改版,并对SCQ的措辞略加修改以适应体育教学的情境,包含6个项目,例如“我觉得我能被我的体育教师所理解”和“我的体育老师对我的能力(上好体育课)有信心”。采用Liken 7点量表,范围从1(强烈反对倒7(非常赞同)。

2)《行为调节》量表:选用Goudas等编制的《因果关系知觉轨迹量表》(perceived locus of causalityscale,PLOC)。共有17个项目,其中用于测量外在调节和内摄调节的项目各4个,用于测量认同调节、内在动机和无动机的项目各3个。每个项目都由“我参加体育课是因为……”开始。例如“因为体育课是有趣的”(内在动机),“因为我想学习体育运动技能”(认同调节),“因为如果我不参加,我会感到愧疚”(内摄调节),“因为如果我没有参加,我会受到处罚”(外在调节)和“但我不明白我们为什么应该上体育课”(无动机)。采用Likert 7点量表,范围从1(强烈反对)到7(非常赞同1。3)《锻炼意向》量表:选用Hagger等开发的3个题项来测量学生课外闲暇时间体育锻炼的意向。要求学生回答3个问题,2个题项采用7点量表评分。如“在未来2个星期,我打算(只是有锻炼的想法或意识,但还没有任何准备行为)在闲暇时间进行每周3d,每天至少30 min积极的运动和(或)较剧烈的身体活动。”“在未来2个星期,我计划(不仅有想法,已经开始准备)在闲暇时间进行每周3d,每天至少30 min积极的运动和(或)较剧烈的身体活动”,前者选择1(绝对不可能)到7(绝对有可能),后者选择1(绝对不会)到7(肯定会)。1个题项采用连续性开放式量表评分,如“在未来2个星期,我打算在闲暇时间进行每周d,每天至少30 min积极的运动和(或)较剧烈的身体活动。”

1.3 施测与数据统计

在指导语指导下,采用集体方式进行测试。施测时间为2009年5-6月。研究结果运用SPSS 17.0和Amos 7.0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

描述性统计结果及变量间的相关性

表1列出了各变量的平均数、标准差、信度系数及相关系数。描述性统计结果显示,学生的自主支持感、内在动机和认同调节平均得分高,内摄调节、外在调节和无动机平均得分低,课外体育锻炼意向中等,且各变量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具有较好的心理测量学效度(α取值为0.74-0.89)。

相关系数矩阵表明,学生的自主支持感与内在动机和认同调节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4、0.55,而与外在调节和无动机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6、-0.48;内在动机和认同调节与意向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3、0.60,而外在调节和无动机与意向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8、-O.60。

2.2 结构方程验证模型(SEM)

为了更好探讨自主支持感、行为调节与锻炼意向

之间的关系,我们使用了结构方程对数据进行了拟合,具体拟合数据见表2和图1。

图1中,s1、s2、s3、s4、s5是自主支持的观察变量。v4、v9、v14是内在动机的观察变量;v3、v8、v13,是认同调节的观察变量;v2、v7、v12、v17,是内摄调节的观察变量;v1、v6、v11、v16是外在调节的观察变量;v15、v10、v5是无动机的观察变量。b1、v2、v3是锻炼意向的观察变量。e1-e31。是残差项。

根据统计方法和以往对结构方程研究的成果,本文从多个指标来判别模型拟合的优劣。CMIN即卡方值,是检验模型拟合效果的一个绝对拟合指数,也是计算其他拟合指数的基础指标。卡方值与自由度的比值(cMIN/DF)消除了自由度的影响,但没有消除样本容量的影响,一般认为CMIN/DF越接近于1越好,小于5都是可以接受的。

RMSEA即近似方差均方根,也是一种绝对拟合指数。通常认为,RMSEA值低于0.1表示模型拟合效果可以接受,低于0.08表示模型拟合较好,低于0.01表示模型拟合非常出色。尽管该指数仍受样本容量的影响,但它对错误模型比较敏感,且惩罚了复杂模型,被视为较理想的绝对拟合指数。

TLI(tucker-lewis index,即NNFI-nonnormal fitindex)非规范拟合指数、NFl(normed Fit Index)规范拟合指数、CFI(comparative fit index)相对拟合指数和IFI(incremental fit index)增量拟合指数,取值范围都是[0,1],其值越大表示模型拟合效果越好,一般认为大于0.9表示模型拟合较好,大于0.8表示模型可以接受。

由表2可知,本研究中CMIN/DF为2.93,TLI、NFI、CFI、IFI均大于0.8,并且RMSEA小于0.08,所有拟合指数都在合理范围内,表明本研究所设定模型较好地拟合了调查数据,可依据图1中的模型来对自主支持感、行为调节与锻炼意向之间的关系进行解释。

从模型中可以看出,自主支持感对内在动机和认同调节具有正向预测作用(路径系数分别为0.77、0.73,P

3、讨 论

本研究目的是验证假设模型在体育教学情境中的适用性,考察学生感知到的来自体育教师的自主支持、各种不同类型的行为调节与学生课外锻炼意向之间的关系。本研究结果表明,假设模型得到了调查数据的有效支持。

路径显示,在体育教学情境中,学生知觉到的来自体育教师的自主支持可正向预测内在动机和认同调节。这与以往Hagger等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表明满足学生先天的心理需要――自主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它能够促发更多的适应。实际上,在体育教学中,许多活动都有锻炼价值,但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对它们感兴趣,这就给体育教师提出了严峻挑战,即如何激发学生对枯燥任务的动机?因此,在体育课上,体育教师应该采用适宜动机策略,如提供学生选择的权利和决策的机会等,从而促使学生在体育教学中采取更多自我决定的行为。此外,给学生一个明确的活动理由,也能使他们的行为向认同调节转变。

SEM分析还显示,自主支持感与外部调节和无动机存在负向路径联系。这再次说明,自主支持感对自我决定的行为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体育教学中,许多学生从事体育活动是因为教师要求她们这样做的,即她们的行为大多都是外在调节的。因此,教师有责任采取适宜的动机策略,来增强学生体育学习的内在动机。Deci和Ryan建议,要促进自主性调节,体育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所需的技能或策略信息,然后让学生选择她们希望的方式来执行任务。此外,建立同伴学习小组,让学生在体育课上扮演不同的角色(如示范、表演或裁判)也有利于自主性调节的发展。

该模型还验证了各种行为调节和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意向之间的关系,与Vallerand的模型一致,内在动机和认同调节可以正向预测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意向(P

体育课感想范文第4篇

一、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吸引力、感染力的核心因素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教师个人对青年心灵的影响所产生的教育力量,无论什么样的教科书,什么样的思潮,无论什么样的奖惩制度都是替代不了的。”那么,什么样的教师是有个人魅力、受学生尊敬和欢迎的教师呢?笔者认为,一名优秀的基础课教师应具备两大素质。

1.高贵的品格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人格力量比知识更重要。教书先育人,教师不仅在知识和言行上是学生效仿的对象,其优秀品格更令每一位学生终身受益。对于基础课教师而言,更是如此,因为基础课教师所讲授的就是如何做人的学问。每上一堂课,学生不仅要看教师的理论知识和讲课艺术,更要看教师的品格。所以,思想政治课教学从来不应是枯燥的说教,而应是讲授者理想、信念、情操、品德和教养等全部人格力量的真实外化。只有具有高贵品格的教师,才能真正做到言传身教,感染学生,以心灵塑造心灵,用人格铸造人格。

2.丰富的情感

教师要爱岗爱教,关心学生,把自己的全部生命和情感投入到教育事业当中。一是要接近学生的心灵世界。尤其基础课教师更要把眼界放宽,对学生的关注和了解不应仅仅局限在课堂上,也不能局限在校内,而要课堂内外、学校内外兼顾,注重学生在各个场合的表现,掌握他们的细微变化,把握他们的心理动向。要深入到学生中去,通过谈心、咨询、网络聊天等活动,与学生进行课外的交流与接触,尽可能地缩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最大程度地与每一个学生进行心理沟通,使学生从心里感到自己对老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从内心里把老师当做自己的朋友甚至是知己。二是应竭尽全力地帮助学生,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学生刚刚离开父母的呵护,进入一个全新环境,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差,不会理财;有的学生腼腆内向,不善交际;有的学生困在中考的阴影中,自暴自弃;有的学生想刻苦学习,却没有掌握科学的方法等等。基础课教师要主动耐心地指导学生处理好在学习、成才、情感、交友、健康、生活等各方面遇到的矛盾和问题,把自己的全部心力倾注到学生身上,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学其理”。

二、教师的学识魅力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产生吸引力、感染力的基本条件

一个没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完整的知识结构的教师,是难以让学生信服的。教师首先要有扎实的理论的功底,要有勤学善思、刻苦钻研的精神,在专业理论上不断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提高自己基础课理论研究的水平,以坚实的理论功底和令人叹服的逻辑力量去说服、吸引和感染学生。其次,教师要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扩大与学生之间的信息差、知识差。教师要掌握文学、哲学、伦理学、法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要熟读历史,能够得心应手地应用古今中外的典故与案例来论证理论和观念;要关心国际国内重大时事,准确归纳梳理,分析背后所反映的政治关系和经济关系;甚至还应了解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具备深厚的知识底蕴,才能使自己的教学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除了要具备渊博的知识外,教师还应不断提升工作能力。一是人际交往能力。教师的职业性质和工作特点使得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成为教师职业的必备素质之一。优秀的教师具备了很强的亲和力和凝聚力,善于与学生沟通交流,能够建立民主、愉悦的师生关系,能营造有利于工作开展和学生成长的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通过和谐的师生互动,带来高质量、有活力的教育。二是组织协调能力。基础课教师应有很强的教学组织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能够与学生、班主任进行及时的沟通和协调,具有处理不同个性的学生个体和群体之间的矛盾的能力。三是科研创新能力。基础课教师要敢于创新、勇于创新、长于创新,在自身教学经验的积累、总结、提升的基础上,积极接纳各种优秀教育理念,形成全新的教育观念,实践全新的教学方法。

三、教师的教学魅力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吸引力、感染力的重要条件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主阵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体现出来的教学魅力是衡量教师教育水平的重要标准,也是提高这门课吸引力和感染力的重要条件。

1.精心准备,教学内容“清、近、信、深”

教学内容首先要“清”,要根据教材和教学大纲安排教学,做到教学思路清晰,教学内容熟练,重点难点突出,把理论讲清楚,把道理说明白。其次要“近”,要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把思想政治教育和发生在身边的、学生关心的事件联系起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次要“新”,教师应时刻关注社会发展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有针对性地及时改进、补充教学内容,不断更新知识,更新观念,提高水平。最后要“深”,理论挖掘要有深度,观点要明确,分析要精辟,要鼓励学生思考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重点难点,努力做到详尽、周密、完整、深刻地阐明每一项教学内容。

2.精心设计,教学方法灵活多变

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创造性地应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针对不同的章节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系统讲授与专题讲授结合,教师讲授与学生自讲结合,充分发挥讨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辩论教学法、影视教学法、实践教学法等各种教学法的优点,变灌输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变封闭式教学为开放式教学,变单一化教学为多样化教学,使教学集知识性、研讨性、实践性、趣味性为一体,既把理论讲清、讲活、讲深,又能较好地驾驭课堂,把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3.精心组织,教学语言生动活泼

体育课感想范文第5篇

因为对中小学生进行体育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出一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较高的体育意识和健康水平的接班人。但是部分中小学生由于体育意识低,而存在有对体育课不感兴趣,不参加体育课的现象。

当今时代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实施新课改,全社会关注全民健康的大好时机制止和改正这种现象的发生非常重要。

1. 校长和中层管理者应提高对体育教学的认识。

大部分农村中小学校长和中层管理人员对体育教学的认识不足,由于体育教学意识相对较低,在科学管理体育教学方面仍存在有制度不健全,不重视对体育教学骨干的培养,不发挥其创新精神,不支持校内外的各种体育活动,学校至今仍有主课,辅课的划分,任意停止体育课,进行劳动,卫生,绿化等辅助工作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学生掌握体育基础知识和技能,提高其身体素质,主动参加体育课和各种活动的积极性。中小学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阶段,这个时期正是青少年的青春期。这个时期对青少年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和活动至关重要。只有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和适当的活动,才能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高其身体素质,增强抗病免疫能力,促进其健康水平。只有青少年的体能和健康提高了,全民的体能和健康水平才会逐渐提高,身体才会更加健康,才能长寿。

所以中小学校长和中层管理人员应重视科学管理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确切加强领导,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责任,为通过体育教学使其教育的全面化做出应尽的贡献。

2. 体育教师应增强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的吸引力。

我们经常可以看见一些优秀教师进入课堂时,采取各种教学方法吸引学生进入新课堂,师生之间紧密相联系,在努力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情感的体现。还可以看见有些教师因个别学生对体育不感兴趣,不愿意锻炼身体,所以不参加体育课而批评学生的现象,这个原因不在学生而应在于体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