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生教育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实践教育。统计显示,南京市玄武外国语初中部分的化学课大部分是实践课程和实验操作,让学生在课程方面更喜欢做实验,对化学充满兴趣,而且他们还将实验课程通过分组的方式来讨论和比较,这样学生的兴趣就会加大,对于课程的内容就更加地喜欢,这样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也具有重大的意义,而且该学校还经常组织学生去工厂参观,见证自己所想的和自己所看到的现象,慢慢地就会对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起到促进作用,他们在教学方面还配合多媒体教学特点,结合动态画面让学生对化学本身的特点作出正确认知。
2.亲自动手。湖南长沙初中的教学大部分会选择让学生自己动手学习,让学生在不用老师的情况之下结合课本所给出方法理解课本内容,如果遇到不能够更好地注意安全的实验,老师们就亲自监督、警告、提示学生,培养学生动手的方法。某个老师曾举例:有一次学生们在做净水器实验的时候,有学生让老师看自己的成品是没有按照课本要求做出来,所以在某一个方面缺少了步骤,不过这名学又通过自己的想象替换了一些方法,而这种方法也能作出净水器,过滤掉杂质。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亲自动手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笔者总结的教学方法
1.先进理念武装。根据教学的特点我们应该跟上时代的潮流,通过信息技术的发展更好地展示出学生的化学理念的培养,这样就可以更好地认清化学的本质特征,通过理念教学特点让学生亲自经历化学反应的过程是最好的方法,这样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更好地了解化学,慢慢地培养学生对于化学的认识,对环境的认知,更好地保护环境,了解社会、适应社会,而且以后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思想理念去创新、改造环境。
2.综合素质培养。教育本身就是培养好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动手能力,所以在教学中让学生亲自动手不可回避。因此,要安排好学生实践的课程,让学生亲自动手,在讲课过程中要更好地激发学生学化学的兴趣,常用多媒体教程展现化学放映的动态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上课兴趣,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从而更好地让学生喜欢学习热爱学习,从综合方面进行学生的素质教育。
三、总结
【关键词】初中生;性心理健康教育
初中阶段是个体一生发展中的重要转折时期,因为青春期的到来,个体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以第二性征的发育为明显标志的发展变化往往会给个体带来极大的困扰和问题。因为对性发展引发的某些现象的不能理解,部分初中生会选择一些不适当的途径去猎奇或尝试,于是导致了近些年来初中生性犯罪或性过失的数量在急速上升。为了更好的帮助初中生们度过这一危险的迷茫时期,初中生性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和价值日益彰显。在我国,传统的青春期性心理健康教育经历了最初落后的回避方式后,现代的教育学界早已意识到性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势在必行。从1988年国家教育委员会和国家计生委联合发出了《关于在中学开展青春期教育的通知》开始,青春期性心理健康教育正式揭开了序幕。二十多年来,初中阶段的性心理健康教育在各地更多是融合在思想政治教育或生理知识教育中进行的,效果差强人意。融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青春期性教育会更多以说教为主,引导学生不要早恋或犯下与性相关的错误,结果往往导致学生的反感和不以为然;以生理知识为主导的性心理健康教育也会因为种种原因,通常有太多隐晦,这种枯燥的生理讲授,一方面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共鸣,另一方面也难以满足学生的知识需要。因此迄今为止,初中阶段的性心理健康教育还未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模式。纵观世界,国外的性心理健康教育也都是在实践中探索,无论是瑞典、日本还是美国、英国、荷兰,各国也都希望能找到符合本国文化、风俗、国情、信仰等条件的性心理健康教育策略。[1]在开放与保守中“度”的把握似乎成为性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在借鉴国外理论以及先前性心理健康教育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众多的一线教学的实践与反馈,研究发现,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就可能更好的推动初中生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
一、了解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现状
这既包括学生身体尤其是性发育的状况,也包括学生相应的心理发展状况,同时也要了解学生现有的性知识水平以及需求内容。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媒体的广泛存在,让曾经一度神秘的性知识及性消息不再是一种禁忌,学生总能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相关的知识,但由于年龄和知识经验、理解能力的局限,许多学生对自身变化的体验及获取的信息还是懵懵懂懂。其中以初中一、二年级尤为明显,因此在这一时期进行知识的普及就更加的及时和必要。
二、规划性知识的讲授
首先,要针对学生性知识上已有的基础和不足,以专业的态度讲授相关的性知识。一直以来,性知识始终是让人觉得难以启齿的话题,无论是教师的讲授,还是学生的听讲,一旦讲授的内容过于深入,就会让人觉得难堪。研究发现,如果性知识的讲授过于刻板生硬,并单一围绕性生理知识展开,就会加剧这种感受。但若换一种方式,由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以平常的语气及心态娓娓道来,将性视为一种发展中的必然阶段,并对其展开一些美好的联想,如身体发育成熟后的美丽、爱情的美好、婚姻的美满、孕育后代的幸福等,之后再引导学生对性别角色产生认知、体会和期待,就能让学生打破性的狭隘认知,以坦然的态度来面对这一问题。其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进行青春期性心理健康知识讲授的过程中,要尽量全面的讲授性方面相关的知识。这既应该包括人体生理结构的组成和发展,如性器官的介绍;也应该包括青春期发展中个体会面临的敏感现象,如遗精、、月经、性幻想等。只有让学生了解这一切都是成长中的必然经历,通常不会对身体有伤害作用后,学生才能正确对待这些现象,而不是对其产生恐惧、罪恶等不好的态度。为了避免这些内容讲授过程中的尴尬,男女生分开授课是较好的选择。再次,知识讲授中可以适当介绍一下异性的生理结构特点,这样一方面可以缓解学生的好奇心,另一方面也可以生理为前提,适当讲授两往中要注意的事项和交往的合理范畴。此外,在对异性进行介绍的过程中,可适当让学生联想到周围的异性,如父母、兄弟姐妹之类,让学生在这些普通的异往中体会异往的正常模式和注意事项,进而将所有的异往常规化。最后,讲授的过程中可以配以相关的图片及视频演示。图片及视频的选取既要具备科学性,又要具有现代性。许多国家在进行青春期性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都会选取一定的影像资料作为辅助,但资料的开放性达到什么程度要以本国的国情为前提。图片既要能展示所要显示的内容,又要能达到文化习俗所能接受的限度,让学生在新奇中获取信息,从而引发学生求知的乐趣。[2]
三、引导性情感的发展
当初中生的生理发育到一定程度时,必然引发个体心理情感方面的需求,产生对异性的关注和好感。于是男女生之间产生更大的吸引力,对于这种微妙的情感,有人将其视为友情的继续,有人将其视为爱情的萌芽。其实在初中阶段,很多初中生们自己都在困惑这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情感。但在很多学生自己都没想清楚的时候,许多成年人就将其习惯性的断章取义为早恋。继而带着种种的恐惧和担忧,许多家长或进行苦口婆心的劝阻,或进行疾风骤雨的打压。但无论哪种形式,都忽视了这个阶段学生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初中阶段个体的逆反心理尤为明显。于是在家长老师的种种反对下,反而更可能导致学生在情感方面的无中生有和弄假成真。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是理性的看待青春期阶段的异往,对青春期萌发的性情感要顺势引导。首先,教师或家长要明确青春期阶段的异往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就像小学阶段或成人有正常的异往一样,不要首先就先入为主的为其贴上标签;其次即使发现交往过程中存在着部分异常的表现,也要从情感上接受这种现象的合理性。因为从青春期开始,初中生的心理发展中就已经有了性的萌芽,任何对异性产生的好奇和好感都是发展中的必然表现,在接受这种感情存在的基础上,再适当引导学生考虑自身未来的发展,发生亲密情感后个体要面临的责任、以及日后要承担的任务等,让学生学生自己理性思考、理性处理问题。
四、约束的发生
在国外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中,人们已经将的发生视为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人们在强调约束自身行为的过程中,开始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何在行为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自我保护。以我国中学生的发展现状来看,人们即便无奈但也开始正视这一现象的存在。青春期性心理健康教育对于这一现象,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在这个年龄阶段发生这样的行为还为时过早,之后可以通过一些已经发生的同龄人的案例让学生看到这一现象可能带来的危害。如现在网络上有时会报道出的未成年人过早带来的身体影响;早孕导致的后续的学业问题、生活问题、原生家庭的问题等;日后个体对未来爱情、婚姻的态度观念;还有部分未成年少女堕胎后导致的终身不孕等;以及男生也可能受到的侵害等。以上问题不仅对初中生现在可能产生身心的影响,而且还可能导致个体对未来生活的不良影响的延续。希望这类警示能让学生警醒并进行自我约束,使其明白有些行为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最后也还要在课程过程中教给学生一些可能遇到危险的情境,以及一旦遭遇这些情境如何逃脱和如何进行自我保护。
五、引领性道德教育的方向
研究发现,许多中学生的性过失或性犯罪均源于性道德的偏差。学生性道德观念较弱,缺乏责任感,性法制意识淡薄,缺乏合理的性道德教育的引领,于是在性的认识上走入歧途,进而引发盲目冲动的情感及行为。对于这一现象,心理健康教师要对其进行价值澄清,对其价值观、道德感进行心理疏导。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性道德教育就是让初中生们真诚尊重性问题,学会约束自己的情感和行为。初中阶段的性道德教育不同于成人面对的性道德,虽然它不涉及到恋爱、婚姻、生育、抚养后代、维护家庭以及忠诚配偶等复杂的问题。但个体依然要从责任和尊重的角度出发,明确学业和爱情之间的关系,学业在该年龄阶段依然是第一要务。此外,任何情感行为都要以尊重对方为前提,同时自尊自重,以理智驾驭自己的行为。只有明确这些内容,中学生的性道德教育才能做到教育有方向,培养有目标。[3]
综上所述,青春期是个体自我觉醒、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时期。步入青春期,合理地、纯洁地认识自然发展的秘密,开展适当的性教育,以科学道理对青少年阐明与性相关的话题,引导异性正常交往。唯有如此,才能加强中学生性道德观念的培养,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意识到两性问题的社会责任和后果,用道德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负责。
作者:徐杰 单位:吉林省北华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系
参考文献:
[1]梁乐明.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1):65-73.
[2]马红芝.教育实习微课程的开发与应用[D].2012.4.
[3]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4]中国微课[OL]..
[5]陈巧芬.认知负荷理论及其发展[J].现代教育技术,2007,(9):17-19.
[6]胡铁生.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2013:36-41.
[7]张静然.微课程之综述[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1:19-21.
[8]关中客.微课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17):14.[9]Shieh.Theselecturesaregonein60seconds[J].ChronicleofHigherEducation,2009,55(26):A1,A13.
强调一题多变深化创造性思维。在教学中通过一题多变训练不但可以使学生对学过的知识加深理解,而且能使学生在解题时运用转化思想,从而提高解题能力,深化创造性思维。如已知甲数是7,乙数是5,求甲数是乙数的几分之几?学生很快说出了得数。为了使学生思维得到进一步深化,教师让学生继续动脑思考,根据题中的已知条件展开联想,提出不同问题。学生提出了:⑴乙数是甲数的几分之几?⑵甲数比乙数多几分之几?⑶乙数比甲数少几分之几?⑷甲数是乙和甲和的几分之几?⑸甲乙两数和是甲乙两数差的几倍等。这样通过一题多问的训练就深化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初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a.例如:在教学生“水”“饭”等生字时,除了教学生用学过的生字组成词以外,还要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口头组词,并口头用组成的词语再说一句话或一段话。这样,既为学生学词、学句、作文打下基础,又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教生字“水”时可以让学生口头说:“水”;“河水”;“河水清清”;“一群白鹅在清清的河水中游来游去”。水:矿泉水;我爱喝矿泉水;我家附近的商店里有很多瓶矿泉水;可供全村人饮用。水:雨水;地上的雨水不断的流向低处。饭:米饭我爱吃米饭;妈妈做的米饭又白又香。我请小朋友来尝一尝。饭:饭桌;饭桌有各式各样的。园的,方的,大的,小的,颜色也有很多种。饭:饭后;饭后我帮妈妈洗碗。饭:吃饭;我看爷爷吃饭很香。我特别高兴。另外,还可以让学生连字成词,连词成句。例如:学、写、学、生、字、习。可连词学习;学生;写字。可连句:学生学习写字。
b.在学生掌握了所学生字后,把生字分成部件让学生重新组成生字。在活动过程中即巩固了所学生字,又给学生一个崭新的视角,有了新的启迪。然后让学生自己想出一些出题方式来考所学生字,对学生实施创新教育,而不是枯燥的重复练习。例如:学习生字早、妈、灯、爸、看、送这些字时,在教学完生字后,教师可出“找朋友”一题:日、父、十、火、巴、丁、关、手、之,目。让学生用连线的形式或卡片重组的方式找到朋友。学生会很感兴趣,这样既巩固了学生所学的生字,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还可以把上面的形式变化成:看谁找错了朋友,请你帮帮他们。教师出示错误卡片,请学生重新组成正确的字。然后,再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出题方式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三、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初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体育课上教师带领学生做游戏,也可对学生实施创新教育。例如,在教师带领学生跳绳时,可以让学生做出各自不同的跳法,让学生进行比赛,看谁的跳绳方法多。还有在玩皮球时,也可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创新教育。
四、在劳动中对初中学生实施创新教育
在劳动中,学生一定会遇到很多困难,此时,应及时启发鼓励学生有创新意识,想出新方法、新路子,使学生爱创新敢创新,有浓厚的创新意识,真正做到把创新落到实处。
五、在音乐课上对初中学生实施创新教育
由当前初中生物教材看,所选内容或多或少的涉及到了环境知识,为环境教育的渗透提供了有利的素材和有效的资源,如《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空气质量与健康》、《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等等.因此,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要想有效渗透环境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师必须认真研读教材,挖掘环保知识,并以此为切入点和突破口,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把握生物知识,形成环保意识.譬如,教授《根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时,可渗透重金属污染物随植物对水分和无机盐吸收进入植物体,并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的知识;学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时,可让学生探讨“生物圈二号”失败的原因,使学生意识到进行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是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教学《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时,教师可以恰当地渗透水资源污染问题,让学生了解我国水资源缺乏现状,引导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节约用水,培养学生资源保护意识;讲解有关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等环境污染与保护内容,可让学生了解环境污染产生的原因、治理措施以及预防手段,促使学生自觉树立起环境保护意识.
二、联系生活实际,引导思考探究,有效加强环境教育
知识源于生活,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紧扣教学内容,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融入生活实例,加强环境教育,灵活渗透环保理念,提倡绿色生活,让学生从生活小事做起,为节能减排尽绵薄之力,增强学生的环保责任感.比如学习《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呈现有关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系统的材料、图片或影视资料,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人类存在哪些影响全球的破坏活动?如水资源浪费、酸雨、土壤荒漠化、沙尘暴、汽车尾气、湖泊河流受到严重污染、工厂废气的随意排放而造成温室效应;乱砍滥伐,导致森林植被破坏等.然后,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面对上述问题,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加以治理?让学生畅所欲言,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深化巩固知识.接着,设计小活动,合作讨论,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请你观察人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小习惯可能会影响甚至破坏生态环境?请你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我为环保献一策”的活动,提出自己的建议和看法.这样,通过思考、探究、合作、归纳、总结等活动,让学生明确人类的哪些活动可以改善生态环境,哪些活动可以破坏生态环境,认识到保护生物圈的责任,自觉形成环境保护意识,激发学生关注生物信息的兴趣,提高学生收集和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三、注重实践活动,强化亲身体验,全面践行环境教育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打破课堂教学局限,注意拓宽教学渠道,开展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学习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通过亲身参与、实践体验,感受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从自我做起,从点滴做起,形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全面践行环境教育.第一,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校园环境进行仔细观察,对学校受污染情况和环境绿化情况进行深入分析、调查统计,并指出其存在的环境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和方案.第二,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走向课外,开展实践学习活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在实践体验中切实体会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如组织学生开展公园、社区植树造林和水资源短缺、害虫鼠的危害、环境污染等情况实践调查活动,并撰写相关调查报告,以展示学习成果.第三,可以借助某些特殊日子,诸如2月2日“世界湿地日”、3月12日“植树节”,3月21日“世界森林日”、3月22“世界水日”、4月2日“世界地球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10月4日“世界动物日”等,开展环境保护相关专题讲座,通过手抄报、演示文稿、校报、墙报、板报、网络论坛、贴吧等形式加大环境教育知识宣传度,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迫切性,提高学生环保意识和责任感.或开展“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生活”的主题班会或者辩论会,组织“变废为宝”的环保创意制作比赛、“低碳生活科普知识”竞赛、“环境保护,从自我做起”演讲比赛等等,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环保教育,树立环保意识,共建绿色生活环境,提倡健康有机生活.
四、结语
兴趣指的是兴致,是对事物喜好或关切的情绪。它直接表现为人们对某件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一种积极的情绪反应。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不仅仅是学生愿意学习音乐、认真学习音乐的先决条件,同时也是培养学生乐感的重要的前提条件。当学生对自己所学的音乐产生了好奇与兴趣时,他们就会通过各种途径来了解与音乐相关的各种知识与背景,在对音乐相关知识的积累的过程中,他们的成就感就会不断的得到满足,使他们的乐感得到极大的提高,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上可以有长足的进步。相反,如果学生对音乐产生了厌烦感、排斥感,那么就会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对相关的音乐知识产生排斥,让他们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无法获取到满足感与成就感,而且还会在不断的挫折中使得他们的音乐素养、乐感的发展受到阻碍。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有很多影响因素,例如校园广播、电视音乐表演、音乐会、音乐比赛等等,而教师对学生的音乐兴趣是影响最大的,教师优美的歌声、生动的作品分析以及丰富的音乐素养,都能够激发出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
二、多听、多看、多思考提升乐感
要让学生的乐感得到提升就需要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多听、多看、和多思考的习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
(一)需要多听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语言的艺术、声音的艺术。声音的艺术指的是将乐音的高低、长短、强弱和音色的对比、变化进行有规律的组织,并形成特定的音乐形象,通过听觉器官来感受的一种听觉艺术。人对音乐进行感知最直接的就是听觉,因此,要让学生通过多听,在头脑中树立起一个正确的审美标准。这对初中生有着较高的要求,它需要学生学习音乐时,能够用心去感受音乐,建立起内心的听觉。学生要大量的去聆听各种音乐,通过对音乐的反复聆听,从而产生出良好的内心听觉。在培养内心听觉之初,学生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分辨能力,此时就应该让他们尽量的多接触优秀的音乐作品。在学生聆听音乐时,教师要通过引导的方式来增强他们的乐感。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听一些自己所喜欢的音乐作品,以此来帮助他们对音乐作品进行深层次理解与掌握,这样可以带来很多好处,提升学生的乐感。
(二)需要多看
对于音乐,不仅仅需要多听,还需要多去看,看那些专业人士的表演,可以建议或指导学生去多读多看音乐家的传记、访谈录,从这些东西去了解音乐大师是以怎样的方式来思考问题的。例如乐圣贝多芬、音乐神童莫扎特、歌曲之王舒伯特、交响乐之父海顿、圆舞曲之父老施特劳斯、圆舞曲之王小施特劳斯等等。同时,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观摩一些高质量的音乐VCD,大师们的现场演奏等。如果可能还可以让学生到现场感受演奏的氛围及演奏者对作品的理解与表现。
(三)多听、多看的基础上还需要多思考
乐感的提升不仅仅需要多听、多看,还需要多思考。在音乐教学中,要让学生能够成为音乐学习的有心人,让音乐成为学生平时生活中的重要的一部分。学生在听、看的过程中还应该将自己对作品的感受记录下来,时时思考。通过思考,让声音及音色在学生内心形成一定的内心听觉和要求,从而直接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思考能够让学生对音乐作品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从而提升自己的乐感。
三、视唱练耳训练巩固乐感
想要让学生保持良好的乐感,还需要重视音乐学习中的视唱练耳的培养,通过视唱练耳训练来巩固乐感。
(一)听觉训练
听觉训练应该要从小就开始,但是很多地方都不具备条件。然而必须要明白尽早接触音乐对于乐感的巩固十分的重要。只有听觉能力逐步提高,才能够促进学生学习音乐的效率,巩固乐感。听觉的提高应该从音程着手,因为各种旋律、和弦都是由音程构成,掌握了音程就已经掌握了视唱练耳的基本核心。
(二)视唱训练
视唱训练与听觉训练相辅相成,能够很好的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但是初中生有的“五音不全”、有的是从来没有训练过,存在着许多的问题。面对这些难点,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训练。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从节奏逐渐的过渡到视唱。相比而言,节奏更好掌握一些,但是也应该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进行科学训练,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特别是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初中学生。在学生学习视唱时,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节奏的把握,如果能够掌握好节奏,再过度到视唱,学生就能够更容易的学习。在视唱学习的过程中则应该从唱准单音过度到旋律。想要拥有良好的乐感,学生不仅要会听,而且要会唱。唱与听都是音乐学习中不可或缺的。在进行视唱训练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唱准音阶,然后再逐渐开展级进、跳进的练习,让学生能够从多变的音阶中更好的对每个音的音准进行把握,同时还应该要将听唱兼顾训练,这样才能够促进学生对音准的掌握。在进行教学时,遇到那些比较难的节奏,可以先引导学生对节奏进行分解的训练,然后在进行过渡。这样可以有效的为学生降低难度,让他们能够感觉到容易并能很快贴切的表达出来。对于那些乐感不好的学生,如果能够引导他们通过自身体态律动来表现出音乐,那样也能够有效的提高他们对音乐的感觉。要让学生掌握好视唱,就要让学生养成从视新谱开始就把各方面做到位的好习惯。学生应该对自己的音准、节奏、发音都要有严格的要求,即使无法做到完美也要做到一丝不苟。当出现错误时就要立刻停止下来,从头再来,将每一个细小的问题都解决好,才能够提高视唱水平,从而进一步的巩固乐感。要让学生明白旋律中的音并不是孤立的,音与音之间是有着各种联系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视听练耳的学习虽然复杂,但是确是帮助学生巩固乐感的重要手段。因此,为了帮助学生巩固乐感,必须要重视对学生视唱练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