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中化学教学案例

初中化学教学案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化学教学案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初中化学教学案例

初中化学教学案例范文第1篇

本课题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从日常生活用品很多是用金属材料制成的入手,说明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两类,并从社会发展的历史说明铁、铜、铝及其合金是人类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教材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配合实物照片介绍了金属具有金属光泽,能传热、导电,有延展性等重要物理性质,同时采用列表的方式,给出了一些常见金属物理性质的数据,为如何利用金属的物理性质提供了重要依据.教材把重点放在“讨论”及对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关系的了解上,注意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二部分重点介绍合金.教材用厨师在炒菜时常会在菜里加入各种调料以改善菜的色、香、味的事实作比喻,说明在纯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可以制得与纯金属性质不同的合金,如生铁和钢等,这些合金具有某些比纯金属更好的性能.教材接着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合金与纯金属性质的不同,了解为什么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用途的原因.教材以列表的方式简略地介绍了一些常见合金的主要成分、性能和用途.教材还介绍了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钛和钛合金,连同在“化学 技术 社会”中介绍的高新科技的内容――形状记忆合金,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21世纪金属材料的发展趋势,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眼界.

二、教学过程

投影展示生产、生活中金属制品的图片.

学生看图、思考.

提问图片中的制品主要由什么材料制成?

讲解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以及它们的合金.

展示本节课的知识要点

根据生活经验,你所知道的金属有哪些?你见过哪些金属制品?请完成下表.

我所知道的金属…我所见过的金属制品…学生联系生活和所学化学知识,完成表格.

小结:金属的种类有很多,而我们最常见的金属有铁、铝和铜.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增加学生的信息量,让学生了解金属材料在高新技术、国防建设、美化生活中的广泛用途.

加深学生对金属材料的认识,让学生感觉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金属材料,并培养学习兴趣.

投影展示铜和铁是人类使用较早的金属,我国劳动人民在商代就制造出精美的青铜器,春秋战国时期就会冶铁和炼钢.铝的利用要比铜和铁晚得多,那仅仅是100多年前的事情.但由于铝的密度小和具有抗腐蚀等优良性能,现在世界上铝的年产量已超过了铜,位于铁之后,居第二位.

设计意图历史介绍.

下面我们就以铜、铁为例,来对金属的物理性质进行探讨.(投影探究活动的主题)

1.观察它们的颜色和光泽.

2.感觉一下同体积不同金属块的质量大小,由此判断它们的密度大小.

3.试试不同金属片是否容易被弯曲、折断,并感觉它们硬度是否相同.

4.用电池和小灯泡等试试他们能否导电,并比较灯泡的亮度是否相同.

5.用手拿着金属片的一端,在酒精灯火焰上方烘烤它的另一端(注意:时间不要长,防止烫伤),试试它能不能传热. 分组实验 使实验探究更有针对性,目的性.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及合作精神.体验科学发现的过程,尝试探究成功的快乐.

分组进行活动与探究、完成报告、交流讨论;教师巡视.

实验现象说明金属具有什么性质举例说明该性质的用途实验一实验二实验三实验四实验五学生完成报告交流讨论.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分析能力.强化评价功能,通过评价,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教师板书.

实验1的结论金属都有颜色、有光泽.

实验2和实验3的结论不同金属的密度、硬度不同.金属常能被弯曲,而且不易折断.

实验4的结论金属具有导电性,不同金属的导电能力各不相同.

实验5的结论金属具有导热性.在学习《酸碱盐》时,我就采用激趣引入:“一日三餐,我们离不开食盐;改良土壤酸性,少不了熟石灰;化学实验,常用到酸、碱、盐.”之后告诉学生,我们已经感受到了酸碱盐的广泛应用.在讲《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时,对二氧化碳的密度、溶解性、是否支持燃烧及是否与水反应的学习,是让学生先猜想,再通过教师演示实验及学生分组实验探究来验证其猜想.课堂上将雪碧碳酸饮料振荡后打开瓶盖,观察到冒出很多气泡后,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发现石灰水变浑浊.提出问题:为什么碳酸饮料会产生CO2?CO2如何检验?从而明确CO2与石灰水反应的原理,得出CO2检验方法,从生活走进化学.通过学生熟悉的碳酸饮料来探究物质的性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展示细铜丝、薄铜片等.

介绍抽成细丝的性质为延性,打轧成薄片的性质为展性.金属的延展性决定了金属一般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

总结并板书有颜色和光泽,常温下为固态(汞除外);不同金属的密度、硬度不同;金属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且熔点较高.

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归纳金属的物理性质.

设计意图整理知识点,并让学生学会如何整理知识.

讨论1.制造飞机和制造机器底座,对所用金属的密度和硬度会有什么要求?

2.电灯泡的灯丝是用金属钨制成的,你认为它利用了钨的哪些性质?

学生思考,讨论.

设计意图体现知识的应用性,联系社会,联系生活.增强学生用化学知识服务生活的意识.

教师:金属不仅具有以上共性还有各自的特性.

学生分析、比较,讨论交流汇报.

投影一些金属物理性质的比较.(P3表8-1)

设计意图增强化学课堂的趣味性,知识性.让学生通过讨论、比较,归纳出物质的用途与哪些因素有关.

投影金属之最(课本P4)

教师:(投影展示)

1.为什么菜刀、镰刀、锤子等用铁制而不用铅制?

2.银的导电性比铜好,为什么电线一般用铜制而不用银制?

3.为什么灯泡里的灯丝用钨制而不用锡制?如果用锡制的话,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

4.用来铸造硬币的金属材料需要具有什么性质?

学生阅读并短时记忆.

设计意图从生活入手,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符合新课程理念.为比较合金和组成它们的纯金属的性质的差异做铺垫,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师生总结用途主要由性质决定.还需考虑价格、资源,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废料是否容易回收利用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等.

投影展示飞机图片,思考制造飞机的材料中为什么大量使用铝合金而不用纯铝?

设疑什么是合金?

合金的性质与其组分金属有何不同?

合金的应用范围怎样?

我们常用的合金有哪些?

哪些合金最有前途?

学生阅读课本P4-5《合金》的内容,并归纳出结论.

讲解1.合金是在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形成的具有金属特征的物质.

介绍生铁和钢.

比较2.合金与组成它们的金属性质比较.

实验探究实验8-1(备注:焊锡和锡的比较课外完成)

1.比较黄铜片和铜片的光泽、颜色.

2.将黄铜片和铜片互相刻划,比较它们的硬度.

性质比较现象黄铜铜焊锡锡光泽和颜色硬度结论设计实验比较黄铜片和铜片、焊锡和锡的硬度.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合金的熔点与其组分金属相比,又有何特点呢?组织课本第五页“讨论”:

查阅资料,了解焊锡和武德合金(铅、铋、锡和镉组成的合金)的用途.根据下表提供的数据,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纯金属合金铅镉铋锡焊锡武德合金熔点/℃32732127123218370启示合金的很多性能与组成它们的纯金属不同,从而使合金更容易适合于不同的用途.

学生分析表中数据,交流讨论得到的启示.

设计意图比较合金与组成它的纯金属熔点不同.

讲解3.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学生举例说明.

展示几种常见合金的主要成分、性能和用途.

设计意图师生互动,通过投影展示增强直观性.

叙述合金在人类生活和生产中具有极为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新的金属和合金一直在被不断的发展和应用.例如,钛和钛合金就是近30年来引起人们普遍重视和关注的一种新型金属材料.

4.钛和钛合金新型金属材料

展示钛和钛合金、新型金属材料的有关资料.

小结课本P7.

学生举例说明.

学生展示课前查阅有关“未来金属──钛和钛合金”的资料(钛合金的广泛应用,优良性能,发展前景……).

让学生逐步认识化学科学的发展在开发新材料提高人类生存质量方面的重大贡献.

布置课外作业习题4、5.

做一做家庭小实验――淬火与回火

布置学生在家里做一做淬火和回火的实验,并写好实验报告,在化学小组内交流实验现象和结果.

设计意图以学生发展为本,体现化学学习的可持续性.

初中化学教学案例范文第2篇

初中化学是化学学习的最基础阶段,最关键的是要让学生对化学学习产生兴趣,培养学生迁移能力。初中化学在初中课程学习中占据的比例并不大,因此许多教师在进行初中化学讲解的时候,依旧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而没有注重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就需要将范例教学引入到初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

1.范例教学的优点

范例教学的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范例教学的应用可以适应学生的能力发展。

1.2 例教学可以让枯燥的课堂任务变得更加生动和活泼,提高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联想能力。

1.3 范例教学的发展与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相一致。

1.4 有利于学生自主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思考。

1.5 可以帮助学生创造更多的学习空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范例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2.1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传统的初中化学,教师只是将书本上的内容灌输给学生,但是初中化学中有很多复杂的知识点,学生们不能轻易学会,导致学生排斥化学,使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不高。其实,学生排斥的并不是化学,而是排斥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范例教学的应用非常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学生在范例教学中可以体会到化学物质的结构和性质,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学生通过对范例的研究,可以更好的与课本知识相结合,巩固学习到的内容,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2.2 促进学生创新性思维的产生,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初中的化学学习,除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还要求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传统的初中化学教学方法,只是把一些前辈们的经验进行一个总结,传授给学生们,这就使学生们缺乏自主分析和创新的能力。范例教学的应用,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每个实例的详细分析,分析该化学物质的结构、性质等等,让学生们自己去总结化学学习的内容,促使学生创新性思维的产生,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2.3 提升学生学习化学的意识。通过初中化学课堂范例教学的应用,使学生们认识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化学其实并不是一门简单的知识学科,它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让学生形成一种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在学习化学时,学生可能会遇见各种复杂的困难,要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克服化学学习的困难,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

3.范例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3.1 明确教学目标并根据目标制定范例教学方案。教师在教学中应用范例教学,必须明确教学目标,并围绕教学目标选择正确的范例,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地发挥范例教学的作用,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化学教学,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之前,应该结合教材,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确定之后,可以围绕目标制定一系列的教学计划,在教学计划中,应该包含范例,这样教师在课堂上才能得心应手地应用范例进行教学,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在选择范例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重视范例中解决问题的技巧,更要注重范例与教材内容的联系,两者的有效结合,才能使范例教学取得更加显著的结果。例如:教师在讲解"二氧化碳"相关知识的时候,可以进行实验,通过对具体实验案例的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化学知识。在讲解二氧化碳具体知识之前,教师可以开展醋精与鸡蛋壳的实验,鸡蛋壳是生活中常见的物品,用它做实验,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认真地观察实验。教师还可以针对实验的现象进行提问,让学生讲解鸡蛋壳在醋精中慢慢消失的原理,即使学生阐述的不对,教师也应该予以鼓励,这样不仅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还可以增加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求知欲,让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听讲,从而帮助教师实现教学目标。

3.2 正确地应用范例教学,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没有沟通,课堂氛围非常的严肃,在这样的氛围下学习,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让学生从心中抵触化学学习。教师通过范例教学的应用,可以改变这种情况。在课堂上通过范例的应用,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当学生想法错误的时候,教师也要对学生进行鼓励,让学生想说、敢说。与此同时,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还可以使课堂氛围变得轻松,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学习化学知识,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3.3 明确教学形式并选择恰当的范例。在范例教学中,范例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若是教师选择的范例不正确,将会对范例教学的开展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因此,教师在应用范例教学中,应该将范例选择作为重点。教师在选择范例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及教学目标,教师要选择既包含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点,还有学生将要学习的知识点的范例,这样才能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

初中化学教学案例范文第3篇

【关键词】几何画板 初中数学 案例 研究

几何画板教学是一种将信息技术应用到课堂、将图表法贯穿在数学教学中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体现教师的综合教学素质,也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提供了有利渠道。初中数学的学习涉及到许多图形、表格、数轴等众多图表类的知识,因此几何画板优化教学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一、技术的运用提高学生积极性

几何画板优化主要可以通过对信息技术表示途径的优化,即多媒体的优化;也表示着对教师授课法的优化,即教学尽可能把抽象的知识通过图表呈现出来,帮助学生理解。在学生学习数学时,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并结合自己特别的教学手段能够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在学生兴趣高涨的背景下,数学的学习才能有价值。例如苏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中的一个单元“平面图形的认识”,教师在备课时就需要借助PPT或者其他演示途径来准备好教材课件。在学习“线段、射线、直线”时,教师就可以把这些形态的“线”通过多媒体设备演示出来,设置可以选取生活中关于“线”的形态的实际图片来给学生展示,让他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线的三种形态。学习“平行和垂直”时,这时候多媒体设备的应用就显得十分必要了,教师利用信息设备可以充分地让学生观察到线的平行和垂直的位置关系,通过放大、缩小、旋转等多种方式将平行和垂直的位置关系仔细地呈现给学生,学生因此也能够更加清晰地见证线的位置关系,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在老师进行多媒体操作时,学生的积极性也会不断提高,他们会好奇老师展示的内容从而提高注意力跟着老师的思路学习。

又比如学习“认识三角形”时,三角形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在黑板上板书画出各种三角形会浪费课堂时间,因此运用多媒体来将三角形展示出来不仅帮助学生清楚的认识到各类三角形,也增加了他们学习兴趣。技术的运用是几何画板教学最突出的一点,极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课堂教学顺利进行。

二、几何画板法进行疑难解析

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而教师的讲解方式有时会与学生的理解方式背离。而几何画板教学法能够把问题图像化、实际化,帮助学生理解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在讲解过程中也更能通过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转化教学方法。例如学习苏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中的“探索三角形的全等条件”这一课,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需要教师通过展示大量的材料展示来到达。所以教师此时也应该充分利用几何画板法来给学生展示各组三角形。而在全等三角形问题上,教师可以预先提出问题:“两个三角形怎样才能形成全等三角形呢?”“全等三角形的特征是什么?”……这些疑难问题就是课堂上应该解决的数学理论问题。教师利用教学课件能够帮助学生去思考这些问题,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几组比较典型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对顶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这个展示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预先观察两个三角形角、边的特点,引导他们从“角”和“边”去思考全等三角形的性质问题。这种办法的好处是,教师可以一次性让学生了解到更多典型的三角形组别,并且教师讲解时可以任意翻动这些一组组三角形的幻灯片,方便教学。这些便是直接板书、画图所达不到的效果。而对于教师预先提出的疑难问题的解答,学生便能从观察三角形中得到快速的解答。

又例如八年级上册中“轴对称图形”的学习,教师讲解这个课题也需要借助几何画板法才能更清晰明了地给学生答疑。针对“轴对称图形”的学习,学生容易混淆“中心对称图形”,所以教师在解决这个问题时,运用几何画板,把“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呈现出来,通过旋转、翻转的多媒体功能展现给学生具体的图形状况。学生在观察过后,便能一目了然地明白两者间的区别。几何画板法的教学法帮助教师轻松地为学生讲解疑难问题,也帮助了学生轻松地理解数学抽象问题,对教学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

三、在绘图中创新学生思维

几何画板教学的优势在于能够收纳全面的信息,自动分析出图画。这种技术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带来了极大动力,学生最直观的认识推动了他们对数学的思考,启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创新发展。例如学习苏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中的“图像距离与实际距离”,教师能够通过几何画板法详细地展现给学生图像距离和实际距离间的联系。比如计算学校操场上旗杆的图上距离,教师便可以将真实的旗杆画面展现在多媒体上,根据固定的比例尺绘制出图上旗杆的正确长度。这个过程中,教师绘图操作的细节就可以呈现在多媒体上,而多媒体自动计算的功能能够帮助教师标出各项数据,减少教师出错的误差。学生在观察到真实旗杆和图上旗杆的对比后会创造性地想象问题:比例尺是什么功能?没有比例尺能不能绘图呢?这些问题都促使着学生更深层次地了解细节知识,全面掌握数学问题。学生创造性意识也就通过几何画板法充分激发出来。

【参考文献】

[1] 李雷. 新课程背景下《几何画板》在初中探究性教学中的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2007.

初中化学教学案例范文第4篇

【关键词】微课 初中化学 教学 作用 案例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143-01

引言

微课又称为微课程,常常以较为短小的教学视频为教学方式,讲述的内容较为短小精简,不论移动观看还是在线观看,均可以方便学习者进行学习,在很多方面转变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为初中化学教学注入了全新的教学理念,弥补了传统化学教学存在的不足。

1.微课的含义及其特点

1.1微课的含义

2008年美国著名的教育学家戴维-彭罗斯首次提出了“微课”的概念,其根据构建主义学习理论,针对性开发了对应的教学视频,实现了可以进行在线学习与移动学习。微课的具体含义为:教师以教学微视频为载体,充分的借助视频、音频课程资源将自身所要讲授的知识点进行有机整合,针对某个教学知识点或者某个环节而开展的教学活动。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采用微课不仅可以提升教学的针对性,还能够较好的满足不同学生对课程知识点学习的需求。

1.2微课教学的特点

微课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其教学目标较为明确、容量少、规模小、导向性较强、适应性较强,具体特点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教学所用时间较短,微课的一般时长在5min到10min左右。初中化学微课主要研究的对象为化学反应机理、物质性质、化学实验等方面,与传统的初中化学45min的教学方式有着较大的不同。

其次,微课所含内容短小精简,在微课视频设置时,从教材所含重点知识为出发点,根据学习难点针对性选取微课内容,虽然其中所含的教学内容较少,但是总体的导向性、目的性较强,所以,更能够将主题突出,内容也更加的精简。

第三,所含的资源容量非常小,微课视频所占空间多数均为几十兆,格式可以转变为各种媒体播放格式,不论下载到MP4、电脑还是在线观看均是非常便捷的,非常适合教师观摩、学习者学习。

第四,微课所含内容较为实用,其构思往往为教学中所遇到的代表性问题,在化学微课中也通常包含一些探究性试验问题,可较好的提升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2.1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自主能力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引入微课资源,可将初中化学的相关知识点导入到化学课堂中,相对于传统的板书教学,能够较好的提升学生学习初中化学的兴趣。同时,教师也可以将微课使用到初中化学课前的探究环节中,帮助学生实现对本节化学课程所含知识点的“深度”探究。微课作为信息时代不断发展的产物,可为学生学习化学知识带来较多的便利,特别是微课可以进行无数次的播放,可以帮助一些掌握知识点较慢的学生课下进行独自的学习,这对于提升学习自主学习化学知识提供了较好的平台,学生自主学习化学知识的能力也必然得到有效的提升。

2.2多种媒体进行配合,实现对初中化学课堂的优化

初中化学作为化学学科的基础,其中包含有很多探究性试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加入微课资源,不仅可以为初中化学提供出有效安全的试验素材,同时教师可充分的利用微课实现对学生学习化学思路的引导,特别是一些有危险性的试验、试验现象较为模糊的试验,教师可通过微课的方式进行展示,既可以提升教学的效果,又可以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优化整个初中化学课堂,增强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2.3化难为简,突破初中化学教学的重难点

化学知识整体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包含有较多的较难理解的知识点,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引入微课可将传统较为抽象的化学知识点形象化,以更为直观、更为生动的方式表现出来,有效的实现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一些重点与难点问题的突破。

3.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案例

3.1初中化学教学微课应用的原则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进行微课应用时首先必须将微课的特点突出,这就需要对知识点进行科学合理的选取,重点应当突出,内容应当精简,保证各个知识点之间可以相互渗透、相互联系。其次,微课的应用必须保证实用性与多样性,这就需要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的过程中,充分的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从不同的方面与不同的角度创设化学教学的情景,既保证化学课程的实用性,又保证化学课程的生动性。

3.2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案例

本文以沪教版初中化学中的燃烧的条件为案例分析微课在初中化学中的实际应用。

结合初中化学燃烧的原理,确立微课在燃烧的条件教学中的教学目标:首先认识燃烧的特征,其次,可根据燃烧的特征对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第三,掌握燃烧的条件之间的关系。

了解了需要掌握的目标之后,初中化学燃烧的条件微课设计的内容为:首先根据生活中常见的燃烧的现象将初中阶段燃烧的概念进行准确界定。其次,在燃烧的条件教学中借助微课视频的方式将燃烧的条件中具体的对应关系找出,通过概念图的方式将何种物种在燃烧的条件过程中扮演何种角色进行生动形成的讲解,从而有效的将燃烧的条件从新纳入到对应的认识结构中,从而实现燃烧的条件的网络化与系统化。

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应用的过程中,需要做好前期的制作工作,首先在时间上进行有效的控制,将微课时间控制在6min左右。其次,在进行声音的录制时,应当保证声音的抑扬顿挫。第三,在进行画面的选择时,应当保证选择的画面生活形象,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初中化学教学的生动性,还可以增强化学知识点表达的准确性。

为了更好的增强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使用效果。应对微课视频进行进一步的后期完善处理,使微课能够满足不同层面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需求。

结束语

当前微课在我国初中化学教学中已经开始了应用,特别是在化学实验演示、较为抽象的化学概念教学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但是总体的教学质量参差不齐,部分微课成为了简单的片段教学,并没有将微课所包含的微评价、微策略、微内容及微目标体现出来,因此,教师在将微课应用到初中化学教学的过程中,应深入的理解微课的精髓,掌握微课应用的要点,使微课教学方式更好的服务于初中化学教学,不断的提升初中化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郑君芳,贺俊崎. “微课”与“翻转课堂”应用于生物化学教学的初步探析[J]. 继续医学教育,2014,11:71-73.

[2]王同聚. “微课导学”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以中小学机器人教学为例[J]. 中国电化教育,2015,02:112-117.

[3]刘赣洪,袁文珍,宋江雪. 中小学教师微课偏好内容分析研究――以江西教师网点击率前500名的微课为研究对象[J]. 上海教育科研,2015,08:38-42.

初中化学教学案例范文第5篇

关键词:留学生;医学汉语;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6-0197-02

来华医学留学生进入到本科实习和医学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临床实习成为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过程中的重头戏和关键环节。留学生如果没有较好的临床医学汉语基础,将无法顺利完成临床见习和实习,各项专业技能的习得也必将遭遇拦路虎。

一、来华留学生在医院实习的普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临床带教老师快速的工作节奏及有限的专业英语术语表达水平,大大限制了其对留学生细致带教的程度;全中文病历及医嘱系统令留学生望而生畏;张口方言的患者更是让剃头挑子一头热的留学生们百般无奈。留学生们空怀满腔学习热忱而不知所措,久而久之索性逃避或放弃临床实习。

二、案例教学法为留学生医学汉语教学提供了新思路

案例教学法是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case-based teaching),教师于教学中扮演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1]。案例教学法非常适合开发学生的分析、综合及评估等高级智力技能,而这些技能恰恰是临床医生这一类专业人才所必需的[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临床病例及讨论病例的机会,安排学生面对面地讨论或通过电子通讯等设施进行沟通。学生根据所学医学知识分析案例,讨论并表达自己的观点(初步诊断及诊断依据、鉴别诊断、辅助检查及诊疗计划),从而体现学生参与度对案例分析教学的有效性。

案例教学法在临床医学汉语教学中的优点如下:首先,能够实现教学相长。一方面,教师是整个教学的主导者,掌握教学进程,引导学生思考、组织讨论,进行总结、归纳;另一方面,通过共同研讨,教师能够发现自己对于该病例教学思考的欠缺点。其次,能够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由于不断变换教学形式,学生的大脑兴奋点不断被转移,学生的注意力能够得到及时的调节,保持最佳学习状态[3]。再次,生动具体、直观易学。由于教学内容是具体的临床病例,给学生以身临其境之感,易于学习和理解。

三、案例教学法在医学汉语教学实施过程中的重点

1.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并不预先告诉学生应该去学习哪些临床专业词汇和表达,而是要求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临床病案去思考和收集此病案所必需的临床词汇和表达,从而使原本枯燥乏味的汉语学习变得生动活泼。在案例教学的小组讨论阶段,每位学生都要就自己和他人的诊疗方案发表见解。通过这种临床经验的交流,不仅能提高口头表达能力,而且起到了互相激励的效果。

2.引导学生变注重知识为注重能力。知识不等同于能力,知识应转化为能力。案例教学法正是为转化知识而生,为培养能力而发展。通过临床实践,留学生不但要能认识汉字,看懂病历,还要掌握足够的口头表达,为今后的执业道路奠定良好的开端。

3.重视双向交流。学生拿到病案后,首先要自我消化,通过查阅相关专业知识,主动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当学生捕捉到相关信息后,需通过缜密的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诊断依据及诊疗计划)。学生的答案可以随时由教师给以引导,根据学生的不同反馈及时补充新的教学内容[4]。通过这种双向交流的教学方式,在教师不断深入了解留学生对于临床汉语表达的实际需求的同时,留学生也品尝到解决具体临床问题的成就感,从而燃起学习热情。

四、医学汉语案例教学的具体实施步骤

1.教学前的准备及热身:在案例教学前一周,教师根据教学主题选择1例典型病例,并根据病例提出相关的问题(例如:疾病的名称、症状、体征的中文表达),让学生思考。每次由主修该疾病学科的留学生担任组长,学生们通过思考、查阅教科书及相关文献,在组长的组织下进讨论并寻找问题答案,并提出各自相应的问题(例如:哪些器官、症状或药物不会表达),再次展开新一轮的讨论。

以教学“消化性溃疡”为例,教师预先提出以下问题:病史中患者“呕血”、“黑便”的症状如何描述?溃疡常见部位“胃”、“十二指肠”如何表述?“消化性溃疡”的定义,用中文如何表述?随即引入以下各层面的中文表述:(1)关于病因的描述:消化性溃疡的常见原因有哪些(药物因素,例如:非甾体类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iry drug),食品、嗜烟、酗酒、不良饮食习惯、胃食管返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等的中文表述。(2)关于诊断方法的表述:呼气试验(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检测)、胃镜(gastroscope)和胃镜检查(gastroscopy)的表述区别?(3)关于诊断的表述:摄像头位于胃镜的末端,经口腔、咽喉、食管进入胃内后,找到溃疡部位并拍照,诊断的同时可以镜下止血治疗,取活检(biopsy)进行细胞学检查(cell study)区别良性(benign)和恶性(malignant),结合胃镜下良、恶性溃疡的图片讲解区别的描述。(4)关于并发症的描述:出血(hemorrage)、穿孔(perforation)、阻塞(obstruction)、幽门梗阻(pylorochesis)、返流(regurgitation)、胆汁返流性胃炎(bile reflux gastritis)。(5)关于治疗的描述:药物(例如:“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H2受体拮抗剂”H2 receptor antagonist)、手术等。

2.案例教学活动的主要环节包括:(1)首先由组长(留学生甲)复习病史,其余学生可根据自己对疾病的判断,进行补充询问遗漏的、特别关注的或与预后相关的病史,教师在旁观察并记录可能漏掉的问题。(2)由留学生乙进行重点查体过程的表述,其余学生可对遗漏的体征进行补充说明,并对出现的错误表述及时进行纠正,教师在旁仔细聆听,并记录遗漏的问题。(3)在病例资料复习和查体描述结束后,小组中留学生丙总结患者的病史特点,并表述可能的诊断、诊断依据、鉴别诊断以及进一步确诊需要做的检查和下一步的治疗方案等,其他学生补充。(4)小组全体学生对疾病的诊断、各种相关检查结果的判读、治疗方案的中文表述进行充分细致的讨论。(5)组长对该病例进行总结(中文病史摘要)。(6)教师对案例描述中的每个环节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并对可能遗漏的问题进行分析,对未能明确的术语表达给予明确答案,强化基本理论知识,对讨论中未能解答的新问题给予答复,并且对该主题目前新的医学词汇给予简单的介绍,指导学生课后对相关表达进行练习。

五、教学反思

研究者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深切体会到,为了确保达到有实效的教学效果,需从以下三个方面实施教学保障。

1.所选病案要真实可信。由于教学对象是已具备一定专业素养的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如果被学生发现是虚构病例,学生可能以假对假,把角色扮演变成角色游戏,从而丧失锻炼能力的教学效果。案例需注重真实的细节,让学生犹如来到病床前,认真分析各种临床数据,仔细搜寻相关汉语表达。

2.所选病案要客观生动。案例不能是一堆症状、数据的罗列。教师要摆脱乏味教科书的编写方式,案例可随带附件,诸如该病例的有关发病诱因、起病经过、入院前的就诊过程等,还可以提供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等一些与病例相关的图文资料。

3.综合协调病案的多样化、相关性和典型性。教学病案应只提供激烈的临床治疗矛盾冲突,隐藏处理办法和结论,留给学生去决策和处理。同时,应注重案例的相关性,所选病案紧扣教学内容。并且,所选病案内容需具备一定的代表性,具有举一反三的作用。典型病例往往涉及较多系统,涵盖的专业知识较丰富,有助于留学生从多方面对所学理论加以验证,并在此过程中完整、清晰地梳理出相关汉语表达。

通过案例教学法在医学汉语课程中的实施,留学生通过对病例的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建立适合自身而又严密的逻辑思维方法,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并深入病例、体验医生角色,在良好的口语表达氛围中,使医学汉语水平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1]Savery JR. Overview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definitions and distinctions[J].Interdisciplinary Journal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2006,1(1).

[2]Thistlethwaite JE,Davies D,Ekeocha S,et al. The effectiveness of case-based learning in health professional education. A BEME systematic review:BEME Guide No 23[J]. Med Teach,2012,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