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工程合同管理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1施工合同和招标文件相违背
在水利工程施工方面,随着施工规模不断扩大化,相关的法律法规也不断的完善及健全。尤其是《合同法》及《招投标法》的实施,政府部门也对水利工程施工提出了更为明确的规定,让施工人员按照指定程序施工。但实际上,仍然存在一些不招标、不报建的违规行为。此外,有些单位达到某种目的,将整个项目工程拆分之后,再招标,或者先招标,然后再报建,更甚者,有些建设单位还强行施工单位垫资施工,严重违反了施工的公平性。另外,在施工中,通常见到工期延迟、资金供应不足、压低造价等违背规定的行为。
1.2合同管理人员管理技能有限
要管理好水利工程施工合同,管理人员不仅要熟知管理学、经济学方面的知识,还要对水利工程施工各环节的知识有所了解。也就是说,在水利工程合同管理中,应将经济学和水利工程知识结合在一起,才能发挥管理效能。但实际上,在水利工程合同管理中,管理人员大都是施工技术人员,对管理学知识并不了解,只将合同管理当做一件简单的事项,以至于酿成施工和合同条例不想符合的现象。
1.3合同履行程度低
在水利工程施工中,还存在着一种现象,那就是合同和施工不一致。也就是合同双方或者其中一方在施工之后,并不按照合同规定行事,导致工程延期或者出现施工质量问题。这种现象的出现,不仅使工程无法顺利实施,也给水利施工健康发展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1.4合同文本不规范,缺乏约束能力
在签订合同时,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一定要注重合同文本的规范性,否则将在施工中出现意见分歧,将会对工程造成严重影响。但目前,水利工程合同签订时,签订双方并没有对此给予重视,导致施工中经常出现意见分歧或者因协商而不能达成意见统一,导致工程停止的现象,不仅延误了工期,也给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1.5违法签订转包及分包合同现象广泛存在
在《合同法》中明文规定,当承包人将施工工程承包之后,再不能以个人名义转包给第三者,否则,将是违法行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也有明确规定,项目中标之后,不能再转让给第三者。另外,对于项目工程中的主要部分,承包人也不能进行转包或者分包等。虽然有这诸多规定,但在水利工程施工中,仍旧会出现转包、分包不法行为,严重影响了工程稳定、快速的发展。
2加强水利工程合同的全过程管理
2.1建立相关机制,规范市场行为
在水利工程合同管理中,应建立相关机制,并制订科学的评标办法和程序,以减少人为因素在合同中的影响,从而避免了招标中人为操控的现象,使中标机会和企业实力相联系。另外,通过建立合同管理机制,也能为施工企业预留足够的利润空间,缓解了盲目压价的弊端,使水利工程向着可持续化的方向发展。此外,应采取一定措施,将投资和施工相分离,以便于施工单位有充分的发挥空间,同时也减少了建设单位的强行干预,对于工程实施具有积极意义。还有,为了构建一个良好的水利工程施工环境,行政主管部门应根据施工情况,制订一套考评制度,对于考评不达标的,或者恶意扰乱招标市场的施工单位进行扣分、处分。
2.2增强合同管理人员得到管理素质
为了提高水利工程合同管理效果,施工单位及建设单位都应配出管理经验丰富、专业技能强硬的管理人员。由于水利工程合同内容较多的涉及到水利专业方面的知识,对这些进行有效管理,应管理人员除了具备熟练的管理学知识外,还应了解水利方面的一些常见概念。所以,在水利工程施工之前,企业应对施工人员进行必要的专业培训,使他们对水利知识有足够的了解,才能够将合同管理好。另外,当工程实施一个阶段之后,需要转入下一个施工阶段,这时,合同管理人员应做好合同交底工作,将上一阶段的合同实施情况基于分析,然后预备实施下一阶段的工作。这样做,能够使合同被有效执行。
2.3加大合同管理力度,使其全面执行
在水利工程施工期间,为了保证具体施工和合同规定相一致,合同管理人员应做好检查工作,对于出现的不一致现象,应及时找出原因,给予解决,以免给施工带来负面影响。
2.4在签订合同时,应依照合同范文签订
水利工程合同种类较多,为了避免不规范现象发生,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在合同签订时,应严格按照《建设工程设计合同》颁布的合同范文格式。除此之外,还有《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合同和招标文件》,它是由水利部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联合颁布的,行文正式,格式规范,合同签订双方应给予采用,才能避免因合同内容不规范而引发的纠纷案件。
2.5加大分包过程审查
在施工中,常出现分包现象,如果不给予严格审查,将会引发众多施工质量问题。审查主要包括分包商资格是否合法、分包内容是否违法、分包合同格式是否规范以及分包合同签订过程是否完备等。在分包审查中。
3结语
甲供材料模式下,材料供货人和施工承包人具有相同的角色,均为与业主签订合同的乙方单位,两者之间无任何合同关系。承包人采购模式下,业主与施工承包人为合同双方的关系,而材料供货人对于业主而言,可视为项目的分包人,其对工程项目的利害影响,均由施工承包人承担责任。施工承包人和材料供货人之间为合同甲乙双方的关系。甲供材料模式下,业主通过招投标等方式选择供货人,有合同邀约与承诺的相互关系,同时,施工承包人与材料供货人之间又具有供货合同的合同关系。对于业主而言,既可以将材料供货人视为分包人的角色,但又增加了对关键材料的选择权利,增强了对工程质量的掌控。甲控材料模式实际上是介于甲供材料模式和承包人采购模式之间的一种物资供应模式。在这种材料供应模式中,合同甲乙双方对材料采购和使用过程中管控的权利和义务有所变化。较甲供方式,业主对材料质量带来影响的责任有所减轻,较承包人采购模式,对材料的控制权利有所增强,而施工承包人对材料选择的权利有所降低。
二、材料供应的工作界面划分和合同条款的设定
1.工作界面
在本项目中,钢板供应给钢管桩加工承包人使用;水泥、钢筋、锚具、支座、钢绞线供应给土建施工承包人使用;沥青供应给路面施工承包人使用;电缆供应给机电工程施工承包人使用。工作界面划分如下:对钢板供货人,在招标文件中明确交货地点,在交货地点完成材料的交接。对水泥、钢筋、锚具、支座、钢绞线、斜拉索供货人,在招标文件中明确:水泥供应商负责将水泥泵送至承包人混凝土拌和罐内(陆上);钢筋、钢绞线、支座、锚具、斜拉索供应商负责将材料运至承包人现场仓库,并由承包人负责卸车。对沥青供货人,在招标文件中明确沥青供货人负责将沥青送至承包人沥青储存罐内。对电缆供货人,在招标文件中明确供货人负责将电缆运至承包人现场仓库,并由承包人负责卸车。各承包人承担材料的验收、保管、照看等工作,与此发生的相关费用在报价时充分考虑,并含入投标报价之中。
2.各方一般责任义务的设定
对于业主在甲控材料供应中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主要包括如下内容:业主对施工承包人和材料供货人双方签订的供货合同执行情况进行监督;业主根据施工承包人出具的质量验收合格证书中标明的材料数量及时向供货人支付材料货款。施工承包人责任和义务主要包括如下内容:承包人应按时提供材料使用计划;会同监理工程师组织材料的验收和工地现场抽检,并向供货人出具抽检质量单;负责与供货人办理材料的所有权交接手续;对抽检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材料应拒绝接收,退回供货人更换;对通过验收的材料承担责任;提供材料在施工现场的交接必要条件等。
对于甲控材料不得挪作他用。材料供货人责任和义务主要包括如下内容:(1)按合同规定,及时完成材料供应工作。材料供货人向施工承包人供应的材料,其单价在与业主结算时不得高于其投标时在报价单中填报的单价。(2)按照施工承包人提供的材料使用计划保证材料供应的及时到位。(3)材料供货人提供的产品质量和技术标准应满足招标文件技术规范的要求。(4)材料供货人应做好材料的存储工作,及时向承包人通报库存动态。(5)向施工承包人及时通报材料的生产、装运、在途以及库存等情况。(6)与业主指定的施工承包人办理材料的所有权交接手续。(7)供应商应服从施工承包人现场调度的统一指挥、安排,服从施工承包人的现场统一管理,积极配合做好材料的装卸工作。(8)负责办理为执行本合同而投入的机具设备和运输工具的财产保险、人身险、材料运输险等保险,其费用由供应商负责。(9)按照合同规定,处理供应商所供材料的质量和数量争议,并承担相应的费用。(10)参加业主组织召开的有关例会,并根据业主提供的文件格式提供相关报表。(11)随货附带产品合格证书和质量检验报告。
3.关于数量验收争议的设定
对以重量作为验收单位的材料,为避免施工承包人和材料供货人在称重过程中产生数量差别的纠纷,设定如下的条款:材料供货人与施工承包人在指定交货地点按合同的规定共同验收、签字,办理交接手续。以双方共同确认的数量为准。材料供货数量验收使用施工承包人地磅,地磅标定必须由具有标定资格的计量认证相关单位完成。首次标定和常规检查标定费用由施工承包人承担;在材料交付过程中对计量数量有分歧的时候,如果材料供货人提供的重量与施工承包人现场称重的重量两者相差在±x%及以内(每次),则以供应商提供的重量为准;如果供应商提供的重量与承包人现场称重的重量两者相差超出±x%的范围,则以承包人的称重设备现场称重的重量为准。如施工承包人与材料供货人有异议,则由供货和收货双方共同委托计量单位进行核查,其费用由过错方承担。
三、价格调整
1.施工合同中的材料调差
在施工招投标中,设定主要材料的暂定价,要求施工承包人按暂定价进行材料价格的填报,在合同执行期间根据实际招标的材料价格和材料的暂定价格,在施工合同的计量支付中进行价格调差。价格调差的主要约定如下:在合同执行期间施工承包人填报的单价不进行价格调整,承包人自己采购的材料、人工、机械等价格风险由承包人承担。此外,业主对通过招标确定材料供货人提供的主要材料价格实行调差,调差价每月调整一次,每月结算一次,补差按下述公式计算:补差价格=材料数量×(价格A-价格B)其中,材料数量指施工承包人用于本合同工程的数量及变更数量,当月调差数量以业主出具的实际核准的数量为准;价格A为材料之实际采购价格;价格B为业主在招标文件中列明的材料暂定价格。除合同另有约定外,业主对因上述补差而发生的其他费用的增减不予考虑和调整,此风险由承包人承担。
2.材料供应合同中的价格调整
考虑到钢筋、水泥在项目建设使用期间受市场影响较大,且供应周期较长,在合同文件中设定了材料价格调整的条款,价格调整的方式如下:
2.1钢筋
在钢筋供应期间,各规格型号材料供应的数量变化价格不予调整;在钢筋供应期间,根据业主或承包人的供应计划供应量达不到该期计划供应量的90%的,材料价格不予调整;供应商在报价单中填报的材料单价按照调价前一个月项目所在地造价信息的价格(A)与合同签订月项目所在地造价信息中材料信息价(B)的涨跌幅度为基础。具体办法为:当A比B涨、跌幅在x元/t(含)内时,供应商材料价格不予调整;当A比B涨幅涨、跌幅大于x元/t时,供应商材料价格涨、跌超出x元/t的部分给予调整;每月结算一次。当项目所在地造价信息中没有规定相应的信息价时,可参照项目所在省份的相关造价信息中的相应价格。
2.2水泥
在水泥供应期间,各规格型号材料供应的数量变化价格不予调整;在水泥供应期间,根据业主或承包人的供应计划供应量达不到该期计划供应量的90%的,材料价格不予调整;供应商在报价单中填报的材料单价按照调价前3个月项目所在地造价信息中载明的材料信息价的平均值(A)与合同签订月项目所在地造价信息中材料信息价(B)的涨跌幅度为基础。具体办法为:当A比B涨幅在20%(含)内时,供应商材料价格不予调整;当A比B涨幅大于20%,供应商材料价格超出20%的部分给予调整;当A比B跌幅在20%(含)内时,供应商材料价格不予调整;当A比B跌幅大于20%时,供应商材料价格超出20%的部分按跌幅给予调整;每3个月结算一次。当项目所在地造价信息中没有规定相应的信息价时,可参照项目所在省份的相关造价信息中的相应价格。对于其他供应周期短,价格相对较平稳的主要材料,在供应期间不进行价格调整。
四、结语
建筑工程合同管理中常见的问题
在实际工程合同的管理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着工程合同的管理效率,也影响着工程双方的权益维护。
第一,很多建筑工程施工单位片面地认为,工程合同只是为了保障工程双方的经济利益,对施工过程是没有影响的。因此,施工人员在施工中,仅仅是按照工程设计图纸施工,对于工程变更等问题也未按照合同规定与业主商议,致使竣工之后出现工程纠纷问题。
第二,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重视能够获得经济效益的部门,而忽视合同管理部门的重要作用,合同管理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不能很好四实施合同管理手段;有的施工单位甚至不设合同管理部门,不能对工程施工进行有效地跟踪管理,无法为施工单位的合法权益提供保障。
第三,签订之后的合同具有严肃的法律效力,因此在签订合同过程中,工程双方必须对合同的条款等进行严谨的思考与分析。但是,在实际合同制定与签订过程中,常出现文字不严密、主体不当等问题,还有一些业主为了提高自身利益而提出较为严苛的合同条件或者追加条件,致使施工单位无法进行有效的合同管理。
建筑工程合同管理问题的应对策略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建筑市场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相关单位开始意识到建筑工程合同的重要性,并根据工程实际情况与双方的经济利益等拟订工程合同条款,最大限度地维护各自的利益。因此,工程双方必须提高对合同管理的认识,相关人员必须深入了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以提高管理效率。基于此种目的,我国相关部门已经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等,以期规范合同签订、执行、管理等过程,并促进建筑市场的健康发展。
第一,建立工程合同管理机构,并严格规范工程合同的签订流程。施工单位需要建立工程合同管理机构,并在工程合同制定与签订过程中,与业主对合同的条款进行有效地沟通与商议,并严格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执行合同的制定与签订行为;另外,对合同的文字、形式等也要进行严格的规范,推行合同范本,这样才能有效避免合同纠纷,提高合同管理水平。
第二,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完善的合同管理制度。建筑工程施工单位需要对管理人员进行定期地培训,使其了解市场发展,提高合同管理水平。同时,还要不断不断完善合同管理制度。具体来说,合同管理人员需要将合同内容有效地传达给所有工作人员,使工作人员了解合同的内容、规定等;合同管理人员可以将合同中的相关工作分配到每一个工作小组中,并建立责任制度,使各个小组之间能够按照合同规定协调配合工作;管理人员还要对建筑工程每天的进度、成本花费等进行详细的了解,以便更好地控制工程质量、管理工程造价。
1.1完善基础工作,奠定管理基础
基础性工作主要是指结合建筑合同,对建筑工程的工程量、设备等方面开展的一系列工作,明确市场价格动向,选择物美价廉的建筑材料,制定工程预算方案,合同管理基础工作作为工程造价控制的基础,具有重要作用,基础性工作落实不好,管理水平将会大打折扣,相反,基础性工作落实到位,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合同管理水平。完善基础性工程,不仅能够实现对造价的合理控制,还能够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1.2加强过程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合同作为建筑工程基础,贯穿于整个项目全过程,对合同的管理也就是对施工过程的管理。特别是投资方,在工程招标时期,需要对工程项目开展实地考察等基础性工作,明确项目各个细节,保障工资投资科学、合理性,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预算编制,从而有效控制工程造价。
1.3严格履行合同,有效避免纠纷
合同签订需要经过多个步骤,涉及大量工作,一旦某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势必会影响到建筑工程,在合同签订之前应对明确合同内容,确保双反不存在异议的情况下,签订合同。由于工程合同种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工程造价。因此,在签订合同过程中,要关注合同种类,明确合同双方的利益及义务,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提高合同准确性,避免工程中出现纠纷,影响工期,另外,合同语言要严谨,避免使用模糊性语言,特别是统一条款不能够出现两种不同的建议,为工程顺利进行奠定坚实的基础,有效提高工程效率[4]。
1.4重视施工过程管理,规范施工行为
施工阶段作为合同管理的核心,在管理过程中,主要从三个方面开展工作。首先,文件方面,合同文件内容作为工程管理的关键内容,应加强对其进行管理,采取备案等建档方式和方法,并对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与工程施工现状进行对比,及时发现不合理之处,采取有效措施作出相应调整;其次,积极履行相应的义务,合同在签订时,已经明确双方责任和义务。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要积极履行义务,并加强对工程施工进行监督,确保工程顺利进行;最后,索赔方面,索赔作为合同双方维护自身利益的有效途径,合理处理索赔十分重要,除此之外,还需要规范签证制度,由于现场施工会出现突发状况,直接影响工程造价,签证能够发挥约束等作用。由此可见,加强对签证的管理能够避免合同双方出现矛盾。
1.5加强人员培训,营造良好环境
合同管理人员作为合同管理的重心,其综合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工程造价。因此,加强对合同管理人员的培训至关重要,企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特别是法律制度方面知识的培训,增强合同管理人员法律意识,规范其工作行为,实现对合同全面、系统的管理。另外,确保建筑合同能够得到有效履行,营造良好的环境也同样重要,合同双方要坚持诚实守信原则,不要只关注自身利益,权衡整体利益,兼顾业主与承包商双方利益,相关部门还需要在政策方面给予一定指导,例如:履约担保等,实现合同风险共同承担,营造良好的环境,从而提高建筑企业造价控制水平,促进企业进一步发展。
2结论
(一)合同双方之间法律意识淡薄
1.合同文本不规范
国家工商部门为实现建筑市场健康有效的发展,制定了《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该文本的出台是为了规范建筑市场的合同管理,以求全面的体现出合同双方之间的责任、权利及风险。但是在具体签订合同时,为了个人的利益而往往不采用标准的合同文本,而是采用一些不规范的、私自制作的文本进行签约。这些自制的合同文件中往往会出现较多笼统的、模糊不清的文本条例,当遇到工程风险时,能够较好的转嫁责任。甚至有合作双方仅仅是采用口头或是政府命令的方式安排内容,等工程完成之后再象征性地签订工程合同,可以说这样的合同根本就不能够起到约束作用,不能使得建设工程管理够朝着健康的发展方向发展。
2.合同存在一定的不公正性
在现如今的工程合同管理中,不少合同文件存在不公正性,如合作双方之间的权利和义务不对等。就当前的建设工程合同文本上看,起草合同的一方大多数是发包方起草的,发包方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在合同中过多的增加了承包商的义务,而对发包方的制约条款相对较少,特别是对违约、赔偿等方面的问题并没做制定出明确的处罚办法及奖惩措施,可以说这一现状问题不仅不利于工程合同的竞争和管理,而且也成为了施工合同执行过程中发生争议较多的原因之一。由于当前建筑市场竞争激烈和管理不规范使得大量的施工队伍与建设规模严重失衡,因此,业主在这一建筑市场的现状情况下提出了一些不公平的、苛刻的条件,不少业主将自身承载的风险转移到承包商身上,承包商即便明白合同的不公平性,但是在买方市场的大环境中,承包商不得不接受这种不公平的工程合同。对于承包商而言,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的,因此,为了不使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失,承包商只好在工程建设中依靠偷工减料等来保全利益,可想而知,这将会给工程建设带来巨大的隐患。
(二)缺少健全合同的管理机构
在如今的工程合同管理中,因建设项目对合同管理体系建设的忽视,使得合同管理的机制不健全,合同管理程序的不明确,在签订工程合同时不履行相应的制度,或是在履行制度时不履行制度的相关手续,缺少相应的评估及审查制度。此外还存在不少地方的合同管理机构不健全,审查监督合同效力低下。很多建设工程单位自身并不具备建设工程合同管理的能力,因而遇见工程时,会将合同委托给监理公司,但是就国内的监理公司而言,多数监理公司在机构设置上不完善,合同的管理能力减弱,不能够完美无缺的做好建设工程单位交付的委托任务。
(三)未按合同约定履行相应的责任义务
就具体的施工企业来看,经常会出现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没能够按照合同履行相应的责任义务,建设过程中未能按合同约定的时限或手续进行变更、签证或取得业主的相关影响工期的书面文件,导致最后施工企业吃亏,这一问题的出现也直接制约建筑工程合同健康有序的发展。
(四)缺乏专业的人才
工程合同事实上是集制定、签订、管理于一体的一项综合系统过程,其合同一般涉及到管理、经济、法律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如果在制定的过程中缺乏相应的合同人才会使得合同的管理处于被动状态。倘若在建设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合同纠纷时,会手举无措,此时在寻找外援会增加一定的成本支出,并且还会对工程建设企业带来众多不利的影响。
二、对建设工程合同存在的问题采取的重要对策
当前做好合同管理是发展合理建筑市场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提高建设工程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并对建立开放、统一、合理竞争的建筑市场体制起到重要的作用,如下就采取的重要对策进行分析:
(一)增强合同双方之间法律意识
政府相关的主管部门应该积极的对合同的法律、法规进行宣传,从而提高建筑市场中的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的法律意识。合同双方都应该认识到合同的重要性,大力宣传《合同法》,强化合同双方的法律意识,做好新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让人人都认识到合同在建设过程中的重要意义,从而提高对施工合同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使得合同双方能够在公开、公正的合同环境中进行合同签订,提高合同的文本规范,从而提高工程合同的管理水平。
(二)建立健全工程合同管理制度
建设工程首先应该认识到的合同管理体系和制度建设的重要性,积极重视合同管理机构的设置,严格按照法定的程序进行操作,通过建立和健全合同的管理制度来确保建筑工程合同的法律效应。与此同时,在签订合同时应该做好相应的合同的监督管理。并且还应该加大合同履行的管理制度,严格办理工程的申报手续及公共许可,对于资金不到位的项目不予准许办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承包商的合法权益。建设工程首先应该认识到的合同管理体系和制度建设的重要性,积极重视合同管理机构的设置,严格按照法定的程序进行操作,通过建立和健全合同的管理制度来确保建筑工程合同的法律效应。与此同时,在签订合同时应该做好相应的合同的监督管理,将企业合同管理覆盖到企业的每个层次,延伸到企业的各个角落。严格办理工程的申报手续及公共许可,对于资金不到位的项目不予准许办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承包商的合法权益。
(三)按照合同约定履行相应的责任义务
建筑工程中常常会出现没能够按照合同履行相应责任义务的情况,因而会出现较多的合同争议问题,针对这一现象就需要合同双方严格按照合同规定的双方义务进行相关的工作,建筑企业应该按照工程合同约定的时间完成工作,对施工过程中对手续的变更、签证等进行书面文件备用,从而来保障企业合法的权利。在合同履行过程中不能忽视变更管理,否则这些变更可能对企业造成巨额的经济损失,合同管理成本远远低于诉讼成本。健全的合同管理将能有效地防止决策的随意性、妥善解决改造中出现的问题、合法合理地解决纠纷等,是依法治企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有力保障。
(四)积极强化专业人员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建筑企业应当加强对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视,以求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专业的合同管理人员,确保合同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与此同时,建筑企业还应当积极的引进专业技术人才,使得建筑合同的各项环节都日趋合法和完善。并且在产生纠纷时,建筑企业内部可以自行派出内部专业人员进行处理,不仅能够节省一部分的开支还能够提高一定的工作效率。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