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音乐校本研修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校本研修受到大家的关注。校本研修是以学校为研究的基地,以教师为研修的主体,以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真实问题为研究对象的研究。校本研修是课程改革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也是制约学校教育发展的瓶颈,因此,切实开展在综合教育改革背景下的校本研修,需要多角度、多方面地整合力量,创造良好的校本研修生态环境,让教师在专家引领、同伴互助、个体反思实践中实现专业发展。从而推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新一轮课改给我们带来了新理念、新方法、新尝试、新探索。我作为学校的一校之长在校本研修的工作上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索。我认为校本研修至少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加强教师学习,提高教师课程执行能力。
1.要真正树立新课改的教育理念。
要把新课程改革的精神转化成老师们的思想武器。老师的理念是关键,这就要求我们首先对教师进行有效的多途径的学习、培训,我校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的:
(1)“一人学习,众人受益”式培训。学校要求外出学习、考察培训的骨干教师,必须写出学习汇报材料,并利用校本教研时间对全员教师进行培训,传达学习精神。培训可采用作专题讲座、经验交流、讲汇报课等多种形式,产生一人学习,多人受益的效应。
(2)内部挖潜,择本校之能人,训本校之教师。即充分发挥我校那些实践经验丰富、理论水平较高的各级骨干教师的带头示范作用,通过讲座或示范课向其他教师传授课堂教学经验、展示教学基本功与教学技能,促进全体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
(3)做好“请进来”工作。请优秀教师到我校讲课,让我们开阔了眼界,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有了明确的发展方向。
(4)开展现代教学手段技术的培训。使每个老师学会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服务平台服务于自己的实际教学。
2.开展多种形式的校本研修,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修养和先进的教育理念。
我校积极利用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的理论修养。我校在2009年就申请了自治区级小课题研究,并在2010年12月获得自治区结题认证。我校以此为契机大力开展课题研究。课题研究覆盖全部学科,做到“人人有课题,年年有成果”。除此之外我校大力加强校本研修的力度。每年除了开展达标课、示范课、优质课大赛等传统教研活动,还开展了一系列的专题研讨如:“351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经验交流活动如:“我是这样进行新课改的”等。每学期开学我校都要求教师们绘制出所教学科的知识树,帮助老师把握好教材。同时加强校际交流,如:和捆绑学校进行同课异构;和县中学、县幼儿园进行衔接教研。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实施了“青蓝工程”。同时,我们也注意中、老年教师的持续发展问题,分析这部分教师的情况,帮助他们进行总结、提高,以形成自己的有效的教学风格。通过扎实开展校本研修活动促进老师的全面提高,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
二、改变课堂模式,注重课堂效果。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课堂上往往充斥着大量的训练,无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和学生的自身特点。因此,课堂绝不只是训练学生的场所,更应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乐土。我们要求老师们要从以下几方面去做:(一)创设良好氛围,激励主动学习。(二)提供自主形式,关注自主过程。引导学生全面、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是提供自主学习的最佳形式。(三)鼓励“人自为学”,培养自主精神。教师教学过程中“引”要得当,“放”要得法,给足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人自为学”。最终达到使学生喜欢课堂,在课堂里轻松、愉快的遨游,学习知识、掌握知识。
我校根据课题研究的成果创立了351的教学模式。“3”指的是每堂课都要培养学生的三种能力:质疑的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创新思维的能力。“5”指的是课堂教学的五个环节:初步感知-自主质疑―合作探疑―解疑汇报―检测提升。“1”指的是:老师要对学生课堂上的表现进行及时评价。全校老师都能运用这一模式进行教学。但我们同时也要求教师们对此模式能够灵活运用。根据学生的需要创造性地运用,不能生搬硬套,做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共同提高才是目的。
三、改革考试评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考试评价中,我们始终践行“激励是手段,发展是目的”、“让评价与考试成为学生成功的一次体验”、“成为展示学生个性发展和潜能开发的一次机会”的新的课程评价理念,变评价与考试为学生再学习的过程及学生个性发展的过程。把考试作为查缺补漏和促进学生学习的环节。如有的同学在参加实验操作考查时,一次没做好,只要他申请,老师就允许重做,直到满意为止,考试真的成了他们成功的体验,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多层次、多角度、多形式、多渠道评价与考查,实现评价方式的多样化。(1)考试评价与平时活动相结合。如音乐与体育等学科的评价和学校的“六一”儿童节、歌咏比赛、运动会、“3+N”活动、阳光体育活动、足球比赛结合起来。在学校运动会上年级组成绩优异者,体育可以免试;音乐天赋超常,在县级以上大型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者,音乐可以免试;美术作品在县级以上竞赛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者,美术可以免试。(2)过程评价与考试评价相结合。如语文学科的评价分笔试和考查。考查又分为识字与写字、古诗词背诵、课外阅读、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几个项目。我们就把识字与写字、古诗词背诵、课外阅读的考查分别落实在平时的作业、早读、课外活动中,注意考查的积累,考试以此做出综合性的评价。这样的评价既引导学生不要仅仅关注学习成果,更重要的是要重视学习过程,重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统一评价与差异评价相结合。在评价与考试中有统一的评价(如考试笔试),也有差异评价。
四、开发校本课程,促进学生个性差异发展。
要以教育教学为中心,以“教研”为载体,不断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常规的教研重在抓好教学的备、教、改、辅工作,我校以校本教研为载体,围绕“学科有特点,学生有特长,学校有特色”的具体目标,开展特色教育创建工作,力争三年形成学校特色,五年内把我校建成“合肥市特色学校”。具体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创建特色背景
优越的区位优势、良好的育人环境、规范的学校管理、优秀的教师队伍、优质的教育资源、初见端倪的学科特色。
二、创建特色目标
在未来三年的时间里,努力实现“三特”:“学生人人有特长、班级个个有特点、学校科科有特色;让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乐、学有所获”。通过五年时间,完成建成“特色学校”目标。
三、创建特色体制
依省市区有关文件精神,本着“精兵简政、职责明晰、务实高效”的原则,学校内设机构也将进行调整,校长室下设“一办四处五部”:1.“一办四处”:办公室、教务处、总务处、教研处、德育处。办公室:负责日常公文处理、会议安排、来人来访接待、新闻报道、功能室与办公室管理、档案管理、特色办学的宣传报道等工作;教务处:负责教学教研的常规管理、校本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特长生的培养、教研部工作的指导等;总务处:负责学校师生的安全、设施建设、环境卫生、教育教学与特色发展的后勤保障等;教研处:负责学校常规的教研活动、课题研究、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等工作;德育处:负责学生的常规管理、德育、心理咨询、班级管理、文明创建、环境卫生、特色发展等工作。2.“五部”:文科部、理科部、外语部、艺体部、信息部,每个部设1~2名主任,享受中层副职待遇,具体负责所在部的教学与教研、校本研修、特色发展、日常管理等工作。文科部:负责中小学的语文、政治、历史、地理、文综等学科的教学与教研、校本研修、特色教育、日常管理等工作。理科部:负责中小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理综等学科的教学与教研、校本研修、特色教育、日常管理等工作。外语部:负责中小学外语学科的教学与教研、校本研修、特色教育、日常管理等工作。艺体部:负责中小学的音乐、体育、美术、健康、心理等学科的教学教研、校本研修、特色教育、日常管理等工作。信息部:负责中小学计算机等学科的教学教研、学籍管理、校园网管理、特色教育、校本研修、办公数字化等工作。新机构成立后,原有的教研组自动解散。
四、创建特色方案
特色项目:“少年足球队”“少年篮球队”“少年乒乓球队”“少年合唱团”“少年鼓乐团”“少年书画班”“少年啦啦操队”“少年轮滑队”“少年理科实验班”“少年信息技术班”“青少年文学社”“日有所诵”等。
操作平台:通过常规教学、组队训练、参加比赛、课外兴趣小组、举办各类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特长、提高学生的素质、创建特色教育品牌。对所办的特色班进行归类,由相关部门负责组织管理。所需师资原则上要就地取材,若有必要可外请教师。要建立完善的经费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师生参与特色教育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具体要求:第一,家长、教师、学生都要转变观念,把“文化课成绩”与“特长培养”放到同样重要的位置;第二,在组队活动过程中,既要看学生的天赋、兴趣和特长,又要看学生的文化课成绩;第三,学校要多提供场馆、器械和人力资源,家庭要加大教育投入;第四,教学和训练要制度化、常规化、正规化;第五,学校要注意发现和培养各方面的人才。
一、培训目标
20xx年暑期普通高中全员培训,通过集中研训和分组研训为主要形式相结合的模式,在省、市学科课程专家和指导教师引领下,帮助广大教师进一步准确把握和理解课程标准,使教师更新观念,树立现代教育理念,优化知识结构,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建立一支师德高尚,素质良好、能适应现代化教育要求的反思型、科研型、学习型的教师队伍。
二、培训内容
20xx暑期全员培训内容分15个学科,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
三、培训对象
培训对象为全体教职工,全员参加培训,原则上不得缺席。
四、培训形式:集中组织培训与分组研训相结合。
1.专题讲座形式
(1)走出去:加强校际交流,和县内外名校挂钩,建立校外培训基地,暑期组织骨干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到名校听课观摩、咨询取经,向他们学习先进的有效的教育教学讲座、研讨会、教研活动等,鼓励并组织教师参加,使他们从这些活动中丰富知识,增长经验。
(2)请进来:聘请校外名师和专家进行各类专题讲座,如:名师成长之路、课堂的有效教学、师德师风建设、教师教科研能力研究、校园文化建设等讲座。
2.分组研训形式
分组研训是在教务处规划和指导下,各学科组教师根据自己的需求开展的自我培训活动,结合学科特点及自身教学实际,总结提高。
3.实践与交流形式
(1)开展案例教学分析与研究要求各年级各备课组在听课基础上进行教学案例分析与研究,矫正自己教学方面的不足。
(2)组织青年教师教学评优课活动,通过说课、听课、评课活动,相互研究,共同提高。
(3)开展师徒结对、营造青蓝工程。以年级为单位,安排有经验的教师指导和帮助新教师开展教育活动,从教材研究、教案设计、课堂教学、辅导等,手把手辅导。使其尽快适应教学。
(4)开展教学竞赛。
五、培训时间:
26日下午至29日上午
培训集中时间:上午8:30 下午3:00
六、组织领导
为进一步做好20xx年暑期全员培训工作,根据省教育厅要求,经研究,成立20xx年教师全员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具体组成人员为:
组长:z
副组长:z
成员:z
本次培训活动的组织采取年级组及学科组双线领导模式,具体分工如下:
语文:z 数学:z
外语:z 理化生:z
政史地:z
艺体信息:z
七、培训实施
1、培训采用集中培训与分组研修相结合的模式,由督导室具体负责考勤与管理;领导小组成员不定期检查并通报检查结果。
2、研修期间,原则上不允许请假;确有特殊情况,须书写假条,由年级主任、分管校长签字,方可准假。
3、加强过程管理,建立教师校本培训个人档案资料。
【论文摘要】教研组作为学校教学工作的基层组织,除承担教师教学管理、校本课程开发、教科研等活动外,还应开展整合教学资源、教师专业发展等理论研究。发挥好教研组在校本研修中的主阵地作用,对于促进教师由“被发展”向“主动发展”转化,对于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提供基层组织保证。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人,“在学校中”、“基于学校”、“为了学校”这一“以校为本”的理念日益成为当代基础教育改革的走向,“以校为本”已经成为重视学校自身力量和学校自身发展的动力。“校本研修”则是“以校为本”理念的突出表现和新亮点。反思以往工作,研究并发挥教研组在“校本研修”中主阵地作用,是目前教师教育中巫待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
笔者在长期的教师教育与教研工作实践中,感到“校本研修”过程中的教研组主阵地作用与传统的教研组活动在组成元素上并无变化,重要的变化在于对教研组活动内容及作用的理解和认识不同。校本研修下的教研组作用除研究日常的教学工作之外,还应开展教学反思、教师之间的相互研讨、教育理论的学习与研究,了解教育发展趋势,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等。这些工作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实现由“教书匠”向“研究型教师”的转变奠定了基础。
一、以教研组为主的校本研修实践
问题是培训的起点,发挥教研组在校本研修中的主阵地作用,就应加强教研组建设,调动全组教师的积极性,围绕本校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开展基于问题的研究。这种研究要求把教研组工作置于复杂而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之中,通过教师之间协作式解决问题的过程来学习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会与人合作、自主决策、收集信息、解决问题的自主学习能力。其目标不在于获得某一领域的专业知识或一般意义上的问题解决,而是旨在使学生能获取学习迁移的本领,即不仅能解决课堂上呈现的问题,而且能解决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按照这种理念我市中小学校在教研组活动中形成了道里区区域“联片研修团队”,南马路小学“自主研读”,秋实中学“问题牵动,一课三磨”,萧红中学“学科交错备课”等教研活动形式。较好地处理了个人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教研员的专业引领三者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了教研组在“校本研修”中的主阵地作用。
秋实中学的“问题牵动,一课三磨”教研组活动分为三个阶段:(1)观摩,组内教师观摩常态教学,目的在于发现问题进行思考,形成研修主题;(2)研磨,同伴互助,解决问题,目的在于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优化教学策略,构建生命课堂;(3)建模,在反思实践基础上优化教与学的策略,总结教学经验,提升教学智慧,逐步构建新的模式。三个阶段中观摩是基础,建模是升华,三“磨”之间的关系是层层深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一课三“磨”教研活动的核心理念,磨出先进的课题思想,磨出经典的课例,建立自主、发展的高效课堂,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如《微观理论课》是化学教学中的难点,化学组的教师就是通过“问题牵动、一课三磨”教研活动,突破这一难点的。首先同一教研组的教师集体观摩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然后教研组教师再集体评课。这种教研活动方式使大家认识到同伴间智慧碰撞,不仅提升了老师创设情境能力,也研磨出了《微观理论课》教学模式,认识了教学模式不是思维定势,是我们重点突破的方向,是重点预设的部分。通过“观摩、研磨、建模”环节,把课改理念体现在课堂上,提升了教学的有效性,教研活动的成效惠及了学生,在形成学校特色的办学风格中,发挥了主导作用。
我市道里区是一个“小城区,大农村”,东西部地区发展不平衡的地域,经济发展、城乡教育、师生发展都存在两极分化的现象。为了实现教育公平均衡发展,教师进修学校打破校本研修只是一个学校内的框框,把生物、历史、地理等小而薄弱学科的教师按照地域差异、技能水平和年龄结构等特点进行有机组合,组成东、西部地区区域联片的大教研组,开展了“植根校本、着眼区域、城乡联动、跨片协作”的教研活动,这种按地理位置组建联片团队,由进修学校教研员担任团队负责人,学期初制定教研规划,并借助网络载体每月定期开展集中研修的区域联动式教研活动。道里区“网络互动、团队互助、专业引领”的区域联动式教研活动为广大教师所接受,目前已经进人构建区域研训联盟共同体阶段,现已组建了“小学素质教育研究会”、“初中有效导学研究工作室”等团队,这不仅有利于发挥教研员专业引领作用,而且有利于加大名师工作力度。这种教研活动的开展,一方面实现了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另一方面锤炼了教师发现、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速了道里区各学科教师队伍专业成长的整体推进。 二、进一步发挥教研组在校本研修中主阵地作用的思考
我市在校本研修中发挥教研组主阵地作用的实践告诉我们:教研组作用的发挥要以课堂教学为重要载体,把立足点放在解决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上;通过说课、听课、评课、课例研究等形式,把着眼点放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通过教学反思,把切人点放在不断改革教学方法上;通过联片教研,把提升点放在教育资源整合与共享、教育公平均衡发展上。正因为如此,各种教研活动方式得以推广。如萧红中学的“学科交错备课”已由定期走向常态,由规定动作变为自选动作,涉及几乎所有学科。英语组与地理组以“世界时区差异”为主题的交错备课;语文组和历史组、音乐组、美术组的针对古诗词的历史背景的交错备课等。这种跨学科整合式教研活动,已经成为学校有效教学的重要保障,解决了教学中的难点,提高与拓展了教师专业知识和岗位教学能力,打造了一支具有多元思维的教师队伍,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
【关键词】全方位 师资培训 新课程标准
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教师作为课程建设者的作用尤为重要。按课程标准编写的教材给了教师更大的发挥自主性、创造性的空间,同时对教师驾驭教材、学生和课堂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通过加强培训来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更新教师课程理念、提升专业技能素养,帮助教师掌握有关课程政策和课程实施与开发的知识,结合具体课程环境和学生的实际与需要,具备对已有课程进行改造、开发和发展的能力。
要确保课程具有最大的适应性和有效性,必须健全和完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持续创新教师的课程培训方式,努力提高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课程实施方式、学习方式的变革需要广大教师的努力,需要我们积极研究、认真扎实地开展教师培训,落实通识培训、学科培训、课标培训、教材培训。改进教师培训的方式、方法和内容,注重对教师基本功的培训,采用小片联动、评优竞赛、跟踪培训、校本教研、骨干送课、读书活动、项目管理等多种形式。
1.课堂教学观摩与竞赛
实施课堂研讨式培训,培训者先上示范课,再结合课例讲理论,直接呈现新课程理念。提倡各学科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先上试验课,同科教师观摩讨论,鼓励教师相互听课,取长补短。发挥学校教师的集体智慧,共享成功经验和培训资源。教师推出观摩课或示范课,请专家点评,安排教师自由讨论的时间,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切磋。倡导课后反思,注意整理教学心得,写好课后笔记。要求教师既执教又“执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及其效应,认真分析教学实施中的得失,并拟订相应对策进一步改进教学。
抓好教研组的工作,规模较大的学校以学科教研组或年级备课组为单位,立足学校课堂,集体讨论备课。积极开展教研活动,组织课堂教学观摩评比,开展教学基本功全员培训及达标考核。达到相互学习、交流研讨教学问题及教学方法的目的,使教研组真正起到教学研究、优化课堂教学的作用。启动校内教师多个层面的课堂教学大赛,以赛促教、促研,历练团队,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区域以组织课堂教学创新大赛、新课程教学基本功大赛为发展契机,搭建课程实施技能展示平台,夯实教师教学基本功,切实提高教师整体专业水平和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践能力。
2.建立交流机制,带动农村山区学校
积极探索、全面推行在区域教研基地内骨干教师跨校兼课、跨校带徒、跨校教研的方法和策略,促进优质师资、教学资源共享,推动优秀教师的合理流动和校际之间师资配置的相对均衡。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面实施教师工作岗位交流制度,注重发挥优秀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教师交流在校际之间、教师之间形成一种通力合作、相互支持的氛围,进一步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促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
农村学校的教育发展相对薄弱,需要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名师”的辐射和引领作用,组织“名师指导团”深入农村学校帮助他们切实改进教学,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科研等能力和水平。鼓励优秀教师向农村学校流动,选派城区骨干教师定期到那里支教,让农村校的学生享受优质教育,均衡城乡学校的师资配置,有效地提升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
加大农村学校教师培训力度,坚持实行农村骨干教师带薪脱产培训研修制度,农村教师到城区挂职学习,有效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提高农村教师待遇,稳定农村教师队伍。在骨干教师、管理创新奖、教学创新奖和特教创新奖等评选过程中,设立农村学校专项指标,逐步扩大推荐比例。改变农村教师的年龄结构、扩大骨干教师比例。逐年增加高水平教师比例,解决结构性缺编问题,为学校发展注入活力。
3.研训一体化,建立培训网络
教师培训贯穿于课程改革实验的全过程,要密切关注和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动态和走向,加强对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的科学研究,把课程改革作为教师在职培训的重要内容。中小学教师不一定要求掌握某一学科的高深知识,但要求成为通晓人文、自然等多种学科知识以及在音乐、体育、美术方面有一定特长的综合性、全能型的人才,成为少年儿童教育的专家。加强综合课程、英语、信息技术等师资的培养,逐步实现“实验、培训、管理、研究”一体化。以科研促教研,以教研促教学,实现教科研一体化,科学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开展以校本研训为专题的专家讲座、专题论坛活动,突出问题性、专题性、系列性。跳出单一学科专业的框架,以多元化的业务培训促进教师的持续发展、终身发展,打造一体化培训体系;打破原有教育教学条块分割的局面,实现多学科联动,拓展专业知识与提升综合素养一体化,教学研究与德育管理的一体化;根据教师的专长与兴趣确定学科专业主攻方向,重点进行专业学习和教学打磨,为将来在特定教学研究领域有所建树并成为骨干教师奠定坚实的基础。
探索建立与新课程实施同步的教师培训、专业发展等促进教师成长的长效机制,充分调动教师终身学习、自主培训的积极性,提高培训的质量。建立师范院校、各级教科研机构和学校多级培训网络,形成校本培训、基础培训、区级培训、高端培训多层次、全方位的教育培训体系。
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以网络备课为主要形式,广泛开展教师网络研修活动,丰富教师业务培训的内容和方式。不断丰富教师研修网络资源,使教师具备复合的知识结构,搭建集体成长的平台,推动和深化教师的专业发展。引导教师队伍从理论到实践、从继承到创新、从主动到自主,全面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促进学校特色发展。
4.建立校际协作组,发挥集团优势
将地理位置相对集中的几所学校联成“学区教学协作片组”或者叫校本教研协作体、校际联盟,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开展集体备课、跨校教学援助活动,推行紧缺学科教师“无校籍”管理。加强学校之间的沟通与合作,资源共享、集众智慧、博采众长,攻破教学难关,互助共赢。积极贯彻落实“开放式办学”思想,充分发挥教育集团、校际合作共同体、校际联盟、协作片区等交流平台的功能,实现区域内教育资源整合。
增强教研实效性,以“学区”为基础构建区(县)级教研、协作片组教研和校本教研三级教研模式。区(县)教研活动引领区域的教育教学方向,教学协作片组开展片级培训研讨竞赛活动。校本教研具有随时发生、随时研讨、随时解决的特点,是深化课程改革、提升教师群体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采取“课题引领—课例研究—行动跟进—实践反思”的模式,把教研组的校本研修和课题研究整合起来,实施校本研修课题化、课题研究校本化、主题研修系列化。高效、有序、多层次的教师培训,有利于教师开拓思路、取长补短,全方位地推进教师队伍建设。
5.举办专修班,实施名师培养工程
坚持以提高专业能力为重点,开展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积极与师范院校紧密合作,建立教师培训基地、引进培训项目,举办各种层次的学历进修班、骨干教师研修班、班主任培训班,鼓励、支持教师进修学历,鼓励支持中青年骨干教师攻读师范院校教育硕士,提高教师队伍学历层次。以培养优质师资为目标,提升骨干教师发展层次,提升班主任的德育管理水平、理论水平和科学育人策略等整体素质。坚持全员参与、分层提高的原则,分批次对所有教师进行岗位培训,坚持导师带教、联片教研组活动等有效做法,整体提高教师队伍水平,提升教师学科专业素养。本着集中培训与分散研修相结合、专题讲座与交流讨论相结合、专业引领与实践反思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相结合的原则,采取主题引导、专家引领、问题梳理、课堂互动、实践展示、总结反思等形式开展分层培训。
重视对领军型教师、骨干教师的培养,依托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专家团、特级教师工作室、名师工作室、骨干教师导师团、名师大课堂、研修工作站等机构开展导师带教活动。有计划、有重点地培养骨干教师和学科(含班主任)带头人,形成骨干教师带动全员教师的逐级培养模式。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和引领作用,采取骨干带徒的形式,一对一结对帮扶培养青年教师,给青年教师提供学习和展示的平台,促进教师队伍水平螺旋式上升。深入开展教育研究活动,进一步加快优秀教师成长的步伐。定期聘请特级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为一线教师做示范观摩课,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和示范辐射作用,带动区域教师队伍的整体提高。注重骨干教师培养的同时,更要关注每一位教师自主、可持续地发展,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新课程改革的“新”体现在育人目标、课程观、教师观、学习方式、评价方式、管理机制等多个方面。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认真研究制订适合本地实际需要的教师培训计划,协调整合有关职能部门的力量,统筹各种教育资源,确保教师培训工作与新课程实验同步推进并适当超前。
学校应围绕教育教学这一中心整合教育资源,在推进课程改革和促成教师职业发展两个层面,以教育科研为基本途径,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培训体系建设、学科教研组建设、学习型学校建设;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研究、指导、管理、服务等职能作用,加强教师队伍岗位培训与管理,形成教师研修一体机制。鼓励教师立足学校实际,围绕教育教学中的真问题广泛开展校本研究,改善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形成教师群体围绕区域学校教育发展热点、难点问题共同参与课题研究的良好态势。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坚持科学的教育方法,真正按教育教学规律办事,全面统筹规划,整体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