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清产核资工作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现将财政部、建设部、国家土地管理局、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关于印发〈清产核资中土地清查估价工作方案〉的通知》转发给你们,并结合我市情况做如下补充,请一并贯彻执行:
一、对于已进行土地注册登记由土地管理部门颁发土地证书的企业,按土地注册登记的数量进行清查登记、估价。
二、尚未进行土地注册登记、未领取土地证书的企业,按清产核资中清查的土地数量进行登记、估价。
三、对于权属有争议的土地,暂由现在占用的企业进行清查登记、估价,做为待界定资产处理。待清产核资后,由土地管理部门裁定处理。
四、为了便于企业操作、土地估价工作,按此次所拟定的地产核资类别划分表及类别标准表进行估价,此表仅适用于这次清产核资土地清查工作,不作为企业、单位土地出让、产权变更时的土地实际价格,以及土地其他统计及调查使用。
附件一:财政部 建设部 国家土地管理局 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关于印发《清产核资中土地清查估价工作方案》的通知(财清〔1994〕1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清产核资领导小组、财政厅(局)、建设厅(局)、土地局、国有资产管理局,国务院各部、委、直属机构清产核资领导小组和计划单列企业集团:
现将《清产核资中土地清查估价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和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在清产核资中执行,并将执行中出现的问题及建议及时上报。
附:清产核资中土地清查估价工作方案
一、在清产资中对土地进行清查估价的紧迫性和重要意义
土地是国家的重要资源和资产,也是重要的生产资料。长期以来,国家实行无偿、无限期、无流通的土地使用制度,以行政划拨方式向企业、单位提供土地,企业、单位帐面无土地价值。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国家先后建立了国有土地有偿出让制度,以及对股份制企业土地资产管理制度,但大多数企业、单位仍然是没有土地帐面价值,致使企业、单位在组建中外合资、股份制企业、以及企业兼并中无法作价或随意作价、投资入股。同时由于土地资产没有与国有土地使用者的效益挂钩,致使土地的利用率相当低,多占少用,占而不用的现象相当普遍。还有一些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在未依法补办出让手续的情况下,就将本单位原无偿划拨、使用的土地有偿转让、出租和抵押,获取巨额收入,并将这部分收入纳入各自的“小金库”,使国家蒙受了重大损失。
因此,在清产核资中,对土地进行全面清查、估价入帐,并加以相应管理已势在必行。这对于推动改革开放工作和转换企业经营机制,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凡个方面:一是有利于查清各企业、单位使用土地的数量和价值量,以及全国总量;二是有利于加强土地管理,制止土地资产的流失;三是有利于对土地进行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达到节约使用土地的目的;四是有利于理顺产权关系,明确国有土地所有者与使用者的经济利益和法律责任;五是有利于正确评价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在清产核资中土地清查估价的法律依据
为保证土地清查估价工作的顺利进行,在土地清查估价中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国务院关于发展房地产业若干问题的通知》、《关于土地登记收费及其管理办法》和国家土地管理局颁布的《土地登记规则》等法规以及清产核资中有关土地清查估价的政策、办法,认真组织进行。
三、清产核资中进行土地清查估价的主要任务与范围
(一)在清产核资中进行土地清查估价的主要任务是:全面清查企业、单位使用的土地的权属、界线和面积,进行土地登记,对土地进行分等定级估价,完善土地管理与使用效益考核制度。
(二)清产核资中土地清查估价的范围:
1.参加清产核资的企业、单位;
2.凡在清产核资前已依法进行了土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登记的企业、单位,经审核土地权属用途没有发生变化的不再进行土地清查登记,只进行土地估价,凭原登记证明办理清产核资中有关土地清查登记事宜;
3.企业凡已以土地使用权作价入股方式与外方举办中外合资、合作经营企业的,要查清中方投入土地的股份(投资数额)和面积;
4.企业凡已以土地使用权投资与其它企业、单位举办国内联营;或以土地使用权作价入股举办股份制企业的,要查清国有企业投入土地资产的股份(投资数额)和面积。
四、清产核资中土地清查估价工作的组织与程序(一)清产核资土地清查估价工作的组织土地清查估价工作由全国清产核资机构统一领导,各地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清产核资领导小组领导下,由领导小组办公室与本地区土地管理部门具体组织,财政、建设、房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配合实施。中央企业、单位的土地清查估价工作由其主管部门的清产核资领导小组协助企业、单位所在地的土地管理部门进行实施。
(二)清产核资土地清查估价的工作程序1.土地清查登记的工作程序:
它包括申报、地籍调查、权属审核、注册登记、颁发土地证书五个阶段,先由企业、单位自查、申报,然后由土地主管部门依照国家《土地登记规则》进行审查,做好权属调查、地籍勘丈,查清每一宗地的权属、位置、界线、数量和用途等基本情况,达到权属合法、面积准确、界址清楚。在此基础上,经企业、单位所在地的土地管理部门全面审核后,符合法律规定的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进行注册登记,并颁发土地证书。企业、单位据此填报清产核资有关土地清查报表,并由其各级主管部门汇总后报各级政府清产核资领导小组备案。
少数企业、单位因特殊情况如权属纠纷没有解决等,暂不能领取土地证的,清查后由当地土地管理机关出具证明,暂按企业、单位自查数填报统计报表,待清产核资后期由土地管理部门另行解决。
2.土地估价的工作程序:
这次清产核资中的土地估价是估算土地基准价格,不作为企业、单位产权变动时土地的实际价格,土地估价实施细则、方法、标准和审批程序由国家有关部门统一制订。
企业、单位可根据国家制定的方法和统一标准自行进行土地估价;自行土地估价有困难的企业,单位要委托具有土地评估资格的机构进行土地估价。企业、单位根据土地估价结果填报有关报表,上报主管部门审核后,报所在地土地管理部门,由其会同企业、单位的同级财政、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进行审定,并报同级清产核资办公室备案。
3.土地清查估价工作总结与制度建设在土地清查估价工作中,应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并报财政部和国家土地管理局。各地要在清查估价工作过程中,在总结试点经验基础上,加强土地资产的管理,完善土地资产的管理制度,为建立、完善全国性土地资产的管理制度打下基础,创造经验。
。
附件二:地产核资类别划分表
-----------------------------------
类 别 | 所 指 范 围
-------|---------------------------
一 类 | 二环路以内地区
-------|---------------------------
二 类 | 三环路以内(除二类)地区
-------|---------------------------
三 类 | 规划四环路以内(除一、二类)地区
-------|---------------------------
四 类 | 规划五环路以内(除一、二、三类)地区
-------|---------------------------
五 类 | 规划五环路以外平原地区
-------|---------------------------
刚才,财政局明国同志对这次区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清产核资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安排部署,这些意见很好,我完全同意。后面新宇同志还将作重要讲话,请各部门、各单位认真抓好落实。借这个机会,我先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搞好这次清产核资工作的重大意义
这次区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清产核资,是万州区行政体制调整后第一次大规模的清产核资。搞好这项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搞好这次清产核资,是摸清区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家底的需要。万州区行政体制调整后,各部门、各单位的国有资产及债权债务情况较为复杂,一些主管部门对下属单位的资产状况底数不清,家底不明,不便于下一步的管理和经营。及时开展清产核资,有利于全面准确掌握区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各部门各单位所有的国有资产,理清国有资产基本情况,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二)搞好这次清产核资,是规范国有资产管理的需要。当前,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产权不明、多头管理、经营不活等突出问题,国有资产没能很好地发挥效益。开展清产核资,界定资产权属,理顺产权关系,有利于进一步规范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加强财产监管,提高资产使用效率,盘活国有资产,增加财政收入,缓解全区财政压力。
(三)搞好这次清产核资,是推进财政预算体制改革的需要。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实施“收支两条线”、部门预算、财政集中收付、政府采购等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充分体现预算的公平性、公开性、透明性和完整性,是财政预算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开展清产核资,在摸清区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家底的基础上,对国有资产实施统一管理,可为财政编制部门预算提供真实可靠依据,为制定科学合理的定员定额标准提供准确的基础数据,为加快我区财政预算改革进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因此,各部门、各单位一定要充分认识这次清产核资工作的重要意义,将思想统一到区委、区政府的决策上来,齐心协力搞好这次清产核资工作,绝不允许走过场,应付了事。
二、明确要求,扎扎实实搞好清产核资工作
为实现清产核资工作的预期目标,各部门、各单位必须全面、扎实、深入、细致地做好实施工作,努力做到“三注重”。
(一)注重清产核资工作的严肃性。区委、区政府对这次清产核资工作高度重视,以区委办、区府办的名义专门下发了通知,对清产核资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今天又召开专门会议进行研究部署,各部门、各单位必须认真贯彻文件及会议精神,不折不扣地抓好落实,决不允许各行其是。
(二)注重清产核资工作的准确性。清产核资结果必须真实准确,才能为区委、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各主管部门要按照清产核资工作要求,对本单位及下属单位户数进行认真清理,确保清产核资对象不重不漏和全面准确;要采取“以帐对物、以物查帐、见物就点、见帐就清”的方法,对帐内外、地上地下、单位内外的资产进行全面彻底地清查,把实物盘点同帐务核查结合起来,把资产清理同负债核查结合起来,真实反映情况,如实暴露问题,真正做到“不留死角,不打埋伏”。:
(三)注重清产核资工作的全面性。各部门、各单位要把专业清查与群众清查结合起来,做好对广大干部群众的宣传教育工作,积极组织开展“公物还公家”活动,发动干部职工积极参与财产清查工作,把那些被个人或单位无偿占用的财产积极清理收回,确保清产核资工作全面彻底。清理过程中,不但要疏理资产数量,还要对清产核资中出现的债权债务等问题进行清理,查明原因,并根据单位实际情况,依据国家清产核资政策和有关财务会计制度规定,认真研究并写出具体分析报告,提出处理意见。
三、精心组织,切实加强对清产核资工作的领导
这次清产核资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各部门、各单位必须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统筹安排,扎实推进,确保顺利完成。
(一)高度重视,建立健全工作机构。为确保这次清产核资工作顺利开展,区里成立了区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清产核资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协调清产核资工作,并下设办公室于区机关事务管理局,抽调相关部门人员组成工作组,具体负责清产核资的日常工作。各部门各单位务必从大局出发,真正把清产核资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对本部门本单位的清产核资工作负第一责任。分管领导要具体抓,并建立由行政、财务、基建、后勤、设备管理等相关科室参与的清产核资工作班子,集中一段时间,专门负责清产核资的业务工作。原开发区部门主要领导要列为各单位清产核资工作班子成员,以便于工作开展。总之,各部门各单位都要做到清产核资工作组织周密,责任明确,工作有人抓,问题有人管,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积极动员,抓紧做好部署培训工作。各部门、各单位除抓好本单位的清产核资工作外,还要负责组织好下属企事业单位的清产核资工作。此次工作会后,各部门、各单位要按照会议精神,及时开好动员会,认真研究部署,细化工作方案,层层落实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的良好氛围;要统筹人员安排,抽调精干力量参与此项工作;要加强业务培训,使工作人员掌握清产核资的统一政策和办法,为整个工作顺利开展打下良好基础。
见》和市区社区“三资”监管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加强社区“三资”监管工作的实施方案》的要求,现制定永清路街道办事处社区“三资”监管如下实施方案。
一、目的意义
社区“三资”是发展集体经济、实现居民群众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质基础。近年来,随着全区加快城市化进程,社区居委会资源得到盘活、资产得到壮大、资金日益雄厚,“三资”间的流动转换不断加大
加快。加强社区“三资”监管,对于规范基层权力运行、强化源头防治腐败、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工作任务
2012年辖区的三个“村改居”社区、晓翁企业公司和八个城市社区将全面开展社区“三资”监管工作,摸清各社区“三资”情况,夯实社区“三资”监管工作基础。大致分为清产核资、公开家底、规范
监管三个步骤进行。
(一)清产核资,摸清家底
社区“三资”监管的范围:全区所有社区和改制、未改制企业中的集体资金、资产、资源。具体内容如下:
社区集体资金,包括社区原有积累、取得发包及上交收入、经营收入、租赁收入、投资收入、征用土地补偿收入、集体资产变卖收入、上级拨入资金收入、借入资金收入、捐赠收入、其他收入等所形成
的货币资金及有价证券。
社区集体资产,包括社区所有或以投资、经营和劳动积累所形成的各类固定资产、财产物资、债权股权及无形资产等,包括建筑物、机械设备、电力设施、交通通讯工具、道路、设施、应收款、债权债
务、长短期投资、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等;包括社区投资兴办的集体所有制工业、商业、饮食服务业等其他形式的集体企业;以及收益形成的集体资产和参与改制社区、企业的集体资产;因各种经
济行为而产生的各类经济合同。
社区集体资源,包括依法属于集体所有的土地(含宅基地)、林地、山岭、滩涂、水面和荒地等各类自然资源。
依法属社区所有的其他“三资”。
1、宣传发动
街道办事处召开动员大会,下发区委区政府关于加强社区“三资”监管的意见文件,成立社区“三资”监管工作领导小组,由街道分管领导、街道社区“三资”监管服务中心成员、社区“两委”成员、
社区财务负责人、社区民主理财小组成员、社区居民代表组成的社区“三资”清产核资工作小组,统一开展工作。街道召开由各社区书记、主任、工作人员、党员、居民代表参加的清产核资工作动员会
。各社区要利用标语、宣传栏、电子显示屏、公开信等形式,向全体社区干部居民宣传政策,为社区“三资”监管、规范化管理和顺利推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2、制定工作计划
街道办事处制定工作程序,组织协调政府采购中标会计师、评估师、律师事务所参与“村改居”社区“三资”清产核资工作。设计社区“三资”清产核资登记表,开展业务培训,做好清产核资的各项准
备工作。街道社区“三资”监管服务中心与社区签订区社区“三资”监管委托服务协议书。
3、组织全面清理
在区社区“三资”监管领导小组的组织指导下,街道清产核资工作小组全面领导所辖社区开展“三资”清产核资工作,填写统一印制的社区“三资”清产核资登记表,“村改居”社区采取街道为主,委
托会计师、评估师、律师事务所介入,社区配合、居民参与的方式;城市社区采取街道组织、社区为主、居民参与的方式进行。各社区清产核资工作方案由社区民主理财小组审核通过,上报街道社区“
三资”监管服务中心。工作方案内容如下:
一是社区资金管理。“村改居”社区由街道社区“三资”清产核资工作小组协调组织会计师、评估师、律师事务所,社区参与商谈工作方案和价格以确定哪个事务所参与;城市社区由街道社区“三资”
清产核资工作小组、街道社区“三资”监管服务中心负责,对各城市社区的资金情况组织自查核实,并与资产资源普查情况一并进行公告公示。
二是社区资产管理。对社区的所有资产,包括各类发(承)包、租赁、出让合同等进行全面清查、评估、盘点;通过对资产的清查核实,将原已拆除、损毁、变卖的资产经社区“两委”会及民主理财小
组讨论通过并表决签字,该核销的核销;对有关单位捐赠未入账或盘盈盘亏的固定资产一律按现行价评估入账,做到账实相符;对各类发包、租赁、出让等合同,查看价格是否与当时市场价相符,是否
按合同价如期如实结账,拖欠的是否办理欠款手续及是否入账。
三是核查认定债权、债务,评估集体资产、资源。对债权、债务应查明是否有因种种原因造成的死账呆账;是否有人利用职权将集体资产、资源私自长期占用;资源承包应按承包名称核准登记造册。
4、界定资产权属
对产权不清、存在纠纷的资产资源,要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的规定,实事求是地做出权属界定。
5、开展资产评估
根据实际情况,对集体所有的无原始凭证的非经营性资产进行估价;对经营性资产中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背离较大的主要固定资产进行价值重估并进行账务处理。
6、开展合同清理
对现在仍在执行的经济合同进行清理,查清合同期限、金额、履行情况;对合同进行规范,对违反政策法规和显失公平的承包合同,依据有关法律法规,通过法定程序予以变更、撤销或解除。
7、核实资产价值
对有账无物、有物无账等资产,依照国家有关规定,重新核实资产的实际占用量,确定集体资产的价值总额。
8、实行产权登记
依法对集体所有的资产、资源进行所有权归属登记,并取得所有权证书。
9、调整会计账目
街道社区“三资”监管服务中心根据社区“三资”清产核资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给社区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责令社区限期整改,并按规定进行账目调整和问题处理,做到账实相符。
10、建立明细台账
对资产清查结果进行登记、造册、归档,全区所有独立核算的社区的资金、资产、资源和经营项目,都要建立明细台账和档案,实行动态管理,将资产增减和合同变动情况及时、准确进行登记并归档,
定期盘点,做到账实相符。
11、检查核定
街道办事处社区“三资”监管服务中心对各社区“三资”清产核资情况的上报资料进行检查核定,做到账实相符。
12、公示公告
各社区要通过召开党员和居民代表会议公布、在居务公开栏张贴、电子屏滚动播出、印制公示手册发放入户等多种方式将经街道办事处社区“三资”监管服务中心核实的“三资”情况进行公示,向居民
征求意见,公示时间不得少于7天。对公示期间居民提出异议的公示内容,要重新履行登记核实程序;对经公示结果无异议的,按规定要求由社区向街道社区“三资”监管服务中心进行资金、资产、资源
资料移交,街道社区“三资”监管服务中心全面接管社区“三资”监管工作。
13、移交工作
移交工作由街道社区“三资”监管服务中心组织办理移交手续,移交内容包括:社区“三资”清产核资公示报告,社区“三资”清产核资审计报告或审查报告,社区“三资”情况汇总资料,各类固定资
产登记卡片、电子台账、各类土地、厂房租赁合同(协议),经济合同等档案资料。
(二)阳光运作,公开家底
因地制宜采取多种形式,全面公开社区“三资”核查过程、底数和运作情况,确保群众知情,接受群众监督。
1、核查过程公开
资产清查、资产估价与价值重估、产权界定、资产价值核实、合同清理以及清产核资后账目调整、明细台账等清产核资的每个环节,都要及时通过社区公开栏等载体公开相关数据和情况。
2、资产底数公开
社区集体资金数量及资产资源的存量、种类、价值、分布和使用等情况,以及各项经济合同的承包方、承包期限、承包金额、合同履行等情况,应在清产核资完成后向全体集体所有权人公开。
3、核算结果公开
街道社区“三资”监管服务中心应于次月10日前在社区居务公开栏张贴公示上月的“三资”监管工作情况,每年2月10日前公开上一年度社区“三资”盘查的详细情况。
4、多种形式公开
社区“三资”监管工作和清产核资工作的过程、结果等“三资”管理状况要通过居务公开栏、广播电视、电脑触摸屏、电子显示屏滚动播出、网络、居民代表会议等形式进行公开,公开时间不少于30天
;社区要编制社区“三资”公开手册,向居民印发公开。
(三)健全机制,规范监管
构建社区“三资”监管平台,完善监管制度,强化监管措施,促进社区“三资”管理工作规范有序运行。
1、健全“三资”监管机构
(1)街道成立社区“三资”监管工作领导机构,负责各社区“三资”监管工作的指导、协调、监督和检查,每季度检查一次工作进展情况。
(2)加强社区“三资”监管服务中心建设。社区财务委托中心并入社区“三资”监管服务中心,同时规范社区报账员任职条件,提高社区“三资”监管服务工作水平。
(3)加强社区工程招投标管理。全区建立统一的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办公室,按照《区社区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办法》对社区建设工程项目进行统一招投标管理,切实加强对工程发包过程的监督,推进社
区“三资”和工程建设的规范管理。
2、规范“三资”管理
全面清查登记后的集体资金、资产和资源,由社区居委会与街道社区“三资”监管服务中心按规定程序签订委托协议书,纳入街道“三资”监管服务中心进行统一监管。加强社区“三资”监管制度
建设,建立《社区“三资”监督管理规定》《社区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办法》、《社区财务检查及审计监督规定》、《社区“三资”规范管理考核办法》等制度规定。认真落实社区集体资金管理制度,
实施社区财务预决算制度,明确资金管理岗位责任,加强财务收入管理和票据管理;加强对社区集体收入、资金来源的管理,防止集体收入资金“体外循环”,从源头上杜绝“小金库”问题的发生;社
区建设项目资金、土地出让金、转移支付资金以及扶贫资金要及时入账核算,严格管理使用;健全财务支出审批程序。认真落实社区集体资产管理制度,定期进行资产清查和评估,建立资产台账,实行
动态管理;规范资产承包、出租、出让,强化资产经营,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认真落实社区集体资源管理制度,集体资源开发处置要引入市场机制,承包、租赁应当采取公开协商和招标投标,并实
行合同管理;集体建设用地收益严格实行专户存储、专账管理、专款专用、专项审计监督。
3、强化监督检查
(1)进行检查验收。对社区已经公示确认的社区“三资”情况,报街道领导小组进行审核,并逐级汇总上报。办事处社区“三资”监管服务中心按照本方案组织对各社区各阶段的工作进行检查,对检查
出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限期整改到位。
(2)加强日常检查。社区“三资”和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等业务主管部门和办事处社区“三资”监管服务中心,每月组织开展一次检查通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责令其限期整改。
(3)加强公开督查。街道每月20日前要组织对公示情况进行检查,确保社区“三资”真公开、全公开。
(4)加强审计监督。按照《社区财务检查及审计监督暂行规定》规定,由区审计部门牵头组织,通过委托中介机构、街道内审机构参与等有效形式,每年定期对社区“三资”管理经营情况等进行审计监
督,审计结果应及时公开,并在街道社区“三资”监管服务中心备案,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要限期抓好整改落实。
(5)加强网络平台建设。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打造社区“三资”网络监管平台,实现区、街、居三级网络监管体系,为实现科技防腐奠定基础。使社区“三资”监管工作通过网络媒体在社会得到全面
展示,做到公开、透明、阳光运作。同时实行网络系统监管能为街道和社区全面实现办公现代化、办公自动化、办公信息化和办公无纸化,从而实现人员及经费的节约。
4、健全居民民主监督
(1)建立健全社区居民代表会议制度,制定社区居民代表会议议事规则,明确议事程序、范围等内容。处置社区“三资”管理重大事项时,均应提交相应的社区居民代表会议集体讨论决定。
(2)推行居民民主评议制度。每年组织社区“两委”干部、民主理财小组成员、社区报账员,就“三资”管理、监督等重大社区财务工作向党员、居民代表述职,接受评议,评议结果与被评议对象的报
酬、年度考核等挂钩。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实行街道党政领导负责制。街道党工委和办事处要细化责任目标,完善工作流程,建立监管平台,抓好工作落实。党工委书记是社区“三资”监管工作第一责任人、办事处
主任是主要责任人,切实负起主要领导责任,认真组织实施,抓好具体落实。街道纪工委书记要积极协助党工委研究、部署、协调、督查,促进落实。
(二)加强调研,破解难题。各有关部门要深入实际,及时研究社区“三资”监管的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增强工作的预见性、针对性和主动性;要加强指导,妥善调处产权纠纷,正确处理国家和集体
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加强社区“三资”监管与维护群众民益和经济发展的关系。街道党工委和办事处认真组织所辖社区自查自纠,抓住薄弱环节,强化工作措施,实事求是解决各种难题和历史遗
留问题。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行政事业资产管理(绩效评价)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传达全省行政事业资产管理(绩效评价)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交流行政事业资产管理工作经验,表彰行政事业单位清产核资先进单位和个人;部署20*年全市行政事业资产管理和绩效评价工作。下面我讲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20*年全市行政事业资产管理和绩效评价工作简要回顾
20*年全市各级财政部门认真贯彻落实财政部35、36号令,推动资产管理改革创新。大家以清产核资为突破口,在工作组织中务实,团结奋战,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扎实工作,促进行政事业资产管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取得可喜成绩。
(一)全面开展清产核资工作,摸清家底
按照财政部、省财政厅统一部署,我市从20*年2月份开始,在全市范围内组织3456户单位开展了行政事业单位清产核资工作,并将清产核资与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同步实施。
一是领导重视、全面部署。在全省行政事业单位清产核资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后,我市积极行动起来,成立了市行政事业单位清产核资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全市各区政府和市直部门单位也相应成立了清产核资领导机构和工作专班,形成党政领导挂帅,财务部门先行,资产管理部门联动,纪检监察部门监督,相关部门参与的清产核资工作机制,为清产核资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形成上下一体、纵横相连的工作网络。
二是认真培训,明确政策。为组织做好全市行政事业单位清产核资工作,我市各级清产办将清产核资相关文件、资料及时汇编成册,全市共印制近2万册清产核资文件资料,免费发放到全市各部门单位。同时采取集中培训、上门指导、电话咨询、网络协助等多种方式,解答相关政策规定,讲解系统操作方法。市财政部门共举办了6期培训班,对市直600多户行政事业单位和各区清产办相关人员培训近1,200人;全市各级清产办共培训人员7,000多人次,为促进资产清查工作的有序开展夯实了工作基础。
三是精心组织、有序实施。市财政部门认真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制定和印发了《武汉市行政事业单位清产核资工作方案》,明确了工作任务,确定了工作范围,规定了工作内容,制定了工作步骤,提出了工作要求。在工作组织上实行目标责任制,建立工作联络制度,定期召集中介机构碰头会,并要求中介机构每周报送《核查工作进度表》,随时掌握各部门和有关中介机构工作进展情况,及时解答、协调工作中的政策问题和工作难题。同时加强工作督导。对进点不顺利、工作进度滞后的单位,积极配合中介机构上门与单位有关领导沟通,做好协调、督促工作。
四是实行招标,选聘机构。20*年4月,市财政局从60多家具有报名资质的中介机构中,按照“公开、公平、择优”的原则,通过评审选定的办法,选聘36家中介机构参与市直单位清产核资的核查工作。据初步统计,全市各级清产办通过招标共选聘中介机构126家参与行政事业单位清产核资专项核查工作,为确保此次清产核资结果真实、完整、合规奠定了基础。这次受市、区各级清产办委托参与核查的中介机构,行动积极,措施得力,分工明确,纪律严明,克服各种困难,在帮助单位自查的同时,对清产核资结果进行严格核查,并热情为单位提供政策咨询、服务指导、资产取证、实物拍照、数据录入等工作,为推动、促进清产核资工作的深入开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五是严格会审,确保质量。在中介机构核查工作结束后,为保证清产核资核查工作质量,我们采取积极措施,组织专家和业务骨干10多名,对中介机构出具的市直654户单位的核查报告初稿进行集中会审,对工作不到位,出具的经济鉴证依据不充分、不符合要求的,责成中介机构进行重新补课;将机构核查报告质量与核查费用挂钩,制定了《中介机构核查报告质量评分标准》,会审人员在对报告质量进行审核的同时,还对每份报告进行评分,结合单位资产规模和工作量,兑现核查费用,促使核查工作质量得到保证。同时,充分利用清产核资数据资料进行认真总结,对暴露出的资产管理方面的问题进行归类整理分析,供领导决策参考。
六是认真核实批复,夯实管理基础。在中介机构正式核查报告完成后,为保证清产核资数据库信息真实可靠,市财政局印发了《市财政局关于更新上报行政事业资产清查报表的通知》,要求全市各级财政部门对清产核资资产核实批复工作在20*年底前完成,各部门单位在20*年初要根据财政部门核实批复结果,重新更新上报资产清查报表数据,形成全市行政事业单位的真实“家底”,夯实管理基础。各级财政部门认真组织做好行政事业单位清产核资资产核实批复工作,并按要求对资产清查数据库进行数据更新汇总上报。由于工作主动、超前,在20*年的财政决算会审和20*年的部门预算编审中,各级财政资产管理部门也增强了话语权,与有关工作进行了很好的对接,参与了20*年度部门决算报表和20*年度部门预算编制的审核工作。
在全市各级财政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市高标准、高效率完成了清产核资工作任务,工作走在全省前列,被省清产核资领导小组评为全省行政事业单位清产核资先进集体,并在全省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会议上进行了经验交流。在这次清产核资工作中,全市涌现出不少先进典型。如桥口区为加强清产核资工作督导,派出由财政、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组成的检查组,对区教育局、公安分局等11家单位清查情况进行检查,现场协调解决清产核资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有力地推动了各单位清查工作进程;蔡甸区财政局行资科的同志吃住在机房近10天,直至结果出来才罢休;汉阳区领导高度重视,为组织做好清产核资工作,区委区政府两次召开全区动员大会,进行全面部署。这方面的典型及好人好事还有很多,因时间关系不一一列举。
这次清产核资基本摸清我市行政事业单位家底,据核查统计,20*年末,全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总量达473.5亿元,比原帐面数净核增40.7亿元。本次清产核资目标明确、程序规范、组织有力,全面摸清了家底,为建立行政事业资产管理长效机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增强管理意识
几年来,各级财政部门着力抓好行政事业资产管理制度建设,针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薄弱环节,明确制度,规范管理,转发和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加强资产基础管理工作的制度办法,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处置管理办法、“非转经”资产及收益管理办法、产权登记年检实施办法和资产报表统计制度等。一是强化规范管理。规定行政事业单位处置国有资产,必须按规定程序申报审批后再进行处置;二是力求公开透明。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在出售房屋、建筑物、土地使用权、车辆及大型(贵重)仪器设备时,必须经有资质的评估机构评估,实行公开招标或拍卖等形式进行资产处置;三是严格制度规定。将产权登记与资产处置工作结合起来,对不按规定报批,随意处置资产的,不予产权登记年检。
随着政策宣传的深入和工作组织力度的加大,特别是财政部“两令”的出台,不少部门、单位的资产管理意识逐步增强、管理制度逐步完善、处置行为逐步规范。如市直单位资产处置事项逐年增加,资产处置事项的数量和金额由2004年的35笔、2142万元增加到20*年101笔、5893万元,增长188%、175%;20*年达232笔、12105万元,较上年增长130%和105%。
(三)加大资产收益征管力度,实现新突破
归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益是资产管理改革的热点难点之一,20*年市财政局按财政部“两令”的有关精神及时对原非转经资产占用费征收的有关规定进行规范和完善,研究印发了《市财政局关于规范我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和处置收入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从20*年元月1日起,全市行政单位及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出租、出借国有资产等形成的有偿使用收入,一律按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收入全额上缴国库。其他事业单位对外投资收益以及出租、出借和担保等取得的收入纳入单位预算,统一核算、统一管理,并按省政府第233号令的规定缴纳国有资产占用费,上缴国库。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收入一律上缴财政专户。
在实际工作中加大征管力度,实行工作目标责任制。由于制度规范、措施得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益管理工作有了新突破。20*年,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益上缴财政金库和专户达4700万元;全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入入金库和专户达5537万元。
(四)推进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信息化是资产管理的一场革命。20*年根据财政部“金财工程”建设的总体要求,按照省财政厅的具体布置,我们将这次行政事业单位清产核资与建立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工作同步布置。各级财政部门组织行政事业单位按现行财务制度、清产核资工作的有关规定,对本单位的基本情况、账务、资产进行认真清理、清查,逐项、逐台(件)录入固定资产信息卡片,全面反映单位实物资产状况。在全面清理、核实各单位资产的基础上,为实现资产的动态监管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稳步推进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迈出新步伐
20*年各级财政部门本着继续探索,不断改进,不断完善的指导思想,推动绩效评价试点工作逐步深化。去年市财政局组织人员对市级财政科技研发资金评价办法及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专项研究,经反复征求相关部门意见,经局务会讨论研究后正式出台《武汉市财政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绩效考评管理办法(试行)》印发相关部门单位;同时积极探索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的绩效评价工作,组织人员对市水务局、汉口江滩、排水泵站管理处等单位部门预算公用经费、项目经费进行绩效考评。全年市局完成绩效评价项目18个,为编制下年度部门预算提供参考依据。部分区积极开展绩效评价试点工作,如江汉区财政局近几年积极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探索,去年完成6个项目的绩效评价。
回顾过去一年,经过各级财政部门的努力,虽然工作成效显著,但是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一是管理体制尚未完全理顺,有的区如:江汉区、江岸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职能还在区国资委。二是制度体系有待健全,有关政策法规执行不到位。三是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不均衡,资产存量与增量管理脱节的现象有待完善。四是资产信息化工作发展不平衡。五是国有资产收益征管力度不够,资产管理工作尚未引起足够重视。六是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试点工作的体系、标准、技术、方法有待进一步完善。这些问题务必引起各级财政部门的重视,要加强领导,采取措施,抓紧抓好。
二、20*年全市行政事业资产管理(绩效评价)工作的主要任务
党的*报告明确指出今后五年要“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制度”、“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深化预算制度改革”。财政部谢旭人部长明确指出:“资产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预算管理的延伸;财政实行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必须加强行政事业资产管理”。目前行政事业资产管理是财政部门在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收支两条线和政府采购等改革后推出的第五项改革,标志着我国行政事业资产管理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各级财政部门必须做好新时期的行政事业资产管理工作,从管理理念、理论指导,到管理方式、管理手段上,应有超前意识,着力在模式选择、体制的设置和制度建设上把握好方向,逐步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新体系,使行政事业资产管理在服务改革与发展中彰显出更大的效应。财政部、省财政厅明确提出了新时期行政事业资产管理工作总的思路。
因此,20*年是财政改革不断深化、行政事业资产管理向纵深推进的一年。全市行政事业资产管理要以党的*精神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全国财政工作会议精神和全国、全省行政事业资产管理工作会议主要精神,扎扎实实地抓好以下工作。
(一)做好清产核资后续工作,巩固清产核资成果
各区要以20*年全市清产核资为契机,对清产核资的情况和数据,以及暴露出的问题进行认真总结和分析,研究进一步加强规范管理的措施与办法。要认真做好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信息库建设工作,认真检查核实单位按财政部门批复调帐及数据更新情况,为资产动态系统的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建立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紧密结合的运行机制
预算管理是调节控制资产数量、规范和加强资产管理的有效手段,而资产管理又是预算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编制部门预算、配置财政资金、保证财政资金科学安排、公平合理的依据。实现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的紧密结合,是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和健全财政职能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预算编制科学性的重要基础工作。财政部在编制20*、20*年部门预算的有关文件中明确提出,要推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问题,并拟在编制2009年部门预算时增加“规定限额新增资产配置表”,行政事业资产管理与预算相结合问题将作为工作任务提出来。因此各级财政部门要高度重视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有机结合的问题,在部门预算编制过程中,要按照财政部35、36号令的要求,重视和加强资产预算编审工作,在本区尽快建立资产预算制度和资产配套标准,着力推进资产管理配套改革。
下步资产管理与预算相结合工作还十分艰巨、繁重,需要从几个方面做好工作:一是要扎扎实实、花大力气做好基础工作,资产管理的基础工作做不好就谈不上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有机结合。基础工作包括资产信息系统的建立、资产管理制度的建设。二是要深入研究探索行政事业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有机联系,把握规律性的东西,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涉及到如何预算,要用资产说话。三是在资产与预算的结合上,可以点带面,先易后难,摸索经验,稳步推进。可从房产、车辆、大型设备等大的资产进行探索试点。四是要逐步实现科学化、精细化的资产管理模式。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是谢部长提出的一项要求,不仅财政预算管理如此,资产管理也要科学化、精细化。部门预算的改革与传统的功能预算相比,是一种细化的预算管理,资产管理要与细化的预算管理相结合,也应该是精细化的资产管理,否则达不到预算管理的要求,二者也结合不好。五是要抓紧制定资产配置标准,建立科学规范的资产预算编制流程。今后资产如何配置,不同行业、类型、层次的行政事业单位要区别考虑,否则就会出现规模、性质相似的单位人均资产站用相去甚远的情况。没有合理的配置标准,资产管理就无法与预算管理相结合。
(三)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完善的规范资产管理的制度体系
各级财政部门要将配套制度建设作为今后一段时期的重点工作,建立产权清晰、配置科学、使用合理、处置规范、监督公正的管理模式,逐步完善行政事业资产管理规章制度体系,为建立资产管理长效机制奠定基础。各区要结合本区实际,制定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使用、处置、产权登记、产权纠纷、评估监管、统计报告等从资产“入口”到“出口”等一系列管理办法,以及财政局内部工作流程,力促资产管理向科学化、精细化的方向迈进。要从配套制度的制订入手,加强制度创新,使资产管理制度体系更加完备。
(四)加快建立资产管理动态系统,推进资产管理信息化
我省按照“金财工程”的统一部署,已完成信息系统开发设计,并组织开展了试点工作,对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统计、预警、收益等各个子系统在内的信息系统进行了测试,并投入试运行。今年我们工作的重点就是要加快构建行政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要充分利用清产核资结果,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形成系统、翔实的分析资料,为领导决策服务,为行政事业发展与改革服务,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服务。目前我市已在部分市直单位和洪山区、桥口区、蔡甸区同时开展资产动态信息系统试点工作,4月底检查验收后将在全市全面推开,建立全市行政事业资产管理数据库,与省厅信息中心联网。在锁定20*年清产核资数据的基础上,对20*年资产卡片和资产管理信息要全部补录入软件系统,完成各级财政部门与所属行政事业单位的联网对接运行,将与资产日常管理工作相衔接,实现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从“入口”到“出口”的动态管理,为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撑。这项工作纳入行政事业资产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年底市财政局将对资产信息化建设工作进行检查验收和通报表彰,以进一步推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五)加大力度,增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益管理
各区要抓紧研究制定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和国有资产收益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管理,力争在国有资产收益方面有新突破。要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处置收入管理,按照“收支两条线”的要求,将资产处置收入上缴财政专户,纳入部门预算,作为下一年资产配置、维修等方面的资金来源。我市桥口区、汉阳区、洪山区在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收益管理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希望各区在资产收益征管方面要加大征管力度,20*年迈出实质性的一步。
(六)搭建公开交易平台,规范资产处置行为
要全面引入招标竞争、阳光交易机制,对大额资产处置必须经中介机构评估后公开处置。可公开招标一批实力强、资质优、信誉好的资产评估机构作为市直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处置指定评估机构;同时要着手搭建公开交易平台,采取公开招标方式确定一批拍卖行作为资产处置的拍卖机构。行政事业单位经批准同意处置的资产,要在财政局资产管理部门的参与下,到指定的拍卖机构实行公开拍租、公开拍卖、阳光操作,防止暗箱操作造成国有资产的隐性流失,处置收入按照有关文件规定上缴财政金库或专户。
(七)继续抓好财政支出绩效考评试点工作
要将绩效考评工作作为财政管理改革创新,科学、合理编制部门预算的重要措施之一。市局资产管理处拟与相关业务处室联合对各类财政资金进行评价试点,取得经验逐步推开。今年根据各处室报送的评价项目,市局拟对28个预算支出项目开展绩效评价,目前资产处已提出《20*年市级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方案》,年底将对各处室该项工作进行考评。20*年希望各区也要结合本区实际情况制定评价工作方案,积极开展各类财政资金绩效评价试点,每个区要抓2—3个单位或项目支出的试点工作,建立评价结果运用机制。
三、几点工作要求
(一)认真学习,提高认识
党的*对资产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广大行政事业资产管理工作者要深刻认识到做好新时期行政事业资产管理工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是建设责任型、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要求,也是完善财政职能、深化财政改革的重要内容。新形式下我们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既面临着好的发展形势,也面临着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机遇和挑战并存。要组织相关人员认真学习会议精神,统一思想认识,扎实有效开展工作。
(二)加强领导,狠抓落实
领导重视是加强行政事业资产管理工作的关键。请大家回去后及时将会议精神向主要领导汇报,争取领导的重视和支持。要按照财政部、省、市有关工作部署认真抓好贯彻落实,进一步健全管理体制、完善管理制度、创新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水平。
(三)理顺体制,强化职能
财政部要求各级各部门要切实落实“两令”关于行政事业资产管理体制方面的要求,逐步改变个别地方和部门行政事业资产管理政出多门、职责不清的状况。目前我市大部分区行政事业资产管理职能在财政部门,仅少数区职能尚未理顺,希望你们回去后要增强主动沟通、协调意识,多汇报,积极争取区政府的支持和相关部门的配合,按财政部要求,为理顺管理体制、强化管理职能做出努力。
(四)转变观念,锐意创新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各项事业快速发展的新形式下,行政事业资产管理要打破过去旧的条条框框,在继承过去好的方面的基础上,各级财政部门要解放思想、敢于创新、积极探索适应发展规律、有效促进各项事业发展的新的行政事业资产管理模式。
(五)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水平
关键词:固定资产管理 有效途径 建议
一、改进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近年来,宁德市烟草公司从制度建设、强化考核、清产核资、信息化建设和审计监督等五个方面,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在提升固定资产管理水平上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
(一)完善机制,落实考核,强化固定资产管理理念
1.建章立制,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流程。建立固定资产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办理固定资产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针对工作流程,重新修订《宁德市烟草系统实物资产管理办法》和《福建省烟草公司宁德市公司关于印发日常办公设备分类目录的通知》,对固定资产的分类进行重新界定,对资产的申报、采购、验收、保管、使用、维修、处置等各个环节都明确责任,对固定资产的增减、管理、效益等方面加以监督和考核,对造成固定资产损失的有关责任人员进行责任追究,对毁坏、丢失固定资产的行为进行处理。针对审批环节,修订《福建烟草公司宁德市公司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实物资产控制》和《福建省烟草公司宁德市公司财务收支审批权限及控制权限规定》,完善了《福建省烟草公司宁德市公司车辆管理办法》。针对配置标准,拟定《福建省烟草公司宁德市公司资产配置标准办法》等。
2.强化考核,提高对固定资产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加大对基层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考核力度,将固定资产的购置审批、过程管理、报废处置等重点环节纳入年终业绩评价考核细则,并提高考核分值,使基层单位充分认识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必要性、重要性。同时,实行固定资产管理奖惩制度,管理目标与员工年终绩效考核挂钩,让全体员工深刻地认识到固定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份,是衡量一个企业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从而提高自觉保护固定资产意识。
(二)健全组织,明确重点,规范清产核资工作
固定资产清查的范围很广,使用的部门分散,种类繁多,要全面掌握全市系统每项固定资产的真实信息,掌握资产最真实的现状,以彻底摸清本单位固定资产“家底”,掌握单位固定资产占用情况、质量情况及分布情况,这是加强管理的前提条件和基础性工作;同时,还可以借助这些数据建立一套完整、全面的固定资产管理基础数据库,为建立资产管理系统创造必要条件。为使清产核资工作规范化、常态化,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健全组织。为加强对清产核资工作的组织领导,由实物资产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联合牵头,抽调有关职能部门责任心较强并且熟悉资产的人员专门成立固定资产清查小组,制定清产核资工作方案,确保清产核资工作顺利开展。
2.明确重点。清产核资的重点放在现场逐项核实资产的数额、管理部门、使用人、存放位置和设备型号等是否与财务卡片账信息一致,详细登记每项资产的使用状况。对发现存在与财务卡片账信息不一致或有问题的资产,现场逐项查明原因并提出整改措施。对已投入使用但尚未办理移交手续的账外固定资产,重新登记入账,对有账无实的固定资产查明原因,对于确实已经损坏或无法维修的固定资产,按程序予以核销。
3.整改跟踪。在进行了全面的清产核资后,还要继续把发现问题的整改跟踪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好,要求各单位(部门)在规定时间内上报整改完成情况,并通过采取抽查等形式对整改情况进行检查,达到巩固清产核资工作成果的目的。
(三)运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对固定资产的全生命周期监管
1.实物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必要性。随着行业的改革与发展,地市级烟草公司占有、使用的固定资产规模逐年扩大,其构成日趋复杂,行业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也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传统管理方法已难以适应企业迅速发展的需要,固定资产的信息化管理是解决当前管理瓶颈的最佳方法。为实现资产管理的精细化目标,使资产在全生命周期中都能得到合理使用和管理,避免资产浪费及流失、提高资产使用效益,必须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进行系统的规划和建设,运用信息化系统对固定资产实行集中管理,从根本上改变固定资产管理被动、滞后的局面,进一步提高资产管理的准确性和效率性,真正实现管理水平上的提升。
2.实物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目标。从2010年开始,宁德市公司与福州高伟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开发资产管理系统,提出了“功能全面、简洁实用、方便快捷”的系统建设思路,力求达到资产的综合最优,实现资产管理“三化”,即流程系统化、资产可视化、监管可控化。能够从资产的需求开始,涵盖资产的申请、登记、变动、维护、盘点直至资产处置的全过程,并有机衔接各级资产管理岗位的管理职能,加强部门之间的配合互动,形成全过程闭环管理和长效机制。
3.实物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成效。实物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实施后打破了传统的基于职能部门分工的“条块化”“分段式”管理模式,在资产管理过程中明确管理目标,健全评估与考核体系,统一协调资产管理组织,改变以往资产管理粗放、使用效率不高、寿命较短、资产实物与价值管理脱节等现象,实现了“三升一控”,即:提升工作效率、提升资产使用率、提升决策水平和控制资产费用。
一是提升工作效率。通过建立以“流程管理”为导向、流程与职能结合驱动的跨部门协作管理模式,促进管理部门之间、管理层次之间进行充分的信息共享和交互,提供有效的数据参考,加快各项资产的审批速度,提高工作效率。
二是提升资产使用率。以系统为支撑,实现资产动态管理,实时查询资产使用变更情况,并通过资产闲置预警功能,及时处置清理闲置资产,减少资产遗失,发挥资产剩余价值。同时,通过建立统一管理平台,实现全市资产统一调配,形成资产效益最大化。
三是提升决策水平。通过清晰的层级管理,实现资产落实到人,让资产使用部门明确资产管理责任;通过建立“横向集成、纵向贯通”的资产管理系统,为各级管理人员提供快速有效的决策参考。系统实施后,固定资产投入执行率得到逐步提高。
四是控制资产费用。以每年年初核定的固定资产投资预算为基础,有效控制费用,防止超预算现象发生。通过系统管理,有效促进了资产管理的各项费用考核。
(四)加强固定资产审计,充分发挥审计监督在固定资产管理中的作用
由于固定资产在企业总资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而必须加强对固定资产的审计监督,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实现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推动企业健康发展。通过审计,能够进一步了解固定资产实物结构和权属现状,摸清固定资产家底与管理现状,找出存在问题和管理薄弱环节,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益和管理水平。同时,为领导科学决策和有关业务部门规范管理、指导工作服务。所以,对固定资产进行审计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充分发挥审计监督在固定资产管理中的作用。2012年,宁德市公司对本部2011年固定资产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专项审计调查,找出了管理漏洞和薄弱环节,进一步推动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上新水平。
二、关于进一步提升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几点思考
通过以上探索和实践,宁德市公司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得到提升、固定资产使用效率得到提高、固定资产管理责任得到落实、固定资产的整个生命周期管理得到较好控制、固定资产账实不符的问题得到基本解决。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我们也发现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专职固定资产管理人员配备不足;部分员工观念陈旧,对企业的资产爱护程度还不够,造成设备快速老化,影响了资产的使用寿命和效果;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与先进企业相比仍有不足,资产管理系统中的个别功能模块(如:预算管理、计划管理)在执行过程缺乏制度支撑,相关制度还需进一步完善;资产管理制度的执行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针对以上固定资产管理中仍存在的问题,我们将采取以下几点举措。
(一)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员责任意识
对固定资产的爱护程度从小的方面反映了个人素质,从大的方面更能体现出一个企业的整体形象和集体观念。由于有些单位的资产管理人员非专职人员,难以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仅靠资产管理员的个人力量很难把资产管理工作做好。而且固定资产管理也不仅仅是资产管理员或其他某个人、某个部门的事情,与每位员工息息相关,是每个人的责任。因此,要加大力度宣传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通过对全体员工开展国有资产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全体人员的责任意识,倡导“勤俭节约,爱护公物”的风气,树立以企业为家的意识,尽可能地保护固定资产的完好,做到物尽其用,延长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
(二)要持续改进和完善资产管理制度,提高制度执行力
要按照“规范运作,制度先行”的原则,结合资产管理系统运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持续改进和完善资产管理制度,为资产管理系统各项指标和模块的设定提供有力支撑。有了可靠的制度保障,为了能够得到严格贯彻落实,还必须得到企业负责人的高度重视。企业领导带头遵守和执行资产管理制度,就会起到示范作用,促使员工也认真遵守和贯彻执行。在企业内部营造遵守和严格执行企业资产管理制度的良好氛围。由此可见,企业资产管理的水平与企业领导者的重视程度密切相关,企业管理层在推动资产管理制度完善和贯彻落实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总之,通过对宁德市公司固定资产管理现状的分析,结合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探索和实践,笔者总结出一些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途径和方法,并提出了进一步提升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几点举措,供同行共同交流、探讨。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进行探索、创新和总结,持续推进固定资产管理上水平。
参考文献:
[1]何海燕.烟草企业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与管理[J].财经界(学术版),2013,(12) .
[2]刘杰.对当前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及改进对策的思考[J].经济师,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