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心理健康知识

心理健康知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心理健康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心理健康知识

心理健康知识范文第1篇

世界卫生组织专家断言,从现在到21世纪中期,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给人们带来持续而深刻的痛苦。从疾病发展史来看,人类已进入“心理疾病”时代。

在自然灾害多发、社会正处在转型期的中国,心理危机是十分现实的威胁。如果没有恰当的心理疏导,短期的心理危机会演变成长期的精神疾病。世界卫生组织、世界银行和哈佛大学1993年就已预测:精神神经疾病占中国疾病总负担的比例,将从上世纪90年代的14.2%上升到2020年的15.5%,在中国疾病总负担中占到第一位。

小学生正处在成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大脑机能尚未发育成熟,人格特征还处于初步的形成过程中,整个心理发展也还处在幼稚和不稳定时期。因此,小学生特别容易受到外界有害刺激的伤害和影响。“初生牛犊不怕虎”说出了无知便无畏的道理。但在现实生活中为什么不少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反而变得越来越“胆小”起来,越没有个性呢?原因很简单,在这个成人化的社会里,孩子毕竟是弱小者、顺从者,他们要想更好地适应这个社会的要求,必须从小就得学习和遵守这个社会的规则。小学阶段是人的行为、性格和智力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由于身心变化比较快,加之文化知识及社会经验的不足,小学生很容易产生不健康的心理,导致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因此,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也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洞井小学也不例外,在2008年下学期,建立了心灵小屋。

“心灵小屋”是我校为了使同学们的身心更加健康,心境更加开朗,更活泼而开设了心理咨询室,是大家接受心理咨询的场所。心理咨询室由专职的心理咨询师帮助你们解决有关心理问题,包括情感、意志、品质的培养。我们的“心灵小屋”注重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完善,让同学们在玩玩乐乐中培养健全的人格。 心理咨询室采取色彩柔和、富有童趣的布置。“心锁打开,阳光进来”八个大字与旁边的太阳组合,让孩子们心情豁然开朗,各式各样的向日葵激励孩子们蒸蒸日上;可爱的时钟告诉孩子们时间的宝贵;完善的制度增强了孩子对它的信任;可爱的卡通窗帘与飘飘的柳叶把孩子带入童话森林的意境中,粉红的窗帘加嫩绿的沙发,更是给孩子们一个轻松、舒适、温馨的环境。

“心灵小屋”虽小,但它将成为你们的知心朋友,在室内可以尽情地放松心情、敞开心扉,它是放飞心情的“快乐屋”。

心理健康知识范文第2篇

近日,郑州市惠济区古荥镇计生办为40多位已婚育龄妇女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关爱女性生理和心理健康知识讲座。讲座以低碳、低消耗的环保新理念为主题,引领育龄妇女提高环保、健康意识;同时,讲解了如何保护女性的第二性征和卵巢、雌激素变化对女性的影响、女性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以及如何吃出健康和活力等内容。该活动让育龄妇女受益匪浅,深受大家的欢迎。 (谢超 刘珂)

淅川县商圣街道办事处隆重举行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发放仪式

7月28日上午,淅川县商圣街道计生服务中心隆重举行了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发放仪式。街道办主管领导、社区计生管理员、计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及独生子女父母奖励对象参加了仪式。按照政策透明、程序规范、结果公开、存折发放的原则,对145户独生子女家庭每户发放480元奖励费。(邓中学)

郑州市中原区计生协举办消防安全知识讲座

为了提高广大协会会员的消防安全意识,7月18日下午,郑州市中原区计生协邀请市消防协会专家为350名协会会员作了一场精彩的消防安全知识讲座。讲座通过很多典型案例以及大量的数字和图片资料,向大家讲述了火灾的严重后果,让广大会员了解了火灾初期的灭火知识、扑救程序以及火灾现场的自救知识、方法、要领。消防专家同时还结合实际讲解了灭火器的使用方法以及家庭使用燃气和煤气的注意事项。通过讲座,使广大会员学到了很多消防安全知识,充分认识到消防安全的重要性,增强了消防安全意识。(任正艳)

固始县出台计划生育保险新举措

固始县人口计生委、计生协认真贯彻落实《河南省人口计生委、计生协关于进一步加强计划生育保险工作意见》,按照2011年1月份全省计划生育保险工作平舆现场会议要求,专门召开党委会议,对全县2011年计生保险工作进行研究安排。一是将计生保险工作列入计生督查内容,记入全年计生业务工作目标。二是投保经费由各级财政从人口事业经费中支出,不让群众花一分钱。今年要为全县政策内二孩生育对象每人购买一份50元的母婴安康保险;为政策内双女绝育户家庭每户购买一份100元的计划生育家庭意外伤害险;为计生工作者每人购买一份50元的计生干部平安险。截至目前,已为1968名政策内二孩生育对象和391户双女绝育户购买了近14万元的保险。 (朱宏乐)

武陟县詹店镇“四进门”唱响计划生育优质服务主旋律

2011年,武陟县詹店镇计生协坚持将提升计生优质服务水平作为转变部门职能的落脚点,推出了计生“四进门”服务,多元化满足广大群众的需求,唱响了计生优质服务主旋律。一是新婚祝福送进门,为新婚夫妇提供生殖健康、孕期保健等方面的服务。二是避孕药具发进门,帮助育龄群众科学选择避孕药具。三是产前术后访进门,及时了解育龄妇女不同时期的心理状态和身体适应情况。四是排忧解难帮进门,深入特困计生家庭,与其结成帮扶对子,切实落实各项优先优惠奖励政策。(安红亮)

漯河开发区人口计生委多措并举打造阳光计生

漯河开发区人口计生委以打造“阳光计生”为目标,以推行计划生育政务公开、办事公开和村务公开为途径,大力开展“阳光计生行动”,确保政务公开透明、便民优质高效、维权依法公信,让计生管理和服务在阳光下运行。一是建设政务公开阵地,让计生政策和办事程序家喻户晓。二是开展好“三评”活动,即:请农民兄弟姐妹评计生、请流动人口评计生和“下评上”活动。三是完善社会监督机制,畅通群众投诉渠道,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四是强化便民服务措施,最大限度地方便群众,让群众满意。 (崔丽霞)

社旗县桥头镇计生协帮助移民解忧

社旗县桥头镇计生协十分重视移民安置人员的计生宣传教育服务工作,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各种实际困难,受到群众的好评。一是结队帮扶,真心服务群众,及时了解移民计生困难户在生产、生活中面临的实际困难和需求,将米、面、油、肉、蛋等生活物资及时发放到群众手中,用真心、爱心和诚心做好各项移民对接服务工作。二是建立健全移民人口计生服务档案,了解移民群众在生育健康方面的需求,组织医务人员定期上门为移民群众进行身体检查,提供医疗信息。 (苗晓然)

心理健康知识范文第3篇

通过学习者的合作可以使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就是从学生是心理特点和需求出发,让学生带着问题和动机主动学习,同时通过团体活动、小组讨论等让学生从他人身上学习,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从而有助于学生更加客观、理性的解决问题。“体验式学习”理论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大卫•库伯于1984年提出,该理论的核心是:学习者由亲身体验开始,然后发表自己的看法,进而进行反思,形成理论,最终把理论所得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首先,它强调助人自助,心理健康知识的获得,不是靠教师的说教和灌输,而是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运用心理学的原理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其次,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探索,通过开展有意义的辅导活动,让学生产生体验和感悟,达到自我认识、自我成长的目的。而要想使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让学生在体验中才能感悟深刻,才有可能在现实生活中遇到问题时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基于上述理论基础,我们认为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首先应该让学生在体验中深刻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和自我意识,重新审视自己,然后通过学习积极正面的心理调控技术等可操作性强的心理调节方法,进而掌握心理健康理论知识,并在课外实践中反复试验和练习,在实践中更加深刻的体验理论、方法的有效性和科学性,从而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有效的实行对心理健康知识的建构,最终实现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提升高职学生心理素质的目标。

二、以积极心理学为导向的体验式心理健康教学模式设计

(一)教学内容

根据我院当前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我们确定了以下几方面的课程主题及教学方法:(1)“了解我,认识你”。这部分教学内容包括:心理健康知识概述、维护心理健康的途径和自我意识与认知理论,这一部分内容要结合新生入学后面临的问题和心理情绪变化来讲,在最后讲授ABC理论并作为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课后务必积极实践。(2)人际交往和恋爱。因为恋爱问题也是与恋人的交往,因此本研究也将其归为人际交往类主题。重点讲解与学生密切相关的宿舍相处和恋爱情感等。(3)做情绪的主人。这部分主要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审视自己心理情绪变化的原因,通过团体放松训练教给学生掌握放松心情的方法。(4)“感恩挫折,释放压力”。耐挫力的高低对人的成长乃至一生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挫折压力教育包括:通过提问让学生再次体验遭遇挫折时的感受,理论讲解挫折产生的心理机制,并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总结提升挫折应对能力的方法等。(5)高效快乐学习。分析厌学情绪、高原反应等学生问题产生的机制,通过小组讨论方式让学生探讨解决学习问题的方法并作为课后作业积极实践。

(二)教学方式方法

(1)成立班级心理健康兴趣小组并参与组织教学。在学期初,各班由任课教师提出,学生自愿报名成立心理健康兴趣小组,协助教师完成课堂讨论前的资料收集、分组等准备工作,帮助教师更有针对性的进行课题教学,也激发同学们带着问题学习的积极性。(2)重视课外作业。课后作业内容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要求学生课后积极实践课堂讲的心理问题解决技巧和方法,如放松情绪的方法,ABC理论等可操作性强的技术。二是就高职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几类心理问题开展简单的调查研究,并写出调查报告。(3)注重团体活动和小组讨论。第三章做情绪的主人为例,(1)让高职学生通过表演的形式展现情绪的多样性及其所体现的意义和功能,同时活跃了课堂气氛,接着通过情绪理论知识的讲解,安排不同的项目活动,通过团体辅导技术如放松训练的使用,让他们在学以致用中掌握调节情绪的方法、学会减压,这种有针对性的实践活动能让大多数学生获得宝贵体验。(4)尽量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心理健康教育应尽量利用多媒体教学,同时充分利用互联网,设立师生教学共用电子邮箱,方便师生的教学交流。(5)完善学生成绩考核方法。考核学生成绩,既要起到检验教学效果的作用,又要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为此应扩大考核范围,降低期末考查成绩的比重,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把期末考查成绩与上课出勤守纪情况、课堂讨论、作业质量、参加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参与调查研究等平时成绩和表现结合起来综合评定。

三、问题与分析

心理健康知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专业发展;职业幸福感;心理健康教育

一、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意义

(一)定义

国内学者对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定义研究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认为职业幸福感是一种生存能力。檀传宝教授认为,幸福是一种有关幸福实现的主体条件或能力,是一种在教育工作中体验自身教育工作状态及工作意义的能力;陈艳华也把教师职业幸福感看作是一种能力,是一种当教师在职业中实现理想,体验到和谐平衡的职业人生时,体会和感受到从中产生的愉快和满足情感的能力。第二,认为职业幸福感是一种主观体验。肖杰认为,教师职业幸福感就是教师工作满足了自身标准进而从中获得持久的快乐体验;束从敏把教师职业幸福感看成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因职业理想满足、潜力得到发挥而产生的持续愉悦的内在体验。综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业幸福感是在进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一种能满足教育需求、实现职业理想、发挥工作潜能的能力以及在教育工作过程中持续快乐的体验。

(二)意义

研究表明,职业幸福感是教师教育工作开展乃至专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教师的职业幸福感降低严重影响其工作自信心和积极性,更谈不上主动规划、发展和提升专业素养及专业技能。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受到其专业发展状况的影响,同时又制约着专业发展。

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现状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通过持续的各类专业培训,提升专业素养,形成专业道德,改善专业技能。这是成为一个成熟和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所必须经历的历练过程,它也是社会环境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个人发展需要的体现。

(一)社会环境的需求

1999年到2010年,教育部颁布了一系列关于指导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政策和意见,这些文件中都涉及到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国家和社会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以及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从这些政策文件中可见一斑。1999年,教育部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一文中,可以看到教育系统提出的一系列建设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师资与条件的要求。要求中提到:“积极开展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能力的各类培训。”“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培训应被纳入师资培训计划。”同时,也对从事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提出要求:“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应该具备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还应获得相应的师资认可证书。没有相应的能力和专业知识的教师,不能安排做心理咨询或心理辅导工作,没有人员资格匹配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学校也不能开展心理健康教育。”2002年,教育部在新形势下又颁布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纲要中确切指出“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能力的重要指标就是提高师资队伍建设”,甚至明确提出中小学心理健教育工作者的编制职称评定都可以纳入学校范畴和其他专业一起安排。提升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育地位,也从侧面反映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2010年,教育部又颁布了组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参加国培计划的相关通知。这是为了继续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发展,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师资队伍建设,推动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长效、有序地进行,教育部启动的针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国培计划。该计划是一项针对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能力的培训计划,国家投入力度大,培训持续时间长,培训内容多元化。通过培训,帮助参与者更新教育理念,优化知识体系,使教学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国家这一项计划的启动与执行,更加说明了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视。

(二)个人发展的需要

从工作层面来看,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业化的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业性强,在学校尤其是中小学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不是单纯地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授与学习,而是对个体的认知、情绪和行为等的调节与矫正工作,这就意味着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还要有丰富的实践能力。因此,要开展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关注与投入是一个必须且持久的需要。从个人需求层面来看,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为了五种层次。这些需要是个体行为的内在动力,它们按照逐级满足的顺序出现。其中,自我实现是五种层次中最后出现的需要,它是指将个人的能力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的过程,从而实现自我的理想与抱负。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路途,在自我实现追逐的过程中,个体能获得满足感与幸福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是一种自我实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将自我的专业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逐步提升,专业综合素养向高标准靠近。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是自我实现的主要途径。

(三)心理健康教师的专业发展现状

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已开展数年,随着国家经济的上升,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关注也越来越多,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也越来越重视。但仍有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地位尴尬,专业人才不足

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虽然已提倡了多年,但和其他如语数外等学习主课相比,仍是年轻的一门学科。家长、学校和老师并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其重要性,重视程度不够,从而导致许多中小学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视作形式主义和本本主义。任课老师未必是专业心理学或教育学背景毕业,上课的内容只是单纯地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授与学习,照本宣科。因此,即便建立了心理辅导室,购买了专业器材、量表,也形同虚设。有的学校在主课课程时间紧张的情况下,甚至占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时间。在大学,心理健康教育更多的只是一门传授心理健康知识的课程,而忽略了它的调节和矫正认知、情绪和行为的功能。

2.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知识缺乏,系统理论不健全

在学校,专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有不少是半路出家,他们的专业知识不够系统,对于基本理论的掌握片面。具体表现为:第一,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不够全面和深入,也没有建立系统化的理论结构,只对于某些知识有一定的了解;第二,缺少获得前沿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学习的途径;第三,对技能掌握的重视程度高于理论学习,技能的提升有助于辨别异常行为,执行矫正方案,而理论的缺乏却会影响矫正方案的制定,进而影响矫正结果。

三、职业幸福感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

(一)心理健康教师专业发展是提升职业幸福感的最佳途径

邵宝祥在其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课题中,将教师专业发展按照入职年限分为了四个阶段:阶段一,入职期(0-2年)。教师刚入职,面对全新的环境,主要任务是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环境相结合,形成自我的教学风格,开拓自我的教学领域,这个适应阶段大概需要两年的时间。阶段二,成长期(3-8年)。教师已能熟练地掌握各种教学技能,丰富的教育经验,深刻的工作体会,这些都促使教师在教育教学的工作上日趋成熟。阶段三,瓶颈期。入职8年以后,大部分教师已经成为业务熟手,适应了教育教学的需要,对各类课堂和学生也能轻松驾驭。但这个阶段,教师开始出现高原反应,教育能力和教育理念发展缓慢。这个阶段的教师大都在35岁以后,由于家庭和事业的双重需要,导致部分教师在知识结构、教育观念、教学技能等方面受高原反应的影响,停滞不前。如果教师抓住机会,突破自我,就能打破瓶颈,实现专业的再次发展。阶段四,成熟期。突破瓶颈的教师历经知识技能的重新组合,成熟的教学风格和突出的教学特色使他们成为学校的专业发展的技术骨干。针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四阶段,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作为学校教师的一类也同样具有着四个阶段的发展特征。他们的职业幸福感在这四个阶段中也有独特的表现。阶段一,入职期。此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适应,从一个稚嫩的毕业生向成熟的教育工作者转变的过渡期。刚入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需要适应环境的变换,在努力提升自我教育经验和教学能力的过程中,面对经验的缺乏、心理辅导技能生疏以及在理论与实践结合过程中因冲突带来的困惑,常常感到气馁,这些都会滋生负面情绪,不利于职业幸福感的获得。这时,需要新教师树立信心、鼓足勇气、克服困难,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顺利度过适应期。阶段二,成长期。这一阶段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教学技能与教学经验有了很大的进步,心理辅导技能成熟,心理理论体系在实践教学中逐步完善,并能和生活中的事件联系起来,对于心理活动课程设计得心应手,已经在专业发展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这时职业幸福感体验很高,专业发展的主动性也强。阶段三,瓶颈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该阶段教育教学理念与技能和前一阶段相比发展缓慢,甚至有停滞不前的情况。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专业边缘化导致没有专业的职称评定;不健全的专业培训体系;缺乏专业团队的推动。因此,这一阶段的职业幸福感又开始下降。阶段四,成熟期。由于坚持继续学习的观念,顺利度过瓶颈阶段,此时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已经完全形成自我的教学风格,找准心理辅导擅长的领域和方向,并有选择地进行深造,理论和技术再次重新整合,成为学校的专业骨干。此阶段,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又呈上升趋势,达到一定高度并持续平稳。

(二)职业幸福感是推动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动力

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是一种在进行教育工作过程中持续快乐的体验,这种体验能促使教师提升工作热情、激发专业情感,自觉完善专业技能,提高专业素养。对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而言,教育工作的内容包括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授以及心理辅导,这些工作有的在教室里完成,有的却在心理咨询室里完成。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包括各种心理理论的基础知识以及相应的个体辅导和团体辅导技能、心理活动课设计方案、心理测量技术等。研究表明,教师缺乏职业幸福感会给教育工作带来消极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出现职业倦怠感,产生消极的自我效能感,降低专业发展的自主性。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获得是促进专业发展的核心动力,较高的职业幸福感将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主动性和成就感。

四、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业幸福感的途径

(一)降低心理健康教师专业发展的外在压力,保障职业幸福感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受到外在环境变革压力的影响。我国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虽然已经提倡和开展了二十多年,取得了一定成效,也逐步得到了学校和社会各界的认可,但仍旧在不少学校存在着角色定位模糊和专业职称评定不对口等现象,导致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专业发展方面缺失明确定位,把自己与管理者、德育教师或者教辅人员混淆,影响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丧失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降低其职业幸福感。有些中小学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称的评定纳入专业教师系列,评定条件参照语数外等主科任课教师的评定标准,而由于地方教育政策的具体要求,专职的心理健康教师在学校里未必都是有课上的,会导致专业职称评定时出现“高要求,低匹配”的现象,也会大大降低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因此,管理部门如果能关注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幸福的需要,制定相应的措施改善外在环境带来的压力,就能大力保障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二)提供全方位教师专业发展渠道,提升职业幸福感

教育管理层需要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创设全方位的专业发展渠道,除了官方选派一些教师出去参加各类集中的专业培训、学习以外,还可以鼓励心理健康专业教师“走出去”,自己寻找各类培训和学习的机会,如一些专业技能提升的短期培训班或是学习某类咨询技巧的课程等。同时,在学校内部也需要形成新教师与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之间资源共享、相互学习的氛围。新教师将新的教育技术、教学设备的使用方法共享给老教师,而老教师则可以将教学经验分享给新教师,带动他们快速成长,在课堂教学和个体心理辅导等业务能力方面尽快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教师。

(三)制定清晰职业目标,明确角色职责,体验职业幸福感

我国中小学工作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常常面临着身兼多职的局面,他们除了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以外,还肩负着其他学科的教育工作或者行政工作,甚至有的学校就是将其他学科的主讲教师安排来做兼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这样情况容易引起下列问题:第一,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产生迷惑和困扰;第二,身兼数职带来的繁琐的日常工作,使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疲于应付了事,没有多余的精力制定和实施专业发展的计划,时间一长,工作变成负担,任务变成压力,难以从教育工作中获得成就与乐趣,职业幸福感变低。因此,明确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本质工作,制定清晰的职业目标,树立正确的职业理念,明确角色职责,才能从职业体验到幸福感。

(四)关注自身情绪,增强职业幸福感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从事本职工作的过程中,往往习惯于帮助他人关注处理情绪,却容易忽视自身的情绪健康问题。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专业发展中遇到的挫折与困难带来的焦虑引起的压力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情绪状态,也影响职业幸福感的获得。在这些焦虑源中,有的是无法改变的困境,有的需要时间和经验的累积才能有所变化。因此,心理健康教师需要时刻关注和内省自身的情绪状态,对于出现的负面情绪要及时处理和调节。所谓“医者不能自医”,如果出现自身调节不了的情绪问题,也属正常,可以寻求同行的帮助。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关注自身的情绪状态,保持情绪的健康,是增强职业幸福感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檀传宝.论教师的幸福[J].教育科学,2002(2).

[2]陈艳华.谈教师的幸福[J].济南大学学报,2003(1).

[3]肖杰.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调查与思考———以大庆小学教师为例[D].华东师范大学,2004.

[4]束从敏.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

[5]贾腊生.教师专业发展论[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6]李翠泉.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与教师的专业发展[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3).

[7]彭文晓.教师幸福简论[J].中国成人教育,2006(3).

[8]高亚兵.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2(10).

心理健康知识范文第5篇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材,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合格的劳动者。其中高素质包含健康的心理素质。很显然,在中等职业学校构建自助式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目标与职业教育目标要求是不谋而合的,都是为了让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当然,拥有健康的心理,会更加有效地促进其他素质的养成与技能的形成。

(一)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心理健康的职校生

如果说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那么,自助式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培养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具备自助能力的心理健康的职校生。职业教育是面向全体的教育,自助式心理健康教育同样必须面向全体。面向所有学生,坚持一个不能少、一个不放弃原则,对于不同层面的心理需求,相应地给予帮助和支持,让无助的有助,让求助的得助,让寡助的多助。让每一个学生都拥有一份健康的心情与天地。

(二)让每一个特殊身份的学生心理不特殊

据调查,目前,职业学校的学生家庭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家庭是特殊家庭,如单亲家庭、离异家庭、重组家庭、贫困家庭、祖孙家庭,等等。家庭构成的特殊性,是学生心理缺失的重要因素,也是这些学生最后无奈地选择职业学校的主要因素。据一项统计,职业学校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学生入学成绩达不到中考总分的60%。如果说,特殊的家庭教育是职业学校自助式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一难题,那么,学习困难就是第二大难题。在职业学校,具有性格孤僻内向、脾气古怪、自卑自郁等负面心理特征的学生不在少数。所以,在面向全体的同时,时刻关注并帮助特殊学生学会自助,这也是的是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和目标。

二、条件:坚持三结合,明确两途径

教育的基本要素由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媒介(教育手段和方法)、教育内容四个内容组成,只有四要素齐全,教育才能成为可能。自助式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条件同样要体现在这四个方面。前两个条件是客观存在的,后两个条件则体现职业学校及教育者教育能力和水平。如何开展自助式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必须做到“三结合”,坚持生活教育和实践教育。

(一)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

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是相辅相承的。作为职业学校教育,是学生从家庭走上社会的过渡,学校教育很关键,也很重要。同时,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也是学校教育的有力补充,学校教育要充分利用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两条重要的途径。通过社区教育、社会实践、企业实践等形式加深学生对社会的了解与适应,通过家委会、家长会、电访、家访等形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提高教育的有效性。

(二)师生心理共同发展相结合

在心理教育过程中,学生是受益者,老师同样是受益者。自助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要义是“助人自助、自助助人”,通过帮助别人而获得自助,通过自助而具备帮助别人的条件。教师要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就必须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与现状,否则,就不能针对性地开展心理教育,帮助学生自助,其实对自己而言,也是一种自助。只有基于共同发展的师生关系,教师帮助学生自助才能成为可能,才能更有成效。

(三)心理教育与专业发展相结合

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心理素质要求,运动员应具备良好的意志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营销人员应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电气维修人员要求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电子产品设计人员应具备空间想象能力,等等,自助式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有意识地让学生正确分析自己的气质类型,有意识地培养与专业发展相配的心理素质。

(四)充分利用生活和实践两条重要途径

俗话说,“解铃还需系铃人”,心理障碍和问题大多数来源于生活,生活中产生的心理障碍和问题必须在生活中理解、顿悟和排除。在生活中让学生自助成长很重要,通过与别人合作,通过与别人的沟通,通过自己思考问题,通过自己处理问题,等等,使学生在生活中得到锻炼。学校要充分挖掘生活教育资源,让学生充分体验生活、了解生活、理解生活、适应生活,在生活中学会自助。实践是熔炉,只有真正在熔炉中得到锤炼的钢,才能成为好钢。职业学校的教育是学生走向社会前的教育,学生必须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一条有效途径就是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和感知社会,在实践中学会自助。

三、程序:三个层次,三个步骤

要实现自助,首先必须要有自助意识,没在自助意识就谈不上自助,更谈不上自助成功。而有了自助意识,还要掌握合适的自助方式,自助方式不恰当也达不到有效的自助。具备这两个要求,就会产生自助的行为与举动。这就是自助式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程序———“产生意识、获取方法、具备行为”。根据学生的自助形式,这一程序的每个环节都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求助、自助与付助。

(一)产生自助意识

学生无助时,就会求助,求助是自助的一种低层次表现。学生无助时,产生的自助意识首先是要求助,然后是向谁求助、到哪儿求助,这些问题正是需要学校告知学生的。学生失助时,就会自助,自助是学生成长的必经之道。这里的自助,主要是指自己能够帮助自己,能够知道自己目前所处的状态,知道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学校所要做的就是大力宣传自助的重要性,创设良好的自助氛围。学生间寡助时,就会需要相互间的付助,付助是自助的高层次表现。能够付助的学生一定是自助能力强的学生,同时,明白自助助人的道理。学校所要做的就是大力宣传自助助人的理念,创设良好的助人氛围。

(二)获取自助方法

求助的自助方法主要为咨询和治疗。对于咨询而言,可由学校专业心理咨询师或专业咨询机构给予帮助。咨询师可通过面对面咨询、网络咨询等方式给当事人建议和要求。对于治疗而言,主要由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辅以药物治疗。自助的方法主要是调适。通过心理暗示、情感宣泄、适度放松、有效沟通等途径,努力解决心理困惑和疑虑,调适自己的心情。学校应根据不同类型心理困惑总结不同的案例,告知不同的处理办法,让学生有章可循。付助主要解决的是如何给别人以有效的帮助。学校需要告知学生如何发现需要帮助的人,如何帮助别人,帮助别人有哪些技巧与方法,等等。

(三)具备自助行为

发出求助信号,这是求助学生的主要表现。学校要充分建立各种心理救助平台,对求助学生进行救助。救助平台除了要建立自己的心理咨询中心外,还要与本地区各种咨询中心和心理治疗机构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构建互动、高效的救助网络。运用各种心理调适手段,让自己的心情尽快恢复平静,这是自助学生的主要表现。学校要积极建立各种心理自助平台,充分运用网络平台、心理小报、黑板报等宣传媒质,广泛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调适方法与手段,让学生学会自助。积极的、发展的校园文化和宣传氛围有助于学生朋辈互助。学校要充分搭建各种付助平台,让寡助学生得到多助。如成立心理合作组,组织心理训练,进行心理游戏,等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帮助。

四、评价(3H):健康,快乐,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