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英语翻译的论文

英语翻译的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英语翻译的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英语翻译的论文

英语翻译的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依据关联理论,科技英语翻译的过程即为原文作者、译文读者都取得最佳关联的明示――推理过程。另外,科技文章在其用词、句法、结构等方面均有其自身特点。本文着重分析了关联理论与文体学观照下的科技英语翻译策略,指出为了使译文具备最佳关联性,译者应准确推测作者原意,推理读者的认知语境,采用最佳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关联理论;文体学;科技英语;翻译策略

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862X(2011)06-0185-004

科技英语是广泛应用于科技领域的一种文体。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对科技英语和科技英语汉译的需求与日俱增。而科技领域日益繁多的国际交流已使得科技英语翻译成为研究重点。本文从关联理论与文体学的角度探讨科技英语翻译策略问题,从而为科技英语翻译研究和翻译实践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并希望能够对科技英语翻译实践有些实际指导作用。

一、关联理论的基本概念

Sperber和Wilson提出的关联理论是西方近20年来影响较大的认知语用学理论。随着学科间的交叉发展,关联理论被引入到翻译理论的研究中,为传统的翻译理论研究注入了新的内容,带来了新的视角,特别是在实践中显示出了其对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的重要指导作用。它把翻译看成一个对原语进行阐释的动态的明确的推理过程,这就从根本上抓住了翻译的本质。相对以前静态的翻译理论,这是一个质的飞跃。关联理论下的翻译论框架基本思路明确,对翻译的解释力也很强。但目前该理论多用于中外文化差异较明显的文学等方面的研究,极少见到应用于科技英语翻译研究。

1.交际的推理本质

在关联理论框架内,翻译是一个涉及两个示意――推理过程、三个交际者即原文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的交际行为。关联理论认为人类交际活动是一种认知活动,交际的本质是推理。交际的过程是一个推理过程,而这种推理是通过对关联性的考虑来指导进行的。严格地说,关联理论只适用于明示――推理交际。译者在关联理论的指导下,根据原文语言刺激和语境信息推理原文作者的交际意图,将其与译文读者的期待相结合,决定阐释什么和如何阐释,并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翻译。由此可见,翻译的本质是交际,而交际的本质是推理。

2.语境与语境效果

关联理论认为,语境即“理解某个话语所使用的各个前提的集合。”它指出:要正确理解自然语言,原文作者须基于话语和语境的最佳关联先进行推理。[1]Gutt指出,成功的翻译往往要求译者能够根据动态语境进行推理,而动态语境又依赖于语言与环境的关联。实际上,翻译的过程就是一个语境推理和选择的动态的、不断发展的过程。关联理论的核心是关联性。“关联性”极大地取决于语境效果。在同等条件下,语境的效果越大,关联性就越强[2]。

3.关联与最佳关联

Gutt认为,辖制翻译的基本原则就是关联。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译者的主要任务就是找出语言与语境之间的关联,特别是最佳关联。根据Sperber和Wilson,说话人和听话人能否找到最佳关联是成功交际的关键所在。而要使交际获得成功,关联原则必须与最佳关联的要求保持一致。根据最佳关联理论,译者就能通过构建最适合的语境,准确地理解源语文章,并且比较贴切地将其译成目的语。

4.语言的解释性和描述性用法

基于关联理论认为,语言的使用有两种不同方式:描述性使用和解释性使用。很显然,由于科技英语翻译即将别人用某种语言所言所写内容用另一种语言再次加以表述,它属于对语言解释性使用的范畴。故不难理解其翻译会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忠实原则的约束、制约,译者在译文文字的取舍上就必须“尽可能在相关各方面使之与原作相似。”[3]

二、关联理论对于科技英语翻译实践的适用性

在关联理论的观照下,科技英语翻译是一种双重认知――推理活动与交际行为。这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1.话题框架与科技英语翻译:

作为原文最初的读者,译者须努力挖掘出原文语境所蕴含的最佳关联,并进而推理,确切传达作者的深层意义。

2.认知环境与科技英语翻译:

译者作为连接作者和读者的桥梁,须结合所获的语境信息,假设读者的认知语境,明确翻译目标。

3.翻译目的与翻译策略:

根据关联理论,翻译目的也是非常重要的语境因素之一。译者必须事先分析假设的目标读者,才能采取合适的翻译策略,将其对原文的理解以具有最佳关联性的形式在译文中加以表述。

由上可知,科技英语翻译过程始终体现着最佳关联的明示――推理的交际行为,是一个“以关联为准绳,以顺应为手段,以意图为归宿,尽量使译文向原文趋同的动态行为”[4]。作为一种实质上在科技语域中语际间的明示推理行为,它必然受关联原则的指导。

三、科技英语的文体特征

科技英语是广泛应用于科技领域的一种文体。在语体上科技英语是一种书面语,非常正规,逻辑严密。科技英语以概念的准确性、判断的严密性、推理的周密性为特征。关联理论认为,译者为达到译文的语用等效,基本前提是他对自然语言正确的认知和理解。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当熟练掌握科技英语文章的文体特征。

1.大量使用专业科技词汇,这是科技英语在词汇上的最大特点。一般而言,科技英语用词谨慎,词义既无感彩,又少形象特征,其词义结构要比普通英语单纯。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一些词增添了新义,另一方面又扬弃了那些不适应该语体需要的词义,从而使词义结构产生了变化。变化结果是词义带上了专业色彩,词的用法和搭配得以相对稳定。

2.结构严谨、逻辑严密,复杂长句多。因为科技英语用于表达科技事实、概念、原理及解释自然现象,需要用逻辑思维严密、结构严谨、表达客观的语言来阐释因果、条件、让步、目的、对比等上下文逻辑概念。

3.科技英语中名词化结构大量使用及某些句型经常出现,如强调句型、分词及其分词短语、不定式等。

4.语言规范、行文简洁:科技英语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语言规范、精练。由于科技英语表述的都是客观事实、信息量大,决定了其语法规范无误。科技语言总的要求是以最少的文字符号传递最大的信息,所以其语言简洁客观,在此类文章中被动句的使用较多。科技英语语言的精练简洁既表现在词汇层,也表现在句法层。

四、关联理论与文体学视域下科技英语

的翻译策略

在科技英语翻译中,由于目的语读者与源语读者有不同的认知语境,两种语言的用词、句法与语义又有差异,译者须运用关联原则并基于其文体特征,结合源语作者的认知语境仔细推理原文,努力提高译文的语境效果。为此,译者需审时度势,适当取舍,采取灵活多变的翻译策略,应力求通过增删、改写、调整等获得目的语读者的认知语境与源语作者交际意图的最佳关联,并使译文合乎汉语的习惯和表达规律。

1.直接翻译

在科技英语源语与目的语有共同的表达方式时,直接翻译(即努力保留原文所有交际线索,以保留原文的风格)是最快捷有效的方法。它主要集中在源语中的科技术语以及具有专业概念的语言单位的翻译之中。

科技术语专业性强,在专业范围内意义相对稳定、单一。对术语翻译的根本前提是熟悉本专业的知识,了解本专业相应的汉语术语,因为在特定专业领域内科技术语在两种语言中的对应性强,可以进行对等翻译。如在汽车专业英语中,一些基本技术术语如:thermostat(节温器),crankshaft(曲轴),distributor(分电器),hypoid gear(准双曲面齿轮),4WD(四轮驱动)等翻译时可实现英汉对等翻译[5]。

另外,对于说明性医学语篇,应采用直接翻译。因为任何内容或形式的改变都会误导用户,导致严重后果。译者应译出原文每一条信息,注意使用“祛风”、“止痛”、“慎用非处方药”等专业词语和科技语篇中典型的祈使句,同时保留原文标题和各分项的版式,用粗体字突出注意事项,实现与原文的大写字体同样的语用功能[6]。

2.间接翻译:可根据不同的翻译目的采取相应的翻译技巧。

(1)词义引申:词义引申即改变原文的字面意义,以适应上下文、逻辑关系及词句搭配上的需要的翻译策略。词义引申时,可从词义转译、词义具体化、词义抽象化、词的搭配四个方面来考虑,达到准确翻译科技词义的目的。为此,译者不但要熟悉原文所涉及的专业技术知识,而且还要通晓词的基本含义和引申含义以及词在特定科技领域中的特定含义。例如:Excessive shaft deflection can be the death of an otherwise well designed machine.(轴的过度弯曲变形能使一台在其他方面都设计得不错的机床报废无用。)句中“death”的词义在当前的语境中得到了引申,译为“报废无用”,更加忠实于原文语意。

(2)转换:转换在科技英语翻译实践中具体体现为词类转换与句子成分的转换。但二者往往交织在一起,不可截然分开。例如:Rockets have found application for the exploration of the universe.(火箭已经用来探索宇宙。)句中名词application和exploration分别转译为动词“用来”和“探索”,更符合汉语表达习惯。

(3)增译:增译即在原文的基础上添加必要的单词、词组、分句或完整句,使译文在语法、语言形式上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并使译文在修辞、语法结构、词义上与原文保持一致。增译在科技英语翻译中比较常见。例如:The best constructor has the least resistance and the poorest the greatest.(最好的导体电阻最小,最差的导体电阻最大。)英语原句在保证读者理解的基础上采用增译方法,译文中补充了“导体电阻”一词,准确传达了原意。

(4)省译:省译即翻译时将原文中的某个(些)词不译出来,包括省译冠词、介词、代词、连接词、动词与名词。科技英语翻译实践中,省译较增译更为常见。例如:Evidently semiconductors have a lesser conducting capacity than metals.(半导体的导电能力显然比金属差。试比较:显然半导体具有比金属差的导电能力。)科技英语在叙述两种物质的特性比较时,常使用动词have。译时应将英语的形容词译成汉语的谓语,并将have略去不译,使译文简洁晓畅,文约意丰。

(5)编译:编译即译文对原文的切割、加工和整理,以减少译文读者阅读与实际操作无关的资料及猜测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时所付出的处理努力。例如:Is cloning technology becoming the sword of Damocles to human beings?(克隆技术是否正成为人类头上的一柄达摩克利斯剑,无时无刻地威胁着我们的安全呢?)句中巧加释意,引出“达摩克利斯剑”的意义,读来通顺流畅且形象鲜明生动,较好传达出原文信息与文化内涵。

(6)反译:反译即翻译时突破原文形式,采用变换语气的办法处理词句,以使译文合乎汉语规范或修辞要求而不失原意。具体包括:将肯定的译成否定的;将否定的译成肯定的。例如:The central fact of biology, evolution, was not established until modern science had been in existence for over two hundred years.(生物学的主要学说进化论,直到近代科学产生二百多年以后才建立起来。)[7]译文将原文的否定形式改用肯定的句式予以表达,言简意赅。

五、结语

关联理论对科技英语翻译实践具有强大的解释和指导作用,它能够较好地从理论上解决在科技英语翻译实践中碰到的许多疑惑,能从深层次上揭示其内在规律性。根据关联原则,译者在从事科技英语翻译时,应充分考虑译语环境下译文读者的认知能力,通过各种交际线索找到源语交际者的真实交际意图,然后通过推理目标语受体的认知环境,选择具有最佳关联性的翻译策略,达到最佳交际效果。基于科技英语文体特征,从关联理论的视域来探讨这些问题有助于更好地把握语用翻译的本质,进而有效指导科技英语翻译实践。

参考文献:

[1]Sperber Dan and Deirdre Wilson. Relevance: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1:15-16.

[2]Gutt, Ernst-August. Translation and Relevance: Cognition and Context [M].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4:48.

[3]Wilson, D. And Sperber, D. Representation and relevance. In R.M. Kempson (ed.) Mental Representations: The Interface Between Language and Reality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8:224.

[4]赵彦春.关联理论与翻译的本质――对翻译缺省问题的关联论解释[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3):117―121.

[5]吴远庆,肖德法.科技英语的特点及翻译的误区[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1):110-113.

英语翻译的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交际翻译 新闻英语 翻译方法

引言

在全球化的时代下,我国与世界许多国家的接触越来越频繁,中国也应更多地像其他国家学习。另外,好多新闻媒体都在传递更广泛的新闻信息,如电视、互联网、报纸等新闻媒体,他们报道采用的英语被称为新闻英语。因此,译者应该让读者体验到与原文读者相同的感受。翻译者要做到分析其源语的语言特征,采用合适的翻译方法及步骤,试图做到使译文读者和原文读者有形同的理解。

一、新闻英语的翻译特点

1.词汇上运用大量的新词。作为一种有效的、方便的新闻媒体,许多事件和新思路将首先会登在在报纸上,通过报纸网络传播会出现大量的新词。许多因素会导致新单词的出现,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新的发明,新的想法出现,新的事件不断涌现。例如:bachelor mother就是单身妈妈的意思;yuppies相当于young urban mobile professionals被译为雅皮士的意思。

2.短词或首字母缩写词。另一个特点是使用词汇时拼写短单词,或使用第一个字母的缩写。特别是在标题中,运用这样的话会使新闻更加有说服力和表达更准确。简写词是指英语新闻中速记拼写短单词的使用形式,例如:(1)World Eyes Mid一East peace Talks翻译为:世界关注中东和平谈判;(2)Australia Makes Bid To Lure Asian Tourists翻译为:澳大利亚力图吸引亚洲游客。将短语中所有词的首字母大写就是缩写,特别是一些组织或职位等都会将首字母大写来表示全称。

3.多采用长句和复合句。由于字数的限制,记者需要在短时间内提供更多的信息,才能让报道显得更加简短。因此新闻英语的句子里所要表达的信息会很多,句子的造非常灵活复杂。英语是形合语言,通过各种从句及关键词的相互搭配才能使句子流畅或完整。因此,英语新闻中的语法结构及句子结构就变得极其复杂,而且多采用长句和复合句。例如:An out-of-control dump truck crashed into a five story motel under construction today, causing the building to collapse into a pile of rubble with 30 construction workers inside.

二、新闻英语的交际翻译方法

语义翻译沿用了传统的翻译方法和翻译观,要求翻译后要与原文密切对应,并强调翻译要传达原文的意义。要注重目标语读者,而且还要十分重视效果,尽量把目标读者在阅读或交际中遇到的困难和障碍进行排除,顺利完成交际,因此本文总结了以下翻译方法。

1.选用直译或意译进行翻译。直译和意译我们都已经很熟悉,但直译和意译翻译方法的使用,需根据文体来选择。新闻英语翻译过程中,当汉语和英语中有对等的表达时,一般采用直译的方法,例如:Hitler was armed to the teeth when he launched the Second World War but in a few years, he was completely defeated.翻译为:希特勒在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是武装到牙齿的,可是不过几年就被彻底打败了。其中的“武装到牙齿”翻译的恰到好处,不仅易懂还很具体。如果是译成“全副武装”,则表达的太过抽象。但是在其他情况下,当译语中无法用直译表达时,则需要采用意译的方法,例如:French President loses his lady.这是一则新闻的标题。如直译为“法国总统失去了他的女人”,虽然看上去符合原文,但是显得并不是很恰当。如果翻译为“萨科奇,总统情关难过”,不仅表明了事件及人物,又含蓄地表达出总统失去妻子的原因,让读者对全文更加有兴趣。

2.对专业术语要采用释译。使用释译是因为在新闻标题中专业术语或缩写词的频繁出现,为了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它的意思,翻译时经常会用释译法。例如:Growing Sino-Rok relations。

Sino代表中国,Rok代表韩国。这则新闻报道的说的是韩国总统访问中国,韩国访问中国的目的很明显就是加强两国的经济往来,所以应该翻译为为“中韩合作,互利共赢”。

3.采用归化法翻译俗语。俗语的使用可以使新闻标题更吸引读者,但因为中英之间的差异是无法避免的,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一般采用归化方法。例如:Cracks in the glass ceiling.

按照字面的意思可译为:“冲破玻璃天花板。”其实这是英语中的固定俗语,被译为“女权运动”,就是女性要争取和男性同样的平等权利。希拉里在参加2008年总统竞选时证明了改俗语的使用方法,因此这句俗语用的恰到好处。标题就翻译为:“希拉里突围参选。”如果她能当选美国总统,她将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统,这便是她在选举中的意思,同时也说明了此次竞选的意图。

结语:新闻英语的翻译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对新闻英语的翻译可以得到许多新的信息,可以了解更多关于世界的信息。新闻英语翻译很关键也很重要,但这项工作是艰苦的。新闻英语翻译需要广泛的知识,深厚的积累,而且要掌握新闻风格独特的翻译手法。因此,新闻英语翻译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还需我们进一步的改进新闻英语的翻译方法。

参考文献:

英语翻译的论文范文第3篇

1、引言

21世纪一来,新闻媒介和新闻手段日趋多元化,每天每时发生的新闻信息都以惊人的模式急速膨胀。作为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使用国家最多,影响力最深的语言,英语在新闻传播中发挥着核心作用。据报道,世界上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新闻报道都是用英文的。由于新闻即时性,迅速性等特点,英语学习者和翻译家们一直在努力保证即时新闻准确迅速地传达到中国,使中国读者掌握到世界上发生的第一手资讯,获得同原语读者相同的阅读感知并做出符合自己价值观世界观的反应以应对波诡云谲的世界形势。

“新闻翻译是把用一种文字写成的新闻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经过再次传播,使译语读者不仅能获得原语新闻记者所报道的信息,而且还能得到与原语新闻读者大致相同的教育或启迪,获得与原语读者大致相同的信息和/或文学享受(刘其中,2009)。新闻英语有其固定的格式和模式,英语和汉语在语法和句型上的很多不同导致了译者尤其是初学英语翻译的学生在翻译时遭遇众多翻译障碍,在这其中,被动句的翻译就是一大难点。以2012年12月15日出版的《经济学人》中的《本周商务新闻》为例,在38个新闻句子中被动句出现了7次。可见被动句的出现还是较为频繁的。要如何翻译要求我们先对被动句的出现原因有所了解。

2、新闻英语中被动句频繁出现的原因

新闻英语中被动句的频繁出现是由被动句的构成有关的。美国语言学家特鲁在使用了系统功能分类法分析纽约时报的文章后发现,使用被动句会导致施事者的缺失。我们可以假设,这种缺失一方面是由于记者故意隐去施舍者;另一方面可能是由于施舍者不明所造成的。例如:Most of Anglo Irish Bank’s debt was raised in Europe, but in 2005 $200m-worth of notes were issued in America to insurance companies.此句中债主的不明导致作者使用被动句来完成句子。除此以外, 刘其中也指出“当信息中的接受者或者接受行为比施事者更重要的时候(尤其是报道灾难、事故、经济情况、某些事件的死伤者时),通常使用被动句。”例如:At least seven people were killed in Afghanistan as protesters and security forces clashed in several cities.在此句中,报道者力图向读者传递的信息是伤亡人数,这也是读者最为关心的信息,在此条件下,被动句是最好的选择。

3、英汉被动句的认知对比

关于被动句,从乔姆斯基的生成语言学从深层到表层结构的生成观到Croft的理想化认知模型(ICM of Events)都已做过深度讨论,Croft更指出“把过程化的事件表达成状态化的事件是被动式产生的根本原因”。英汉被动句原型都产生于事件的状态观, 表达的是一个自足的( 没有外因即施事出现的) 理想化状态性事件。反映在语义上, 两种语言有相同的“受事+ 状态”结构( 熊学亮, 王志军,2001) 。

根据熊学亮和王志军的分析,英语被动句的语义结构原型为:“受事+状态”,句法结构为[ Subject + be + V-ed ],而汉语的被动句的语义结构原型为:名词词组( 受事) ( + 被) + ( 致使) 及物动词( “ 被”有时不出现)。句法结构为:[非人称性受事主语+ V]及[人称性受事主语+ 被+ V]。他们认为,英语被动句和汉语被动句之间共性较多,而差异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动词结构方面,英语被动句有明显的形态变化的标记,即助动词be+及物动词的过去分词,而汉语中除了特定句子中出现“被”字句之外,并没有直接的形态变化的及物动词。2.英语中通常用“by”来引出施事者,从而对施事者起到强调作用,但是大多数英语被动句中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在汉语中动词后标记处引出施事者。

4、新闻英语中被动句的翻译

(1)将英文被动句翻译为汉语被动句,即将[ Subject + be + V-en ]句式翻译成为[人称性受事主语+ 被+ V]。例如:The data were taken as more evidence that the American economy is on the rebound, though that was tempered by news that S&P/Case-Shiller’s home-price indices fell to new lows in December.虽然标准普尔住房价格指数显示房屋价格在去年12月创新低,但这一数据仍被认为是美国经济反弹的迹象。

除了汉语中经常出现的“被”字句,我们也可采用一些例如“经过”、“受”、“使”、“把”、“遭到”等汉语显性的被动语态。

(2)将英文被动句翻译为汉语主动句,即将[ Subject + be + V-en ]句式翻译成为[非人称性受事主语+ V]。因为汉语本身由于没有显性的形态变化,常被认为是无语态的概念,所以在大多数新闻译文中都会将英文的被动句翻译成为汉语的主动句。在翻译过程中我们可以保留主语也可将主语翻译为宾语;在某些以it was+Ved为句型的句子中,可以将句子翻译为“人们认为…” “有人声称…”“据称…”等固定句式。在遇到一些特殊情况的时候,可以采用“将…加以…”“为…所…”的翻译方法,如:A court in Guangdong will decide soon whether Apple has rights to the “iPad” name, which is claimed by a rival company in China. 广东法院将很快判决苹果是否有权拥有iPad商标名,这一商标为中国一个竞争企业所注册。

5、结语

新闻英语可以说是语言体系中最具有时代性的一部分,在新闻英语中所遇到的句式情况是极其复杂的,在这里单独列出新闻英语中被动句的翻译,借以理顺翻译思路,帮助英语学习者更好的进行翻译创作。

参考文献:

[1]刘其中. 英汉新闻翻译.[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英语翻译的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习语;文化差异;翻译

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很难对其进行精确的界定。《现代汉语字典》对文化作出了三种界定,最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习语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习语又是语言的精华。习语一词的含义甚广,一般指那些常用在一起,具有特定形式的词组,其蕴含的意义往往不能从词组中单个词的意思推测而得,例如:入乡随俗、班门弄斧、kick the bucket(翘辫子)等,不能随意删减。习语通常包括成语、俗语、格言、歇后语、谚语、俚语、行话等。习语是语言的精华,它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鲜明的文化内涵。

1.习语翻译中的文化因素

英汉两种语言中习语词汇丰富,尤其在翻译过程中,若不能把握习语所传递的人情风俗和文化历史背景,就不能很好地将其翻译成目的语。总得来说,英汉习语所反映的文化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1地理环境

习语的构成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即使对同样的事物,不同生活环境下的人们也会有不同的理解。英国是一个岛国,其航海业十分发达,曾一度领先于世界各国,没有海和水人们几乎无法生活。然而中国地处东亚,在陆地繁衍生息几千年,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土地和农业。因此许多汉语习语源于农业生产,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As you sow, so will you reap.); 瑞雪兆丰年。(A fall of seasonable snow gives promise of a fruitful year.) 中国人用“挥金如土”来比喻花钱浪费,大手大脚,而英语则是spend money like water。

同时,在汉语的文化氛围中,“东风”即是“春天的风”,夏天常与酷署炎热联系在一起。而英国地处西半球,北温带,海洋性气候,报告春天消息的却是西风,英国著名诗人雪莱的《西风颂》正是对春的讴歌。英国的夏季正是温馨宜人的季节,常与 “可爱、温和、美好”相连。莎士比亚在他的一首十四行诗中把爱人比作夏天“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 Thou art more lovely and more temperate”。

此外不同的地理环境和自然风貌在习语中也有大量体现。“有眼不识泰山(have eyes but fail to see Taishan Mountain; entertain an angel unawares)”;“不到长城非好汉 (One who fails to reach the Great Wall is not a hero)”;“Take a French leave (不辞而别)”;“Carry coals to Newcastle (把煤送到纽卡斯尔, 此地盛产煤, 意为多此一举)”。

1.2历史典故

历史典故是历史和文化的宝藏,具有强烈而鲜明的民族文化特点,折射出不同的历史文化内涵。英汉语中还有大量由历史典故形成的习语,其形简而意深,往往不可单从字面意义进行理解和翻译。例如:“守株待兔”、“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四面楚歌”、“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英语中的典故习语多出自《圣经》和古希腊、罗马神话,如:a Pandora’s box 潘多拉之盒——灾难麻烦祸害的根源等;When Greek meets Greek, then comes the tug of war两雄相争,其斗必烈;between Scylla and Carbides 译为“进退维谷”,出自荷马史诗。

1.3

佛教传入中国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深刻影响着中国人民的思想和生活。汉语有“借花献佛”、“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等习语。此外,道教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一种宗教,其影响和佛教一样深远,如:“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而西方人则多信奉基督教,认为万事万物都依照上帝的意愿存在,如:“God sends fortune to fools (傻人有傻福)”;“Cast pearls before swine. 比喻把珍宝献给不能赏识者,即对牛弹琴”;“Man proposes, God disposes.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1.俗习惯

英语翻译的论文范文第5篇

Key words: cultural translation theory;tourist English;translation strategies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18-0244-02

0 引言

随着青海省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业也已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发展起来,青海悠久的历史,博大精深的文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来青旅游。如何将青海独特的自然风貌和文化信息传递给外国游客,旅游英语翻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国家间旅游沟通的桥梁,更是承载着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命。纵观青海旅游英语翻译,存在问题颇多,主要有语言问题和文化误译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提出可行性的翻译策略。

1 文化翻译理论综述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表现形式。而翻译正是通过不同语言之间的转换,架起了不同文化传播的桥梁。因此,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20世纪80年代以来,翻译研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翻译的文化论。文化翻译理论强调交际理论在翻译中的渗透,重视文化与翻译的结合。它将翻译上升为一种跨文化交际的行为。苏珊?巴斯奈特可谓是文化翻译论的最初倡导者。在《翻译研究》一书中,她不再局限于语言方面的探讨,而将翻译置身于跨文化交际的大语境之下进行思考。她对语言和文化关系,等值问题,翻译性质,不可译问题等做了研究,讨论了翻译中文化因素的处理策略问题。在与列费维尔合著的《构建文化》一书中,苏珊指出:“翻译过程的研究与具体的翻译实践相结合,可以让我们明白复杂的文本过程是如何发生的:比如翻译时是如何选择文本的,在选择过程中译者起什么作用,编辑、出版者或赞助者起什么作用,什么标准决定译者的翻译策略,译本在目标语系统中是如何被接受的。”[1]在文化翻译理论的指导下,各国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各自的翻译理论。主要有: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学家劳伦斯?文努提(Laurence Venuti)1995年在《译者的隐身》中提出了归化与异化的概念,主张异化翻译。美国著名翻译学家尤金?奈达提出了功能对等理论。他认为“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为重要,因为词语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义”。[2]德国功能翻译理论学家纽马克(New Mark)在《翻译问题探索》一书中指出:“提出针对不同的文本类型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 并根据不同的内容和文体,将文本分为表达功能、信息功能和呼唤功能。从文本类型和功能方面来讲,根据现代翻译学理论,旅游资料属于信息文本(informative text)、表情文本(expressive text)和祈使文本/召唤型文本(vocative text)的结合体,同时具有信息功能、美感功能和呼唤功能。”[3]这些理论都从不同角度阐释了文化在翻译中的重要性。而没有一个理论能试用于所有的翻译文本,在具体地翻译实践中,需要根据各自的特殊情况,将这些理论结合起来,探究合适的翻译策略。

2 旅游英语翻译中汉英语言和文化差异

汉英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因此在语言文体特色和风格上也不尽相同。文化的差异不言而喻。

2.1 语言差异

汉语属于汉藏语系,具有分析性,表意性,形与意结合的特点。中国人注重整体上的感官认识,直觉思维占主导地位,喜欢用华丽的辞藻,四字格成语,讲究文庄工整对仗,喜欢引经据典。它追求文学色彩的艺术美感,而非事实性的描述。

英语属于印欧语系,具有综合性,表音性,重型合的特点。西方人注重逻辑思维,喜欢分析推理,理性成分起主导。因此,英语旅游文本大多严谨,简约,行文措辞简单明了,不用过多的华丽辞藻,避免描述语言的刻意渲染。因此,在翻译时,没有必要逐字逐句地翻译,只需要将想要表达的意思说清楚就行了。

2.2 文化差异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反映,文化的传播是靠语言的。旅游资料的翻译不应该只是语言间的转换,更应该是文化层面的诠释,是一种文化的解码。中国文化受到儒家思想和佛教文化的影响深远,而西方文化受基督教影响深远,它的根基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

文化差异主要是指文化冲突与文化缺省,文化冲突指原词语所载的文化信息与目标语的对应词语所载的文化信息是相反矛盾的。文化缺省指原语中所承载的文化信息词在目标语中没有对等词,出现空缺。

3 翻译策略探究

3.1 音译

音译是指在译文中保留原始的发音(即汉语拼音),在旅游英语翻译中,适合于音译的有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以及一些表示新的概念而本族语中又找不到对应的词语的情形。例如,青海湖景区简介中,将二郎剑翻译为Erlang Sword scenery,二郎音译,剑意译,将原本为一个概念的东西分开译,目的语读者必定不知所云。所以,直接采用音译的翻译策略,将其译为:Erlangjian scenery即可。

3.2 意译

意译主要在原语与译语体现巨大文化差异的情况下使用。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来看,意译强调的是译语文化体系和原语文化体系的相对独立性。大量的实例说明,意译的使用体现出不同语言民族在文化方面的差异性。意译更能够体现出本民族的语言特征。例如一些公示语的翻译。“小草也有情,脚下请留情”,“水边危险,请勿戏水”。这是西宁市海棠公园的两个公示语。它们的翻译分别是:"Small grass also has feelings, please show your mercy.""Waterside is dangerous, do not play with water!"这两句话都是按照字面翻译,看似正确,却忽视了译语文化与原语文化的差异,殊不知,在国外,草地上是可以走、坐的。所以这里建议使用意译的方法,将两句话翻译为:keep off the grass;No Swimming即可。

3.3 音译加解释

由于频繁使用音译严重影响景点名称的翻译质量,尽失其深远的历史背景及文化含义,不能激发游客对景点的兴趣,因此在必要的时候,可采用音译加解释的方法。例如,倒淌河可译为:Daotang River──regorging River,狗浇尿可译为:Goujiaoniao──a kind of deep fried pen-cake。

3.4 增译

增译是指适当地增添理解原文内容所必须的背景知识,如介绍人物身份及其历史贡献,介绍相关历史典故等。例如在青海湖景区介绍时,对于福娃迎迎、吉祥四瑞都应做增译,因为他们有特殊的背景与含义,如果只是按照字面意思翻译,外国游客必定不知所云,因此可以采用增译的方法,添加背景知识的介绍,将其翻译为:福娃迎迎:Fuwa Yingying(one of the five mascots of Beijing Olympics. Yingying is the Tibetan Antelope and he is a quick-witted and agile boy who represents the yellow Olympic ring);吉祥四瑞:the statue of four Auspicious Animals(A legend says a cuckoo carries a seed, a rabbit digged a hole and sowed the seed, then a monkey enclosed the hole with a fence, at last an elephant watered the seed. Finally, the seed grew up and became a towering tree.The legend means good harvests and longevity of people,auspiciousness and happiness.)。

3.5 减译

由于中西方语言文体风格上的差异,汉语喜欢用华丽的辞藻,四字格成语,讲究文庄工整对仗,喜欢引经据典。它追求文学色彩的艺术美感,而非事实性的描述。相反,西方人擅长逻辑思维,喜欢分析推理。英语旅游文本大多严谨,简约,行文措辞简单明了,不用过多的华丽辞藻,避免描述语言的刻意渲染。因此,在进行汉英旅游文本翻译时,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适当地删减或更改,没有必要将描述性词汇一一译出。还是以西宁海棠园翻译为例:在介绍海棠花时,有这样一句话:"The crabapple has the reputation of 'the God of Flowers','flower imperial concubine','Flower dignity' for its natural and unrestrained flower appearance, blossoming like brocade"其汉语意思为”海棠花姿潇洒,花开似锦,素有‘花中神仙’,‘华贵妃’,‘花尊贵’之称。这个汉语中看似词汇优美,比喻贴切的句子在外国人眼里"It doesn't make sense."(什么都没有表达)根据适度删减原则,可将其译为:The crabapple is known as 'the God of Flowers','flower imperial concubine and 'flower dignity' for its natural and beautiful blossoming quality.

3.6 类比

类比是一种寻找两种不同事物最佳关联点的译法。“人类认知的一个基本思维模式就是通过已知的知识借助类比手段推理出尚不为人所知的客观事物的属性和本质,达到认知的目的。”[4]例如,将昆仑神话中的九天玄女比作希腊神话中的Athene(雅典娜),九天玄女是中国神话中的战神,而Athene(雅典娜)则是希腊神话中的代表智慧的战争女神,二者有相似的地方。这种跨文化的类比手法使外国游客将异国陌生的文化与本国熟悉的历史人物或典故联系起来,可以消除陌生感,有效地达到交际和文化传播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