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校档案工作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校基本建设项目档案是在基本建设工程项目活动过程中直接形成的,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及声像载体材料等。基建档案作为一个独立的高校档案管理门类,随着高校基础设施建设的蓬勃发展,也越来越为高校的管理部门所重视和利用。其档案价值主要体现在学校基础设施的新建、扩建;学校基建处对基础设施的维护和修理以及房屋的翻新改造;后勤服务公司对公房的出售,还有工程质量事故处理和经济纠纷的调解等方面。随着学校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产生了大量的基建档案,这些基建档案资料是学校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记录了学校建设发展的历史轨迹,更是筹划未来发展规划的可靠依据。
一、抓住高校基建档案的特点
是提高其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核心
档案的利用日益频繁,基建档案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这就同时要求基建档案管理也应跟上形势,因为高校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和管理的多重性增添了档案管理工作的复杂化和社会化,对于高校基建档案自身的质量、项目的齐全性、数据的准确性、查找的方便性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基建档案管理要进行现代化方向的改进。基建档案管理现代化,是应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和设备,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管理档案信息资源,是全方位、多形式地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档案信息服务的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抓住基建档案特点,是基建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关键所在①。构成基建档案的载体材料主要有文字、图表、声像等,基建档案是随着基本建设工程的进展陆续产生的,其特点表现为:
1.基本建设项目档案材料来源的广泛性
基本建设项目从提出项目建议书到工程全面竣工验收,基建档案的材料来源涉及到政府部门审批、设计部门的论证设计、施工单位建设、监理单位监理、质检部门质量评定过程,以及材料、设备供货单位等,使基建档案的材料来源具有广泛性。
2.基本建设项目全过程的完整性
基建档案在基建项目建设过程中,包含了从提出项目建议书、进行可行性研究、编制初步设计、编制设计文件、进行地质勘察、设计招标、签订有关合同、工程施工、竣工验收等全过程形成的文件、资料,以把整个工程的来龙去脉清楚地显现出来。
3.基本建设项目档案数量的庞大性
基本建设项目由于投资规模大,参与单位多,涉及专业广,以及项目归档文件套数多等因素,使得最终形成的基建档案数量远比其他专业技术活动形成的档案多。如我校新校园建设、体育馆建设等工程所形成的基建档案数量就有300余卷。
4.基本建设项目专业内容的复杂性
基建档案涉及地质、气象、环保、建筑、结构、给排水、供变电、采暖、空调、电信、自动控制、消防等多种专业内容,这些专业的有机融合形成了基建档案专业内容的复杂性。
5.基本建设项目档案形成相对于工程进度的滞后性
基建档案是在基建活动中产生的,它真实地反映基建工程内容、过程和特征,相对于所反映的基建项目有着一种必然的滞后关系。同时,作为基建档案的特殊性,一般建设项目在竣工验收时,多数只按竣工检查整理好的资料用于验收,当验收工作完成后,经过整改,还需按高校档案管理细则对基建项目的归档要求进行进一步的整理,因此,这也反映出档案的全部形成与工程完成相对滞后。
6.基本建设项目档案的长久性和不可替代性
一份完整的基本建设工程(项目)档案,是建设工程(项目)使用、维护、管理、改建、扩建必不可少的依据,因此它可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发挥作用。又由于基建档案中存有大量的图纸,可以更为直观地反映建筑物的内部构造,所以在利用时是其他文件所无法替代的。
二、原始的基建档案在管理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真实地体现出基建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必然性
长期以来,受档案保管和利用环境的制约,许多高校的基建档案管理基本上处于封闭、半封闭状态。检索手段落后,丰富的档案信息宝藏“锁在深宫无人识”,档案馆“门前冷落鞍马稀”,馆藏逐年递增,但档案利用率却没有同步增长,大量的基建档案信息与档案利用率之间存在着巨大落差,可以反复利用的档案信息资源得不到有效的流通与共享,长期以来这种状况不但严重影响基建档案价值的发挥和对现实工作的支撑,而且严重影响档案工作的作用和地位,不利于基建档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其问题简单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
1.建档质量不高
有些档案管理人员对基本建设工程信息的来龙去脉认识不清,对收集到的资料不能及时进行整理、分类,往往简单装订、随意放置,这样不能保持其成套性、准确性、系统性,直接影响了档案的内在质量②。
2.纸质档案利用存在弊端
档案的利用是档案工作的最终目的,档案的价值也在一次次的利用中体现出来。一般来说,提供档案利用的方式有三种:第一,以档案原件提供利用。第二,以档案复制件提供利用。第三,根据档案内容编写参考资料提供利用。基建档案主要以前两种利用方式居多。从基建档案现存状况看,由于长期原件提供利用,许多图纸破损严重,且已无其他备份可供复制。再有些高校的档案管理员在整理档案的过程中,考虑到档案的完整性及避免日后利用过程中的遗失问题,通常把一栋楼的同种图纸用线装订在一起,这样虽然其完整性保证了,但是利用起来很不方便,图纸又大又多,给复印带来极大的难度。
三、健全制度、依法治档、合理利用、积极创新
是基建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运作方式
基建档案信息化其实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实施也将按照工程建设模式来进行,作为一项工程其各项建设内容有着内在的逻辑关系。因此,其运作方式应该分步进行:
1.根据基建档案信息化总体规划拟订具体的分期实施方案。分期实施方案要充分考虑国家信息化战略实施进程、档案管理和发展需求、经费投入保障、技术支持能力、人力资源状况以及工作环境等因素。
2.建立基建档案管理制度和业务标准。即按照基建档案信息化的要求制定电子文件和数字档案的管理办法和标准,确定搭建系统平台的功能要求和技术规范,制定网络及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从依法治档的高度为基建档案信息化建设提供制度保障。例如制定电子案卷质量标准,使分类组卷达到或接近最佳水平;制定数字接收档案标准,以确保电子归档质量;制定计算机网络整理、鉴定、著录、标引、检索、利用等标准,使档案信息管理工作统一化、规范化。
3.基建档案归档自动化、馆藏数字化。即在自动化网络办公的条件下,其管理形式以电子文件的创建和流转为特征,其档案的形成必然以电子文件的形式出现,对电子文件的归档管理必须实现自动化。在这方面,我校是运用的OA办公软件系统和南大之星档案软件(B/S),我们档案管理员在OA办公系统中对学校的收发文进行归档处理,然后以word、excel、PDF、html和txt文件形式再将文件上传到南大之星档案软件中,形成数字档案,以逻辑归档形式通过网络运行实现文档一体化。
4.队伍建设和业务培训。档案信息化对档案管理人员来说是新事物,为了确保技术应用和档案信息的知识化、社会化开发,不仅要求档案员有档案管理方面的知识,又要有企业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并能熟练操作和应用计算机,所以专兼职档案人员要多参加一些专业知识培训、业务学习、研究专家写的优秀档案论文,尽快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质,成为一名出色的档案工作管理员、现代的档案管理和信息开发者。
5.开放基建档案共享信息和开发辅助决策支持系统。基建档案信息化的根本目的一方面是深入、广泛地开发利用基建档案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基建档案利用价值;另一方面是有效提升基建档案管理的基础性作用和地位,充分发挥基建档案信息在工程建设方面带给决策者的辅助决策作用。因此,基建档案信息化的核心工作便是档案共享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开发,辅助决策管理系统的开发和应用,但共享的同时一定要高度重视保密鉴定和授权管理,实现基建档案的真正利用价值。
总之,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的基本建设将会加速发展,所产生的基建档案是学校的宝贵财富,是学校基本建设的历史记录,也将反映学校基础设施的整体水平。基建档案工作是一项管理性极强的工作,它的信息化管理水平高低,与学校现代化程度休戚相关,所以我们应从档案事业的发展趋势来对待学校基建档案管理的现代化问题,进一步做好学校基建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工作,适应形势发展,满足学校整体需要。
注 释:
①杜映池,陈坚.浅谈高校基建档案的现代化管理.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4.5(增):111—112.
②罗丙军,易志坚.论高校基建档案的建设与管理.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6,12,(4):143.
参考文献
1.薛四新,彭荣,陈永生.档案信息化应用系统建设.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31—32.
关键词:高校档案 文件材料 收集 措施
高校档案工作是整个档案事业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和组成部分,高校档案工作愈来愈受到国家档案界乃至世界档案界的高度重视。《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第27号令)的公布实施,使高校档案管理逐步向着制度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档案管理的机构、人员配备、各项管理制度及档案保管的各项硬性条件都落实到位。但档案业务却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其中文件材料的收集不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高校档案工作高层次发展的脚步。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句话拿来形容档案工作再形象不过,因为从档案工作收集等八个环节来看,收集工作是档案业务工作的基础和起点,其他各个环节的工作以这个环节为前提条件,所以档案文件材料的收集工作在整个档案工作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高校档案收集工作存在的现状
目前,高校文件材料归档基本推行部门立卷制度。该制度的推行力求通过档案材料反映高校的基本职能和发展面貌。但实际上,根据多年对各类别材料完整程度的调查和甄别来看,各类文件材料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并没有真实准确地反映出高校内部各职能部门的基本职能活动。高校文件材料收集存在的基本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门类不全,材料不完整
高校档案部门对校内各部门档案材料的接收以各部门的基本职能及归档材料范围为依据进行。机构存在,职能在履行,各职能部门都应该向档案部门移交涵盖本部门职能的工作记录材料。但实际中存在门类不全、材料不完整的现象。比如,一个部门职能较多,但实际归档材料单一,无法真实反映该部门的职能与履职情况;又如部门履行一种职能过程的材料完整性较差,有的有工作计划而缺少计划实施材料,有的仅有结果材料而没有计划、安排布置等材料,还有的只有上级或学校下发的红头文件,而没有针对这些红头文件开展工作的材料。
2.材料的成套性、系统性差,无法反映某项活动的全过程
档案文件材料的成套性特点,从某种角度可以理解为围绕着一个独立的科技项目或事件所形成的全套性档案,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材料的收集必须保持和反映某个项目或某个事件发生、发展和结果的全过程,并保持文件之间的有机联系,这是成套性档案材料收集组卷的基本原则。但实际收集移交来馆的材料零散,无法从材料本身看出一个项目建设的始终或事件发展的来龙去脉,缺乏成套性和系统性。这种情况在高校的基本建设材料、科研教研材料等方面尤为突出。这样立卷归档的文件材料就无法客观地反映该项目或该事件发生发展的本来面貌和有机联系,损害了档案文件的保存价值和实际作用,即使存档案卷质量也大打折扣。
3.反映同一个事件的文件材料归入不同的案卷中,破坏了文件之间的有机联系
由于高校档案实行部门立卷制度,即文件材料的归档遵循“谁产生谁立卷归档”的组卷原则。那么对于学校内部业务职能有交叉的部门来说,再遵循“谁产生谁立卷”的原则来组卷,这样形成的档案就无法避免重复件的存在,或者会出现割裂文件之间有机联系的材料。比如,对于一个基建项目,招投标工作职能在很多高校设在审计部门,而施工建设则设在基建规划处,账目报销又设在财务处。相应地围绕这个项目所产生的招投标材料就会散存于审计部门案卷中,建筑施工材料则存于基建部门案卷中,工程结算材料又存于财务部门案卷中。
二、原因分析
1.档案工作责任制不健全或有责任制而执行不力是首要原因
对照学校各职能部门的基本职能,发现归档的文件材料少、缺是比较普遍的现象,这与各部门实际开展的工作不相适应。从各部门移交进档案馆的文件材料情况来看,存在严重的良莠不齐。有些部门材料很殷实、完整,且整理很规范;而有些部门几次三番被档案部门督促移交,结果不是材料少,就是没有材料可交。从整个学校的管理水平上分析,多年出现良莠不齐的现象,只能说高校对档案工作的重视程度还不够高,档案工作责任制度还不够健全或者执行不力。工作做了而没有上交已经产生的文件材料,究其原因发现:工作责任心直接影响文件材料的保管和收集。
2.档案法律意识欠缺
档案材料成套性和系统性差的关键原因在高校内部,一些职能部门或者个人有文件材料私有化的意识倾向。其表现:一是本部门形成或产生的文件材料具有独有性,非本部门的人是没有权利和资格享有的,哪怕是档案部门的管理者也无权保管,只能在自己部门或自己手中保管,拒绝上交到档案部门集中保管;二是教职工出国访问、深造的资料,科学研究的文件材料,考察办学的文件材料等等,都认为是自己的私有财产,不愿意或拒绝存档。
3.协作意识欠缺
高校是由不同的职能部门和教学院系组成的复合主体,不同的部门执行相对不同的职能。实际工作中,一些事件必须依靠不同职能部门的协调配合才顺利开展和完成,这就要求各职能部门之间相互协作,相互支持。从文件材料收集过程中发现,这种相互协作精神尚欠缺。对文件材料的收集和保管都没有认真对待,或者即使反映本部门参与该项事件的文件材料收集在手,也不愿意交给其他部门,缺乏协作和支持意识不可避免的造成材料缺失。
三、解决措施
1.实行部门职责职能签字认可制
要保证每个部门上交进馆的文件材料真实地反映本部门职能活动,必须做好两个方面的落实工作。第一,必须清楚了解各部门的工作职能。对各个部门每年所开展工作情况的掌握应以学校赋予本部门的最新工作职能为主,再参考部门年度工作计划这两个方面为依据。档案部门管理人员从根本上进行抓,摸清每个部门每年应产生材料的类别和范围。第二,必须让职能部门的领导、职工及兼职档案员确认自己的职能范围。档案部门弄清各职能部门每年的基本工作职能以后,制发“部门工作职能认可表”及“职能工作产生文件材料调查表”下发到每个职能部门,要求分管领导和兼职档案员进行签字确认,同时从基层调查了解各职能部门本年度工作计划开展中预期产生的文件材料,再结合本校各类别档案材料归档范围确定本年度每个部门应产生和移交的文件材料。
当然,这项工作的落实不仅是档案部门的责任,更重要的是档案部门管理人员的工作思路要取得学校领导的认可和支持,取得全校教职工的信赖。基层档案部门提高自身信任度是关键,如何提高需要认真深思和努力,这个话题也有待深入研究。
2.掌握部门年度工作计划
年度工作计划是了解各部门阶段工作进展情况,提前介入文件材料的收集过程,把文件材料的收集工作落到实处。这种工作机制必须从两个方面严格把关方可达到实效。第一,根据高校工作规律,一般在上学期结束或本学期开始都制定并向学校上报本部门工作计划,那么档案部门掌握和利用各部门提供的学期或年度工作计划可以预测在各个阶段应该产生的文件材料;同时通过工作计划可以了解各个阶段开展的具体工作,便于档案部门制定阶段性的文件材料收集工作的指导计划。第二,档案部门必须从自身做起,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同时接受学校档案工作委员会和全校教职工的监督与考核。档案部门的工作态度以及各种制度的落实,在实际工作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档案部门的执法力度和工作人员的责任制约了学校档案事业的发展,更影响了档案文件材料的及时准确收集。档案部门从领导到普通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工作规范也应该接受群众的监督,不能老是埋怨档案工作不受学校领导和职工的重视,而应该检讨一下自己在这项工作中到底起了什么作用。
3.建议建立优化档案工作网络,配备身份和地位适宜材料收集的专兼职人员
根据材料收集过程中出现的材料产生了而无法收集到的现象,通过对很多部门档案员的调查反馈发现,兼职档案员的身份成为制约文件材料收集齐全的关键因素。兼职档案员是高校档案工作网络中具体实施档案文件材料收集的执行者,他们在各部门业务工作中的身份和地位非常重要。办公室主任担任兼职档案员相对合适。
4.以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改变档案人的形象,争得学校各方面的重视,提高收集效率
无论在什么行业重视档案工作应该是领导的事,只有一个单位的领导才能站在通观全局的高度上安排各方面的工作,也只有领导的策略和指挥棒才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老百姓的工作态度和责任意识体现了领导的导向。所以要解决高校档案材料收集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首先一点是档案部门的领导要积极争取学校领导对档案工作的重视。当然档案部门领导者不能被动地指望学校领导能自觉地把档案工作摆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而是要依靠自身,主动地有所作为,用扎扎实实的工作成果向上级汇报,以贡献来求得认同,以业绩来求得投入。比如高校的档案工作就应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来开展,为中心工作提供便捷有效的服务。此外,针对社会上档案事业影响有限、知名度不高的状况,领导者还必须改变以往只知埋头苦干、默默奉献的工作方式,想方设法通过各种手段、借助各种场合和机会,大力宣传档案工作的成绩,宣传档案工作的地位和作用,从而争取到外界的关心和支持,增强全民的档案意识,使得档案工作真正走向全社会。其次,针对当前只看重当前利用方便而不考虑长远的现象,档案管理者应通过各种途径宣讲档案材料移交与利用的关系,仔细分析和解释档案材料集中保管的好处,并以耐心细致、不厌其烦的借阅服务工作营造良好规范的档案管理氛围,引导人们配合档案工作的良好意识的逐渐形成。
5.改变旧有的“无用之人事档案”的档案队伍建设理念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国家的历史上,档案工作者都曾有过极其崇高的地位。据考证,中西方档案工作者地位崇高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有三点。一是档案工作者参与国家大政,帮助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二是档案工作者拥有渊博的知识;三是档案工作者的选拔比较严格。然而,历史的车轮转到今天,我国的档案工作者却不复享有以往那种辉煌的社会地位,甚至一度处于地位较低的境地,其原因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究其原因,主要是现在档案人员的文化程度、专业程度、职业形象、服务意识和职业拓展能力等内在和客观因素影响了档案队伍乃至整个档案事业的发展。那么,我们从这里可以得到启发,高校的档案管理工作应该避免重蹈覆辙的旧有轨迹,首先从档案管理队伍建设上寻找突破口,摒弃“无用之人事档案”的建设理念。对内而言,学校领导者的首要任务是尽快建立起一支热爱工作、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档案工作队伍。现代的档案管理系统由档案人员、档案管理设施、档案管理任务和目标等若干要素组成,而档案人员是其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因此,领导者应把管理视作从对“事”或“物”的管理转向“人”。档以人兴,没有一支高素质的档案员队伍,档案工作的各方面均无从谈起。
参考文献:
[1]梁晓玲.高校档案工作推行部门立卷归档制度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兰台世界,2010年第7期下,45--61.
[2]石剑文.古代档案工作者地位解析——对当代档案工作的几点反思[J].山西档案,1997年第2期.
关键词:高校 教学档案 管理
近年来,随着教学形式和课程模式的多样化,档案的种类不断增加,档案内容也日趋复杂化和多样化,从而对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也应按照高校教学规律的要求,实现教学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和现代化。
一.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档案管理意识不强
一些高校的教学和教辅人员,对教学档案工作缺乏充分认识,甚至于对教学档案的归档持抵触态度。有些人认为,教学科研成果是他们自己心血的结晶,自我保存得相当好,没必要归档;有的教师认为,材料放在自己手中,用起来方便等。有些院(系)在期中教学质量检查中,不按照教务处要求整理材料,造成了教学档案收集不够齐全完整,归档材料质量不高,严重影响了教学档案的建设和利用效率,从而也影响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
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应严格按照其基本原则,进行科学分类集中统一管理。近年来,随着国家《档案法》、《普通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办法》等一系列档案法规的出台,各高校的档案法规制度建设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就目前各高校教学档案管理的现状来看,很多高校仍存在着管理制度不健全的问题,尤其是基层教学档案的管理,缺乏有效的制约机制,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有些高校没有建立规范的部门立卷制度;有些高校各基层部门没有指定专人负责文件材料的收集归档工作;有些高校频繁更换教学档案管理人员等。
(三)档案工作队伍不稳定
要做好档案管理工作,需要有一支比较稳定且业务能力较强的专、兼职档案工作队伍。教学档案产生于教学及教学管理部门,需要有既懂档案业务、又有责任心的人员来管理。但目前许多高校都没有给这些部门配备专职的档案管理人员,其教学档案的管理基本是由各部门的教务、教学管理人员兼任,而且这些人员更换非常频繁。
二.改进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措施
(一)提高对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
教学档案管理是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必须把它纳入教学计划、规划、教学管理制度及其各级人员的管理责任制中,作为考核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标准之一。首先,学校有关领导应该经常过问教学档案工作,把教学档案管理列入学校的工作计划,在经费、人员、用房、办公等方面提供便利条件,定期检查和研究教学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其次,学校档案部门必须督促、指导和检查全校教学档案工作,验收各部门移交的教学档案,按照《教学类档案工作规范》要求,做好教学档案的整理、分类、保管。
(二)健全教学档案管理制度
由于认识不到位,致使档案管理部门缺少相对完善的、系统的管理制度。例如一些教学档案资料的收集,保管,借阅等都没有明文规定。因此,要健全教学档案管理制度,以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可考虑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明确登记制度(目的是及时掌握收集工作情况,避免应归档材料的遗失、散落),执行时限制度(强调及时收集,目的是确保归档文件材料齐全完整),履行查对制度、移交制度、索要制度和督察制度等。
(三)打造高素质的教学档案管理队伍
要建设优质高效的教学档案管理队伍,首先要有正确的人才观,要大力做好档案人才引进、培养工作,以人才资源推动档案工作前进的步伐。比如,选拔优秀的高校档案管理专业毕业生,给教学档案管理队伍补充新鲜血液,优化队伍结构;加大在职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通过召开交流会议、教育培训、学历教育等多种形式,提高档案人员的政治理论修养、业务水平以及现代管理能力,改善档案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为高校教学档案工作发展提供高优质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四)实现高校教学档案管理信息化
关键词:应用型;档案建设;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2-0-01
随着形势的发展,档案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档案管理的重要内容,信息化程度的高低也直接决定了档案管理与利用工作的质量与效率。高校档案作为档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信息化建设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由于档案信息化管理制度不健全、档案人员的思想观念落后及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不高等自身条件的限制,如何做好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使其能够结合高校档案工作实际,结合实际工作,对这一工作进行了思考。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必要性
(一)大量数字化档案信息形成的需要。传统型的档案是建立在手工管理的基础上,其档案信息服务也是以手工服务为主要手段,这种管理方式及检索利用水平,使得绝大部分电子档案无法采集、收集和提供利用,甚至绝大部分电子档案已经被清洗、丢失,这种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严重滞后于人们对档案信息的现实需求,为此,高校档案工作必须走信息化建设道路,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已经摆在了十分突出的位置。
(二)实现档案管理模式优化的需要。随着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与实施,档案信息化建设可以实现网上归档,将处理完毕的文件资料上传到档案管理网络中,档案工作人员在网络中进行检查验收即可,电子档案的系统化管理,能够从文件的产生、运转、归档、利用进行全程控制。
(三)经济社会科技发展的需要。2000年12月,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印发的《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五”计划》,把“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列入其中,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已经摆在了十分突出的位置。随着我国教育和科研网的建立,使得高校过去形成档案的文件、通知、规章制定等主要材料,现在都是用电子文件的形式进行网上,高校档案工作只有适应这样的发展趋势,才能做到与时俱进、同步发展,才能适应。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存在问题
(一)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的相关制度与法律不健全。目前,有一些关于电子文件的法律法规,但不是很全面,档案信息化标准建设也不是很完善。虽然有《计算机病毒防治的办法》、《电子文件归档及管理规范》、《CAD电子文件光盘存储、归档与档案管理要求》等法律法规,但是,关于电子档案真实性界定的法律等仍然没有或者不尽完善。这些配置不够合理的因素将导致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漫长而坎坷。
(二)档案人员的思想观念落后及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不高。由于高校档案机构的档案人员大都为年龄较大、学历层次较低的人,所以他们的科学文化知识有限,接受新事物的心态相对比较保守。面对信息化趋势,他们不能很快适应信息化的要求,甚至干脆还用传统的方法来进行档案工作。还有一些档案人员对高校档案信息化的理解不够准确,他们认为只要购置和使用了现代化的计算机设备以及其他现代办公设备,就代表我们已经实现高校档案信息化了。在这些方面,高校档案机构的档案人员整体的思想观念滞后,需要改进和提高。在信息化背景下,对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的要求比以前更高,综合素质指标也比以前大有扩充。然而,在目前的环境下,许多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缺乏信息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技能,他们有的甚至不会电脑的基本操作,这必然阻碍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措施
(一)建立和完善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制度。高校领导要提高制度建设对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意义的认识。在增强自身档案信息化意识的同时,要认识到档案管理制度是贯彻落实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各项决策,保证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完成各项工作计划和目标的保障。高校领导要组织相关人员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符合本校实际的档案管理规章制度,健全高校档案制度体系,确保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各方面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时,要加强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确保档案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二)树立档案工作者正确意识。高校在培养档案信息专门人才过程中,必须使档案工作者改变传统的思想观念,使自己能按照档案工作现代化的要求自觉学习和更新知识,运用现代技术和信息技术于档案管理工作的实践,不断创新档案管理工作。随着信息技术、现代科学技术和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作为高校现代档案信息服务主角的档案工作者,不再是以往单纯的档案管理员。高校广大的档案工作者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积极接受继续教育及终身教育,努力培养自己具有更深的层次、更高的综合素质,把自己从一般的管理者变为档案信息专家,由传统的“档案保管者”变为“档案信息管理者”。
(三)人员素质提高。我们面临的是科技革命日新月异的时代,随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档案工作的重点必然向更深层次的信息领域进展,因此,一方面要引进相关领域人才,一方面要对现有档案工作者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如加强计算机、信息、网络和多媒体等知识和技术的培训。更新其知识结构,提高档案工作者的专业水平。档案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素养,恪守档案工作纪律,认真贯彻执行《档案法》,严守党和国家、高校的机密,适应新形势,树立超前的管理意识,发挥其自身的协调能力与各部门建立良好的关系,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总之,信息时代和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对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也提出了新要求。高校只有不断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才能很好地适应高等教育发展新形势对档案工作的新要求,才能更加有效地开发和利用高校档案功能,从而,为高校加快发展提供基础性的服务保障。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校 体育教学 俱乐部教学
我国普通高校建立体育俱乐部始于20世纪80年代,最初是作为课外体育活动的一种形式存在,它是高校中的一种体育文化现象,是具有共同体育兴趣爱好的大学生,基于自我完善的需要,自由选择体育活动项目结成的具有社团性质的体育团体,是学校体育活动的一种组织模式。
一、高校实施体育俱乐部教学的意义
1.体育俱乐部式教学有助干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长期以来,传统的体育教育一直以体育教师为中心,弊病甚多,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个性发展和主体性的弘扬。传统型体育教学严重忽视了人的问题,尤其是学生的主体性问题,产生使人困惑的现象。
高校实施体育俱乐部式教学,就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可以自主地选择项目,按不同的目标学习,以此满足自身要求,发展自身的能力,在一种愉快的、娱乐的教育中获得身体健康,同时获得运动能力的提高,养成体育锻炼的意识。调查表明,俱乐部式教学对学生的兴趣持续发展有促进作用,学生按自己爱好自主地选择了某一项目进行学习,表明学生对该项目内容是有兴趣的。体育俱乐部式的教学过程,注意根据学生主体的需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给予学生自主选择需要的权利,即有选择课堂教学目标和学习方法的权利。引导他们自己设计计划,让他们有强烈的责任感和进取心执行亲手制订的锻炼计划,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学习兴趣得到提高。
2.俱乐部式教学培养了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习惯
一个人从事终身体育锻炼,长期从事身体运动,其习惯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必须营造良好的氛围,使学生在学校体育锻炼期间具有愉快体验、找到能相互督促,相互帮助的同伴、形成较长的、深入的体验,这样才能够使学生长期坚持参加体育锻炼。
体育俱乐部式教学,由于满足了学生身体锻炼的不同需求,对参与体育俱乐部式运动都是自己愿意的。经过调查得知,学生参与俱乐部式教学有助于自主锻炼习惯的形成,养成经常锻炼的习惯。俱乐部式教学中,强调学生的主动性,重视对运动的认知和情感体验,转变学生学习观念,让学生对于自己喜欢的项目长期坚持学习。俱乐部具有课内、外一体化原则,在课内学习健康的生活方式,掌握终身体育运动的技能和学习方式,学会自练、自评方法;在课外,则参与俱乐部组织的训练和比赛。因此,俱乐部式教学能使学生拥有参加单项运动的较长时间,同时又有一个组织的相互帮助,对今后参与终身体育锻炼奠定了基础;同时有助于大学生在体育教育过程中体育习惯得以持续发展。
二、高校实施体育俱乐部教学的实施方法
1.设立体育俱乐部教学的组织结构
主管教学的校长体育教学部主任各体育俱乐部主任各体育俱乐部的教师。
职权范围,主管教学的校长负责俱乐部总体计划的制订,负责督促各俱乐部的工作及协调俱乐部与各系的关系;体育教学部主任负责每周1次的教师例会、俱乐部的工作安排,督查俱乐部的计划执行情况;各俱乐部主任负责各俱乐部各项工作计划进度的安排,检查各教师的工作执行;各专业教师完成好本人的工作计划,建立每个学生的健身档案。
2.体育俱乐部的科类
球类俱乐部(包括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田径俱乐部;武术俱乐部(包括气功、太极拳、武术);健美俱乐部(包括舞蹈、健美操、健身运动)。
3.体育俱乐部的具体任务
俱乐部安排各自项目的锻炼内容,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与健身方法,并与达标内容结合完成测定体育成绩。按计划组织锻炼,练习。安排比赛,培训裁判,承担班级和各系的各种比赛任务。
4.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的具体运作方法
(1)学生入学以后必须申请为一名俱乐部会员的资格,每个学生每个学期交纳10一20元(酌情)的会员费。收到的学生款,用于器材的维修和俱乐部的各项开支,以确保俱乐部的良性循环和正常运转。
(2)学校的体育课改为俱乐部活动时间,由学校统一安排,每周要求每个俱乐部的会员必须参加俱乐部的3次活动。以大学生锻炼标准为依据,要求完成一定的达标任务。再建立各个俱乐部的学生健身档案,对学生身体的各项机能锻炼进行追踪记录。
(3)各俱乐部的教师要求对运动水平高的会员除健身外,还要进行业余的运动训练,以参加高校各种比赛,培养一批有竞技能力的高水平运动员。各俱乐部的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裁判能力,使俱乐部本身有组织比赛的能力,承担各种业余和正式的比赛。
(4)高校的主管校长和体育教学部的主任协调各系的关系,抓各项工作计划落实情况,负责监督教师的工作情况,要求每周开1次总结会。
三、结果与建议
1.结论
(1)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能满足学生个体发展需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能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原则,重视学生个性的选择性。
(3)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体育的态度,激发学生积极锻炼的动机,体现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4)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较之传统教学模式具有更大的开发性、自主性、优越性,符合新时期体育教育改革的需要。
2.建议
(1)低年级大学生在生理指标、身体素质上还具有一定的可塑性,我们在教学中还须进一步探索,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积极锻炼的动机。
(2)各级学校体育主管部门(教务部门)和教研部门要加强对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理论研究,以便在实践中更有效地组织实施。
(3)加强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研究与试验,不断总结经验,逐步找出规律,使之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黄刚.浅析高等院校体育俱乐部式教学的作用[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2000,(1):17-21.
[2]曲宗湖,杨文轩.学枝体育教学探索[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