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金融大学论文

金融大学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金融大学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金融大学论文

金融大学论文范文第1篇

中国股票市场论文范文一:

今天大盘小幅低开后震荡下行,随后快速下跌,分时成交量逐步放大。主动进盘力量和主动出盘力量基本持平。上证指数每分钟成交15亿(上一个交易日15亿),同比总成交量基本持平。今天大盘收平概率60%,压力位在3079点附近,支撑位在3051点附近。创业板每分钟成交5亿(上一个交易日7亿),成交量小幅萎缩。今天创业板收阴率65%,压力位在1794点附近,支撑位在1770点附近。

昨天大盘重新失守5日和10日,尾盘收阴,没有我们预期的收阳。但是成交量昨天靠近5日和10日均量线,虽然是阴量,但是有量总归是好事。目前来看大盘下蹲后重新往上突破的概率还是很大,具体怎么走还得看后市,我们站在岸上尽情观看即可。积累看盘经验,可以对比自己预想的大概率走势,总结得失,这样会让你以后观看盘面的感觉越来越好。

中国股票市场论文范文二:

金融大学论文范文第2篇

1.金融数学课程体系、教材建设及人才培养的探索

2.《金融数学》实验教学方法探索

3.本科生“金融数学”课程案例教学模式探讨

4.金融数学概述及其展望  

5.高等学校金融数学实验中心建设研究

6.关于金融数学教学的思考 

7.MATLAB引入金融数学教学初探 

8.金融数学的现状与发展

9.金融数学方向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探讨

10.金融数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索

11.地方高师院校金融数学专业实验课程体系建设探索  

12.“金融数学”探究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13.金融数学方向建设的几点建议

14.金融数学研究综述与展望  

15.金融数学专业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质量分析

16.金融数学课程设置与专业建设的一些体会 

17.金融数学概述  

18.金融数学的教学与研究  

19.金融数学介绍

20.案例教学法在金融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1.金融数学 

22.新建地方院校金融数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探讨

23.金融数学研究综述及其前景展望 

24.金融数学专业数学分析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

25.从Altman的Z评分模型看金融数学的哲学性 

26.金融数学中的若干前沿问题 

27.金融数学的研究与进展  

28.金融数学专业“概率论”课程教学例题选题研究  

29.数学专业拓办金融数学方向教学改革的探索 

30.应用型本科高校金融数学专业建设的思考 

31.地方院校金融数学专业(方向)的课程设置 

32.金融数学本科专业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 

33.金融数学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 

34.金融数学研究进展与展望 

35.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金融数学人才培养的思考

36.金融数学介绍

37.数学知识在若干金融问题中的应用

38.地方高师院校金融数学教学模式初探

39.金融危机与金融数学

40.高校教学模式改革的有益探索——兼论金融数学专业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完善

41.金融数学研究前景展望

42.对“金融数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43.金融数学人才培养模式定位探究——以云南大学滇池学院为例

44.地方院校金融数学专业数学类课程设置与教学

45.金融数学概述 

46.金融数学的发展及其在证券投资组合中的应用 

47.对金融数学专业教学改革问题的思考

48.金融数学方向《随机过程》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49.金融数学中两个基于高等数学的证明

50.金融数学研究最新进展综述  

51.金融数学对世界的推动作用

52.金融数学教学初探 

53.关于金融数学专业建设的思考  

54.金融数学教学探讨与实践 

55.金融数学专业设计性实验的教学安排

56.财经院校金融数学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57.金融数学教学方法改革的探讨与实践 

58.“第六届全国金融数学与金融工程学科建设与学术研讨会”综述

59.高校金融数学专业实验课程的设置 

60.关于金融数学深入认识的几点思考

61.浅析反证法思想在金融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62.金融数学培养方向实验项目资源建设的几点建议 

63.探讨金融数学对现代金融市场的影响及推动 

64.金融数学及金融工程学──公司理财和金融风险防范的高新技术 

65.20世纪金融数学的若干进展及前瞻 

66.山东大学“金融数学与金融工程基地班”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67.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方向建设教学改革探索——浅谈在高校数学系开设金融数学本科专业

68.浅论金融数学研究进展与展望 

69.谈如何运用金融数学技巧进行期权定价 

70.我国金融数学的发展及前景  

71.金融数学中的欧式期权定价方法 

72.西部新建地方本科院校金融数学教学模式初探 

73.论金融工程与金融数学对现代金融市场的推动 

74.高校金融数学专业金融交易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探究 

75.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金融数学课程教学改革——以安徽财经大学为例 

76.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形势下的本科金融数学专业课程设置初探 

77.金融数学课程案例教学的探讨 

78.概率论和金融学的结合——金融数学的现展综述 

79.如何运用金融数学技巧进行期权定价

80.针对金融数学专业进行金融工程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81.金融数学模型  

82.金融数学教育与实用型金融人才的培养 

83.复合型人才培养融入金融数学本科教学

84.刍议金融工程与金融数学专业的培养方案 

85.高校数学系金融数学实验教学模式的探讨

86.“3+1”培养模式下《金融数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87.金融数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以新疆财经大学为例 

88.《金融数学》教学改革初探——“探究式”教学模式和“形成性”考核评价体系

89.比较教学法在金融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90.高校金融数学专业建设新探  

91.构建金融数学专业课程体系评价模型 

92.复制资产策略在金融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93.应重视金融数学在外汇收支统计分析中的应用 

94.普通高等院校金融数学专业人才再分流培养

95.金融数学研究综述及其前景展望 

96.关于金融数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探讨

97.数学在金融领域中的适用性和局限性

98.金融数学发展综述

99.金融数学的研究与进展 

100.金融数学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的研究  

101.关于金融数学专业如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思考

102.地方本科院校新办金融数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乐山师范学院为例

103.《金融数学》课程对大学人才培养的作用

104.金融数学专业实变函数教学方法探析 

105.在《金融数学》教学中培养大学生的学习兴趣

106.以就业为导向的金融数学课程设置与教学改革研究 

107.计算机技术在金融数学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108.地方高校金融数学专业最优化方法双语教学初探

109.浅谈数学在金融中的应用 

110.案例教学法在《金融数学》中的应用研究 

111.我国金融数学教学工作改进分析

112.金融数学模型发展的思考

113.西部地区金融数学专业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114.金融数学专业课程体系分析

115.改革金融数学基础课程解析几何考试模式培养实践能力

116.关于金融数学专业教育模式的相关思考

117.数学专业拓办统计与金融数学方向的教学改革 

118.金融数学模型概述

119.金融数学专业《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120.金融数学专业高等代数与解析几何教学探讨 

121.金融数学专业《运筹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讨

122.金融数学引论研究性教学探讨

123.彭实戈:中国金融数学奠基人

124.应用型本科院校金融数学专业学生培养研究

125.金融数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实践与研究

126.金融数学金融工程和金融电子化

金融大学论文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现代金融学专业的发展对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加强实践教学是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目前工科院校在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为了提高金融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应从思想认识、培养计划、师资队伍以及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入手,加强金融学本科专业的实践教学。  

 

 在理工科院校,因其重点学科是理工科,虽说开设了金融学专业,但对金融学的发展重视不够,投入较少,实验室和实习基地无法满足学生实践的需求,因此,实践教学成为工科院校金融学教学中的薄弱环节,长期以来严重制约了应用型金融教学。培养出的学生动手能力差,创新素质不高,很难满足用人单位需求。 

 一、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过分强调教学计划的完整性,而忽略实践教学内容的关注 

 在经济全球化、金融国际化的大背景下,社会对金融人才的素质和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各高校对每级学生都制定出相应的教学计划,包括金融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要求、理论和实践环节的教学学时和学分要求,有些高校过分追求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及实践环节之间的比例关系,对实践性的学时和学分也有相应的要求。目前,金融学专业的实践教学形式主要有做为课程组成部分的各类实验课、课程设计、社会调查、学年论文、金融模拟实习、生产认识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但这些实践环节在教学计划中都有明确规定,规定了实践环节总学分的上下限,各实践环节也有规定。加之过分强调“宽口径,厚基础”,在教学计划的制定上英语、高等数学、思想政治类等公共基础课所占比重过大,势必要压缩专业课时,与专业课相匹配的实践环节内容的完成很难得以保证。 

 2.实践教学时间过短 

 目前,我国金融学专业教育中,理论教学仍占主体,实践教学内容相对薄弱,各教学环节相对分散,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过分强调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实践性环节。有些实践性环节一般安排在理论课结束之后的假期,暑假天气过热,寒假忙于过春节,一些实习单位并不是很乐意接受,实践时间大打折扣,与理、工、农、医类专业的实践教学相比,金融学专业的实践教学时间和效果就很难得以保障。 

 3.缺乏一支有一定实践经验的指导老师队伍 

 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是培养金融学应用型人才的关键。高质量的师资不能局限于高学历、高职称,普通高等院校师资为了应对教育部的教学评估,引进人才时更注重学历要求,目前担任专业课的任课教师90%以上具有研究生和博士生学历,高学历人才虽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但是绝大多数都是从高校到高校,从理论到理论,缺乏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又有丰富实践教学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高校对教师的考核以及职称的评定,更多注重的理论教学学时要求和科研水平,教师很难有时间参加社会实践,进行知识的更新,导致教师缺乏进行实践教学研究的积极性与能动性,学生的实践学习效果不佳,这样的师资队伍怎能符合当今培养实用型人才的需要。 

 4.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有待加强 

 长期以来校内实验室建设和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滞后。为此,2005年教育部下发《教育部关于开办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和评审工作的通知》以及将实验室建设作为本科教学评估的重点考核内容,各高校才真正重视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金融学专业的校内实践基地以金融模拟实验室为主,它只是各高校经济管理实验中心其中很小的一部分。金融学专业要申报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难度大,一些重点高校以打包形式获批国家级经济管理专业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投入较大,学校投入也有较大的积极性,而对其中的各个组成部分侧重点却不同,因此金融学专业实验教学在各高校起步较晚、发展速度缓慢、实验内容较少等问题突出。为了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在校外也建立起一些实践教学基地,但揭牌仪式多,实习内容少,由于金融机构的工作任务比较繁重,接受学生实习会影响到他们的自身工作,加之实习多安排在假期,学生数量多且集中,实践基地往往很难一次性接收,有些实习单位分批安排实习,但学生整个假期将被占用,实习带队教师时间也捆得过死,很难利用假期时间从事科研活动,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激励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从而造成学生和老师的实习积极性不高。 

 二、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我国加入wto后,外资金融机构大量进入我国,金融业的竞争日趋激烈。金融业的竞争可以说是金融人才的竞争,金融业务的开展很大程度取决于从业人员的能力和素质,随着金融业竞争的激烈性和复杂性,对其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金融学本科毕业生,经过大学四年的学习,大多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但实践操作能力欠缺。因此,要适应金融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就必须明确实践教学在金融学本科体系中的地位,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以综合能力和素质为主线,将各个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整体安排,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应用型金融人才的培养,构建一个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应包括以下4个层面:专业技能的训练、专业课程设计与实验、学年论文与毕业论文写作、专业生产实习与毕业实习。实践教学重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创新精神和职业素质的养成具有重要作用。 

 1.专业技能的训练 

 专业技能是从事金融学专业所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包括外语口语、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数据处理、金融软件的操作、点钞、珠算、银行会计实务操作等。尤其应针对银行电脑汉字输入、点钞及伪钞鉴别、计算器的基本技能考核标准来安排,技能训练考核标准参照工商银行考核标准进行考核,学生熟练掌握后走上银行工作岗位上手更快。 

 2.专业课程模拟操作与实验 

 金融学专业课程主要包含银行、证券投资、保险三大类,这些课程实务操作性都很强,可根据各课程的性质,在学习该课程理论课后,适时开设专业课模拟实验,通过建立的校内金融模拟实验室进行。目前有一些软件开发公司已开发出一些实际操作性较强的的金融软件,如股票模拟交易系统、期货外汇模拟交易系统、商业银行综合业务模拟系统、国际结算模拟系统、信贷业务及风险管理模拟系统等软件,通过全方位的仿真模拟训练,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更快的掌握理论知识,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理论教学不再枯燥无味,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 

 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的写作都是对理论知识学习的运用,是提升学生对理论知识理解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金融学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对于巩固和扩大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起着重要的积极作用。学年论文可安排在大学三年级结束,字数要求比毕业论文更少,但要求论文格式规范,符合本科生学位论文的要求,为毕业论文的撰写打下坚实基础。毕业论文安排在大学四年级最后一个学期,学生可根据毕业实习搜集到资料撰写毕业论文,质量上应比学年论文要求更高,重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生产认识实习和毕业实习 

 实习是金融学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大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实习主要包括生产认识实习和毕业实习,可采取集中与分散、校内与校外等多种组织形式进行。生产认识实习一般可安排在大学三年级结束后,学生经过三年的金融学专业知识的学习,已经掌握了金融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通过生产认识实习,可加深学生理解所学的金融理论知识,同时也是找出差距的学习机会,学生更能明确今后努力方向,主动调整学习目标,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毕业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毕业实习安排在大学四年级最后一个学期,它是对学生大学四年所学理论知识的大检阅,是学生走向社会的大演习。可采取顶岗实习的模式,毕业后能很快适应新的工作岗位。同时,可根据毕业论文的要求,搜集资料为毕业论文撰写提供现实素材,写出的论文才能与实践紧密结合,做到有的放矢,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毕业论文大肆抄袭现象。 

 三、加强金融学本科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思考 

 1.制定出适应新形势变化的金融人才培养计划 

 我国高等教育已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金融学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具有一定金融理论知识,熟练和掌握外语及计算机等基本技能,有较强实践能力和运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2001年12月11日,我国正式加入wto,按照协议,我国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开放金融业,金融机构、证券机构、基金机构以及保险机构,在华外资金融机构的数量和业务不断扩大,已成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金融业越向纵深发展,对金融人才复合性的要求也越高。因此,高校应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制定出适应新形势变化的金融人才培养计划,包括实践教学计划和实践教学大纲以及实践教学指导书,学生可通过实践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 

 2.建立一支具有理论与实践兼备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为达到教育部对师资的评估要求,我国高校引进教师时,过分强调学历、职称,无形中淡化了对实践经验的要求,这些老师虽具有高深的理论知识,但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应用型金融人才的培养,因此,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应逐步实现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整体优化,建立一支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第一,学校应制定教师培养计划,每年安排教师有一定时间到银行、证券、保险等部门,从事相关部门的主要工作,熟悉该单位各个环节的操作流程,提高教师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也可以与相关单位加强合作,从事科研活动。第二,建立一支有政策保障,能精力充沛的投入到实验管理中来的实验队伍。要求实验室人员参加岗位技能培训,取得相应培训资格证。第三,可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国外的应用型大学在聘请教师时,常常把实践经验看作一项重要的条件,德国柏林科技大学的所有教授来自工业企业,都具有工程师资格。高等院校引进一批学历层次高、实践工作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充实到教师队伍中来,从事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工作,也可聘请行业专家担任客座教授或实验教学顾问,优化师资结构。只有建立一支既有理论知识又有业务技能的师资队伍,培养应用型金融学人才才有保障。 

 3.提高对实践教学的认识,调动学生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长期以来在金融学教学中实践教学只作为理论教学的一种补充,实践教学未能起到真正作用,这种教育模式很难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因此,各高校应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在岗位聘任和职称评定方面给予倾斜,以提高教师指导实践的积极性。对于实践经验缺乏的教师,应加强自身实践经验的提高,同时,还必须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实践的意识,在实践过程中应强调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实践操作的重要性,以及将来求职的关联度,还可以聘请本专业有一定影响力的校友现身说法,以激发学生对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只有通过有效的实践教学环节才能使学生的创新性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还可缩短学生由学校人向职业人和社会人转变的过程,有利于学生今后人生发展。 

 4.增加学生实践时间,加强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 

 金融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务性较强的二级学科,且具有金融行业分布的广泛性,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应具有多元性和多层次性,在学生四年的金融学理论学习的同时,应安排总计不少于1年的时间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一方面加大投入建立起校内模拟实验室,可通过购买相应的软件,实现银行、证券、保险等多方位的模拟操作,使学生在校内就可以模拟到时实务工作情景,加深学生对金融理论知识的理解,也可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能力,还可弥补金融企业因业务资料保密性造成的校外实习效果不佳情况。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校外资源,与金融机构签订长期合作协定,建立稳定的企业、学校“双向互助”的实践教学基地,金融企业能够直接参与人才培养和人才选拔,节约人才选拔成本和培训费用,也可调动学生实习的积极性,增加学生对金融企业的了解,从而实现学校、企业与学生的共赢。 

参考文献: 

[1]王家华,汪祖杰. 金融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施的思考 南京省计学院学报 2007(2) 

[2]王东升. 金融业发展与实用型金融人才培养 浙江金融 2008(10) 

[3]徐扬、戴序. 构建金融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考 现代商业 2008(17) 

金融大学论文范文第4篇

数学金融是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的理论依据。它能帮助投资者通过建立模型进行投资分析,以降低投资的风险系数,使投资者获得最大的利益。数学金融以随机微分学和随机控制理论为基础,是经济学家和经济研究工作者研究经济投资问题的必备工具之一。

该论文集反映了随机微积分发展的最新趋势、数学金融学者及其研究所关注的深层开放的新观点;讨论了随机控制及其在经济、金融和信息理论中的应用。部分重要论文内容如下: (1)V.Arkin和A.Slasmikov的及时投资优化模型为各种征税方案提供一种方法;(2)Yu.Kabanov和M.kijima的合作模型为自主产品潜能中的投资和金融市场中投资提供了一种决策方法;(3)M.Raso-nyi和L.Stettner提出离散时间模型,使投资者正确投资以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4)I.Sonin写的论文讨论了去除算法主要是解决可数状态速度Markov链的递归优化问题; (5)O.Bamdorff-Nielsen等五位学者指出了近似值和极限值的不同;(6)J.Carcov和J.Stouanov用不同随机调节系数方程描绘双面系统和渐进稳定财产的问题;(7)A.Cherny总结了各种集中方法的性质;(8)B.Delyon,A.Juditsky和R.Liptser建立了过程的适中背离原则经历各种Markov链过程的一致变化,该方法主要工具是泊松方程和随机指数;(9)A.Guschin和D.Zh-danov用统计规律证明了极大极小准则,总结了Haussler分歧函数的结论;(10)J.Fajardo等几个学生主要致力于研究金融适应性这一关键点上跳跃过程,如J.Fajardo等的筛选放大理论;(11)H.J.Engelbert等认为解决Skorohod问题惟一方法是用零漂移和可计算的扰动计算系数一维随机方程;(12)S.Lototsky和B.Rozovskii提出了一种新的解决有限或无限扰动方程的方法;(13)M.Mania和R.Tevzadze证明了BMO不等式的解决方法,使数学金融学得到进一步的发展;(14)J.Obloj和M.Yor的论文给出了二维过程和谐函数的特性;(15)G.Peskir致力于研究偏微分方程用于解决不相似的线性随机方程和起源积分的基本方法。论文集还涉及到布朗优化问题、高斯编码和解码的优化结果、经历各种Markov链过程背离原则的变化情况和现代基础方法在金融数据经验研究中的应用等等。

该论文集有以下几个特点:1 该文集中的论文主要是由Albert的早期学生、合著者、同事及其仰慕者所写,以此来纪念Albert Shiryaev的70岁生日;2 论文集提出了很多模型和方法来解决数学金融中所遇到的问题;3 将数学理论和随机控制理论应用到金融理论中,经济或金融研究更具有理论基础。作者R.Lipster是Tel Aviv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主要研究问题包括过滤问题的近似问题、大规模偏移问题、排队论中的近似扩散、随机控制的近似问题和决策理论等问题;作者J.Stoyanov是Newcastle大学数学统计学院教授,主要研究问题包括随机分析和应用、随机过程论、分布特性、时机问题和随机过程和概率论中的博弈问题。

侯玉梅,教授

(秦皇岛市燕山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博士后)

金融大学论文范文第5篇

>> 《外国小说欣赏》的写作价值研究 如何开发课文的写作价值 工作价值观研究综述 新课改中随笔写作价值的探析 英语专业本科论文写作选题方向及其可行性研究 金融学本科学生课程论文写作中的困难及对策研究 开放本科会计毕业论文写作基础工作问题研究 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中的问题研究 从研究设计看社会学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 本科生毕业论文摘要写作的衔接和连贯研究 经管类本科毕业论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写作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代际工作价值观发展的研究述评 员工工作价值结构维度的实证研究 高校辅导员工作价值观研究 中国员工工作价值观结构研究 为谁而写作:写作价值的应然取向 本科实习护生工作价值观的调查 本科生、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的价值对比探究 关于大学生写作价值观的心思考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②培根,著.何新,译.人生论.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1.

③研究会.与现代中国.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187.

④高小和.学术论文写作.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7:14.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http:///view/208414.htm,

2012.7.

[2]培根.何新,译.人生论[M].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

[3]研究会,与现代中国[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