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外贸经济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外贸产品结构 外贸增长方式 产业结构
近时期我国外贸工作的重点是,进一步健全贸易政策、财税政策、汇率政策,逐步建立促进贸易平衡的机制,努力改善贸易不平衡状况,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优化外贸产品结构,鼓励高新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出口,继续限制资源性、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出口,提高利用外资质量,促进国内产业升级。
一、我国外贸对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贸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在拉动GDP增长、扩大就业及促进技术进步等多个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第一,拉动GDP增长。外贸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首先表现为净出口对GDP的直接贡献。按照支出法GDP核算公式,净出口越大,对GDP的直接贡献越大。2005年我国净出口将接近1000亿美元,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最大顺差,对GDP增长的贡献将介于3~4%之间,作用巨大,给经济增长带来了充沛动力。
第二,扩大就业。今年净出口扩大主要表现在,出口连续第四年高速增长,而进口增速放缓。出口的高速增长直接扩大了出口部门的就业工作,间接地扩大了国内相关配套行业的就业。
第三,促进技术进步。近年来加工贸易结构发生了一定的改变,产品结构从最初的初级低附加值的劳动力密集型产品,逐渐转变为包含更多的IT产品、机械产品、高新技术产品。这几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速度很快,其中90%左右是靠加工贸易出口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外贸特别是加工贸易对促进我国技术进步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原因分析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经济工作的任务之一是“积极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为此,“要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目前我国对外贸易规模位居世界第三,已成为一个贸易大国。但是,从国际交换中的利益分配来看,我国还不能算是一个贸易强国。在贸易额中,加工贸易和外商投资企业所占的比重均超过了一半;在多边贸易体系中,我国的话语权还不十分有力;在越来越频繁的贸易摩擦中,我们的经济实力还不足以有效地扼制贸易保护主义的企图。这些都需要我们转变贸易增长方式,使出口贸易增长由主要依靠价格竞争、数量扩张及片面追求速度转向提高质量、效益和优化结构的方向上来,从而实现我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出口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数量扩张型的。主要表现为,一是出口产品中,资源性、高耗能、高污染的产品仍占有一定比重,不符合我国的比较优势,加剧了国内资源和环境压力;二是出口仍然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品和制造环节上,即使是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也主要从事中低端的加工装配,国内增值率不高;三是自主品牌产品出口少,据商务部的统计,我国出口产品中,拥有自主品牌出口产品的企业不足20%,自主品牌产品出口不足10%;四是数量的持续扩张,导致在海外市场特别是我国出口比较集中的市场上,我国产品数量增长很快,引起较多的贸易摩擦。进口发挥了推动我国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通过进口,得到了大量的先进技术装备和零部件,弥补了国内短缺的要素特别是能源资源。
三、优化外贸产品结构,实现我国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
我国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关键在于国内产业结构的转变。有什么样的产业结构,决定了有什么样的出口产品结构,也决定了出口增长的物质基础。出口增长方式的转变依赖于国内产业结构的转变与提升,而产业结构的转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要优化外贸产品结构,着力提高对外贸易的质量和效益。从国内产业发展的基础看,我国具备了在“十二五”期间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基本条件。一是国内产业整体技术水平和竞争力在较快提升,包括汽车及零部件、数控机床、电站设备在内的一批技术含量较高、附加值较高的产品,出口有望出现突破性的快速增长。二是传统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继续提升,即使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也可以从出口中获得更大的收益。三是外商投资企业继续提升产业层次和加工深度,加强研发能力,有利于提升其出口产品的国内增值率。
我们可以对现行的鼓励出口政策作适当的调整,逐步建立起主要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出口的政策体系。如改革出口退税政策,根据产品的技术含量、资源耗费、加工增值率等,实行有差别的出口退税税率;鼓励关联性大、能改善我国贸易条件的产品的出口;沿海发达地区要对产业实行必要的“挤出”政策,腾出空间,主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对某些纯资源产品出口征收出口税。改革金融扶持政策,对贷款、贴息、贴现、出口信贷等实行有差别的利率等。
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其内涵就是要将对外贸易从粗放型增长转变为集约型增长。粗放型增长方式是指对外贸易的增长主要通过出口产品数量的扩张来实现,主要依赖密集使用传统资源和价格低廉的劳动力、质量和档次都比较低下的产品的出口。而集约型增长方式是以出口产品的档次和质量不断提高为基础,出口产品以满足国际市场上层次较高的消费需求为主,是以追求出口产品更高的附加值来实现出口贸易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升。这类产品主要是以企业自主的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和品牌在国际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要坚定地树立以技术创新带动经济增长的观念,出口企业须认识到技术创新是其成长壮大和生死存亡的关键所在。出口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开拓的市场是稳固的和可持续发展的市场。
要特别注意处理好技术转移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出口行业的产品、技术结构必须转变,在技术上由引进模仿型向以自主创新为主转变,在产品上由劳动密集、资金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为主转变。有利于技术创新的制度是实现外贸增长方式转变的保障因素。在社会层面要加快经济市场化进程,充分、公平的竞争是促进技术创新的动力。在企业的层面,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政府政策应当把技术创新作为提供出口激励程度的一个依据,鼓励更多的出口企业进行技术创新。
参考文献
关键词:浙江;外贸经济;转型升级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下,贸易大省浙江的对外贸易取得了显著成就,对国民经济发展贡献增强。我国经济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为浙江对外贸易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机遇。长期以来,在资源、劳动力价格稳定的情形下,浙江的外贸企业还可以凭强大的生产能力和大规模的出货,获得微薄的收益。然而在劳动力成本上升、生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不利因素的出现,浙江外贸经济的生存状态令人担忧,转型升级成为其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浙江外贸型经济转型升级的紧迫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劳动与生产成本的上升,使中国劳动力供求关系发生了根本性逆转。以前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强烈,尤其是用工荒问题日益加剧,甚至会成为一种常态发展。我国老龄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使80、90后成为未来的主力军,他们对劳动条件、劳动环境、劳动报酬的要求提高,甚至自愿失业者不断增多。
改革开放的深入使得劳动力需求不断上升,这样就使总供给不能满足总需求,使劳动者在求职中更具优势。信息与科技的快速发展,客观上要求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向知识型企业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成为劳动者争相进入的企业。
二、浙江外贸型经济转型升级的思考
浙江地域小,人口多,资源严重短缺,95%以上的能源都是从外省运输。随着外贸的快速发展,以及竞争的加剧,浙江要使外贸经济获得持续增长,一定要及时加快转型升级。
1.以科技为先导,促进经济方式转变
国内外实践表明,经济持续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科技的投入。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开始重视科技的创新,如日本树立经济立国的策略。对于浙江省来说,要实现经济转型升级,首先加大科技的投入,依靠科技的进步。浙江省可以率先在外贸出品的重点企业进行试点,如在服装、加工企业加大技术引入与研发,进一步提高企业产品的技术含量。然后在浙江外贸企业推广,使企业都开始注重技术研究,实现企业的低投入、低消耗、高产出、高效益,提升企业的资源利用率,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2.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经济核算体系
长期以来,浙江在制定出口产品的价格时仅仅是根据企业生产成本、人力因素进行考虑,而没有将环境成本的因素考虑在内,导致国内的一些稀缺资源成了廉价出口商品。这样不仅不利于浙江外贸的持续发展,会使浙江的生态进一步恶化,还会引发国际贸易伙伴“两反一保”的控诉请求。随着人类对环境与资源的保护与重视,为了确保浙江外贸的持续发展,政府应结合浙江省的实际,把不可再生资源等列入成本核算体系,使商品化与环境化达到协调统一。
3.优化产业政策与产品结构
政策的调整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企业的转型与发展,要优化企业的产品结构,首先要通过相关的政策进行引导。长期以来浙江的企业在发展中对环境与资源的重视程度不高,为了转变企业的这种观念,政府要对外贸企业中资源利用率高、污染小、绿色产品企业实施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对在外贸中污染严重,以牺牲本地的环境换取贸易收益的企业进行相应的处罚,并加大对其的税收。通过浙江政府的税收调控,提高外贸企业的资源循环转化和生态环境建设能力。
在出口中,浙江要优化主体结构,首先不断提高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水平,使他们向跨国企业发展;第一要要优化市场结构,通过开发新兴市场,提供差异化产品,提升竞争力;第三要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对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自主营销、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效益的产品给予大力支持。第四要加快出口基地建设,扶持汽车零部件、软件、电子信息和新材料产品出口。第五要发展服务贸易,培育加工贸易。在进口方面,应强化市场管理与监督,严禁外国污染产业及产品向浙江转移。总之,浙江政府要通过相关政策的调控,不断优化产品结构。
4.打造知名品牌,提升企业文化
当今世界企业的竞争不仅仅是产品品质,更上升到企业的品牌竞争,企业文化的竞争。在外贸发展中,浙江要加强对外贸企业宣传与培训,使他们积极进行品牌的宣传,努力打造世界著名的品牌,从而为产品在世界的销量创造条件。浙江外贸企业在发展中也要加强企业文化的营造,通过大力宣传绿色、环保、生态与科技的重要性,使企业员工提升思想认识,不断努力,提升产品的附加值。
对外贸易是浙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果,进一步巩固了浙江贸易大省的地位。据浙江省商务工作会议的数据显示, 2011年全省外贸进出口、出口、进口三项目标均为增长10%,可见目前浙江外贸处于良好的发展态势。然而随着国际政治形势的变化,劳动力成本上升,以及生态环境的恶化,对浙江外贸型经济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未来更为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浙江政府要以科技为先导,优化产业政策与产品结构,通过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经济核算体系,打造知名品牌,不断促进浙江外贸经济的转型升级,促进浙江经济的稳步增长。
参考文献:
关键词:对外贸易;经济增长;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
中图分类号:F12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7)07-0003-02
1 实证分析
1.1 样本数据及分析方法
本文实证分析所使用的数据取自《2006广东统计年鉴》,用地区生产总值GDP表示经济增长水平,IM表示进口额,EX表示出口额。样本区间选取1987-2005年度数据。为了使数据具有可比性,进出口值分别用当年人民币对美元年平均汇价换算为以人民币为单位的进出口值;最后用商品零售价格指数把地区生产总值(GDP)、出口(EX)、进口(IM)换算成以1978年不变价格计算的值。考虑到数据的自然对数不改变原来的协整及因果关系,并能使趋势线性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消除时间序列中异方差的影响,提高模型的拟合程度,所以对GDP、EX与IM进行自然对数变换,分别用lnGDP、lnEX与lnIM表示。
本文主要采用协整分析和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进行研究,所有计量分析,都使用EViews5.1进行。
1.2 样本数据的描述性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的外向型经济发展迅速。1987年,广东省对外贸易总额仅210.37亿美元,其中出口101.40亿美元,进口108.97亿美元,净贸易逆差7.6亿左右。到2005年,广东省对外贸易总额达到4280.02亿美元,占全国对外贸易总额的30.1%,出口2381.71亿美元,进口1898.31亿美元,实现外贸顺差483.4亿美元,居全国首位。与此同时,广东省经济持续保持高速增长,GDP年平均增长率达到20.9%。历年进出口与GDP如下两图所示:
从图1、图2可以看出, 原始的进出口与GDP样本序列都呈现共同的上升趋势,而一阶差分后的序列趋势消失。初步判断,原始的数据序列是非平稳的,而一阶差分后的序列是平稳的。进口、出口和GDP之间存在一长期稳定的关系。
1.3 样本数据的单位根检验
为了防止出现虚假回归,在利用OLS等传统方法对计量经济模型进行估计之前,应先对变量的时间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我们采用ADF方法对各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注:检验形式(C,T,K)分别表示单位根检验方程中所含的常数项、时间趋势项和滞后阶数,T=0表示不含有时间趋势项,当ADF检验值大于临界值时,表示序列不平稳
表1的检验结果表明,所有变量在5%的显著水平下都是非平稳的,但是它们的一阶差分序列在5%的显著水平下都是平稳的,即LNGDP、LNEX和LNIM都是一阶单整过程,据此可以进一步检验三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
1.4 样本数据的协整检验
为了确定LNGDP、LNEX、LNIM三个变量是否具有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我们用JOHANSEN的最大似然法(MLE)进行协整检验。根据对初始数据形态的分析,确定数据有确定性趋势,协整方程有截距项,选择滞后期为1。协整检验结果如表2表示.
由表2,有42.9025>35.1928; 16.3510
LNGDP=0.4555 LNEX+0.5096LNIM+1.1409 (1)
从协整方程可以看出,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弹性约为0.46,进口对经济增长的弹性约为0.51。这表示,出口每增加1%,将拉动广东省GDP增长0.46%;进口每增加1%,将拉动广东省GDP增长0.51%,说明从长期来看,出口和进口都对广东省的经济增长起到了促进作用,而且进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更大。
1.5误差修正模型
根据Grange定理,一组具有协整关系的变量一定具有误差修正模型的表达形式存在。
由协整方程(1)可得误差修正项 ECM= LNGDP-0.4555 LNEX-0.5096LNIM-1.1409,采用EG两步法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如下:
d(LNGDP)=-0.2211ECM(-1)+0.1573d(LNEX)(2)
(0.0229) (0.0497)
(-9.6573)(3.1630)
(2)式中的第一组括号中的数字为回归系数的标准差,第二组括号中的数字为t统计量的值。可以看出,模型的回归系数基本上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短期调整系数(-0.2211)为负值,符合反向修正机制,但模型的拟合系数不是很高,这主要是因为重点考察的是出口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而省略了消费、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2)式中的误差修正项反映了广东省的经济增长和进出口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差分项表示的是相关变量的短期波动。误差修正项系数的t统计值为-9.6573,通过了5%水平下的显著性检验,它表明DGDP受到长期均衡关系的显著影响。协整关系对GDP的增长起到了反向修正作用。误差修正项系数-0.2211表明,LNGDP在每年的实际值与其长期均衡值的差距约有22.11%在下一年度得到修正或清除。由于误差修正项的系数绝对值的倒数为4.5,可知短期波动调整到长期均衡的周期约为4.5年。(2)式还表明,出口的短期变化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面影响,出口每增加1%, GDP增加0.16%。
1.6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GRANGER(1969)提出了对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检验的方法,称为Granger因果检验法。笔者采用这种方法对样本区间内广东省的经济增长和进出口三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进行检验。一般来说,对外贸易的变化会对第二年的产出产生影响,所以本文选取滞后一阶进行检验,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表3表示在滞后1阶和5%的显著水平下,出口是GDP的单向Granger原因,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十分明显,这一结果符合凯恩斯的外贸乘数理论.表3还表明,在GDP与进口之间在滞后1阶时不存在因果关系。
为了考察GDP与进口是否在较长时间内存在因果关系,本文还对GDP与进口在滞后3阶和4阶时进行了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如表4,5所示。表4表示在滞后3阶和5%的显著性水平下,进口是GDP的Granger原因,GDP不是进口的Granger原因。表5则表示在滞后4阶和8%的显著性水平下,进口是GDP的Granger原因,GDP不是进口的Granger原因。我们认为原因在于进口中引入的资本品和机械设备带来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等效应并不会立竿见影,其对GDP的贡献的滞后时间较长,一般需要3-4年,所以从较长时期来看,进口促进了经济增长。
2 结论和相关理论分析
利用协整理论、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对于广东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1)广东省的GDP与进出口三个变量都是一阶平稳变量,广东省经济增长与进出口三者之间存在唯一的协整关系。
(2)协整方程显示,广东省的经济增长与对外贸易之间存在长期的稳定关系,出口增长和进口增长都对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3)从短期来看,出口对广东省的经济增长具有正向的推动作用,而且是广东省经济增长的GRANGER 原因。
(4)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传统的经济理论一般重视出口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政策取向也多是鼓励出口,限制进口。我们的实证检验证明进口在长期中对经济增长具有很强的促进作用,我们认为主要是因为进口中往往包括大量的先进设备和先进技术,它虽然不会直接对GDP总额产生正向促进作用,但是大量先进设备和技术的进口会促进科技进步和生产率的提高,促进经济集约化增长程度的提高,从而促进了经济增长。另外进口还具有弥补供给缺口、诱导国内需求的作用。
3 政策建议
基于实证检验的结果和理论分析的结论,我们拟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1.实施科教兴贸战略,加快出口产业的技术进步,从而提高制成品的技术和资本含量,促使出口产业在国际竞争的压力下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不断增强技术开发能力,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体制,使我省的出口贸易增长能真正通过刺激技术进步的机制,发挥对于国民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作用,在新的增长方式下,维持可持续的经济增长。
2.在重视出口的同时,积极扩大进口,提高进口增长率,充分发挥进口对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而且在连续数年保持巨大贸易顺差,外汇储备规模巨大的情况下,目前我们具备了增加进口的内外部条件。应该优化进口结构,实施效益发展,大力增加战略性商品的进口,主要进口经济社会发展所急需、省内或国内又无法提供的商品和技术,特别是短缺资源、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等,从而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在分享国外技术进步和创新的基础上,加快我省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使我省经济走上开放型的良性增长的轨道。另外,在进口产品和技术的同时,我们还应该学习国外先进的思维方式和观念,诸如效率观念、信用意识等,通过思想进步和制度创新来保证经济的持续、健康增长。
参考文献
[1]沈程翔.中国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1977-1998[J].世界经济,1999,(12).
[2]孙焱林.我国出口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0,(2).
[3]石传玉,王亚菲.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南开经济研究,2003,(1).
[4]王坤,张书云.中国进出口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4,(2).
[5]张昱,陈光兵.进口贸易与中国经济增长实证分析[J].金融经济,2006,(8).
第一,低碳技术落后。在全球市场经济中,发达国家一般具备大量资金及先进技术,低碳技术的发展得到了很好地应用。我国目前科技水平较低,能源使用过程中存在较大程度的污染情况,大多数外贸企业并不具备较高的现代化生产水平,新型技术的引进率和利用率相对较差。在低碳经济的发展环境下,很多发达国家不愿输出低碳技术,使得我国想要引进相关技术面临很多困难,对我国外贸应用低碳技术形成严重制约。第二,低碳立法缺失。我国外贸在发展过程中,相关的低碳立法出现严重缺失。我国目前虽然在低碳经济与环境保护方面制定了相关法律,但是还是呈现出严重的缺失状态。我国很多外贸企业在进行发展的过程中,并不注重低碳技术的应用与环境保护,很多政府部门为了外贸企业所带来的经济增长,对此状况不闻不问,甚至对一些污染较强的外贸企业的发展进行鼓励。第三,服务贸易不足。在外贸经济中,服务贸易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咨询、旅游等内容,服务贸易具有很强的低碳型特征,并且能够带来较好的经济收益,对于发展外贸经济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目前,我国在发展外贸经济的过程中,服务贸易发展严重不足,水平较低,竞争力相对较差。
二、我国外贸在低碳经济环境下如何发展
在低碳经济的大环境之下,我国外贸想要得到合理发展,就需要在多个方面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我国外贸在低碳经济环境下需要在以下方面进行努力:
(一)制定完善法规
对于我国外贸经济来说,在低碳经济环境下的发展,首先需要相关的部门制定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外贸经济只有在合理、完善的法律法规指导下,才能针对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解决。在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的时候,相关部门首先要掌握和分析我国目前存在的能源问题及环境问题,要重视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有关部门在制定法律法规的时候,要将低碳经济的发展作为我国外贸发展的一项基本性战略措施,将低碳经济纳入外贸发展的日常规划中。我国某市是外贸发展的重要城市,外贸经济是该市的经济支柱,该市为了使外贸经济在低碳经济环境下得到合理发展,专门制定了针对性较强的法律法规。该市有关部门在制定相关法律的时候,主要考虑了低碳经济与外贸经济之间的关系,为低碳经济在外贸经济中的发展给予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此外,该市在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的过程中还注重法规的宣传工作。该市利用传统纸媒与新兴电子媒体,宣传低碳经济环境下的外贸经济,提高所有人对其的认识,树立起相应的节能意识,引导低碳环境的营造。由于该市制定了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外贸经济呈现出很强的低碳型,成功实现了合理转型,带动了该市经济的整体发展。
(二)引进低碳节能技术
要想使我国的外贸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较强的低碳特征,还需要引进和应用新型的低碳节能技术。我国目前虽然外贸经济发展情况较好,已经是世界上重要的贸易大国,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还不能被称作贸易强国。究其原因,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外贸经济在发展过程中没能及时引进新型的低碳节能技术。我国应该认识到低碳节能技术的重要性,在外贸经济发展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选择,还可以邀请具备专业技能水平的技术人员来到我国进行交流。此外,我国要积极与发达国家之间就低碳节能技术进行积极沟通,引导我国外贸企业应用新型的低碳节能技术,解决我国外贸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无法应用低碳节能技术的现状。在积极与发达国家进行沟通的同时,我国也要投入大量资金用于低碳技术的自主研发,为我国的外贸企业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只有积极引进低碳节能技术,我国的外贸经济才能在低碳经济的条件下得到合理发展。
(三)让企业“走出去”
我国外贸经济想要合理发展,适应低碳经济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趋势,还需要我国有关部门积极引导外贸企业“走出去”。我国可以引导外贸企业在发达国家进行符合实际的投资,这样可以为我国外贸经济的发展提供一定数量的能源和资源。与此同时,外贸企业“走出去”,还符合市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我国外贸企业加速对外开拓,可以吸取到发达国家优秀外贸企业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思想,并且可以吸收到低碳经济发展的相关经验。因此,我国只有鼓励外贸企业实行“走出去”战略,才能真正使外贸企业得到合理发展,其与低碳经济的联系也会更加紧密。这样,我国外贸发展才会日趋合理,体现出很强的低碳型特征。
(四)转变外贸产品结构
要想使我国外贸发展具有很强的低碳型特征,就需要及时转变我国现存的外贸产品结构,提高出口产品自身的技术含量与整体质量。我国有关部门应当对产品加工环节进行严格控制,对于污染情况比较重且经济增长不明显的对外贸易,要进行严格的限制。同时,要及时应用环保性质较为明显的技术,来增强外贸产品加工的综合实力。此外,我国要积极生产和开发科技化程度较高的外贸产品,不断提高外贸产品的自身附加值,让外贸产品不只是“中国制造”,更要向“中国创造”方向进行转变。最后,我国还要积极发展外贸服务业。目前,全球经济市场处于新的发展时期,带有低碳性质的外贸服务业发展情况相对较好。我国相关部门应该认识到这一点,严格把控外贸服务业的整体发展方向,对外贸服务业的内在结构进行相应的调整与积极的优化。这样,我国外贸服务业才会得到合理发展,对于我国外贸事业的低碳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只有做到上述几点,我国外贸产品的内在结构才会得到真正转变,这对我国发展低碳特征的外贸经济有重要影响。
三、结语
1. 外贸经济效益评价是度量贸易利益的有效手段
对外贸易是各国参与国际分工的直接结果,也是分享分工利益的重要手段。在国际分工所产生的利益“总量”一定的前提下,各国通过贸易分享的利益份额,反映出对外贸易的宏观效果(包括绝对效果和比较效果)外贸经济效益则是贸易效果的量化,无论对于国家或者企业,贸易利益的度量都是基于经济效益评价这一有效手段的。
2. 外贸经济效益评价是决定贸易可行与否的重要前提围绕某种商品所进行的对外贸易活动可行与否,取决于多种因素,如两国间的政治经济关系、贸易政策与措施、货物供应与市场需求、竞争对手状况、经济效益等。从微观角度来看,贸易商决定贸易取舍的关键是经济效益的好坏。理性的贸易商常常将经济效益作为衡量贸易可行与否的重要前提。当然,贸易活动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既有眼前经济效益和长远经济效益之分,又有静态经济效益和动态经济效益之别。单就某一项具体的贸易活动而言,贸易商或许更注重眼前和静态的经济效益,而相对忽视长远及动态的经济效益。但是,企业的经营活动(包括贸易活动)是一个动态决策的过程,针对贸易经济效益所进行的科学的贸易行为决策应追求眼前经济效益与长远经济效益、静态经济效益与动态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实现效益总值的最大化。
3.外贸经济效益评价是衡量贸易质量的主要方式
企业经营活动实现从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的迁升,是十分必要的。对外贸易经营同样需要这一转变若干年来,我国的对外贸易一直走的是一条粗放型、追求简单数量增长的发展道路;快速的进出口数量增长掩盖了贸易质量的停滞不前甚至倒退,导致规模不经济。转变对外贸易经济增长方式,以效益型增长替代数量型增长是今后若干年我国外贸发展的基本战略模式注重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基础是加强外贸经济效益评价,通过设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对对外贸易经济效益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价。这对于提高贸易质量无疑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二、对外贸易经济效益评价的基本原则
1.实事求是,科学评价
外贸经济效益评价是对外贸易活动的重要内容。它既是决定贸易机会取舍的重要前提,也是指导外贸活动徤康发展的重要手段评价对外贸易经济效益,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科学评价的原则。
首先,评价所采用的数据必须真实、准确、合理外贸经济效益评价的基础是对外贸易活动中所涉及到的相关数据。数据选择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评价本身的科学性;数据不真实、不清楚,也会导致评价结果失真,继而导致贸易决策失误对外贸易经济效益评价,包括贸易前的评价和贸易后的评价两方面贸易前的经济效益评价其实是一种效益预测,评价所需的数据部分是已知的、不变的;部分则是未知的、可变的,对于后者,我们需要进行科学的假设或预测,避免主观性、盲目性。
其次,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应力求科学、合理根据对外贸易本身的特点,外贸经济效益的评价应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应采用有别于国内其他经济活动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在对外贸易经济效益评价中,科学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应体现如下特征:①能准确全面地反映对外贸易的综合经济效益;②体现经济效益变动的连续性与可比性,沟通效益变动的轨迹;③简便易行,方便操作。
2. 贸易前的评价与贸易后的评价相结合
从外贸经济效益评价的作用来看,贸易前的评价与贸易后的评价应有不同贸易前的经济效益评价其实是一种效益预测,评价的目的在于决定贸易机会的取舍,选择确定合适的贸易对象与贸易条件;贸易后的经济效益评价则是对贸易效果的总结,把评价结论反馈到今后的决策中去,推进决策优化对外贸易经济效益与贸易决策之间的关系,可以表述为下面的基本程式,即:贸易前的评价—贸易决策—贸易后的评价—贸易决策优化对一项中间贸易决策而言,既要依据上一项贸易效益评价的结论反馈,同时也要依据本项贸易的经济效益预测。坚持贸易前的经济效益评价与贸易后的经济效益评价相结合,不仅能客观地检测决策的科学化程度,也有利于决策的科学化贸易前的经济效益评价(预测)结果与贸易后的经济效益评价结果之间的差异,是反映贸易决策水准的一个重要指标。
3. 宏观经济效益评价与微观经济效益评价相结合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外贸易的宏观经济效益与微观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可能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状态,一是宏观经济效益与微观经济效益正相关,即微观经济效益的增长是宏观经济效益增长的基础和前提;二是宏观经济效益与微观经济效益负相关,即微观经济效益的增长会损害宏观经济效益的增长。维持微观经济效益与宏观经济效益正相关的状况,是国家调控对外贸易的基本出发点,也是企业对外贸易经营活动的基本准则。因此,坚持宏观经济效益与微观经济效益评价相结合,确保两种效益的协调同步增长,就显得十分必要。由于宏观经济效益是微观经济效益的矢量和,而不是简单的数量叠加,那么从微观经济效益必须服从宏观经济效益的基本原则考虑,必须剔除和修正有损宏观经济效益的微观经济效益。换句话说,任何建立在损害国家宏观对外贸易经济效益基础上的微观经营活动,不管其本身的经济效益如何,都必须加以制止在这一方面,宏观经济效益评价与微观经济效益评价同时进行所取得的相关结论,是政府行为发生的重要依据。
4.当前经济效益评价与长远经济效益评价相结合
对外贸易经营活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一个由若干个相对静止的具体贸易活动连接而成的有序轨迹任何企业的外贸经营活动都必须考虑其当前经济效益的好坏,同时又不能忽视它对企业对外贸易长远经济效益的影响;有时为提高企业的长远经济效益,还必须以牺牲当前经济效益为代价,使眼前利益服从于长远利益坚持对外贸易的当前经济效益评价与长远经济效益评价相结合,正是基于上述考虑的。这样做可以避免企业的对外贸易经营活动走向两个极端,一是一味地强调长期经济效益而忽视当前经济效益,二是只注重当前经济效益而不顾及长远经济效益,特别是当二者存在矛盾之时.
三、对外贸易经济效益评价指标
(一)对外贸易微观经济效益指标
1.出口换汇成本
(1) 计算出口换汇成本所涉及的几个基本概念
①出口总成本出口总成本是指到商品出口为止围绕商品的生产、流通和转移所产生的国内总成本。商品的出口总成本所涉及的费用较多,主要包括商品的生产及经营成本(收购出口行为中则属于进货成本)和各种国内费用,如加工整理费用、包装费用、保管费用、国内运输费用、证件费用(包括商检费、公证费、领事签证费、产地证费、许可证费、相关杂费等)、装船费用、银行费用、预计损耗、邮电费用等②出口外汇净收人出口外汇净收入是指出口外汇总收入扣除劳务、服务费用等非贸易外汇后的外汇收入,它是出口总成本与销售利润的合值,表现为FOB净价。
(2) 出口换汇成本的计算及经济含义
①出口换汇成本的概念与计算出口换汇成本是指某商品出口净收入一个单位的外汇所需的人民币成本。其计算公式为:屮口换汇成本-出口总成本_(人民币)出口换汇成本—出口外汇净收入(外汇)②出口换汇成本的经济意义
从上式可以看出,出口换汇成本与出口总成本成正比,与出口外汇净收入成反比出口换汇成本是衡量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V它与外汇牌价进行比较能直接反映出商品出口的盈亏状况。例如,在一笔出易中,计算出口的出口换汇成本为7.3人民币庚元,收汇时的外汇牌价为1美元折合8.3元人民币(买入价),则出口1美元的该商品取得1元人民币的盈利;反之,如果计算出的汇换成本为9.3人民币美元,则出口1美元的商品,就会出现1元人民币的亏损。
2. 出口商品盈亏率
(1) 出口商品盈亏额的含义
出口商品盈亏额是指出口商品人民币净收入与出口总成本的差额如果差额为正数,则表现为盈率;反之,则表现为亏损。
(2) 出口商品盈亏率的含义及计算
出口商品盈亏率是出口商品盈亏额与出口总成本的比率,用百分比表示,其计算公式如下:出口商品盈亏率-出出口总盈本额X100%=出口外汇净收入(人民币)-出口总成本-出口总成本100%
(3) 出口商品盈亏率的经济意义
出口商品盈亏率是衡量商品出口最直观的评价指标。也是衡量静态出口经济效益的核心指标v将出口商品盈亏率同国内商品销售利润率指标进行比较,可以判断出口与内销的优劣,指导企业决策
3. 外汇增殖率
(1)计算外汇增殖率所涉及的几个基本概念
①原料及零部件外汇成本在来料加工、进料加工、来件装配等业务中,出口商品生产所使用的原料或零部件进口需要支付外汇,或以外汇计算成本原料和零部件的获得方式不同,外汇成本的计算也不尽相同。
——进口国外原材料和零部件要支付的外汇成本以CIF价计算;
——进口替代的国内原料、零部件的外汇成本以实际购买价计算;
——国内部分的原材料,零部件的外汇成本以该原料、部件出口的FOB价计算。
②制成品出口的外汇净收入
利用原料、零部件进行加工、装配后所形成的制成品出口所获得的外汇净收入以FOB净价计算。
③外汇增殖额
外汇增殖额是指制成品出口外汇净收入与原料、零部件外汇成本之间的差额。
(2)外汇增殖率的含义及其计算外汇增殖率是指加工、装配出口商品所产生的外汇增殖额与原料、零部件外汇成本的比率,其计算公式如下:
外汇增殖率-原料、外零汇部增件殖额汇成本100%制成品出口外汇净收入-原料、零部件外汇成本v原料、零部件外汇成本100%
(3)外汇增殖率的经济意义外汇增殖率反映的是加工装配贸易业务中获取外汇增殖的能力,在原料零部件外汇成本一定的条件下,出口制成品创汇额越高,加工贸易经济效益越好,反之越差。外汇增殖率是衡量取舍加工贸易的重要指标。
4. 进口商品盈亏率
出口要讲求经济效益,进口同样也要讲求经济效益。进口商品盈亏率是指进口商品盈亏额与进口商品总成本的比率,其中:
一一进口商品总成本是指商品的进口价加上进口关税及各种国内费用,如各种国内税、进口商品运输及仓储费用、保险费用、促销费用等。
一一进口商品盈亏额是指进口商品国内售价与进口商品总成本的差纸
进口商品盈亏率的计算公式可以写成:进口商品盈亏率-进口商品盈成额x1曝一进口商品国内售价-进口商品总成本x= 进口商品总成本100%。
(二)对外贸易宏观经济效益评价指标
1. 贸易条件
(1) 贸易条件的含义
贸易条件又称贸易条件系数或贸易条件指数,它是指一国的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与进口商品价格指数的比率
(2) 贸易条件的计算
贸易条件的计算引用下面的公式进行:
T-上Pm
式中:Px表示出口商品价格指数,Pm表示进口商品价格指数
其中,出口商品价格指数(Px)和进口商品价格指数(Pm)的计算公式分别为:
Px=2PxiXii=1
Pm=Pm1mi
式中Ximi为权数,分别表示基年第i种商品的出口额或进口额占总出口额或总进口额的比重,PxhPm,是第i种商品出口或进口的价格指数。
(3) 贸易条件的经济含义
贸易条件是反映一国对外贸易对生产、消费及贸易利益影响大小的重要指标v当贸易条件大于1时,表示贸易条件改善,贸易对国内生产、消费影响的效应扩大,当贸易条件等于1时,表示贸易条件不变,贸易对国内生产、消费的影响效益凝固,当贸易条件小于1时,表示贸易条件恶化,贸易对国内生产、消费影响的正面效应减小。当然,单纯考虑贸易条件,并不能很好地计量贸易利益,因为贸易条件变动的方向有时与贸易利益变动的方向是一致的,有时则是相反的或“无关”6的例如,当一国的贸易条件恶化时,其同样数量的出口商品创汇数量减少。但如果该国采用了新技术使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劳动成本下降,则同样可以实现贸易利益的增长,另外,从薄利多销的原理出发,出口数量扩大带来的效益增长也可能弥补出口价格下降所导致的效益下滑
2. 对外贸易净出口总额
(1) 基本含义及计算
对外贸易净出口总额是指一国对外贸易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的差纸如果差额为正,则表现为贸易顺差或出超;如果差额为负,则表现为贸易逆差或入超。对外贸易净出口总额的计算公式如下。
外贸净出口总额-外贸出口总额-外贸进口总额=么F(mi=1—1其中:FOBrT=第i种商品(Gi)出口的外汇净收入总额CIFGj-第j种商品(Gj)的进口总金额(2)外贸净出口总额指标的经济意义对外贸易净出口总额是计算国民生产总值(GNP)的重要指标之一,反映一个国家参与国际分工利益分配的能力与水平。考察对外贸易净出口总额指标,有助于国家制订宏观的对外贸易政策和措施,改善对外贸易状况能培训,使科技向生产力的转化顺利实现。
3. 加强行政性措施,对科技投入实行优惠政策导向和科学管理,提高投入产出效益。根据不断变化的情况,政府随时制定和调整有利于鼓励科技投入的优惠政策加强调控和规划布局管理,促进科技力量的联合和集成优化投资结构,继续发展科技基金制,运用价值评仪和同行专家评议等办法,提高资金利用效益。科技计划主要实行招标制,面向社会公开招标,保证立项的科学性和定标的公开、公正性^
4. 严格执法,加强科技资金投入产出的监督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是我国科技工作的重要法规,其中对科技投入有硬性规定,比如“国家财政用于科学技术的经费的增长幅度,高于国家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等,必须加强监督检查,在政府的财政预算中切实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