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区教育局十四五规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各幼儿园、学校及直属单位:
根据2022年申请项目预算的要求,上报2022年学校文化建设项目预算申请,具体要求如下:
1、预算申报书封面中第一栏“项目名称”统一填写“学校文化建设+具体项目名称”;第二栏“项目类别”统一填写“8.学校文化建设”,根据各校申报的具体内容填写,须体现学校特色和建设项目内容,明晰可知。2020、2021年已经立项的单位,原则上不再申报。
2、本轮申报内容应与学校十四五规划中“学校文化建设”总体思路照应;涉及音体美相关课程开发建设及小学校内课后服务相关项目在整体统筹基础上优先考虑。
3、项目预算金额根据实际情况申报,原则上预算费用指的是学校文化创建中的软件建设,包括与学校文化建设紧密相关的课程开发、文化环境布置、成果展示等,不包括基建、维修、设备添置等项目。(请在项目中备注清楚申请基建、维修、设备添置等方面的经费,便于与其他部门沟通,统一考虑)
4、经费使用情况:每家单位申报金额原则上不超过30万,如果有特别需要,经提前沟通后可有所突破。经费使用原因、构成的明细需理由充实、切合实际(请附设计方案与经费预算明细)。
5、完成时间:4月23日前,纸质稿(包括项目预算申报书、设计方案、经费预算明细等)递交给教育局A505沈婷,电子稿通过FTP上传至教育局宣传专用/上传区/2022年学校文化建设项目预算
2022年的学校文化建设项目的审批程序如下:
1、初审(4月下旬):根据2017-2021年的学校文化建设项目立项情况进行初选,原则上已经安排过建设费用的,非必要则不再安排;
关键词:县域;农村学校体育;教育资源;体育意识
先前,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指出,学校体育是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工程,是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体育强国和教育强国的重要工作。在我国社会发展的快速进程中,经济发展形成了严重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差距逐渐变大,农村的经济、教育、基础条件等多方面都滞后于城市。并且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农村地区的部分学校只是片面的追求升学率,从而忽略了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培养体系,使农村学校体育教育事业发展与城市相比相差巨大。当前县域环境下的农村学校体育发展仍未完善达到相关政策方针的要求,短板问题依然严峻,与构建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培养教育体系背道而驰。本文先对县域条件下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进行定义:指在县级行政区域内通过合理资源配置优化和完备的功能配置催生农村学校体育向好发展。文章中对县域环境下的农村学校体育发展进行了一定的理论性与重要性的探讨分析,并指出了一定可行性的理论与实践方法,以期对目前县域环境下农村学校体育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和一些解决路径。
1、基本概念界定
1.1、“县域”
“县域”这一概念是在党的十六大第一次会议上首次提出。所谓“县域”是以县级行政区域划分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基本导向进行合理空间资源配置与优化,并且具有一定的地域特色和完备的功能配置。
1.2、农村学校体育
鲁丽、裴东景等学者在《多维视角下的农村体育研究》中论述道,农村学校体育是指在以农村学校教育为主的环境中运用身体运动、卫生保健等手段,对学生施加影响,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通过查阅各种资料,作者对本文中的农村学校体育的定义总结为:农村学校体育泛在农村学校体育环境下以农村体育教育为主运用身体运动进行体育锻炼的一种群体性体育教育活动。
2、农村学校体育发展偏颇的表现
2.1、农村教育资源匮乏、教育体系质量不高
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教育资源受基础设施、人力资源、教育经费等多方面的影响,这也是制约着农村学校体育发展和实现农村学校体育教育目标的重要因素。基础设施方面,2007年国家出台《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的文件中明确规定学校在核定的范围内对体育设施配备一定的比例,小学阶段18个班级以下必须配备200m田径场一块、篮球场一块、排球场一块、器械体操和游戏区要达到200m2;初级中学校18个班级以下必须配备300m环形田径场一块、篮球场两块、排球场一块、器械体操区需要达到100m2。作者通过走访部分乡镇农村学校调查发现村级农村学校基础体育设施不完善,农村中小学400m跑道的标准运动场相当缺乏甚至没有,非标准运动场也破烂不堪。运动场地和在校学生人数配备比例与现行标准下国家文件中所提到的农村学校体育场地与班级配备比例相差甚远,农村学校体育在基础设施方面与城镇学校相比较其功能与设备完善远未能达到城镇学校体育的基本要求。因此,农村学校体育基础设施资源的配备不足和与之相关的体育功能配置尚未达到完善程度,这严重制约并影响着农村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人力资源方面,教育人力资源的合理分配是实现教育发展均衡的首要条件,教师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最大动力,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力量源泉。学生的全面发展离不开体育教师的引导和培养,在师资匮乏的现实背景下,农村学校体育教师还存在结构不合理、待遇差、教学观念落后、专业水平较低、工作量大等问题,这严重制约着农村体育教师主体作用的发挥。农村体育教师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年龄结构、学历结构、性别结构的不合理。其中,年龄结构区间相差较大,部分城乡学校体育教师多以年轻、高学历或者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为主,而恰恰相反的是农村学校体育教师多以退休或者退休返聘老师为主。学历结构不合理。就目前形势来看,一线大城市主城区中小学任教老师学历均需要本科及以上,研究生学历也占多数,在农村地区只需专科学历通过考核合格后就可以任教,这在教育资源的配置上形成巨大差异。男女性别结构方面失调,由于师范性质体现在男女结构差异上,男女教师性别结构明显失调,大多数呈现出女多男少的现象;在学科上却恰恰相反,体育女老师相对较少甚至一些学校基本没有体育女老师。因此,教育人力资源的趋于合理是实现教育公平和减少城乡教育差距的重要保障。教育经费方面,我国经济发展势头突飞猛进,但也出现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在农村地区,原教育拨款总量相当少,即使增长幅度很大,教育投入也并未满足实际需求。研究发现,农村学校体育教育经费来源单一,主要依靠上级财政拨款为主,即使投入同等额的教育资金来援助农村学校体育发展,但因受各教育资源因素的制约与牵制等问题,教育经费通过层层下拨,在下达到地方学校时,教育经费所发挥的功能性效果显著不大,很难最大程度达到直接下发于农村学校所产生的效益明显。
2.2、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制约性因素
农村学校体育教育发展是全面提升体育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体育教育质量对学生运动技能的提升以及身心健康发展具有极大影响,国家教育改革计划中明确指出了有关提高教育质量的方针与政策。在国家教育改革计划的背景下农村学校体育发展依然受到一些潜在因素的制约,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人”。人是制约农村学校体育的关键,比如说,农村学校校长或者教学管理第一责任人对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视力度直接影响到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情况,其次是体育教师专业化程度的高低,体育教师专业化程度的高低有可能带动或直接影响同学们的运动兴趣,高程度专业化教学有利于创新教学方式,甚至带动整个学校的体育教学向好发展;(2)“物”。物质保障是整个教育事业运行的基础,农村学校体育的基础设施器材是保证学校体育开展的关键。就运动场地与器材种类而言,相比于城镇化中学,农村学校运动场地有些还是砂砾地等;器材种类方面,农村学校一般以三大球为主,但在三大球中也很少涉及到足球的教学,同时在农村学校一些体育教学器材数量远不能达到《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中所要求的基本数额。因此,从多方面的结果来看,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相比于城镇而言,制约农村学校体育发展因素要多得多,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空间资源也是非常有限的。
3、农村学校体育现实问题
3.1、农村学校体育认知定位存在偏颇
农村学校体育发展既没有发扬先进教育思想观念,也没有吸收城镇先进的认知理念,反而部分农村学校中优秀体育教育理念模式也有所丢失,主要原因在于农村学校体育认知定位有偏颇。研究发现,农村学校体育认知偏颇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1)传统思想观念的认知偏颇。农村地区一些家长普遍认为“体育”是一种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运动,有“搞好体育,步入田地”的想法。这种“重智轻体”的固有思维在农村家长中早已经根深蒂固,其根本原因在于学校教育传播观念误差,使得一些家长对体育科目产生偏激想法,认为学习成绩是衡量一个学生好坏的重要指标,也忽视了素质教育中人的全面发展;(2)乡村教师对体育课程的认知偏颇。相比主科,其重视程度远远不够,在农村学校体育一直以来被认为是娱乐课程,导致部分体育教师对体育课程不重视。近几年,部分省市出台了相关政策意见,随着体育科目入中考与其他语数外主要科目同样比重分数,在一定程度上唤醒了家长与部分农村体育教育工作者对于体育科目的重视程度;(3)由于农村地缘条件恶劣的影响和思想观念认知定位的不足,严重妨碍了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现代化进程,无法更好吸收外来城镇先进体育理念。因此,基于以上三方面分析,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问题主要还是对于体育认知观念与思想认知水平低劣,导致农村学校体育发展停滞不前,为此需要切实解决思想理念这个重要源头问题。
3.2、现有空间教育资源不足
优质的空间教育资源是推动农村学校体育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当前制约农村学校体育教育的最重要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师资力量的缺乏,农村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不足,在新课标体系中无法发挥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农村学校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的不充分问题会导致农村学校教师出现结构性的缺编,出现与体育教师所教非所学的严重现象。在国家教育改革进程中,教育逐渐出现均衡化以改善此类问题,同时也通过“支持计划”“对口支援”“特岗计划”等政策措施使农村体育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补充并趋于合理,但现实情况下也并未满足实际需求;(2)体育器材是体育运动开展的重要媒介,在绝大部分乡村学校中无论是体育器材种类还是数量都是相当缺乏的;(3)教育的基础固然是教育经费的投入,在教育经费的投入上县级政府与教育局二元化政策使教育经费开支相互牵制,经费使用观点不一,这样一来就使得农村学校教育经费不足,同时无法满足正常教育开支,也加大城乡教育差距。
3.3、体育意识淡化,轻视体育课程
2016年5月印发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2016]27号)明确提出:“以培养学生兴趣、养成锻炼习惯、掌握运动技能、增强学生体质为主线,完善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建立大中小学体育课程衔接体系。”通过调查发现,农村学校体育在思想上几乎没有确立创新性的指导思想,都是按照当前所谓的“常规锻炼”和“日常惯例”等方式来运行。《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创新人才培养”目标,摆脱固有的体育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放羊式”的水课体系使学生的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同时课程体系内学生潜力未能得到更好发掘。体育意识与课程体系意识淡化的主要原因在于当前形势下,不少人认为体育课仍然属于副科,学生家长以及学校领导的不重视使得农村体育教师对于自己的教学成果没有期望,体育教师的劳动价值与功能价值未能得到充分的肯定与理解,与主科教师相比农村体育教师没有什么突出的福利来鼓励驱动农村体育教师内生动力发展,长时间的问题积累几乎导致了农村学校体育教师出现“怠课”状态。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对体育意识的淡化以及体育教师轻视体育课程重要性,是当前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最主要现实问题。
4、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创新路径思考
4.1、思想上改变农村学校体育教育观念
学校体育教育是培养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方式,当前部分农村学校普遍对学校体育的认知地位产生偏颇的教育观念,同时传统的固有思想左右着农村学校学生家长的想法,封固先进教育思想理念,这使得农村地区对体育教育认知产生严重偏差。因此,在农村首先需要改变其思想观念,一方面转传统体育教育观念为先进素质教育理念,另一方面通过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理解与重要性认识,改变家长对学校体育教育的价值认识和功能性认识。
4.2、优化空间教育资源配置
学生的全面发展离不开体育教师的指导与培养,在教育资源极缺的农村地区,如何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成为了棘手的问题。在当前农村学校体育的基数大、分布广、规模小等一系列特征下,需要从政府到地方学校各个层面都应以农村学校体育的具体需求进行定位,做到教育资源的精准供给,提升体育资源配置效率,转化由传统的“量”到“质”资源配置,此外还需不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路径。首先,从师资上采取引进优秀毕业生和优秀在职老师,政府也可通过鼓励政策和适当编制份额以及补偿工资、福利政策等方式吸引优秀教师和优秀高校毕业生扎根农村体育事业发展。此外还可通过对现有的体育教师提供专业化的培训,以提高教育师资的教学质量保障社会进程不断变化的教学需求;其次,在体育基础设施上借鉴城镇体育设施,实施体育设施共享,积极动用社会多方面渠道的投入用于加强学校的基础体育设施建设和硬件设施建设。教育资金上,积极向上级部门申请加大教育资金的扶持以备基础教育资金管理和消费,另外还可以通过红十字会募捐、对口支援捐赠等方式提高教育资金力度。因此,农村学校体育教育资源是学校体育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短板,我们需要有效规避,以实现多方参与供给、协同治理、合理布局应用农村体育资源,实现多元途径供给和多元治理体系,优化空间鉴于资源配置以达到农村学校体育路径创新。
4.3、建立健全体育课程评价机制
课程评价机制是一种对教师教学成果的考察以及学生学习成果的检验,对于教育教学有着重要促进作用,因此,合理必要的评价机制在教学中十分关键。长期以来,我们对于小学体育课程有着错误的认识,评价体系不完善。课程开展以后体育课程评价机制的关键在于创立科学规范的校本体系,校本体系包括对学生学习成果、教学过程、教学内容等多方面内容的考察。学习成果上依照学生对体育运动技能的掌握作为评价标准,其中教学过程以教师课程整体性效果和学生的正向评判为依据,教学内容上严格按照新课标的标准体系来进行规范评判。因此,建立健全体育课程评价机制是势在必行的,通过各种体育课程的综合评价指标来衡量体育课程的整体水平,在考核学校体育工作成效时,应将学生的满意度和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程度,以及学生内在参与运动的驱动作为体育课程评价体系指标。这样不仅优化了体育课程的评价机制,还促使农村学校体育教师对职业规划的需求与内生驱动因子的提升,同时也为体育课程向着健康创新的方向迈进。
5、结语
当前是在“十四五”规划的新开局和国家高度重视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背景下,农村学校体育发展关系着整个学校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然而现阶段农村学校体育发展还颇显不足,教育资源的配置不充分,思想观念陈旧落后等原因依然是阻碍农村学校体育发展最突出的因素。提升农村学校体育发展并非一朝一夕,其任务任重而道远,为此我们需要充分利用第十四个五年规划时机,把握学校体育发展新机遇,采取有利学校体育发展的有效举措,把握新时期农村学校体育发展新思路,这样才能解决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现实问题与创新路径,从而促进农村学校体育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庆山,曹际玮.农村学校体育的生态困境及其治理策略[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8,41(04).
[2]吴剑明,揭光泽,石真玉等.粤西沿海地区农村学校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J].体育学刊,2013,20(2).
[3]王祥全,姜勇,仪俊希.体育课程一体化区块链技术的应用选择与架构设计[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1,45(09).
[4]赖宗明,于易,吴飘.基于空间正义理论下农村学校体育“贫困”治理研究[J].福建体育科技,2020,39(4).
[5]江炎.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学校体育发展探索[J].体育视野,20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