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工程测量技术

工程测量技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工程测量技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工程测量技术

工程测量技术范文第1篇

关键词:现代建筑工程 工程测量 测量技术

0、引言

工程测量工作既是施工的基础工作,又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基本保障。由此可见,工程测量工作在现阶段的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应加强新型测量技术的应用,将测量工作认真落实到每一个施工环节,以确保工程的整体质量与施工安全可靠性。

1、建筑工程施工测量工作的特点

对于建筑工程的测量工作特点而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精度要求高。随着建筑工程高度的不断增加,对测量精度提出了更高层次的额要求。因此,必须加强对于施工测量误差的严格控制。同时,对于现阶段的大多数建筑工程而言,多采用阶梯状流水作业方式,大量采用工厂预制与现场装配的施工工艺,如幕墙工程与结构工程等,这同时也对施工测量精度提出了更高层次的额要求。(2)影响因素多。在高层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除了受到测量人员与仪器本身误差因素外,还受到建筑工程设计、施工以及外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3)技术难度大。随着建筑工程高度的不断增加,测量累积误差不断增加。加上受到外界环境影响,建筑空间位置不断变化,高空测量控制网的稳定性不断降低。

2、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

施工测量现场主要工作有长度的测设、角度的测设、建筑物细部点的平面位置的测设、建筑物细部点高程位置的测设及倾斜线的测设等。测角、测距和测高差是测量的基本工作。平面控制测量必须遵循“由整体到局部”的组织实施原则,以避免放样误差的积累。大中型的施工项目,应先建立场区控制网,再分别建立建筑物施工控制网,以平面控制网的控制点为基础,测设建筑物的主轴线,根据主轴线再进行建筑物的细部放样;小规模或精度高的独立施工项目,可直接布设建筑物旋工控制网。

3、施工控制网测量

3.1建筑物施工平面控制网

建筑物施工平面控制网,应根据建筑物的设计形式和特点布设,一般布设成矩形控制网。平面控制网的主要测量方法有直角坐标法、极坐标法、角度交会法、距离交会法等。随着全站仪的普及,一般采用极坐标法建立平面控制网。

3.2建筑物施工高程控制网

建筑物高程控制,应采用水准测量。主要建筑物附近的高程控制点,不应少于三个。高程控制点的高程值一般采用工程±0. 000高程值。±0.000高程测设是施工测量中常见的工作内容,一般用水准仪进行。

4、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中测量技术的应用

4.1 施工控制点的布设与施测

在施工控制点的布设过程中,应对工程建筑的地形、走向、周边环境等因素进行充分考虑与分析,控制点应均匀布设,并要求通视,确保采用正倒镜分中法投测轴线时或后视时均在观测范围之内。

4.2 轴线与各控制线的放样

对于施工场地的控制测量而言,应坚持“由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的逐级控制原则,并结合工程结构特点与现场施工需要,以指定的点为高级控制点,并沿施工场地周围敷设一条闭合导线,作为首级导线控制网。在控制网建立之后,应对导线全长的相对中误差以及方位角的闭合差等参数进行检核,确保其各项指标在设计要求范围内。

当场地平面形状较为复杂且控制点布设难度较大时,在施工测量的整体控制过程中,应选择内控为主,外控为辅的控制方法,并确保内外联测。在轴线控制时,应确保边长不应过长,并由此作为工程施工的二级测设导线,以避免因工程高差太大而产生的影响。同时,为了防止地上与地下部分结构测量放样误差超限,应提前在基础护坡的周围布设 “十”字轴线控制点,并与Ⅰ、Ⅱ级导线点联测,以确保施工测量精度在设计要求范围内。对轴线控制点进行测放时,应按照常规的正倒镜投点法进行测设,严格复核后,采用极坐标法或内分发测放出其他线以及墙体控制线等细部线。

4.3 竖向标高控制

根据建筑等级以及测量设计要求,选择相对应的等级水准测量控制方法。对于±0.000 以下的工程结构而言,因基坑较深,选择水准仪高程测量方式向基坑中传递,以获得基底的高程,在经过反复的检查以及闭合差调整后对其进行保护来作为标高基准桩,并将桩数控制在3个以上。对于±0.000以上的建筑结构而言,为了避免标高超限现象的发生,应对标高控制点进行联测,在进行检核后再进行上层建筑结构的标高传递,并在适当的位置布设标高控制点,将其精度控制在 ±3mm 以内。

5工程测量对于工程质量的作用。

5.1工程测量在主体结构施工阶段对工程质量的作用

在主体结构施工阶段,工程测量对于工程质量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墙柱平面放线、建筑物垂直度控制、楼板、构件的平整度控制等。其中,墙柱平面放线的精确度,直接影响建筑物的总体垂直度。所以,每次混凝土施工完毕后,第一道工序就是测量放线。通过了测量放线不但能够为下一道工序提供依据,并且能够及时发现上一道工序所遗留下来的问题,使其他专业的施工人员及时处理质量问题,避免问题的累积。在标高测量控制方面,能为模板施工提供准确的基准点,是模板施工平整度的保证。如果垂直度偏差过大,必须通过装饰阶段的抹灰等措施来弥补。除了所带来的经济损失不说,还会埋下一个隐患:抹灰的厚度过大,容易造成墙面空鼓,从引发外墙渗漏等质量通病,导致高空坠物的危险。

5.2工程测量在装饰装修施工阶段对工程质量的作用

建筑物经过装饰装修阶段将成为成品或半成品交付业主使用,前期主体所遗留的|量缺陷问题必须通过这一阶段进行整改、处理、隐蔽。测量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室内外地面标高控制;外墙装饰垂直度控制;局部构件、线条的施工放线,内墙装 饰平整度、垂直度测量等。其中,室内外地面标高控制线是保证建筑装修地面整体平整度的重要依据;砖砌体平面放线是必不可少的工作,是按图施工的前提条件。外墙装饰垂直控制线的测量精度很大情度上决定外墙的整体装修质量,是外墙抹会、墙面砖、幕墙施工等工作的基本依据。

5.3工程施工及运营期间的变形观测对工程质量的意义

建筑物的沉降观测在施工过程中有着重大的意义。通过观测取得的第一手资料,可以监测建筑物的状态变化和工作情况,在发生不正常现象时,及时分析理由采取措施,防止重大质量事故的发生。变形观测具体包括:基础边坡的位移观测;建筑物主体的沉降观测;高层建筑物的水平位移观测等。准确的观测成果为施工期间的工程质量、人民财产安全提供了最有效的保证。特别是在深基坑施工、填海区、地质断层构造带的施工工程显得尤为重要。而由于建筑物沉降、位移等引起的边坡及道路坍塌、楼房及桥梁倒塌等安全质量事故屡见报端。因此,我们必须努力作好建筑物的变形观测,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工程测量与安全事故常常有关联的,具体不做阐述。

参考文献

[1]刘海洋,张国旗.测绘新技术与工程测量的内在联系[J].科技致富向导,2010(12).

工程测量技术范文第2篇

【关键字】工程测量;技术;应用

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促进了工程测量技术水平的进步,并且在相关领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现代化建筑工程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测量技术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提高测量技术的水平,充分运用高科技,为我国测绘事业做出巨大的贡献。

1 工程测量技术要素

首先运用的是地面测量仪器,它使测量技术的工具更加超前,方式更加灵活多样,促进了工程测量向自动化、现代化迈进,地面测量仪器大大降低了工作人员测量工作量,同时设备的精确性也避免了人工计算发生的错误。

其次运用的是GPS测量技术,运用这项技术能合理利用每一种资源,大大降低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而且它定位的准确性较高,测量时间短,操作流程简单,能实现自动作业,另外它还可以提供立体的三维坐标。这些优势大大提高了测量效率,提高了测量的准确性。

再次运用影像测量技术,可以充分利用被测区来提供三维信息,依据多种像控点在被测区实行影像拍摄,利用计算机提取影像,运用这种方法能快速和便捷地拿到测量结果,提高测绘效率。

2 工程测量技术发展现状

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优化了工程测量技术。电子技术发明与使用为工程测量技术提供了更多新颖的方法,提供了更多的操作手段。当前进行工程测量主要用到的设备是电子经纬仪和全站仪,这两个设备互相利用和合作,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GPS 测量技术以及影像提取等技术融入到测量技术当中使它发挥了更强大的生命力。GPS 测量技术具有较大的机动性和灵活性,比起传统测量技术,它能实现对繁杂数目的贯穿,它能实现对观察比较困难的地方的透视,使施工人员工作更加一目了然,提高效率。当前主流的测量方法是采用GPS 静态构建隧道总体控制网络。工程测量技术是整个工程全局规划的眼睛,这个阶段的工作不做好,整个工程进展都会受到影响。所以企业要提高测绘技术管理和应用水平,通过培训提高测绘人员的整体素质,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全球卫星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和进步,这使利用测量技术测绘地球的整体成为可能。多媒体技术和卫星通信技术应用到工程测量技术中使测绘产品由纸质信息转变成了多媒体信息,这使信息的收集传递和整理变得更加方便、快捷和灵活,提高了测绘工作效率。

3 工程测量技术的注意事项

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促进了现代工程测量技术的进步。传统工程施工过程中主要是人工进行测量,出现的误差比较多,这大大降低了整体工程的质量,如果出现误差太多就会导致整个工程全部荒废,工程不得不进行重建。因此我们要不断更新技术,实现工程测绘技术的数字化和自动化,这样能提高施工质量,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在运用新技术进行测绘时也有一些注意的事项,比如运用GPS 测量技术进行测绘时,当各种垂线的偏差无法进行准确的测定的时候,以法线为标准的GPS 成果就无法转成为采用垂线为标准的施工测量。测量隧道时,主要是利用对方向观测的准确度来判断横向的贯通误差。企业要加强对测绘人员专业知识的培养,通过培训提高他们的测绘技术水平,测绘人员的职业技能水平提高才能使工程测量水平提高,才能使工程测绘技术得到大力推广和应用。

4 工程测量技术的应用

4.1 移动测量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空间同步技术、移动信息传输技术、多传感器集成技术和自动提取技术共同组成了移动测量技术。野外全息技术和基于DMI 的信息提取技术是移动测量技术生产的产品。移动测量技术主要是对专题热点进行数据采集,能实时地对地理信息进行控制。

4.2 数字技术的应用。测绘技术发展在很早的时候,测绘方法单一,科技水平低下,地理测绘需要依靠工程勘测来进行,这种方法不利于施工地域整体性勘测,容易形成测绘误差。当今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应用,GPS、Google、Eerth 等地理信息网络系统在测绘技术中的运用使测绘技术发生革命性的变革,研发出了数字化的测绘软件,优化了地理测绘水平。另外加强网络集成数字技术在工程测绘中的使用能实现网络资源共享,能更加方便、快捷地对测绘目标区域进行地理信息模拟分析,能对数据库信息进行备份从而提高工作的安全性和效率。

4.3 摄影测量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摄影测量技术从处理对象上来看,可以分为航空摄影测量、也面摄影测量、卫星摄影测量等,通常所见的摄影测量技术处哩有空中的三角测量、数字地面模型成像、正摄影测量、地物测绘等。摄影测量技术提供的三维空间信息是不需要以接触被测物体为前提的;其单相机系统在十米范围内测量精准度能达到0.08毫米,双相机系统能达到0.17毫米;测量的速度非常快且受环境影响度小,所以即便是在不稳定环境中也可以继续测量;在进行工程测量工作中单相机系统只需要一人携带到现场就可以了,所以其便携度也非常高。摄影测量技术结合了GPS、计算机技术后能在达到非接触则量、高精准度、快速测量、强大的不稳定环境测量技术、良好的便携度。所以它的测量高效率使得它在城市工程测量领域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现代测绘技术中又分高程控制测量和平面控制测量,它们在工程测量中也具有广泛的应用。

4.4 高程控制测量与平面控制测量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1)高程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是一种水准测量,它主要测量隧道洞口及井口水准点的高程。在一定距离中设水准点并将其组成水准路线所形成的网形是高程控制网。水准点最终要达到设站少、精度高、观测快的效果。它在工程测量中的具体应用体现在高程控制点的布设、水准测量检核与测站计算中。 高程测量的方法包含了水准测量法、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法。水准点适合在土质坚硬长期使用的地方设置,其设置的距离应符合等级规定的安排。水准测量在两次观测高差较大超限时进行重新测量,重测结果与原先的测量结果进行对比,比较的差值不超过时限时取三次结果的平均数作为测量的最后结果。而检核水准测量时首先计算检核,闭合差若计算下来超限则需要重新测量;其次进行测站检核,在测完两次的高差之后若是超过了限制数字则要重新测量。在进行测量时需要注意的是使用一个水准点作为高程起算点,提高观测精准度。(2)平面控制测量。所谓的平面控制测量就是指测定控制点的平面位置工作。平面控制测量的常规方法有三角测量、精密导线测量和交会法定点测量。所谓三角测量就是指将地面的控制点组成相互连接的三角形,扩展成网状后就简称三角网,而三角点则为用三角测量方法确定的平面控制点。精密导线测量与三角测量不同的地方在于将地面的控制点相邻点连接成为直线最终构成的折线形,简称导线网,相似的,导线点则为用导线测量方法确定的平面控制点。

参考文献:

[1] 王奎.测绘工程测量技术的应用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01).

[2] 张燕凯,焦吉文.现代工程测量技术的应用方向解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05).

工程测量技术范文第3篇

[关键词]工程测量 技术

[中图分类号] P258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11-111-1

0前言

工程建设中的测绘工作可以统称其为工程测量,其中包括工程建设的设计、勘测、施工、管理阶段所进行的各种测量工作,其目的是为建设项目的设计、勘测、监测、安装、施工、竣工及运营管理等一系列工序而服务的。工程测量是测绘学在工程建设中的直接应用,其应用领域包括:公路、铁路、水利工程、建筑工程、隧道工程、桥梁工程、城市市政工程、海洋工程、厂房建设、国防建设、矿山测量、农林、地质等。工程测量在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可以说,如果没有测量工作所提供的数据和图纸,任何工程建设项目都无法顺利的进展。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城市规模的扩大、大工程建设项目的不断增多,再加上微电子、计算机技术等的应用,对工程测量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许多的测量新技术、新方法,并推动和加快了工程测量技术的发展。

1工程测量中应用的技术

1.1自动化技术

在测量过程中,有时会遇到需要连续监测一个物体在某种力的作用下所发生的几何变形,或是定时的进行测量,并将所测得的数据及时的表达出来。在这些情况下,就需要用到自动化技术。当利用自动化技术进行工程测量时,可以实现自动监测、实时监测、连续测量、遥测等。

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实例:欲测量导轨是否平整。具体做法,步骤一:在导轨的旁边安放一个水槽,槽内装有导电液体,该液体可作为电容器的一个极板;步骤二:将一辆装有一个水平衡臂的小滑车放置在导轨上,水平衡臂的一端与导轨的顶面相接触,另一端伸出一根竖杆,竖杆下端悬挂电容器的另一个极板。设法让小滑车沿着导轨滑动,可以发现电容器的可动极板也随之移动,并且该极板离导电液体液面的距离也发生变化,这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就会被传感器记录下来,并反馈出来。根据反馈的结果,就可以快速、精确的测量出轨道的不平度。

1.2电子测速仪

电子测速仪是由电子计算机、电子经纬仪及电磁波测距仪组合而成。作为一种既能测量距离,又可测量角度的多功能仪器,电子测速仪在地形测量、控制测量、施工放样测量等测量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电子测速仪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实例:某单位拟建造一个大型的冷却塔,塔高180m,壁厚0.1m。要求施工单位必须保证塔壁上每一点与设计值的偏离不超过3cm,目的是为了达到预期的冷却要求。针对这样一个技术难题,利用电子测速仪可以较好的解决。具体操作如下:在所使用的施工设备上安装许多测距用的四面体反光镜,在地面上能观测到反光镜的地方安放电子测速仪。根据所测量点的平均高程,利用计算机查得相应高程的断面半径,与设计半径相比较,即可得到每一个点的径向偏差,也就会发现哪些点偏离了设计位置。

1.3全球卫星定位技术(GPS)

GPS是全球定位系统/授时与测距导航系统的简称。GPS定位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测量学中的空间距离交汇的方法。GPS系统包括:GPS接收机、地面可控制部分和空间部分。与传统的经典测量技术相比,其主要具有:自动化程度高、精度高、全天候作业、操作简单、效益高等特点,已成功应用于航空摄影测量、工程测量、大地测量、运载工具实时监控、导航与管制、地球动力学、资源勘探、城市规划等领域,遍及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各个部门。

GPS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则是RTK技术,该技术是数据传输技术与GPS测量技术的结合,是一种更先进的技术。具有全天候作业、定位速度快、操作简便、观测时间短等优点,是GPS测量技术新的发展成果。

1.4RS技术

RS技术也就是遥感技术,包括信息传输技术、传感器技术、信息提取、处理和应用技术。该技术不与物体直接接触,是利用传感器接收地面物体反射的或发射出的电磁波信号,并以数据或是图像的形式记录下来所接收的信号,再传输到地面接收器。遥感技术的全过程即为:接收、处理、分析和判读。该技术具有获取资料速度快、可实现反复观察、感测面积大、受限制小、可实现连续运行等优点,多用于土地资源调查、地质调查、海洋资源调查、水资源调查、植被资源调查、城市遥感调查、考古调查、测绘、环境监测和规划管理等。目前,主要的遥感应用软件有ERMapper、ERDAS和PCI。

1.5地理信息技术(GIS)

GIS是集测绘遥感学、空间信息科学、环境科学、计算机科学和管理学等学科为一体的一门新兴的学科,具有数据存储量大、规模宏大、处理复杂、功能强大等特点,已成为多学科集成显示的基本工具。其技术优势主要在于:具备辅助决策、空间预测预报和提示功能,并且具有集地理数据采集、存储、分析、管理、可视化显示、成果输出于一体的数据流程。目前,GIS已成为一门新兴的产业,在国防建设、地质矿产、气象海洋、测绘、农林水利、城市规划、环境监测、区域开发、土地管理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6数字摄影测量技术

数字摄影测量技术是基于摄影测量与数字影像的基本原理,综合应用数字影像处理、计算机技术、模式识别及影像匹配等多学科的方法与理论。航空摄影测量是大比例尺、大面积地形测图、地籍测量的重要方法与手段,可以提供影像的、数字的、线划的等多种形式的地图产品。利用全数字摄影工作并结合GPS技术在摄影测量中的应用,可以实现摄影测量向着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方向迈进的目标。

2结语

工程测量为工程建设服务的,贯通于整个工程建设的始终,甚至在建筑物的运营阶段也起到较大的影响。工程测量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手段。当前,随着测绘技术的不断进步、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工程测量技术也正在向着测量数字化、测量过程控制和系统行为智能化、测量内外作业一体化、测量控制智能化、测量成果和产品数字化、数据获取及处理自动化、信息管理可视化、信息共享和传播网络化的趋势发展,并将逐渐成为我国工程建设的重要前提和可靠保障。

参考文献

[1]陈俊勇,胡建国.GPS技术的新进展[J].测绘工程,1996(2).

工程测量技术范文第4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测量技术;错误原因;测量要点

中图分类号:[TU198+.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现代建筑工程建设企业的不断发展以及建筑测量新技术的应用,建筑工程建设企业对工程测量工作的认识不断加深,这为有效提高建筑工程测量工作质量,保障简述工程施工质量,促进工程建设勘测、设计、施工管理等各个阶段的工作开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加强建筑工程测量工作是现代建筑工程建设中的重要工作之一,是工程投资建设企业必须重视的重要工作。

一、建筑工程测量技术概述

1.1建筑工程测量的内容在建筑工程中测量工作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

(1)在施工之前要建立施工网;

(2)对建筑物的定位进行测量;

(3)在施工过程中,测量机械的安装位置;

(4)在工程竣工之后的测量。

(5)在施工中对一些高大的建筑物进行观测。

1.2建筑工程测量的要求

建筑施工测量即按照施工要求将设计的建筑物以及建筑物的平面位置在地面上进行标定,从而更好的进行施工。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的测量,就是为了更好的将施工的各个工序进行衔接。施工测量是建筑施工的先导性工作,也是竣工之后要进行验收的主要内容,这对于建筑物的质量与效率都有重要的影响。在测量工作开始之前应该对将要进行的项目以及任务要求设计施测方案。在多个施测方案制定之后,要根据技术以及条件再择优选取。

二、建筑工程测量技术的应用

2.1GPS测量技术

GPS测量技术是目前应用较广的测量技术,它主要是通过特定仪器和设备来捕获GPS卫星信息,在经过相应处理后获得测定点的三维坐标。该项测量技术因其操作简便,自动化程度高,测量定位准确等优点,受到各工程测量单位的广泛推广和应用。当前,GPS测量技术在建筑工程测量上的应用主要有两种方式,即:静态和快速静态定位测量方法。前者主要是将GPS定位中的接收机天线假设为静止状态,从而确保测量定位的高精度性,例如:建筑工程的定线以及基础测量等工作都属于静态定位测量。而后者则主要是利用载波相位来测量待测点,因为载波相位本身就具有较高的精准度,且只需要一个或者少数的几个历元的观测值,就能很好的满足测量定位的高度精准性。

2.2GIS测量技术

GIS测量技术当前主要用于城市水利工程、城市规划工程以及建筑工程测量,它是集地理数据采集、储存、数据管理及分析,三维坐标可视化和数据结果输出为一体的一项现代测绘技术。GIS测量技术在建筑工程测量上的应用,主要是利用该城市中原有的信息和数据,将建筑工程的测量绘制成图,从而提高建筑工程测量工作效率,同时也降低了野外测量的具体工作量。由于GIS测量技术具有高的精准度、较低的测量工作量以及操作简单等特点,近年来,已受到广大建筑工程测量单位的青睐,并得到很好的推广和应用。

2.3摄影测量技术

随着技术不断进步,摄影测量仪器在逐渐的发展,它具有了质量高,精度高等特点,进而摄影测量技术逐渐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在城市和工程测绘中就得到了应用。在摄影测量仪器与计算机相结合之后就能够提供实时的三维空间信息,这样就减少了外业工作量,另外还有种类多、测量高效率等优势,具有广泛的前景。另外,全数字化摄影测量工作站也随之出现,这样就为摄影测量技术提供了新型的技术手段,目前该技术在大型的工程勘察单位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航空摄影测量技术也是一种重要的手段,它可以提供多种形式的地图,例如影像式、数字式等等,目前在城市中的大型比例尺地形图的侧会中也得到了应用。

2.4数字成像测量技术

与前两者技术不同,数字成像测量技术主要是利用计算机系统来实现的,从二维中提取出三维信息,并通过在测定点拍摄多点影响及数据来完成测量工作。该项技术经常用于测定区域地形较为复杂,且测量的放线工作比较困难的建筑工程测量中。同时,当前由于数字成像测量技术的成熟以及相关设施的不断完善,数字成像测量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它为我国建筑工程测量中的多点影响的拍摄以及从计算机中提取相关的变形参数,提供了很好的技术支持。

三、工程测量常见错误及产生的原因

3.1测量人员素质及能力参差不齐

部分建筑施工企业没有专职的施工测量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基本上都是由其他技术员兼职,主要聘用测量工、学校刚毕业出来的人员担任测量负责人,无独立工作经验,这些缺乏专门训练的业余人员,对常规测量仪器的性能、操作及测量方法都一知半解,根本不能胜任施工测量工作,也就无法保证施工测量的质量。

3.2测量仪器的操作不当,且日常保修不到位

一般来说,测量所用的仪器都属于精密仪器,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测量人员的水平有限,没有严格按照正确的使用方法操作,导致测量仪器的灵敏度降低。

3.3测量的质量监管与控制不到位

对建筑工程质量的监控,现有的体制是政府监理和社会监理共同参与,有条件的建设单位,还有自己的建筑工程监督部门,可谓三管齐下。但是,在实际的建筑工程质量监控和建筑工程竣工验收时,都只注重其他施工质量的检查与控制,而忽视施工测量质量的检验。

3.4测量人员与设计、技术部分沟通协调不畅

随着大型建筑工程项目的不断涌现,工程测量在先进仪器使用、精度要求上日益专业化,技术建筑工程师已不能完成施工放样、模板安装位置检查、隧道断面测量等工作,需要测量建筑工程师的全程参与测控。

四、建筑工程测量要点

4.1建筑工程中基础施工放线及复测

基础施工放线建筑物定位桩设定后,由施工单位的专业测量人员、施工现场负责人及监理共同对基础工程进行放线及测量复核(监理人员主要是旁站监督、验证),最后放出所有建筑物轴线的定位桩(根据建筑物大小也可轴线间隔放线),所有轴线定位桩是根据规划部门的定位桩(至少4个)及建筑物底层施工平面图进行放线的。放线工具为“经纬仪”。基础定位放线完成后,由施工现场的测量员及施工员依据定位的轴线放出基础的边线,进行基础开挖。放线工具:经纬仪、龙门板、线绳、线坠子、钢卷尺等。小工程可能没有测量员,就是施工员放线。注意:基础轴线定位桩在基础放线的同时须引到拟建建筑物周围的永久建筑物或固定物上,防止轴线定位桩破坏了,用来补救。

4.2建筑物桩基的定位

如果导线控制网不是直接利用中线,可以选其就近导线点对数个墩位进行交会,拨角交会应有三个方向,其交会角尽量接近900困难也不小于300和大于900电仪拨角跟踪测距且是直线。将点位调正到直线上后,可以直接定出直接定位,最好也应两个方向进行。如果中线本身就是导线,而桩基中心,然后置桩基中心按垂直线路900方向建立护桩(至少三个)或光电仪直接定出各桩基之法线护桩。

4.3曲线的测设

曲线的测设有很多方法,现在只列出一种简单适用的方法,可称之为“偏角后退法”,它与以往的前进偏角法测设方向相反。曲线五大控制桩既已确立,曲线闭合问题已不存在。此时可以置镜于曲中点,用圆曲线全长偏角的一半的度数对准缓圆或圆缓点,松上盘逐次拨减固定距离之偏角,向仪器方向后退量距定出各中心桩;测设缓和曲线可以置镜于直缓(缓直)或缓圆(圆缓)点,以缓和曲线全长之切线偏角对准缓圆(圆缓)点或直缓(缓直)点,松上盘,按预先算好的各桩偏角度数进行拨角,向仪器方向后退量距,定出各中心桩。

结束语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的发展,各项科技成果不断涌现,这给我国的工程测量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建筑施工的测量技术作为建筑施工的一项重要工作,其测量数据的准确直接关系到了建筑施工的质量。因此,我们应该建立更加全面的施工测量体系,有效地保证并提高测量数据的准确性,提高施工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伍金珠.测量技术在房产测量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0.(16).

工程测量技术范文第5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测量技术;数字测量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1、建筑工程测量的特点

1)建筑层数过高,对于整体测量结果的影响越大。若建筑外形不规则,或过于独特,那么在施工过程中,很容易受施工环境的影响。或者由于测量控制网大都架设在高空,不够稳定,想要完成测量通常是较为困难的,并且对于各类测量仪器的设置也很不利,这时就需要一些特殊的测量手法来实现对其的相关测量。

2)受高层建筑构造的影响,在施工测量中,精准度不能得到有效保障。若是累积误差过大,可能在施工过程中影响工程的质量,甚至引起建筑受力结构的建造不合理,这就要求我们在测量过程中对于误差有严谨的态度,不能因为误差小就不以为然,在大型建筑的测量中,若每一个数据存在一小点误差,整体的结果就会相差甚远。另外,由于对施工速度有规范,所以高层建筑大都会使用流水施工的方式,例如各类幕墙工程等,这些对于精度的把握要求更加严格。

2、我国建筑行业对数字测量技术的应用现状

由于中国现在还是处于发展中国家,无论是经济方面还是科学技术的发展都不如欧美大国的实力,因此就现在的发展情况而言,我国建筑施工行业对数字测量技术还没有得到普遍的推广和使用,只有在国建政府关注的重点建筑工程上才可以得到使用。就此技术当前的发展情况进行一定的分析,只有了解技术的发展现状和推广遇到的困难才可以针对性的解决问题。虽说我国将科学技术应用到建筑施工行业时间较短,但是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从而促进了建筑行业的进步,为建筑行业推广采用数字测量技术而做出了较大的贡献。经过对多起实例进行分析之后可以得到,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采用科学技术“数字测量技术”之后不仅大幅度的提高施工的整体工作效率还提高了对建筑数据测量的精准程度。在对建筑测量数据进行处理的时候因为有关部门已经采用了计算机作为新型的处理方式,此种方式被我国建筑行业所接受,并且受到了普遍的使用。数字测量技术与计算机处理技术相结合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进步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3、目前常用的数字化测量技术

3.1 建筑工程测量定位

测量定位是建筑工程投资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只有好的测量定位才能够保障建筑工程的高效施工。在现代的数字测量技术中,GPS 数字化测量技术能够根据卫星定位,通过静态定位,用长时间的观测提供出一个精准的结果,但是其缺点就是想要精准的结果就必须耗费大量的时间,所以说对于一些要求并没有那么严格的工程来说并不适用,所以还有另一种快速静态定位方式。

3.2 建筑工程测绘

现代数字测绘技术与从前使用人力相比有许许多多的优点。所以数字测绘技术在建筑工程领域得到了十分广泛的运用。通过先进的科技手段,减少了人力在工程测绘这一个庞大的工作量中所要承受的劳动强度,并且对于测绘成品的质量有一定的保障,通过一系列相关的电子设备,实现了实时的、动态的定位,有数据采集、处理及编辑、自动绘图等各项自动功能,将工程测绘的工作效率提高了许多。与此同时,其测量精确度高对工程施工质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所以数字化的工程测绘技术在工作中取得了大批好评。

3.3 建筑变形监测

最先应用到数字成像测量测量技术的是矿山测量这一领域。目前阶段,在该项技术不断发展成熟的背景下,数字成像监测技术也在建筑工程变形监测中得到了运用,其工作原理就是使计算机对被测量的二维影像数据做出快速的分析,形成对于建筑的沉降、水平位移及倾斜等潜在威胁做出合理的评估。

应用数字成像技术,对于建筑物的变形监测工作效率提升十分有帮助,并且能够做到更加准确,对于建筑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形成保障。在数字化技术不断向前发展,且当前阶段的数字化技术应用于建筑工程测量后获得的不错的反响的基础上,未来数字化测量在建筑工程测量方面应用前景十分广阔。数字测量技术由于其优点十分突出,已成为了建筑工程施工、测量单位极为看重的数据获取方式,并为数字技术在建筑工程行业的推广做出了好的表率,数字技术是未来的建筑工程测量中的重要先进技术,将为推动建筑施工的精确化以及高效化做出极大的贡献。

4、数字化测量技术的发展方向

由于科技的不断进步,各类数字化技术在工程测量中逐步兴起,建筑工程测量中对于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也有所增加。但是由于我国经济形势的影响,上世纪八十年代所兴起的数字测量技术在我国的推广应用起步很晚。但是近年我国房地产市场的繁荣发展的发展带动了建筑工程市场的发展,为数字化测量技术的实际应用提供了便利。据调查发现,我国建筑施工人员对于数字化测量技术有相当高的评价。数字化测量技术不仅仅降低了测量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并且还拥有十分稳定的精准度,效率高,对于建筑施工的迅速、安全开展提供了保障。目前阶段,数字化的测量技术也得到了十分普遍的运用,并且这也使当前大比例的测绘技术开始向数字化、信息化方面发展。

我国建筑行业应用最普遍的传统测量技术一共分为两种:光学、机械,而现在虽未受到大面积推广使用的数字测量技术则是采用了当前较为先进的微电子技术,其不仅提高了我国当前的科学技术实施应用程度,促进了科学的创新,并且还为我国建筑行业的进步作出了较为重大的贡献。原有的机械化测量技术不仅要耗费较大的劳动力,还对操作人员的专业技能要求比较严格,而在采用了数字测量技术之后不仅可以减轻测量过程、人工,还加强了测量数据的精准程度。在与计算机处理系统相配合之后便可以进一步的保证在对测量出来的数据进行处理的时候会由于复杂的处理过程而产生人工误差,再加以全面的计算机智能传输技术,可以完全的将数字测量的优势显现出来。数字测量技术采用了人工、自动两种设置,可以针对不同的设备和工程设计不同的应对方案。由于科学技术和经济等方面的发展,施工单位有了更多的资金和先进的头脑理念,促使其采用数字测量技术,而当前的社会发展环境和进程可以保证数字测量技术的推广和使用。

现代化数字测量技术,是由传统的光学与机械化向着更加先进的微电子技术以及智能化测量发展,在测量工作中,可以通过对数字化测量机械进行相关的设定来使机械完成简化测量工作,并能够为测量工作的精确化及信息化提供相关技术方面的支持,整体提高建筑工程测量工作的效率以及施工过程中的效率。并且,由于测量活动在建筑工程的起步阶段、进行阶段以及结束阶段都有作用,所以数字化测量的设备还能够支持根据测量项目的不同,对于设备参数的进行不一样的设定,或者选择不一样的设备。而且为了使设备更加人性化,现代化数字测量技术相关设施正在向便携化、一体化方面发展。此技术对于推动我国建筑工程测量技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5、结语

建筑工程测量中数字技术的应用范围是十分广泛的,并且对于这一种新技术的应用,绝大部分建筑工程施工人员都很满意其测量结果,对于该技术具备的高准确度、高效率十分看重,认为其在未来建筑工程测量中能发挥的作用是巨大的,足以说明该项技术的优秀性。但是需要提醒注意的是,对于数字测量技术,其设备操作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并且操作人员要能够在设备的操作过程中不断结合实际进行机器的完善及优化,进一步提高其工作质量并能适应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

参考文献:

[1]汤文岗. 数字测量技术在建筑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 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