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编辑课程论文

编辑课程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编辑课程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编辑课程论文

编辑课程论文范文第1篇

1.1程序语言主要是英语,不容易理解

几乎所以的计算机语言都是英语,大部分英语单词不是常用的词语,造成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程序的过程中,必须先查字典翻译程序中的词语,才能理解程序中命令和语句的意思。有的就是查找字典了,也翻译不准词语的意思,因为大部分计算机语言中的词语意思是专业英语,只在计算机中代表特定的意思,而在其他语境中却代表另外的意思。

1.2计算机程序语法和结构严格,不容易掌握

计算机语法和结构比较严格,所有的变量必须先声明,语句结构有严格的顺序和组成部分,缺少任何一个标点就可能会造成错误或者程序执行不了。所以学生要记住大量的语法结构和特殊符号,要不然根本理解不了程序,更不可能写出程序。

1.3计算机程序逻辑性强,程序不容易设计

在编程过程中,往往为了解决一个问题要运用很多语句和命令来解决问题。但计算机语言是逻辑性很强的语言,在程设计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不知如何下手,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来解决问题。就算知道用什么方法解决问题,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往往缺少相关命令或者考虑不够全,造成程序编写错误,或者根本到不到预期效果。

2易语言的特点和易语言用于编程教学的优势

2.1易语言的特点

易语言是主要以汉语作为命令和程序代码一种计算机编程语言。由于易语言是全中文支持模式,编程者无需很高的英语水平,就可以学习和掌握易语言。易语言跟其他大部分开发语言一样,它拥有专门的、可视化的、集成化的开发环境,用户可以利用它进行程序编写、界面设计、编译调试等一体化的操作。汉语命令和代码的快速录入与识别是易语言的最大特点,同时易语言的语法结构按照汉语的语义特点进行设计,特别是程序定义模块采用便于理解的表格形式,用户无须记住程序的定义方式和使用格式,直接填表即可。利用易语言编程,告别了其他编程语言繁琐的定义和严格的格式,不用在意变量的使用范围,符合学生的思维方式和特点,使学生更容易明白算法和语句结构,更深层次理解编程的本质。另外易语言提供的参数提示和引导技术,不用用户记住命令和语法,只需要按照中文的意思输入拼音即可获得命令提示和参数引导。对于初学者来说,易语言的学习就是打开编程之门的钥匙,对学习其他编程语言也是有极大帮助的。

2.2易语言用于计算机编程教学的优势

2.2.1易语言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编程的兴趣

目前高校的计算机编程课一般都是国外的开发的语言,学生不仅对语句与命令难以理解,而且要记住大量的语法与结构。许多学生看编程的书籍像是看天书一样,大部分学生一提起编程课就感觉是乏味和无趣,对其失去了兴趣。因此计算机编程课变成了大学中最无聊的课。易语言是以中文为基础的开发语言,语句和命令按照我们的表达方式来命名,同时,语法结构也按照我们的思维习惯和表达方式来设计,符合我们心理特点。另外它也是可视化的、集成化的编程语言,利于学生理解与操作。所以能提高学生的兴趣,使计算机编程的学习变的比较容易。

2.2.2有利于学生培养编程思维意识

程序编写的本质就是运用逻辑思维解决问题,要学好编程课程其关键点在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意识,提高学生的计算思维意识,使得学生养成一种编程思维和思想。易语言是窗体设计和代码编写相结合来实现程序编写的,支持可视化的操作,窗体和组件的属性都是中文形式。包括支持库、程序、编辑菜单栏都是中文语句。用户可以直接用中文输入命令和语句,也可以按照命令函数提示格式输入语句。它独有的帮助功能能够提示代码流程,可以方便用户理解程序所表达的意思。对没有接触编程语言的学生来说,可以快速上手,并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开发出小游戏和软件。

2.2.3易语言有利于减轻教师的授课压力

计算机编程不仅对学生来说是枯燥和乏味的,对教师授课来说也是有压力的。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反复讲解才能让学生了解特有的名词和语句,但由于学生没有计算机编程思维,又没有非常切合生活的实例,所以学生还是一知半解。其结果是教师费了很大的力,学生还没有学好。讲授计算机编程课的教师有很大的压力,因为不能用常用的语言来解释特定的命令和结构,同时在课堂上又要给学生讲解英文单词。大部分的程序都是英文,就算有时候讲解完也不能让学生完全明白其中意思,因为单词的意思往往也不能说明它在程序中的特殊意义。易语言的简单易学,可以让学生对程序的执行流程、语句结构等有一定的认识,教师也不用再翻译英文单词,降低了教师讲课压力。

3易语言应用于大学计算机编程课程的改革内容

3.1课程设计的改革

3.1.1采用灵活多样的课程设计形式

作为必修课程开展教学,针对广大非计算机专业学生,作为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必修课进行开设,由于非专业学生对计算机语言的应用能力不用太强。开设易语言课程,让其对计算机编程课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和认识,培养一种计算机编程的意识。作为计算计算选修课开设,由于易语言在现实应用中还不很不广泛,大部分软件开发都还是应用的是常用的编程语言。针对计算机专业课的学生,需要利用编程语言来设计软件并在以后的工作中,利用语言来开发程序,易语言只能作为一个了解的语言,而不能利用易语言来实际操作和编程,所以可以作为选修课程来学习。也可以作为第二课堂来学习,在课余时间教师可以利用第二课堂,对易语言有兴趣和喜欢编程的学生进行讲解。有些学生喜欢编写小游戏或小软件,喜欢钻研计算机编程问题,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让他们学习易语言,并开发相关的软件和系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1.2分层次、分学科教学

由于易语言简单易学,可以在学生中开展分层次、分学科的方法进行教学。由于学生计算机水平的参差不齐,如果让有些计算机水平比较好的学生学习易语言,可能有些简单。易语言应用于实践的范围还不广泛,当前开发软件的主流还是国外的编程语言。所以对这些同学而言,学习易语言就可能浪费了时间。可以预先对学生的计算机水平进行测试,然后分层次教学。另外要分学科教学,针对学生学科的不同,来确定是否开始易语言和其他语言,让课程充分符合学生的水平,提高教学的效果和课程开设的科学性。

3.2授课方式的改革

3.2.1以易语言为先其他语言为后的教学方式

易语言中文可视化的环境和编写程序的特点,可以将其作为编程课程的第一门课,让学生对计算机编程语言中的程序集、子程序、变量、模块和定义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让学生明白计算机编程语言的特点和本质;理解计算机编程中循环和判断的运行规律;掌握软件开发和系统搭建的基本原理。只有这样才能对计算机编程有了初步的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为学习其他编程语言打下基础。要以易语言为先,其他语言为后的教学方式改革计算机编程教学。

3.2.2开展自学与提问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计算机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特别是计算机编程课。学生对于那些难懂的术语和命令往往一筹莫展,也容易忘记。另外,只讲解理论学生从直观上很难理解,最终结果只会让学生对计算机课程失去兴趣,因此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易语言的特点和优点,让学生自己很容易上手,易语言课程的讲授可以直接在机房中开展,可以开展自学与提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再针对重点部分进行讲解。

4结语

编辑课程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水轮机;可编程序调速器;人机界面;周期

为了保证水轮机中调速器工作性能、指标以及可靠性要求,最大限度的提升水轮机自动化技术水平,这就需要我们在工作中针对水轮机运行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急性处理,以可编程序控制器为标准进行研究,从而达到科学、迅速、有效处理水轮机运行故障的目标。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实践,水轮机可编程调速器在应用中不仅具备了可编程序控制器本身的结构简单、可靠性强的优点,而且极大的提高了水轮机工作经济性和可靠性,为水轮机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水轮机调速器概述

水轮机调速器的品质、性能直接关系到水电站的运行安全、可靠与经济性,同时更是决定着水电站社会经济效益,是其科学、安全供电的基础。水轮机调速器作为水电站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伴随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各种相应的调速器控制策略和改进方法不断涌现。尤其是在近年来,随着现代控制理论的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普及,调速器调节性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其调节功能和控制功能得到大大完善和改进。整体来说,目前国内生产和使用调速器组要具备以下的特征。首先,目前国内水电站所选择的水轮机调速器主要是以自适应变参数为主的;其次,核心控制元件均采用了可靠性强的微机控制芯片,只有少数企业和水电站采用了进口的可编程控制器、可编程计算机以及工业计算机作为核心控制元件;再次,水电站水轮机调速器在选择中对于自我诊断和容错功能的要求十分强烈;最后,水轮调速器在选择中功能完善,除了转速控制外还要根据用户需要来设置一定的功率、水位和流量控制等新功能。

二、水轮机可编程调速器应用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水轮机可编程调速器是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应用到水电厂工作中的一种现代化调速设备,它在应用中是在原来水轮机调速器的基础上引入可编程控制器,进而形成了一个结构简单、可靠性强的新设备。但是其在正常运行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和不足,具体如下。

1、人机界面

数字调速器所拥有的人机界面普遍采用了计算机显示器、键盘型式来显示的,键盘和显示器在通常情况下都是采用自制产品,这就使得产品的可靠性得不到有效的保证,同时显示器上显示的信息和内容十分稀少,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水轮机调速器的正常运行和功能的发挥,甚至是影响到水轮机调速器功能的发挥。但是其在简单的功能上能满足水电站日常工作要求,能够作为水轮机转速、流量、水位控制的主要策略。近年来,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和触屏技术的产生,以触屏为主的人机界面逐渐代替了原来的键盘形式的界面,这种界面的出现使得界面组合形式变得更加生动、合理,大大减少了因为键盘而占用的显示端。另外,触摸屏与可编程序控制器相同,其在应用的过程能制作出相应的控制策略和方式,从而满足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需求,它在应用中有着使用方便、控制范围广、应用限制小的优点。

2、采样周期

可编程序控制器与传统的工业微机操作器相比特点突出,它是在可编程序控制系统的基础上,根据水电站实际工作和运行情况设置合理的用户程序,由这种用户程序在运行中进行工作,从而完成一个循环和处理。在工作的过程中,程序的每一次循环都是一个扫描周期,其扫描时间的长短是程序根据当前的运行状态决定的。因此,每次执行程序的过程中都是由不同程序共同开展的。

PLC的基本工作方式是在每个扫描周期开始前,CPU将全部输入端的状态读入输入映像寄存器,并将该状态保持到下一个扫描周期,故在每个扫描周期内,无论输入状态是否变化,在输入映像寄存器中的内容都不会改变,直到下一周期才重新刷新。而每次执行结果也都写入输出映像寄存器,待扫描周期结束一并输出。

3、通讯功能

现代数字调速器之中,其中的通信功能是其中的一个重点基础功能。通常情况下,水电站监控系统本身主要是通过中控室之中的上位机系统、现地控制单元等部分所构成。所以,调速器通常情况下都是直接使用的TS232串口通信形式或者是RS485串口通信。如确有必要,可采用RS485。对于PLC来说,标准的RS232和RS485模块皆有配置,并且已有标准的通讯协议(采用开关设置或软件编写),FX2N采用软件设置,A 系列采用硬件开关设置,现地控制单元根据此协议对PLC直接读/写便可和调速器实现通讯功能。长控所PLC调速器推荐通讯接口为RS232,因此,对于PLC调速器来说,通讯功能不是问题。

4、故障处理

4.1机频故障。机频是调速系统中不可替代的一部分,它也是最为关键的测量体系,如果说一个测量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产生故障,那么整个调速系统本身也必然无法投入到整个系统运行当中。同时,不管是空载还是开机运行状态的水轮机,它在操作的过程中一旦产生故障,必然会给整个设备的运行造成威胁,甚至是影响到设备的效益。在计算中,它呈现出的呈现空载开度同时将调速器转出空载装置之外,并且进行故障信号处理。

4.2随动系统故障。4.2.1在非并网工况的情况下,应当要直接将调速器输出调整为零,防止调节器在这一期出现长时间的过速运行或者是低速运行现象,此外,还应当要发出相应的随动系统故障警告信号,但切忌不能够在这期间切换到手动操作模式,否者就会直接导致机组长时间的处在低速运转以及过速运转的情况发生。4.2.2并网发电工况时,随动系统故障最好切手动,同时发故障报警信号,提醒尽快处理故障,以免突甩负荷过速。需要说明的是, 故障处理分析适合任何计算机作为调节器的数字调速器。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由于可编程调速器设备在水轮机的调速器之中占有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为了能够最大限度的提升可编程调速器在运行过程中的可靠性,就必须要针对其中各个部分加以调整,采取更好的技术形式加以代替,完善各方面功能,这对于可编程调速器的可持续发展来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郭智俊,程远楚,贺秀儒,朱亚军.水电机组PLC转速信号装置[J].自动化与仪表,2006(03)

[2]姜楠,赵维.介绍一种水轮机调速器残压测频信号预处理电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21)

编辑课程论文范文第3篇

以下为求学网为您编辑的:“古代文学论文对外汉语专业古代文学课程建设之我见”,敬请关注!!

古代文学论文对外汉语专业古代文学课程建设之我见

以上就是我们为您准备的“古代文学论文对外汉语专业古代文学课程建设之我见”,更多内容请点击求学网论文频道。

编辑课程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毕业设计 远程教学 开放教育

1 系统设计的研究背景

计算机软件和网络已经成功地成为教学管理的主要辅助工具。在我国教育需求不断增加,高校教育资源有限,教育经费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高等教育,不仅充分利用了优秀教育资源,而且为更多的人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同时这也极大促进了高校的信息化发展。随着各种信息技术的发展,适用于各种教育层次的教务管理、教学管理、课件、考试等系统或平台也逐渐发展成熟。但是,目前实施网上远程教育的高校已构建的“现代远程教育”平台中的教学系统一般都是以完成“课程教学”为目标设计的,还不能实现对远程教育的全面支持。一个完整的网络教学系统应能对教学计划规定的各个教学环节提供全面的支持服务,即除课程教学之外,还应对课程实验、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性环节提供支持服务。

毕业设计是高校学生的一个综合实践环节,是学习知识,锻炼实际动手能力的一种重要的学习过程。特别是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如何将书本上的知识运用在实际的计算机系统的设计过程中尤其重要。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要求一般包括两个部分:计算机系统的设计作品和毕业论文。学生在完成计算机系统设计和毕业论文期间都存在着不同的问题。当前各大高校都开发了毕业设计的网上指导系统,但这些系统主要是实现网上选题,开题报告的提交和毕业论文的提交。

开放教育背景下的学生不同于普通高校学生,他们具有自身特点,他们在进行毕业设计时会遇到很多问题和困难,主要有:(1)每个教师指导的学生数量较多,教师不可能做到完全的一对一辅导;(2)开放教育背景下的学生大多是在职学习,工学矛盾突出,不可能经常来学校与教师进行面对面的沟通;(3)有部分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不从事计算机相关的工作,在入学前也没有计算机课程的学习背景,没有完整的信息系统的设计思想,在做毕业课题设计的过程会遇到很多的困难,他们希望有一个学习平台,可以补充计算机专业知识,希望有一个交流平台,可以与同学和老师进行沟通。(4)有部分学生不清楚毕业论文的书写方法,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感到很吃力,特别是论文格式上的修改,往往会发生学生多次修改论文也无法完全满足格式要求的情况,对于教师来说要完全规范学生的论文格式也很困难。

根据开放教育以及计算机专业的特点,笔者开发了一个毕业设计在线指导平台。该指导平台主要是以指导教师和学生作为服务对象,不仅包括了毕业论文的在线指导,还包括课题的设计指导平台和论文写作平台。

2 系统实现的技术方案

毕业设计在线指导系统采用了B/S架构,学生、指导教师使用浏览器通过Internet向毕业论文指导平台提交请求、接收反馈结果,客户端不需要安装额外的客户端应用程序。毕业论文指导平台部署在学校内部的一台服务器上,服务器包括网站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其中网站服务器用来处理所有的用户提交请求,数据库服务器存储和处理相关的数据。

该系统是在Visual Studio2008平台上进行开发的,采用和C#语言为前台开发语言,采用SQL Server 2005作为后台数据库。下面将介绍该系统的主要功能以及数据库的设计。

3 系统的主要功能

本系统一共分为四大功能模块(如图1):

图1 系统功能模块图

3.1 用户管理模块

本系统主要有三类用户:管理员,指导教师和学生。管理员的管理权限主要是进行用户管理,针对两类用户,指导教师和学生。系统提供教师和学生的注册平台,教师和学生注册成功后,由管理员进行认证,认证通过后,教师和学生就可以登陆该平台,进行相应的操作了。

3.2 毕业课题设计辅导功能模块

主要是针对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部分进行复习和巩固,在线给出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案例以及系统开发的难点解答,方便学生进行学习。采用比较形象的视频演示和文字描述的两种形式,符合学生在线学习的习惯。

图2 毕业课题设计指导模块结构图

如图2所示,该功能模块针对两类用户,对于教师来说,教师需将信息系统案例的文字和视频信息进行上传和编辑,本平台提供教师以网页和word文档的形式上传案例的形式,以流媒体的形式上传信息系统案例的演示视频。教师可以实现对上传的内容进行删除和修改。对于学生来说,学生可以通过该平台学习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相关知识,如完整的信息系统概念和演示,信息系统开发的过程演示。既有文字信息也有视频信息,方便学生自己在家学习。通过该功能模块的设置,可以帮助学生补充在课堂上学习不到的知识,帮助他们建立完整的信息系统开发思想。

如图3所示,该功能模块提供给学生一个编辑论文的平台,学生可以选择要编辑论文的条目,如摘要,目录,正文,参考文献等,然后在对应的编辑平台上进行文本的输入和修改。论文会根据教师事先设置好的论文条目格式自动生成。学生可以选择在线编辑,也可以选择导出为word格式。由教师在后台设置好论文编辑的条目和格式。这一功能方便学生统一论文格式,也方便教师随时监控学生完成论文的情况。

3.4 师生互动的在线答疑功能模块

该功能主要是方便学生和教师之间实现在线互动,由教师设置好课题组,每个课题组统一在一个讨论平台上,学生只能在教师分配好的课题组平台上发言。学生可以通过该平台向教师提问,也可以通过该平台与同一课题组的同学进行讨论。这一平台不同于其他毕业论文指导系统只有一个统一的讨论平台,而是以课题组为讨论单位,这样便于教师管理和指导,也利于学生之间对同一类课题进行交流。

4 系统的数据库设计方案

毕业设计在线指导系统采用SQL Server 2005作为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系统共有8个表,这8个表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系统数据表说明

每个数据表的具体设计在这里就不再详细叙述了。

5 结论

该系统是针对在开放教育背景下,利用远程教学的方法开发的一个毕业设计在线指导系统。它不同于其他的毕业设计在线系统,它不提供教务人员的论文管理功能,本系统主要是针对指导教师和学生的,方便两者在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中进行远程交流和远程学习。因为笔者所在的学校已经存在了毕业论文的提交系统,但已存在系统主要是实现毕业论文的提交和管理使用的,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较少,而该系统主要是针对理工类计算机专业学生而设计的,不仅帮助他们解决了论文的编辑问题,还提供了辅导他们进行课题设计的功能。该系统正在开发试验阶段,根据学生和指导教师使用后的反馈意见,我们还可以进行功能的适当调整和系统的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 崔东浩.业余大学毕业论文指导平台的设计与实现.上海交通大学硕士论文,2011.

[2] 张晓东.毕业论文指导与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11:35-37.

编辑课程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新闻教育;改革;现实选择

近几年国内关于高校新闻教育改革的讨论,其实质是在探寻新闻教育如何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培养符合媒体和社会需要的新、闻传播人才这一新闻教育的本质问题。目前,在我国新闻传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的确很多,既有宏观层面的体制性问题、学科内在矛盾问题、教育学术化导向问题,也有微观层面的课程体系问题、师资队伍问题、实践教学问题,教学方法问题等。当前的讨论围绕宏观层面问题的居多,如招生规模、办学体制、新闻学和传播学的关系等,而对微观层面问题关注的较少。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新闻学教育改革的大方向基本明确了,但新闻学教育改革的小方向依然不清,改革路线不具备现实性,改革内容不具有操作性,改革没有近期目标。教育改革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个实践问题。因此,本文试图从微观层面探析我国新闻学本科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就改革新闻学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一环——毕业论文(设计)提出基本构想和改革方法。

一、人才培养目标:教育灵魂的迷失

人才培养是教育的首要目标。从人才培养的角度审视新闻教育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或许能够让我们更加深刻的看到我国新闻教育的迷失和困境。

1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内涵认识模糊。

国内高校对新闻学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认识模糊由来已久。教育的第一要务是培养人才。确立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出发点。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成为掣肘新闻教育改革的关键。新闻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什么?一个简洁明了的答案是:培养合格的新闻工作者。可是翻开国内高校新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看,很少有高校能够明确提出是为新闻媒体培养一线的记者、编辑的。新闻工作者这一称谓往往被“新闻从业人员”、“新闻传播人才”、“应用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取代。这里反映出的问题不是简单的概念变换,而是新闻学教育自身定位的基本问题。

现代新闻学教育自诞生以来,一直把培养职业记者作为自己的唯一目标。不同时期争论的主要问题是培养什么样的记者,如何使学校培养出来的记者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包括在当今美国对新闻学教育的争论,依然是围绕培养“专家型记者”还是培养“融合型记者”展开。无论怎样改革,培养职业记者的目标没有改变。反观国内,新闻学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上语焉不详、笼统模糊,方向迷失。这与没有认清新闻学教育和传播学教育的联系有关。恰恰由于这种对新闻学教育_和传播学教育相勾连的认识误区,导致新闻学教育发展中出现了“培养记者编辑的新闻教育被培养非记者编辑的新闻教育和传播学取代”的局面。在当下学界对新闻学和传播学的界限差异都没有理出头绪的前提下,盲目用传播取代新闻是弊大于利的,用笼统的传播人才完全代替新闻人才也是不可取的。这样做的后果就是社会、业界和学生都怨声裁道。

2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目标有着较大的差距

如果就本科层次的新闻学教育而言,不管是研究性大学的新闻院系,还是教学型大学的新闻院系,其人才培养目标应当是一致的,那就是培养合格的抑或是优秀的新闻工作者。其差别可以是应用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区别等。依托人才培养目标建立起来的课程体系必然是能够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的。在代表美国最高水平的新闻院系里,密苏里新闻学院本科教育中“只有25%的课程是新闻、专业课程,75%是其他课程,包括历史、政治学、科学等等”,南加利福尼亚大学“新闻专业的128个学分中,新闻学课程最多只占44个学分,剩余的80多个学分中,65个学分必须修完人文、社科、自然科学和艺术课程。”哥伦比亚大学新闻教育的特点是“课程设置完全以新闻业务为核心,正如他们自己宣称的不讲理论,只讲实践。”

反观国内高校新闻专业的课程设置基本上是“一个在新闻言新闻的、相对自我封闭、自我运作的课程构架”,即使像人大、复旦这样一流的新闻学院里,依然是过度强化新闻类课程,新闻类课程占60%左右。通识教育中除掉政治类的两课、外语、体育、计算机外,真正属于文、史、哲、艺术类的课程凤毛麟角。新闻类课程中又以理论讲授为主,最优秀的教师不是讲授实务型课程的,而是讲授理论的。课程设计多年一贯制,没有课程更新,课程建设跟不上时展的步伐,新课程中讲授概论的多,讲授实务的少。所以,媒体人士反映“很多新闻学院设置了各种课程,但这些课程培养的人90%不实用”。课程体系的种种缺陷不足以支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而要对现有的的课程体系进行伤筋动骨的梳理和调整,恐怕又会遇到许多现实的阻碍,比如一些地方高校在设置课程体系中,不分学科、专业,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建立全校所有专业的大一统的通识教育课程,各个专业很难依据专业特点进行合理的课程安排;再如新闻学专业教师自身对新闻类课程难以割舍,既不愿面对无课可带的局面,也不愿让把自家“山头”拱手相让他人等。这些都导致课程体系的改革大多停留在研讨阶段,付诸实施者少之又少。

3实践教学脱离实践,人才培养纸上谈兵

“中国新闻教育重视实践却脱离实践”,“是学界和业界比较公认的新闻教育的核心问题。”一方面,高校新闻院系的人才培养方案中都有系统、严密的实践教学体系,不可谓不重视实践教学;另一方面,实践教学在执行过程中却走了样,达不到人才培养的目标。比如一些高校实施的小实习(学年实习)、大实习(毕业实习)方案,尽管在教学时间上保证了学生要有足够多的时间到媒体实习。但是这些实习的质量究竟如何?是否能够达到实习的目标和任务?恐怕新闻院校的管理者和教师心里都没底。这是因为在现阶段,媒体在市场化、企业化过程中,不愿承担高校学生的实习任务,多数高校实施的,各种实习都是依靠教师私人关系联系的,难以从制度上确保实习的规范化;媒体的指导教师也不愿承担指导实习生的义务和责任,如有的实习生在媒体实习过程中发生了人生意外事故,或采写稿件出了问题,而给媒体和记者本人带来了麻烦。更主要的是高校在这些实习过程中,高职称高水平的教师忙于科研,不屑于指导学生实习,这些实习的任务往往由年轻教师或辅导员担当,实习效果自然可想而知。再如,高校新闻专业的实验室教学、业务课程教学中,教师只满足于课内教学任务的完成,疏于指导学生在实验室开放、第二课堂中的实践。这和美国新闻院校“希望教师能够非常努力的工作,花很多时间同学生见面交流,阅读而且一行一行地修改他们的作品。教师是否会专心投入到每个学生身上,这才是最重要的”,“新闻学院对教师的要求也很特别,教师每周都要给学生改很多作业,改作业花的时间往往是上课时问的若干倍”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相比有较大的差距。

此外,我国新闻教育的一些好的传统也被丢弃,如教师高校和新闻媒体之间的有序流动等等。导致实践教学的边缘化和非中心化的原因很多,既有体制的客观原因,也要人事人力的主观原因。究其根本原因,这与目前国内普遍流行的以学科建设和科研导向的人事评价制度有直接的关系,教师普遍埋头于科研学术工作,缺乏教学创新的动力和积极性。一所以,无论从何方面看,只要高校现行的唯科研学术是瞻的体制不变革,重视实践教学就永远是侈谈,搭建校园一体化新闻实践平台也只具有形式的意义。

4学术型的师资队伍难以适应人才培养的要求

目前,中国高等教育在急功近利的目标驱动下,各个高校人事选拔制度的门槛普遍提高,非博士者无法进入高校的师资队列中。俨然,高等教育打造的是一支学术型的师资队伍。针对这种现象,新闻教育界早有有识之士对此提出批评:“在我国很多高校中流行的招聘教师必须要有博士学位的‘一刀切’的选拔标准和只以纯学术成果评价教师水平的管理思路,其实并不利于新闻业务课程的教学改革。”。这是因为:学术型教师的辛要精力在“学术文章”上,不愿在教学上面花费时间精力,不愿把很多时间花在一字一句批改学生写作的报道文章上,也不愿把大量时间花在对学生的各种实践活动的指导上;学术型教师没有媒体实践经验,就像没有上过战场的军事教官在指导学员如何打仗一样,这样如何能培养出高质量的新闻工作者,从国际新闻学教育发展趋势看,建立一支由“实务型教师”和“学术型教师”组成的融合编队是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的。这种既有学术高度又有专业高度的师资队伍,能够充分满足学生对“学”和“术”等各类知识的需要,能够担当起培养富有深厚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富于崇高职业理想、掌握各种媒体技术能力的新闻工作者的重任。

但是,限于国内高校不具有办学自、院系没有人事权、从媒体到高校的人事流动渠道不畅等各种因素,充实部分优秀的“实务型”媒体人士到高校的师资队伍中来还只能是一种设想。即使这些“实务型教师”被聘请进来,如果相关的教师评价机制不发生改变,这些“实务型教师”也会无法立足、会被早早淘汰出局。

总之,只要中国高等教育中存在的体制性因素不发生根本的变革,新闻教育要想在微观层面上的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改革、突出实践教学等方面有所创新和变革,来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都是不切实际的理想和空谈。当然,这些问题在不远的将来或许会有所改变,但在短时间内不会发生根本性变革。

二、现实选择:以改革毕业论文(设计)为突破口

通过以上对新闻学教育微观层面问题的盘点。我们看到新闻学基本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难以克服的因素,似乎新闻学教育改革进入了死胡同。其实不尽然。从表面上看,新闻学教育的改革遇到的宏观和微观上的种种问题,矛盾处处存在,改革的掣肘和障碍重重。但是,新闻教育改革的现实性选择完全掌握在新闻院校的管理者和广大教师手里。只要我们有勇气面对现实,承认不足,积极创新,完全可以做新闻教育改革的实践者,从局部的微观层面改变新闻教育中存在的硬伤和漏洞。新闻教育改革有不少现实的路径(如教学方法的改革),其中最先改革的应当是作为高校教学实践重要一环的毕业论文(设计)。

1以毕业设计(新闻作品)取代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长期以来都被视为考察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但是在新闻学等同于一般人文社会科学的背景下,新闻学专业的学生却要以写学术论文的这种方式来结束其职业训练,似乎有些滑稽。毕业论文美其名曰是考察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检验学生大学四年的学习成效。但是这种考察的方式却背离了新闻学的人才培养目标。一新闻学教育教学的人才培养目标,不管是应用型人才,还是复合型人才,他们都是新闻工作者。当然,如果一些大学认为其新闻学人才培养目标是学术型人才则另当别论。我们衡量一个合格的新闻工作者的标准是什么?显然不会是新闻工作者学术研究的能力和水平,而是作为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理想、人文精神和职业能力。既然如此,新闻学教育为什么会把毕业论文作为考察学生学习成效的最后一道关口呢?这个悖论却长期存在于新闻教育之中。恐怕这笔账就不能赖在教育体制上面了。我想,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新闻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出了问题。

用新闻作品取代毕业论文在国际上已经成为新闻教育界常规的做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出的《新闻学院课程模板》中就要求新闻专业的硕士毕业生可以用新闻作品替代毕业论文。新闻学作为应用性很强的专业以毕业设计(新闻作品)取代学术论文符合专业发展的基本逻辑和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新闻学专业毕业的学生走出校门进入媒体,就应该能够胜任媒体的实际工作需要,是一个标准的记者编辑。媒体检验其是否合格,主要看其是否能够担当起各种新闻采写任务,是否能够熟练运用各种新闻报道的技术手段完成新闻作品。表面上看,这是对学生是否掌握新闻工作所需要的“术”的检验,实质也包括了对学生是否有“学”的检验。一个合格的甚至是优秀的新闻作品包含了“学”和“术”两个方面的水准。因此,是否能够采写出合格乃至优秀的新闻作品自然应该成为新闻学专业检验学生的标准尺度。

以往的毕业论文只是考察了学生是否有“学”,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对于新闻学专业的学生而言,这种“学”的水平和素养,不应该通过学术论文得以表现和张扬,而应该通过他所创造的新闻作品来实现和反映。因为新闻记者的终身职责就是通过大量的新闻报道来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大学毕业时的新闻作品就是其人生价值自我实现的起点。一个好的新闻作品往往是“学”和“术”的集合体,它渗透了记者的人生智慧、社会敏感、学养学识。“术”依托“学”而存在,“学”凭借“术”而表现。二者相互依存、相辅相成。毕业论文考察不了学生“学”和“术”结合的水平,只能看到学生掌握的“学”,看不到学生掌握的“术”。更何况,此“学”非彼“学”。学术论文考察的是学术之学,新闻作品考察的是智慧之学、人生之学。就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角色看,其拥有智慧之学、人生之学的意义要远远大于其拥有的学术之学。

2毕业设计(新闻作品)的评价体系

以毕业设计(新闻作品)取代毕业论文,必然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毕业设计(新闻作品)的评价指标体系。这样才能把握好对毕业设计(新闻作品)评审的客观性、公正性。

毕业设计(新闻作品)评价体系的核心应该是媒体的而非学院的。也就是毕业设计(新闻作品)的指导教师和评审委员会在考察学生的毕业设计(新间作品)时的标准应该是媒体的标准,而不能是学院的标准。一言以蔽之,就是看被评审的新闻作品是否达到了媒体刊播的标准和要求。这项评价原则不能说太高,也没有超出人才培养方案中对本科学生的能力‘要求。对于新闻学专业来说,人才培养的目标就是要和社会需要、媒体需要实现“零距离”对接,新闻学专业的学生在校内是准记者,走出校门就是记者。无论从哪一方面来看,即将从高校毕业的新闻学专业的大学生的能力和学识都应该也必须达到媒体的要求,即使不是对优秀记者的要求,起码也是对合格记者的要求。因此,对毕业设计(新闻作品)的评价原则不仅包括各种新闻要素,还应当包括政治要素、受众要素、市场要素等。

对新闻作品的评价难以建立一个统一的标准。在新闻实践中对同一个新闻作品见仁见智都是很正常的事情。对毕业设计(新闻作品)的评价不同于以往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作业的评价。对毕业设计(新闻作品)的评价既要从新闻作品的基本规范着手,比如新闻真实性、新闻趣味性、新闻五要素、写作技巧、内容完整等;还要把选题意义、内容深度、新鲜新颖、新闻时效、标题引人瞩目、细节丰富、采访过程等因素作为评价指标。

新闻因媒体的差异分为报纸新闻、电视新闻、广播新闻。对这三种形态的毕业设计(新闻作品)要分别建立各自不同的评价体系。既要考虑不同形态,的毕业设计(新闻作品)在内容、形式、表达等方面的共同之处,还要考虑它们各自的差别。如电视新闻还要把拍摄技巧、画面质量、编辑技巧等作为评价指标。

3指导教师在毕业设计(新闻作品)制作过程中的作用

可以预见的是,指导教师指导毕业设计(新闻作品)的工作量和责任心要远远大于指导毕业论文的工作量和责任心。比如,指导教师帮助学生确定毕业论文选题要比帮助学生确定毕业设计(新闻作品)选题容易的多。一般指导教师在阅读一遍学生写的论文后,很快就能发现指出论文中存在。的问题;而一般指导教师要反复观看、反复阅读后,才能发现作品的各种细节的失误和表达缺陷。因此,不要简单的认为指导教师指导毕业设计(新闻作品)要比指导毕业论文简单容易。指导教师在帮助学生完成毕业设计(新闻作品)过程中,要注意抓好以下几个问题:(1)帮助学生选好报道题材,提炼新闻主题。新闻报道的对象是整个社会,报道内容会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方方面面。学生完全是在象牙塔里完成大学学业的。尽管经历的各种校内外实习和媒体实习,对社会生活有了一定认识,积累了一定的新闻工作经验,但学生对社会的认知、观察社会的角度还是不够成熟。再加上学生本身的工作学习尚未完全融入社会生活,与社会生活总是有一定的距离。如何从社会生活中独立的找到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