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一年级学生学习计划

一年级学生学习计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一年级学生学习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年级学生学习计划

一年级学生学习计划范文第1篇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的对象是吉林大学医学院2012级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共发放问卷200份,有效回收问卷196份,有效率98.0%。

2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定量研究方法,所选取的调查工具是“自主学习”调查问卷,美国心理学家Zimmerman[3]的自主学习研究的理论框架为本次的问卷设计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该问卷涉及5个相关问题:学习兴趣与动机、学习方法的运用、学习计划的制定以及学习过程的自我监控、学习环境的选择以及与人沟通、自我效能感与归因。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学习兴趣与动机

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兴趣与动机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调查结果显示,62.9%的学生表示对化学学习很有兴趣,这表明化学学科的自身特点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动机方面,提到学习化学的最为主要目的是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的占47.2%,可见对于化学的学习,大部分学生的动机是积极的、健康的。提到对化学学科感兴趣、可以动手做实验的学生分别占29.5%、15.7%,可见化学学科内容的实用性和重要性还是得到了一定的认可。而仅有7.6%的学生选择是为了修完学分。调查表明,大部分的学生对化学学科感兴趣,他们对于学科的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科内容本身的实用价值。但不可忽视的是仍存在小部分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动机的侧重点出现了偏差,一部分学生由于受到一些社会因素的影响,把大学教育看做是谋求好的工作岗位的敲门砖,更有一部分学生动机不明确,这些就需要教育工作者深入了解学生的兴趣与需要,并针对当前大学生这一现状采取有效的措施。

2学习方法的运用

常规的学习方法通常包括四方面,即课前做好预习、课后整理复习、对于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积极的处理以及考试后进行深刻的反思。在调查中,73.6%的同学表示在课前会进行简单的预习,而只有4.1%的同学在课前基本不预习,可见大部分学生都能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并能做好预习工作。对于课后的整理与复习,70.0%的学生会将课堂上教师所讲的内容进行认真的整理,并会在第一时间将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复习以便能够更加熟练地掌握,28%的学生则会在单元复习或者考试前进行知识的梳理。说明大部分学生都很重视课后的复习工作,使知识能够条理化,网络化。对于在学习活动中所遇到的问题,46.8%的学生的选择是立刻向老师或其他同学请教,而40.2%的学生则会选择先自己思考,在思考无结果的情况下会通过网络、书籍等有关资料来寻找答案,可见大部分学生能够及时处理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在考试后,能够对考试情况进行仔细分析,及时反思,总结经验,并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自己的学习计划的学生仅占23.3%,这说明对于考试后的反馈与调节工作大部分学生做得并不是很好,是学习方法中的一个薄弱环节。

3学习计划的制定以及学习过程的自我监控

如表1,不会制定学习计划的学生几乎没有,但是由于某些因素的干扰而不能将自己的学习计划执行到底的学生却占91.9%。

52.7%的学生能够在没有人督促的情况下做到自我监督,顺利地完成教师给予的学习任务,17.3 %的学生则只能够勉强完成,并且有时会超出规定的时间。另外,除了教师在课堂上所讲授的教材内容以外,51.0%的学生会利用身边的物质性资源去广泛阅读各种有益于学习和生活的资料,40.3 %的学生则仅仅看与学习内容相关的资料,而只有8.7%的学生课后不阅读任何资料。这些表明,在学习活动中,大部分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已经基本具备,也基本上能够完成教师给予的学习任务,但在执行计划时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这将是有待提高的一个方面。因此,为了保证学生学习的顺利进行,教师要鼓励学生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在学习活动的全程中不断地进行自我监控、反馈并调节。

4学习环境的选择以及与人沟通

对于学习环境的选择,69.0%的学生表示需要合适的地方才能更好地将学习活动进行下去,但是如果在有干扰的情况下,能够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避开或消除干扰;在学习中,把教师当做权威的学生占82.3%,喜欢跟同学进行交流与讨论的学生占81.7%。这表明,大部分学生能够选择适合自己学习的环境并能为自己的学习创造一个好的氛围,在学习活动的进行中也能够尊重教师,并和身边的同学进行良好的沟通,借鉴别人正确的学习方法。

5自我效能感与归因

自我效能感指个体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某种任务,是个体的能力与自信心在某些活动中的具体表现[4]。86.7%的学生表示能够做出充分的准备来应对考试,69.5%的同学相信自己的回报会与付出成正比,能够取得应有的成绩;另外,也有学生指出对于化学学习感到困难,其主要原因有:没有掌握好的学习策略(52.3%)、教材内容深奥而不能很好地理解(34.5%)、教师在教学中讲的不够清楚或进度太快(23.4%)、自身基础差(21.8%)等等。以上数据表明,学生对于化学学习的自我效能感良好,相信自己有学好化学的能力,教师应给予重视并继续鼓励。但是对于学习化学有困难的同学更是不可忽视,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化学学科的特点帮助学生,并给予正确的指导。

三结论与建议

调查结果显示,医学院大一新生在化学学习中已经基本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是要想真正地融合到大学化学的学习模式中,仅仅凭借个人能力是不够的,同时还会受到学校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大部分学生尤其是大一新生在初高中已习惯于“填鸭式”的教育方式,刚刚接触大学自由松散的学习模式,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学习策略,不能够很好地对学习资源进行检索利用,因为高校的教育模式与高中学校毕竟存在很大差异。另外,近年来医学院校连年扩招,医学专业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这些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使部分学生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到社会交往、兼职赚钱等中,这些都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造成了一定影响。

由此可见,此次调查有一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留给我们的启示是要培养学生的化学自主学习能力。首先,教师要彻底转变观念,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引导者和教学活动的组织者[5],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其次,教师要在教学中渗透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只有这样,学生才不会被动地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而是主动积极地建构自己的知识框架。最后,环境对促进学习者自主学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要尽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氛围,使自主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在这种氛围中有更好的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染,从而实现共同进步。教师要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一个重点来抓,从而也使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得到升华。

参考文献

[1][2][3]庞维国.论学生的自主学习[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2).

一年级学生学习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独立院校 艺术类低年级学生 职业规划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33-0021-03

一 问题提出及调查目的

随着近年来各高校的扩招,使得艺术类学生日益增多,在学校扩招的同时,相应毕业生的人数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形成了一定的就业压力。尤其是在近年来的新闻报道中,不乏看到一些与艺术相关的专业被贴上“最难就业的标签”。独立院校的艺术类学生相比于专业艺术院校而言,在学校知名度和专业能力方面处于劣势,因此,如何使得独立院校的艺术类学生能够在毕业后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展现出自身的价值和特色,则具有重要的意义。大学生职业规划是大学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于即将步入社会职场的大学生而言,良好的职业规划不仅可以带动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学习自主性,也可以切合实际地进行自我发展和完善,而大学低年级是生涯发展教育的关键期①。因此,本文设计相关调查问卷,了对独立院校艺术类低年级大学生的职业规划现状展开调查,并对呈现出的问题展开讨论。

二 调查设计及对象

本调查问卷共设计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了解学生对自我认知的情况;第二部分了解学生对职业规划知识认知的程度;第三部分则是了解学生目前的职业生涯规划情况。调查对象为2015级艺术学院学生,共收回有效问卷232份。

三 调查结果及其分析

第一,学生对自我认知情况。(1)在对自身性格认知方面:调查结果显示有36.21%的人选择非常了解自己的性格,有60.34%的选择比较了解,3.45%的人选择不太了解,无人选择不了解。(2)在对自己特长和能力方面的了解:有12.07%的人选择非常了解,68.96%的人选择比较了解,18.97%的人选择不太了解,无人选择不了解。

第二,学生对职业规划知识认知程度。(1)是否了解什么是职业规划:有6.43%的人选择非常了解,62.53%的人不是很了解,听说过的占28.45%,一点也不了解的占2.59%。(2)职业生涯规划对于大学学习是否重要:非常重要的占33.62%,重要的占42.24%,不太确定重不重要的占24.14%,认为不重要的无。(3)目前获得相关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来源:31.03%是从学校或院系组织的职业规划教育;老师或辅导员的一对一指导占4.31%;学长指点占8.62%,凭自己的经验认知或从书籍网络获得的占52.59%,目前没有任何获得的占3.45%。(4)是否参加过职业测评:没有参加过的占72.41%,参加过不完全测试的占19.83%,从网上搜索并简单填写过的占6.04%,参加过专业职业测评的占1.72%,这说明学生对职业测评的认识度较低。(5)是否参加过职业性格测试:21.55%的人选择有,78.45%的人选择没有。鲜明的数据差别显示出学生没有从社会角度进行自我评价。

第三,了解学生目前的职业生涯规划情况。(1)在选择专业依据方面:根据本人兴趣爱好选择的占29.31%,认为专业就业前景好的占30.17%,家长或老师推荐的占23.28%,因高考成绩所限或学校调剂的占17.24%。(2)在调查目前对大学生活和学习有无明确的目标时:有12.07%的同学选择有清晰而长远的目标,有42.24%的人选择有清晰但比较短的目标,有39.66%的人选择目标模糊,有6.03%的人选择无明确目标,这说明过半的学生在学习时带有目标性。(3)是否制定了符合自己性格特征和能力的职业规划:有25%的学生选择有,有75%的学生选择没有。(4)对于未来从事的职业:与本专业相关,并开始付出努力的占50.86%;考虑别的行业,并开始付出努力的占26.72%;尚无任何想法的占6.9%;处于观望状态,但职业意识还比较模糊的占15.52%。(5)是否清楚将来从事的工作所需要的职业能力:有43.97%的人选择很清楚,有40.51%的人选择不太清楚,有15.52%的人选择不清楚。

四 存在的问题

1.缺乏全面的自我认知

正确的自我认识是良好职业生涯规划的起点,它有利于大学生角色的转换,有利于形成正确的职业期望。②调查结果显示,作为个性突出的艺术类学生,大部分人对自身性格和特长都选择了较为肯定的答案,这一点值得肯定。遗憾的是,在随后的调查题目中,职业性格测试和职业测评的结果却显示出大部分同学并没有参与过相关的测试,这说明学生的自我认知带有片面性。学生们没有注意到“社会我”③的重要性。作为即将踏入社会的大学生而言,除了对自己的性格特征与自身特长了解外,还应该注意在社会方面的自我认知,将自己置身于社会背景下客观地进行自我评判,这样才能更加全面地了解自我。

2.缺乏对职业规划知识的学习和规划能力

学生在进入学校学习一年后,对于相应的职业规划信息接收滞后,只有少数学生已经了解职业生涯规划。在低年级时期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两点:第一点归结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差,在摆脱高中的学习模式后,大部分学生不能很快进入到自主学习的模式,主动性低。而主动性低带来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缺乏主动性的学生在学习中的规划意识薄弱,常常漫无目的地度过低年级的学习阶段,这也最终导致了高年级择业前的茫然和准备不足。另一方面,缺乏主动性的学生往往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技能,导致职业生涯发展能力低。④正如调查结果中,大部分学生有目标,但利用相关的职业规划信息来制定符合自身发展计划的同学却很少。这种认知度的不清晰必然会导致盲目地跟从现象,不能客观地从自身的能力与特征出发,阻碍正确的发展方向。第二点则是与艺术类学生的学习特殊性有关,艺术类学生过于执着自身的专业,尤其强调艺术性和专业技能,而忽视了综合能力的培养。相比对专业学习的热情,学生对职业规划的学习却不够积极。

3.缺乏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目标

“机会常常留给有准备的人”,对于职业发展而言,合理的规划和充分的准备是必不可少的,而树立一个正确的职业生涯目标则是重中之重。但针对目前艺术类学生的扩招形式而言,门槛低、分数低成为大家选择艺术类专业的最大原因。很多成绩中等的孩子为了踏入一所名牌大学,选择了自己可能不喜欢的艺术类专业,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批批艺术类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后,陷入了迷茫和恐惧⑤。尤其在独立院校,在专业分数和文化课分数要求不高的情况下,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属于“被动地”选择了专业。只有29.31%的学生选择专业是因为兴趣,而更多的是服从于社会认为有利的一面。但是在进入大学之后,迎来自由和广阔的学习机会时,就应当重新审视专业是否符合自身的发展。确立目标除了客观地进行自我剖析外,更重要的是对想要从事职业的了解,从而进行合理的规划。

对未来从事的职业不了解,对于从事职业所具备的能力不清晰,学生盲目地择业方向必然会导致就业时的迷茫。试想一下,如果一个学生被动地选择了不喜欢、也可能不适合的专业进行学习,同时,在大学期间,又没有充分地审视自身的能力和缺陷,只是服从式地将所学专业作为以后的职业目标,无疑这种学习带有痛苦性,也带有盲目性,这或许会成为日后职业发展的绊脚石。

五 相应措施

1.引导学生全面认知自我

自我认知其主旨就是学生从多个角度了解自己⑥。从职业发展角度来讲,学生需要从自身兴趣、能力、个性心理特征等不同的方面进行进一步的认知,切实做好职业规划和学业规划,真正认清自己。因此,学校作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重要的引导者,应在学生入校后,对低年级学生灌输全方面自我认知的教育观点,相应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发挥辅导员老师的影响力,鼓励新入学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社团组织,鼓励新生积极拓展人际关系,多与老师、学生沟通交流。通过参与活动,可以使得学生从中体会自身的能力和缺点;通过交流,可以从别人的评价中找到自身的缺点,不断完善自我;(2)以学校开设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为平台,系统地向学生介绍有关自我认知的知识和重要性,同时组织学生参与相关的职业测评。(3)发挥学生就业团队的功能,组织一些关于自我认知的体验活动。

2.加强学生自我培养意识,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良好的素质和基础是成功的第一步,对于艺术类学生而言,过窄的知识面并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在平时除了对专业课进行学习外,还应该引导学生在大学期间借助大学的丰富资源进行更为广泛的知识学习。前文指出,艺术类学生过于专注本专业的学习,也往往忽视了综合素质的提高,在进入大学学习后,应该积极引导学生构建全面的知识结构,对相应的自然科学、人文科学都应当有所了解,以提高竞争力。尤其对于那些选择从事非本专业和尚无任何想法的学生而言,就应当拓宽知识面,加强自我管理的能力,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

3.加强大学生职业规划知识的宣传,有效促进职业生涯规划发展

目前学生已有的职业规划知识更多是从从书籍和网络上获得,这一比例占52.59%,这一庞大的数字也表明在传达相关职业规划信息的同时,除了利用学校开设的课程外,应注意多元化的教学。作为“90后”的大学生,利用网络搜索相关知识是非常普遍的,也习惯于从网上了解相关的信息。本人认为,学校在开设相关课程的同时,应注重网络宣传,利用大学生常用的QQ、微信、人人网等社交平台,相关的职业规划信息。例如目前流行的微信就是一种很好的宣传平台,网络手段不可忽视。

注 释

①②④胡静、徐迅.低年级大学生生涯发展教育原则初探[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3(4):60~63

③社会我:一个人对自己所处的职业社会环境,以及与自己职业发展、职业选择相关的社会资源的认识。

一年级学生学习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职学生;学习倦怠;调查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10-0021-03

美国心理学家弗登伯格(Freudenberger)1974年首次提出“倦怠(burnout)”这一概念,用于描述消极压力这一极端现象,即因过度紧张而使个人出现疲惫、焦虑、工作效率下降甚至身心衰竭现象等。随着研究深入,倦怠研究涉及护士、医生、警察等职业群体。后来,有学者提出,学生在求学期间也会产生倦怠,从而开始了学习倦怠的研究。

国外对学习倦怠概念的研究基本沿用Maslach关于倦怠的概念:由于过度学习需求而使学生产生情绪低落、行为不当、成就感低落。连榕认为,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或缺乏动力却又不得不为之时就会感到厌倦、疲乏、沮丧和挫折,从而产生一系列不适当的逃避学习的行为,这种状态称为学习倦怠。我们认为,学习倦怠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学习压力而产生的情绪、行为、自我认知等一系列消极反应。具体表现为:(1)有疲惫感、缺乏兴趣、厌倦学习、焦虑、抑郁等消极心理;(2)存在迟到、缺课、打瞌睡、低学习效率等行为表现;(3)对自我效能、专业发展、将来的成就评价较低等。

近几年,高等教育蓬勃发展,大学招生规模也日益扩大,越来越多的学生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同时,外界诱惑、专业压力、就业困惑、个人成就感低等使学习倦怠问题凸显出来。研究学习倦怠现象、学习倦怠背后的原因、学习倦怠相关因素及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成为最近教育学、心理学及教育改革等领域的热点问题。本研究以南海东软信息技术职业学院为例,调查高职学生的学习倦怠状况,剖析高职学生学习倦怠的特点,为高职教师更多地了解学生的特点,促进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 采用分层整体抽样的方式,选取南海东软信息技术职业学院(三年制)800名在校生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717份,问卷有效率为89.13%。其中男生347人,女生366人;一年级227人,二年级226人,三年级260人;文科生347人,理科生175人,数字艺术生191人;农村183人,城镇254人,县市276人。

测量工具 本研究采用连榕教授等参照Maslach的量表编制的《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此问卷共有20个项目,分为3个因子:情绪低落(8个项目)、行为不当(6个项目)、成就感低(6个项目)。问卷为5级计分,从“完全不符合”(计1分)、“比较不符合”(计2分)到“完全符合”(计5分)。分数越高,倦怠程度越严重,问卷中有8道题为反向计分。总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为0.865,分半信度为0.880。每个项目与总量表之间的相关在0.408~0.762之间(p

施测程序 采用集体施测,用同一指导语指导学生匿名填写问卷。

数据的统计处理 采用SPSS11.0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主要方法有描述性统计、差异显著性分析与方差分析。

调查结果和讨论

(一)高职学生总体学习倦怠情况

对问卷进行描述统计,得到表1中的结果。从表1可以看出学习倦怠每题的平均得分为2.83,属于中等范围;情绪低落、行为不当、成就感低各因子的得分在量表中值3以下,接近3(分别为2.70、2.99、2.83)。

对学习倦怠每两个因子的均分做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学习倦怠各因子之间的差异显著,学习倦怠的各个表现中,行为不当最为严重;其次是成就感低;第三是情绪低落。结果见表2。

在总倦怠及情绪低落、行为不当、成就感低各因子中,被试选择“比较符合”与“完全符合”的比率分别为31.1%、29.61%、37.56%、26.67%,表明约有30%的高职学生存在较为严重的学习倦怠。为了更清楚地了解学习倦怠在各个维度中的表现,我们统计了各题目中学生选择“比较符合”或“完全符合”的比率。

在情绪低落因子中,选择“比较符合”或“完全符合”比率比较高的题目是:“我想学习,但学习很枯燥”,“考试总是让我厌烦”,“很难对学习保持长久的热情”,比率分别为48%、47%、40%;对题目“我对学习感到厌倦”,选择“比较符合”和“完全符合”比率较低,只占17%。

在行为不当因子中,对题目“我课后很少学习”、“在学习上我觉得耐性不够”、“我很少计划安排自己的时间”,选择“比较符合”或“完全符合”的比率较高,分别占44%、55%、38%。对题目“学习计划和学习方法有欠缺,并不能完全付诸实践”,选择“比较符合”或“完全符合”的比率最低,但也达到了20%。

在成就感低因子中,对题目“我能胜任大学的课程”、“专业知识的掌握对我来说很容易”,选择“完全不符合”或“比较不符合”的比率分别为55%、25%。

(二)人口学变量对高职学生学习倦怠的影响研究

分别以性别、年级、专业等人口学变量对被试分组,对情绪低落、行为不当、成就感低三个维度及总分等变量进行t检验或方差分析。

不同性别高职学生学习倦怠情况 表3结果显示,在总体倦怠及情绪低落、成就感低因子上,高职男女生并无差异;在行为不当因子上,男女生存在显著差异,女生在行为不当方面,倦怠程度比男生还要高。

不同年级高职学生学习倦怠情况 表4结果显示,高职院校学生在总倦怠及情绪低落与成就感低因子上,年级差异显著;而在行为不当因子上不存在年级差异。进一步多重比较显示,一年级学生的总倦怠、情绪低落、成就感低的倦怠分数显著低于二年级、三年级,二三年级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不同专业高职学生学习倦怠情况 表5结果显示,在总倦怠及情绪低落与行为不当因子上,专业差异显著;进一步的多重比较显示,数字艺术专业的倦怠程度要显著低于文科及理科专业,文科及理科专业无显著差异;而在成就感低因子上,无显著的专业差异。

不同生源地高职学生学习倦怠情况 下页表6结果显示,在总倦怠及三个因子方面,高职学生无生源地的显著差异。

结果讨论

(一)南海东软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学生学习倦怠的总体情况

从总倦怠均值及各因子的均值(见表1)与已有的大学生及高职生学习倦怠研究结果相比,南海东软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学生在学习倦怠总得分及各因子项目平均得分居中。统计分析显示,约30%的学生存在比较严重的学习倦怠现象。这表明南海东软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学生的学体情况是正面的、积极的,但不容乐观。其中,行为不当较为严重,其次是成就感低与情绪低落。这些结果与王翠荣、连榕、龚芸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但与任怡的研究结果不同。行为不当反映了学生学习计划、学习方法比较欠缺,学习耐性不够,时间管理能力也需加强等诸多问题。

(二)人口学变量对高职学生学习倦怠的影响

相比已有研究结果,性别对学生学习倦怠的影响并不一致。郭彩琴的研究表明,男生在各个维度上倦怠得分均显著高于女生;郑荣奕、邢强的研究表明,高职学生在总倦怠及各因子倦怠得分上,高职女生的倦怠程度更高;黄李娜对中职学生的研究表明,中职女生学习倦怠程度强于男生,尤其是情绪低落及行为不当方面。本研究表明,男女生在成就感低与情绪低落因子上无显著差异;在行为不当因子上,女生的学习倦怠程度显著高于男生。这说明在学习行为表现上男生要比女生略积极一些。可能的原因是:一方面,男生的社会压力更大一些,可能更多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学习动机比较强;另一方面,高职院校更多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的提高,女生出勤、完成作业情况较好,但在操作、实践、实习环节可能比较薄弱。性别对学习倦怠的影响可能跟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关,性别对高职学生学习倦怠的影响仍需更多的研究支持。

不同年级高职学生的学习倦怠程度不同。一年级学生表现出比较好的学习状态,学习情绪比较饱满,对专业的认同感较高,成就感也较好。二年级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动力、成就感显著低于一年级学生,此状态一直持续到三年级。一年级新生刚进校,面对着新环境、新同学、新老师,对一切感到新鲜,能够认真对待学习。进入二年级后,可能面对更多的挑战和选择,如社会活动、兼职、社团等等,相对于学习,可能对社会实践更有兴趣和成就感。表4表明,二三年级学生学习倦怠更多地表现为情绪低落及成就感低。因此,教师应注重提高二三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情绪状态,同时,加强学生对专业的认同和热爱,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数字艺术学科学生的学习倦怠水平低于文、理科学生。主要体现在行为及情绪表现上,数字艺术学科及文、理科学生在成就感方面差异不大,与连榕等的研究一致。与偏重于理论知识传授的文、理科相比,数字艺术学科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更密切,更注重形成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专业能力。因此,在高职院校,专业规范水平是影响学生学习心理的重要因素。文科、理科专业除了重视理论讲授外,还要进一步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加强知识应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文、理科专业的学科建设要尽可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或者实践的机会,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习效率。

农村、城镇、县市学生在学习倦怠方面并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高职学生生源地并不是影响学生学习倦怠的重要变量,与郭彩琴等对大学生的学习倦怠研究结果一致。

结论

南海东软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学生学习倦怠情况总体是正向的。但不容忽视的是,在情绪低落、行为不当、成就感低三因子中,行为不当倦怠程度最高;学生在学习计划、学习方法、时间管理能力等方面仍需加强。

性别、年级、学科等影响学生的学习倦怠情况。女生的行为不当比男生表现还要严峻;与一年级新生相比,二三年级学生的学习倦怠更严重,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与成就感低。因此,教师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专业的热爱度等。数字艺术学科的学生学习倦怠程度明显低于文科及理科学生,这给文理课学科建设有所启示。

参考文献:

[1]Maslach C,Leiter M P. The Truth about Burnout[J].San Francisco,CA:Jossey-Bass Publishers,1997:189-193.

[2]连榕,杨丽娴,吴兰花.大学生的专业承诺、学习倦怠的关系与量表编制[J].心理学报,2005,37(5):632-636.

[3]连榕,杨丽娴,吴兰花.大学生专业承诺、学习倦怠的状况及其关系[J].心理科学,2006,29(1):47-51.

[4]王翠荣.高职学生学习倦怠与学业自我效能感及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7):743-744.

[5]龚芸.影响高职学生学习倦怠的个体因素与对策[J].职业与健康,2010,26(20):2286-2289.

[6]任怡.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在高职院校的试测[J].理论与现代化,2007(3):120-122.

[7]董银银,姬会会.大学生学习倦怠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24(1):8-9.

[8]郭彩琴,肖海燕,马存根.大学生学习倦怠与人格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9):1062-1064.

[9]郑荣奕,邢强.高职学生学习倦怠的心理特点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1(7):172-174.

[10]黄李娜.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习倦怠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延吉:延边大学,2010.

作者简介:

一年级学生学习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职生;英语学习;一年级现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5-0160-03

一、调查方法

1.调查对象和方法。研究对象是本校55名高职一年级学生,来自省内不同的农村或城市学校,背景各异,英语成绩高中低水平都有。研究初期,采用调查表的形式,了解学生入学时所具有的英语基础知识、实际应用能力和学习心态,目的在于从个体差异中找出普遍现象,先解决普遍问题,再个个击破。研究中期,针对学生对教师引导内容的领悟能力而自然形成的各种英语学习氛围进行比例分析,目的在于找出一年级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状况、自主努力程度和教师影响力度。研究后期,采用比较法,对学生的一学年的英语学习成果进行分类分析,并且探究英语学习对一年级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重要作用。

2.调查结果分析。(1)研究初期发现,由于职校生自身的特殊性,一年级学生通常在学习态度、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式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例如:82%的学生认为英语只是职业教育的配角,缺乏英语学习动力;93%的学生对英语学习没有兴趣,以前没学好,现在只是混及格,等毕业;44%的学生认为英语的学习目标和压力消失,一年级可以放松学习,不需要明确的英语学习目标;35%的学生不愿意尝试新的学习方法;46%的学生有学好英语的倾向,但没有明确的学习计划。(2)研究中期发现学生的学习状态可分三类。A类,36%的学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主动性增强;B类,34%的学生勉强按部就班,学习动力一般;C类,30%的学生放松学习,延续原来的不良学习习惯。(3)研究后期发现以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为例,A类学生中有70%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剩余的30%虽未通过,但是分数都超过400分;B类学生有17%通过;C类学生只有6%的学生通过考试。在实际应用能力方面:A类学生中有85%愿意参加英语各项比赛和课外活动,并且积极主动回答课堂问题;B类和C类学生总共只有2%的学生愿意主动回答问题和接触课堂以外的英语活动。综合素质方面:A类学生对其他学科的关注程度比B类和C类高27%。A类学生的社会实践次数比B类和C类多32%。

从以上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在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高职生英语学习的问题层出不穷。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何在新生入学的第一学年为英语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已经成为教师关注的焦点。高职一年级学生具备一定英语基础,并且可塑性很强,但是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方面较薄弱,如果加以积极引导,还有很大的改变和进步的空间,但是如果不及时疏导解决问题,会直接影响到学生整个在校英语学习的效果和能力、学生的学习的自信心及就业选择和能力。

二、结论和建议

1.存在问题。(1)学习环境变化带来的英语学习心理的不适应。高考的失落感和选择职业教育的被动性,给高职生带来自卑感和浮躁心理,同时又有强烈的叛逆心理,在刚入学的一年级期间存在心理上的落差。大多数英语基础差的学生往往会选择消极懈怠的态度面对学习,并且错误地认为认真学习为时过早,要先在一年级放纵一下自己,求得心理上的消极平衡。(2)失去理想目标,缺乏英语学习动力。高职生经过高中时期低效的英语学习,进入职业教育以后,理想目标更加模糊,英语学习的动力愈加缺乏,或者对专业知识的关注力高过英语课程,对英语的学习只是得过且过,导致学生上课不专心,作业不认真,课后不愿意主动参加自习,甚至考试作弊现象增多,不良学风影响到整个班级。(3)英语学习内容和方法的变化所带来的不适应。职校各专业的英语课程分基础课和专业课两部分,学生对一年级的基础课眼高手低,并且仍然以为学习以教师讲授内容为主,没意识到职业教育中英语学习也具有自主性、选择性、多元性和探究性。对英语学习的内容和方法没有观念性的改变,仍然沿用原有的学习习惯和态度,在忽视英语学习的同时也忽略了母语修养和综合文化素质的提高,使得知识面狭窄,理解能力缺乏灵活性。

2.教学建议。成功的应对策略必须具有启迪性、展示性和交互性。既能使学生“学会求知”,充分满足学生在人生的新起点、新转折点上所需要的新知识,得到英语学习的新启示;同时,要在英语教学方面多角度展示教师的英语教学方法和目标,学校的学科建设成果,英语教研成果和高年级学生取得的英语学习成果。并且能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促进师生交流,了解新生在英语学习上的所想、所惑、所缺、所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具体策略如下:(1)加强新生英语学习心理疏导。首先,做好家庭和学校的联合疏导,提醒家长不能因为孩子的学习性质,而对孩子放手不管,应该及时转变和调整教育方法,注重对孩子的引导,言传身教。也要向家长明确英语学习是对学生终生有用的学习,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家长和学校保持密切的联系,以便教师时刻了解学生的思想和学习的动态,在进行劝导和教育时可以有的放矢。同时,在班级安排一名心理联络员,随时向任课老师提供学生的最新心理状况和学习动态,及时发现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从而分阶段解决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消极懈怠的心理状况,提升班级的学习气氛,避免个别学生的厌学心理和行为影响更多的学生。在学习心理上,针对缺乏英语学习信心的学生,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从建立学生学习信心的角度出发,选择“熟能生巧”的基本方法,从简单的模仿开始,分阶段设立一些简单的学习目标,如30字以内的英文绕口令、单词接龙游戏等方法,顺应学生由简入难的心理状态,逐渐建立学生的学习自信心。(2)积极推进师生座谈会,促进学习交流。①开展老生和新生之间的英语学习座谈,交流经验。学生之间的座谈对于新生来说是最有说服力的,挑选座谈的老生时,应该不拘泥于学习成绩的高低,不管是优等生还是学困生,都可以作为交流的对象,高年级学生可以从英语考级体验、英语课外活动、英语竞赛的经验、英语学习的收获和失败等方面以实例的形式向新生介绍学习经验和教训,言传身教,引导新生踊跃发言,互相畅谈对英语课程的看法,英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意见,提高各种英语等级考试通过率的建议,有效利用英语自主学习为中心的途径,辅导教师做好信息和实例的收集整理。②开学初,学校应该定期安排先进教师讲座,帮助一年级学生尽快明确授课者具体的教学目标和计划,不同的英语教师可以提供不同角度的建议,既全面又权威,进行讲座的同时,必须设置学生反馈的环节,以了解新生的实际状况和想法,对英语教师的日常教学和辅导具有更明确的导向性。(3)设置英语实践体验项目,体现英语在就业方面的优势,与职业规划相结合。职业院校与其他的普通教育学校相比较而言,更具有学习和实践相结合的特点,因此,学校应该设置对学生有吸引力的英语实践活动,例如:英语角,英语社团,英语话剧团,商务英语模拟实训,模拟英文招聘会等等。一年级学生在参加课外活动方面,有较强的参与兴趣。学校应该积极利用实践体验的项目,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引导新生积极参与的意识,用实践来证明英语学习在职业规划中的重要作用,帮助一年级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有个积极向上的开端和未雨绸缪的规划,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4)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转变原有的英语技能结构,提高学生对英语知识的认知和理解力。英语应用能力的本质提高,需要宽厚的知识为基础,应及时转变原有的英语技能结构,倾向于阅读和听力的技能培训,一年级学生必须多角度阅读中英文书籍和报刊,收看收听国内外新闻电视广播,从母语或英语的内容中获得知识的提高,在语言技巧方面强化模仿和记忆的能力,在理解和领悟能力方面,提高综合逻辑能力,从宏观上丰富学生的学习价值观。

总之,为了提高高职生的英语学习效率,提高其在校英语学习的质量,提升高职生就业筹码,教师必须协助新生主动克服“一年级现象”,不断完善英语教学体系,采取积极的措施和策略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对全面提升高职生综合素质、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蒋海彬.大学新生的不适应及应对措施[J].吉林教育院学报,2009,(2).

[2]张振松.浅谈如何引导大一新生积极适应大学生活[J].现代企业教育,2006,(9).

[3]梁悦.浅谈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004,(4).

[4]朱维芳,曹文.大学新生英语营实践报告——新生入学心理调整及学习技巧强化训练[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2).

[5]杨楠.如何增强大学生英语课堂学习的积极性[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1,(2).

[6]黄国芬.师生关系与英语学困生学习积极性的关系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0,(29).

一年级学生学习计划范文第5篇

一、研究思路和方法

本研究以有着10多年办学历史,学生达2000多人的艺术类高职院校——中国美术学院艺术设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随机抽查2010、2011两个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通过问卷调查和小型座谈会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方式、学习积极性、学习主动性及最关心的事等问题进行深入而广泛的调查研究,以便为英语教学提供针对性的建议和为学生英语学习提供一定的指导,也为艺术类学生的教学管理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本次调查于2010年底开始到2011年底结束,共发放问卷440份,收回440份,其中有效问卷412份,有效率94%。对得到的参数进行比较与分析,并进行跟踪与访谈,结合文献资料演绎推理等研究方法。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学习动机与学习分析。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人们进行学习活动的心理因素,它是直接激励人们学习的内部动力。

①“为就业做准备”是高职学生学习的最强动力。在问卷中,我们用“上大学以来你追求的人生目标”、“你最关心的问题”等指标来测查学生在这方面的心里意向,几个指标的结果可以互相印证,见表1:

由表中可以看出,高职学生比较务实。有43%的学生上大学以来,现实追求的人生目标是“为就业做准备”,而选择“专升本”和“提高活动能力”的,从根本上来讲,也无非是为了将来有一个好工作。把这三项加起来,比例高达87.87%。在大学阶段55.83%的学生认为提高自己的能力最重要。可以说高职生一进来就摆正自己的位置,把培养自己成为一名动手能力强的设计者而获得良好的就业机会、追求自身的发展视为自己学习的持久动力。

②对学习英语的信心不足,基础较弱,是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的最大心理障碍。对英语学习是否有兴趣以及学习思想是否稳固是高职学生学习与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大多数学生都认为英语对他们的专业发展有帮助,但短时间内产生不了很明显的影响,因此高职学生缺乏学习英语的动力。在表2、表3和表4中我们可以发现这一现象。

我们的样本是来自一、二年级的学生,从统计数据时发现一年级学生对学好英语抱有一定的理想,而二年级学生对学习英语的信心比一年级的要差,随之而来的是兴趣也在减弱。

2.学习方式与学习风格。学习方式是指学习者通过认知、阅读、听讲、研究、实践等活动获取知识或技能的方式方法。学习风格则是学习者进行学习活动时持续一贯的带有其鲜明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和学习风格涉及生理的、心理的和社会的因素,制约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效率,对学习者的学习偏好、学习效果都产生较大影响。

①注重被动接受学习,忽视主动探究学习。从调查的情况来看,艺术类高职生大多数学生都认同英语学习与他们的专业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也希望通过努力能借助工具书拓展有关知识。由此可见,艺术类高职学生有一部分虽然入学时英语成绩并不太理想,但他们依然求上进。

但是,艺术类高职学生在学习方面自律能力较差,在学习风格与方式上,非常缺乏自我管理和自我学习能力。学习主要是被动地吸收知识,高度依赖教师和学习资料,把考试作为学习的动力,将自己变成考试的机器。在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学习时间、学习结果方面多数缺乏自我管理能力和技巧,这成为影响他们英语学习成绩与效率的根本因素。

高职学生在学习上的被动接受、缺乏主动探究精神的方法,还体现在课堂教学的互动上。在课堂教学中,能经常与教师互动的不到5%,在学生座谈会上了解到有高达50%以上的学生认为课堂气氛不够活跃,这里固然与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关,但更与学生自己缺乏主动探索的精神和方法密不可分。

②注重感性认知,缺乏理性思维。与其他类型学校的学生不同,艺术类高职学校的学生个性化、风格化尤为突出,一切以感悟、喜好为出发点。艺术专业的学生个体性格之间差异较大,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性格开朗,喜欢交际,具有很强的表现意识;一些人则不善言辞,显得孤傲、特立独行或很“另类”;还有少数学生在学习中常表现出情绪化或矛盾心理的状态,甚至出现心理障碍等问题。他们虽然思想活跃,但缺乏对问题的深度思考,思维具有跳跃性,缺乏逻辑思维能力。在调查中发现,艺术类高职学生在学习风格和方式上受到他们性格的影响极大。他们倾向于感知信息,注重感性认识,不擅长理性分析和思考,注重培养激情点,而忽略信息存储。这些情况可以从他们上课的态度、获得的成绩和业余时间所看的书籍中反应出来。

在做课外作业时,学生往往能找到大量的资料,但他们并不善于分析、整理和利用这些资料,从而变成自己的东西,他们只能转载别人的文章。

③自主学习:意愿强,行动弱。

大学的学习更强调自主性学习,因此大学为学生安排了一定的自主学习时间,但艺术类高职学生有强烈的自主学习欲望和决心,但缺乏实际行动和恒心。他们经常不清楚自习课应该做些什么。怎样处理好上网学习和上网娱乐的关系。下面的表8就反映出了这些情况。

表8:课外主要从事什么活动

我们在学生座谈会上了解到高达80%的学生没有学习计划,也没想过要制定学习计划。在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方面也有高达70%的学生表示只有在老师的要求下才会去预习和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