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餐饮市场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速途研究院分析师团队根据互联网相关数据结合用户采样调查,针对餐饮O2O市场发展现状做解析。
根据数据显示,餐饮O2O用户有78%的人习惯于移动端访问,Pc端访问的占比仅为22%,并且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移动端占比还在保持逐步走高的趋于。移动端的使用习惯已经逐渐取代Pc端成为用户日常生活主要使用的工具,出行、点餐、社交等方方面面都离不开手机,手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必备的工具。
美团外卖与饿了么在2014年纷纷获得融资,在强有力的资金支持下,加快了扩张的脚步。以饿了么举例,其从原本的16个城市覆盖面扩充到了150多个,市场份额更是突飞猛进。在疯狂扩张的阶段,美团外卖与饿了么更是为了市场争夺,从补贴之战一路升级到了拳打脚踢的肉搏之战中来,一段时间不同的城市不断出现两家企业员工为了争夺市场斗殴的现象。另外因为盲目的扩张市场,对于商户的审查力度出现偏差,大量不良用户涌入平台,对于提供食品的卫生安全问题出现隐患,工商部门更是再次不断曝光问题商家,让消费者对于平台信息产生质疑。在质疑声中,以中高端外卖为定位的到家美食会、易淘食在该阶段与中高端连锁餐饮达成合作协议,并自建配送队伍,为消费者提供更为放心的外卖服务。虽然其市场占比不高,覆盖范围还是局限于大多一线二线城市,但其也获得了广大白领的喜爱,成为忠实的消费群体。
根据O2O发展水平数据可以看出,一线城市O2O发展速度较快,以较为明显的优势排在第一位;二三线城市发展与其有着一定的差距。主要因为一线城市网络发展水平较快,智能机用户普及群体较高,产业支撑能力较强等因素。但一线城市O2O用户规模增长红利已经逐步进入到后期,其未来增长速度放缓,因此O2O产业逐渐渠道下沉到扩展二三线城市当中来,并且随着二三线城市移动网络的快速发展,智能机用户普及率的提升,未来将成O2O市场的新的增长点。
通过消费者投诉情况可以看出送餐慢已经成为投诉重点,每天订餐高峰集中在11点至13点,在这两个小时内送餐量将占全天总量的八成左右,虽然不少送餐应用承诺45分钟或1小时内送到,但面对用餐高峰期等待时间长、交通状态难以预料、送餐地点较为分散等众多因素,导致准点送达困难重重。针对这个问题,到家美食会、易淘食等针对中高端外卖的应用,采用自建送餐团队的方式解决配送时间的问题,及保证了送餐时间,又能在送餐过程中保证送餐质量,提高用户满意度。另外一大问题就是食品安全问题,随着订餐平台中的问题餐厅越来越多,引起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重视,希望通过加强管理的方式解决食品安全问题。食品安全是民生问题,只有保证食品安全才能保证行业更为健康快速的发展。
春节前后,策划公司针对他们在郑州市场的调研,元月份提交了市场报告,分析报告指出:做省会城市,需要大规模的建立餐饮终端专销店,否则,只能是像青岛攻济南一样几进几出。2月初,W企业有点壮志扼腕的气势,开始在郑州市大张旗鼓地做起了专销店,刚开始的一个月市场效果非常明显,销量激增,每个专销店的形象统一、宣传效果非常显著,但是好景不长,很快被同城的金星、奥克等啤酒厂家关注,一场新的啤酒战拉开了序幕。
营销竞争的加剧,W企业的很多所谓的专销店很开出现了很多问题,被竞争对手破解的千疮百孔:
1、 专销店W啤酒不专销。W企业的业务员在市场上走访很快发现了问题:原来对自己千
依百顺、从一而终的专销店老板开始对自己挑刺了:说瓶子回防不及时、小促销品太少、价格太高等,再不提当初要冰柜、展示柜时的感恩戴德。在学好各种理由不专销,试图脚踩两只船。企业有时候也只能是无可奈克花落去。
2、 竞争对手恶意破坏。针对W企业的专销店,竞争品牌的业务用各种方法拉进行破解:
如短期促销,直接实物促销。一次性最低价进货等,甚至是超低价给W企业的专销店,把专销店弄得心神不宁,总感觉自己的酒价太高,很多终端酒店不愿意专销了。
3、专销店范围太广,形不成聚焦效应。由于前期缺乏做城市市场的经验,战线拉得太长。 开发了而疏于管理。很快发现投入费用过多,范围太广,不能资源聚焦,起不到宣传效果。
面对以上问题,笔者也在沉思,一些啤酒企业品牌效应缺乏,做起终端来非常困难,试图思考通过专销店来启动市场。
专销店不同于专销店。对于白酒、家电、日化业的专销店,他们往往是企业自建渠道,而啤酒行业虽然可以借鉴其他行业,但到目前为止,自建渠道只是一种趋势。因此,专销店建设是啤酒行业可以探索和发展的一种终端模式。
一、专销店的作用:
1、 形成垄断、加速销售。专销店终端都是啤酒企业的质量终端,通过专销店建设,企业选择一大批质量型忠诚终端客户,企业对这些终端会根据其销售能力进行不同程度的投入,进而形成垄断性销售,这样,既实现了销售,又有效遏制了对手。
2、 有效展示、营造氛围。专销店建设,销量的增加只是其中的一项基本职能,更为重要的一项职能就是营造氛围、促进购买。专销店的销售氛围必然会对这周边的餐饮或流通终端产生影响,进而带动整个市场的销售。因此,在专销店的建设上,企业要重视终端的生动化建设,这是展示产品形象,营造营销氛围的有效途径。
3、 单店突破、红旗效应。企业建设专销店,很大的原因是市场段时期内难以实现爆破。因此,专销店附加了实现带动周边的作用。营销总监在对专销店的费用审核上一定要讲究艺术,把握分寸。不能因为费用高而放弃了对“有效”专销店的开发,更不能因为“费用低”而开发一些“烂尾工程”。
二、如何建设啤酒专销店:
1、设定开发标准。
啤酒企业终端专销店的建设存在两个误区:一乱开发:专销店形象差、不专销、缺乏影响力等;二是业务因噎废食、裹足不前、不敢妄动。恐怕开发了店领导不批费用,结果是出力不讨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倒不是营销人员不努力,二是在专销店的开发上,大多数啤酒企业缺乏开发的标准。
企业应根据实际和需求,制订出营销人员可以遵循的标准与流程。如专销店的甄选标准与流程。专销店的铺货与理货要求、帐务管理及促销品投放标准、专销店的检查与摆放要求等,要有具体的可以量化的标准与要求。
2加强品牌宣传与传播。空箱展示、门头管理、吧台展示、海报张贴、展示柜陈列是对专销店品牌传播的五项基本要求,各个企业都有自己的标准。
案例:A啤酒的生动化要求:
A、产品陈列
①堆箱陈列
在室内柜台外侧或店门口外醒目位置摆放6箱A啤560啤酒,要求整洁、稳固,不防碍行人行走,不得放在阳光下暴晒。
② 货架陈列
摆放在货架醒目位置(如:货架距离门口或走道较近部位,货架的第三、四层),并排陈列不少于4瓶,正标一律向外,产品价格正确、醒目,酒瓶摆放整洁。
B、海报:粘贴在室内或室外醒目位置,最好是产品堆箱上方,每店一张,不得与竞品海报粘贴在一起,高度与视线平行;
C、DM单:摆放售货台或产品堆箱上,以便分发给来往顾客;
D、条幅:悬挂在店门口外侧的正上方;
E、吊旗:悬挂在店门口下方(与条幅分开)。
3、科学开店:开店不等于买店,做业务要学会四两拨千斤。开发专销店要学会借力。开发专销店不能怕花资金,但是一定要好钢用在刀刃上。相反对于那些投入较多的所谓“专销店”他们销量并不大。
4、辩证看待投入与产出。什么样的终端才适合建设成专销店。有的酒店算经济效益要赔很多钱,但是该店有足够的影响力,企业还得做,因此对于专销店投入既要考虑现实收益性,又要战略性投资;考虑潜在收益与带动效应。不能过多考虑单位成本。比较有效的办法是分阶段的投入,既减少企业风险,又缓解企业压力。
在推广iPad广告平台的大会上,苹果电脑CEO史蒂夫·乔布斯曾经公布了其“富媒体”推广计划,乔布斯点击了一下iPhone界面上影片《玩具总动员3》的横幅广告,之后,广告会扩展到手机的整个屏幕,其中包括影片的视频片段、一款游戏以及一个搜索上映该影片影院的链接。
“这就是未来的广告模式,这是一种创作广告,也是一种体验广告,人们愿意点击它们,因为这些广告能给他们带来有价值和有趣味的东西。”国内领先移动广告服务商——百分通联的副总裁常龙说,比如iPhone手机中有一款有关奔驰新车的广告,点击后就可以体验这款车的360度的转弯以及导航系统、可以任意变换颜色。而美甲品牌OPI的指甲油游戏广告中则有个可以变化颜色的手模,女性用户可以选指甲油,还有你相近的肤色,这些就是体验式广告。在这里,或许蕴藏着媒体的新革命。
就像《Facebook效益》一书中的论调那样,“每隔一百年,媒体就会发生一次变革。上一个百年被定义为大众媒体的百年。而在下一个百年里,信息将不仅仅是被推销给人们,而是在人们所处的无数个链接中被分享……”
四层穿越
没错,移动互联网的广告市场方兴未艾。来自英国的朱尼普研究公司的预测显示,到2014年,全球手机广告会成为一个价值达60亿美元的市场。然而,这个数额也只占2014年全球广告支出的1.5%。“问题的关键是,如何以创新的方式让广告客户投入的金钱赢得更大的眼球经济,这是移动广告服务商首要考虑的问题。”北极光创投副总裁张鹏认为。
数据显示,如今在中国网民里,已有2/3通过手机上网,我国已然成为全球第一大移动互联网市场。在全球移动广告市场排名第三的移动广告网络MillennialMedia最新的市场报告显示,与今年1月相比,Android广告业务增长了690%。i-Pad广告请求量比上月增长327%。与此同时,智能手机以及其他移动设备的广告业务在全球正在迅猛发展,而在中国,汽车厂商、奢侈品、快速消费品、金融保险巨头都在争先恐后,试图在手机移动应用上搞出新花样,让自己的品牌无时无刻不陪伴在用户身边,并拥有一块互动的阵地。
“全球现有近40亿部手机,而全球的电脑数量则只有12亿台。移动互联网在中国将呈现爆炸式增长。随着iPhone、iPad、Android等移动终端的火热,伴随着用户的构成和行为习惯的改变以及新应用程序的大量涌现,移动互联网广告的发展将进入2.0时代。”常龙认为,“1.0时代,广告的主要方式是展示和部分互动,而在2.0时代,云端定位与互动营销将成为主流,基于‘情感’、‘信任’的双向甚至多向互动是核心主题。”
“利用手机广告,你就能通过用户的行为了解到用户的真实需求。”在他看来,移动互联网广告市场的崛起首先得益于其在投放上实现了精准的定向,而这是基于人与人之间的多向互动及信任推荐实现广告信息的分享及社会化关系链传播,进一步放大广告收益。据其介绍,百分通联的移动互联网广告平台基于云计算可以实现精准的四层穿越,第一层是“终端特性定向”,即对用户的移动终端的型号、操作系统、价格、定位等定向;第二层是“时空定向”,即用户当前所在城市及位置定向;第三层“行为定向”就是说可以捕捉到用户行为,可以知道用户喜欢使用哪一个应用,知道用户目前关注的新闻类型以及用户上网习惯等这些行为特性;而第四层则是“兴趣定向”,比如说用户是否对汽车、餐饮、旅游感兴趣,都可以通过分析用户行为数据获得。事实上,这意味着广告运营商可以更好地向消费者有针对性的广告。这样,当用户搜索或者使用某个应用软件的时候,不会遭遇令人讨厌的广告了。
公园模式
不过,移动互联网广告市场比传统的互联网广告市场更为复杂。在国外,只有8%的应用开发商自己卖广告,92%都是借助第三方卖广告,移动广告公司将成为整个业务链中重要的一环。最新数据显示,苹果应用商店的应用程序数量已经突破30万个,只有排名靠前的应用程序才能吸引用户的关注,获得下载机会,从而为开发者带来收益。对于开发者而言,一个良好的推广平台已然不可或缺。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人们可以勉强接受互联网广告的狂轰滥炸,因为他们在那里享受了免费的大餐;而当手机用户已经为应用软件、铃声和音乐下载到手机中付过费的时候,再用广告对他们狂轰滥炸,会让他们觉得过于咄咄逼人了。所以,手机广告如何变得更加巧妙和有趣就显得更加重要。
“手机广告形式正在不断创新,报刊广告和客户端广告前景广阔。”百分通联市场总监张枫蕾认为,目前近1亿的手机报用户人群是其广告发展的基础,也将成为付费模式的有力补充。另外,因为iPad的推出,平板电脑俨然成为了全球大众消费电子产品的流行趋势。
而基于iPad类移动终端的应用嵌入式广告内容越来越丰富多彩。如,用户可以根据兴趣在iPad上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电子报刊,内嵌有广告,甚至可以嵌入播放一段视频等等。
是的,新媒体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革命。在摩根斯坦利一份最新的报告中,其指出,微软、任天堂和索尼这类公司的地位可能会岌岌可危。“在移动互联网领域会出现比Google更成功的企业,这正是创业者不应错过的机会”。
关键词:生物柴油产业 发展现状 趋势 预测
中图分类号:F41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10-024-03
近年来,全球受到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双重压力,寻求缓解能源和环境方面压力的办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世界许多国家已经认识到生物柴油的重要性,在能源战略中,都把生物柴油作为后石油时代的一种新能源。
1 世界生物柴油产业发展现状
1.1 世界生物柴油产业持续快速增长
近几年来,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将生物质能源发展作为本国的能源战略重点,各国对生物柴油产业的投资额度不断加大,优惠政策不断增多,生物柴油产业化规模明显增大。据Global Data的全球生物柴油市场报告,从2001年到2009年,全球生物柴油生产量从9.59亿升增长到157.60亿升,年均增长率为41.9%。其中2004年到2005年的增长率达到86%。图1为截止到2012年底的世界生物柴油产量的变化,可以看出世界生物柴油产业增长比例很大,2006年前处于导入期,从2006年开始,生物柴油产业呈现井喷增长。
1.2 欧美领跑世界生物柴油产业
欧盟一直很重视生物柴油的发展,是全球最大的生物柴油生产和消费地区,也是全世界生物柴油发展最快的地区。欧盟的生物柴油产量占世界生物柴油总产量的50%左右,2009年,生物柴油产量达到840万吨,消费量达到1180万吨。欧盟颁布的相关政策要求生物液体燃料在汽车燃料消费中的比例在2005年达到2%,2010年为5.57%,2015年为8%。欧盟的生物柴油产量从2001年的78万吨,增长到2010年的956.9万吨,以每年30%左右的速度增长,其中2005年增长最多,达70%左右。生产能力也由2005年的422.8万吨/年增加到了2009年的2100万。在欧盟成员国中,德国是生物柴油使用最广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生物柴油生产国,它主要以纯态生物柴油(B100)做为车用燃料进行市场流通,且免征燃油税。美国,是世界上第二大生物柴油生产国,2009年生物柴油产量为140万吨,占世界生物柴油的17.7%。目前生物柴油约占美国柴油消耗量的8%,根据美国国家生物柴油委员会的计划,到2015年,生物柴油产量达到610万吨,将占全国运输柴油消费总量的比例为5%。
2009年,欧洲是全球生物柴油领先的市场,生产份额占49.8%,美国为32.8%,亚太地区为4.4%。世界五大生物柴油生产国是德国、美国、法国、阿根廷和巴西。这些国家所生产的生物柴油总量占世界生物柴油总量的68.4%,在亚太地区,澳大利亚是最大的生物柴油生产国,其次是中国和印度。可以看到,欧美国家一直是生物柴油产业的领跑者,是生物柴油的主要生产国家和地区,而且产业规模在持续扩大。
2 世界生物柴油产业发展趋势
2.1 作为长期的能源战略重点,产业将持续化发展
生物柴油与传统的柴油相比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随着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压力的增大,其替代石化柴油的趋势更加明显,大力发展并推广使用生物柴油将是世界各国长期的能源战略重点。目前欧美在发展生物柴油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对该产业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通过立法、规划和鼓励补贴等政策,持续推动生物柴油的研究、开发和利用。马来西亚、印度、日本、巴西、西班牙等国家陆续制定了本国的生物柴油发展规划,出台相关优惠政策,扶持该产业的发展。随着技术的不断改进以及原料的多元化,加上各国的大力推动,生物柴油产业将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2 作为生物柴油产业发展的核心,科技将创新化发展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因素一直以来是制约生物柴油产业发展的一个瓶颈。为了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需要加强对生物质能转化的研发和技术工艺的研究,完善生物柴油生产的技术标准。生物柴油生产国通过投入科研资金,建立专业的研究机构,加强与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合作等措施,不断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增强生物柴油的技术研发能力,促进世界生物柴油产业的发展。目前,世界很多国家围绕第二代生物燃料展开研究,“工程微藻”也是各国研究的新方向。
2.3 作为生物柴油产业的基础,原料将多元化发展
目前,世界上生产生物柴油的原料主要有大豆、油菜籽、废弃动植物油脂以及木本油料作物等。其中,欧盟主要以菜籽油为主,美国主要以大豆油为主,我国坚持以非粮原料生产,东南亚国家大多以棕榈油为主要原料进行生产。以大豆、油菜籽、玉米等农作物为原料,违背了“不与民争粮,不与粮争地”的原则。同时,生物柴油的产量,会直接影响大豆、油菜籽等农作物的市场,影响农作物的价格,这样不仅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同时企业的生产成本与其直接挂钩,最终影响到企业的利润,制约整个产业的发展。因此,走原料多元化之路,是生物柴油产业长远发展的策略。一方面,依据本国国情,充分利用各种可能发展的原料,比如废弃动植物油脂。利用废弃动物油脂发展生物柴油不仅可以将废弃油脂回收利用,而且还能有效遏制“地沟油”回流餐桌的情况发生。另一方面,以木本油料作物果实作为生物柴油原料的发展空间有很大,发展木本油料作物,不仅可以绿化荒山、改善生态环境,充分利用起山地和荒漠化土地、盐碱地,而且可以保证原料供应,解决生物柴油的原料问题。
2.4 作为生物柴油产业发展的后盾,扶持举措将长效化
生物柴油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各个方面发展还不成熟,需要政府提供支持政策,以保证该产业的持续发展。世界各国对该产业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通过立法、规划和鼓励补贴等政策,持续推动生物质资源的研究、开发和利用。比如,发达国家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相继出台B5/B20/B30/B100的生物柴油标准,美国早在2003年就规定了B10生物柴油可免除部分消费税,B10以上生物柴油可免除全部消费税。世界各国通过提业发展的服务和支撑,以促进该产业的有效发展。
3 世界生物柴油产业发展预测
近几年,世界生物柴油产业发展速度很快。我们根据2000年到2012年的生物柴油产量数据建立了曲线回归模型对未来生物柴油产量进行预测。
根据历年数据画出散点图(year为自变量,amount是因变量),如图2。
由方差分析表给出的结果看,R 方大于0.9,说明模型的拟合效果还是不错的。
根据模型预测2013-2023年世界生物柴油数据,如表4。
通过模型对世界生物柴油产量进行预测,我们看到世界生物柴油产业发展是很有潜力的。
参考文献:
[1] 刘轩.中国木本油料能源树种资源开发潜力与产业发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
[2] 汤颖,陈刚,穆淑珍.国内外生物柴油发展现状及中国的应对策略[J].世界农业,2010(8).
[3] 茹蕾,司伟.欧盟生物燃料政策转向对油菜籽贸易的影响[J].世界农业,2013(3).
[4] 吴方卫,付畅.我国及上海餐饮废油“能源化”的潜力与政策建议[J].科学发展,2013(5).
作者简介:王大悟(1947- ),男,上海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导。研究方向:旅游经济,饭店管理,旅游规划。
摘 要 本文以美国会议承办商的经营模式和运作细节为对象,对会议承办商的类型与作用、角色与性质、收入与报酬、合同与纠纷等进行了解析,并以合同和法律为基础,阐述解决利益纠纷的方法,对中国会展业提出了带有导向性的建议。
关键词 美国;会议承办商;合同
中图分类号F59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75(2006)―05―0073―05
自上世纪90年代后半期起,中国会展活动呈快速增长趋势,诸多相关行业聚焦这一新兴的市场,从而催生了一个新生的行业――会展业。中国会展业起步迟,无论是经营组织、策划创意、法律合同等各方面都尚未形成完善的体系。会展包含会议与展览,经营显然要比单项来得庞杂。本文的讨论限定在会议经营,但一些基本原理仍适用于展览经营。美国是世界上会展业最发达、会展历史最悠久、会展法律也最细致的国家,本文以美国会议承办商的经营模式和运作细节为对象进行解析。
一、类型与作用
根据美国《2002年会议市场报告》(2002 Meetings Market Report)的数据,美国在2001年举办了近100万个会议(含展览),参会者8000万人次,其中公司企业会议5200万人次,协会会议1600万人次,专题会议(含政府的会议)1200万人次。会议为酒店提供了400亿美元的收入。而当年全美国酒店总收人才1100亿美元。那就是说,会议消费占酒店总收入的比例高达37%。如果把差旅费也计算在内的话,会议总消费则高达1020亿美元。其支出比例大致为:住宿31%,餐饮23%,航空20%,演讲8%,地面交通6%,其他12%。
在庞大的会展市场中,我们首先有必要把主办方和承办商区分开来。从最大的概念区分,办会有主办方直接操办和承办商受委托代办2种。有些大公司如微软、通用、波音,都有自己专门办会的机构,各协会也有自己办会的。但有许多会议是交给承办商的。在美国,办会已有相当稳定的市场分工。公司自办会议约占34%,各类协会自办会议约占27%,政府和旅行机构办会约占26%,由独立的会议公司承办的约占13%。
如单纯只从“承办”这个概念出发,那么实际上,旅行社和旅游公司一类的旅行机构应归人承办商之列。但这中间又有着很重要的差别。在美国的经常举办会议的大城市,有2类3种公司,一类称为目的地接待公司(Destination Hospitality Company,简称DHC),这类公司基本类同于旅行社,或本身就是旅行社(注:美国旅行社与中国的旅行社经营范围差别很大,大量小旅行社主营业务只是代售机票,而大的旅游公司不仅统揽旅游,甚至涉足金融、房产)。它们负责协调会议活动、组织安排与会议相关的服务,包括参观、游览、考察、配备陪同、落实城际和市内交通等。这类公司的服务功能主要不在会议本身,而在于为会议安排服务。当然,有一些单位的内部会议(如董事会、学术会)、恳谈会、研讨会等不需会议公司涉足,一般只要安排好会场、落实好交通和旅游即可。这类会议公司虽也是承办商,但它们基本是旅行社转型,并仍以旅行服务功能为主。
另一类是真正意义上的会议承办商,又分为2种情况,一种称之为PCO(Professional Conference Organizer),即专业会议组办商,一种称为IMP(Independent Meeting Planner),即会议独立承办商。这两者都是专营会议市场的策划者、组织者和管理者。他们要把握整个会议的主题和运作全过程,尤其是前期与会议内容直接有关的选址、会议类型的确定、会议形式及场景、会议内外的全部安排、会议预算等,要既有创意,又达到理想效果,对会议的顺利进行担负着重大责任。如果说PCO与IMP有什么不同的话,前者是Organizer,因而往往还承担招徕客源、组织客源的任务;而Planner主要是策划、安排、管理,一般较少直接去组织客源,至少对参会者的多少不负有经济责任。简言之,在会议的设计、营销、运作和管理4大任务中,PCO往往全部挑起担子,而IMP则不揽市场营销这一块。因而本文所论析的会议承办商主要指IMP。
二、角色与性质
首要的一个实质问题就是对会议承办商的角色及其性质的认定。自有市场经济以来,就有了中介商(或称“中间商”)。在商品生产和销售的价值链中,中介商的服务历来存在于消费者和生产商之间。如房产商、旅行社(注:travel agency直译就是“旅行商”)、财务顾问等。在美国,从上世纪70年代浮出水面的会议独立承办商(以下简称“承办商”)就是会展业的中介商。IMP从事重要的组织、谈判和安排服务。有时,他们代表买方,并由买方支付费用;有时他们代表卖方,并从卖方那儿获取报酬;有些的安排让中介商角色更模糊、更微妙――时而代表买方,时而代表卖方。
由于美国会展业成熟,法律也齐全,因而对中介商的地位、角色、作用和利益都有着明确的界定。乍看起来,会议承办商既然是帮主办方在操办会议,顾名思义应是主办方的全权代表。实际上,在美国这样高度市场化的国家里,判断“代表谁”的唯一准绳就是“利益原则”。承办商只是从会议主办方那里得到报酬吗?一个会议的成功举办,有哪几方得利?譬如说,即使是一个非盈利性会议的成功举办,有哪几方得利?无论从长远经济效益还是即时社会影响来看,主办方是获益的;但是我们又要看到,承办方把会议“卖”给了某家酒店,这家酒店得到丰厚的营业收入,酒店同时也是获利者,承办商从酒店也能得到佣金(commissions)的回报。从法律角度看,承办商不可能只是主办方的忠实代表,完全有这样一种可能:为获得更多的佣金而增大会议在酒店的开销。站在法治的高度,对承办商一切可能产生利益的渠道都应有公正、公平、透明的规制,而不是依赖承办者的道德水准。随着会展业的发展,会议的规模越来越大,情况越来越复杂,承办商的作用愈加凸现。在美国,办会的一般规律是:与公司和协会核心业务有关的会议仍捏在自己手中,其他则实行外包(outsource),从而使承办会议的市场越来越大。现在美国大大小小的会议承办商已达几千家。
美国对会议承办者的法律界定是独立于买方与卖方之外的第三方(thethirdparty),这也是IMP中强调Independent(独立)的道理。承办商是人,而不是主办方的雇员。他们与酒店打交道,就和公司直接与酒店打交道的性质截然不同。他们既不会、也无权代表主办方的一切意愿和利益。
在具体承办中,由于主办方各有自己的能力和要求,因而委托的内容和项目详略不一,差别很大。总的来说,承办商的主要职责包括:会议选址、合同谈判、登记注册、活动促销、程序设计、会场管理、展览管理、旅游安排、考察联络、往返交通、遴选演讲者、礼品选择等。从美国IMP统计资料看,现场服务管理占46%,一揽子全包服务占36%,选址与现场督导占30%,合同谈判占28%。
在美国,由于市场专业分工的成熟和诚信机制的确立,各种机构愿意聘请IMP来承办会议。其中选址当然是第一位考虑的,把会议要求告诉对方,接下来谈房价,也包括附属设施和活动价格在内。谈妥后,代主办方与酒店起草一份对双方均公平的合同草稿。在合同中,房价和会议人数是关键。会议房价折扣比例在25%―40%之间,折扣大小取决于3个主要因素:淡旺季、客房档次和会议规模。
有经验的承办商为确保双方公平,会把承接酒店需要提品和服务、赔偿、意外、使用语言都详尽写清。美国的会议合同在双向公平上考虑得极为周全严密。譬如说,会议主办方改变主意取消会议,那就要对酒店作出赔偿;反之,酒店碰到更有利可图的活动有变卦的可能。因而在合同中对双方的赔偿责任都写得明明白白。与之相比,我们的会议市场随意性很大,常见的是,突然一道行政指令让酒店回绝早已安排好的会议,也不向主办方作出赔偿或道歉。政令大于合同,这也是我国市场经济远未成型的突出表现之一。
三、收入与报酬
根据美国《2002年会议职业经理人薪酬调查》的数据反映,IMP的人均年收入为56,000美元。从整体上分析,收入高低显示了一定的规律。一是本科学历收入高于研究生学历,前者年均收入94,000美元,后者为78,000美元。这是因为会展业中更需要通才,更需要事务操办能力和公关能力强的人才,而专业理论水平高而动手动口能力差的只能沦为二流人才。二是经验是收人高低的关键因素。有研究生学历的往往不愿长期从事忙于事务堆,从而也难以获得丰富的办会经验。调查数据说明,只有3年以下办会经验的年收入仅d4,000美元;而有19年以上办会经验的年均收入可达87,000美元。
收入来源主要有3种渠道:一是按会议预算的固定比例收费。根据主办方的要求以及与酒店签订的合同内容,承办商完成所有应该提供的服务,主办方按会议预算比例支付给承办商。这个比例国内会议一般为20%,国际会议一般为30%。二是按小时收费,为会议办事而发生的一切费用另计,实报实销。根据会议要求的工作量,收费标准从每小时70美元到140美元不等。三是从酒店获取佣金。如果承办商只承担选址等很少量的工作,一般也就拿酒店会议客房收入的10%左右,如果海外客人则为5%,一些顶级品牌的酒店如丽嘉(Ritz―Carlton)对仅选址的承办商给予3%的佣金。以上第一种占绝大多数,IMP的75%是按会议预算比例收费。
比较以上3种收入来源,显然拿佣金是承办商最不愿意干的事。一方面,拿佣金象是拿小费的服务员,身价大大降格;另一方面,拿佣金就没法发挥办会人员的专业水平,大材小用。此外,佣金要等主办方把帐全部付清后,酒店才会付给承办者,从美国办会的实际情况来看,拖几个月、甚至几年才拿到佣金的不为鲜见。
按预算比例收费,因承办商与主办方签有协议,故付款及时,数额也到位。一般的行规是,主办方按应付给承办商的总额的20%支付一笔启动费,这笔费用不管中途有什么变化,哪怕会议取消,承办商是不退还的。接下去,主办方按与承办商商定的比例按月支付,直到会议结束,主办方把余款全部付清。
但实际上,会议承办商的收入来源还不仅仅是以上3种正规渠道。作为第三方的中间商,他们在办会过程中随时都有从买卖双方同时获利的机会,这是调查不清、但却普遍存在的“灰色渠道”。根据业内粗略的估算,灰色渠道能使IMP在显性收入上再增加5―8个百分点的隐性收入。
四、合同与纠纷
酒店、主办方和承办商是3个独立的经济利益体,在办会前后及过程中必然各有其利益诉求。美国在这方面已有比较成熟的行规,可以通过谈判、签订合同、调解和法律诉讼来解决利益纠纷。归纳起来,主要有4个方面的问题较为常见。
1.参会人数
IMP一般不承担参会人数的责任。会议规模和代表人数均由主办方定,而且也由主办人确定具体名单,承办人充其量代为邀请、代为网上登记等。矛盾的突出方面倒是在于主办方与酒店之间。任何会议参会人数不可能预计得那么精确,也有略晚报到、早走等各种随机变化。酒店对小量的变化一般不会苛求,但合同中还是要写明定量界限。也就是说,如果变化额大到造成酒店损失,那必要的赔偿还是合理的。
2.报到截止时间的确认
这是一个在操作中更难以处理的问题。订了房的代表未到有两种可能,一是迟到,二是不来了。这对酒店和办会方来说都有风险存在,尤其是在旺季。因而一般在会议合同中会写明“酒店不能重复出售会议订房”的条款,但前提是办会方先要把房款打到酒店帐上,然后再按“最后出售”的原则,在约定时间过后再出售给其他客人。如果售出,房款退还给办会方。合同中有了这一条款,承办商必须不能疏漏那些已经入住酒店、而办手续时未显示会议代表身份的客人,尤其是网上预订的客人。要将参会者名单与入住酒店名单仔细核对。如果实际到会人数确实少了,还得与酒店协商减少支付。一般来讲,美国酒店对会议有行规惯例,可以协商。但直接退现金不太可能,多数合同意在淡季或6个月内给另一个会议提供相应的免费房。从全美会议统计来看,主办方白付空房费的情况只占20%不到。
3.价格约定
美国网上订房已成主流,而且网上往往能拿到便宜房价,承办商必须坚持酒店在网上不能提供低于会议团队的房价。否则,参会者上网各自另行订房就会乱了套。参会者也不是都按会议指定议程同一天报到同一天离开,只要是参会代表,合同中要约定,早到和迟走,仍按会议团队计价。有经验的IMP在参会者达到、甚至超过预订客房数额时,往往会站在主办方的立场上进一步与酒店协商在餐饮方面提供优惠。另外,从公平对等原则出发,既然酒店对未到和早走的客人要收费的话,那么对没有预计而“闯会”的代表就也应提供房价打折的优惠。
4.会议内容
承办商不对会议内容本身负责。会议主题及其演讲或讨论的内容是否精彩?代表们是否感兴趣?与会者是否有收获和启迪?这是主办方的责任。美国曾发生过这方面的诉讼,但最后承办方胜诉。理由是,承办方主要的责任是确定会址并负责全部流程及后勤保障;会议内容是主办方决定的,如果会议的项目、方案、讲演者不妥而造成参会人少或提前离会,与承办方无关。
5.佣金和积分
这是美国会议承办中最突出的、也是最错综复杂的问题。这不仅在认识上大相径庭,而且在具体处理也有很大差别。
在美国,所有酒店都有旅行社订房付10%的佣金,并有奖励积分,分值累积到一定数额,有房价优惠。但对会议却无定式,这就会潜在地影响到会议的选址。客观而论,佣金不仅影响选址,而且还会使承办商对房价敏感度降低。对他们而言,房价越高佣金越多,并能借此与酒店搞好关系。要解决佣金问题,会议主办方应直接给予承办者以能抵补佣金的报酬而让承办商放弃佣金和积分。有些承办商主动不拿酒店的佣金和积分,而把利益还给主办公司或协会。这两者之间又有区别,对主办公司来说,佣金是“羊毛出在羊身上”,自然不感兴趣。但主办协会却很看重,因为他们可以拿这笔钱作为志愿者的津贴和补助。
所以,对佣金和积分在不同利益的情况下,最好的办法就是事先放到桌面上,拿不拿?若拿,由谁拿?主办方、承办商和酒店签好协议,防患于未然。
五、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