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产业园招商月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全区民营经济基本现状
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特点:
(一)民营经济整体实力不断增强。随着资本投入的不断加大,民营企业的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到今年6月末,形成了私营企业集团5户(*、*、*、*、*,同比增加1户),私营企业注册资本*万元以上*户(同比增加*户),注册资本*万元以上*户(同比增加13户),注册资本*万元以上65户(同比增加16户)的骨干企业群体。目前,我区私营企业中居前四位的行业是:批发、零售业占*%;制造业占*%;科研、技术服务业占*%;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占*%。
(二)民营经济载体不断扩展。占地*平方公里的光荣道科技产业园已完成规划,其中*亩起步区已完成土地整理*亩。*综合大厦6万平方米已经开工建设。意库创意产业园,在第三届中国创意产业年度大奖评选中荣获“最佳创意产业园区奖”。已有*户创意型企业入驻园区,实现留区税收*余万元。调整大胡同地区商贸业态,估衣街提升改造已全部完成,7月12日举行开街大典。*大街易买得超市(*平方米)预计8月27日开业、泛洋大厦快捷酒店和量贩式ktv(*平方米)、*大厦领先医药旗舰店(*平方米)和新春花苑超市(*平方米)等项目,正在陆续洽谈和筹备开业中。结合*公园改造,建设民俗食品街。利用大丰路*万平方米公建带打造民族风情街。利用津酒集团酒文化资源,规划酒文化一条街。*站前商贸商务设施列入规划建设等。
(三)科技型民营企业加快发展。当前的世界金融危机使更多的民营企业认识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作用,纷纷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或发挥船小好掉头的体制机制优势,积极调整产业产品结构,向高新技术方向发展。通过努力促进技术服务和科技成果转化,强化科技创新的实施力度,4家民营科技企业申报了*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6个项目申报了创新基金;4家民营科技企业申报了*首批*市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重大项目。预计到今年6月末,在册民营科技企业共计*户,缴纳税金*万元。
(四)民营经济成为安置社会就业的重要途径。截止到6月末,民营经济从业人员近3万人,同比增长7.1%。民营经济成为吸纳社会各界人员就业的主要途径之一,对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贡献。
(五)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得到显着改善。为进一步消除民营经济发展中的体制机制障碍,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文件精神,加大民营经济工作力度,并在放开领域、放宽条件、放手发展等方面,积极进行了一系列创新性的探索与实践。
区行政许可服务中心实施全天候开门服务,创新工作机制、提高服务质量,驻“中心”各审批部门进一步清理、取消、调整合并行政审批事项并做好对市下放审批权限的承接工作,经过清理,共减少行政审批事项6项;推出12项可以在审批大厅当场办结的“立等可取”件。为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基本保障。
二、促进民营经济发展采取的措施
1、不断完善四位一体的机制建设。制定并贯彻落实《民营经济联动机制实施意见》,明确各部门目标责任和职能任务,加大联动与协调力度。每年通过召开民营经济领导小组会议研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措施;通过季度召开民营办工作会议,月度召开民营办常务单位会议,确定各阶段民营经济工作要点、分析民营经济运行状态、沟通各项工作落实情况,推动全区服务民营经济工作的有效开展。
2、强化三个平台建设。构筑信息平台。经过积极协调、精心策划,创建了中小企业*网,开辟了政策法规、融资担保、招商引资、民企创新等栏目,增加了政企沟通渠道。加强培训平台建设。着力于提高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组织了政策培训、管理素质培训、信息化培训*人次。民营办各成员单位为企业提供专业培训二十余期,*人次。拓宽融资平台。充分发挥虹融担保、*创投集团、中小企业信用促进会等投融资平台作用,今年上半年累计担保贷款*万元,多次召开银企对话会,为民营企业更快发展提供融资服务保障。
3、服务税源建设。区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产业发展、税收政策、园区优惠等5个配套政策,为引进企业提供宽松发展环境。
区国税、地税及大胡同管委办积极服务企业的同时,规范税收征管工作,做到服务高质量、办事高效率,多项工作相互结合、互为促进,改善企业经营环境,加大税收监管力度,实现留区税收稳步提升。
4、以讲政治的态度对待“保渡上”活动。为贯彻落实市、区委关于开展“保增长渡难关上水平”活动的决定,民营办成员单位组建了由百名干部组成的服务企业队伍,确定20家重点帮扶企业和150家服务企业,积极帮扶。为企业解决问题173件(次),解决率为*%。
5、积极争取政策资金支持。组织了5个项目申报*市无偿资金支持130万元,其中3个项目在得到*市的无偿资金支持后,又获得国家无偿资金支持。认定区级科技计划项目2项。共为区工业重点企业争取市中小企业扶持资金近*万元。
三、存在问题
1.民营经济工作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面对民营企业需求多样,民营经济工作多部门,协调工作多层次的现状,需要从实际出发,深入调研,进一步完善的工作体系。
2.载体不足限制企业成长。随着我区拆迁面积的逐年扩大,一大批工业厂房、商业网点被拆除,而一些新的载体仍在建设中,企业发展需求与现状不适应的矛盾突出,现阶段一些有潜力的企业在发展壮大后不得不外迁。区工业企业重点50户中,有35户涉及外区税收的控制问题,面临着税源存量的减少。
3.企业规模小,成长的后劲不足。主导产业缺乏,企业集聚效应差。综合竞争优势不明显。*多户企业中拥有商标和品牌的企业不足60户,企业规模和竞争能力远远落后于其他区县。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
进一步落实市、区《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围绕“保增长、渡难关、上水平”的经济工作总体部署,着眼于我区“一心、双核、五区、八带”区域经济布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重点项目建设,紧紧把握“*地区、大胡同、光荣道科技产业园”等重点地区的发展带来的机遇,继续解放思想,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强对民营经济工作的领导,发挥政府各部门对民营经济的引导、支持和扶持的作用,发挥民营经济办公室的综合协调作用,促进我区民营经济的工作体制创新,思路创新,服务创新。
(一)不断优化环境加大重点帮扶力度
1.创新工作机制提高办事效率。按照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创建服务型部门,优化服务民营经济发展外环境,简化登记程序,推进“现场办公”,“一条龙”服务和“一次讲清”等服务措施的落实,确保服务受理“零推诿”、服务方式“零距离”、服务事项“零积压”、服务质量“零差错”。充分发挥企业投资联合审批和企业设立综合审批窗口作用,实现“首问负责、锁定流程、锁定时限、按时办结”,以“高效、快捷、周到”的效率吸引更多的投资商落户*。
2.积极争取市级部门各项扶持政策支持。用足用好市科委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扶持资金;积极争取市经委支持优势企业开拓市场、帮助困难企业渡过难关、扶持潜力企业尽快成长的扶持资金;充分利用市商务委支持重点建设项目的资金。
(二)开展梯队服务助推企业成长
以帮扶民营企业梯队建设为核心,按照“抓住大的、不丢小的、开发新的、扶持老的”整体推进思路,保证成熟型企业加快发展、促进成长型企业健康发展、推进衰退企业调整发展。
1、服务成熟企业。重点强化对*纳税重点企业的对口服务力度。
加强领导服务重点企业制度,通过走访调研、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企业需求,努力在市场开拓、扩大生产、投资融资等方面提高扶持水平。
完善我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基金和虹融投资担保公司运作流程,健全融资担保程序,千方百计引进适于中小企业便捷融资的金融产品,为企业贷款融资提供支持。
发挥培训平台的作用,关注重点行业龙头企业的成长,推广先进管理模式,有针对性的开展经营管理人员素质培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2、扶持成长企业。重点引导、扶持30户规模以上企业、20户知名品牌企业做优、做强。
组织企业参加市鼓励型小企业认定、小企业创业专项资金申请、技改技创项目申报等工作,积极争取各类专项资金支持,努力培育骨干企业和知名品牌。
组织建立科技型企业技术难题招标中心。通过设立接收、征集中小企业技术难题的服务窗口,使高校、科研机构的研发方向与企业、市场和产业发展的需要相结合。
3、帮扶老字号企业。对老字号企业进行企业经营管理指导,进一步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扩大老字号的知名度,聘请具有经营管理资质的专家,实行企业文化、市场营销等指导服务。
4、引导创业经营。积极落实*市关于创业带动就业的各项政策,对有创业要求人员提供相关政策指导和培训服务;全年为300人提供创业培训和小额担保贷款服务,提供11场大型公益性免费招聘会。
(三)招商引资促区域经济升级
加大宣传力度。通过*中小企业网,积极推介我区经济发展优势,设立民营经济信箱,开展我区各项扶持服务政策宣传解读,帮助企业及时了解*、熟悉政策;进一步加强对企业需求的了解;通过多种形式的招商会、展示会,展示*地域特色,吸引投资。
落实优惠政策吸引投资。以“商贸*”建设为契机,积极兑现区扶持服务企业优惠政策,落实区政府对20家成长性企业给予的一次性引导资金扶持。区政府设立民营经济发展专项基金,并匹配市级各种项目扶持奖励;落实税收奖励政策,对新引进企业和在我区纳税符合奖励条件的企业,主动为他们兑现奖励,激发发展动力,为区域经济多做贡献。
促进园区产业集聚。逐步完善园区产业定位,形成园区产业特色,促进光荣道科技产业园项目启动建设,积极引进科技型、总部型、现代服务型企业,引进具有龙头带动作用的民营企业,促进区域产业经济的形成。
(四)强化联动机制保障工作落实
一、狠抓有效投入,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切实围绕“三重一大”突破口,坚持将有效投入作为保持经济稳定较快发展的主要动力,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保持全市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2013年计划安排全市固定资产投资规模2600亿元,增长22%。安排重大产业项目和重大基础设施项目200项,总投资3223亿元,安排项目个数和总投资与往年均有较大提高。为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市发改委将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健全工作机制,强化跟踪服务。按照全市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发挥重大项目牵头部门作用,着力健全完善“目标管理、综合协调、资金筹措、难题破解和责任落实”五大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工作班子,制定工作方案,分解落实目标任务,协调解决相关问题,整体推进重大项目顺利实施。同时强化跟踪服务。对前期推进项目,按照“成熟一个、审批一个”的原则,加快审批核准进度;对在建项目,强化协调调度,及时发现存在问题,重大问题报请重大项目领导小组解决;对计划建成投产项目,倒排工期,确保按期完成。二是切实做好重大项目报批工作,大力争取国家和省项目、政策、资金支持。市发改委初步排定近期需向国家、省争取的重点项目116项,我们将组织精干力量,细化工作方案,积极主动汇报沟通,全力争取国家和省发改委支持。三是努力缓解资金制约。争取企业债券发行有新突破。去年我市中能硅业企业债券已发行15亿元,今年确保开发区国资公司、新盛投资公司两家发行债券获批成功发行;做好招商引资相关工作。动态调整招商项目库,认真做好“第十五届投资洽谈会”和各类专题招商洽谈会的准备工作,组织我市家企业参加省发改委举办的“江苏省—加拿大安大略省经济合作洽谈会”和“江苏省—德国巴符州经济合作洽谈会”,促进我市企业参与国际合作,提高国际竞争力;推动银企合作。调度掌握重大项目建设资金需求情况,提请市政府召开银企对接会,梳理一批有资金需求的重大项目向金融部门推荐,努力促成更多的项目达成贷款协议,切实缓解建设资金制约。
二、做强重点服务业产业,加快提升全市服务业发展水平
市发改委将围绕我市服务业发展的年度目标任务,继续推进重点现代服务业发展,制定转型升级工程中现代服务业提速增效、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达标升级、培育50亿元以上服务业企业三项工作的年度计划目标,排出工作方案,狠促落实,努力提升全市服务业发展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一是大力推进金融业、服务外包业等十个重点现代服务业产业发展,加快总部经济园、徐师大文化创意产业园、经济技术开发区国际服务外包基地等项目建设。集中优势资源,重点突破电子商务、云计算服务、物联网服务等服务业新兴产业发展,加快推进矿山物联网和江苏集群云计算中心建设,提升我市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对产业发展的支撑引领能力。二是着力推进特色产业发展。根据地区产业优势,引导和鼓励现代服务业实施个性化、特色化和差异化发展,加快培育形成各地区现代服务业主导产业。五城区从金融服务、总部经济、科技创业、文化创意、现代物流、旅游休闲等重点发展的特色产业中选择2-3个进行重点培育。五县(市)积极发挥各自产业及资源优势,重点发展能够突出本地特色的现代服务业,促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三是继续抓好服务业集聚区提档升级。以“优进劣出、滚动发展、形成特色”为原则,着力抓好现有服务业集聚区的提档升级工作。重点抓好中央商务区、创意产业园、科技创业园、软件与服务外包、现代物流园、大型专业市场、文化休闲旅游区7种类型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完善《关于加快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提档升级的意见》等相关政策。出台《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五星级评定办法》,实施优进劣出、动态管理。四是加大服务业大企业培育力度。严格按照《关于培育营业收入50亿元以上服务业企业(集团)的实施意见(试行)》要求,认真做好扶持政策的落实兑现工作,激励后续企业加快发展,继续加大力度,支持营业收入已达到50亿元企业加快向百亿元迈进,并将当年可达到50亿元规模的企业新增进入培育计划。五是着手推进服务业标准化品牌化。积极利用国家和省市服务业建设标准,培育一批服务业标准化品牌化企业,加快研究制定《关于推进我市服务业标准化品牌化建设工作的意见》,重点推进金融、物流、软件开发、服务外包、文化动漫等服务业领域的标准化工作,积极推动服务业企业创立自主品牌。
三、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推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推动产业竞争力持续提升。一是大力推进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业集聚,以培育产业集群为重点,以推进精深加工为方向,加快落实统一企业食品有限公司罐装饮料生产、邳州正大食品有限公司生猪养殖、深加工及饲料生产等一批重点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项目。二是全力推进能源产业项目建设,以传统能源产业优化升级和新能源产业跨越式发展为目标,进一步淘汰落后小火电机组,落实江苏中润光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太阳能电池片生产、天裕电力有限公司煤气发电等一批能源产业重点项目。研究制定全市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工作方案,会同市有关部门开展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工作。三是加快推进工业集中区提档升级,加大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完善工业集中区服务功能,形成具有各县(市)区特色优势、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平台。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认真监测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准确把握全区的经济运行态势,按月对主要国
二、制定了二九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年初,在认真分析二八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完成情况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各项指标体系,并制定了二九年各项国民经济指标和社会发展计划,以区政府名义下发。在《**区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的基础上,积极配合市发改委编印《2009年沈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
三、结合区情,科学制定发展规划
四、加强上级投资项目的管理工作
按照上级要求,对在建的浑沙灌区节水改造项目、第一批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和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等国债项目进行监督管理。特别是对2008年新增沼气联户和2009年新增户用沼气和农村饮水安全等共3个新增项目进行了严格监管,定期调度和检查,多次到省市进行工程进展情况的汇报,今年3月迎接了国家审计组对我区浑沙灌区项目的检查,我区项目监管工作得到了上级的肯定。同时深入基层开展了农业基本建设项目、循环农业项目、农民增收情况、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流通市场等多项农业和农村经济分析与调研工作。
五、针对今年项目工作形式和任务,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做好重点项目工作
1、完善协调机制,加大对重点项目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大区级领导对包扶项目的协调、促进力度,定期召开重点项目联席工作例会,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涉及到重点项目征地拆迁、安置补偿、涉农关系、配套工程建设等方面的问题,确保推进签约项目切实落地开工建设。特别是要确保推进:投资2.6亿的邮政物流项目、投资7.7亿的沈阳国际展览中心项目、投资2.3亿沈大高速南互通立交工程项目的等一批对投资具有强势拉动作用的重大项目落地开工建设,以保证投资持续的、较快的增长。
2、提高项目审批力度,促进项目早落地早开工。与相关部门加强联动,发改、规划土地、环保、城建等部门加强协调,推行一站式、保姆式的服务,开设一个窗口、一个科室、一个公章的快捷审批绿色通道,共同推进项目立项、土地、环保、施工的办理。健全保障机制,为重点项目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为项目建设提供优质服务。
六、围绕推进经济快发展,着力抓好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和调度工作
1、重点抓好固定资产投资工作。固定资产投资工作是市、区两级政府经济工作的重心工作,为此,今年上半年在抓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工作上注重下达计划、跟踪听汇报、下单位调研、逐个单位调度、统计排名通报,具体做法和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根据市对我区下达的固投任务计划255亿,将全区固投任务下达到各承担任务的25家指标单位,并结合固投进展情况,每月制定并下达月度固投计划;二是实行逐月深入基层进行固投调度办法,推动我区固投指标呈现较快增幅;三是掌握和监控全区固投进度状况,根据每月深入基层调研督导情况,及时汇总形成全区固投分析报告,并报区政府;四是适时召开固投调度会。针对全区指标单位出现的困难和矛盾,及时为政府提出措施和建议,由区政府适时召开调度会,推进全区固投工作;五是全力调度和抓好一季度“开门红”和半年双过半指标任务。按照区政府布署的一季度实现“开门红”要求,结合今年固投255亿任务,提出一季度固投力争8亿,必保7亿目标,并在年初经济工作会与全年计划一并下达一季度计划。经过全区上下共同努力,一季度我区实现固投7.04亿,同比增长95.8%,使固定资产增幅在全市排名第一,实现区委区政府“开门红”目标。4月份以来,我们按照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双过半”布署,全力抓好固投工作,截止5末,我区已上报固定资产投资43亿,同比增长23.9%,预计到6月末,我区可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5亿,同比增长43%。
2、立足促进经济发展,做好投资审批工作。09年审批工作继续实行网上备案制和核准制。在投资项目立项审批工作,我们坚持和贯彻了以下原则和指导思想。一是坚持有利于经济发展,有利于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有利于环境保护建设的原则;二是立项审批注意调整投资方向,改善投资结构,加大投资力度;三是坚持做到经常性的深入基层进行督查,加大监管力度,保证审批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指导目录,符合市场准入和经济规划;四是审批突出保障我区开展主导产业发展,推进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城市化建设,加快工业项目发展,推进了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发展。截止5月末,完成全区审批备案核准项目45项,审批项目计划总投资达13亿元。
七、以投资工作为服务平台,切实为‘保增长’做贡献
按照区委、区政府“保增长、促发展”总体要求,结合应对金融危机,以做好投资工作为服务平台,切实为‘保增长、促发展’
做贡献。
1、强化为项目审批服务力度。坚持立项审批原则,简化项目审批环节和审批手续。在受理立项工作中,始终坚持做到:凡手续齐备的企业或投资人,当场予以办结; 对手续不全、缺少要件的办事方,耐心说明解释,保证当事人清晰政策要求;对缺少相关其他职能局批件的情况,及时与相关局沟通,帮助办事人从速从快办理。
2、切实保证招商项目尽快落地开工建设。在项目审批工作上,我们按照区里要求,实行项目立项‘一站式、保姆式’服务,为我区招商项目切实开辟‘绿色通道’,全力推进招商项目从速从快落地开工。截止5月末,为美国都乐、国药物流、中国邮政物流、华盛冶金、华盈环保、鲁博厨业等一批苏桃线上招商项目办理立项手续。
3、协调市发改委推进我区大项目建设。按照区政府安排,我们积极协调市发改委推进我区大项目建设,3月份为推进金钱松路早日开工建设,用3个工作日办理该项目批复;为我区天燃气项目协请市发改委办理前期工作函,推进项目办理进程。4月份为沈阳谟水电站项目,协请市发改委进行现场勘验,促使该项目尽快完善前期手续。
4、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全力做好‘进企业、解难题、保增长’工作。按照区政府及我局安排,落实‘进企业、解难题、保增长’具体布署,徐继国局长、徐仲春副局长、田敬伟副局长带领9位科长每人负责一个企业进行帮扶指导,积极为拟开工项目建立“绿色通道”,目前已经有12个签约的重点项目已经完成了立项手续,积极帮扶谟家电站项目做好前期的手续工作,协调市发改委能源处的领导勘验现场,完善项目报批手续;承诺帮助亿金机械和天通电器厂项目协调贷款,解决项目引进设备和流动资金短缺的问题。
八、县域经济工作完成情况
1、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一是沈本产业大道工程,施工单位已进场,北沙河大桥下部正在施工;二是金钱松路工程,土地、环评、立项手续以及道路、排水、桥梁的规划设计已完成,并实施了部分路段征地、拆迁工作;三是苏桃路西延线工程,现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基本就绪,正在积极争取省城建资金;四是城区污水处理厂工程,现主体工程已完成85%;金山电厂二期扩建工程,今年计划投资8亿元,现已完成投资1.4亿元。
2、招商引资成果丰硕。一是“中”字头等重点招商项目取得实质进展。中国医药集团东北区医药物流配送中心一期项目立项、环评已完成。沈阳国际会展中心项目正式奠基;二是赴日、韩、新加坡、香港等地招商成果显著;三是一批在谈项目成功落地。今年以来已有沈阳诗香味食品等项目正式签定投资协议。中方砂轮、辽宁大通公路工程两个项目已摘牌。
3、重大工业项目建设进展顺利。一是中铝沈阳有色金属加工项目,今年计划改造高精铜带生产线,建成东北最大的有色金属加工企业;二是沈阳电力设备产业园项目,开工准备基本到位,已有企业进园开工建设;三是娃哈哈荣泰食品一期项目已建成投产。
九、认真做好物价管理、监督检查和价格认证工作,为我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服务
1、加强价格收费监督管理和农产品成本调查工作
积极完成市物价局成本调查监审分局布置的生猪收购成本、利润表,生猪批发成本、利润表,生猪销售屠宰成本、利润表,生猪出售环节成本、利润表的填报及上报工作。对我区上半年生产的生猪、蛋鸡生产成本收益情况进行了常规调查,并形成分析上报市物价局。
2、价格认证工作
3、价格检查
(1)开展涉农收费和价格政策落实情况专项检查,主要对农村小学义务教育收费、农民建房相关收费、个体工商户管理费、农机监理收费、畜禽产品检疫收费及殡葬相关收费进行了检查,从检查情况看绝大部分单位能够按政府规定执行,对个别单位违规收费的及时进行了纠正。
(3)加强了市场价格监督检查。一是燃油税改革期间,对我区各加油站经销的汽油、柴油价格进行了检查,并督促价格调整及时明码标价、按政府规定执行;二是配合家电商品下乡活动,做好宣传工作,对家电下乡商品价格进行了检查,并免费给经销商经销家电下乡商品专用价签共计2000个,促进了家电下乡明码标价工作。
(4)价格咨询和价格举报工作。目前我们受理群众价格咨询和举报12件,其中区纠风办转来3件,市价格举报中心转来3件。无论是来访和来电,坚持做到热情接待,耐心解答有关价格政策,对群众反映的有关价格问题,做到认真调查核实,及时处理和反馈,通过我
们的工作帮助群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缓解了一定的价格矛盾,对促进和谐与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下半年工作主要任务
1、继续监测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全面完成2009年全年各项工作任务。
2、积极开展调研和进行全区宏观经济分析,做好半年及全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积极做好“十二五”规划的各项前期准备工作。
3、建立区重点项目区级领导包扶责任制。一是强化帮扶的31个重点项目责任制,加大重点项目的督导和问题解决力度,。二是对污水处理厂、金山电厂扩建、中国燃气、金钱松路等重大推进项目,制定推进方案,明确目标,力争早日落地开工建设。在项目开发建设过程中做到“四抓”。即对在谈推进项目抓落地、签约落地项目抓开工、开工建设项目抓竣工、竣工项目抓达产达标。
4、进一步提升和完善项目管理的手段和水平。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规范新开工项目管理的通知要求,严格规范投资项目新开工条件,建立新开工项目管理联运机制,加强新开工项目统计和信息管理,强化新开工项目监督检查,建立月初调研、月末督查制度,帮助项目单位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服务意识及工作效率,切实从源头上把好项目开工建设关,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5、继续做好固定资产投资调度工作。强化对全区25家固投指标单位调度,确保按计划完成分解安排计划。与统计局、区考核办共同加强对固投工作考核,按月度进行评比排名通报。
6、保证项目审批服务效率,推进我区大项目迅速落地建设。
(一)面临的形势。近年来,我市过加快科技创新、延伸产业链条、增加有效投入、推动园区集群等手段,已经形成了与经济发展水平较为适应的具有相当规模和区域特色的产业发展格局。但核心技术不强、品牌效应不大、配套协作不够、信息化程度不高和增长方式不优仍然制约着我市工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尤其是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不断蔓延,我市的工业经济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各镇(乡、园区)必须进一步突出工业的主体地位,坚定信心、攻坚克难,抢抓机遇,化危为机,积极推进我市工业经济的产业集群和优化升级,为把我市建设成为工业强市作出贡献。
(二)总体要求。围绕国家、省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主线,按照调高调优调强产业结构的要求,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有效运用规划引导、政策扶持、法律规范、行政推动等手段,组织实施好“7+1”规划纲要,着力促进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产业技术不断突破、产业品牌重大提升和产业集群明显加快,坚持把主导产业做强、新兴产业做大、传统产业做精,促进工业企业由一般加工向高端制造转变、由产品竞争向品牌竞争转变、由制造向创造转变,加快构建当前与长远相结合、工业化与信息化相结合、自主创新与转变增长方式相结合、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相结合的现代化经济发展格局,为争当沿海开发排头兵夯实基础。
(三)主要目标。过增强创新能力、提升产品质量、推进节能减排、提高经济效益等手段,实现产业结构从低附加值的一般加工业为主向高附加值的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转变,企业经营方式从粗放经营为主向集约经营为主转变,产业组织形态从传统块状经济为主向现代产业集群为主转变,力争产业集群和转型升级走在前列,为构建具有特色的现代工业体系打下坚实基础。到年,主要实现以下目标:
1.产业规模。实施“千企千亿”规模培育工程,即全市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达到1000家以上,规模工业产值超过1000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的比重均超过90%。实施“222”培大扶强工程,即全市培育亿元以上企业超过200家,10亿元以上企业达到20家,100亿元以上企业达到2家。
2.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36%,规模以上产值占全部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56%,亿元以上企业销售收入占规模工业的比重达到73%,分别比提升5个百分点;“两区三园一带”规模工业产值占规模工业产值的比重超过58%,装备制造业产值占规模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68%,分别比提升10个百分点。全市基本形成以“两区三园一带”为载体,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为主体、亿元以上企业为骨干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3.创新能力。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2.2%,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销售收入比重达到1.5%以上;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30家、高新技术产品40个。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250个;企业专利申请量达到650件、授权量达到40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达到800件以上、授权量达到50件以上。
4.品牌建设。形成一批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力和较强竞争力的品牌,其中世界名牌产品1个、中国名牌产品5个、名牌产品25个、名牌产品50个,中国驰名商标5件、省著名商标25件、市知名商标55件。省级以上品牌产品销售收入占工业销售收入的比重提高到35%。
5.节能减排。单位GDP能耗控制在0.398吨标煤/万元以下,单位工业GDP能耗控制在0.327吨标煤/万元以下,化学需氧量控制在0.8万吨以下,二氧化硫排放量控制在0.9万吨(含大唐电厂)以下,确保完成省、下达我市的各项节能减排目标。大力推进循环经济(清洁生产)试点工作,力争创建1个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示范园区。
6.经济效益。实现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利税、利润总额分别达到120亿元、80亿元。
7.财政收入。完成预算内财政总收入65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30亿元。
8.企业上市。加快企业上市进程,力争上市企业达到5家,进入上市辅导期企业9家,完成股份化改造企业13家。
二、重点任务
(一)突出培优扶强,推进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实现产业规模化发展,必须在产业和企业两个层面上实施培育工程,从而壮大产业规模,提高集约化程度,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1.加快产业培育工程。充分发挥我市的区域优势和江海资源优势,瞄准国际国内产业发展的高端水平,千方百计吸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重特大项目落户,促进我市的产业规模化水平跃上新的台阶。加快“7+1”产业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步伐,提高产业集约化程度,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竞争实力。年,医药与精细化工、精密机械、纺织和电动工具四大支柱产业产值分别达到200亿元、190亿元、170亿元和120亿元。电子信息、船舶与重大装备、电力能源和产业等四大新兴产业产值分别达到230亿元、350亿元、180亿元和100亿元。
2.壮大产业龙头企业。继续实施大企业、大集团培育战略,充分发挥我市重点企业对工业经济的支撑和带动作用,着力建设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引导机械、电子、医药、建材、轻工等行业企业抓住当前国家扩大内需的有利时机,开展跨境、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促进各类要素向优势企业集中、向行业龙头企业集聚,实现低成本扩张。鼓励重点骨干企业“走出去”,积极开展跨国经营,与世界5O0强企业开展合资合作和技术交流。支持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为大企业大集团协作配套。年,林洋集团、中远船务等企业的销售收入力争突破100亿元。
3.实施企业梯度培育。实施企业梯度培育工程,形成我市工业企业全面发展、梯队发展、持续发展的新型格局。每年开展规模企业挂钩服务,加强对规模企业的服务和引导,最大限度地释放规模企业的发展潜能,确保全市规模企业的平均单体规模不断扩大。加大新竣工企业投产工作的推进和考核力度,明确目标,落实措施,加快项目竣工投产速度。建立微小企业培育信息库,每年筛选并确定培育对象,开展跟踪服务,定期公布序时进度,确保300家微小企业成长为规模企业。
(二)突出项目建设,推进产业后劲不断增强。注重招商选资,推进项目建设,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夯实产业发展后劲。
1.强化招商选资。深入分析国际、国内资本流动规律,全力抢抓国际先进制造业及、产业转移良机,重点盯住欧美、日韩、港台等重点区域,盯住世界500强、国内500强和“中字头”、“国字号”的国有大中型企业,盯住产业配套企业,盯住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节能减排要求的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切实提高招商选资的针对性。调整优化现有境内外驻点招商分局和招商人员,努力打造一支懂招商、会招商、能招商的专业化招商队伍。继续办好各种重大节会和境内外专题招商活动。年,全市力争引进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200个,其中投资亿元以上项目100个,10亿元以上项目10个。
2.加快项目建设。定期排查疏理已经签约的项目,推进项目快落地、早开工,确保签约项目落地率达到80%以上。严格落实在建项目的责任时限和奖惩措施,推动项目快建设、早竣工。对新竣工的投产企业实行“一对一”的契约式服务,协调解决企业生产运行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实行重特大项目挂钩服务、集中会办、工作例会、月度汇报、季度点评、半年度检阅等制度。分区域、分层次召开项目建设推进会,集中检阅成果,推进项目建设。年,全市新开工投资1000万元以上项目300个、其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100个、1亿元以上项目50个、10亿元以上项目5个、新建项目竣工投产300个。
3.加强协调服务。建立项目建设协调、服务、管理目标责任制,定期对项目建设进行跟踪协调和服务管理。积极配合项目业主落实供水、排水、供电、交、拆迁等项目建设条件以及项目可研、城市规划、环保、消防等各方面的要求,为项目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及时了解和掌握重点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勘察设计和施工等方面重大技术质量问题,并认真加以协调解决。对涉及项目用地、向上报批、岸线联审等涉及面较广、难度较大的问题,实行集体研究和部门联办。年,全市力争不少于20个项目申请国家、省土地专供计划,争取土地指标5000亩。
(三)突出科技创新,推进产业技术不断突破。以打造核心技术环节为支撑,紧紧依靠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实现产业技术明显突破。
1.发展产业核心环节。围绕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确定的重点发展领域,引导生产制造由简单加工向核心技术、高科技领域发展。重视产业链招商,积极引进产业链高端环节,主动承接国际国内高新产业和高端技术转移,提高产业竞争力。做强做大医药与精细化工、精密机械、纺织和电动工具等四大支柱产业,推进化学新药、数控机床、品牌服装和电动工具整机等重点产业链向高端延伸,形成一批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产品。精心培育电子信息、船舶与重大装备、电力能源和产业等四大新兴产业,推进数码电子、高技术船型、平台、风电设备、重化工、现代物流等重点产业链向高端延伸,发展一批核心技术。
2.构筑科技创新载体。以产业集群为依托,建立1~2个技术研发、产品检测、模具生产、产业信息或人才培训中心等技术支持服务平台。以资源与能力共享为基础,集应用基础研究、工程技术攻关和产品开发于一体,在化工医药材料、电动工具、工程机械、装备制造等主要行业建设2~3个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按照“业务特色化、服务规模化、机制市场化”的要求,利用企业闲置厂房、设备、场地等资源,采取政府扶持方式,建设3~5个综合型或专业型的科技创新孵化平台,在孵科技中小企业达到80家。发挥重点企业集团技术主导作用,推进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为主体的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力争新增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5家。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研发中心,争取5~8个校企合作的高科技实体在落户。每年组织产学研合作活动不少于5次,实施产学研项目不少于150个。
3.推动工业信息化步伐。推进产品研发设计的信息化,促进产品更新换代,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推进生产装备的信息化,提高工艺水平和生产效率;推进企业管理的信息化,促进企业资源优化和管理水平提升;推进产品流信息化,扩大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支持和引导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公共平台开展内外贸业务。年,企业利用互联网和获取信息的比例超过85%,利用电子商务开展采购、销售等业务的比例超过25%,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生产、管理、创新活动的比例超过35%,其中10%以上的企业达到中高级信息化应用水平。
(四)突出三名培育,推进产业品牌不断提升。大力实施品牌战略,以名牌企业和名牌产品为依托,积极开展品牌策划和宣传,着力提升企业和产品的国内外知名度、美誉度,实现产业品牌化。
1.加大品牌创建力度。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打造一批以国家级品牌为龙头、省级品牌为重点、地级品牌为基础的品牌集群。选择一批如电动工具、设备、防爆电气、环保机械、海洋食品、生物医药等具有地方特色产业的品牌作为培育重点,逐步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有深厚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品牌。加大集体品牌、集体商标和地理标志注册商标的培育和奖励力度,全市选取“天汾电动工具”、“设备”、“吕四海鲜”等2~3个集体品牌(商标)作为试点,按照高起点、高标准的原则,由政府牵头指导,对符合技术标准的成员企业允许其使用集体商标,提升产业整体实力。研究制订鼓励政策,积极支持企业开展境外商标注册及专利申请,扩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产品出口,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收购、兼并、参股国际品牌。加强企业商标注册、质量管理基础完善、技术标准战略实施、技术研发中心建设等基础工作,以夯实品牌创建基础。年,全市工业企业年均新增国内注册商标300件,国际注册商标50件。
2.加强品牌创建服务。在政府部门引导、职能部门辅导和行业协会的指导下,鼓励企业实施名牌培育战略,积极营造创牌氛围,促进我市工业经济向提质增效发展。积极引导企业全面提高质量管理水平,不断夯实企业名牌创建的基础,成熟一批,申报一批,实行梯队式推进。全市力争每年新增中国名牌和中国驰名商标各1只;名牌和著名商标各5只;名牌和知名商标各10只,力争实现世界名牌零的突破。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尤其要加大对新获得世界级、国家级品牌的奖励。
3.建立品牌保护机制。充分运用知识产权和专利保护制度,建立健全品牌维权援助机制,帮助市场主体依法应对商标侵权纠纷,对维权确有困难的商标权利人给予法律援助。积极推动品牌市内外互认、互保,帮助企业强化对商标权的保护。加强行政保护与司法保护力度。加大对知识产权侵权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五)突出园区建设,推进产业集群不断壮大。过制定规划、完善配套、加强协调等手段,促进我市产业集群不断壮大。
1.制定集群规划。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科学制定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和发展目标,重点突出产业服务平台建设、产业园区建设、区域品牌建设等工作,并纳入我市经济总体发展规划。以船舶制造、重大装备、新型能源、石油化工等产业集群优化升级为重点,重点培育一批主业突出、相关产业链长、总体质量水平高、竞争能力强的骨干项目和骨干企业,培育电动工具、海产品加工、精密机械等特色产业集群。与园区建设规划相衔接,充分发挥现有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条件和服务功能,要打破行政区划,切实做到能够指导产业发展。
2.提升园区功能。根据资源、生态、产业环境等综合因素,合理确定“两区三园一带”的功能定位,整合、优化、提升各工业园区功能,完善水、电、道路等基础设施,优化企业之间生产协作流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使之成为产业集群发展的有效载体。经济开发区和滨海工业园重点发展精密机械、电子讯、新型能源、生物医药等产业;吕四海洋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重工、石化、物流等产业;滨江化工园重点发展高科技、高附加值、生态型的生物医药中间体、精细化工产业;沿江船舶工业带加快发展海工装备和船舶修造产业;隆高科技生态产业园积极呼应崇明生态岛整体开发,努力建设高科技绿色无公害农业的示范区、现代新兴服务业的集聚区和生态休闲旅游产业的特色区。同时,按照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集群的要求,培育1~2个符合科学发展观、符合产业生产要求和专业化协作的新型工业园区,实现生产要素的有效集聚,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
3.加强协调服务。积极争取国家、省专项资金对我市产业集群的扶持,每年安排部分资金,重点用于产业集群工业园区建设、研发机构服务平台建设、区域品牌建设等。加快中小企业担保体系建设,进一步规范担保公司运作方式,为产业集群企业提供融资担保。实施银企合作工程,协助企业完善项目,协调银企关系,形成政、企、银共同支持产业集群融资的新局面。
(六)突出绿色制造,推进产业层次不断提高。以提高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切实提高我市资源综合利用和节能环保水平。
1.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每年在化工、电力、纺织等重点行业,选择30个项目作为循环经济(清洁生产)试点,并积极向上申报国家或省级循环经济(清洁生产)试点项目。在资源综合利用领域,以大宗工业固体废物再利用、废旧金属再生利用、废旧轮胎橡胶、废旧电池及生活垃圾资源化为重点,组织循环经济试点,培育一批示范企业,提高废渣、废水和废气的综合利用率。大力发展以煤渣、粉煤灰、河道淤泥、建筑垃圾等原料生产的新型墙材。
2.实施节能减排工程。加强对重点耗能企业的激励考核,引导其瞄准国内外同行业、同类企业先进水平,找准差距、制订目标,力争每年均有90%以上的重点耗能企业能耗水平明显降低。严格做好全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审工作,对年综合能耗1000吨标煤以上的项目,进行节能评估和审查。用好节能及发展循环经济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工业锅炉、电机节能、余压余热利用和高耗能行业工艺技术装备更新改造。抓好燃煤电厂脱硫改造工程,对超标排污的企业进行限期治理和提标改造,力争到年基本完成火电机组脱硫治理。
3.加快淘汰落后产能。认真执行国家、省的产业政策,取消高耗能产业的能源价格优惠。积极推进高技术、高附加值、低消耗、低污染产业的发展,依法淘汰严重消耗资源和污染环境的落后生产能力,提高高资源消耗行业的市场准入条件。将升级改造与淘汰落后结合,兼并重组与关闭破产结合,实现总量平衡和企业结构布局的优化结合,巩固清理整顿成果,把优化结构、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作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长期任务。到年,基本淘汰落后产能。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发展产业集群和工业优化升级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各级政府、企业、社会中介组织等多个部门,需要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在市政府统一领导下,发改委、工商局、国土局、环保局、质量技术监督局、科技局、财政局、工商联、人行等相关部门要组成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市发改委,联席会议主要负责制订年度目标,协调重大事项,组织年度考核。加强对重大事项的会商,落实好“7+1”规划纲要确定的重点任务,支持推进一批重点产业建设项目、技术改造项目、科技创新项目和企业重组项目。强化目标考核,每年对工业优化升级重点目标任务进行细化分解,对完成情况进行督查考核,考核和评价结果向社会公布,并与党政干部年度工作考核挂钩。
(二)加大政策扶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保增长、促发展”和我市《关于激励工业企业做大做强和推进项目加快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措施。对符合产业调整振兴的重大技术改造、自主创新品牌建设和重大兼并重组的企业和项目进行筛选和完善,争取进入省“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引导资金”总盘子。建立市产业发展基金,支持产业集群、优化升级、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继续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银企合作,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支持金融创新,积极探索开展出口退税、保单、仓单以及知识产权等质押贷款,规范发展股权质押贷款。积极引进民间资本设立担保公司,扩大全市的担保规模。在市首家小额贷款公司开业的基础上,着手组建市第二家小额贷款公司,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
(三)完善支撑体系。加快发展制造业服务外包,鼓励制造业企业将工业咨询、设计、广告、策划、物流、服务等业务,外包给信誉好、效率高的品牌型社会中介服务机构。积极推进现代物流基地建设,以吕四港、天汾电动工具城、桥头堡为依托,大力发展综合物流中心、专业物流中心和配送分拨中心,促进批发交易与物流配送一体化发展,加快发展第三方物流,培育一批大型现代物流企业。积极发展专业性技术服务业,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特色专业市场和会展业。
一、商贸管理科情况介绍
商贸管理科对应南京市商务局对外贸易处、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处、机电和科技产业处、流通业发展处、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处、商贸服务业处、电子商务和信息化处、服务贸易处、进出口公平贸易局、中小商贸流通企业服务中心10个处室。
工作业务主要涉及到社零、外贸、服务外包、对外工程四项指标跟进、督促和日常统计工作;成品油、再生资源、中小商贸流通企业、电子商务、餐饮住宿批发零售等行业备案、年检、统计、调研等行业管理;相关行业安全监督;外向型企业的各项资金申报审核等。
二、工作完成情况
(一)社零工作
今年市局下达给我区2016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目标增幅为10%。接到社零指标任务后,科室根据各街实际情况制定了考核目标并分解给街道,与街道签目标责任书。1-10月份,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0.3亿元,同比增长9.5%。
(二)服务外包工作
2016年,执行额目标为11800万美元,1-10月完成10037万美元,完成目标85.1%,离岸执行额目标6600万美元。1-10月完成5806万美元,完成目标88.00%。
(三)外贸出口工作
2016年,南京市下达给行政区外贸出口目标为50000万美元。截止2016年10月份,完成外贸出口45578万美元,完成目标91.2%;进出口目标为87000万美元,截至2016年10月份,完成95783万美元,完成目标110.1%。
(四)对外工程营业额工作
2016年,我区对外工程营业额目标为36500万美元。截至10月份,XX区完成4.59亿美元,完成目标125.75%。
(五)市场运行监测及信息泵工作情况
目前,我区商务部重点流通企业9家,生活必需品监测企业3家,重要生产资料监测企业5家以及市级监测样本企业31家,信息泵企业1家。信息泵企业的日报,三个市场运行监测系统的周、月、半年及年报,商贸流通企业报送省商贸流通企业月报,数据报送率和数据报送及时率达100%。
(六)电子商务工作
今年,我们和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龙潭综保区一起邀请了市里的相关专家XX区为从事跨境电商的企业做了专题培训。我们帮助“南京龙潭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产业园”申请到了100万元的专项资金扶持。帮助八卦洲上坝村成功申报成为南京市电子商务示范村培育点。督促区内16家电子商务企业在江苏省电子商务平台上完成销售报表。
(七)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
今年4、5、10、11月,我们对XX区32家规模以上商场、超市及餐饮住宿业进行了行业安全专项检查。重点对电梯安全、防雷设施、消防安全、燃气安全、应急处置、危险源控制、食品安全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检查,提出整改意见,并进行了复查。
(八)商贸流通工作
为贯彻落实《商务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商贸流通业统计相关工作通知》,每个季度我科都组织我区南京仙林金鹰购物中心有限公司、南京蓝燕石化储运实业有限公司、中石化长江燃料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3家企业,完成在商贸流通业统计信息平台的季度报表报送工作。
(九)企业资金申报情况
科室涉及的企业扶持资金有服务外包(服务贸易)专项资金、商务发展专项资金、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开放型资金、外贸稳增长专项资金、对外投资合作专项资金、省市级出口信用保险补贴资金等。2016年,科室已帮助50多家企业申请各类资金1357.639万元。
年中,举办出口信用保险专题培训会,邀请中信保南京银行业务经理与各街道、平台和部解答企业的疑问,帮助企业降低外贸风险。
(十)成品油管理工作
我科组织专人分别于6、9、10、11月对区内成品油经营企业油库和加油站安全生产管理和油气回收进行了专项检查。特别是8-9月,根据杭州G20峰会的相关工作要求,在G20峰会正式召开期间,对辖区内加油站进行了夜间巡查,保证加油站夜间按规定营业。
(十一)再生资源回收工作
再生资源回收工作除了为新企业(站点)做好备案登记工作、每年的例行年检及对区内再生资源回收企业(站点)调研考察之外,还包括按照市局的要求及配合南京市再生资源协会做好相应阶段性工作。今年,我们还协助市局在我区新建了5家南京再生资源回收站示范点,并于1全部通过市局验收。
(十二)公平贸易工作
今年分别于3月、7月,科室及时帮助锦湖轮胎就美国对该企业的卡车客车轮胎产品发起的“双反调查、南京电气就2015年印度发起的玻璃绝缘子反倾销案件,向市局公平贸易局作出汇报,并传达了企业的诉求和意见。
(十三)八卦洲跨境电子商务工作
今年协助八卦洲制定《南京服务贸易创新试验区(八卦洲)服务贸易发展专项基金管理办法》。此平台如成功搭建,将为行政区外贸出口、外资、服务贸易等指标提供较好的支撑。
(十四)其他综合工作
根据市政府要求全面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要求,科室从餐饮和再生资源两方面着手推进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整治部分餐饮店面脏乱差问题,规范大中型餐饮单位设备设施完备,检查有无安装油烟净化装置,油烟管道有无定时清理纪录,重点整治不文明、不诚信的行为,促进餐饮单位提档升级。此外,科室还积极组织街道和餐饮企业开展“文明餐桌”行动。
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外贸出口、服务外包工作的困难在于区内缺乏规模大的龙头企业,从长远来看对未来的考核数据难以形成新的支撑。社零工作困难在于严重依赖汽车销售和成品油的增长,其他方面的增长后劲不足;街道、平台对社零工作重视度不够,配合不到位。
四、明年工作思路和建议
(一)外贸出口工作
外贸方面,梳理区内外贸企业出口状况,提前掌握明年出口动向。积极协调明年的指标调整,争取找到新的增长点,尽量补锦湖轮胎的缺口。明年继续为区内重点出口企业做好服务工作,向省、市相关部门争取扶持政策,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加强业务培训,邀请市局相关处室、海关、外管等部门为区内的企业和街道的工作人员进行系统的业务指导和培训,强化业务能力。
建议明年考核办法中加大对外贸出口的考核力度和分值,由季度考核变为月度考核。 另在招商考核中明确提出加大对外贸出口企业的招商力度。缺乏新的龙头企业支撑是行政区外贸出口的最大问题,急需解决。
(二)服务外包工作
紧盯指标任务,提高质量和规模。服务外包指标对街道平台来说,不仅仅限于完成任务,要提更高的要求,鼓励街道大力引进龙头企业,鼓励服企业做大做强。充分利用各平台园区优势,吸引更多的专业服务外包企业来我区落户。
建议明年服务外包指标考核分值适量降低,由月考改为季度考核。
(三)社零工作
除将社零目标分解街道考核外,制定新增限上单位考核指标,以引起各街道领导的高度重视。继续加强跟区统计局的沟通协调,每月将社零限上完成数和增幅以及同比下降的企业反馈给相应街道,督促街道跟踪限上单位。
建议明年加大社零指标的考核力度和分值。
(四)电子商务工作
积极配合市局安排的工作,宣传鼓励更多传统企业往电商企业转型。另一方面跟踪服务,配合八卦洲服务贸易创新试验区的相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