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蓄水工程

蓄水工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蓄水工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蓄水工程

蓄水工程范文第1篇

1.水资源总量不足,开发利用程度高

亳州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4.89亿m3,可利用总量为13.02亿m3。全市人均水资源量只有387m3,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全国的六分之一,属严重缺水地区。受降雨时空分布不均的影响,亳州市水资源在空间分布上存在南多北少,时程分配上存在汛期多、非汛期少的特点,全年60%以上的径流集中在6~9月份。亳州市浅层地下水的可开采量为8.5亿m3,开发利用率超过76%,基本达到开采极限。根据亳州地区部分地下水位观测站的序列观测资料,各县区年平均地下水位总体变化趋势是逐渐下降,浅层地下水埋深以1990年为界总体呈增大趋势,1990年以后多站平均地下水埋深较1990年以前增加0.4~0.5m。

2.旱灾凸显

旱涝灾害是影响亳州市农业生产的主要自然灾害,连续、交替发生是当地旱涝灾害的基本特点。20世纪80年代以来,亳州各县区曾大规模开展以排水大沟为单元的除涝工程建设。90年代以后,涡河等主要河道也陆续得到治理,亳州地区除涝标准整体提高,大大降低了涝灾损失程度。而随着涝灾得到逐步治理、水资源开发程度逐年增加,近年来旱灾逐渐凸现。根据安徽省统计年鉴,2000~2012年,亳州市共发生较大规模旱灾和涝灾的年份各有10年,其中旱灾成灾面积2108万亩,涝灾成灾面积1441万亩。总体来说,尽管涝灾绝收面积大,影响程度深,但旱灾成灾减产面积更大,影响范围更广。造成亳州市旱灾的主要因素有自然因素、资源因素和工程因素。降水量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是造成旱灾的自然原因。亳州市属严重缺水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日趋紧张,地下水位大面积的持续下降,也增加了干旱发生的机遇和灾害程度。同时,亳州市境内沟河控制性工程较少,对地表径流的拦蓄调节能力低,雨洪资源不能有效利用,这是造成旱灾的工程性因素。

3.农业用水形势严峻

亳州市1980~2013年用水量的年均增长率约为5%,预测到2015水平年在50%频率的平水年即出现缺水,到2020和2030水平年,缺水量将进一步加剧。农业历来是亳州市用水大户,多年平均用水比例达53.6%。但农业属弱势产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用水紧张形势的加剧,工业等其他各行业用水量的增长必然会挤占部分农业用水,所以未来缺水将主要表现为农业灌溉用水的短缺。同时,随着有效灌溉面积的增长、经济作物种植比例的扩大以及农作物单产的提高,农业本身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也在提高。因此,未来农业用水将面临内外双重压力。亳州市当地地表水主要来源于涡河等大中型河道,涡河大寺闸等大型拦蓄水工程主要用于集中解决水源性缺水问题,对于解决面上农田灌溉问题,还需要大量的输配水工程进行配套。外水引调工程(如引淮入亳)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亳州市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但其主要供给亳州市区和三县城区使用,且用水成本高,用于农业灌溉效益费用比低。因此,从供水水源角度解决农业用水短缺问题,需要转变“等水、要水”思路,转向自力更生发展,即利用广泛分布的排水大沟、塘坝,通过配套涵闸等控制工程,开展小型拦蓄水工程建设,充分挖掘本地降雨径流资源。

二、大沟及塘坝工程现状

1.工程现状

据调查,全市现有排水面积10~50km2的大沟347条,总长度3360.1km。现有大沟排涝标准已达到5年一遇及其以上的共162条,占47%;其余大沟淤积深度0.5~2.0m,排水标准不足5年一遇。现有大沟断面一般为口宽15~30m,底宽4~10m,深2.5~5.0m,纵比降约1/9000。已配套涵闸275座、滚水坝10座,现有大沟蓄水总库容1856万m3。全市现有蓄水容积500~10万m3的塘坝13414座(其中容积5000m3以上塘坝3492座),总塘容7172万m3,70%左右的塘坝淤积深度为1~2m。

2.管理现状

目前,全市小型涵闸均落实了管理主体。涡河、茨淮新河等骨干河道两侧的涵闸主要由专门的河道管理机构管理;重点小型涵闸主要由县区水务局水利工程管理站所负责管理;一般涵闸由所在地的乡镇水利站、社会化管理机构或行政村管理,配备专人或委托村级水管员进行具体管理;塘坝由所在地村组集体管理或用水户管理。但是,小型涵闸管理工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管理投入不足,在资金投入、人员配置、重视程度方面,尚不能适应现代水利发展的需求;二是部分涵闸的土建工程和设备老化,不能正常运转或带病运行;三是部分管理单位工作条件差,管理人员的报酬低,影响了管理的积极性;四是少数管理单位服务能力不强,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还有待于提高。

三、小型拦蓄水工程措施及建设内容

1.工程措施

亳州市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中有一定蓄水容量且能用来进行拦蓄水的工程主要有排水沟和塘坝,综合考虑蓄水规模、配套成本以及蓄水影响等因素,利用排水大沟(10km2<流域面积≤50km2)和容积500m3以上的塘坝蓄水较为可行。(1)大沟控制蓄水技术大沟控制蓄水技术基于区域“四水转化”和农田灌溉与排水技术,通过在排水大沟上修建闸、坝等控制设施,拦蓄地表径流,缓解干旱季节灌溉水源的不足。同时,大沟蓄水后能有效抑制地下水的排泄,适度抬高农田地下水位,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一个良好的水土生态环境,减少受旱几率和灌溉水量。

(2)塘坝蓄水亳州地区塘坝多为平地开挖的“碗口塘”,无拦水坝、放水涵等配套工程。塘坝来水基本靠汛期降雨和浅层地下水补给,干旱年份水源补给困难,供水保障程度低,一般作为水产养殖和周边小范围灌溉的水源。

2.建设内容小型拦蓄水工程

建设内容以维修改造或重建新建涵闸等控制工程建设为重点,同时疏浚大沟、扩挖塘坝,以增加面上沟、塘调蓄水能力。根据全市各县区工程现状,全面开展小型拦蓄水工程建设需新建、重建大沟节制闸299座,加固维修大沟涵闸190座,新建大沟滚水坝40座,疏浚大沟185条1701.72km,塘坝扩挖9354座。

四、工程效益

1.增加蓄水量

大沟控制工程对水资源的调蓄包括直接拦蓄的降雨径流和抬高地下水位增加的地下水资源量两个方面。根据已有调蓄工程观测数据,全市大沟控制蓄水工程实施后年调蓄地表水量可达7227万m3,调蓄地下水量7952万m3。塘坝扩挖后每年可蓄水量4627万m3。增加的蓄水量如果全部用来发展灌溉,可以扩大灌溉面积202万亩,增加水产养殖面积1.8万亩,蓄水效益显著。

2.抬升地下水位

利用大沟控制蓄水工程连续多年蓄水后,能够有效抬升大沟沿岸地下水埋深。根据现有大沟蓄水推广区资料及亳州市土壤、降雨等实际情况,大沟控制工程连续蓄水两年后,地势较高的蓄水区地下水位抬升幅度将大于0.5m。当多条相邻大沟同时进行控制蓄水后,能整体抬升该区域内地下水位,对当地浅层地下水起到补给作用,从而使区域内机井出水量得到保证,保障了井灌灌溉用水。

3.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小型拦蓄水工程建成后,可以通过控制大沟水位对其影响范围内地下水位进行调控,当农田地下水埋深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可以提高作物对地下水的直接利用量,从而减少干旱几率和灌溉用水量,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4.改善生态环境

蓄水工程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农村;安全饮用水;蓄水池

中图分类号TV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20-0171-02

1 主要施工工艺、施工要点及质量控制

1.1 主要施工工艺:土方开挖底板板墙(壁)上部结构土方回填

土方开挖

1)土方开挖采取机械开挖,开挖时按设计图纸定位的构筑物外边线向外加宽1.0m,作为施工工作面通道,并保证开挖边坡1:1左右,土方倒运至构筑物边线以外6.0m处堆放,底部高程基本到位时采用人工清理整平;

2)降排水:蓄水池基础位于地面3.0m~3.5m以下,因此施工时必须采取降排水,使基础作业面处于无水状态。蓄水池工程外部尺寸不大,计划采用四周排水法,由于土方开挖时作业面四周已留有1.0m宽的作业面,排水沟宜设置在作业面外侧:宽0.3m,深0.5m,长1.5m,深1.0m,架设潜水泵进行抽排降水。排水沟和集水井口部要采用竹板加固覆盖,降水周期以钢筋混凝土壁墙模板拆除,混凝土强度达到80%时为止。

1.2底板施工

1)底板施工是基础C10混凝土完成后进行的,首先按照设计图纸放出结构平面布置线,再分解放出钢筋位置线,然后进行钢筋布设绑扎,钢筋绑扎完成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进行模板支护,模板采用木模板,模板由加工厂制作;

2)模板支护验收合格后,进行混凝土浇筑开仓报审,待混凝土浇筑条件完备后,进行混凝土浇筑。浇筑前先测设第一次混凝土浇筑位置标高,按照标高设置埋件及止水钢板。止水钢板沿壁墙中轴线四周闭合设置,所有接口缝、支点焊接要牢固,止水钢板埋设深度为钢板宽度的1/2;

3)排架搭拆:由于底板结构钢筋为双层布设,绑扎成型后不得上人踩踏。浇筑前应搭设满堂排架,以便工作人员操作,排架随着混凝土浇筑速度而及时拆除;

4)混凝土浇筑:由于壁墙钢筋绑扎成型后距底部距离较高,人工入仓有一定的局限性,同时也保证不了混凝土入仓浇筑的质量,因此混凝土浇筑采取起重汽车调运入仓。浇筑顺序从一端开始循环浇筑,到另一端浇筑完毕。浇筑完毕后人工按设计要求整理坡脚、底板坡度,要磨光压实。

1.3 板(壁)墙

1)钢筋混凝土板(壁)墙是加压泵房下部和蓄水池施工的重要工序,其主要施工顺序为:内侧模板支护钢筋绑扎外侧模板支护搭设脚手架混凝土浇筑;

2)复核各部位尺寸、标高、弹墨放线、设置定位标点及定位筋,定位筋要内外均布,整齐焊接稳固;

3)模板支护:内侧模板按照加工厂配制的模板组合编号运入,并按照模板组合编号从左至右,从下至上进行组配,组配完成后进行纵向和横向的加固,同时进行模板校正。外部模板支护之前应按照内模面布设的拉筋孔的尺寸划线定点,先钻孔再按模板制作组合的编号进行立配,立模方法同内模板;

4)搭设脚手架:脚手架应沿四周搭架,高度与壁墙相同即可;

5)混凝土浇筑:采用8T汽车起重机吊运入仓,分四点车位先后架立,从起点至终点巡回入仓浇筑,每次入仓浇筑高度不应超过0.5m,振捣要密实,同时注意埋件位置。

1.4 上部结构

蓄水池上部为钢筋混凝土现浇板,其施工方法为支撑式平面模板,钢筋绑扎、外模板校正加固,上部顶板混凝土浇筑,浇筑前应将上部人孔、排气孔等埋件设置完毕后进行,浇筑方法与底板基本相同。

1.5 土方回填

本次土方回填的施工方法及质量控制,按照水利工程相应规范进行控制,施工方法不再赘述。

2 施工要点及质量控制

2.1 模板支护施工要点

1)模板采用木质拼装模板,安装池壁模板时可先安装内侧,钢筋绑扎完毕后,分层安装另一侧模板;

2)模板应平整,模板拼缝应严密不漏浆,固定模板的螺栓(或铁丝)不宜穿过水池混凝土结构,以避免沿穿孔缝隙渗水后患;

3)当必须采用对螺栓固定模板时,应在螺栓上加焊止水环,止水环直径一般为8cm~10cm;

4)模板拆除要求:不承重的侧模,只要保证混凝土表面及棱角不致因拆模而损坏时,即可拆除;承重的模板,应在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一定比例后,方可拆除,这一期限决定于构件的受力情况、气温、水泥品种及振捣方法等因素。对于构件跨度≤8m的板,拆模时混凝土的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的75%及其以上时,方可拆模,对于构件跨度>8m的板,构件强度达到设计强度标准值的100%后方可拆除。

2.2 钢筋绑扎要点

1)钢筋绑扎应牢固,以防浇捣混凝土时绑扣松散,钢筋移位,造成露筋;

2)留设保护层,应以相同配比的细石混凝土或水泥砂浆制成垫块垫起钢筋,严禁以钢筋垫钢筋或将钢筋直接固定在模板上;

3)现浇钢筋混凝土水池钢筋绑扎位置的允许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1)受力钢筋的间距允许偏差±10mm;(2)受力钢筋的排距允许偏差±5mm;(3)钢筋弯起点位置的允许偏差20mm;(5)箍筋、横向钢筋间距绑扎骨架(焊接骨架)±20mm(±10mm);(6)焊接预埋件中心线的允许偏差3mm,水平高差允许偏差+3mm;(7)板墙受力钢筋保护层的允许偏差±3mm。

2.3混凝土浇筑要点

1)混凝土浇筑前应清理模板内杂物,并以水湿润模板;

2)浇筑水池的混凝土强度不得小于C20,且不得采用氯盐作为防冻、早硬的掺和料。水池的抗渗,应以混凝土本身的密实性来实现和满足,混凝土的抗渗等级宜进行试验并应符合混凝土抗渗级别的要求。抗渗等级是以龄期为28d的混凝土标准试件,按标准试验方法进行试验时所能承受的最大水压力来确定;

3)混凝土浇筑应连续进行,当需要间歇时,间歇时间应在前层混凝土凝结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当气温小于25℃时,间歇时间不应超过3h,气温大于或等于25℃时,不应超过2.5h,如超过时,应留置施工缝;

4)混凝土底板应连续浇筑,不留施工缝。当设计有变形缝,宜按变形缝分层浇筑。施工缝应做成垂直的结合面,不得做成斜坡结合面;

5)池壁混凝土浇筑时,应分层、连续浇筑。为了避免施工缝,混凝土池壁采用连续浇筑,在分层浇筑时,每层厚度不宜超过300mm~400mm;

6)混凝土振捣应采用机械振捣,采用振动器振捣混凝土时,每一振点的振动延续时间,应使混凝土表面呈现浮浆,不在沉落;采用插入式振动器捣时混凝土的移动间距,不宜大于作用半径的1.5倍;振动器距模板不宜大于振动器作用半径的1/2,并应尽量避免碰撞钢筋、模板、预埋件等。振动器应插入下层混凝土5cm;表面振动器的移动间距,应能使振动器的平板覆盖已振实部分的边缘;浇筑预留孔洞、预埋件等周边混凝土时,应辅以人工插岛;

7)混凝土养护,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及时覆盖,防止暴晒,增加浇水次数,并应保持湿润环境14d,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防止混凝土表面因水分散失产生干缩裂缝和减少混凝土的收缩量。

总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质量,直接关系着广大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在工程施工管理中,严把每一道工序,打造精品工程,确保农村安全饮水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蓄水工程范文第3篇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设;施工状况;外观设计;工程管理;工程调度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V222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06-0034-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5.0444

水利工程总体来说是在掌握现代科学和技术手段的基础上,通过修建相应水利工程达到除水害,防灾减灾目的而兴建的工程。水利工程在我国乃至全世界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只有消除了水害,社会民生才得以安定,经济才得以提升。现代水利工程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受自然条件制约,工作条件复杂多变;二是施工难度大,对环境和自然的影响也大;三是社会、经济效益高,与经济系统联系密切;四是工程失事的后果严重等。这就要求水利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广泛、深入、系统地掌握科学技术知识,在设计和建设水利工程中要和生态、环境、航运、旅游、文物等部门协调,要在工程设计中以高度的责任心,深入实际,多方借鉴,反复比较,全面论证,才能圆满地做好设计工作。

1 水工建筑物设计的步骤

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水工建筑物设计是其中的一个环节,一个子系统活动。进行水工建筑物设计时,在考虑建筑物稳定安全等基础上,还应从工程的施工方法和施工步骤方面加以分析,并对工程方案的优劣进行方案比选,从而决定工程设计方案。建筑物设计阶段的主要工作步骤为:一是收集基础资料,掌握信息来源;二是明确工程总体规划及其对枢纽和建筑的功能要求。这是设计工作的目标,只有明确了设计目标,才能为下一步工作的展开提供支撑;三是提出方案比选,确定设计方案。以初拟的建筑物型式为基础,从工程建设条件、淹没指标、施工条件、工程投资等方面对方案进行分析、比较、评价,筛选出可行的推荐方案;四是对建筑物的细部结构进一步优化,使其方案在工程占地、投资等方面更经济、更人性化;五是初步确定建筑物的施工组织方案,完善工程主要工序质量控制措施、方法、指标及标准;六是对方案进行评价及验证。只有全面地掌握了设计步骤,才能条理分明进行设计,就具备了设计的前提条件。

2 水工建筑物设计的安全性

设计方案的基本要求是实用、经济、安全和美观。实用、经济这两个问题主要是面对工程的直接有关方面(如使用者、受益者、投资者等),安全问题事关全社会,容不得半点马虎,须从已制定的有关规程、规范来保证。从全局上做到设计工作与社会要求相协调,使水工建筑物设计符合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持久耐用、技术先进、外观新颖的要求。水工建筑物,尤其是坝,是水利工程的核心,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设计人员应当精心设计,业主、监理、施工、设计方更应精心施工,做到安全第一。

为了保证建筑物安全,必须在规划、科研、初设阶段加以分析,提供技术说服力,保证其在主体功能区蓄水及泄水能力、结构强度及稳定性等方面均有一定的安全系数储备。地基、基础是工程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强度及稳定性亦应予以同等重视。同时我国受环太平洋地震带及欧亚地震带的影响,地震活动频繁,历史上多次发生灾害性大地震,全国大部分地区为抗震设防区,地震烈度在6度以上的地震区面积占全国国土面积的60%,其中的18%为8度、9度强震区,而近期又处于地震活动上升期。又由于水库蓄水而引起库区及库水影响所及的邻近地区出现新的水库诱发地震,因此,需要重视对水工建筑物的抗震分析。水工建筑物类别很多,结构型式、边界条件和荷载复杂,地震作用时的动态反应各异,需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实际抗震分析。

3 水工建筑物施工过程的状况

至此可根据建筑物设计图纸组织施工,但是对一个成功的设计而言,道路才走了一半。更重要的是应当继续关注工程的施工、管理、运用及原型监测的情况;通过实践检验设计工作的得失,及时总结,必要时加以纠正,如此不懈地努力才能高水平地建成水利工程。而当今存在一部分水利工程师,对其设计成果后续建设有很好跟进,对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没有进行反复检验。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建筑设计阶段就应当认真分析比较施工方案,施工方法和进度必须与水利枢纽施工导游协调一致,全面统筹安排。对建筑物在施工期的工作状况应当仔细、全面地分析研究,不容忽视,因为水工建筑物施工期限较长,有的长达10年以上,建筑物的抗力在施工期较差,而某些作用的最大值是在施工期出现的。例如:(1)坝在施工期洪水调蓄比最小,有的坝在重现期较短的洪水通过时,下泄比正常运用期还大的洪峰流量;(2)施工期由于水库还没有完全形成,上下游水头差小,下游消能设施效率低,河道中的水流流态更为恶劣,冲刷严重;(3)建造中的水闸闸室的重量,由于基坑不充水,没有水的浮托作用,将全部作用在地基上;(4)混凝土浇筑后,因水泥水化热温度升高,与外界产生较大温差等。不难看出,精心安排的设计,常可做到施工期中提前蓄水,兴利发电。如三峡工程,施工期定为18年,经安排,在坝身施工第9年即可蓄水,低水头发电,预计在开工后第12年即可做到利用提前发电收入补偿当年的投资,经济效益显著。按时逐步地对施工过程中水工建筑物的状况进行分析,可以保持各阶段建筑物的安全,这是每一个水利工程设计者需注意的方面。

4 水利工程建筑物外观新颖设计

水利工程建筑物作为一门专业的学科,设计人员往往只注重满足工程功能需求而很少去涉足工程艺术角度,水利工程艺术观、山水环境景观化的设计显得捉襟见肘。湖南地区有许多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兴建的水利工程,由于受施工条件等方面的限制,工程设计等方面基本上没有考虑建设非工程的措施和可持续发展的资源配置,更谈不上考虑建筑艺术、生态环境等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水利事业的不断进步,工程与环境之间的矛盾日渐显现。近几年来,“和谐”已融入水利工程建设中,工程要“和谐”、环境要“和谐”,社会的发展要“和谐”,这让设计人员意识到,水工建筑物的结构与艺术的配合,是为了更好地营造新型的景观水利、城市化水利。同样水利工程与建筑设计两个专业的巧妙整合,可以达到减少投资、优化外观、美化环境等多重目的。如:对于像管理站房,应充分结合当地民族特色,考虑周边山体环境,对其房屋顶、梁、壁、窗进行造型,达到令人过目不忘的效果。同时应充分结合建筑物的抗风性和耐脏性问题。选择承受超常的风荷载、耐脏性、耐水冲刷的材料。再次需体现出水利工程建筑固有的特点,在色彩搭配上应从冷色系或暖色系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让水利建筑物在外观上取得较好的视觉冲击效果。

蓄水工程范文第4篇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包括小型水库、小型灌区、蓄水池以及小型排水工程等,它不仅能够方便农村灌溉,还帮助人们解决饮水问题,帮助农民解决灌溉水资源紧缺的问题,能够满足人们对农田水利工作的各种需求,对于农业生产发展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它可以通过节水、蓄水等措施,对有限的水资源进行合理的规划,以降低水资源浪费现象的出现,不仅保护水资源还能够有效地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使农民的生活得到很大的改善,在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保证了农民利益的最大化。运行机制指的是能够制约和引导决策与人、财物相关的一切事务的相应制度和基本准则。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在运行过程中所的因素颇多,而且各因素间相互关联,互相作用,所以要想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建立一套完善、高效、灵活、协调的运行机制,以保证小型农田水利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它需要以科学的管理层次为基础,合理的组织结构为依托,高效的运行机制为核心。

2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可持续发展运行机制的具体内容

2.1科学的管理层次

是指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组织最高层管理人员到基层的工作人员间的关系和数量的安排科学合理。管理层次人员数量与组织规模和管理幅度等因素有着直接的关系,要以乡、镇或小流域为基本单位,一定要落实人员编制做到各司其责,避免农村水利设施管护出现缺位现象。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一般分为四个层次,即:县、乡镇、村和工程管理。对于那些跨乡镇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和小(二)型水库需要由县直接进行管理;对于那些跨村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由县、乡镇进行管理;单村工程则是由县、乡镇、村进行统一管理。

2.2合理的组织结构

对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可以采用职能制组织结构形式,除了可能逐级对下级组织结构进行指挥,还支持上级超级指挥,如:对于跨乡镇的工程和小(二)型水库可以直接由县对工程管理单位进行指挥;对于跨村的工程也可以直接由乡镇对工程管理单位进行指挥。

2.3高效的运行机制

1)要建立完善的工程管理体制。

根据相关规定,保证责权分明,对于那些自有、自用、自建、自管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其产权要归个人所有;对于受益农户较多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需要由相关政府部门进行指引和扶持,在自愿的基础上,受益农户可以按其受益范围组建用水合作组织,对于那些由国家补助资金所建立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其资产则归水合作组织所有;而对于那些以国家和集体投资为主所修建而成的集中供水工程,既可以由工程受益范围内的用水合作组织负责,也可以经协商由村民小组或村民委员会负责,其产权归投资方;对于多方投资入股的农田水利工程,可以实行股份制管理。

2)建立资金保障机制。

对于农田水利工程来说水费是工程管理资金的主要渠道,只有建立有偿用水机制,才能使工程管理得到切实的保证。为了转变农村低价水和福利水的观念,需要加大宣传力度,让农民认识到水费的作用和价值。

3)还要建立政府扶持、引导机制。

政府对于小型农田水利的支持和引导主要以建设为主,对其投入运行后的管理和维修工作方面的较少。政府可以通过宣传、政策、培训等手段实现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宏观管理。可以通过补助、扶持或奖励等形式来扶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工作。同时,还要加强宣传工作,引导农民积极、主动地参与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政府还需要定期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人员进行管理、技术和经济等方面的培训,以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实现高效管理。对于那些较大的工程维修项目,政府还需要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以维护农民的利益,保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顺利运行。

4)还需要落实自主管理机制。

由于农民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主体,所以要提高农民的管理意识,落实农民自主管理机制。可以通过宣传教育让农民认识到工程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还要提高农民对工程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了更好地农民自主管理机制,需要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规划、项目实施、水价制定、用水管理等各方面进行落实,以保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顺利运行。

3结语

蓄水工程范文第5篇

关键词:水利工程 农业 可持续发展

我国的水资源总量是有限的,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工业和生活用水将会急剧增加,而农业用水只能是零增长,甚至是负增长,所以,提高农业水资源的利用率,发展高效用水农业是未来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目前一方面水资源十分短缺,而另一方面却存在农业用水效率低下、浪费严重的情况。所以,发展高效用水农业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一、水利工程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的提出,标志着人类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现实的觉醒,也反映了人类在考虑自身生存问题上的重大进步。过去,在农业发展中片面强调水资源开发,着眼于当前的增产。而持续性农业发展更关注的是未来的发展,关心的是在开发灌溉水资源的过程中,增强农业后劲,而不是随意破坏农业环境。解决我国粮食问题,必须立足国内,依赖国际市场,不仅存在巨大的经济风险,而且存在着巨大的政治风险。粮食作为政治武器的运用,并不新鲜。要解决吃饭问题,首先要有资源,最重要的就是土地资源和水资源。中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自然资源丰富,绝对量居世界前列。然而这些资源由13亿人来分摊,人均资源量就非常少,远远低于世界水平。所以说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的短缺是制约21世纪中国农业发展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但必须指出,水利不兴,农业不稳,这是关键所在,重中之重。现在的水浇地,一般单产可达7500―15000kg/mZ,而旱地750―1500kg/mZ还难保。所以,只有有了水,才能扩大灌溉面积,再配合其他增产措施,才有可能大幅度增产粮食。如果不从根本上改变靠天吃饭的局面,又怎能有效地保障粮食稳产高产?没有水,光和热再好,施肥再多,也不起作用。不管作物品种多么优良,农田管理多么科学,政策多么正确,一次大旱,可以赤地千里,颗粒无收;一场大水,可以冲得荡然无存。水旱灾害无情地吞噬着人们的粮食、财产和生命,即使动员人民群众抢险救灾,化险为夷,每年也要付出很昂贵的代价。这就迫使我们不得不对水利刮目相看,并重新认识它的意义和作用。

二、水利工程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农业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在农业上的具体体现,要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努力,任何一个单方面的工作是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下农业的科学发展的。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首当其冲的是对与农业联系最为密切的水利工程提出了新的要求,水利工程必须顺应农业的发展趋势作出相应的改革和调整,如此才能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水利工程的改革发展,需要多方面的共同改进,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我国的水利工程改革措施进行分析。

1.工程节水措施

包括灌溉工程配套、渠道衬砌、低压管道输水、机电井建设、地面灌溉设施改善、喷灌和滴灌系统,此类措施的基本作用是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和灌溉保证率。工程节水是我国水利工程在当前的发展趋势中应当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因为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正在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进步在不同的地区进行着不同程度的调整,有一些全局范围内的大型水利工程,同时也有各自水流流域内的一些小型水利工程。无论是大型的水利工程还是小型的水利工程,它们都要为农业灌溉服务,所以对于这些水利工程,特别是以农业灌溉为主要目的的水利工程,就必须重视工程技术措施在整个工程设计中的运用。

2.农业节水措施

包括土地平整、深翻深松、免耕少耕,平衡施肥、秸秆还田和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改进种植结构和耕作技术,以及防风林建设和水土保持,此类措施的基本作用是提高农作物产量和产品质量,降低农田水分蒸发耗水量。农业节水措施,是对水利灌溉技术提出的高标准和高要求,对于提高农业用水效率这项重要的时代工程而言,要想将这项工作的效果发挥到最佳,就必须充分地正视技术创新在这项工作中所能够起到的关键性作用。水利资源的保护,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必须将整个水利资源开发利用的各个细节工作纳入到农业节水的系统工程中来。在水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工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涉及一些工程技术,这些工程技术水平会直接影响到整个水利工程的技术水平和技术效果。对这些工程技术进行改革和创新,是现阶段提高我国农业用水利用和开发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

3.覆盖保墒技术

在耕地表面覆盖塑料薄膜、秸秆或其他材料抑制土壤蒸发,减少地表径流,蓄水保墒,提高地温改善土壤物理性状,达到蓄水保墒,提高水的利用率,促进作物增产的良好效果。秸秆覆盖一般可节水15%―20%,增产10%―20%,覆盖塑料薄膜可增加耕层土壤水分1%―4%,节水20%―30%,增产30%―40%。

4.考虑农业种植结构

节水灌溉的目的是提高水的利用率和水分生产率,但仅靠节水灌溉工程提高水分生产率是很有限的,灌溉和农业措施的结合,不仅是提高水分生产率的需要,而且是农民增收增效的需要。除滴灌和地下灌溉形式外,其余节水灌溉形式都难以减少作物的棵问蒸发,特别在作物生产前期,作物的遮荫率低,棵间蒸发量大。通常推广的农业节水技术有:耕作保墒技术,如“虚实并存”耕作技术;秸秆、地膜覆盖技术;喷洒抗旱剂如旱地龙;使用保水剂;采用抗旱新品种等。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应该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因地制宜,针对不同的地区特征来选择不同的农业种植结构。

5.加强节水工程管理

相关期刊更多

广西水利水电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厅

山西水利科技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山西省水利厅

红水河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广西电网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