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制造业成本控制

制造业成本控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制造业成本控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制造业成本控制范文第1篇

关键词:机械制造 成本 控制

市场功能的日益完善,企业要想提高利润,就必须要想办法在产品生产成本上进行深刻分析,通过降低企业产品的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等措施促进企业在增加市场销售份额的情况下获得更多的利润。具体到制造业企业,控制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盈利,具有多种方法,下面本文就依据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1 要将生产成本预算做到精细,找到成本预算控制的最佳值

现在客户方的采购形式多以招标形式进行,企业在取得招标邀请函时,首先应该将招标邀请函里边的生产任务做出详细的预算,由于现在市场上的竞争比较激烈价格又相对较低,企业为了生存他们对于生产任务没有经过细致的预算,结果导致生产任务的完成会造成企业亏损,而且几乎没有补救的措施,这样一来,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及车间生产的积极性。建议企业在承接生产任务时先做预算,把预算尽可能做的仔细一点,原材料利用率要高一些,当然生产材料的定价也要充分的考虑招标的最低价。企业的最佳预算制定一定要充分考虑企业的生产成本等因素,不能为了盲目的接受生产任务,而导致企业生产亏损。

2 降低工艺技术及工序成本

企业的工艺技术对于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具有关键的作用,因此企业要尽可能的使用先进的工艺技术,提高企业产品的品质,提高企业资源的综合利用,在不影响企业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的使用成本相对较低的工艺技术流程,尽量利用库存及边角料,及尽可能的把材料工艺与定额做到精细,则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约投入,降低成本。对于加工过程及管路安装中的工艺,要争取选择成本最低,且符合要求的工艺技术流程,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公司整体的工艺技术水平,也可以从源头上做到成本的节约,建议做好以下几方面:①加强企业供应渠道的管理。企业的物资供应渠道费用在企业产品的成本中占有重要的一部分,因为一个供应渠道合理的企业它就可以节省一大笔资金,比如使用价格合理、原料运输途径短的物资等,同样企业的原料采购工作也要科学管理,材料采购尽量做到采取招标的形式进行采购,因为只有经过多家企业的竞争才能保证原料的购买价格压到最低,并且对于原料的质量也能有较强的保障。②提高机械设备的工作效率。现代的企业生产主要依靠的就是先进的机械技术,而且现在的成本控制也主要集中在对机械设备的使用上,一个技术先进的机械生产流水线可以大大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因此企业要定期对机械操作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的自身素质;建立严格的机械维修保养制度,规范机械使用流程,最大程度的提高机械设备的使用年限,降低机械设备的维修次数,把机械设备的潜在问题控制在初发期。③树立安全生产的意识。安全生产是降低企业生产成本的主要要素,因为只有安全生产才能够保证企业的一切生产有序进行。

3 降低采购成本也是降低生产成本

对于制造业来说,原材料采购成本占生产设备总成本的比重是最大的,降低了采购成本,也就是直接降低了生产成本。首先应该建议采购部门在接到采购计划后,把采购定额的编制做到精细,要积极主动地核对库存,库存中有的材料一定不要再去单独采购,尽量利用。其次,要采取招标比价或多方询价等方式,保证材料采购的最低价格,一般来说,制造业的原材料主要为钢材,而钢材价格又相对较高,因此,材料采购价格的降低,将直接给企业成本控制做出较大的贡献;再次,对于库存中积压的材料,应积极主动地进行清理,该报废的报废,采取多种措施盘活库存,加速企业资金周转及库存周转率的提高,也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4 生产过程中应采取各种灵活措施降低生产成本

①要善于利用库存中积压的材料,对于库存中存在的材料,能用得上的想方设法利用上。②要提高材料利用率,制造业的材料使用一般都是具有整张使用的特点,在传统的企业中一般对于板材的切割不会考虑边角料的使用等因素,为了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就必须要对材料的使用进行综合考虑,尽可能的对边角料等进行综合利用。③废旧的物品要善于综合利用。制造业的设备器件等可以经过一定技术手段的处理之后恢复或者提高其原有的功能,可以把其利用在一定的生产环节中,以此减少企业生产环节的浪费,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支出。

5 降低库存

由于现在产品更新换代快,材料标准也不停地在更新,每个制造企业都在不断的寻求降低库存的方法。而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方法与措施,现在最有效的降低库存的方法就是加大库存原料的周转率。

①建立原料采购控制标准。②及时清除不必要的库存。③合理配置仓库存放资源。④坚持先进先出法,可降低因价格而导致的库存损失。⑤降低仓库人力资源费用,定制科学的管理制度,减少人力数量,压缩仓库管理费用支出。

总之,成本控制是机械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表现,成本管理的内容涉及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希望通过本文对机械制造成本的分析与研究能更好地为机械制造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做一些有益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孙茂竹,姚岳.成本管理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乐艳芬.成本会计[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

[3]张晓莉.重型机械制造企业成本管理模式初探[J].矿山机械,2007(09).

制造业成本控制范文第2篇

【关键词】 物流成本;控制;措施

在制造企业中,物流成本是指除原材料成本之外最大的费用支出项目,一般占总成本的30%~40%,有效的物流管理可以节约15%~30%的物流成本,因而,降低企业的巨额物流成本,挖掘第三利润源泉,对物流成本实行有效的分析和控制,是增强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实现制造企业利润源的手段。

一、制造企业物流成本的含义

物流成本是指产品在空间位移(含静止)过程中所耗费的各种劳动和物化劳动的货币表现。主要包括存货成本、运输成本、仓储成本和管理费用等。

在制造企业中,物流成本主要是指企业在进行供应、生产、销售、逆向等过程中所发生的运输、包装、保管、输送、逆向等方面的成本。其具体构成:供应、仓储、搬运和销售环节人员的工资及福利费;生产材料的采购费用;产品的推销费;仓库保管费;有关设备、仓库的折旧费等。

二、物流成本的特征

(一)物流冰山现象

日本早稻田大学的西泽修教授提出了物流成本“冰山学说”,较为详细地阐述了物流成本的隐蔽特性。“物流冰川说”是对物流费用的一种形象的比喻。在企业的全部物流费用中,由企业财务直接支付的运费、仓库保管费、装卸作业费、包装费等,是很明显的,是能够计算和掌握的,可称为直接物流费用,但这部分费用只是全部物流费用的冰山一角。因为在企业内部占压倒多数的物流成本,未作为物流费用单独计算,而是混杂在制造成本、销售成本以及一般经费之中,难以准确掌握。

(二)效益背反性

效益背反性是物流成本的另一个特点,即某些项目成本的削减,可能引起其他项目成本的增加。物流系统的效益背反包括物流成本与服务水平的效益背反和物流各功能要素之间的效益背反。它是困扰制造企业降低物流成本的主要因素。而物流各功能要素之间的效益背反,即各功能要素物流成本并不是同向的变动关系。解决方法需要把物流看成是由多个效益背反的要素构成的系统,协调好各要素之间的矛盾,把局部成本控制措施与综合成本控制措施有机地结合起来,追求整个物流系统总成本的最低。

(三)分散性

物流成本的产生并不单纯集中在某个或某几个职能部门,而是跨越了涉及企业的全部物资流动活动的范畴。由于物流成本的产生与企业物资流动密切相关,而物资流动的范围是跨越了企业的众多职能部门,因此使得物流成本的形态呈现出比较分散的态势。

三、我国制造业物流成本控制现状分析

(一)缺乏现代物流成本管理意识

由于我国制造企业没有充分认识到现代物流管理是降低生产总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没有认识到物流各要素之间的效益背反原则,因而影响了物流成本控制的系统化、合理化。最终致使企业的物流运作水平和物流成本控制水平难以得到较大的提高。

(二)现行物流成本核算存在的缺陷

目前制造企业物流成本计算没有统一的物流成本计算标准。无法进行物流成本的比较,也无法真正衡量企业相对的物流绩效。

企业物流成本构成模式尚无定论,物流成本计算范围更是混乱。目前这个问题造成企业对物流成本的内涵理解过于简单,使企业物流成本计算结果偏颇。

目前,在企业财务会计制度中,物流还没有单独的项目,一般所有成本都列在费用一栏中,难以对企业发生的各种物流费用作出明确、全面的计算与分析。

(三)制造企业物流供应链成本较高

1.采购成本较高

大多数制造企业通常要用销售额的40%~70%来进行原材料和元器件的采购,所以降低采购成本给企业带来较大的利润空间。而我国制造企业对采购管理的全过程缺乏统一监控,导致存货成本过高。

2.运输成本过高导致物流效率降低

造成制造企业物流成本上升的另一个原因是运输成本的提高。一方面,国际石油价格居高不下,运价上涨和运输有关的人工成本提高是造成运输成本上涨的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是由于物流热影响,缺乏对运作成本进行核算比较,更未认识到可通过实施物流外包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运营效率等。

3.存货成本较高

生产出来的物资是否发挥了经济效益,要看存货能否迅速地投入使用。在制造业中,呆滞物资库存量大,占用了仓库的空间,浪费了时间,加之保管、储存花费资金,从而造成存货成本相对提高。

(四)物流信息化建设水平相对较低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类经济主体将信息技术应用于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而制造企业在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方面还相对不足,企业物流信息化程度的滞后必然导致企业物流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滞后,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的进行,也是导致我国企业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的一个重要因素。

(五)制造企业缺乏具有综合素质的物流专业人才

自我国高等院校开始设置物流管理专业至今,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物流专门人才,但远远不能满足企业需要。一是我国制造企业需要的物流人员不能及时供给,造成具有物流专业技术的人员所占比例很低;二是我国的物流教育和人才培养相对滞后,在学校仅重视理论学习而忽视能力培养,特别是忽视综合性的高素质物流专门人才培养,这使物流专业毕业的学生远远不能满足企业需求,这也制约企业物流业现代化建设,也造成物流成本的偏高。

四、制造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的途径

(一)树立物流新理念,建立物流成本管理组织体系

现阶段,我国企业必须树立物流新理念,并要充分认识到物流对于企业的战略地位,强调企业全员参与成本管理,将员工个人目标融入企业整体目标之中。为此,企业应强化决策层的物流成本意识,使全体员工树立成本效益观,积极参与成本管理。加强对成本管理的领导,确立物流成本管理的应有地位,组建权威的管理机构,全面负责和协调物流管理工作,研究和规划物流成本管理的远景任务和目标。

(二)构筑有效的供应链成本控制

1.由于采购成本的高低对物流总成本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应对采购计划进行科学分析,设法降低物料采购的各项费用,强化采购人员的业务素质,积极采用JIT采购、供应链采购、网上采购及外包采购等现代采购模式。同时,应建立科学的供应商调查、评审、遴选体系,建立和完善索赔制度。

2.投资阶段的物流成本控制

合理选择厂址。厂址选择合理与否,往往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以后物流成本的高低。

合理设计物流系统格局。如何选择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的位置、如何规划运输和配送系统、如何设计物流运营流程等,对于整个系统投入运营后的成本耗费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优化物流设备的购置。物流设备投资是为了提高物流工作效率和降低物流成本。在进行设备投资时,一定要注意投资的经济性,要研究机械化、自动化的经济临界点,这避免了设备的持有成本,降低了物流成本。同时可将其面临的物流运输业务的运作成本进行核算并加以比较,若外包后的成本低于自营成本,且运作效率和服务水平能得到保障,则应将此物流业务外包出去,以合同的方式委托给专业的物流公司(第三方物流)运作。

3.产品设计阶段的物流成本控制

具体地说,产品设计阶段的物流成本控制主要包括如下几方面的内容:

产品体积和形态的优化组合。产品体积和形态对物流成本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我们在设计产品的形态和体积的时候,还必须考虑如何降低纸箱的成本,如何扩大生产批量,如何减小运输成本等后续影响。

产品批量的合理化。当把数个产品集合成一个批量保管或发货时,就要考虑到物流过程中比较优化的容器容量,将成本降到最低。

4.生产时的物流成本控制

在生产过程中有效控制物流成本的方法主要包括:

生产工艺流程的合理布局,企业生产工艺流程的合理布局对生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布局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着产品成本的高低;合理安排生产进度,企业的生产进度与采购、销售、仓库、消费、成品率等息息相关,生产进度的加快,原材料的采购进度就要提速,成品率就会降低,仓库持有成本就会上升,同时预示着销售周期的缩短,消费数量的增加;减少半成品和产品库存,产品库存量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库存持有成本的高低,同时影响产品的销售风险。

5.供应阶段的成本控制

供应与销售阶段是物流费用发生的直接阶段,这也是物流成本控制的重要环节。供应阶段的物流成本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优化供应商。企业应该在多个供应商中考虑供货质量、服务水平和供货价格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其供货方式、运输距离等对企业物流成本的综合影响,从多个供货对象中选取综合成本较低的供货厂家,以有效地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

运营现代化的采购管理方式。JIT(及时制)采购和供应是一种有效的降低物流成本的物流管理方式,它可以减少供应库存量,降低库存的持有成本,而库存持有成本是供应物流成本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控制采购批量和再订货点。每次采购批量的大小,对订货成本与库存持有成本有着重要的影响。采购批量大,则采购次数减少,总的订货成本就可以降低,但会引起库存持有成本的增加;反之亦然。

采购损耗的最小化。供应采购过程中往往会发生一些途中损耗,运输途耗也是构成企业供应物流成本的一个组成部分。运输中应采取严格的预防保护措施尽量减少途耗,避免损失、浪费,降低物流成本。销售、供应物流互补化。销售和供应物流经常发生交叉,这样可以采取共同装货、集中发货的方式,把销售商品的运输与外地采购的物流结合起来,利用回程车辆运输的方法,提高货物运输车辆的使用效率,降低运输成本。

6.销售物流阶段的成本控制

销售物流活动作为企业市场销售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考虑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而且还要考虑企业销售政策和服务水平。在保证客户服务质量的前提下,通过有效的措施,推行销售物流的合理化,以降低销售阶段的物流成本,主要措施包括:

加强订单管理,与物流相协调。为了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在订单上必须充分考虑商品的特征和订单周期及其他经营管理要素的需要。

销售物流的大量化。这主要通过延长备货时间,以增加运输量,提高运输效率,减少运输总成本。为了鼓励运输大量化,在满足可续货物需求的前提下,可以采取一种增大一次订购批量折扣或给与更多地促销的办法,促进销售,降低小批量手续费,节约的成本由双方分享。

(三)建立科学合理的物流成本核算体系

从现代物流管理的角度看,我国企业现行的财务会计制度中,按职能为基础的成本核算体系将物流系统诸环节隔离分解,没有单独核算物流成本的会计科目,应建立科学合理的物流成本核算体系,实行物流费用单独核算,明确物流成本的核算内容和核算方法,使物流成本管理与财务会计在系统上联结起来。实施以活动为基础的成本核算制度,将有关费用分解到消耗一定资源的活动中而不是某个部门,以正确评价物流绩效。

(四)培养精通供应链成本管理的物流人才

拥有精通供应链成本管理的人才是降低供应链成本的关键因素之一。企业可以通过高薪聘请国外专家,可以大力培养,选送有潜力的员工到系统开设供应连管理课程的培训单位学习或到有先进供应链管理经验的单位进修等。再就是和高校合作实行订单培养需要的物流专门人才为企业服务。

【参考文献】

[1] 王晓薇.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现状及其改善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6(460):123-125.

[2] 刘巧茹.制造企业物流成本控制浅析[J].中国商贸,2009(7):35-37.

[3] 朱伟生,张洪革.物流成本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4] 丘尔.生产企业物流改造的切入点[J].中国物资流通,2000(10):32-33.

制造业成本控制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制造业;成本控制;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 F279.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7)03-44-2

0 引言

制造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取决于其产品的质量、生产的成本与市场上的销售价格,其中,成本的高低决定了制造企业的市场份额和企业效益。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各类制造企业迅速崛起,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随着近几年来的不断改革发展,同规模的制造企业之间的产品种类与质量之间的差别越来越小,在当前形势下,制造企业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必须以价格取胜,对产品的制造成本进行严格有效的控制管理。

1 相关概念界定

制造业是指对制造资源,依据市场需求,通过制造过程,转化为可供人们使用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过程[1]。

成本控制,顾名思义,是对企业产品生产制造所需要资源的数量、价格进行控制,在保证产品应有质量的前提下,减少成本资源的消耗,进而降低产品价格的管理活动。在制造企业中,实施有效的成本控制措施,可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增加企业的生产效益,推动企业的快速发展。

企业成本控制有效性就是成本控制的水平,有效性本身就是成本控制水平的直接反映,说明了企业管理目标的实现程度,其变动范围在0到100%之间。

2 制造企业成本控制的重要性

2.1 企业发展的客观需要

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制造业国际化、专业化的趋势日益加快,全球性愈加竞争。在此情形下,制造业生产成本管理一方面要规范各种成本的支出,另一方面要提高重大决策的科学性,进而获得低成本优势,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促进企业不断发展。

2.2 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必要条件

一种产品的销量主要取决于两种因素,一是产品的质量,二是产品的价格。对于制造业企业来说,产品的性价比对其自身的市场地位与企业未来发展起著决定性的作用。制定科学合理的成本控制措施,加强成本控制的有效性,可以减少产品的制造成本,从而实现在保证企业收益不变的基础上将产品价格降到最低,扩大企业产品的价格优势,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2]。

3 制造企业成本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研发设计环节存在问题

研发设计环节是产品制造生产的最初环节,该环节成本控制的有效性对产品的总的制造成本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目前很多的制造业企业只关注采购环节和生产制造环节的成本控制,对研发设计环节的成本管理缺乏重视,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设计过程中对产品的性价比欠缺考虑。相对于产品本身的经济适用性而言,大部分产品设计师更注重自身理念的体现,对产品的制造成本的预估工作不到位。二是对产品的隐含成本考虑不全面。产品本身所需的零部件价格并不高,但在设计研发过程中零部件的选择对产品来说却至关重要,稍有疏忽便会对整个产品造成毁灭性的破坏,从而造成企业的经济损失。着就属于产品的隐含成本,但在企业的实际运行过程中却往往被忽略。

3.2 采购环节存在问题

采购成本是企业整体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采购环节的成本控制水平直接关系到制造业企业的经济效益。目前,在成本控制方面,制造企业的采购环节存在一些问题。首先,采购人员的成本控制理念滞后。大部分企业的采购人员单纯通过控制采购物资的价格来控制采购成本,却忽略了对采购物资品质、运输费用的控制。其次,随着市场经济的改革,企业内部管理体制也在不断更新变化,如今我国大部分企业对管理部门进行了细化分工,多个部门各司其职,协同合作,完成企业的内部管控。这也就造成大部分人员认为采购环节的工作时采购部门的责任,与其他部门无关。但对制造企业来说,成本控制与产品生产的每一个要素都息息相关,每个部门的人员都要增强自身的责任意识,对成本控制提起重视。

3.3 生产制造环节存在问题

生产制造环节是制造企业成本控制的主要阵地之一,在生产制造过程中,企业的成本控制显现出一些问题,影响到了整体成本控制的效果。首先,是原材料的浪费。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对原材料的使用缺乏计划,并且对于残余的材料直接丢弃,没有进行合理的回收利用,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其次,生产线上的工作人员缺乏工作热情,工作效率极低,拉长了生产制造的周期,间接增加了产品的成本。最后,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忽略了隐含成本所占的比重,对其也缺乏有效的控制[3]。

4 制造企业成本存在问题的原因

4.1 成本控制机制不完善

由于对成本控制的重要性缺乏认识,我国的大部分制造企业并没有建立健全的成本控制制度,这就造成制造业企业的成本控制力度不足。同时因制度不完善,企业的管理人员难以对产品的前期研发设计、材料采购以及生产制造过程进行统筹规划,成本控制措施难以真正落实。除此之外,各部门之间缺乏沟通与联系,只关注自身工作范围内的工作进度与成本控制情况,力度难以统一,企业整体的成本控制力度也就不太理想。

4.2 成本控制不全面

企业运营的最终目的是以最少的成本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制造企业也是如此。产品的生产制造是制造企业的重头戏,为了降低产品的价格,绝大多数制造企业都对其生产制造过程展开了成本控制,但却忽略了研发、采购与营销环节对其成本的影响,导致其成本控制缺乏科学性和全面性。对制造企业来说,其成本控制工作主要集中在两点:第一,过分关注支出成本,对生产制造流程缺乏缺乏整体的预算,企业成本控制缺乏计划性;第二,成本核算太过片面。企业在进行成本控制时,必须对成本进行核算,从而制定科学的控制措施。但当前制造企业在进行成本核算时未考虑到人力、进度等方面,进而也影响了决策的正确性。

5 加强制造企业成本控制的有效措施

5.1 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

为了提高成本控制的水平,企业必须健全自身的成本管理体系。首先,要对制度进行不断的更新,添加新的管理理念,以保持其与当今形势下市场发展规律的完美契合;其次,对成本控制的责任进行细化,并落实到各个部门,并对各部门管理工作进行严格监督,以保证一旦出现失误,可以明确责任人;再次,加大对成本控制知识与制度的宣传,使员工在潜移默化中自觉遵守相关规定;最后,对成本控制制度的各项执行情况进行调查,根据实施情况与员工的反映意见,对制度进行完善,增强成本管理机制的合理性,提升成本控制效果。

5.2 完善目标成本绩效考核体系

制造企业的成本控制工作涉及企业运行的各个环节,需要各个部门的严密配合。制造企业要根据各管理部门的特点分配成本控制的责任与目标,并制定相应的评判标准,在各部门完成成本控制工作后,对其预定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根据结果对工作成绩出色的人员或部门进行奖励与表彰。制造企业实施目标成本绩效考核体系,可以调动员工的参与积极性,提高成本控制工作的质量。

5.3 明确成本费用控制工作的关键点

制造企业成本控制制度的制定与执行要在符合我国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以企业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为依据,以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为最终目的。同时,制造企业要不断细化和严格化相关的制度规范,进而为企业其他各项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提高自身竞争力,从而更快更好地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6 结束语

综上所述,提高成本控制的有效性是增加企业经济效益的根本措施之一。严格有效的成本控制可以降低产品的市场价格,从而增加产品的销量,进而推动企业的发展。因此,对制造业企业成本控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制定出科学有效的改进措施,在当前形势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x。

参 考 文 献

[1] 邹杏根.浅谈制造业企业成本控制有效性[J].大众理财顾问,2016(8):120-121.

制造业成本控制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制造业;成本控制;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6-0097-02

一、制造业加强成本控制意义

1.成本控制可以有效增强制造业竞争力。对于新世纪的制造业而言,提高本身竞争力的手段有三种:不断提高产品质量、进行严格的成本控制和在产品方面不断创新。然而在这三种方法中,只有控制成本这一项与利润、收入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而且在执行上最为简单可行,是增加盈利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一般而言,制造业的利润会处于一个稳定水平,如果一旦将成本控制到较低的水平,可想而知,利润一定会有所增加,即使在特殊情况下,经济环境影响了制造业的生产,盈利也不会减少太多,不会导致太大损失,另外在市场营销上,通过成本控制可以降低产品价格,在同类产品的竞争中,胜算会多几分。随着新世纪经济情况的继续繁荣发展,制造业的创新仍然是“持久战”,因此,制造业现在的聚焦点仍然是如何进行有效的成本控制和节能减排,然而在成本控制方面,制造业必须结合本身的现实情况作出合理的方案,从产品的设计生产、经营销售等的各个过程中进行全方位的分析讨论,以保证在不破坏自身生产制造、不超越自身实际的情况下做好成本控制,提升产业利润。

2.成本控制可以适应现阶段的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制造业是一个集生产销售于一身的统一经济体,而面对纷繁复杂的经济市场,要想不断提高产业利润,提升制造业自身竞争能力,就必须控制生产成本并且定时严格考察市场效益。在现时代,制造业已经成长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非常重要的的力量,然而在中国制造业中,规模大的制造业可以说寥寥无几,它们大多都是中小型的企业,由于个体能提供的产业资金不足、设施设备不全、国家支持资金不足等原因,导致这些中小型的企业规模难以扩大,企业风险也越来越大。在新世纪的良好经济背景下,制造业要不断地进行产业整改,合理地进行成本控制,并且紧紧抓住时代脉搏,不断引进新的产品与设备,不断创新完善自己,才能保证企业不被时代大潮湮灭,才能在众多企业中找到立足之地,但是制造业看中利益这一点却始终是致命缺陷,有些只看重眼前利益的企业如果一味地要求降低成本,那么势必导致产品质量降低,失去了顾客信任,也就失去了市场,最终导致企业灭亡。另外,现在的中小型企业缺乏专业的管理层和决策者,市场考察不够深入,劳动力虽多,综合素质却不达标,因而制造业制定的成本控制计划往往不够合理,计划不能按目标要求实现,这也就为制造业长期稳定发展埋了致命隐患。

3.成本控制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制造业经济效益。有稳定的经济效益是一个制造业长期良好发展下去的根本保证,而中国的市场经济繁荣也正需要制造业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物价水平会不断地提升,原材料的采购价格也会成为企业发展的阻力因素,影响了制造业自身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继续繁荣。因而制造业必须通过科学的成本控制方案,合理执行方案,不断进行观念和知识上的改革创新,才能寻找到适合自身的发展方案,获得更多的利润。现代制造业的管理层不能及时地更新观念,导致陈旧的管理方法不能适应新时代的经济环境,另外,大半的制造业太过重视产品的生产过程,导致产品质量虽然高,但是后期的市场营销宣传方面的投资不够,产品滞销,对市场信息无法做出快速应对,导致完善的成本控制也不能使制造业的利润有很好的提高,最终影响到企业的发展,由此可见,在控制成本的同时,也要兼顾其他环节的完好运行。

二、制造业成本管理的现状

1.生产计划控制模式落后。中小型制造业在市场上占大多数,他们的主要特征就是:产品种类繁多、产品数量少,因此,制造业销售模式主要是以小数量多品种订单式为主,然而在生产计划的制订和执行上,没有科学合理的指导和管理,市场环境有变化时,管理层不能及时合理地做出应对方案,原材料和半成品的数量居多,给保存和运输带来困难,在生产制造时需要的制造成本就随之增加,导致不能很好地控制成本。产品设计有缺陷导致的后期制造成本增加。一般情况下,产品的制造成本的一大半已经在设计阶段时就默认了,但是现在大多数企业只注重做表面功夫,也就是只注重对成本的节约和能耗的减少,不能考虑到从产品制造方法上来控制成本,从表面上的节约只能起到一时的作用,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导致本末倒置,控制成本方向上的错误,就会导致事倍而功半,必然影响后期的利益增长。

2.制造业成本管理认识有误,只注重单方面加强。大多数中小企业为了节约和控制生产成本,在产品的生产流程上做足了功夫,然而并没有意识到,只有注重全面度管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制造业发展难题。这就要求企业的管理层一定要有全局意识,要从产品的设计、生产、销售再到服务上把握全局利益,在考虑成本控制的同时,兼顾成本的分析与核算,不但要注重成本报表上的数字,还要考察市场,做到纵观全局,降低成本。忽视制造业成本管理的多样化。传统的制造业成本管理方法非常陈旧,它只考虑到了对成本的核算与估计,将焦点放到了数字的核对上,并未考虑到计划和预算的实现度,没有对过往成本控制的分析改革,一些先进的分析方法并没有融合到现代制造业成本分析计算中,致使工作效率受到限制,管理的方法陈旧,自然就使成本管理陷入僵局。

3.成本管理范围有局限性。成本作为制造业的核心,与企业的各方各面都脱不了干系,因此,不能把成本的控制、和管理归于财务部门和管理层的管理范围,而最懂制造业生产成本的反而是在生产线长期工作的技术人员,导致管理者的决策偶尔不利于成本的控制,因此成本的控制与管理应该广泛征求厂内人员意见,做到注重细节,万无一失。制造业员工流动性过高。企业从员工的培训到员工上岗也要投资一大笔资金,这些资金更是不容忽视。如果员工频繁的更换,流动率过高,会导致企业在这一方面的投资加大,那么成本就无从谈起,新上岗的员工技术熟练度、生产效率等方面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与原来的相同,这就会导致生产的产品质量很难达标,质量好坏起伏不定,生产效率下降,员工内部团结程度不足,继而就会严重影响企业的对外信誉,导致企业失去市场,利润下降,而企业也会面临很大的危机。安德维尔曾经指出,员工流动率的增高会导致产品质量、生产效率、服务质量的下降,另外它会使产业内部的管理效果明显减少,导致产业内部的不团结,从而影响制造业的成功。由此可见,维持员工的长期稳定工作也是一种成本控制的有效途径。

三、制造业成本控制实施方法

1.培养制造业相关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强化管理意识。从根本上看,一个英明的管理层要为成本控制工作锦上添花,制造业内部的员工工作能力以及态度、团结意识都大半取决于管理层的正确领导和决策,正确处理员工内部关系,往往能够为好的收益奠定基础。制造业是追求利益最高的,主管者往往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管理观念,思想与时俱进,不能一味追逐利益最大化导致产品质量受到影响。管理者要把握大局,从产品的设计到产品的出售及售后,管理层一定要做好总结分析,及时对市场的变换做出应对,保证产品的销售路径合理有效。另外,对于内部员工,要加强奖罚措施,以发掘员工潜力,达到管理有效,控制有效。

制造业成本控制范文第5篇

一、制造业预算管理的作用

(一)有利于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预算管理能够全面规范制造企业各部门和成员之间的权、责、利关系,在预算编制、预算执行与控制、预算激励等过程中逐步实现企业管理机制的明晰化、具体化、数量化。此外,预算管理以市场为导向,对市场进行深入研究和预测,从而将企业内外管理机制相联接,既有利于强化企业管理手段,又有利于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进而为优化企业治理结构创造良好环境。

(二)有利于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工作

预算管理可以协调制造企业长远目标与短期目标之间、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之间、不同部门之间、整体目标与部门目标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如预算编制是各部门管理人员在充分了解本部门与企业总体关系,以及与其他部门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编制的,并且需要各部门之间的信息高度共享;预算执行是各部门和员工共同参与的企业管理活动,在明确各部门执行目标与责任的前提下,防止各部门出现相互扯皮、不协调的现象,从而提升企业经营运作效率。

(三)有利于控制各部门的经济活动

预算控制是预算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贯穿于企业整个经营生产活动的全过程之中。制造企业可以通过预算编制实施事前控制,通过预算执行实施事中控制,通过预算差异分析与考评实施事后控制。此外,预算控制的作用还包括:预算是企业各种经济活动的定性和定量表达,是企业控制经营活动的重要依据;预算目标是企业各部门落实工作的行为准则,也是各部门进行自我控制、自我约束的衡量标准;预算通过对执行差异进行分析,进而明确差异责任的归属,并及时做出修正或补救措施,将其作为下一次预算的重要参考信息。

二、曲轴制造业预算管理体系的构建

(一)设立预算管理组织机构

预算管理组织机构是各项预算管理职能的执行主体,就曲轴制造业而言,应当设置预算管理委员会、预算编制部门、预算协调与控制部门以及预算反馈部门。首先,在预算管理委员会中,任命企业最高领导为总负责人,各部门主要领导为委员会成员。预算委员会主要负责确定预算目标、审批和下达预算、调整预算、预算决策等工作事项,是企业预算管理最具权威的管理和执行机构;其次,预算编制部门需要根据企业各部门提供的各项基础资料编制预算,并将其分解落实为责任预算;再次,预算协调与控制部门既要发挥在预算编制过程中的协调作用,又要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发挥监管职能,从而使企业各项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各部门之间的行为得到协调;再次,预算反馈部门主要负责整理、分析预算在执行过程中的逆向信息,并对其作出汇总,上报至领导部门审查。

(二)运用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

曲轴制造业应当摒弃传统的预算编制方法,为了使预算编制更能满足企业管理需求,必须选用先进的弹性预算、滚动预算和零基预算编制方法。首先,弹性预算是针对企业不同业务量情况和水平而编制的预算,有利于增强预算的适应性和伸缩弹性,适用于成本预算、费用预算和利润预算的编制;其次,滚定预算的编制必须以遵循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规律为原则,从而使预算更能真实地反映企业实际经营状态,减少预算编制的盲目性,增强预算编制的连续性、完整性和指导性。曲轴制造业应当采用滚动预算的编制方法编制现金流量预算;再次,零基预算适用于曲轴制造业的间接费用预算编制,如职能部门的费用预算编制等。

(三)加强预算执行与监督

曲轴制造业应当建立起全面化、多元化的预算监控体系,以确保预算目标的实现。预算监控体系应当涉及到企业各个经营环节和业务流程之中,涵盖企业各个部门、岗位和员工,运用事前计划、事中调整、事后控制的监控手段,结合奖惩激励措施,确保预算目标责任落实到位,从而提高预算执行与监督的工作效率。在预算执行的过程中,企业应当按照预算指标、目标进行严格控制,将支出性项目控制在预算指标内,使收入项目达到预算目标,保证现金流能够满足企业正常运营所需。

(四)建立预算考评体系

预算是整个企业各部门、员工应努力实现的量化目标,也是评价部门和员工工作绩效的标准和依据。所以,曲轴制造业应当建立预算考评体系,完善企业的管理机制。一方面对整个企业的经营业绩进行客观评价,另一方面对企业内部管理部门和员工的业绩进行合理评价,将各部门和员工的预算标准与实际工作情况相比较进行考核,分析存在的差异,并实施与此相适应的奖惩措施。

三、曲轴制造业成本控制的实施

(一)增强全员的成本控制意识

增强全员成本控制意识是一种代价低、有效性高的成本控制方式。曲轴制造业应当树立全员的危机意识,通过建立健全成本控制考核激励机制,调动全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全员的成本控制意识,使其主动关心成本,为营造企业积极向上的成本文化奠定基础。在制造业成本文化的构建中,应当满足管理者和员工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需求,强调以人性化自我激励为主,以外在约束机制为辅,从而实现制造业全员的自主管理,提高成本控制的有效性。

(二)强化企业成本核算工作

曲轴制造业应当提高成本核算工作质量,从影响成本的动因和相关因素入手计算成本。首先,企业应继续运用传统降低成本的方法,如节约能耗、合理采购原料和设备等措施,并在此基础之上改革库存方式,实施“零库存”管理模式,以降低库存管理成本和因产品不合格导致的额外成本支出。其次,建立适应于曲轴制造业发展需求的成本核算数据库,其中包括材料领用记录,详实记录材料领用情况、退回情况以及废旧材料回收情况;产品生产记录和日常消耗记录,详实记录产品入库情况、生产情况和中止生产情况等;员工考勤情况和薪酬统计情况等。再次,做好统计工作,对制造业生成的每道工序、每台大型设备和每名员工的资源消耗情况进行详细统计,并将其纳入成本核算范围,以此作为成本控制的重要考核依据。

(三)创新产品技术和成本管理方式

目前,我国制造业的大部分产品市场已经成为买方市场,产品的同质化问题日趋严重,从而导致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曲轴制造业也不例外。在此环境下,曲轴制造业应当积极推动技术创新,探寻降低成本的新技术和新工艺,创新成本管理流程。在技术创新方面,增强国内外同行企业的沟通与交流,吸收优秀企业的成功经验,从而促使行业整体技术水平的全面提升。一方面,曲轴制造业应当加快产品的研发速度和换代速度,以满足市场的多元化需求,取得市场竞争优势;另一方面,对曲轴制造业的价值链进行重新定位分析,在产供销的各个环节中探寻降低成本的有效措施,从而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获取最大的行业效益,保持成本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杨秀萍.制造业基于战略导向的预算管理体系构建研究.南开大学.2007.

[2]胡秋月.企业集团预算管理研究――基于钢铁企业集团的预算管理.西南财经大学.2007.

[3]左凤菊.制造业成本控制问题研究――基于目标成本管理的视角.天津财经大学.2010.

[4]刘宏军.制造业成本控制问题及应对措施.西部财会.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