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药物制度

药物制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药物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药物制度

药物制度范文第1篇

基本药物是适应我国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剂型适宜、价格合理、能够保障供应、公众可公平获得的药品。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其他各类医疗机构也都必须按规定优先使用基本药物。

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目标是:2009年每个省(区、市)在30%的政府办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30%的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包括实行省级集中网上公开招标采购、统一配送,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并实现零差率销售。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药品报销目录,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到2011年,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到2020年,全面实施规范的、覆盖城乡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政策框架主要包括:国家基本药物目录遴选调整管理;保障基本药物生产供应;合理制定基本药物价格及零差率销售;促进基本药物优先和合理使用;完善基本药物的医保报销政策;加强基本药物质量安全监管;健全完善基本药物制度绩效评估。

2009年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包括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和其他医疗机构配备使用两个部分。目前,已先期公布《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部分)》(2009版),包括化药、中成药共307个药品品种。《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其他部分)》是基层部分的扩展,将配合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尽快制定出台。

基本药物将全部纳入政府定价范围。基本药物定价,既考虑企业有合理的利润空间,鼓励企业生产基本药物,同时也要切实降低基本药物价格,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实行基本药物制度的县(市、区),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的基本药物实行零差率销售。

保证基本药物及时、足量、保质供应,是建立基本药物制度、满足广大群众基本用药的重要环节。政府办医疗机构使用的基本药物,由省级人民政府指定机构按《招标投标法》和《政府采购法》的有关规定,以省为单位实行网上集中采购、统一配送。由招标选择的药品生产企业、具有现代物流能力的药品经营企业或具备条件的其他企业统一配送。要确保招标过程的公开、公平、公正,确保基本药物保质保量,及时配送到每个医疗卫生机构。

实现基层医疗卫生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是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关键环节。各地将根据医疗卫生机构的诊疗范围和确保服务功能,在目录内配备药品。其他各类医疗机构也必须按规定比例使用基本药物。同时,规范医疗卫生机构用药行为,确保基本药物的合理使用。要同步落实好基本药物报销政策。将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药品目录,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降低个人自付比例,用经济手段引导广大群众首先使用基本药物。

药物制度范文第2篇

答:十七大报告中,“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保证群众基本用药”。基本药物制度是国际惯例,目前,世界上有160多个国家拥有正式的基本药物目录,有105个国家制定了或正在起草国家药物政策。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最早来自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基本药物政策,针对药品市场更新换代加快和药品巨大浪费的情况,WHO于1975年开始推荐一些国家制定基本药物的做法,并将此做法作为该组织药品政策的战略任务。

我国要达到医疗低水平广覆盖的医保政策,解决用药安全、药价高的问题,我国加速基本药物制度对于民众来说无疑是一项福音。历史和现实决定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将成为国家药品政策的核心。我国的基本做法将是:国家按照安全、有效、必需、价廉的原则,制定基本药物目录;政府招标组织国家基本药物的生产、采购和配送,并逐步规范同种药品的名称和价格,保证基本用药,严格使用管理,降低药品费用。笔者赞成这一做法。

2、此项制度的实施,将会对制药工业和医药商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医药市场将会有怎样的变化?

答:按照国际惯例,基本药物制定三个原则是:一是保证药物的生产与供应,二是提高药物的可获得性,三是提高居民药品的可支付性。

此项制度对于医药工商企业无疑带来巨大影响:首选是目录内产品数量与国际接轨,大大减少,从原有的2000余种降至400多种。这将使很多企业失去准入资格,事实上WHO推荐的基本药物目录有312种药品,日本的基本药物是200多种,泰国是80多种,而我国目前的中药品种有1000多种,西药品种有900多种,远远高出世界各国。

医药市场的格局将发生的变化是,没有基本药物品种的厂家、或者有品种没有获得定点生产资格的厂家,将逐步从这一市场被淘汰出局,获得生产资格的将获取长远利益,同样对于流通企业来说,马太效应将更加明显,获得400多种目录内品种经营资格的,将在医疗市场、第三终端和第四终端(失去医疗市场)获得较大发展,否则路将越走越窄。总之,生产和流通企业的集中度都将因此而提升。

作为生产企业应该密切关注目录制定和公布,现在开始就加强公关,是自己的产品进入目录和成为定点生产企业。以在竞争中抢占先机。

3、据了解,之前有消息称,一旦基本用药制度建立后,可能将取消医保用药目录,将其合并为一,您如何看待此举,它对产业会产生何种影响?

答:这个目录合并是合理的举动,也是必然趋势,但如果合二为一,我觉得400个品种可能不够。我国现在各种用药目录不下十种,造成制定目录的部门条块利益分隔、用药混乱,药物滥用严重,这种局面必须改变。

药物制度范文第3篇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通俗地讲,就是国家通过制定一系列药物政策、措施,让普通老百姓能够用得上、用得起最基本的药物,以满足大部分公众的卫生保健需要。有的专家认为,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就是“以国家信誉向公众举荐基本药物,以国家的力量保证这些基本药物的可供应性、可获得性和可支付性”。完善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不仅包括基本药物的目录管理,还包含了基本药物生产供应、配备使用、价格体系、报销支付及质量保障等相应的配套政策。可以预见,建立起完善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后,老百姓能从以下三个方面受益:

第一,城乡居民能够公平地获得基本药物,最大程度地使普通患者有药可医建立和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就是要保障公众能“公平获得药品”。而所谓“公平获得”,意味着不只是让有钱人才能看得起病,用得起药;对于那些家庭经济条件不好的人,也要保证他们患病时能有药可医,能负担得起,能够得到基本药物的治疗。即在疾病面前,人人不仅有平等获得药物救治的权利,而且有获得药物治疗的机会、条件与可能。

第二,降低患者的用药负担,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看病贵”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国家对基本药物实行最高零售定价,可以降低营销费用。二是实行“招标采购,统一配送”,可以减少中间环节,降低配送费用。三是基本药物的报销比例要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老百姓可以获得更多的实惠。四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零差率销售药品,药价更便宜。

第三,促进合理用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滥用药物的现象用药不合理在我国目前的医疗卫生领域普遍存在,别说是大病了,就是一个小小的感冒,可能要花上几百元、上千元的药费,而且有的还不一定治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规定,今后在基本药物使用环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其他各类医疗机构须按规定比例使用,此举可促进医疗机构优先合理使用药品,规范用药行为,遏制药物滥用。

药物制度范文第4篇

就城乡居民的实际利益而言,药价并不关键,关键的是药品费用或者更全面的讲是医药费用,医药费用的支付模式即医疗机构的补偿机制。众所周知,由于政府严重压低医疗服务价格,国内医疗机构的主要补偿资金来源是卖药收益,基层医疗机构七成以上收入依靠卖药。零差价意味着医疗机构失去了大部分补偿资金来源,因此欲建立基本药物制度,必须建立新的医疗机构补偿机制。基本药物制度的设计者希望通过增加财政补偿和适度提高医疗服务价格来实现对医疗机构的足额补偿,弥补药品收益丧失带来的补偿资金缺口。可是这样的制度安排忽略了最为关键的两点。

首先,不建立新的补偿机制,基本药物制度无从建立,这一点非常直观,没有替代性的补偿资金来源,不可能取消医疗机构的药品加价收益;关键问题是第二点,如果建立了新的补偿机制,也就是说没有卖药收益医疗机构也完全能够生存和发展,那何必还让医疗机构卖药?直接走向医药分开就可以了,把门诊用药零售业务全部交给社会药店等专业药品零售机构就可以了。医药分开本就是十七大确定的医改目标,也为世界各国长期实践证明是规范医生药品处方行为的根本性制度安排,凡是实施医药分开的国家均不存在药价虚高和过度用药严重的问题。

简言之,不建立新的补偿机制,不可能建立基本药物制度;建立了新的补偿机制,没有必要建立基本药物制度。

其次,也是更为关键的一点,补偿机制绝不仅仅是个医疗机构资金来源问题,更为根本的是医疗机构及其医生的激励机制,不同的收入获得方式会诱导医疗机构及医生采取根本不同的医疗服务行为。这是建立新的补偿机制时应首要关注的,却被现行基本药物制度所忽视。这是其最大弊端。

鉴于大幅度提高医疗服务收费标准的不可行性,各地推行基本药物制度的过程中,采取了通过增加财政补贴的方式来建立新的补偿机制。为了确定财政补贴的标准和规模,各地又对公立基层医疗机构实施了“收支两条线”制度和“定岗定编定工资标准”制度,以及由政府主导的所谓“绩效工资制度”。“收支两条线+定岗定编定工资标准”制度下的所谓“绩效工资”制度实质是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有事业单位制度,最终形成的收入分配制度必然是“论资排辈的平均主义大锅饭”制度。市场经济体制下实施这样的制度不但同样导致传统体制下的“人浮于事、庸者不能退、能者不能进、严重缺乏工作积极性”的弊端,还会带来“成本难以控制”、“回扣行为”泛滥等弊端。

全民医保体制下,医保付费机制是引导医疗机构及医生合理诊疗行为,保证医疗服务质量,合理控制医疗费用的核心制度安排。但是,收支两条线制度和医保付费制度相互冲突,不能并用:医保付费制度的要旨是通过合理设计医保付费模式即医疗机构的收入获取模式引导医疗机构的诊疗行为,促进合理诊疗和成本控制,它的逻辑是不同的医保付费模式会导致不同的医生收入获得方式,从而会诱导医生采取不同的诊疗行为。而“收支两条线”的逻辑是医疗机构的支出(其中主要是医生薪酬)和其业务收入不挂钩。如果这样,医保付费机制还有什么作用?我们既然已经选择了全民医保制度,就只能也必须通过完善医保付费制度来引导医疗机构及医生诊疗行为规范并合理控制医疗费用。同时实施“收支两条线制度”,会完全瓦解医保付费机制的作用。

此外,收支两条线制度和与之配套的财政支付医生工资,无助于抑制医生收受药品回扣的行为,无助于抑制医生过度用药行为,无助于消除以药养医体制。道理很简单:在财政支付的工资之外,多用药,从而拿到更多的药品回扣,何乐而不为?所谓“只要财政能够足额支付医生工资,就能消除医生收受回扣行为”的说法根本站不住脚,哪怕财政支付年薪一百万元,在此之外如果还能拿到数额不菲的药品回扣收入,又有几个医生能挡得住诱惑?一旦收受回扣行为大面积泛滥,基于法不责众的心态和实情,法律法规能奈其何?这里的根本问题是财政直接支付医生工资不改变医保付费能力、不改变患者自费支付能力,从而没有改变医生多开药的能力。

消除医生收受回扣行为的有效措施是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费和总额预付这些打包付费机制,因为在这样的付费机制下,总的收费水平一定,过度用药行为不但不能增加反而减少医疗机构及其医生的纯收入。因此,应该采取这些打包付费机制来消除回扣现象,而如前所述,收支两条线制度会瓦解掉医保付费机制的这些功能。

二、推行基本药物制度的实际结果

基于降低财政支出负担的考虑,以及基于防止出现基层医疗机构严重弱化从而加剧城乡居民“看病难、看病贵”困境的考量,同时也在基层医疗机构及其医生的各种压力下,地方政府会采取各种措施规避和消解上述基本药物制度的弊端。笔者判断,基本药物制度最终的实施结果如下:

1. 在药品使用方面,公立基层医疗机构的使用结构大致是3:4:3的格局,即国家版307种基本药物占基层医疗机构总药品使用量的20-30%,地方增补基本药物使用比重在40%左右,非基本药物使用比重占30%左右。之所以出现这种用药格局原因在于,国家版基本药物目录和各地基层医疗机构以及患者的用药习惯并不吻合,绝大多数地区反映,这307种药品只占基层医疗机构传统用药的三分之一左右。各省份根据当地用药习惯增补上百乃至数百种地方版基本药物,并且这些药品成为当地基层医疗机构主要用药是很自然的事情;为了能够方便城乡居民就诊,也为了实现将基本医疗服务下沉到基层的新医改目标,充分考虑城乡居民医药需求的个体差异和基层医疗机构特色医疗服务的差异性,允许基层医疗机构销售一部分非基本药物,即方便城乡居民就近就诊也有利于基层医疗机构发展,是实现“强基层、保基本、建机制”目标所必需的。

2. 基本药物名义上实施零差价制度,实际上以返利回扣形式盈利或者直接以批零加价形式盈利。非基本药物直接以合法加价形式盈利。

3. 所谓的“收支两条线”制度表面上是收支两条线,实际上则会演变成“财政定额补贴+自收自支”制度,医疗机构多收多支、少收少支、自付盈亏,表面上医疗机构收入也许会交到财政,然后财政全额返还。

从方便城乡居民就诊的角度,上述结果是一个次优结果。

三、实现“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目标的政策建议

药物制度范文第5篇

【关键词】西药房;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近年来,我国频频出现大型、中型医院滥用抗菌药物的现象,卫生部门为了尽早解决这一问题,以做好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和管理而颁布了一系列政策,开始在我国范围内加强抗菌药物的临床管理及应用,以此来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1]。为了保障广大患者的用药安全,以及考察本院抗菌药物使用分级情况,将西药房作为示范对象,通过金额排序法、用药频度(DDDs)来对西药房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总结和分析[2]。本研究在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西药房抗菌药物使用中应用分级管理制度,以此观察分级管理制度在我院西药房抗菌药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详细内容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西药房抗菌药物使用及发放等数据,包括抗菌药物品种、类型、规格、数量、金额等等,对所使用的抗菌药物采取分级管理,并统计分析所有的数据资料。

1.2方法

将《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指导方案》作为参考,分级管理我院所使用的抗菌药物,通过金额排序法、用药频度(DDDs)来对抗菌药物进行统计和分析[3]。用药频度=药品年使用量/用药频度值。

2结果

2014年~2015年抗菌药物分级情况见表1。2014年~2015年抗菌药物用药频度排序情况见表2。西药房中各个抗菌药物的用药金额正在逐年升高之中,但总药品销售比例正在逐渐下降之中,用药额度前三位为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青霉素类抗菌药物、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经过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管理后,一线及三线抗菌药物的用药频次正在逐渐下降之中,二线抗菌药物的用药频次正在逐渐上升之中。

3讨论

从我国卫生部门、中华医学会等联合颁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的相关规定来看,无论是从抗菌药物的安全性、临床疗效,还是从抗菌药物对细菌的耐药性、价格等方面来考虑,都可以将目前本院所使用的抗菌药物按照药物分级管理标准将其分为三类[4]。第一种为一线药物:其为非限制使用药物,此类药物经过长时间临床应用之后,已经能够确定其具有临床疗效高、不良反应少、经济实惠合理等优点,且其对于细菌耐药性的影响较低。第二种为二线药物:其为限制使用药物,此类药物的临床疗效较高,但不良反应较多,药物价格也较为昂贵,所以临床使用时需要由临床医师签字之后才能使用,譬如第3代头孢菌素类药物[5]。第三种为三线药物:其为特殊使用药物,此类药物对于针对性患者的疾病有着较高的临床疗效,但其毒副作用显著,价格也十分昂贵,需要有详细药品使用说明说、药理检验、临床检验合格标志,并在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医生签字下才能使用,譬如两性霉素、万古霉素等。另外,非限制使用类抗菌药物属于西药房感染患者的首选治疗药物,所以非限制使用类抗菌药物的用药频度会逐渐升高。从2014年开始,本院西药房对抗菌药物使用分级管理制度,但非限制使用类抗菌药物用药频度并没有增多,而是逐渐开始减少,限制使用类抗菌药物用药频度开始逐年增多,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物用药频度也开始减少。目前,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制度已经成为西药房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进一步明确其在抗菌药物发放过程中的管理通透性,笔者选择了以下几种控制方法进行分析:①根据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的具体条件,结合本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将使用频率最高的抗菌药物分为三个级别,包括非限制使用类抗菌药物、限制使用类抗菌药物、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物,西药房医护人员在发放抗菌药物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医生职称规定能够开具的抗菌药物,也可将抗菌药物处方范围发放至各科室医生手中[6]。②西药房中的医护人员需要学习并掌握抗菌药物的应用原则,定期开展抗菌药物分级管理会议,并邀请知名抗菌药物学者来对这些内容进行深入讲解,以此降低不合理用药的发生率。③建立科学、有效的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尤其要加强临床药师在发放药物过程中对于处方的审核力度,严格把控一切与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的现象,如抗菌药物使用剂量、使用途径、联合用药等[7]。④药剂科的医护人员需要定期开展处方点评工作,在医院医疗资源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成立一个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小组,由小组来对抗菌药物处方的合理性进行审查,每月向相关负责人进行汇报,并总结出相应的控制处理方法[8]。总之,加强抗菌药物处方的审查力度有助于降低广谱抗菌药物的使用频度,能提高抗菌药物的使用合理性,有助于降低抗菌药物对细菌的耐药性,能降低不合理抗菌药物使用的发生率。综上所述,在医院实施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能推动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但与此同时也会出现一些十分明显的问题,如部分临床医师会凭着自己对某一种疾病的用药经验来开具处方,或是临床医师因为用药经验的缺乏、专业知识的不稳固等原因导致联合用药方案不够科学、合理等。所以,西药房医护人员一定要特别注重用药处方的审核问题,根据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制度来进行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此外,也可以制定一些可行性高的奖惩制度,这样就能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和管理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周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在西药房抗菌药物管理中应用的意义分析.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2):150-151,152.

[2]吴新民.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在西药房抗菌药物管理中应用观察.北方药学,2014,11(10):91-91.

[3]徐丽琳.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在西药房药物管理中的应用.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4,34(5):513-514.

[4]蔡朝艳,李丽娟.循证医学原理在社区药房管理中的应用.中国基层医药,2014,(23):3660-3661.

[5]江庆华,张眉岸,陈晓铤,等.我院门诊西药房537张不合理用药处方分析.中国实用医药,2013,8(5):170-171.

[6]王江安.2012年我院抗菌药物使用与细菌耐药性分析.西北药学杂志,2014,29(1):99-102.

[7]孙岩.浅谈医院药房对促进合理应用抗菌药的措施分析.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5):149-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