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一数学重点难点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课前预习
课前通过预习,才能带着问题去听讲,提高听课效率。由于初一学生处于半成熟半幼稚状态,进入中学后,需逐步发展抽象思维能力,但他们在小学听惯了详尽、细致、形象的讲解,刚一进入中学就遇到“急转弯”往往很不适应,他们虽然有求知欲和思考能力,但自学能力是较差的。初一教材涉及数、式、方程,这些内容与小学数学中的算术数、简易方程、算术应用题等知识有关,但初一数学内容比小学内容更为丰富,抽象,复杂,在教学方法上也不尽相同;而小学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与中学生也不尽一致,他们往往认为看书就是预习。因此,找不出要点,也不知自己有无问题,上课时只得把老师讲的内容“胡子眉毛一起抓”。显然,这样做“疲劳有余,效果不佳”。为此,在上某一新课前,应给学生介绍课型、特点及预习方法。如对概念课,一般是针对教材的重点、难点为学生编排相应预习题,让学生看书思考去找答案,达到预习的目的。
二、认真听课,注重听课方法
初一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习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因此,学生只有掌握好正确的听课方法,才能使课堂上的45分钟发挥最大的效益。我结合数学课的特点,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必须开动脑筋,积极思维;要求学生会围绕老师讲述展开联想,理清教材文字叙述思路;要善于从特殊到一般,学会分析、判断与推理。遇到问题后,要多想几个“为什么”,思考一下“怎么办”。只有会想,才能会学,也才能学会。要善于观察,勤看。既要观察老师表情和手势,因为数学上有许多抽象的概念,通过教师的眼神、手势往往会表达的更生动、更形象,利于理解。又要仔细观察知识语言的表现,多方面增加感性知识。课堂上要求学生学会听,要听出教师讲述的重点难点,听清楚知识的来龙去脉,弄清问题的实质所在;针对旧知识要学生耐心听,新知识要仔细听;跨越听课的学习障碍,不受干扰;听完一节课后,概念的实质要明确,主次内容要分明。课堂上学生严格按要求进行操作,掌握技能,学会做笔记,根据教师讲课特点和板书习惯,抓住中心实质,在理解基础上扼要记下重点、难点;思路有时也可以记下。教师形象比喻,深入浅出的分析等,尤其是技能的形成必须亲手操作才能逐渐形成。
三、及时复习
通过反复阅读教材,多方面查阅有关资料,强化对基本概念及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较,一边复习一边将复习成果整理在笔记本上,使所学的新知识由“懂”到“会”。复习的时候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细心地发掘概念和公式
很多同学对概念和公式不够重视,这类问题反映在三个方面:
1,对概念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文字表面,对概念的特殊情况重视不够。
2,对概念和公式一味的死记硬背,缺乏与实际题目的联系。这样就不能很好的将学到的知识点与解题联系起来。
3,一部分同 学不重视对数学公式的记忆。记忆是理解的基础。如果你不能将公式烂熟于心,又怎能够在题目中熟练应用呢?
更细心一点(观察特例),更深入一点(了解它在题目中的常见考点),更熟练一点(无论它以什么面目出现,我们都能够应用自如)。
(二)、总结相似的类型题目
这个工作,不仅仅是老师的事,我们的同学要学会自己 做。当你会总结题目,对所做的题目会分类,知道自己能够解决哪些题型,掌握了哪些常见的解题方法,还有哪些类型题不会做时,你才真正的掌握了这门学科的窍 门,才能真正的做到“任它千变万化,我自岿然不动”。“总结归纳”是将题目越做越少的最好办法。
(三)、收集自己的典型错误和不会的题目
同学们最难面对的,就是自己的错误和困难。但这恰恰 又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同学们做题目,有两个重要的目的:一是,将所学的知识点和技巧,在实际的题目中演练。另外一个就是,找出自己的不足,然后弥补它。做题就像挖金矿,每一道错题都是一块金矿,只有发掘、冶炼,才会有收获。
(四)、就不懂的问题,积极提问、讨论
发现了不懂的问题,积极向他人请教。这是很平常的道 理。但就是这一点,很多同学都做不到。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是,对该问题的重视不够,不求甚解;二是,不好意思,怕问老师被训,问同学被同学瞧不起。抱着这样的心态,学习任何东西都不可能学好。“闭门造车”只会让你的问题越来越多。讨论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一个比较难的题目,经过与同学讨论,你可能就会获得很好的灵感,从对方那里学到好的方法和技巧。需要注意的是,讨论的对象最好是与自己水平相当的同学,这样有利于大家相互学习。 “勤学”是基础,“好问”是关键。
一、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特点的变化。
1、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突变。
不少学生反映,集合、映射等概念难以理解,觉得离生活很远,似乎很“玄”。确实,初、高中的数学语言有着显著的区别。初中的数学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而高一数学一下子就触及抽象的集合语言、逻辑运算语言以及以后要学习到的函数语言、空间立体几何等。
2、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跃迁。
高一学生产生数学学习障碍的另一个原因是高中数学思维方法与初中阶段大不相同。初中阶段,很多老师为学生将各种题建立了统一的思维模式,如解分式方程分几步,因式分解先看什么,再看什么,即使是思维非常灵活的平面几何问题,也对线段相等、角相等……分别确定了各自的思维套路。因此,初中学习中习惯于这种机械的,便于操作的定势方式,而高中数学在思维形式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
3、知识内容的整体数量剧增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又一个明显的不同是知识内容的“量”上急剧增加了,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信息的量与初中相比增加了许多,辅助练习、消化的课时相应地减少了。这就要求第一,要做好课后的复习工作,记牢大量的知识;第二,要理解掌握好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使新知识顺利地同化于原有知识结构之中;第三,因知识教学多以零星积累的方式进行的,当知识信息量过大时,其记忆效果不会很好。因此要学会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形成板块结构,实行“整体集装”,如表格化,使知识结构一目了然;类化,由一例到一类,由一类到多类,由多类到统一;使几类问题同构于同一知识方法;第四,要多做总结、归类,建立主体的知识结构网络。
二、不良的学习状态。
1、 学习习惯因依赖心理而滞后。
初中生在学习上的依赖心理是很明显的。第一,为提高分数,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将各种题型都一一罗列,学生依赖于教师为其提供套用的“模子”;第二,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回家后辅导也是常事。升入高中后,教师的教学方法变了,套用的“模子”没有了,家长辅导的能力也跟不上了,由“参与学习”转入“督促学习”。许多同学进入高中后,还象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表现在不定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门道”。
2、 思想松懈。
有些同学把初中的那一套思想移植到高中来。他们认为自已在初一、二时并没有用功学习,只是在初三临考时才发奋了一、二个月就轻而易举地考上了高中,而且有的可能还是重点中学里的重点班,因而认为读高中也不过如此,高一、高二根本就用不着那么用功,只要等到高三临考时再发奋一、二个月,也一样会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的。存有这种思想的同学是大错特错的。但高考就不同了,目前我们国家还不可能普及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可以说还是属于一种精英教育,只能选拨一些成绩好的同学去读大学,因此高考的题目具有很强的选拨性,如果心存侥幸,想在高三时再发奋一、二个月就考上大学,那到头来你会后悔莫及的。
3、 学不得法。
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还有些同学晚上加班加点,白天无精打采,或是上课根本不听,自己另搞一套,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4、 不重视基础。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智慧的火花。在形成人类理性思维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公民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数学,作为一门衡量人能力的学科,有些人从小就很喜欢它,而且是学习这门学科的佼佼者。可是进入高中阶段,第一个跟头就栽在数学上。如今,数学已经成为很多高中生最头疼的科目,也是很多家长所担心的科目。这种现象应该引起老师的普遍重视,特别是数学老师。下面我就影响高中数学的成绩原因及解决方法谈谈观点。
首先,要了解高中数学与初中、小学数学的不同。高中数学与初中、小学数学相比,难度大,方法新,逻辑性强,对学生的分析能力要求高。初中数学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高中数学则要求表达问题时语言更准确、更简练、更规范。高一数学一下子就触及抽象的集合符号语言、逻辑运算语言、函数语言、图形语言等。这些内容都是相当抽象的,对高一的新生而言思维梯度较大,以致对集合、映射、函数等概念难以理解。还有高中数学思维方法与初中阶段大不相同。初中数学在代数内容中偏重于培养运算能力,推理证明主要在几何内容中进行训练。而高一数学涉及较多的代数问题,代数问题与几何问题相比抽象性一般更强些,例如利用函数的有关概念和性质证明一些数学命题等。这种能力要求的突变使很多高一新生感到不适应。于是很多学生在第一次单元测试中就栽了跟头,导致在后面的学习中谈函数就色变。可函数又是整个高中数学的主线。很多高中生由惧怕函数学习,逐渐发展为惧怕数学,甚至有的学生直接放弃数学。
其次,学生的学习观念还没转变过来。许多同学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主动权。很多学生上课忙于记笔记,没有真正理解所学内容,一般在课堂上老师都会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学生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乱套题型,机械模仿,死记硬背。也有的晚上加班加点,白天无精打采,或是上课根本不听,自己另搞一套,结果事倍功半,收效甚微。于是就自以为高中数学很难,努力了也学不好,然后就放弃,把时间用来学习其他科目。
二
针对以上现象,我认为学生仅仅“想学”是不够的,还必须“会学”,要有耐心,时刻自我反思,寻找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才能变被动为主动。
首先,高一学生应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慢慢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在经过紧张的中考复习考试之后,许多高一的新生思想开始松懈,认为高中数学的学习和初中是一样的,上课听几分钟,知道了重点,课后完成课本老师布置的作业就好了,尤其是在初一、二时并没有用功学习,只是在初三临考时才发奋了一段时间就轻而易举地考上了高中的同学,甚至错误地认为高一、高二根本就用不着那么用功,只要等到高三临考时再发奋一、两个月,也一样会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事实上高中数学的难度远非初中数学能比,想等到高三再努力,是很难见成效的。高中数学的学习应该是循序渐进的,一刻也不能放松的。但是又不能死学,学习数学一定要讲究“活”,只看书不做题不行,埋头做题不总结积累不行。对课本知识既要能钻进去又要能跳出来,结合自身特点,寻找最佳的学习方法。做到既能“由薄到厚”又能“由厚到薄”。
首先,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特点的变化:
其一,知识内容剧增:初中数学知识少、浅、难度容易、知识面笮。高中数学知识广泛,将对初中的数学知识推广和引伸,也是对初中数学知识的完善。如:初中学习的角的概念只是“0—180°”范围内的,但实际当中也有720°和—360°等角,为此,高中将把角的概念推广到任意角,可表示包括正、负在内的所有大小角。这知识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将逐渐学习到。其二,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突变:不少学生反映,集合、映射等概念难以理解,觉得离生活很远,似乎很“玄”。确实,初、高中的数学语言有着显著的区别。初中的数学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而高一数学一下子就触及抽象的集合语言、逻辑运算语言以及以后要学习到的函数语言、空间立体几何等。其三,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跃迁。高一学生产生数学学习障碍的另一个原因是高中数学思维方法与初中阶段大不相同。初中阶段,很多老师为学生将各种题建立了统一的思维模式,初中学习中习惯于这种机械的,便于操作的定势方式,而高中数学在思维形式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正如上节所述,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高要求。当然,能力的发展是渐进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种能力要求的突变使很多高一新生感到不适应,故而导致成绩下降。
其次,不良的学习状态。
思想松懈型。有些同学把初中的那一套思想移植到高中来。他们认为自已在初一、初二时并没有用功学习,只是在初三临考时才发奋了一两个月就轻而易举地考上了高中,而且有的可能还是重点班,因而认为读高中也不过如此,高一、高二根本就用不着那么用功,只要等到高三临考时再发奋一两个月,也一样会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的。存有这种思想的同学是大错特错的。因为中考题目并不具有很明显的选拨性,同学们都很容易考得高分。但高考就不同了,目前我们国家的优秀大学还十分有限,因此高考的题目具有很强的选拨性,如果心存侥幸,想在高三时再发奋一两个月就考上大学,那到头来你会后悔莫及的。同学们不妨打听打听现在的高三,有多少同学就是因为高一两不努力学习,现在临近高考了,发现自己缺漏了很多知识而而焦急得到处请家教。
学不得法型。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还有些同学晚上加班加点,白天无精打采,或是上课根本不听,自己另搞一套,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盲目自信型。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同学,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但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骛远,重“量”轻“质”,陷入题海。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
再者,科学地进行学习。
高中学生仅仅想学是不够的,还必须“会学”,要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才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成绩。首先在听课中要配合老师讲课,满足感官的兴奋性。听课中重点解决预习中疑问,把老师课堂的提问、停顿、教具和模型的演示都视为欣赏音乐,及时回答老师课堂提问,培养思考与老师同步性,提高精神,把老师对你的提问的评价,变为鞭策学习的动力。
其次,及时复习是高效率学习的重要一环。通过反复阅读教材,多方面查阅有关资料,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效,一边复习一边将复习成果整理在笔记本上,使对所学的新知识由“懂”到“会”。再者,独立作业是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灵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掌握过程。这一过程也是对我们意志毅力的考验,通过运用使我们对所学知识由“会”到“熟”。并对独立完成作业过程中暴露出来对知识理解的错误,或由于思维受阻遗漏解答,通过点拨使思路畅通,补遗解答的过程。解决疑难一定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对错误的地方没弄清楚要反复思考。实在解决不了的要请教老师和同学,并要经常把易错的地方拿来复习强化,作适当的重复性练习,把求老师问同学获得的东西消化变成自己的知识,长期坚持使对所学知识由“熟”到“活”。
最后,给大家提个建议:建立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
[关键词] 学生 数学成绩 分化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形成人类理性思维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衡量一个人能力的重要学科,从小学到高中绝大多数学生对它情有独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然而,并非人人都是成功者,许多小学、初中数学学科成绩的佼佼者,进入高中阶段,第一个跟头就栽在数学上。当然,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仅就从学生的学习状态方面进行阐述。
一、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特点的变化
1.数学语言的抽象程度大大增加。初、高中的数学语言有着显著的区别。初中的数学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而高一数学一下子就触及抽象的集合语言、逻辑运算语言以及以后要学习到的函数语言、空间立体几何等。
2.思维方式的理性要求更加严格。高一学生产生数学学习障碍的另一个原因是高中数学思维方法与初中阶段大不相同。初中阶段,很多老师为学生将各种题建立了统一的思维模式。初中学生习惯于这种机械的,便于操作的定势方式,而高中数学在思维形式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高要求。
3.知识内容的整体数量剧增。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又一个明显的不同是知识内容的“量”上急剧增加了。
二、不良的学习状态
1.学习习惯。因依赖心理而滞后初中生在学习上的依赖心理是很明显的。第一,为提高分数,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将各种题型都一一罗列,学生依赖于教师为其提供套用的“模子”;第二,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回家后辅导也是常事。升入高中后,教师的教学方法变了,套用的“模子”没有了,家长辅导的能力也跟不上了。而许多学生进入高中后,还象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
2.思想松懈。有些学生认为自已在初一、二时并没有用功学习,只是在初三临考时才发奋了一、二个月就轻而易举地考上了高中,因而认为读高中也不过如此。而中考的题目并不具有很明显的选拨性,学生们都很容易考得高分。但高考题目具有很强的选拨性,如果心存侥幸,想在高三时再发奋一、二个月就考上大学,那到头来只会后悔莫及。
3.学不得法。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学生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只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或是上课根本不听,自己另搞一套,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4.不重视基础。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学生,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
5.进一步的学习条件不具备。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知识的深度、广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飞跃。这就要求必须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作好准备。高中数学很多地方难度大、方法新、分析能力要求高。如二次函数值的求法,实根分布与参变量的讨论,三角公式的变形与灵活运用,空间概念的形成,排列组合应用题及实际应用问题等。有的内容还是初中教材都不讲的脱节内容,如不采取补救措施,查缺补漏,就必然会跟不上高中学习的要求。
三、科学地进行学习
高中学生仅仅想学是不够的,还必须“会学”,要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才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才能提高学习成绩。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制定计划使学习目的明确,时间安排合理,不慌不忙,稳打稳扎,它是推动我们主动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2)课前自学是上好新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基础。课前自学不仅能培养自学能力,而且能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3)上课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关键环节。课前自学过的学生上课更能专心听课,他们知道什么地方该详,什么地方可以一带而过,该记的地方才记下来,而不是全抄全录,顾此失彼。(4)及时复习是高效率学习的重要一环。通过反复阅读教材,多方面查阅有关资料,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效,使对所学的新知识由“懂”到“会”。(5)独立作业是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灵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掌握过程。这一过程也是对我们意志毅力的考验,通过运用使我们对所学知识由“会”到“熟”。(6)解决疑难,对独立完成作业过程中暴露出来对知识理解的错误,或由于思维受阻遗漏解答,及时通过点拨使思路畅通,补遗解答。(7)系统小结是通过积极思考,达到全面系统深刻地掌握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重要环节。小结要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以教材为依据,参照笔记与资料,通过分析、综合、类比、概括,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达到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经常进行多层次小结,能对所学知识由“活”到“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