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队列队形教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摘 要 队列队形是中学体育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是体育课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更是学校活动培养学生组织纪律重要手段。本文从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游戏竞赛,激发训练情趣;根据中学生身心特点,降低动作难度,以及必要的训练和教育等方面对体育课中队列训练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体育课 队列训练
经常队列练习,它能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站立行走姿势,对学生身体素质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在新课改背景下,当前的体育教学中,受到“快乐体育”理念的冲击,队列队形已经失去了它应有的地位,究其原因,队列训练严格紧张,动作单一枯燥,又属命令式教学,老师教法单调,学生学得烦躁无味,自然就无快乐可言,所以当前体育教师必须思考队列训练在教学中应有的作用和存在的问题,并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作如下浅见:
一、 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以往上体育课时,常规的队列训练方法就是集合整队整齐报数,然后就是反复的立正、稍息、向左转、向右转、齐步走、跑步走等训个不停,教师按部就班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感到烦躁疲惫,从而就失去了队列队形练习的兴趣和乐趣。那么在新课改指导下,老师在授课中不妨采取创设情景的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情趣,活跃课堂氛围。
在室内课时,可以用多媒体展示国庆大阅兵的雄伟场面,让学生扮好自己角色,激发训练热情,提高训练水平。
二、 游戏竞赛、激发训练情趣
每个人都希望在竞赛中取得胜利,中学生活泼好动、好胜心也强烈,及时鼓励活跃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并自觉遵守队列游戏规则,如(反向游戏):立正——稍息、向左转——向右转、蹲下——起立。另外,可以设计一些竞赛性游戏也可增强队列训练趣味性、有效性。
例如在“集合——解散”训练中,可以把全班分成几个小分队,围几个简单图形,在解散状态下,听到集合哨声时,看哪个小分队队员集合速度快,队列整齐;看一看哪个小分队集合精神面貌好;听一听哪个小分队队员报数整齐而宏亮。评选好的分队,及时鼓励予以表扬。
三、 根据中学生身心特点,降低动作难度
体育首先是教育,因此,体育教学必须突出它的教育性,人文性,新课改的自主性。教师在上体育课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注意学生身心特点,因人施教,因材施教。队列训练是兵式体操的一个部分,然而实际教学中,这种军事化的要求对中学生来说不完全适应,那么老师在设计教案时对训练内容的难度就要考虑小学生好动,精力不集中等因素,既不让随心所欲,想练什么内容就练什么内容,想练多长时间就练多长时间,也不要全然不顾学生实际情况,一味高标准严要求,这样只会使学生身心承受巨大压力产生厌学情绪,不利于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教师要尽量根据学生自身实际情况和教学常规要求加以调整,让学生既做到尽力又要量力而行。
如:在训练齐步跑步的行进与立定时,教材中对摆臂出脚的长度,高度角度等都有严格规定,可是这种空间感立体感较强的动作,对中小学生来说就很难达到,而且对动作刻意强调,会使学生注意力分散,进而影响整个动作的准确性、规范性。学生就会对队列课望而生畏,产生排斥、抵触、厌烦情绪,面对这些难点,老师要降低动作难度,使学生易于做到。如摆臂时,学生能做到双臂自然摆动,动作协调,姿态美观就行了。所以中小学生的队列训练要适时,适量,让学生在训练中有了兴趣和自信,才能使教学得以顺利进行,取得好的训练效果。
四、 必要的训练和教育
提高队列素质的主要形式是训练,其主要意义在于教育,因此要使队列练习成为体育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就必须重视。在集体活动的队列纪律要求和教育工作,要让学生知道必要的磨练忍耐和自由限制,要队列训练教育强迫和理解,要求和启发,痛苦和快乐很好结合起来,要把队列练习作为规范和集体适应能力的教育对待,这样就可以避免脱离教育本质的盲目队列练习了。
五、 善于表扬,促进队列素质提高
一、指导思想:
以学生健康为第一的思想为指导,一切为了学生,认真领会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精神,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勇于探索、深化改革、求实创新,在体育教学中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全面提高身体素质。
二、教学目标
1.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
2.培养运动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
3.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4.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5.培养良好的课堂常规
三、教学目的
在《大纲》中,明确地规定了小学体育的目的:通过体育教学,向学生进行体育卫生保健教育,增进学生健康,增进体质,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的的素质奠定基础。
1、使学生初步认识自己的身体和掌握锻炼身体的简单知识及方法,学会一些体育、卫生保健的安全常识,培养认真锻炼身体的态度。
2、初步学习田径、体操、小球类、民族传统体育、韵律活动和舞蹈等项目的基本技术,掌握简单的运动技能,进一步发展身体素质,提高身体基本活动能力。
3、培养学习各项基本技术的兴趣和积极性,以及勇敢,顽强,胜不骄、败不馁,自觉遵守规则,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
4、教学队列,队形走为主,每节课都要有队列对形的练习。
5、掌握基本体操、快速跑(站立式起跑、途中跑);耐力跑、定时跑、立定跳远、实心球、身体素质训练、篮球比赛等。
6、在上课过程中多做一些辅练习,如发展耐力速度的定时跑,定距离跑;发展下肢力量,提高立定跳远成绩的跳起,原地抱膝跳,跳台阶、免子跳等;
7、以速度力量练习和耐力练习的课(跳跃性、耐力性的反复练习)来改善肌肉的协调性和力量的发挥。
8、并采用小重量和不负重量的方式,通过协性练习和提高动作速度的练习来提高速度力量。
教学重点:
1、教学队列,队形走为主,每节课都要有队列对形的练习。
2、掌握基本体操、快速跑(站立式起跑、途中跑);耐力跑、定时跑、立定跳远、铅球、身体素质训练、篮球比赛等。
教学难点:
1、以速度力量练习和耐力练习的课(跳跃性、耐力性的反复练习)来改善肌肉的协调性和力量的发挥。
2、并采用小重量和不负重量的方式,通过协性练习和提高动作速度的练习来提高速度力量。
四、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28人,学生们对体育课有着很浓厚的兴趣。对于刚刚接触体育课的一些新同学来说。当务之急就是培养他们的的兴趣,发掘其潜力是首当其冲要解决的问题。充分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三年级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的初期,他们生性好动活泼开朗,注意力不集中,课堂常规还不大了了解。针对上述情况,本学期将因材施教,提高兴趣,发现体育人才,重点抓课堂纪律,强化课堂常规训练,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组织纪律性较强、情绪变化较大,运动能力有一定发展,上课喜欢玩,运动系统发育不成熟,肌肉力量和协调性较差,想象创造力丰富,学习兴趣易激发。应该努力培养学生主动进取的态度,掌握好学习方法,把握学习规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探讨,去理解,去发现。去创造。将学生身心作为一个整体,通过合理的运动实践,在不断克服困难体验运动乐趣;提高运动技能,培养健康和愉快生活的态度,通过从事适宜的运动,了解自己的身体变化,增强体质,培养坚强的意志。
五、教材分析:
小学三年级体育教材以实践教材为主。根据学生的能力以及学校的条件,体育教材主要选择田径(跑、跳、投),体操、游戏、篮球等基础项目,以便使学生跑、跳、投的基本技术得到提高;并挖掘生活中的实用技能。
授课时数根据学校要求,本学期共讲20周,每周体育授课为3学时,共60学时。每个学期实际上课定为16周,共48学时。上课过程中,若因场地,天气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将临时调整。第一学期以教学队列,队形走为主,每节课都要有队列对形的练习。配以基本体操、快速跑(站立式起跑、途中跑);耐力跑、定时跑、立定跳远、铅球、身体素质训练、篮球比赛等。另外在上课过程中多做一些辅练习,如发展耐力速度的定时跑,定距离跑;发展下肢力量,提高立定跳远成绩的跳起,原地抱膝跳,跳台阶、免子跳等;多上速度力量练习和耐力练习的课(跳跃性、耐力性的反复练习)来改善肌肉的协调性和力量的发挥。并采用小重量和不负重量的方式,通过协性练习和提高动作速度的练习来提高速度力量。每次授课一个到二个主教材(如:跑步或;立定跳远)其余(如篮球、队列队形、身体素质)训练将作每次课的准备部分内容。每节课都争取有一个或两个小游戏。
六、教学要求
体育课教学应丛增强体质出发,加强课堂的“三基”教学经常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各种优良品质,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1.认真备课,精心写好教案,不备课,无教案不准上课。
2.认真学习和贯彻教学大纲,钻研教材,明确教材目的与任务,掌握教材重点、难点明确本课的教学任务、几为完成任务而采取的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组织措施等。
3.教师要注意仪表整洁,举止大方,教态严肃、自然、注意精神文明的建设,并在课前三分钟前换好服装。在上课现场等候上课。
七、具体措施
坚持“健康第一”的思想,重视让学生充分地参与体育课上的活动。利用体育运动游戏项目,激发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根据学生的特点,选用不同的分组形式开展教学,以发挥最大的教学效益;重视学生的情感和体验,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上好每一堂课,使学生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
1、重点培养课堂教学常规,狠抓队列队形、路队和两操;
2、针对学生在平时体育锻炼的弱项进行一些针对性的训练使每位同学的每个技术动作都能到位;
3、利用奖励措施来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
4、重点训练学生的队列队形;
5、重点强化课堂常规。
6、根据教学任务,提前准备和布置好场地、器材、及教学用具、教师不准旷课、丢课的因故不能上课,必须经学校领导同意,并做好妥善安排。
7、在教学中,加强与重视“三基教学”同时要注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努力完成体育三个方面的任务。
体育课程改革试行了十年,我们开始深刻反省,哪些因素在阻碍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影响着体育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新教师教学技能先天不足并整体呈下降趋势”、“中青年教师疏于教学技能的锤炼,‘功夫’日益荒废”、“体育教学质量检测没有及时跟进,课堂教学随意性大,有效性低”……以上种种问题若不引起足够的重视,势必影响新一轮的课程改革。
在课标修订稿即将颁布之际,举办首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大赛,无疑是一个强烈的信号:加强体育教师教学技能的培养与培训已经成为一件刻不容缓的大事。本次教师技能大赛的举行,使全国各省市及地方的教研人员明确了中小体育教师教学技能的基本内涵和范围;创设了逐级检查和评估教师专业水平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能够便于引导各地形成规范的教师技能发展的路径;可以提升各地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管理水平;也给予全体中小学体育教师了解、理解教师技能要求的窗口和机会,增进教师间的理解和相互支持。
二、浙江省在培养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方面所做的努力
从2007年开始,浙江省在组织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比赛中,评比方式的设计考虑:坚持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评比氛围,考察教师综合能力,关注制约提高教学水平的核心问题等。逐渐将体育教师的基本功纳入课堂教学比赛环节。如实践部分项目设置涉及队列队形、田径、体操、球类;理论部分涉及单元计划、教学设计(教案)、教材教法分析报告、观课评课报告等。基本功的得分按一定比例纳入课堂教学评比的总分中。在这几年组织比赛的过程中,我们也根据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不断调整项目与形式。比如针对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口令不规范、忽视队列队形的练习与应用、组织调动队伍随意性大等问题,我们就改进队列队形比赛形式,把原先单纯的、机械的口令指挥评比,逐步改进为要求在一定时间内,从一种队形变换成另一种队形并按队列队形组织要求完成一个游戏的讲解与组织,以考察教师实际应用队列队形能力。再比如教材教法分析报告的设置,就是要求教师懂得在教学之前分析教材、处理教法的重要性,使教师真正地将心思花在如何精心设计教学上。类似的比赛形式变化,本身就在传递一个信息:参加比赛的教师不仅要准备好上课,还要温习各种运动项目,学习相关理论知识,以比赛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同时,更为重要的是这种比赛形式也在引导各地市要做好选拔培养工作,在各自组织的教学比赛中设置相同的要求,从而引领全省中小学体育教师重视体育教学技能。
近几年来,浙江省不少地市及县(市、区),在原有不同类型的教学基本功比赛基础上,根据省比赛设置项目的指导思想,相继组织了改进内容设置的体育教师基本功比赛,并已经成为常态。参与者以青年教师为主,兼顾中老年教师。比如有的地区采用综合性的大比武形式,教学技能作为其中的一部分;有的地方采用教工运动会的形式,把体育教师按年龄分为几个组别,规定项目与自选项目相结合,进行比赛评比;有的地方采用身体素质测试与技能技评相结合的形式等等。因此,课堂教学比赛、基本功比赛、教学论文(教学设计、案例)评比等这些体育教师教学技能不仅是省级的常规评比内容,也是各地市每年都要组织的评比活动。以评比和现场比赛的形式促进我省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的提升,这已经成为浙江省在发展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方面的常规工作之一。
三、比照中反思得与失
此次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大赛,浙江代表队获得团体总分一等奖,4人获得个人一等奖,2人获得个人二等奖。作为东道主,与全国各省市的选手们同场竞技、交流经验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工作过程中的不足和今后需要改进的方面。
1.发挥点与面相结合的整体效益
在省一级的课堂教学比赛中设置教学基本功的内容,虽然能够发挥引领作用,但面对的毕竟是少数的骨干教师,如何引导市、县(市、区)一级扩大参与面是我们今后要改进的问题。浙江省大部分市以及部分县(市、区)每年都有不同类型的教师教学技能检查、展示、比赛,但是内容、形式均不统一,侧重点也不一样。从参与对象看有的侧重新教师、有的侧重教龄五年以内的青年教师、有的侧重骨干教师;从内容设置看有的侧重理论方面(教学计划检查为主)、有的侧重教学内容的示范能力、有的侧重教学内容的竞技运动水平等。本次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大赛期间,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即如何在基本解决技能大赛内容统一的情况下,让更多的老师甚至全体教师参与进来。记得北京市对全体体育教师进行基本功达标测试,并与上岗、评优等考核机制相结合。这一行政干预,极大地促动了体育教师重视、加强自身“功夫”的锤炼。今年10月,首届北京论坛在北京东城区召开,其中,东城区部分体育教师基本功展示给与会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但一个省的情况与北京市有很大差别,省一级的比赛要做到全员参与非常困难,因此,在接下来的实践中,需要寻找省级比赛如何体现下一级比赛参与面的计奖方式,以促进市、县比赛全员化进程。
2.结合不同学段的教学特点,在教学技能内容设置与考核细则上提高针对性
小学、初中和高中三个学段的教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从这次全国教师教学技能大赛教学规定内容设置的学段分组看,初中和高中教师分在同一个组别,教学内容相同使得部分内容初中教师比较难把握。如“背向滑步推铅球的滑步技术”,通常是作为高中学生学习的内容,初中教师没有接触过就很难把握,教学对象设定为初中的,评委会认为你要求太高了,对象设定为高中又是教师从来没有经历过的。因此,针对不同学段应该充分考虑学段教学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技能内容与考核要求。高中阶段实行选项教学,要求教师要拥有1-2项较高水平的运动技能(包括技战术能力水平),否则,随着选项教学的深入,教师现有运动技能水平难以给学生以更好的引导。在一些常见、常用(大学普修选修的三大球、健美操为主)的运动项目之外,羽毛球、乒乓球、跆拳道等项目在高中校园里也深受学生的欢迎,如何引导教师为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提高自己多个运动项目的水平,也是当下高中选项教学亟待解决的师资问题。“一专多能”且“专到一定水平”是高中段体育教师基本功需要关注的重点。同理,针对小学及初中段的教学特点,我们也必须考虑,怎样的项目设置及考核标准,才更适应阶段特征。
四、建设性意见
1.增加反馈环节,提高比赛效益
本次教学技能比赛中有一个环节是在规定内容中抽取一个进行片段模拟上课。由于之前大家都没有关于模拟上课的统一模板,因此在实际比赛中参赛教师表达的也有所不同。有的教师上着上着变成了说课;有的教师一开始模仿得挺真实的,但随着教学的深入渐渐忘了自己是在模拟上课,变成说课与上课的混合型了;有的教师模拟得非常逼真,就像一个优秀的演员。这些教师的不同表达形式,加上场地四周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观摩老师,大家最后看到的只是分数,没有人告诉参赛教师和观摩教师这些上课的得失在什么地方。建议每个比赛场地配备一位评课专家,等打完分以后,能够简单明了地点评几句,相信对上课教师和观摩教师都会有极大的帮助,至少不会像现在一样只是比过了,至于好在哪不好在哪一头雾水,对于提高没有实质性的意义。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 体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13-0165-03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体育教育具有提高学生自身身体素质和进行幼儿教育的职业训练的双重任务,而现阶段学前教育专业的体育教学存在着教学目标不明确、教材内容缺乏针对性、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国家教委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体育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培养幼儿良好的意志品质,个性品质,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这就要求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教学必须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的职业特点进行相应的改革,采用适合专业需要的体育教学,从而让体育教学更好地为专业服务。
一 根据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确定教学目标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方向主要是成为幼儿教师,幼儿教师是幼儿进行体育游戏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实施者,这要求幼儿教师必须具备一定体育的教学技能和组织活动能力及表达、沟通的能力,并了解一些体育运动及健康知识。
因此,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应是通过体育教学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掌握一定的体育理论知识和运动技能,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培养学生自觉参与体育的意识及良好的体育活动的组织能力,为他们将来走向幼儿园教师工作岗位,实施科学适宜的幼儿体育教学,为基本知识与能力方面的培养奠定基础。
二 结合实际选择教学内容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绝大部分是女生。我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数达1565人,只有27名男生,女生占全校学生总数的98%以上。
据对我校08、09、10级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调查显示,有87%的学生对现在的体育课课程设置不满意,他们对从小学就开始学习的田径等项目兴趣不大,最喜欢的运动项目为羽毛球、兵兵球、健美操等;比较喜欢的运动项目有:气排球、篮球;最不喜欢的运动项目有:800米。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喜欢运动量不大、易于练习的运动项目,不喜欢诸如800米这样运动强度大的项目。
因此,根据学前教育的专业特点,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女生爱美及追求体型健美的心理要求,体育教学应提供丰富多彩而又适合学生特点的项目,以满足女生对体育锻炼的各种需要。必修课的内容有球类、健美操、田径类课程、队列队形训练、体育游戏等,选修课的内容有幼儿基本体操、羽毛球、幼儿体育游戏的创编与组织等。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制是三年(2.5+0.5),对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教学内容进行阶段性安排更适应教学的发展要求。在内容安排上,一年级以打基础为主,可以安排学习各种球类项目、田径、队列队形训练等;二、三年级以能力培养为主,在内容选择上主要有幼儿体操、健美操、形体训练、体育游戏等。
三 营造寓教于乐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女生的身体发展处于不稳定和不平衡的时期,表现为动作协调能力不强、力量不足、动作迟缓等。加上受原农村学校体育设施和条件的限制,学习基础差,学习和掌握动作技术较慢,易造成她们不喜欢运动。由于体育教学的教学方法更多采用以教师的“教”为主,在教学中教师传授和示范运动技术、技能,学生练习的教学方式,内容单调重复,方法简单,到学期末教师按达标要求进行测试,按达标标准决定学生最终成绩。而一些体育教师忽视女生的生理特点使体质较弱的学生由于无法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多次遭受失败后,害怕甚至逃避上体育课,这样易导致学生对体育失去信心,对体育课不感兴趣。
因此,要采用多种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首先教师要了解女生的兴趣爱好及思想状况,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其次教师讲解应简明扼要、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富有感染力,动作示范要准确到位,善于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再次采用多种趣味性强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其乐学爱练。如在对学生进行各种跑的练习中,采用障碍跑、双人三足等形式的跑动练习,如在篮球运球教学中,采用曲线运球、过障碍运球等形式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这样既克服了练习的枯燥、乏味,又增强了学生的练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自身素质和基础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方式辅导练习,激发和提高不同水平学生的体育兴趣。
四 加强学生的体育教学技能的培养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体育教学技能的培养是幼儿园教育的需要。体育教学技能主要包括观察指导、口令指挥,领操、编操能力、组织体育游戏等方面。制订和实施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体育教学技能的培养内容、培养途径和考核方案,有助于学生毕业后能胜任幼儿园体育教学工作。
1.培养组织能力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体育课既有学生自己学习锻炼身体的任务,又有将来从事幼儿教育的任务。除了要求教师的动作要标准规范外,还要求学生不仅要注意观察教师的示范动作,而且要观察理解教师的教学方法,在体育课教学中,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构成了一节完整的体育课。可以将准备活动由教师领做,改由全班学生按顺序轮流领做,使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在体育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活动,由学生在本小组内组织教学,学生自己当幼儿配合同学进行试讲,大家相互帮助配合,每次活动结束后由教师带领全班学生及时进行指导和评价。这样一方面能够促进学生掌握开展体育活动的方法,另一方面能达到锻炼学生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为以后的教学实习和工作奠定基础和积累经验。
2.加强基本口令、队列操练的练习
口令指挥和调队能力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一种基本能力,是组织教学和集体活动的必要手段,在幼儿园活动中队列队形练习可以培养幼儿正确的身体姿势、组织性和纪律性,发展幼儿的知觉。可安排在一年级进行,在体育课教学的过程中要求每个学生都能在教师的引领下熟练指挥队列,把口令训练作为长期的训练内容,先让学生跟老师模仿练习口令,待学生能喊出口令后,可在上课的准备部分让学生自己带准备活动,培养他们的口令,指挥队列操练,每节课轮流进行,提高学生的口令表达能力。队列教学中,由于动作单调、枯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会逐渐下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运用不同的方法,如分组练习、交换练习等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3.重视领操、编操能力
徒手操、轻器械体操的教学是幼儿园体育教学的一个内容,深受幼儿欢迎,因此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体育课中培养学生领做操、创编各种幼儿操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徒手操是由自己身体各个部分的不同动作所组成的单个动作或成套动作。轻器械体操是在徒手操动作基础上,手持轻器械,如扇子、圆环等进行练习。
在教学中首先向学生全面、系统地讲解徒手操、轻器械操的基本特点和创编原理,学生在学习动作时,可以运用挂图、录像、教具模型的演示,通过学生自身的练习来体会、理解、掌握动作,在教操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要求学生认真观察教师的示范动作,教师讲解时要边示范边讲解,对较难的动作,可进行分解示范、重点示范,在教师示范,学生熟练掌握动作后,让学生进行领操练习。为了培养学生编操能力,在讲解创编各类操的原则方法后,根据从少到多、由易到难的原则出发。先让每人编一到两节(按规定要求),然后独立完成成套操的创编。要求创编成套轻器械操时,必须要考虑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从动作的方向来说,应包括前、后、左、右、上、下、中间方向的动作。从身体素质来说,应把速度、力量、柔韧、灵活的动作结合起来,做到紧张与放松相结合,动静相结合,以动为主。运动量要合理安排,必须遵循幼儿运动生理变化规律,运动量要由小到大,动作要逐步上升,由慢到快、由易到难。在编制动作时要根据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具有一定的趣味性,避免形式单一、枯燥无味,创编一些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和具有时代感的新的动作、新的编排。具体表现在动作幅度、速度节奏等方面,通过轻快、活泼的各种动作和小范围的队形变化及欢乐的音乐表现出幼儿的天真活泼可爱。轻器械操由于所持的器械不同而使每套操各具其特点。可利用花环、纱巾、圆环等常见器械编操,动作设计应优美、舒展大方,速度可慢些,用力应柔和、连贯。每年定期举行毕业班幼儿操比赛,让学生将编好的操进行展示比赛,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体生活,又为他们今后从事幼教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加大体育游戏的教学与训练
体育游戏是幼儿体育课教学的主要活动形式,体育游戏是以身体的基本动作练习为主要内容、以发展身心为主要目的的一种特殊的体育锻炼形式,体育游戏能够促进幼儿身体发育和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增进健康,能培养幼儿遵守纪律的习惯及团结协作等良好的行为品质,能使幼儿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促进幼儿意志行动的发展,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体育游戏由于内容新颖,形式活泼,深受幼儿的欢迎,是整个幼儿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作为未来的幼儿园工作者,组织和编排设计游戏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专业技能。
可在二年级下学期开展体育游戏的教学,分为三个步骤进行:
第一,观察学习,亲身体验。在体育游戏教学中,教师要先向学生介绍游戏名称和玩法,重点讲解游戏动作和规则并作示范,然后按照游戏内容,将全班学生分组进行游戏,在整个过程中要求学生注重观察老师组织游戏的过程,课后认真做好记录,使学生对游戏的组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第二,进行体育游戏理论学习。利用理论课时间给学生介绍体育游戏的性质、作用、分类、特点、创编的要求等方面内容,提升学生的理论水平。
第三,自编游戏及教学实践。要求学生结合幼儿园的教材提前写好游戏教案,教师要给予指导,提出创编的要求:(1)要明确游戏的目的,即要着重锻炼幼儿哪方面的能力和素质,根据大、中、小班幼儿年龄以及实际活动能力等特点来确定相应的运动量及动作难度,要求不应过高,运动量和动作难度不易过大、过难,活动方式可以灵活多变,尽量创编人人都能参与的、规则较简单、活动方法较实用的游戏,并根据游戏目的及幼儿特点,搜集游戏素材。(2)游戏的活动形式要突出趣味性,有儿歌,有情节,有角色,有规则,有要求,符合幼儿好动、爱玩的天性,以引起幼儿的兴趣。(3)强化“安全第一”的观念,幼儿体育游戏大多离不开跑步、跳跃、钻爬等,具有一定的危险性,特别注意选择适合幼儿特点的动作,合理地设计场地,所选器械注意避免重、尖锐等不安全的因素,应选用一些容易控制的器械。幼儿的活动范围、人数、运动量,也必须考虑周到,夏季为了避免孩子大量出汗,引起脱水、中暑,宜安排活动量小的游戏,冬季宜安排活动量大的游戏,如追逐、奔跑类的,综合类的游戏等,既充分地考虑游戏的效果,又切实做到“安全第一”。
进行模拟幼儿体育活动课的教学实践,就是每节课由一两位同学作为“幼儿教师”,以本班的其他同学作为“幼儿”,模拟幼儿体育活动课的教学过程,可采用每一次由两位同学分别带领队伍,然后交换,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向组织者学习如何组织队形、分配角色、讲解示范及练习方法等,达到相互比较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在组织游戏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游戏结束后,让组织游戏的两位同学谈谈游戏的设计,并进行自我评价,然后发动全班学生参与讨论评价,教师小结,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组织游戏的效果及内容给予评定和考核。
五 改革体育评价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要建立内容多元,方式多样,着眼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及体育教学能力,并有效改进教学实践的评价体系。
体育教学评价要从只重视考核结果的终结性评价,转变为把学生学习态度、课堂教学能力纳入评价内容,体育教学评价的内容可设置为:学习态度10%,体育技能考核50%,体育教学能力40%。体育技能考核项目主要有基本技术、身体素质,可按照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各科目考试综合评定成绩。体育教学能力包括:口令及常用队列队形考核,领操、编操能力、体育游戏的组织与设计等,制定出考核要求和评分细则,按照制定标准进行考核。
在评价方法上,要给予学生多次评价机会,每一项目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进行多次考核,即学生如果对本次考核成绩不满意,可通过练习后再次参加考核,以此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考核标准可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能力进行制定,不用统一的标准要求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进步情况以及学习过程表现评分,充分调动学生参与体育学习与锻炼的积极性。
根据新课标精神,根据我校工作计划,制定体育组工作计划。严格按照小学体育教学常规实施细则;以课程改革为指导,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努力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注重学生创新意识、自学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开展教学研讨,从而不断促进教师自身业务素质,树立正确的学校体育教学观,提高教学质量。
二、主要目标
1、集体备课怎样开展:体育组按照个人初备-集体研讨-修正教案-重点跟踪-课后交流的程序进行。首先,备课组长确定好集体备课计划表,主要包括备课内容、主备人、辅备人、主持人等。在后面的一周里由备课教师熟悉教材,自我初备,下次集体备课时集体交流,集体交流后形成集体备课教案,
(1)个人初备时,一定要学习研究课程标准、教材、抓住教学重点、难点、写出备课提纲。(2)集体交流,由主备人围绕讨论提纲逐一抛出自己的理解、观点、设计及有关理论依据,主持人组织大家就备课时的困惑或教学实践的反思等选择一到两个话题,组织大家讨论交流。(3)修正教案,在集体备课中,中心发言人说课,老师们共同探讨、相互补充,使得教案内容更加充实、完善。(4)形成教案。集体交流之后,由主备人综合集体的意见和智慧,在个人初备的基础上形成教案。主备人在形成的教案应力求精致和完美,力求体现新的课改精神。(5)课后交流,备课组教师在集体备课情况下授课,要进行交流,对教学进行反思,肯定优点,指出不足,以扬长避短,促进今后教学的进一步开展。
2、开展好教研活动:
(1)根据课程改革精神,认真组织体育教师学习,全面了解领悟课改精神,实行新课程标准,组织上好体育课。
(2)积极的向学生宣传学校体育活动的重要性,并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学校课外体育活动,让学生和教师在课外活动时间里都能动起来达到体育锻炼的效果。使学生和老师都能处在有张有弛的学习与工作状态中。
(3)组织研讨学校运动队的组建与训练,促进校运动队制度的完善与训练的高效性。
(4)继续加强小学校园舞的开展,抓好校广播操的训练质量。严抓进退场队列队形,加强全校师生对广播操的认识态度。
(5)继续抓好体育课堂常规教学工作。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增强学生对体育运动习惯对自身发展重要性的认识。
(6)组织教师开展优质课达标活动及听课评课活动。
(7)充分做好各项运动队工作,制定训练计划,抓好训练,作好比赛前的训练工作。
三、开展好业务学习和网上教研活动
本学期体育组业务学习以“引领教师专业成长”为目标,在专业性学习、主题性学习、研讨性学习三个方面着手学习。
体育专业性学习由谭延伟老师负责,主要学习体育专业方面理论和最新专业信息。
主题性学习由徐世伟老师负责,主要学习如何提高课余体育训练水平,提高二课堂活动效果。
研讨性学习由体育组教学能手谭延伟和邓伟老师负责,主要学习如何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等。
开展好网上教研活动,成立网上教研小组,定期登陆教师论坛平台,提高远程教育的应用。
四、具体工作安排
1、九月份完成训练队的选拔和组建工作(乒乓球队和速滑队),制定好各项体育计划。
2、十月份协助政教处和大队部开展校“园吉尼斯”活动。
3、十一月份体育创新课堂教学活动,组内互相听课。冰场浇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