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物流成本管理

物流成本管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物流成本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物流成本管理

物流成本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物流成本 物流系统 物流成本管理

相对于降低资源消耗、提高生产效率来说,物流被称为“第三利润源泉”,在不少的企业中,物流成本占了很大的比重。所以,有专家认为:“物流既是主要成本的产生点,又是降低成本的关注点”,“物流是降低成本的宝库”。那么,该如何管理这个新的成本中心?本文从战略的高度作一些简单的分析。

对物流成本的认识

按照国家标准物流术语,物流成本(Logistics cost)是指物流活动中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概念本身无懈可击,往往就是这种“永远都对”的不加限定的概念,给企业操作时带来了难度,因为不同企业对物流成本的理解存在很大差别。对物流成本理解不同主要基于以下原因:

1、不同企业从事的物流领域不同。物流成本的大小取决于计算的范围,而物流的范围是相当大的。从物流活动范围分类上看,包括原材料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配送)、回收物流、废弃物流等。物流活动所处的范围不一样,其成本的高低有明显的差别。

2、物流活动范围相同,计算物流活动的对象不同。物流活动(Logistics activity)是指物流诸功能的实施与管理过程。按照国家对物流的标准定义,物流活动包括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到底把哪几种物流活动作为成本的计算对象?是以全体活动还是以其中的某几项活动?企业之间存在不小差别。

3、把哪几种费用列入成本中去。企业支付的运费、支付保管费等及向企业外部支付的物流费,或者人工费、折旧费、修理费、燃料费等企业的内部支出,取其中的哪几部分列入物流成本,将直接影响物流成本的大小。

综上可见,物流成本的大小,取决于上述三方面的因素。确定不同的前提条件,得出截然不同的结果,这给企业之间进行物流成本的比较带来了困难,从而迫使企业必须从战略的高度认识和实施物流成本管理问题。

物流成本管理的战略特点

物流成本管理(Logistics cost control)是指对物流相关费用进行的计划、协调与控制。学术界有一种观点,认为物流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不单单是一项具体的可操作性的任务,而是更具有战略性的特点。因此,物流成本管理的特点应该从发展的、系统的、辩证的观点来认识。

1、物流成本管理的战略重要性。物流成本管理是用成本管理物流,是物流管理的一个重要领域。进行物流成本管理的原因有三:

其一,成本能忠实地反映物流活动的效果。具体来讲,假如出现浪费现象时,成本增大;相反,合理的活动,成本自然减少。这种实际情况的反映,使企业能够及时了解管理情况的好坏。同时,通过成本,还能把握计划与实际活动的不一致性。

其二,成本能成为评价所有活动的共同尺度。就是说,通过货币评价活动所得出的不同结果,能够变成成本的差异而反映出来,所有的活动都可以用成本这个统一的尺度来掌握,能在同一场合进行比较分析,这就增加了成本管理的重要性。

其三,物流成本削减具有乘数效应。比如,当销售额为1000万元时,物流成本占销售额10%的话,就是100万元,这就意味着,只要降低10%的物流成本,就增加10万元的利润。假如这个企业的销售利润率是2%,则创造10万元的利润,需要增加500万元的销售额。即降低10%的物流成本所起的作用,相当于销售额增加50%的作用。

2、物流成本管理的发展性。由于物流成本计算范围不具有横向可比性,各企业都根据自己的认识和理解把握物流成本,所以企业也就没有必要和其它企业相比来评价物流绩效。企业应该以自己某一年的物流成本作为比较的基点,纵向进行比较和评价,也就是从发展的角度来认识物流成本管理,只要物流成本和以前相比是逐渐降低的,这样的物流成本管理就是富有成效的。另外,物流成本管理绝不是简单地削减成本,而是着眼于发展,着眼于投入产出的关系,以及对企业整体的带动性,物流成本的增加只要能带来收益的更大增加,物流成本管理同样是成功的。

3、物流成本管理的系统性。物流成本管理的系统性是由物流的系统性决定的。所谓系统就是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要素所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并且实现特定功能的整体。物流是由流动要素、资源要素和网络要素组成的实现产品物理移动功能的系统1。物流成本管理的系统性体现在两个层次上:

第一个层次,物流系统内部要素之间的目标冲突,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也就是所谓“二律背反”规律。例如,采用批量运输,整车装运,降低了运输成本,却可能造成库存增加,物流末端加工费用提高。节省包装费用,就会降低产品的保护效果,给储存、装卸、运输带来效率的下降,甚至损坏商品,造成更大损失。

第二个层次,物流系统与外部系统的目标冲突。物流系统要追求本系统的成本最小化,而外部其他系统也有自己特定的目标。这些目标之间的冲突是客观普遍存在的。拿一个制造企业来说,物流系统的成本要受生产部门和销售部门的影响,销售部门或生产部门决定着物流成本一大半2。举个例子讲,原来订货后第三天配送,后来改为订货后第二天配送。类似这种销售活动的变更,就会相应地增加物流成本。这本不是物流部门的责任,但却有不少的企业把责任归于物流部门。类似的还有逐如保管费中的过量进货、生产部门过量生产等等。

从战略高度实施物流成本管理的策略

1、通过不同层次物流要素协同降低物流成本。第一个层次是物流功能要素协同。物流功能要素之间的冲突是始终存在的,而且,个体最优也不等于总体最优。把运输、装卸、包装、储存、配送、流通信息加工等各个功能的目标协同起来。协同的依据是各要素的目标要满足高于要素的系统的目标。协同的结果,可能运输成本不是最小的,或者库存成本不是最小的,但是,运输和储存合起来的成本一定是最小的。

第二个层次是物流部门和其他部门之间的协同。例如,生产部门不过度生产,可以降低库存费用,生产的产品质量可靠,可以降低次品回收成本。销售部门和物流部门的目标也是相互冲突的,但是,如果物流部门的小批量、及时送货能够促进销售,改善服务质量,提高企业形象,物流成本提高仍是值得的。为了使部门之间更好协同,可以根据企业情况进行机构重组,成立横向的物流管理部门。

第三个层次是以产权为纽带,物流供应链要素之间协同。供应链(Supp1y Chain)即生产及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活动的上游与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链结构。物流学术界有两句名言:“市场上只有供应链而没有企业”,“真正的竞争不是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和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在这个角度上看,仅仅本企业自身物流有效率是不够的,他还需要协调与供应链内部其他企业(如供应商、零售商等)以及顾客之间的关系,实现整个供应链活动的成本最小化。

2、构筑物流系统的神经:信息系统。以上论述表明,局部物流效率优化不能保证企业在竞争中取得成本上的优势。为此,企业必须借助于现代化信息系统的构筑,把物流内部各功能要素和外部的战略伙伴有效地联系起来,形成物流快速反应系统和经营战略系统。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对用户需求信息资源的共享,企业及时调整经营计划,避免无效作业,从而在整体上控制无效物流成本发生的可能性。

3、合并策略。合并策略包含两个层次,一是方法上的合并,二是共同配送。方法上的合并是指企业在安排车辆运输时,充分利用车辆的容积和载重量,做到满装满载。例如体积大重量小的货物和体积小重量大的货物搭配装载,就可以既满足载重方面的要求,又充分利用了车辆的容积。共同配送是一种产权层次上的共享,也称为集中配送。它是几个企业联合小量为大量,共同利用一切物流设施的配送方式,在较大的区域内协调运作,共同对某一个或者几个客户提供系列化配送服务。

4、通过物流模式的权衡和战略组合降低物流成本。从产权角度,物流模式大致可以分为自营物流,物流联盟和第三方物流。在物流实践中,企业该选择哪一种或者哪几种物流模式,应该以物流成本最小化为最终目标,从战略的高度进行综合权衡。权衡和选择的依据主要由四个维度:企业的资金实力、管理能力、物流在企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以及物流市场的交易成本。如果物流对企业发展非常重要,企业的管理协同成本小于委托第三物流的交易成本,则应该选择自营物流。对于那些物流管理经验缺乏,资金实力不强的中小企业,采用第三方物流是明智的选择。如果管理能力较差,物流对企业发展又非常重要,则应该考虑物流联盟。

最后应注意,物流成本的降低不能以用户服务质量的下降为代价,否则,就是因噎废食的做法,并非物流成本管理的初衷。

参考文献

1.[日]日通综合研究所:《物流手册》,中国物资出版社,1986年2月第1版。

2.汤浅和夫:《物流管理入门》,中国铁道出版社,1986年9月第1版。

3.何明珂:《物流系统论》,中国审计出版社,2001年版,第147页。

4.宋华、胡左浩:《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年版。

5.丁立言、张铎主编:《物流配送》,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Logistics?Terms ,2001。

物流成本管理范文第2篇

综合辅导:物流成本管理

一、物流成本管理的问题与特征

1、物流在企业财务会计制度中没有单独的项目,一般所有成本都列在费用一栏中,较难对企业发生的各种物流费用做出,明确、全面的计算与分析。

2、在通常的企业财务决算表中,物流费核算的是企业对外部运输业者所支付的运输费或向仓库支付的商品保管费等传统的物流费用,对于企业内与物流中心相关的人员费、设备折旧费、固定资产税等各种费用则与企业其他经营费用统一计算,因而,从现代物流管理的角度来看,企业难以正确把握实际的企业物流成本。先进国家企业的实践经验表明,实际发生的物流成本往往要超过外部支付额的5倍以上。

3、对物流成本的计算和控制,各企业通常是分散进行的,也就是说,各企业根据自己不同的理解和认识来把握物流成本,这样就带来了一个管理上的问题,即企业间无法就物流成本进行比较分析,也无法得出产业平均物流成本值。例如,不同的企业外部委托物流的程度是不一致的,由于缺乏相互比较的基础,无法真正衡量各企业相对的物流绩效。

4、在一般的物流成本中,物流部门完全无法掌握的成本很多,例如,保管费中过量进货、过量生产、销售残留品的在库维持以及紧急输送等产生的费用都是纳入其中的,从而增加了物流成本管理的难度。

5、从销售关联的角度来看,物流成本中过量服务所产生的成本与标准服务所产生的成本是混同在一起的,例如,很多企业将销售促进费都算在物流成本中。

6、物流成本中各项目间存在着彼长此消的关系,亦即某些项目成本的削减,可能引起其他项目成本的增加,因此,物流成本间各项目是相互关联的。

7、物流成本削减具有乘数效果,例如,如果销售额为100亿元,物流成本为10亿元,那么物流成本削减1亿元,不仅直接产生了1亿元的利益,而且因为物流成本占销售额的10%,所以,间接增加100亿元的利益,这就是物流成本削减的乘数效应。

8、由于物流成本是以物流活动全体为对象,所以,它是企业唯一的、基本的、共同的管理数据。

对于企业来讲,要实施现代化的物流管理,首要的是全面、正确地把握包括企业内外发生的所有物流成本在内的企业整体物流成本,也就是说,要削减物流成本必须以企业整体成本为对象。

在努力削减物流成本时还应当注意不能因为降低物流成本而影响对用户的物流服务质量,特别是流通业中多频度、定时进货的要求越来越广泛,这就要求物流企业或部门能对应流通发展的这种新趋向,例如,为了符合顾客的要求,及时、迅速地配送发货,企业需要进行物流中心等设施的投资,以保证和提高企业对顾客的物流服务质量。

对物流成本进行管理的总的思路是,不仅仅要把握企业对外的物流费用,更要掌握企业内部发生的物流费用,即对物流成本的计算,除了通常所理解的仓储、运输等传统物流费用外,还应当囊括流通过程中的基础设施投资、商品在库维持等一系列费用。如配送中心的建设、EDI等信息系统的构筑、商品在库保有等相关的费用都是现代物流管理中重要的物流成本。此外,对投资费用,也不能仅仅从利息这个角度来理解,而应当联系该投资将来可能的收益或回报率来分析。

物流成本的管理不光是从物流本身的效率来考虑,而是要综合考虑提高顾客服务、削减商品在库以及与其他企业相比能取得竞争优势等各种因素来分析,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取得较高的投资回报率,从而在真正意义上降低整体物流成本。

二、物流成本管理的基本思路

1、从流通全过程的视点来降低物流成本

对于一个企业来讲,控制物流成本不单单是本企业的事,即追求本企业物流的效率化,而应该考虑从产品制成到最终用户整个供应链过程的物流成本效率化,亦即物流设施的投资或扩建与否要视整个流通渠道的发展和要求而定。

2、通过实现供应链管理、提高对顾客的物流服务来削减成本。

新型供应链物流管理体制使得用户除了对价格提出较高的要求外,更要求企业能有效地缩短商品周转时期,真正做到迅速、准确、高效地进行商品管理。要实现上述目标,仅仅本企业的物流体制具有效率化是不够的,它需要企业协调与其他企业(如部件供应商等)以及顾客、运输业者之间的关系,实现整个供应链活动的效率化。

追求成本的效率化不仅仅是企业中物流部门或生产部门的事,同时也是经营部门以及采购部门的事,亦即将降低物流成本的目标贯彻到企业所有职能部门之中。

提高对顾客的物流服务是企业确保利益的最重要手段,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提高顾客服务是降低物流成本的有效方法之一。在正常情况下,为了既保证提高对顾客的物流服务,又防止出现过剩的物流服务,企业应当在考虑用户产业特性和商品特性的基础上,与顾客方充分协调、探讨有关配送、降低成本等问题,如果能够实现1周2―3次的配送,可以商讨将由此而产生的利益与顾客方分享,从而相互促进在提高物流服务的前提下,寻求降低物流成本的途径。

3、借助于现代信息系统的构筑降低物流成本

仅各企业内部的物流效率化难以使企业在不断激化的竞争中取得成本上的竞争优势,企业必须与其他交易企业之间形成一种效率化的交易关系。即借助于现代信息系统的构筑,一方面使各种物流作业或业务处理能准确、迅速地进行;另一方面,能由此建立起物流经营战略系统。

具体讲,通过将企业定购的意向、数量、价格等信息在网络上进行传输,从而使生产、流通全过程的企业或部门分享由此带来的利益,充分对应可能发生的各种需求,进而调整不同企业间的经营行为和计划,这无疑从整体上,控制了物流成本发生的可能性。

现代信息系统的构筑为彻底实现物流成本的降低,而不是向其他企业或部门转嫁成本奠定了基础。

4、通过效率化的配送降低物流成本

对应于用户的订货要求建立短时期、正确的进货体制是企业物流发展的客观要求,但是,伴随配送产生的成本费用要尽可能降低,特别是最近多频度、小单位配送的发展,更要求企业采用效率化的配送方法。一般来讲,企业要实现效率化的配送,就必须重视配车计划管理、提高装载率以及车辆运行管理。

5、削减退货成本

退货成本也是企业物流成本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往往占有相当大的比例。退货成本之所以成为某些企业主要的物流成本,是因为随着退货会产生一系列的物流费、退货商品损伤或滞销而产生的费用以及处理退货商品所需的人员费等各种事务性费用。

销售额100万元的企业,退货比率为3%,即3万元的退货,由此而产生的物流费用和企业内处理费用一般占到销售物流的9%~10%,因此,伴随着退货将会产生3000元的物流费。进一步由于退货商品物理性、经济性的损伤,可能的销售价格只为原来的50%,因此,由于退货而产生的机会成本为15000元,综合上述费用,退货所引起的物流成本为18000元,占销售额的1.8%。

控制退货成本首先要分析退货产生的原因,一般来讲退货可以分为由于用户的原因产生的退货和本企业的原因产生的退货两种情况。

如为防止零售商或批发商的导致的退货,利用单品管理建立起实需型销售体制,需要在用户店铺设置本企业的EOS系统,这样企业就能及时掌握客户的经营情况,进而不断调整企业的产品生产量和产品种类,真正从根本上遏制退货现象的出现。

6、利用一贯制运输和物流外委降低成本

降低物流成本从运输手段上讲,可以通过一贯制运输来实现,亦即将从制造商到最终消费者之间的商品搬运,利用各种运输工具的有机衔接来实现,运用运输工具的标准化以及运输管理的统一化,来减少商品周转、捣载过程中的费用和损失,并大大缩短商品在途时间。

物流的外委或称第三方物流是利用企业外部的分销公司、运输公司、仓库或第三方货运人执行本企业的物流管理或产品分销职能的全部或部分。其范围可以是对传统运输或仓储服务的有限的简单购买,或者是广泛的,包括对整个供应链管理的复杂的合同。

一个物流外委服务提供者可以使一个公司从规模经济、更多地门对门运输等方面实现运输费用的节约,并体现出利用这些专业人员与技术的优势,另外,一些突发事件、额外费用如空运和租车等问题的减少增加了工作的有序性和供应链的可预测性。

实际上,外委的利益不仅局限于降低物流成本上,企业也能在服务和效率上得到许多其他改进,如增强战略行动的一致性、提高顾客反应能力、降低投资需求、带来创新的物流管理技术和有效的渠道管理信息系统等等。

三、不同经济主体的物流成本控制

1、零售业进货成本的下降

2、生产商原材料调达与生产物流的效率化

①原材料及零部件调达成本的削减

②生产物流成本的合理化

3、运输业者提高产品配送的效率化

①各运输业者协力降低成本

②运输业间的共同配送

③向货主建议通过共同配送削减运费

④接受货主企业的全权委托

4、货主企业提高并改善输送方式

①物流活动的外部委托

②通过建立物流分公司寻求削减物流成本

四、物流成本的控制方法

对物流成本进行控制,首要的是能明确判断和计算企业现有物流成本的情况,从目的上讲,物流成本现状的把握具有如下特点:

A.能正确把握物流成本的大小并从时间序列上看清物流成本的发展趋势,以便于与其他企业进行横向比较。

B.能借助于对物流成本的现状分析,评价企业物流绩效,规划物流活动,并从供应链管理的角度对物流活动的全过程进行控制。

C.能给企业高层管理者提供企业内全程管理的依据,并充分认识物流管理在企业活动中的作用。

D.有利于将一些不合理的物流活动从生产或销售部门分离出来。

E.能正确评价企业物流部门或物流分公司对企业的贡献度。

物流成本管理范文第3篇

Abstract: Logistics is named as the third profit source next to cost and production efficiency, each enterprise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improve logistics efficiency and reduce logistics costs. By analyzing the statu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present logistics cost management activities, this paper proposes the targeted concrete measure of enterprise logistics cost management.

Key words: logistics; costing; accounting

?S着我国市场经济制度的逐步完善,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通过合理规划企业物流活动、降低企业物流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提升企业竞争能力,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认可。美国著名营销学家帕尔曾经预言:“物流是节约费用的广阔领域”。降低物流成本不仅有利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提升企业竞争能力,而且还能够节约大量的社会资源。物流成本管理作为企业物流管理的重要内容,可以帮助企业持续有效地降低物流成本,进而大幅度地提升企业竞争能力。因此,有效的物流成本管理能够在企业管理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1 物流成本管理概述

根据我国2006年颁布实施的国家标准《企业物流成本计算与构成》(GB厅20523-2006),物流成本被定义为:“企业物流活动中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包括货物在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物流信息、物流管理等过程中所耗费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以及与存货有关的流动资金占用成本、存货风险成本和存货保险成本。”

从物流成本的定义不难看出,物流成本不仅包括采购物资、雇佣人员、运输装卸等需要对外支付的物流费用,还包括企业内部发生的储存保管、配送加工、设备折旧等物流费用,甚至还包括由于库存占压资金所产生的利息以及用于改善物流环节所进行的基础设施投资等。此外,考虑到物流活动会对自然环境产生影响,物流成本还应包括由物流活动所产生的环境资源消耗及环境治理成本。

对于企业而言,物流成本尽管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消耗,但这种消耗却不会在消耗的同时创造丝毫新的使用价值。一个企业如果能够有效地降低物流成本,就可以很好地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因此,国外一些学者也把物流称作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

物流成本依照物流的产生过程,可以将物流成本分为以下五种类型[1]:

(1)采购物流成本:指企业为生产产品,在采购过程中,将企业所需的原材料、燃料、零部件等物资从供应商仓库运回企业自己的仓库所发生的人员工资、差旅费、运输费、仓储费等各类费用。

(2)企业内部物流成本: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原材料、燃料、零部件、半成品、产成品等在企业内部流转时所发生的内部搬运费、生产过程中物流设施的折旧等费用。

(3)销售物流成本:指为了销售产品,将产品从企业仓库经过流通环节运送到销售终端或消费者手中所发生的人员工资、仓储费、运输费、广告费、产品损耗等各类费用。

(4)回收物流成本:指已经销售的产品由于退货、换货而使产品由销售终端或消费者处返回企业产生的相关运输成本、包装成本、仓储成本等费用。

(5)废弃物流成本:指企业对已经失去原有使用价值的物品进行回收处理所产生的运输、包装等费用。

物流成本管理就是对企业物流成本进行核算、分析、预测、计划、协调、控制等系列的管理活动,通过对企业物流成本的有效管理,提高企业的物流效率和经济效益。显然,在物流成本管理中,管理的实际对象是物流活动。通过对物流成本的分析、管理,合理规划和规范物流活动,从而有效地控制、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 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现状

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统计局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联合的“2013年全国物流运行情况通报”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10.2万亿元,同比增长9.3%,经济运行中的物流成本依然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报告显示,2013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增长9.3%,增幅比上年回落2.1个百分点。其中,运输费用5.4万亿元,同比增长9.2%;保管费用3.6万亿元,增长8.9%;管理费用1.3万亿元,增长10.8%。2013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8%,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约6.5个百分点,这一比率不仅高于美国、日本、德国等经济发达国家9.5个百分点左右,而且跟经济发展水平基本相当的金砖国家相比这一比率也比较高,印度为13.0%,巴西为11.6%。这充分说明我国物流成本偏高,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2.1 缺乏完善统一的物流成本核算标准

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一套完善的、统一的物流成本核算标准,当然也没能形成一个科学合理的物流成本管理框架。不同的企业,由于各自的目的不同,物流成本的核算标准也会各不相同,企业间计算的物流成本基本不具有参考意义。即便是在企业内部,物流成本的核算标准也会由于各种原因经常发生变动。

2.2 物流成本信息失真

在我国企业现行的财务会计制度中,没有将物流成本单独地设立为一个会计科目[2],而是将不同环节的物流成本分散在了各种费用和成本当中。这样被肢解后的物流成本,使得一些物流费用很难得到整体体现,甚至根本无法计量,致使物流成本信息严重失真。

2.3 对物流成本管理重视程度不足

一直以来,我国许多企业都把经营重点集中于生产和销售工作上,很少有企业把物流管理工作作为企业管理的重点来抓,企业对物流成本管理的重视程度明显不足[3]。为了能够提高企业效益,绝大多数企业都将精力投入到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上,希望能够通过降低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而提高企业利润,却从来没有发现物流成本存在着较大的改进空间,有效地降低物流成本会为企业带来较大的利润增长。

2.4 物流信息化程度较低

物流过程实质上是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有机结合过程,只有将这“三流”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才能够真正达到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工作效率的目的。但现实中,我国企业由于资金有限以及企业对物流管理工作不够重视等原因,在物流信息化建设方面投资严重不足,企业的物流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企业相比相差很远,物流信息化程度较低,信息加工、处理的手段相对落后,致使信息流往往滞后于物流,甚至信息流与物流脱节的现象时有发生,给物流成本的管理工作造成严重障碍。

3 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3.1 物流成本核算体系不科学

在我国现行的企业会计核算制度中,物流成本作为企业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却未能作为单独的核算项目得以体现。通常,物流成本的各个组成部分分别被分散在“材料采购”、“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及“财务费用”等不同的会计账户当中。这样很难形成物流成本的整体反映,对企业发生的物流费用也根本无法进行明确、全面的计量与分析,当然决策者也很难从这样的核算体系中及时、准确、全面地获知企业的物流成本状况,当然也就不可能对企业的物流成本进行合理、有效的调控。

3.2 物流成本核算内容不完整

企业物流包括:采购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退货物流和废弃物流,伴随着这些物流活动,会产生采购物流费、生产物流费、销售物流费、退货物流费和废弃物流费等物流费用。但由于企业对物流内容认识不足,大多数企业仅将采购物流和销售物流中产生的费用纳入物流成本计算内容,而其他物流环节产生的费用基本不予考虑。而且在计算的过程当中,很多企业都是将对外发生的运输、保管、装卸等费用列入物流成本,而企业自己承担的运输、保管、包装及装卸等费用往往会被忽略不计或被分散计入其他的成本类科目当中。这样的核算内容使管理者很难全面、准确地掌握企业发生的物流成本信息。

3.3 物流成本核算标准不统一

目前在物流成本核算方面,哪些费用该计,哪些费用不该计,该计费用应计入什么科目,不同的企业出于不同的考虑或根据自己不同的理解和认识,就会形成不同的统计口径。这样的物流成本核算体系随意性较大,缺乏统一的核算标准,使得企业间无法依靠物流成本核算结果进行分析比较,更得不到行业内部的平均物流成本,当然也就不可能对企业自身的物流绩效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4 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对策

4.1 加强物流管理意识

企业管理人员及所有从事物流工作的员工都应系统地学习物理管理知识,以便能够从根本上转变以往对物流工作的片面性认识,正确理解物流管理是企业“第三利润源”的真实含义。要充分认识到物流成本管理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要能够把物流成本管理工作放到企业发展的战略地位上进行考虑。企业在进行各项战略决策时,必须将物流工作安排及物流成本预算进行统筹安排。要让从事物流工作的全体员工都参与到物流成本的管理工作中,将个人利益与物流成本管理绩效挂钩,充分调动员工降低物流成本的积极性,从而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物流成本。当然,物流成本管理工作也不仅仅只是物流一个部门的工作,还需要供应、生产、销售等多个部门通力合作,以实现企业物流总成本的有效降低。

4.2 构建科学合理的物流成本核算体系

要尽快建立科学合理的物流成本核算体系,将企业运营过程中产生的物流费用进行单独核算。通过对企业物流进行详细的归类和分析,明确物流成本核算的具体内容及具体方法。可以考虑在不改变现行会计核算体系的基础上,另外再建立一套物流账户体系,形成原有成本核算和物流成本核算并存的两套账户体系,以便于能够根据不同的信息需求提供准确可靠的成本信息。在物流账户体系中,单独设立“物流成本”一级科目,并于其下分别设置“采购物流成本”、“企业内物流成本”、“销售物流成本”、“回收物流成本”和“废弃物物流成本”等二级科目,进而将本企业所涉及的具体物流费用进行归类分别设置成相应的三级科目。这样就可以在不改变现行会计核算体系的情况下,对物流成本的相关费用明确归类,并记入物流成本账户中。

4.3 建立高效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

要建立科学、高效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将企业内部各部门及企业的客户都连接在一起,利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条形码技术、射频识别技术、物联网技术等新技术,使不同企业间的相关信息能够高度共享,实现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有机结合。企业通过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可以随时了解和掌握企业外部的供需状况以及企业内部的库存和物流动向,从而可以提前对相关的物流工作?M行合理优化和统一部署,提高企业的物资调配能力,缩短物资在物流各环节的滞留时间,减少无效的库存积压,降低不必要的物流成本。

4.4 完善物流成本绩效考核机制

要建立并完善企业内部的物流成本绩效考核机制,将物流成本绩效与员工的个人利益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奖惩制度,在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下,对于在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工作中做出贡献和造成损失的员工,应根据贡献和损失的大小给予相应的奖励和惩罚。这样不仅能够有效规避员工在物流各环节上的浪费行为,而且还能充分调动员工主动降低物流成本的积极性。

物流成本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物力成本管理 效益背反规律 隐含性 核算体系

物流成本管理是指为了实现物流成本最低化进行的一系列关于物流的运筹和管理,包括原材料、库存、最后产品的有效流动及储存的管理。物流成本管理正随着我国物流业的快速发展而在物流管理中占据着日益重要的地位,“物流是第三利润源”等观点恰好都说明了这一点。作为物流管理的核心内容,物流成本管理始终都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体系,这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一、物流成本管理特征

基于物流成本的内涵,笔者认为物流成本管理具有效益背反规律、隐含性、杠杆效应三大特征。

1.效益背反规律

物流中的效益背反规律是存在于成本费用之间的一种规律,是指在降低总体费用或提高效益的时候,成本费用之间会出现一种成本费用的增加(或减少)必定引起其他成本费用的减少(或增加)。这种规律在物流成本可以得到淋淋尽职的体,从物流功能的角度看,一种功能成本的增多必定会削弱另一种功能成本。比如,订货成本增加会减少相应的库存成本;指望通过细化物流成本核算来制定降低物流成本的措施,往往会增加物流的核算成本。基于物流成本管理的这个特点,我们在进行物流成本筹划的时候,应该尽可能的从整体考虑。

2.隐含性

物流成本包括从供应原材料开始到将商品卖给消费者这个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物流相关的费用。然而,大多数企业都没有对物流成本进行单独处理。主要原因是物流成本还没有纳入企业会计核算体系,所以说物流成本具有较强的隐含性。通常,物流成本隐含在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营业费用、财务费用中。

3.杠杆效应

物流成本的杠杆效应是指因减少物流成本而引起的效益降低大于物流成本减少的数额。

二、物流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1.企业对物流成本缺乏相应的认识

长期以来,我国企业对物流管理都比较粗放,认为物流成本仅仅是指第三方物流成本。但是,物流成本很广泛的内涵,关于其内涵,通常可以从支付形式、物流过程、物流功能三个角度来分类。从支付形式的角度,物流成本包括委托物流费、内部物流费、外企业支付物流费;从物流过程的角度,包括生产物流成本、供应物流成本、退货物流成本、销售物流成本、废弃物流成本;从物流功能的角度包括运输费、装卸费、保管费、流通加工费、包装费、流通管理费。由于企业不重视物流成本管理,所以很多企业目前都没有配备正规的物流会计机构和人员。

2.缺乏相应的政策指导和方法

物流成本具有隐含性的特征。目前,我国对物流成本没有明确的界定,也缺乏明确的核算规章制度体系,企业通常根据现行的制度体系核算物流成本。由于缺乏统一的核算标准,企业普遍认为物流成本只包括部分营业费用和“外付运费”。其他物流成本费用,比如商品的采购成本、商品的仓储费用、物流信息费用、制造过程中的物流费用在最后很少能以物流成本费用的形式反映出来。

3.信息化和标准化不高

从实质上讲,物流过程一个三流一体化过程,三流是指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有效地结合方能达到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管理成本的目的。但是,目前我国企业物流的信息化程度还比较低,这会造成很多经济上的直接损失,并且还会造成人力、时间方面的损失。

4.物流成本管理方法体系匮乏

我国很多企业都通过计算机和网络了解物流情况,并将此看作物流成本管理的全部。其实这算不上真正的方法体系,物流成本管理应该是指企业借助计算机和网络,结合自身情况,基于成本效益原则,制定一套科学的方法体系,发现列入其他科目的物流成本,以便开拓“第三利润源泉”,从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三、加强物流成本管理的措施分析

1.树立现代物流理念

降低物流成本首先要从组织上保证物流管理的有效进行,建立物流管理部门,实现物流管理的专门化。随着物流管理意识的增强,不少企业把降低成本转向物流领域,但是,降低物流成本的活动忽视了对物流活动的整合就会违背效益背反关系,最终导致总成本上升。所以企业需要树立现代物流理念,吸收先进的物流管理方法,寻找降低物流成本的最佳途径。

2.建立成本考核制度

物流成本的计算的基础是物流成本核算,核算的难点在于物流成本数据很难从财务数据中剥离出来。所以,准确核算物流成本,得先整理数据,然后确定一个统一的计算口径。传统的物流成本计算方法没有按顾客类别和销售业务人员类别计算物流成本,会造成物流成本上升的责任不明确。所以必须制定相应的方法体系和核算体系。另外,企业还应该采用物流标准化程序进行物流管理,借助于现代信息系统降低物流成本。

3.其他措施

除此之外,企业还应该建立综合性物流成本核算体系;建立物流成本综合管理框架;构筑有效的物资采购成本控制体系;提高物资周转率,严格控制存储费用;建立物流成本管理组织体系;完善营销绩效评价体系,控制退货现象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姜启跃.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和控制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2年第32期

[2]武文龙.煤炭企业物流成本管理探究[J].中国电子商务.2012年第21期

物流成本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制造企业 物流成本管理 对策措施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物流管理已经成为企业降低成本、创造利润、提高经济效益的新途径。我国如果降低1%的物流成本,就等于增长了100亿美元的经济效益, 降低物流成本是提高效益的重要措施。物流成本管理就是通过成本去管理物流,管理的对象是物流而不是成本,物流成本管理可以说是以成本为手段的物流管理方法。

物流成本管理是制造企业物流管理的核心。制造企业物流成本是指为配合企业生产而完成的物流活动占用、耗费的各种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货币表现,包括从原材料供应开始直到商品送达消费者的运输成本、库存成本(指商品占压流动资金所花的利息)、储存(含入库、在库保管、出库作业)成本、装卸成本、商品加工成本、物流信息处理成本、商品残损成本、顾客退货的处理成本,以及物资回收、废弃物处理等方面的全部物流费用。与流通企业相比,制造企业的物流成本大都体现在所生产的产品成本之中,具有与产品成本的不可分割性。

一、制造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社会物流需求的不断增大,我国物流业已从起步阶段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与此同时,一些典型的管理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就是其中一个重要内容。

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年鉴(2005)》报道,我国自1992年以来,物流成本均占到整个GDP的20%以上,而国外物流发达国家的水平是8%~10%左右。从库存情况来看,中国企业产品的周转周期为35天~45天,而国外一些企业的产品库存时间不超过10天。中国企业更愿用自己的车队,但货物空载率达37%以上,同时因包装问题而造成的货物损失每年达150亿元,货物运输每年损失500亿元人民币。当前,国内企业在物流成本的控制上,还处于一种探索阶段,感性的成份居多。中国仓储协会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有45.3%的企业面临物流成本过高的压力。

西方发达国家的物流成本管理研发经历了了解物流成本实际状况、物流成本核算、物流成本管理、物流收益评估、物流盈亏分析五个阶段。在制造企业的物流成本管理实践中,达到物流成本管理第四阶段水平的企业不多,多数企业的物流成本管理水平还都处于第三阶段。

在我国,制造企业对物流成本的构成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并确认了最需要展开的功能成本分析和动态的成本计算能力。但是由于我国工业化总体水平较低,许多会计核算方法成为解决物流成本问题的障碍,对物流过程进行有效的成本管理仍然存在着困难,严重影响了工业企业物流合理化及管理水平的提高。货物卸货、搬运、暂存、包装、资讯、准时配送等方面失控,企业物流专业化技术水平不高,物流不合理,物流运作能力低下。

物流管理水平的低下决定了物流成本管理水平较低,组织间交易成本高,物流成本水平居高不下。从物流成本管理经历的五个阶段看,我国企业的物流成本管理大多还处于了解物流成本的实际状况,即对物流活动的重要性提高了认识的第一阶段,只有少部分企业达到了物流成本核算,即了解并解决物流活动中存在的问题的第二阶段(但核算水平很低、了解和解决问题的层次也不深),物流部门落后于生产部门,物流成本管理远远落后于生产管理。

二、制造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原因分析

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关系到企业成本竞争优势的建立。在我国绝大多数生产制造企业管理实践中, 很多企业的物流管理采用的是分散管理物流的体制:物流系统的规划设计、能力建设、合理化改进、物流运作、信息系统建设与维护分别由若干部门完成,物流系统涉及成本方面的基础数据很难进行完整有效的统计。能明确本企业物流成本在销售额中所占比例的企业少之又少,报表上所反映出来的物流成本仅是向企业外部支付的物流费用,只不过是物流成本的“冰山一角”,因而无法真正了解物流的全部费用,实现物流成本削减也变得十分困难。

1.企业缺乏“第三利润源”的理念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发达国家的企业大都把竞争焦点放在生产领域,千方百计地降低物质资源消耗,获取企业的“第一利润源泉”,千方百计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取企业的“第二利润源泉”。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生产企业把提高经济效益、增强竞争力的焦点从生产领域开始转向非生产领域,包括采购、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流通加工、分销、售后服务等物资流通活动以及有关的信息活动。但中国企业缺乏现代物流是“第三利润源”的理念,没有将物流看成为优化生产过程、强化市场经营的关键,而将物流活动置于附属地位,大多数企业将仓储、运输、装卸搬运、采购、包装、配送等物流活动分散在不同部门,没有纳入一个部门对物流活动进行系统规划和统一运作与管理。

2.现行财会制度和核算方法不利于物流成本管理

日本早稻田大学西泽修教授在研究物流成本时指出,现行的财务会计制度和会计核算方法不适合现代物流的费用管理,不能掌握物流费用的实际情况,导致人们对物流费用的了解甚少,存在很大的虚假性。目前,我国企业现有的会计核算制度主要是按照劳动力和产品来分摊企业成本的,企业现行的财务会计制度中没有单独的科目来核算物流成本,企业的“损益表”中没有物流成本的直接记录,因而较难对企业发生的各种物流费用做出准确的计算与分析,无法完整统计物流成本,使企业物流成本管理无从下手。

3.物流量规模小制约物流成本的降低

我国第三方物流还处于发展初期,第三方物流市场还相当分散,第三方物流企业规模小,多数第三方物流企业重基础设施建设,轻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缺乏标准化的运作程序,无法提供整体解决方案,难以大幅度降低物流成本。没有物流业务外包的生产企业多为中小型企业,物流量小,达不到规模经济,并且物流设施和技术落后,在仓储、运输、配送各个环节仍然以手工作业为主,使企业物流成本管理难以开展,物流成本较高。

4.物流成本横向比较困难

各企业通常是分别对物流成本进行计算和控制的,即各企业是根据各自不同的理解和认识来把握物流成本,没有统一的标准,因此各企业间无法在物流成本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也无法得出确切的行业平均物流成本值,难以建立物流成本比较优势。

三、提升制造企业物流成本管理水平的对策

物流成本管理是制造企业物流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对物流成本的有效管理,能推动企业物流的合理化进程,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既然物流管理是“第三利润源”,那么,如何提升我国制造企业物流成本管理水平?笔者认为,关键是要用现代物流理念做指导,再造物流程序,建立现代物流企业,组建专业物流机构,培养物流管理骨干,将经营意识、双赢意识灌输到物流全过程管理中去。同时,在物流成本的控制过程中运用系统理论和系统方法,将与物流相互联系的各项业务环节组合成统一的整体,并将计算机运用到企业物流成本的综合控制中,从系统整体出发,互相协调,为客户、本企业内各部门提供最佳服务,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物流成本。

1.增强企业成本管理意识

随着市场竟争的不断加剧,制造企业建立竟争优势的关键已由节约原材料的第一源泉,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第二源泉,转向高效的物流系统的第三源泉,即通过有效地控制和降低物流成本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获得利润。要把降低成本的工作从物流管理部门扩展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并从产品开发、生产、销售全生命周期中,进行物流成本管理,使企业员工具有长期发展的“战略性成本意识”。

2.优化物流流程

企业降低物流成本应从优化物流流程,改善物流管理入手,从企业组织上保证物流管理的有效进行。应组建专门的物流管理部,将原来分散管理的产、供、销、运等环节的物流统一管理。重新规划,重建物流程序,实现物流管理的专门化。树立现代物流理念,重新审视企业的物流系统和物流运作方式,吸收先进的物流管理方法,结合企业自身实际,寻找改善物流管理方法,有效管理企业物流成本。

3.完善物流途径

传统的狭义的物资成本概念仅限于物资本身的购进价款,物资的质量成本及延期交货成本对企业成本的影响往往没有得到计算、考核和控制。在物流成本构成中,仓储成本比重仅次于运输成本,因此企业应注重仓储成本的管理,采用JIT(Just In Time)方法,完善物流途径,缩短物流运程,减少库存量和周转环节,合理库存,提高保管效率,这是降低物流成本最重要的方法。

4.再造业务流程

为适应当前的竞争态势,制造企业物流管理部门必须进行以市场、客户为导向的流程再造,变职能管理为流程管理,通过流程再造,建立以市场为导向、面向客户、以客户评判作为服务考核结果、体现运作效率和效果的流程,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首先,企业应从资金实力、管理能力、物流在企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以及物流市场的交易成本四个方面进行综合权衡,选择恰当的物流模式。其次,根据物流活动之间存在着效益背反,管理人员必须研究总体效益,以成本为核心,用系统论观点,按照总成本最低的要求,调整各个分系统之间的矛盾,把它们有机地联系起来,成为一个整体,从而达到物流总成本最小化,实现企业的最佳效益。再次,加强物流成本的核算。要做好运输费用的控制、装卸搬运费用的控制、储存费用的控制、包装费用的控制。

5.借助第三方物流公司降低企业物流成本

在控制物流成本方面,欧美国家采用较多的是物流的外包,或称第三方物流或合同制物流。它是利用企业外部的分销公司、储运公司或第三方货运人执行本企业的物流管理或产品分销职能的全部或部分。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者可以使一个公司从规模经济、更多地门到门运输等方面实现运输费用的节约,并体现出利用物流专业人员与技术。物流业务外包不仅可以降低企业物流成本,还可以提高企业的服务水平和作业效率等。

6.构筑现代物流信息网络系统

局部物流效率优化无法保证企业在竞争中取得成本上的优势,为此,企业必须借助于现代化信息系统的构建,把物流系统内部各功能要素和外部的战略伙伴有效地联系起来, 实施“全程供应链”管理,形成物流快速反应系统。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贯穿了两个过程,一个是物流,一个是信息流。物流的推进过程中产生各种运动信息,企业管理者正是通过这些信息做出决策。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快速、方便的信息传输系统,是实现现代物流管理的保证。制造企业应建立MIS系统,ERP系统,实现零库存。通过网络将定购的意向、数量、价格等信息进行传输,从而使生产、流通全过程的企业或部门分享由此带来的利益,充分应对可能发生的各种需求,进而调整不同企业间的经营计划和行为,从整体上降低物流成本。

21世纪,我国企业面临着全球化的挑战,绝大多数产业出现产能过剩,买方购买力低于市场供给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制造业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服务水平作为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物流系统降低成本并不意味着同时降低服务水平。控制物流成本的目的是将物流成本降低到与所提高服务水平的最佳匹配点或区间,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达到降低企业成本、促进企业增收节支的目的。我国企业应有选择地吸收成功经验,借鉴国际物流管理研究的成果,与理论界开展多方位的合作,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孙茂竹姚岳:成本管理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32~33,344~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