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监测汇报材料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厕所革命
我县实施的“厕所革命”按照《2020年“厕所革命”州长、县(市)长、局长公厕实施方案》的文件精神部署公厕建设工作,2020年我县新建公厕16座、改建6座、共享公厕27座,共计49座。截止7月14日,34座公厕已全部投入使用,9座公厕处于在建中,6座公厕处于开展前期工作,预计9月30日前所有公厕能投入使用。
(二)城乡提升战略推进情况
2020年我县实施城乡提升战略项目共计14项,总投资1.8亿元,具体情况如下:1、做强县城共计7项,总投资1.2亿元,截止目前已完成0.3亿元投资,按序时进度推进3项,超序时进度推进4项,无推进滞后项目。2、做优乡镇共计2项,总投资0.18亿元,截止目前已完成201.8万元投资,按序时进度推进1项,超序时进度推进1项,无推进滞后项目。3、做美村寨共计5项,总投资0.12亿元,截止目前已完成投资240万元,按序时进度推进4项,超序时进度推进2项,无推进滞后项目。
(三)垃圾污水“三年行动”
1、县乡镇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目前正在开展可研、环评、地灾评估等工作,并计划于12月底完成全部前期工作。
2、县城区垃圾中转房项目:总投资为155万元,建筑总面积347.28平方米,新区及老城区共9个建设点,其中8个为一层砖混结构。项目于2018年3月开工建设,2018年7月全部完成,并交付给环卫公司统一运行及日常管理。
3、县城市污水处理工程于2018年全面完工,已投入使用。
4、县镇污水收集官网工程现今已完成主体施工,正在安装调试设备,准备试运行。
二、存在问题
(一)厕所革命
一是县地势狭窄,土地资源有限,能够修建公厕的位置不多;二是建设资金来源不足,县财政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存在一定压力;三是群众文明意识不强。
(二)城乡提升
因“6.17”山洪泥石流导致做民居风貌提升、安装路灯、热水器、村内道路硬化、环境整治两个项目道路中断且部分居民受灾,现目前正在救灾中故暂停施工。
(三)垃圾污水“三年行动”
1、县乡镇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由于项目环保要求的特殊性,加之高山峡谷的地理条件,存在选址困难的问题,致使前期工作推进有影响。
2、县镇污水收集管网工程建设位置河流汇合处,其坚固性受到威胁,存在隐患,需进一步排查整治。
三、工作计划
(一)厕所革命
积极争取各级厕所建设专项资金及城市基础设施、旅游、交通、卫生、教育等发展资金的支持,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有序推进“厕所革命”建设。
为预防事故发生,规范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应急响应程序,迅速有效地控制和处置可能发生的事故,降低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制定本预案。
二、危险性分析
(一)企业概况
公司名称:某液化气站。
部门地址:北京市×××××,占地面积:9996m2。
固
定资产:220万元,公司人数:20人。
物质名称:液化石油气,年均充装量3000吨。
最大储存量:200吨,日均充装量:7吨(400瓶)。
管线370米,各类阀门22个。
生产工艺流程:液化石油气槽车进厂卸车台贮罐充装出站
储罐位置图(略),充装区位置图(略)。
(二)危险性分析
(1)液化石油气组成:
液化气主要成分含有丙烷、丙烯、丁烷、异丁烷、丁烯、异丁烯等低分子类,而一般经过处理的民用液化气主要成分有:丙烷、正丁烷及异丁烷等,无色气体或黄柠色油状液体、特殊臭味。
(2)理化特性
液化石油气常压下为气态,具有气体性质,经过降温和加压处理后成为液态,密度增大。闪点为-74℃,引燃温度为426~537℃,爆炸极限为5%~9.65%。液态的液化气挥发性较强,有液态挥发成气体时,其体积扩大250~300倍,其热值大,最高燃烧温度可达1900℃,体积膨胀系数约为水的10~16倍,相对密度为空气的1.56倍,易在低洼处沉积。
三、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一)指挥部组成人员和职责
成立事故应急指挥部和相应的事故抢险组。指挥部由总指挥、副总指挥总指挥和联络员组成。总指挥由总经理担任。
指挥部主要职责:
(1)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2)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3)组织安全检查,及时消除安全事故隐患;
(4)组织制定并实施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5)负责现场急救的指挥工作;
(6)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总指挥:负责应急救援指挥工作,抢险救援命令,对特殊情况进行紧急决断,协调副总指挥工作内容,向上级领导汇报事故及处理情况。
副总指挥一:负责协助总指挥作好抢险现场救灾工作的紧急组织,具体负责抢险队的指挥,向总指挥汇报情况,落实总指挥的抢险命令。
副总指挥二:负责指挥技术人员,对抢险、抢修作业根据技术规范和工艺情况,提供准确可行的抢险方案,并随时向总指挥汇报情况。负责义务消防经警人员的安排和现场保卫及周边警戒的工作,布置善后的现场保护,维护工作秩序,防止意外破坏情况发生。
副总指挥三:负责组织运输抢险队,准备好人员和车辆,随时准备按指挥命令行动。负责预备队的组织及材料,膳食等后勤保障,随时准备被充抢险队伍。
联络员:负责抢修队的组织及现场抢救、指挥,随时向安全、生产副指挥汇报。负责按指挥部命令进行上、下级的联系和各抢险队间的联系,做好抢险工作记录。协助检查预案执行情况,根据现场技术人员的意见,随时向指挥部汇报。接等有关部门人员的询问。
(二)抢险组职责
(1)消防队听到报警后,立即到达着火地点,迅速就近接通水源或提起灭火器听命令灭火。做到迅速、准确、有效。一切行动听指挥,随时向指挥人员汇报灭火情况,注意现场保护。
(2)抢修队在听到报警后,按照《抢险队安全管理规定》有关条款,各就各位按照指挥部命令及抢修方案立即投入设备及管线的抢修。一组负责抢修破损的管线或截门:二组负责泄漏点的堵漏及其点火炬的抢修所需工具材料等;三组负责将抢修专用工具运到现场并提供抢修所需工具材料等。抢修中必须注意安全,及时向指挥人员汇报情况。其他无关人员一律不得在现场停留观看。
(3)运输队在报警后要迅速按预定集合待命,接到指挥部命令后,立即投入抢救人员及财产的运输。随时向指挥人员汇报情况,做好待命抢险准备。
(4)后期组在报警后,组织预备队在指定地点待命,同时为抢险队做好材料、膳食和医疗等各项准备工作,做好抢险准备(预备队)。
(5)保卫组听到报警后按保卫预案到达指定地点负责警戒。当发生液化石油气大量泄漏时,应随时监测浓度及其范围,根据扩散情况布置警戒,并通知附近机关团体禁止用电、用火切断交通等。
四、预防与预警
对所辖区的液化石油气储罐、液化石油气钢瓶等油气储运设施设立符合政府令和行业规范的监测控措施,严格执行安全检查、维护保养制度。对泄漏区域实施不间断进行定点与不定点的检测,随时掌握泄漏区域浓度和扩散范围,恰当地划定警戒区,警戒区内禁绝烟火,不得使用非防爆电器,不准使用手机和对讲机。
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油气泄漏事故,建立预测预警机制,进行风险分析,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五、应急响应
(一)事故报警
(1)发生油气
泄漏事故时,第一发现人立即就近按下火警按钮报警,然后再向消防值班人员说明事故情况,目前应急救援处理情况及需要提供的救援帮助等。
(2)消防值班人员根据事故灾情严重程度,决策是否需要外部援助。如需要外援,应拨打119,请求外援。
(3)报完火警后,消防值班人员立即通过电话向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组长报告事故情况。报完警后,消防值班人员指挥有关人员到路口迎车,指引事故地点。
(4)事故应急指挥部接到报警电话后,立即通知事故应急指挥部和事故抢险组所有人员到达事故现场。
(二)处理措施
(2)建立警戒区。在指定范围内实行全面。划出警戒线,设立明显标志,以各种方式和手段通知警戒区内和周边人员迅速撤离,禁止一切车辆和无关人员进入警戒区。
(3)消除所有火种。立即在警戒区内停电、停火,灭绝一切可能引发火灾和爆炸的火种。进入危险区前用水枪将地面喷湿,以防止摩擦、撞击产生火花,作业时设备应确保接地。
(4)控制泄漏源。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堵漏或翻转容器,避免液体漏出。如管道破裂,可用木楔子、堵漏或卡箍法堵漏,随后用高标号速冻水泥覆盖法暂时封堵。
(5)导流泄压。若各流程管线完好,可通过出液管线、排污管线,将液态导入紧急事故罐,或采用注水升浮法,将油气界位抬高到泄漏部位以上。
(6)罐体掩护。从安全距离,利用带架水枪以开花的形式或固定式喷雾水枪对准罐壁和泄漏点喷射,以降低温度和可燃气体的浓度。
(7)控制蒸气云。用中倍数泡沫或干粉覆盖泄漏的液相,减少液化气蒸发,用喷雾水(或强制通风)转移蒸气云飘逸的方向,使其在安全地方扩散掉。
(8)现场监测。随时用可燃气体检测仪监视检测警戒区内的气体浓度,人员随时做好撤离准备。
注意事项:禁止用水直接冲击泄漏或泄漏源,防止泄漏物向下水道、通风系统和密闭性空间扩散;隔离警戒区直至油气浓度达到爆炸下限25%以下方可撤除。
六、应急结束
事故得到控制,事故再次发生得隐患消除后,应急结束后。消防工作办公室负责对事故进行总结,对值班记录等资料进行汇总、归档,并起草上报材料。
按照有关规定,有公司向地方政府有关部门上报。
七、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
(一)通讯与信息保障
消防工作办公室实行24小时值班;经理、副经理及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和关键岗位的管理人员手机保持24小时通讯畅通。
(二)物资保障
按照有关规定储备应急救援物资,建立应急物资动态管理台帐,保障应急救援物质管用有效。
(三)应急队伍保障
消防灭火和抢险救援工作组要加强训练,针对模拟事故进行应急演练,并加强救援和管理人员的培训,建立定期演练制度,实战性的综合应急演练每年不少于1次,确保救援队伍能适应急抢险救援的需要。
与临近消防队,定期开展各专业联防活动,需要时通过消防值班室电话联系,充分发挥联防力量。
八、附则
(一)培训和演练
每月对所有职工进行1次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培训,熟悉应急预案和所有消防设施,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
关键词:土木工程 结构试验 科研性试验 生产性试验 实践环节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1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土木工程结构试验是土木工程专业必修课,包括科学研究性试验和生产鉴定性试验。其中,科研性试验是研究和发展土木工程新材料、新结构、新技术的重要手段。生产性试验则用于施工质量鉴定、已建结构可靠性检验、剩余寿命估算、受灾结构事故鉴定等。课程具有较强实践性,对土木工程人才培养起着重要作用。然而,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实践环节往往以试验指导书为依据统一开展,降低了学生的参与程度。同时,试验环节独立性太强,试验内容及所用知识不具备连贯性,容易造成学生认知方面的局限性。特别是往往忽略生产性试验环节和科研性试验环节的作用,较少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将所学知识、试验技术手段运用到实际工程中。
目前,土木工程结构试验的教学改革主要有试验平台的深化、现代化新型技术设备的运用、仿真试验的拓展等方面,然而,大多数高校面临课时数少、试验设备陈旧等问题。土木工程结构试验教学改革的应转向帮助学生找到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周期短而又不乏创新性、实践性的试验内容,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2 现有实践环节及其存在的问题
传统土木工程结构试验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结构试验设计、结构试验荷载、结构试验测试技术、结构静力试验、结构动力试验、既有结构无损检测、试验数据处理与分析等内容。以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土木工程结构试验的《试验指导书》为例,设置了电阻应变片的粘贴技术、静态电阻应变仪的操作试验、等强度梁应变测定试验、简支桁架静载非破坏试验、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强度、钢筋锈蚀性状检测等环节。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上述试验方案存在如下问题:
第一,试验前积极性不高:试验过程仅是理论课程的深化,学生对试验前的准备工作积极性不高,准备不充分;
第二,测试手段的先进性不足:均为电阻应变片和应变仪的使用,造成学生对测试技术的认知不全面;
第三,后续分析过程单一:应用对象为等强度梁和简支桁架,考察桥路接法,试验中不存在具有显著意义科学问题;
第四,试验系统性不足:试验项目设置较为单一,相互联系不够紧密;
第五,规范的利用率低:学生没有参与相关规范和规程的检索、阅读和整理,从而无法理解所测物理量的物理意义,更无法从规范角度进行生产性试验活动。
第六,试验环节模式固定:学生所做试验内容基本固定,实验流程和操作由实验室统一安排,同时,试验设备及材料有限,学生对试验设备及材料接触时间短,导致对所用设备、传感器原理的理解不深,造成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培养不足;
第七,从面到点的教育缺乏:土木工程结构试验相关教材内容编写丰富全面,涉及面也比较广泛。因此,许多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对其只能了解性的学习,无法参与到试验的完整流程中。
3 土木工程结构试验课程实践环节的改革探索
3.1科研性实践环节的探索
科研性环节的教学与要求要求学生进行某一科研主题的专业文献检索与整理,试验方案的设计、优化与交流,独立开展设计科研性试验,整理试验成果并进行汇报。科研性试验需开展的教学环节包括试验方案设计与汇报、试验实施及成果整理与汇报三部分。其中,方案汇报:占用2.0个课堂教学学时,要求学生对设计的试验方案进行汇报,汇报内容包括主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试验的荷载方案、量测方案、预期数据结果及其处理方法等,对方案合理性和可行性进行评估;试验实施:该环节占用试验教学环节2.0学时,该学时为试验室人员集中分配和指导试验设备使用,其余试验环节为课外学时;成果汇报:该环节占用课内2.0学时,要求学生撰写试验报告并进行多媒体展示,包括试验数据绘图、试验结果解释与分析,要求评估结果的合理性和报告的完整性。
3.2生产性实践环节的探索
生产性实践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有必要对完整流程进行展示,生产性试验的一般流程及对应的教学环节包括:第一,接受委托(下达任务):阐述试验主题及试验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提供该主题可用的规范、规程等资料,课内2.0学时;第二,初步调查(资料收集):收集和对象相关的图纸、计算书、设计变更、施工记录、施工验收、历次修建与改建图纸等资料,填写初步调查报告,课外学时;第三,详细调查(量测对象):实地调查试验对象的使用状况、环境状况和使用年限,对存在问题结构及构件进行分类、汇总,课外学时;第四,制定方案(方案汇报):依据相关的试验规范、规程及试验手册,针对工程制定试验方案,确认量测参数、人员、施工组织等内容,课内2.0学时;第五,现场试验(实际测试):检测与鉴定目的相关的几何量、力学、化学性能等参数并详细的记录。课外学时;第六,数据整理(报告汇报):对检测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和总结,依据规范进行对结果进行判断,并进行多媒体汇报,课内学时。
4 科研性及生产性实践环节设置的可行性分析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土木工程专业的结构工程学科为宁波市重点学科,建有国家科技部“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在钢筋混凝土耐久性方面形成了鲜明的研究特色。实验室现有HC200钢筋绣蚀测试仪、CKT-1000混凝土电导率测试仪、PS200型钢筋探测仪、RCM非稳态电迁移法氯离子扩散系数测定仪、RCT氯离子浓度测定仪、PS-268B电化学测量系统等一批钢筋混凝土耐久性检测技术,同时,配置了MOI 130动态光纤光栅传感器、藤仓S60光纤熔接机、EXFO光时域分析仪等先进的光纤类检测技术。
4.1科研性实践环节设置的可行性
试验室具备开展钢筋混凝土耐久性试验的条件,目前可在实验室开展的本科生科研型试验包括钢筋混凝土锈蚀机理:混凝土模拟孔溶液钢筋微电池腐蚀试验、混凝土中钢筋电解腐蚀行为试验;锈蚀钢筋混凝土构件力学性能:锈蚀钢筋混凝土粘结性能试验、锈蚀钢筋混凝土构件承载力试验;钢筋混凝土锈蚀电化学检测:基于电位法的钢筋锈蚀检测、基于线性极化电阻法的钢筋锈蚀检测;钢筋混凝土锈蚀光纤监测:基于分布式光纤的钢筋锈蚀程度监测、基于光纤光栅的钢筋锈蚀程度监测。
4.2生产性实践环节设置的可行性
实验室具备开展钢筋混凝土耐久性检测与评估的条件,可开展的生产性试验内容包括混凝土强度测试:回弹法、超声回弹法;氯离子扩散系数测定:RCM非稳态电迁移法、电量法;氯离子含量:RCT检测法;钢筋锈蚀程度:半电池电位法、电阻率法。
迈克·朗,这位曾经在GE担任过业务单元全球首席技术官的IT专家,在霍尼维尔的使命是配合CEO的要求,协调全球各集团和分公司的运作,通过IT来提升公司的生产效率。
“像在霍尼韦尔这样的巨型企业,CIO所面临的挑战是一致J生和共通性。既要确保公司在执行的多个项目保持一致性,还要确保IT技术的通用性,多部门可以分享协作、有效实施,从而提高运营效率和客户服务水平。”
面对集团内部各异的业务,商业形态的复杂性不言而喻。要保持IT部门与CEO战略的一致,迈克和他所在的IT部门必须做好三件事:一是以客户为中心,二是提高生产率与创新性,三是提高职能部门的工作效率。
“由于霍尼韦尔非常庞大,IT部门采用的是联邦式的管理,部分集中,部分分权。”在这种规划之下,IT部门有一个虚实线的汇报机制,实线是向业务部门汇报,虚线是向IT部门汇报。
这种设计的原因就在于,随着IT技术的发展,工程设计与IT的分界点越来越模糊。也许其他公司创新产品设计是某个业务单元单一门类产品的技术突破,而在霍尼韦尔,一个产品的突破往往是IT与其他工程设计团队技术结合的产物。
根据国际能源协会(IEA)的数据,在大多数国家,楼宇的能源使用量占总能源使用量的近40%。而在楼宇建成后,系统和设备的性能也会以每年5%的比例降低,从而导致能源与运营成本的不断上涨。
一般情况下,楼宇设备管理人员的压力非常大,他们不仅要保障楼宇舒适安全,还要有效监控楼宇系统。如果没有对楼宇相关运营数据的挖掘分析,管理人员往往很难评估楼宇性能,更不用说计算出合理的能耗时点及范围分布,从而提升基础设施或是确定改造方案的优先次序。
[关键词] 公共安全;公共危机;预警机制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12. 064
[中图分类号] D0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12- 0103- 02
0 引 言
当前社会进入到一个利益结构多元化,利益差别扩大化以及利益关系显性化的转型时期,社会的迅速变迁和发展使得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一个“风险”甚至“高风险”的社会,社会公共安全问题直接降低了人们的幸福感和安全感。社会公共安全预警机制是公共安全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突发性事件(公共危机)管理过程的一个子系统。目前我国学者对公共安全问题的研究集中在公共安全的治理方面,大多偏向研究公共危机的预警机制,缺乏专门针对社会公共安全的预警机制新设计。本文主要思想是设计一整套系统的公共安全预警机制,为我国社会公共安全预警机制的建立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有效地提高公共安全管理的水平。
1 社会公共安全预警机制的设计
社会安全预警管理必须高度重视预防工作[1],传统的公共危机预警机制是由预警信息搜集子系统、预警信息分析和评估子系统、危机预测子系统、危机预警指标子系统、危机警报子系统、危机预控对策子系统等6个子系统构成[2]。由于社会公共安全的特殊性,本文对社会公共安全预警机制设计应该包括以下方面。
1.1 风险源追溯机制
风险源追溯主要是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对社会公共安全问题可能发生的自然风险源、人为风险源、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交织在一起形成的风险源进行溯源分析。社会公共安全预警管理要求各部门、各单位和各社会组织联系本部门本单位本组织的工作和发展实际,及时准确地发现社会中公共安全隐患和风险源。同时进行信息收集以便准确及时地预测到可能发生危机的征兆,进而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规避和控制。
1.2 动员保障机制
政府的相关单位通过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媒体畅通信息的渠道,成立国家门户网站,提供专门的信息服务:建设单一、便利的公共安全管理信息网站。最后实行预警信息制度,建立健全安全汇报制度,让广大公众参与风险防范工作,进行各种演练(如安保反恐演练、平安志愿者演练)和风险防范的宣传活动。
1.3 监测预警机制
对各种因素和安全问题的表象分级(风险等级)、分类(不同人群)、分区(不同区域)实施严密监测,及时掌握社会公共安全变化的一手材料。建立高度灵敏、准确的信息监测系统,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检测手段,对可能发生的各种因素和表象进行监测,预测其演变、发展和趋势。加快交通、公共、气象、市政、环保、地震等专业部门的数字化监测基础设施建设,明确规定各层级汇报公共安全信息的时间期限,以及特大的公共安全问题的特殊汇报方式和责任的追究机制。
1.4 分析评估机制
首先是环境评估,对可能或已经引发危机的经济社会环境进行评价和预测。其次是通过对监测信息的分析和评估,掌握客观环境的发展趋势和动态,敏锐地察觉环境的各种变化,当出现不利因素时,能及时有效地采取措施,趋利避害,各部门及时识别评价组织中的薄弱环节以及外界和内部的不确定性因素,观察、捕捉组织出现公共安全问题前的征兆性信号,及早进行必要的防范,也要确保组织的薄弱环节不会转变为危机。
1.5 会商决策机制
应急决策时社会安全事件应急管理的先导[3],会商决策在公共安全预警机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社会公共安全管理涉及公安、消防、交通等各部门和其他相关单位。各机构针对各类安全相关部门进行会商,讨论相互协作、在各自职权范围内全面有序地展开社会风险防范和社会安保。横向的各部门之间以及纵向政府间直接的协调配合方面要做到衔接,以最优最有成效的会商决策来管理公共安全。
1.6 指挥处置机制
整合各部门各支应急处置力量,加强应急指挥体系建设,完善应急处置预案,并组织开展实战演练,尽快建立应急与预警管理合一的常设机构,其主要的功能是社会安全预警和应急管理,在平时发挥预警预报、监测监控、专业咨询、安全教育和业务指导,制订危机应对方案,协调各部门、机构的应急处置,针对已经发生的安全事件权威的调配资源,在安全事件处理完后发挥协调相关部门的作用,
1.7 沟通监督机制
社会公共安全预警管理各相关部门分别就相关措施与社会公共安全管理机构沟通与交流、提出预警和补救意见和建议,确保各种信息真实、及时、准确,并按时间节点向社会公共安全管理机制机构送报相关材料。各公共安全管理部门之间进行沟通交流、信息共享,并对每个部门是否履行职责相互监督,确保整个预警系统的活力,遇到险情能够快速做出反应,沟通监督机制是提效的机制,也是内部纠错机制之一。
1.8 反馈审核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