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培训课后总结

培训课后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培训课后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培训课后总结

培训课后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分层会诊教学 课堂教学流程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018-01

新课程改革实施背景下的分层会诊教学,充分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先学后教、多学少教、乐学乐教”,教师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学生因自主而发展,课堂因自然生成而具有生命力。结合多年一线教学经验,现将分层会诊教学之新授课课堂教学流程总结如下。

一、高中学段新授课课堂教学基本流程

高中学段新授课的课堂教学基本流程包括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七个教学环节。

(一)学案导学,自主探究;

(二)目标展示,衔接高考;

(三)预习反馈,引领课堂;

(四)自主探究,合作提升;

(五)展示点评,质疑拓展;

(六)反馈检测,总结提升;

(七)教学反思,检查落实。

二、高效实施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的七个教学环节

(一)学案导学,自主探究。

此环节是在课前完成。

1.学生的任务及要求。

以导学案为载体自主学习,发挥导学案“导学、导思、导练”的作用,自主学习,用黑色笔或者蓝色笔勾画、标注重要知识点,用红色笔勾画、标识疑惑之处。

2.教师的任务及要求。

(1)教师集智备课,编制导学案。备课组教师全员参与集智备课,轮流主备、集体讨论,主备者整理出导学案修订稿。备课组教师二次集智备课,确定导学案终稿,明确不同班级类型、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程度。(2)提前发放、规定时间回收和批改导学案,修正教学的深度、广度和拓展度。充分发挥班级小组评价考核机制的作用,强化学生高质量完成导学案的意识。充分发挥学科班长、小组长的作用,全批全改导学案,明确导学案完成情况和知识点掌握情况,掌握学情。教师根据导学案完成情况,以学定教,确定课堂教学的深度、广度和拓展度,修改课件、教学设计。(3)教师培训学科班长、小组长,把控课堂。明确本节课预期学习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及注意事项;明确学生自主学习任务,具体到某一单元某一课某一框题,甚至具体到某一页某一自然段;明确课堂自主探究、合作提升、展示点评、质疑拓展、反馈检测、总结提升等环节的预期目标及要求;明确学科班长、小组长在引领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教学中的职责和作用。

(二)目标展示,衔接高考;

(三)预习反馈,引领课堂;

(四)自主探究,合作提升;

这三个教学环节在课中进行,课堂教学要求如下:

1.基本要求。遵照“先学后教、多学少教、乐学乐教”的“教与学”的关系,教师诠释学习目标、组织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

2.教师的任务及要求。(1)教师展示、诠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教学重难点;以课内探究案为载体,教师组织、引领学生根据探究点展开小组内合作探究。(2)教师展示本节课导学案的完成情况(包括完成情况以及知识点掌握情况),用大屏幕展示特优生和优秀生名单;教师给出导学案预习案的参考答案,明确易错点和重难点。(3)教师全面掌控合作探究环节,参与各个小组间讨论探究,与学生讨论探究形成互动,适时点拨。

3.学生的任务及要求。(1)学生根据导学案探究点以及预习中的疑惑点,学习小组成员间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初步形成探究成果。(2)小组长全面负责本小组合作探究环节。

小组内AA、BB、CC层内、分层、组内讨论探究,明确讨论探究任务、预期目标、过程控制,把合作探究后仍没有解决的问题反馈给教师。小组长做到组织和控制,做好小组分工,确保组内每一个同学都能够积极参与,并达成相对应目标。如:C1展示导学案探究成果,B2准备点评,A1准备质疑、拓展,A2教B1,B2教C1、C2等。

(五)展示点评,质疑拓展

此环节在课中完成,课堂教学要求如下:

1.学生的任务及要求。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将合作探究初步成果通过板书或口头等形式展示于全体学生,学生对展示成果进行点评、质疑,在教师的引领下对知识点进行拓展、总结、提升。

2.教师的任务及要求。

(1)明确规范展示要求:明确规范展示要求,如:书写认真规范、思路清晰、语言流利、解题过程要符合学科解题规范要求等;明确展示后总结、拓展、总结归纳以及要注意的问题;明确脱稿展示的注意事项和讲解技巧。

(2)明确点评流程:点评思路和方法,梳理解题过程,针对点评问题进行拓展,针对点评内容做出知识性评价以及整体考核评价。

(3)明确质疑拓展环节要求:教师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对展示、点评、拓展同学的答案多问几个为什么,将问题抛给学生,引导学生拓展、总结和提升,通过质疑拓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引领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新。

(4)提升非智力因素:教师要做到教态自然大方、面带微笑、声音宏亮、课堂语言(包括肢体语言)流利、得体,热情诚恳,富有感染力,吸引、带动全体学生激情投入。

(六)反馈检测,总结提升

此环节是在课中完成,课堂教学要求如下:

1.学生的任务及要求。

(1)依据本节课所学知识,学以致用,在规定时间内自主完成反馈检测案,清理过关,达标检测。

(2)自主总结本节课所涉及的知识点、知识框架、知识体系,画出知识框架图。

(3)学生静心总结归纳,总结学科、知识点考查方式的最一般规律,反刍消化。

2.教师的任务及要求

(1)组织教学反馈、检测,做好课堂激励评价。

(2)引领学生对本节课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总结、提升,达到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的课堂教学效果。

(3)根据学情,分层次布置课外作业。

(七)教学反思,检查落实

此教学环节是在课后完成,教学要求如下:

1.教师的任务及要求

(1)二次集智备课

备课组教师坚持课前、课后两碰头,课后交流教学心得体会、反思组织教学过程,对处理课堂疑难问题、解答新生成性问题、解决课堂突发事件等问题谈心得体会。

(2)坚持写教学反思

反思这节课哪些环节处理较好、哪些环节或知识点处理不到位、成功的经验在哪里、失败的教训是什么、怎样扬长避短,再上这节课我会怎么做等。

(3)培训学科班长、小组长

课后培训学科班长、小组长,表扬、肯定课堂教学中达到预期目标的教学环节,总结、提升没有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的环节。

(4)检查落实

课外检查落实是保障,如果学生在课堂上的瞬时记忆因为没有及时得到正向强化,终归是“只开花不结果”,只能是“热热闹闹”的课堂,终究不能达到“高效课堂”。

培训课后总结范文第2篇

一、课题研究背景

(1)如何实施有效德育?这就需要重新认识我们目前的德育现状。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首先表现在德育目标设定虚空,对德育价值的认识过于狭隘和功利,不符合学生品德形成的规律和心理发展需要。其次是德育教育任务化,德育成了对人的意志和行为的限制和防范,忽视的学生的主体参与。最后是德育实践的模式化和德育活动的形式化,缺乏创造性。种种的原因,限制了品德教育的有效性实施。而我们要做的就是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德育实践当中,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

(2)品德教育平台在哪里?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的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道德存在于生活之中。《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则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一旦品德课程实施不重视生活实践教育,就会形成课程学习重道理少生活,从而培养出了一大批道理什么都懂,可却不按道理行事的人,那么就教育显得空洞无力,德育也成了无效的教育。“拓宽课后活动渠道,加强品德课课后延伸”就是要把品德教育平台引导到生活当中,让学生把课堂上所了解的品德知识或道德标准在生活中实践。

(3)五校联动的必要性在哪里?一则,金井镇各个学校课题研究发展不平衡,基层学校在技能学科方面相对薄弱,毓英中心小学近年来在品德学科研究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可以带动其他学校更快的进入研究状态。二则,多个学校的联合研究,可以让研究活动更加全面,让研究的成果更具推广的实效性。因而,在金井教委办的牵头下,五所学校共同承担“拓宽课后活动渠道,促进小学品德学科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这一省级课题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品德教育生活化——强化生活实践,把品德教育与生活教育紧密联系。在课堂活动中渗透品德教育,在生活实践中落实品德教育,在跟踪研究中分析教育成效。

(2)活动策略多样化——提升研究的深度,抓住课后延伸的点,开展多样化的活动,在活动中分析教育的实效性,进一步筛选和推进。

(3)研究成果实践化——加强实践的操作性研究,通过各个突破口的研究,定期交流研究阶段性成果,并把成果运用到实践当中,进行再研究,通过综合分析达到提升与拓展。

三、课题研究实施与方法

课题研究实施的有效落实取决于课题参与校的重视及课题参与者的态度。“拓宽课后活动渠道,促进小学品德学科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这一五校联动的课题由金井教委办牵头主抓,参与课题的5个学校有4个点校,28位老师中有3位校长,3位教导、2位总辅导员、5位研组长,可以看出各个学校都投入了较大的力量。同时,教委办非常重视实验老师的业务成长,多次派遣课题组老师参加省、市各级各类培训、活动或比赛,并获得佳绩。领导的重视、教师的成长成为了课题能够按照拟订的计划与方法有效实施的关键。本课题研究主要采取了以下方法:

(1)整为零法:找准课题研究的各个突破点,成立子课题进行专项研究,定期整合探究,交流实施策略,寻找共同体,形成理论升华。“课后活动延伸”是个很广的主题,作为一个研究者,我们要从小目标着手,因而在研究中,五所学校确立了七个子课题,分别是 “链接班队活动 提高品德教学实效”、“小学品德课课后宣传活动促进课程有效实施的策略探究”和“课内学习,课外宣传”、、“小学品德课作业布置的研究”、“开发地域节日资源 拓宽德育实践渠道”、 “家校联动,促进品德课课后延伸的有效落实”, “品生(社)课后延伸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效整合的策略研究”。各个子课题各自为政,又互相联系,在每月的研讨活动和每学期的总结会中,我们通过交流来互相促进,相互补充,从而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研究体制。

(2)课堂教研法:定期开展课堂观摩及研讨活动,探究课后活动渠道对课堂的有效促进以及如何拓宽课后活动渠道。实践的平台是生活,但教学、引导的主阵地还是课堂,课题组制定了常规的课堂观摩研讨制度,即每月一研。课题组每个月抓住一个小主题开展研讨活动,主要形式是课堂观摩及经验交流。从2011年4月至今,课题组共举行了9场镇级研讨活动10位老师10节研讨课。课题涉及低中高三个年段,其别强调要提供高年级的课例,从而寻找新的突破口。

(3)整合促进法:把品德学科与少先队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语文等学科进行有效整合,把各种活动作为品德课的延伸开展,达到共同促进的目的。品德学科从来都不是独立的,再加上绝大多数《品德与生活(社会)》的老师都是由语文或班主任(辅导员)担任,因此把品德学科与队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语文等学科进行有效整合,就可达到一举多得的效果。在七个子课题中,“链接班队活动 提高品德教学实效”、“家校联动,促进品德课课后延伸的有效落实”、“开发地域节日资源 拓宽德育实践渠道”这三个课题就是典型的把各种活动作为品德课堂延伸的一种研究方式。在课题研究中,如曾丽玉老师在教完品生课《现在的我能做什么》一课后,就引导学生根据家庭生活的实际情况作一些打扫房间、买菜、洗衣服、做饭等具体事务。结合少先队开展的“亲子教育”活动,开展亲子烹饪大赛中队活动,比赛前每个小队进行分工,作好赛前的准备工作。比赛共分为7个参赛组,每组同学均大显身手,带来了风味各异的南北菜肴:“红烧排骨”、“飞腾跳跃”、“称心如意”、“一帆风顺”等。菜色一上桌,由老师、家长品尝菜色—评比菜色。

(4)分段探究法:各个学龄段孩子的发展情况不同,要根据他们的特点开展不同的课后延伸活动,从而达到有序渐进。不同的年龄段孩子的有不同的接受能力,在子课题中,毓英中心小学的“小学品德课课后宣传活动促进课程有效实施的策略探究”和“课内学习 课外宣传”,双山小学的 “品生(社)课后延伸与校园宣传有效整合的策略研究”三个课题都是“宣传”,然而他们的角度却是不同的,“小学品德课课后宣传活动促进课程有效实施的策略探究”面对的是低年级,主要还是以自身出发,宣传的手段比较单一,目标则是身边的同学或家长。“课内学习 课外宣传”面对的则是中高年级,他们的意识更强,所做的宣传也更加丰富。“品生(社)课后延伸与校园宣传有效整合的策略研究”这一课题则是站在学校的角度,学校的宣传栏、广播站等都是其品德学科的宣传阵地,学生有了更大的展示空间。

培训课后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双语教学;研究生;教学实践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Bilingual Journal of Club in postgraduate students majoring in endocrinology. Methods In the process of training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of postgraduate students majoring in endocrinology, students were divided into several study groups and BJC were performed within each group. Students autonomously chose an appropriate paper under teachers' guidance according to the following steps:①Teachers reviewed the background information in the paper selected by the students before group meeting; ②Students prepared a bilingual literature report presentation; ③Students and teachers exchanged their roles with students giving a lecture while teachers asking questions;④Students made conclusions as well as practical applications of the case and skills learned in the paper; ⑤Teachers also summarized the case and guided students to practice the knowledge. Results BJC was successfully conducted, and the effects are satisfying. Conclusion BJC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English level and the capability of scientific research of postgraduate students majoring in endocrinology. Moreover, BJC can stimulate students' learning interest and resolve the problems in learning English literatures.

Key words:Bilingual Teaching; Postgraduate student; Teaching practice

随着医学知识的频繁更新和国际间学术交流的加强,国内高校对研究生的英语应用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推进双语教学是深化医学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是培养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高级医学专科人才的重要举措。医学英文文献较难理解,枯燥复杂;而医学词汇繁多,不易记忆。目前,虽然很多医学院开始了专业英语课,并要求研究生大量阅读英文文献,但是课时少,内容枯燥,且与专业知识脱节,学生很难利用到实际的科研工作中,因此收获甚微[1,2]。

此外,随着医学专业分科的细化,医学研究生在本科阶段所学的专业知识和英语应用能力已不能满足研究生期间的科研学习要求。而当前医学领域高水平的科研文献大多为英语期刊,高校对于研究生撰写英文文章的要求也越来也高。如何解决研究生看文献难,利用文献难,写文章难的问题已成为众多医学院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共同难题。此外,绝大多数学生没有充分的机会进行大量练习,英语表达能力欠缺,很难用英文与国际同行进行书面和口头交流[3,4]。

针对当前的现状,为了帮助研究生提高科研能力,发表高水平SCI论文。我们针对本学科内分泌专业研究生采用了双语教学为特点的文献学习培训Bilingual Journal Club (BJC),现将实践过程和体会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培训课后总结范文第4篇

在开学典礼上,教育部师范司培训处和微软公司各位领导的致词,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了本次培训的目的和意义、培训内容和方法,同时深切感受到了教育部对开展此项目所寄予的厚望,以及微软公司为项目所作的巨大努力和奉献。在培训班上,微软培训讲师高超的操作水平和精彩的演讲,不仅让我们学到了很多知识和技术,还更进一步激发了我们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学习的激情,为后期担任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培训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提升了我们的信心。

短短十天的培训,却让我们受益匪浅,有感于此次培训给我们带来的心灵上的震撼和技术水平的提升,在感激之余写下一些感想,也作为这次培训的一个小小的总结。

强大的技术支持

微软作为操作系统的开发者,提供了Virtual PC这样一个虚拟各种版本操作系统的环境,在一台机器上可以演示两个不同版本操作系统之间的通讯,大大缓解了教师在讲授这方面知识时因版本不同带来的操作困难,切切实实为教师授课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而一些小的工具软件(如,抓屏工具、鼠标放大镜以及NetMeeting等)的使用,为组织课堂教学系统性提供了方便,解决了教学演示上的很多实际问题。这次培训过程中,通过培训讲师的演示和教授,我们更真切意识到微软强大的技术支持,能解决很多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合理有效地利用这些强大的功能,能为我们的教与学工作带来巨大的便利。

培训教师技术娴熟、教学经验丰富

这次培训的教师余勇和马力,知识渊博、技术娴熟、教学经验丰富,能有效地组织课堂活动,讲解清晰到位,思路流畅。余勇老师对各种软件娴熟的驾驭能力让我们这些终日与电脑为伴的人深深折服!小组发言时他能让计算机立即随机产生发言次序,讲解工具栏时能娴熟地利用鼠标放大镜显示细微和圈选来突出重点,课后总结时能利用脑图工具归纳出清晰的脉络,甚至可以利用抓屏工具边演示边产生PPT演示文稿,既理清了课堂教学内容的思路又形成了课后的复习资源。当后排的学员反映看不到大屏幕时,他立刻教会大家使用NetMeeting,既让我们看清了讲解又领略到了教师随机应变解决问题的风采。马力老师诙谐幽默,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要想操作谁,请先选择谁”不仅成为Office操作的准则,而且也成了学员之间最流行的一句话。

在如何使用规范化语言和怎样对问题进行描述这些教师基本素质方面,两位老师也为我们作出了表率。余勇老师以身作则,让我们体会到了在讲授计算机知识时规范化使用语言的重要性,而马力老师则要求我们要学会对遇到的问题进行准确的描述,并强调这是教师的基本素质。

在短短的几天内,老师不仅给我们传授了许多宝贵的知识,也教给了我们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互动式教学和案例教学,以及破冰游戏和头脑风暴等都给我们耳目一新的感觉。

过程资源丰富,互动平台方便交流

网上课堂、网上论坛以及班级建设等课后网络支持为学员搭建了良好的平台,提供了持续的学习与交流环境。教师有了问题不仅可以在论坛上讨论,还可以通过MSN或者班级通讯录和其他学员进行实时讨论和交流。这些多样化的交流平台,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学习资源,还进一步拓宽了我们的思路和视野,让我们体会到这十天的培训只是一个开始,或者说是画龙点睛之笔,更长期和深远的培训,来源于项目丰富的资源和强大的平台支持,扫除了我们对不能很好地进行后续培训的担忧,对项目充满了信心。

教学形式灵活多样

远程桌面共享,FTP服务器的搭建,邮件合并以及多级编号的使用等问题都是通过案例教学开展的。这些案例切合教师的实际工作,因而能深深吸引教师的注意力,并且能在各位教师的教学生涯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开课面授前的DVD光盘,课程进行中采用的游戏、头脑风暴、竞赛、小组讨论、案例讲解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以及课后的网站支持等,都使学习趣味盎然,充满交流。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启发了我们的思路,我们也就以后如何利用这些形式,更好地做好教学工作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从中领略了众多老师丰富的教学经验,也让我们有很好的机会,能够采集各种成功的案例用于今后的教学实践。

培训课后总结范文第5篇

一、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提高思想业务素质。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做为一名教师,我们不能再仅仅持着“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得有一桶水”的观念自以为是,而要有潺潺不断的活水。只有不断蓄水,不断充电,才能维持教学的青春活力。所以,本学期以来我都能坚持积极学习。

本学期,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不足的实际,主动向书本学习,向同事学习,向优秀的老师请教。认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培训活动及各类学习讲座。另外,我还利用书籍、认真学习了地理新课程标准,以及相关的书籍并做好读书笔记。通过学习新课程标准让自己树立更为切合实际的教学理念,也明确了今后教学努力的方向。随着知识的更新,学生求知欲的不断增强与教学拓展内容的不断更新,也催促着我不断学习。通过集体培训、听课学习、公开课实践等使自己在教育教学方面不断进步。通过这些学习活动,不断充实了自己、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和见识、为自己更好的教学实践作好了准备。

二、求实创新,认真开展教学、教研工作。

教育教学是我们教师工作的首要任务。本学期,我努力将所学的新课程理念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并根据学校工作安排时时补充教学内容,立足“用活新老教材,实践新理念。”力求让我的教学更具特色,形成自己的教学模式,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教学质量。在日常教学中,我坚持切实做好课堂教学。课前认真作好充分准备,精心设计教案,并结合各班的实际,灵活上好每一堂课,尽可能做到当堂内容当堂完成,课后仔细批改学生作业,不同类型的课,不同年级采用不同的批改方法,使学生对更有兴趣,同时提高学生的水平。另外,授课后根据得失及时写些教后感、教学反思,以积累教学经验。

三、任劳任怨,完成学校其他工作。

积极配合我校开展集体活动,涉及到的教研工作和学校布置下来的每一项任务,我都能以最大的热情把它完成好,基本上能够做到不拈轻怕重,力求优质高效。在48。45举办的教研活动活动中,范文写作我都能以最大的热忱参加,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受到师生的一致好评。

四、个人取得的成绩

这学期除了参加我校举行的学校公开课,我还参加了48.45优质课赛讲,均取得了好成绩。从备课到试课,以及到讲课,每一个过程我都尽了自己的最大的努力。每一次讲课都是对自己的一次洗礼,一次挑战。享受课前积极准备,全身心投入的激情,享受课上精心设计的教学过程,享受讲完课后如释重负的感觉。慢慢的,我面对这些不在惊慌失措,开始有条不紊的进行自己的课堂。

五、加强反思,及时总结教学得失。

反思本学年来的工作,在看成绩的同时,也在思量着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不足有以下几点:

1、对于新课程标准的学习还不够深入,在新课程的实践中思考得还不够多,不能及时将一些教学想法和问题记录下来,进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