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二年级美术教学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二年级美术教师学期末工作总结【1】 20xx年在这一个学期中,根据我校的实际需要,我担任了二年级三个班的美术课教学。我对一个学期中的二年级美术课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学生,有以下特点:)
1、学生有浓厚的绘画兴趣。
2、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分析判断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能进行完整的画面构思、表现。
二、教学工作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认真遵循美术教育原则,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同时在课堂上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尽心的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学到了美术的基本技能和技巧,同时也学会了判断美和创造美,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教学中,我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我认为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我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的特有魅力,使课程内容形式和教学方式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同时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了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使学生形成美术素养。在美术教学中,我还注重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我选择了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同时,要课程内容的层次性适应不同素质的学生,使他们在美术学习过程中,逐步体会到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三、教学措施
1、 遵循审美规律,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通过比较的、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提高学生审美趣味。
2、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积极为学生创设有利于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
3、加强师生的双边关系,即中是教师的教,又重视学生的学,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4、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利用现代化的教学仪器,大胆改革。
5、 改变评价方法,采用自己评价、小组评价、集体评价、教师评价或家长评价,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尊重个性差异,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激发学习兴趣。
四、师自身素质的培养
课堂之余,我认真参加了学校以及教研组组织的各种业务学习,认真学习有关美术方面的知识还订阅了教育教学刊物从理论上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并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使自己能更好的进行教育教学工作,能更快地二十一世纪的现代化教学模式。
二年级美术教师学期末工作总结【2】 日月如梭,转眼一个学期过去了。在这一个学期中,根据我校的实际需要,我担任了美术课的教学。我对一个学期中的美术课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思想政治
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热爱本质工作,认真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服从领导的安排,工作上兢兢业业,爱校如家,对学生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二、教学工作
在教育教学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工作中,我认真遵照《教学大纲》的要求,遵循美术教育原则,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同时在课堂上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尽心的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学到了一定的基础知识,掌握了美术的基本技能和技巧,同时也学会了判断美和创造美,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教学中,我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我认为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我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的特有魅力,使课程内容形式和教学方式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同时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了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军装价值。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在美术教学中,我还注重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我选择了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机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同时,要课程内容的层次性适应不同素质的学生,使他们在美术学习过程中,逐步体会到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三、自身素质
课堂之余,我认真学习有关美术方面的知识,因为我不是专业的美术老师,所以我虚心向别的老师学习,请教,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来提高自己,完善自己,从而使自己能更好的进行教育教学。
二年级美术教师学期末工作总结【3】 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我认为首先要相信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关爱学生,要让学生接受我,自然而然就接受了我的教学,并能主动的参与。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根据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或讨论,或写生,以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轻松自然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学习美术。另外,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及实物投影技术,利用电视、录像、投影、多媒体等音像手段创设情境。充分挖掘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需要和审美潜能.让他们体验到教材之美。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生气勃勃地学好美术。
(一) 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心理学研究证明:最大最持久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学科内容的内在兴趣,只有这种内在兴趣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普遍具有一种猎奇心理。新奇的东西往往会激起他们探索事物的强烈欲望。这就要求教师挖掘教学内容的新意,使之有新鲜感,课堂教学的方法要多样化。比如,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启发的语言激发学生想像;用各种视听手段丰富学生的感受,积累视觉经验。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学生做练习时,我采用一题多练的方式,即同一课题内容用不同的表现方式表达,可让学生用绘画(水彩笔、油彩棒等)形式表现,也可用手工形式表现。另外,课堂实践要有层次性。针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要求,让每个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
(二)、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导作用,担负着在知识与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尽可能少遇困难,少走弯路。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课中,既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讲述一定的基础理论,又要进行技法的演示;既要指导学生的技法的操作,又要指导学生的训练,使理论和技法转化为学生的活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要求教师要提倡标新立异,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可以通过展示优秀的同龄学生美术作品,激发创造意识;可以提出问题并给学生思考想象的空间,启发加强想象的丰富性。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敢于标新立异,开拓创新。在学生的实际绘画练习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让学生边画边添加,边做边想像,改变色调,重组画面等手段,开拓创新;在正确评价学生绘画时,注重过程。让学生获得成就感,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三)、 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素质教学的目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认真贯彻落实新的课程标准,牢固确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根本的素质教育观念,引导全组教师把新的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
二、教学工作
1、有计划、有目的的组织好每大周一次的教研活动,明确音乐、体育、美术教育改革方向,提高对音乐、体育、美术教育规律的认识。
2、督促检查全组教师提前备好一周的教学课程,写好教案,统一本学科进度。
3、开展教学研讨活动,提升自我综合素养。认真研究《课程标准》,组织教师学习本学科课程教学要点,深刻理教材,做好测试工作,并进行质量分析。
(一) 体育工作方面
1、加强业务学习,认真备课上课,结合我校的学生及场地器材的实际情况,做好教材、进度的统一,教学目标明确、安全措施落实,重点、难点突出。
2、落实课堂常规,牢牢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3、上课前充分准备好场地器材、布置合理整齐卫生良好的教学环境。加强安全教育,防止伤害事故发生。
4、利用课外体育活动课,积极组织好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
5、抓好课间操的做操质量,做操时要求动作整齐到位,班主任、检查评分员、体育教师到岗尽责。
(二)艺术工作方面
1、组建课外艺术小组活动,培养艺术特长生。
2、筹备添置艺术教室设备,争取音乐课、美术课以及舞蹈队、美术小组的活动能用上专门教室。
三、场地器材管理
1、协调好器材的使用、保管。
2、每位教师在上课前后登记好体育器材原有数量和现有数量,违章损坏物品要按有关赔偿制度赔偿。
3、要充分合理使用体育场、馆及各类体育器材的使用,物品使用结束后要归还原处。
四、 主要工作安排
九月
1、制定学期教学计划、 教研工作计划 全组教师
2、《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工作安排 曹继锋
十月
1、校秋季田径运动会筹备 曹继锋
2、美术研讨课 刘汉军
十一月
1、校高二年级男子篮球运动会筹备 昌伦雄
2、体育研讨课 汪中义
十二月
1、体育研讨课 李中元
2、音乐研讨课 顾文慧
元月
1、撰写学期教研工作总结; 全组教师
2、撰写论文,选拔优秀论文参加上级各类评比;
3、教学反思 曹继锋
竞赛活动安排
1、10月上旬广播操比赛
2、10月中旬教工篮球比赛
3、10月中旬校秋季田径运动会
4、10月下旬市中学生田径比赛
5、10月下旬高二年级男子篮球比赛
6、11月上旬高一年级拔河比赛
7、11月中旬高一女子跳绳比赛
一、问题的难易
美术课堂教学有其独特的特点,一般一节课前半段是知识性学习,后半段是技法性实践。问题的设置多集中在知识性学习阶段,这一阶段学扎实了,技法性实践就易于解决。美术课堂教学中问题的难易要根据教学中的重难点,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思维能力的实际情况而定。这就要求教师在备学生时,全面评估相应年龄段的学生相应的认知水平和相应的理解分析能力。教师必须善于设计问题,提出的问题不能太容易,而要让学生经过一番缜密的思考才能形成正确的答案;也不能太难,否则易让学生被问题搞糊涂甚至吓倒,产生畏学厌学。
例如:在一节二年级《七彩虹》一课中,学生欣赏了不同色调的画面以后,笔者设置了一个问题:说说每一种颜色象征了什么?学生面面相觑,回答不出来。这个问题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显然过难了,“象征”是个很抽象的词,学生不容易理解,同时由于学生的色彩知识、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因此无法准确说出心里的感受。这个问题如果放在五年级就较为合适,五年级学生已有了一定的色彩知识积累,语言的表达能力也较强;或把这个问题改为“说说每一种颜色让你联想到什么?”就较适合二年级的学生。
在设置问题时,要立足于或略高于学生原有知识水平,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观察、思考、分析、概括、总结解决问题,使学生能够把现在所学的知识同以往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内外结合。这样学生的能力才能逐步形成,才不会让“美术可以促进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表现能力的发展”成为纸上谈兵。
二、问题的大小
教师是新型师生关系中学生学习的助学者,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师设置的问题要体现出教师的引导、导向作用,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问题该大时要大,也就是要宽泛;该小时要小,也就是要具体,有明确的指向性。
1.“大”问题
当我们需要发散学生思维,使学生在开放的环境下思考出多个答案,答案不唯一时,需要全体学生广泛参与讨论时,设置的问题要大、要宽泛。
2.“小”问题
当我们需要学生集中注意力掌握教学目标中的重难点时,需要学生准确认知、感知某一知识点时,设置的问题要小、要具体,有明确的指向性。
三、提问的时机
美术教学过程中,提问的时机也很重要。不同的问题在不同的时机、同样的问题在不同时机进行提问,效果都是截然不同的。提问的时机要注意“三恰当”。
1.恰当在教学重难点处设疑
由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调动学生积极思维解决问题。例如:七年级《中国结》一课中,教学难点是盘长结的做法。笔者在学做之前请学生观察图片并设问:“请同学们观察这枚中国结――盘长结,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叫盘长结?”在学生思考回答的基础上笔者进一步归纳讲解,“长”同“肠”,具有弯弯曲曲迂回婉转的特点;佛门八宝之一,代表回环贯彻、永生不灭的最高境界;象征千回百转、绵绵不断、相依相随、永无终止、永恒绵绵的情愫。学生此时融入了情感,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再学习盘长结的做法就兴致盎然。
2.恰当在课堂气氛不活跃时设疑
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学习兴致在一节课中会相对地有和低谷,教师感到学生学习兴趣低落时,要设置难度相对不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活跃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恰当在课堂开始或结束时设疑
在课堂开始时设置问题,回顾以前知识,可以由浅入深,使学生思维逐步展开、兴奋。在课堂结束时设置问题,可以使学生总结概括自己学习到的知识,加深印象;也可以进一步拓展学生思维,让学生在课堂以外寻求更多的不同答案,使知识延续到课堂以外。
四、问题的精心预设与动态生成
课堂教学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备课时要有一个清晰的思路、理性的思考安排。对于每一个关乎教学知识点之处,都要精心预设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的问题,以起到“启迪学生智慧,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思索,发现问题,寻找规律,解决问题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备课时“精心预设――预约精彩”,教学时能够将预设“动态生成――演绎精彩”。
美术教学本身就注重学生的感受、体验,更强调学生个体的感受。教师的精心讲解预设并不能涵盖所有学生的观点、感受,因此,备课时对各教学环节的预设要留有“弹性”,正视生成与预设之间的冲突,敢于给生成留出空间,就像写意国画中的“留白”,不要太饱满,要给学生自己发问、思考留下空间,给学生充分想象、张扬个性留下空间。这个空间主要体现于学习过程、情感倾向之中,捕捉“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契机,创造“万紫千红总是春”的教学境界。
真实的教学情境是具体的、动态的,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能动性、创造性和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和思想,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机智,进行恰如其分的引导,充分利用动态形成的新资源,把握机会,进行更富有创意的教学活动。
如果没有课前精心的预设,就没有课堂生成的精彩。教师应“着眼于整体,立足于个体,致力于主体”,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更多地为学生的“学”而预设,将崭新的理念预设在教学预案中。强调预设,又不迷信预设,不受预设的束缚,在“预设”中体现教师的匠心,在“生成”中展现师生智慧互动的火花,不仅在“预设”与“生成”之中找到新的平衡,而且使“生成”更加精彩,更使“生成”成为课堂教学理念新的追求。
【关键词】激发兴趣 情境教学 绘画热情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活跃的情感因素,是学生渴求知识、探索真理的内部动力。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正是学习的启蒙阶段,是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绘画表现能力的基础阶段。那么,在美术教学中,如何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成了我们小学美术教师必须关注的问题。课堂上教师如何根据教材内容,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笔者通过教学实践,进行了初浅的探讨。
一、创设引人入胜的情境,激发学生绘画灵感。
在二年级下册《头饰制作》新课伊始,我为学生描述了《森林里的音乐会》的童话故事,学生的情感渐渐的溶入了故事情节,故事讲完了,学生一动也不动,似乎还没有从故事情节中走出来。稍停片刻后我宣布:“今天,我们来做故事中小动物的头饰,做完后,我们来表演刚才的故事情节好吗?”学生的情绪一下沸腾了,都忙着精心设计自己的角色,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热情,学生们所设计的头饰极为符合故事情节的需要。接下来的情境表演,更是声情并茂,成为本课的又一个亮点。学生在这节课里所得到的不仅仅是一个精美头饰的绘制方法,而是对真、善、美最深切的体验。
又如在二年级下册《我喜欢的鸟》新课导入时,我先请学生欣赏音乐《百鸟朝凤》,随着音乐的播放,学生们的兴趣一下子就上来了,因为他们已经猜出本节课学习的是他们喜欢的动物了,在学生作业时运用课件播放了优美抒情的音乐,创设了理想的气氛,为学生的发展性学习提供宽松的环境,从而学生在悠扬的乐声中专心地、快乐地完成了作业。
因此为学生创设富有情趣的情境,能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饶有兴趣的进行绘画创作。
二、将游戏引入课堂,增强学生学习热情。
把游戏引入课堂,寓教学于游戏中,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活动中掌握知识。美术课中利用动手绘画、剪纸、折纸、撕纸、粘贴等教学内容进行美术教学,适应孩子的年龄特点,适当安排一些类似游戏的课程,使学生在玩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我的收藏卡》时,我宣布:“同学们,我们的DIY收藏卡屋要对外展览啦!大家一起动手做自己喜欢的收藏卡吧!”让学生自己根据制作的主题分小组,并给小组命名,如:鲜花朵朵组、动物王国组、卡通动漫组等,让学生利用废旧材料设计收藏卡,孩子们在小组内饶有兴致地剪剪贴贴,将设计的收藏卡制作出来,课后领学生参观大家做好的收藏卡。整节课学生兴趣盎然。
在讲《卵石动物造型》时,我准备了各种动物的玩具放在一个盒子里。首先向全班宣布:“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好吗?”学生一听到做游戏,干劲就上来了。接着我请了5位同学到讲台来,先把眼睛用布蒙上,然后每人发一个玩具让他们摸摸,要他们比赛猜一猜自己拿的玩具是什么动物,有什么特点。这时课堂一下活跃起来。很快,学生就摸出了是什么动物,特点也讲得很完整。这样一来,学生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也解决了这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中分析动物特征的这部分教学内容。再让学生根据不同的形状卵石,创作可爱的动物造型。有前面的教学铺垫,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中做起来更得心应手,使学生产生灵感,妙笔生辉。
三、运用激励性评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说:“人最本质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老师的一句表扬的话,一次信任的目光,一种赞许的眼神都会使小学生信心倍增。在老师的激励下,一盆鲜花,一座房子,一片树林,甚至一只小羊,它们都会成为学生创造的材料,引发儿童的创造兴趣。每节课,把好的作品和有进步的作品贴出来展示给大家看,这样能使学生增加绘画的信心和热情,为下一次作业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学生的作业受到教师称赞,特别是作为优秀作业展现给大家看,他们的心情是无比兴奋的,这将成为巨大的推动力促使他们以更大的热情投人到下一次的学习活动中去。
四、开展各类比赛活动,点燃学生创作激情。
根据学生的好胜心,比赛最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要面向大多数学生,为学生创设一个竞争和成功的机会,恰当地开展一些有益的比赛活动,用竞争来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如:每节课的总结,可以将优秀作品挑选出,及时给予表扬,并将这些优秀作品或贴于学校的橱窗内,或到班上的QQ群空间里,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常此这样,学生创作的激情也被点燃了。
总之,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学美术的兴趣方法很多,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地探索总结。让学生在愉快、轻松、自由的学习环境里陶冶情操,让他们在绘画的天地里得到美的启迪,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美术新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出版
路径一:从拓展型课程入手,落实“体育、艺术2+1项目”
为落实“体育、艺术2+1项目”,许多学校加强了大课间活动和兴趣小组活动,但由于缺少深入思考和科学论证,实施方案简单,过于重视形式而脱离了学校办学实际,忽视了学生的发展需求,故“2+1项目”开展不甚理想。将“活动”课程化,从课程建设的角度开展“2+1项目”,提升“活动”品质,使之更持续、更有效,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解决路径。
东莞松山湖中心小学以生命哲学为基础,建构起由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体验型课程组成的“三位一体”课程体系。基础型课程关注精神生命,强调情知互动,拓展型课程关注自然生命,倡导“技趣互促”;体验型课程关注社会生命,追求“道行互通”。精神生命、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共同构成和谐的人、完整的人。
“三位一体”课程体系重建,实现了将“给定的课程”改造为“内生的课程”的深度变革。其中,拓展型课程是把综合实践活动、地方及校本课程进行整合,再划分为“五个一”,即“一手硬笔好字”“一些文雅气质”“一种探究习惯”“一门兴趣爱好”和“一项健身技能”。学校以“一门兴趣爱好”课程和“一项健身技能”课程定位、管理和实施兴趣小组活动及大课间活动的开展,课程直接指向“体育、艺术2+1项目”。
1.课程内容和项目选择
“一门兴趣爱好”课程主要从音乐、美术学科拓展而来,分为普及层次和提高层次。普及层次为葫芦丝、纸艺两个项目,在一、二年级的兴趣课开展,每周一课时;提高层次包含葫芦丝、纸艺、舞蹈、表演唱、陶艺等20多个社团,在三至六年级的兴趣课开展,每周两课时。葫芦丝作为我国民族民间乐器,为大众所周知,有耳熟能详之亲切。葫芦丝音色优美,演奏较易,小巧轻便,便于携带的特点,是音乐集体学习的上选乐器,与新课标推广民族音乐的宗旨不谋而合。纸艺作为一种大众化艺术表现形式,学习材料简单方便,对场地工具的限制小,易于操作推广。学校将纸艺项目统整为折纸、剪纸、纸塑、纸雕四个内容。
“一项健身技能”课程主要是从体育学科拓展而来,课程以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形式开展,项目选择是毽球和跳绳,在大课间活动课开展,每天一小时,全体学生参与。毽球和跳绳都是我国传统运动项目,其最大特点是简便易学、运动量和运动强度适中、易于普及。
2.课程资源
通过对葫芦丝、纸艺、毽球和跳绳项目的内容与技术难度的深入研究,开发适合学校实际的教学资源。例如,跳绳项目有跳长绳和跳短绳之分,长绳适合集体开展,短绳每个人都可以练;短绳有速度跳和花样跳,小学生正处在身体快速发育初期,速度跳的技术要求容易对小学生的膝盖和脊椎的生长造成不利影响,因此,选择花样跳;花样跳有单人跳、双人跳和多人跳等形式,选择先单人跳后双人跳再到多人跳;技术动作有单摇、双摇、交叉摇等,学校选择先单摇后双摇再到交叉摇(见表1)。学校按照这些项目技能的学习难度,从易到难编写了校本教材《阳光体育・文武秀》(毽球、跳绳教材)和《纸艺・葫芦丝》。
3.课程师资
为保证课程教学顺利实施,学校每学期都有计划地开展葫芦丝、纸艺、毽球和跳绳的师资培训。培训策略如下:一是“走出去”,到这些项目开展的比较好的地区或学校学习培训;二是“请进来”,请专家、教师来校任教员,先对部分教师培训,然后对全体教师普及培训;三是开展“磨课俱乐部”活动,成立“项目磨课小组”,鼓励有特长、兴趣浓的教师先行一步;四是学科教学联动,利用音体美课堂教学联动教研,提升教师在这些项目技能上的专业素养。
4.课程管理
学校成立课程组,负责管理项目的开展,包括教学方法指导和教学技能培训,以及教学计划、总结、社团花名册、考勤表、期末测评表、评优表、宣传活动、成绩汇总等各项工作的检查落实。课程组对培训的教师进行考核,通过的教师可领证书,具备教学资格,特别突出的教师胜任授课,学校颁发聘书,领证上岗。
5.课程评价
学校以关注学生发展为落脚点,不以成败论英雄,不只看最后的结果,更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和提高。课程组按照项目技能难易度列出每个年级的技能达标要求,并制定“项目三维”评价目标,即葫芦丝课程:演奏仪态、演奏技能和演奏情感;纸艺课程:制作规范、制作技能和生活应用;毽球和跳绳课程:锻炼习惯、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教师在日常活动和学期末依据评价标准对学生进行检测和定级。
东莞松山湖中心小学“全人课程”中的拓展型课程,以课程建设的理念、方法和策略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活动”形式。它有阶梯发展的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有明确的课时和充足的师资保障,有清晰的教学指南和层级评价标准,并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课程管理制度。拓展型课程实施几年来,学生在“2+1项目”上的技能学习获得显著提高。
路径二:从基础型课程入手,探索“1+X”教学
技能的形成和掌握,是提升素养的关键所在,而技能的形成必须通过长时间的练习来获得。现阶段的音体美教材,各项目内容的学习,基本上都是按照从易到难的梯度以不同的课时数分解到各年段各学期落实的,“面广”而“点散”,不利于技能的形成。以岭南版小学美术教材中关于泥塑、水墨、版画项目的学习为例,各项目分布到不同学年段,每学期也就只有2~3课时。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常因课程能力和课程意识的不足,不能很好地上下、前后贯通教材,理解编者意图,导致课程各项目的学习前后失联、上下脱节,每项内容都只能是蜻蜓点水,简单地“了解和尝试”成了每个项目内容的学习结果。浅尝辄止无法形成技能,更无法促进素养的提升,音体美课程的“面面俱到”,最终造成当下“博学而无术”的状态。由此可见,音体美“博学无术”的根在于学科教学自身,真正解决问题必须从音体美课堂教学入手。
东莞松山湖中心小学完成学校课程再造的过程中,音乐科组尝试将葫芦丝与音乐学科的深度融合。目前,音乐课堂教学成了葫芦丝教学的主阵地,而“一门兴趣爱好”课程逐渐演变成了配角。从前年开始,东莞松山湖中心小学尝试实施音体美“1+X”教学。“X”指跑、跳、投、写、画、剪、唱、演、识谱等音体美基本技能,“1”指专项技能。在音乐学科,“1”即葫芦丝;在体育学科,“1”即毽球和跳绳;在美术学科,“1”即纸艺。“1”是抓手,通过把这个看得见、摸得着的“1”整合进音体美课堂教学,带动学生体育、艺术素养的全面提升。
1.内容整合
“1+X”专项技能进课堂,并不是在音体美原有课程内容之外的重复或增加,而是在遵循国家教育部门要求的前提下,通过对原有的国家、地方、校本课程在教材、课时以及课程管理上不适合学校实际的内容进行的重组和优化,重新编写了适用于1~6年级的《文武秀》(跳绳、毽球的教材)、《纸艺》和《葫芦丝》教材。“1+X”教学是在学校课程体系的统筹下,以课程的定义把葫芦丝、毽球、跳绳和纸艺等项目技能的学习内容整合到音体美课堂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普及专项技能。以纸艺内容的整合为例,学校现使用的岭南版小学1~12册美术教材,涉及纸艺内容的有80多课,是绘画项目之外编排最多的内容。但是,在课时的分配、难易梯度的安排、材料综合的选择、技能培养的系统性以及学生生活实际的影响等方面缺少整体思考,导致学生六年的纸艺内容学习差强人意,没能真正形成纸艺技能。学校美术科组把当下各版本小学美术教材中关于纸艺教学的内容进行梳理和筛选,将纸艺教学内容统整为折纸、剪纸、纸塑和纸雕四大类,按照难易梯度、技能培养的循序渐进,编制适合各年级学习的内容,替换和优化现有美术教材中不适合学校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内容。
2.教学整合
在专项技能的教学上,主要有集中教学、单元教学和整合应用教学三种策略。纸艺教学主要以单元教学为主;葫芦丝、毽球和跳绳在一二年级入门阶段以集中教学为主;整合运用教学根据需要贯穿各专项技能即“X”教学的始终,如在体育课堂上,将毽球和跳绳技能融合进课前准备及课后放松活动以及课间游戏环节等。以葫芦丝项目教学为例,在开展的初始阶段,即入门阶段,主要采用集中教学的方式进行,在一、二年级集中进行识谱教学和葫芦丝指法教学。到了三、四年级,结合音乐课堂教学内容和生活中喜闻乐见的乐曲,进行葫芦丝整合应用教学。六年下来,学生葫芦丝演奏水平显著提高,人人都能吹奏一手优美的葫芦丝乐曲。
3.时间整合
依据各专项技能教学策略的选择,在课时安排上有集中、有分散、有融合。例如纸艺教学主要采用单元教学方式,在每学期的第三周开始,连续四周时间开展纸艺教学,强化纸艺技能的学习;葫芦丝和毽球、跳绳项目在一、二年级,每周单独用一节课的时间进行技能基础入门教学,同时,积极进行专项技能整合应用教学策略的研究探索,鼓励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融入专项技能的学习内容。
4.评价整合
把“1”整合进音体美课堂教学后,在课程评价上进行整合。音体美学科测评分为两大块:一是学科学习测评,占总分值60%;二是“1”的评价,及专项技能测评,占总分值的40%。两者相加,组成课程学习的评价分值。通过整合,改变了以往音体美课程评价“务虚”的倾向,让评价落到了实处。
“1+X”教学的实践研究,在短短两三年时间里就显示出强劲活力。现在,学校里的每一个孩子都会纸艺,会吹葫芦丝,会跳绳和踢毽球,学生的体育、艺术素养获得长足进步。通过“1+X”教学研究,教师的课程能力和课程意识也得到快速发展。教师能够逐渐将实践“1”的课程思维移植到每个“X”的教学研究上,有效地促进了“X”的教学。“1”和“X”互为依托,共同进步,音体美课堂教学真正从“博学无术”向“博学有术”转变。
东莞松山湖中心小学音体美“二次课改”路径的探索实践,是在“全人课程”体系的框架下、以课程建设的理念推进实施。路径一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影响其普及与持续性方面的因素较多,故提出活动“课程化”的实施策略,以提升其品质与内涵;而路径二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外活动为辅,做到了面向全体,持久而稳定。两次路径的转换,从不自觉的课改行动到自觉的课程意识觉醒,自始至终都充满着对课程理想的理性求索。两种路径比较,路径二对校长的课程领导力、教师的课程意识、学校课程管理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都有较高的要求;而路径一对基础型课程音乐、体育、美术的改革力度不大,更适合一般学校参考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