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最后一课教案

最后一课教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最后一课教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最后一课教案

最后一课教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中英语 微课设计 教学

作为教学软件与课堂教学的融合体,微课成为构建兼具音频、视频等元素的形象具体而有效教学模式的支持平台。借助微课形式不仅可以有效地实现师生间的互动学习,增强教学的有效性,而且学生在没有及时完全掌握所学内容的情况下还可以通过观看微课视频进行反复学习以跟上教学进度,巩固学习效果。然而,当前,由于关于微课辅助英语教学的理论、方法和模式还处在探索的阶段,相关资源仍不丰富,尤其在微课设计的实践活动有待进一步发展。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拟就高中英语教学中微课的设计策略问题作点探讨,希望有所裨益。

一、微课在高中英语教学的课前、课中和课后的作用

首先,微课是学生课前预习的重要材料。在知识新授前,教师可以把制作好的微课推送至班上的学生,让他们事先进行收看收听,从而为新课做好准备。其次,在上课的时候,以微课为辅助材料,使之为学生全程参与课堂教学做好铺垫,让学生学习目的更加明确、学习精力更加集中,学习氛围更加轻松,学习效果更加明显。同时,微课还可以用来进行知识的小结、拓展。三是利用学生自主学习。微课不仅可以在课前课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就是在课后也能继续起到作用。教师可以课前课中使用的微课推送至学生手机等通讯终端,方便他们随时随地进行收听收看而不受时空的限制。

二、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微课应用现状

微课在国内是近几年兴起来的。尽管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就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微课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仍存在诸多的不足和问题。一是硬件和软件配置不完备。在高考的指挥棒下,不少学校对微课的软硬件建设要么不甚重视,强调教师对基础知识、语法、阅读等方面教学,忽视教师在微课方面设计制作技能和素养的要求;要么拘于教育资源共享、多媒体资源不足、网络运行环境和人力物力等的限制,而使微课应用成为空谈。二是微课发挥效果不明显。应用微课至高中英语教学之中是大部分高中英语教师乐于接受的新鲜事物。但是,在微课制作问题上,不少教师忽视微课实际的综合运用功能而只看重表面的形式。比如,在视频文件的制作时,侧重所选视频的视觉冲击,而不注重其的适用性和实效性。在语言制作时,过于多个内容的堆砌而不是简于内容、突出思路和着眼于深层剖析。

三、微课设计策略

首先,微课教案的优化。和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教案不同,微课教案具有自己的独特特征。一是微课教案的资源性。微课尽管短小,可能是就某一点而进行的制作,但也要有趣味性,更应体现知识的完整性和拓展性。二是教案的完整性。其实,微课本身就是教学活动的浓缩。这就要求在进行微课设置时,要从教学步骤、问题设置、活动展开、思考与练习等进行考虑和安排。尤其注重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学习的可能性和方式,比如,以问题的设置带动活动的开展,以活动开展带动学生的参与,在参与互动中达成学习的目标。

其次,微课音视频的选用与制作。微课教案设计完成之后,接下来就是进行微课音视频的选用与制作了。为了极大地发挥微课的教学效用,教师既可以利用网络中与之相关的音视频材料,也可以自己利用摄像机、数码相机和智能手机等去拍z或录制相关的音视频材料。之后,就是将以上选用和制作好的音视频材料加以编辑、修改和美化,并在经过反复测试和改进才予以定型打包。在微课音视频制作的实践中,笔者认为,如果能以团队合作的形式来进行选用和制作,效果则更佳。毕竟,音视频的选用和制作包括了主讲人、摄像、剪辑和设计等方面的工作,一个人是完不成的,需要多方面的人员加入进来,最好以团队形式来完成。

最后,优化微课用于高中英语教学的方式方法。一是讲究微课的导入路径。在运用微课时,要结合知识内容、教案设计和音视频材料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教学导入方式,力求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二是善于营造激发兴趣的情境。能有效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微课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就需要教师在知识内容优化设计、教学手段多样化、教学活动化等方面和微课密切配合中,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让他们学到更多的东西。三是着力搭建适合英语教学的生活化情境。将微课运用与英语语言教学之中,要特别注意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和要求,既要达到知识学习的目标,又要生成和发展语言运用于交际的能力。而微课在达成这些目标中具有构建空间场景和生活情境的独特优势。例如,在教学“Natural Disaster”一课时,教师可以以各种自然景象或场域,将洪水、泥石流、地震和海啸等通过音视频的形式呈现出来,从而将地球状况展现出来,为听说读创设真实性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其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切实增强教学的效能。

参考文献:

[1]钟绍春,张琢,唐烨伟.微课设计和应用的关键问题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14(12).

[2]颜研.英语微课教学策略研究[J].绿色科技,2014(12).

[3]张玉琴.浅谈微课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5(11).

最后一课教案范文第2篇

三语备课组工作计划一、基本情况

我们三语组共有十位教师,在方主席的领导下,他们工作积极,认真负责,组员关系和谐一致。张主任领导工作繁忙,张主席年岁已高,但她们从来都是宁可自己累一点,组内的事也从不少做一份,同时为年轻教师的工作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得到了组员的敬重;唐敏、钱小平在工作中毫无保留地把经验贡献给大家,束艳、刘雅、高岚、顾中华、王丽、凌星华等几位教师在工作中能虚心请教,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总之,三语组成员干工作踏踏实实,勤勤恳恳都有一颗敬业爱岗之心。我们三年级共有学生五百多人,他们个个勤奋好学,天真活泼和我们的教师共同组成三年级充满朝气的群体。二、工作目标

本学期我们要积极响应学校的号召,努力发挥集体的智慧,把我们三语备课组工作搞出特色,首先积极完成学校的各项语文教学常规工作,每周

二、周四的备课、教研活动,组员们要准时参加,充分准备,积极讨论,完善教案,及时打印,修改,上交教案。平时能结合常规考核,大家互相听课,评课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教学演练场听课,评课正常有序,要以迎接“六认真”工作检查时的要求,严格检查作业、教案等力求达到学校的高标准,落实“六认真”的新的要求。另外作文竞赛、古诗背诵、单元测试、参观访问各项活动组织要秩序井然,充分深入提高、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具体如下:

认真贯彻落实学校新学期工作意见,以学校办学目标为指针,以”创造适合教师发展的管理”和”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为目标,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浓厚的兴趣为重点,着眼于教师和学生创新意识的提高,着力于教师和学生自主发展机制的建立,加强语文教学流程管理,深化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健全质量调控机制,切实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1.继续抓好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创设浓郁的学术氛围,不断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2.重点抓好教学常规管理,进一步增强教师自主创新意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3.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形成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4.改进教研活动的形式、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师教学科研能力,争创优秀学科组。三、具体措施

1.备课、听课、评课活动准时、认真,真正达到提高成员的上课水平。

2.组织学习新课标中的新理念,各种小语教学杂志,提高组员的理论水平。

3.聘请学校的语文教学专家、领导作上课、理论研究的指导,切实有效地更新组员语文教学的旧思路、旧方法。

4.积极报名、组织教师参加学校的“协作杯”课堂教学竞赛,在赛场上磨练教师的水平。

5.积极报名、组织教师进行教学经验的,教学研究的理论总结,参加拾教海探航”的论文竞赛。并积极投稿。

6.合理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阵地,对学生进行语文能力的训练。

7.开展“提优补差”课题研究,从上课、作业、辅导几方面找方法。

8.开展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如“春游、诗歌朗诵比赛”鼓励各班开展自己的特色语文活动,丰富学生的语文学习生活。

9.抓好各项学生在校的语文学习常规,如早读课、写字课。

10.组织学生参加市级以上的写字竞赛、读写竞赛,力争在大赛中展示我们的学生。

11.加强学生学习行为习惯的培养,努力提高学生的作业习惯、听课习惯,严格把握作业的质量,控制数量,及时批改,及时调控教学。

12.强学生的课外阅读。用好学校组织编写的《日记精逊、《古诗文诵读》、《课外阅读指南》,本学期将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测试和调研,并组织展示。

语文集体备课教案编写要求一、每课教案一般包括:课题、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课时分配、课前准备、教学过程、作业设计、板书设计等几部分,最后在括号中注明教案设计者的姓名。二、课题采用三号仿宋体加粗,每部分的名称采用小四号黑体,每部分的具体内容采用五号仿宋体打樱三、每部分的名称前不加序号,具体内容可分四级,序号分别为:“

一、

二、三……”“⒈⒉⒊……”“⑴⑵⑶……”“①②③……”。一级序号后加顿号,二级序号后加小圆点,三级、四级序号后不加标点,也不空格。

3开国大典

教学目标一、通过阅读课文,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认识的伟大历史意义。二、结合理解课文,训练学生适当提高阅读的速度。

……

教学重点

阅读课文,感受开国大典的盛况,训练学生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中含义比较深刻地句子。

课时分配两课时

课前准备一、教学挂图;二、组织学生观看电影《开国大典》。三、让学生预习课文,要求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一边读一边想,读的过程中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找出意义较深的句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谈话揭示课题,理解课题。

1.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的天安门广场上举行了盛况空前的开国大典。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三、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按照课文的叙述顺序分段。

1.明确要求:

⑴努力做到眼睛看得快,由原来一字一词地看书,变为一句、一行地看书;

……

作业设计

……

板书设计

最后一课教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课 素质教育 渗透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素质教育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要想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有效的结合起来,要想确保课堂教学效果最优,作为教师,就必须高度重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以及对思想品德的培养,重视学生分析以及处理问题这一综合能力的提高,使学生能够正确的科学的看待社会,以更好的适应社会。

一、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中开展素质教育属于初中教学研究的一个关键话题。素质教育基于学生以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针对所有学生,以提高其基本素质为最终目标。素质教育有利于调动学生的能动性,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目前由于素质教育在持续深入发展,这就给初中阶段思想品德教学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更为严格的标准。当今社会在迅猛发展,多种文化元素和矛盾同时存在,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价值观,而且其道德观也会由于所处环境的影响而出现偏差,这时作为教师就应该积极给予正确的引导。

二、素质教育的渗透方法

1.导学式方法

坚持将学生当做教学主体这一原则,以引导者自称的教师应该开展师生互动,而导学式就是一种不错的教学方式。何为导学式?主要指的是围绕着引导,在老师的积极引导下,学生循序渐进的开展自主学习的一种教学方式。与以往的传授教学方式相比,该种方式在学生自主性的发挥方面更具优势。站在教育心理学立场考虑,导学教学方式的重点是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热情,激发其主观能动性,以最终实现其主体认知能力的培养。

思想品德教学工作的导学模式重点就是正确提问。提问不仅包括老师提问,而且包括学生发现问题在内,在老师的积极引导下,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表达问题,只有如此才能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在课前认真预习的前提下老师可以选择一些启发以及探索性较强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思考。这有利于强调教学工作的关键在于引导,引导学生如何学习知识以及技能。此外还可以选择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来进行引导。比如关于“民族文化”一课的学习,可以选择学生周围的事来进行引导,比如“你生活的地区目前哪些文化特色浓厚的影视作品或者是小说在流行当中”等等。

2.案例式方法

在初中思想政治课堂上,案例教学可以称得上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教学方式,其有自身深厚的理论知识作支撑。案例教学模式主要构建在一些心理学研究理论之上,这些心理学研究理论包括构建主义理论,情境认知以及人际交互决定理论等。

在课堂教学中采取案例教学模式可以按照如下步骤开展教学:理论讲解-出示案例-个人分析-小组讨论-小组互评-全班分析-课堂总结。当然课堂教学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一定拘泥于某种固定的程序,根据教学内容可以灵活应用各种教学方法来教学。比如可以在课堂上提前展示案例,在课堂的最后,也可以在课后通过作业让学生进行个人分析。案例教学模式有利于教和学之间实现良性互动,有利于将学生当作整个教学过程的主体,这是一种能激发学生自主性,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模式。

3.教案学案一体化模式方法

不同的学校,其学生在认知能力上总会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所以教师不仅要准备讲课所需教案,而且还要设计学生的学习学案。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学校教师根据在校学生的认知情况,以现行教材为依据编写的供学生使用的文字材料,称之为学案,这是基于因材施教的理念发展而来的。大部分学校以及大部分科目均选择了学案教学。而初中阶段的思想品德教学学案是站在学生自主学习的立场进行考虑的,主要是对学生如何进行自主学习以及探究进行指导,是提升教学效果,树立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学习方案。学案是在所有教师共同备课以及交流的基础上最终形成的。集体备课是一种有效的教研活动,要在教师个人认真准备的基础上进行。它的优势在于能集中大家的智慧、集思广益、在集体研讨中互相启发;另外教师们由于年龄、教学经验、个人见识等方面的差异,在集体备课过程中可以取长补短、使教师的整体水平得到提高,从而提高教学的整体水平,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在初中阶段的思想品德课堂上,设计与在校学生相符的学案体现了对学生主体地位的肯定,与此同时也满足了个性化发展的要求。

在思想品德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学生学案要避免单纯作为教师的讲课教案,因为不仅教师之间在教学风格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而且学生个体之间也各不相同,所以每位任课教师还要针对学案进行第二次备课,也就是说教案、学案要一体化。关于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教案学案,其一体化模式主要有下面这些内容,即事先预习、学生自主以及合作学习,教师精讲以及指导,学生知识体系的优化,对课堂知识的巩固以及阶段性反思等。教师导学性最好渗透到每个教学阶段,教师要熟悉掌握课程标准以及相关教材内容;合理设计学案,认真对待所有教案,只有如此才能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要想同步开展素质教育,则务必要提升教学效率,转变教学思想,不断提高自己,改善课堂教学结构,选择合理的教学方式,切实促进学生基本素质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最后一课教案范文第4篇

我们在第2期讨论了教案中的教材分析与教学重难点之间的关系,这期将深入探讨几个理论问题:(1)学情分析应包含哪些内容?(2)课堂教学目标的格式如何?应包含哪几个方面的内容?(3)学情分析、教学重难点与教学目标制定之间的逻辑关系如何?(4)教学目标与教法之间是什么关系?

请大家议一议学情与课堂教学目标之间的三种假设:假设之一:课堂教学目标只与教材存在关联,与学情没有关系;假设之二:课堂教学目标与中等以上学生的水平和基础相关;假设之三:课堂教学目标需要分成不同的层次,以照顾体育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

【江苏苏州·凌志雄】:我的观点是:(1)学情分析应包括两大部分:①分析学生的学习特征。即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班级水平、成熟程度、心智发展水平及对所学内容的态度等进行分析。②分析学生的技能储备。即了解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新授知识所需的相关知识和技能。(2)学情分析、教学重难点与教学目标制定之间的逻辑关系是:从时间逻辑上说,学情分析是即时的,而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因此,要设计出合适的教学目标,就不能忽视对学生的学情分析,有了准确的学情分析才能制定出合适的教学目标;而教学重难点应根据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单元目标、课时目标来确定教学重难点。

【江西南昌·胡敏】:(1)“假设之一:课堂教学目标只与教材存在关联,与学情没有关系”这个假设理念我不赞同。要完成一堂体育课的教学目标,不光需要对教材做好分析,同时也需要对所要授课不同班级的学生情况进行了解并分析,才能更好地做好课的设计,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2)“假设之二:课堂教学目标与中等以上学生的水平和基础相关”这句话也不全面。课堂教学目标的完成,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基础会有影响,但不能片面地认为与中等以上学生的水平和基础相关,要知道新课标要求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而体育弱势学生,他们对教师要达到的教学目标也起着一定的作用和影响,关注他们,会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而且还会造成良性的“蝴蝶效应”。(3)“假设之三:课堂教学目标需要分成不同的层次,以照顾体育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我赞同。体育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是“弱势群体”,体育教师要多关注,由于他们基础较差,会有自卑心理,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往往更不愿意参与到教学中来,教师有目的地将他们的目标降低,帮助他们在完成目标的同时寻回自信,提高了学习兴趣,为后续的教学做好铺垫。

【福建泉州·郑钦漂】:我认为,首先,分清三者主次关系即学情、教学目标、重难点,有的放矢:学生为本,学生是学习主体,作为主体的他们,学情尤为重要,设计再好的目标,如果没有切中学情,就犹如对牛弹琴,如果没有因人而异,就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其次,要把好脉。第三,教案文本应该追求底部深厚,中部坚挺,顶部开花。一份有份量的文本教案,不要面面俱到,唯有切合实际,专注关键,理清顺序,关注过程,重视结果,教学的最终领悟才能实现最大化。

【甘肃兰州·瞿学维】:我认为,学情分析就是任课老师多去了解学生在学习方面有何特点、学习方法、习惯、兴趣、班级的基本情况等方面,对备课和上课很重要。大的方面,有助于制定教学目标,细节方面,可以根据班级人数的多少去考虑如何分组?需要多少器材?等等。

【山东临沂·于松峰】:我的观点是:(1)学情分析包括:学生此年龄段的身体素质情况、兴趣爱好、男女生的差异、对本课教学内容的接触程度、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等。(2)课堂教学目标:我们通常从认知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三个方面来确定,确定的每一个目标都必须有明确地针对性与可测量性;在技能目标中,大致分两个层次,一部分学生达到什么样的学习掌握程度,另一部分又会达到什么程度。(3)在全面学情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教材分析,确立本节课教材教学的重难点,有了学情分析与教学的重难点,才能准确地制定出教学目标。(4)教法与教学目标对应并为教学目标服务,教法既有导入、启发、辅助练习等,也有难点突破、提高动作技术质量的方法。

【江苏南京·李安成】:我认为:(1)学情分析应包含:学生情况分析;学理情况分析;教学场地器材情况分析;教学环境情况分析;教学天气因素情况分析;教师教学本身情况分析。(2)学情分析、教学重难点与教学目标制定之间的逻辑关系是:首先,我们应该对教材的学理、教材本身、教学保障、教学评价进行分析。其次,依据教材内容来进行学情分析。然后,制定教学目标,最后,依据教材教法来确定教学重难点。(3)教学目标与教法之间的关系:教材教法当中实质上涵盖了某个技能动作的正确方法、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预设可能出现的错误技术动作、针对可能出现的错误技术动作所能采取的针对性、实效性纠错策略、教法建议。因此,教学目标在前,教学方法在后。先依据教材内容来确定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再选取出适合学生学练的教学方法。

二、小学教案编制技能案例分析

【案例】:

一、教材内容:乌龟赛跑

二、教学对象:小学二年级,50人

三、学情分析:小学生喜欢跑跑跳跳,这是最基本的活动方式,其中快速跑就是其中一项热门的体育活动。它动作简单,容易开展,但简简单单的跑枯燥无味,可运用情境导入以及多种渠道设计这堂课,主要强调育心和育体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教学中以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观能动性,在欢乐的气氛中达到应有的效果。本课的主要教学任务注重强调如何让学生赛跑,使他们在形式多变的辅助练习中掌握技能,整节都是腿部活动,结合游戏(保龄球赛)在愉悦和谐的氛围中结束活动,让学生享受体育,拥有健康。

四、教学目标:⑴运动参与目标: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大胆展示自己;⑵运动技能目标:通过快速跑辅助练习,使90%以上的学生初步掌握跑的基本要领,提高学生的协调、灵敏等身体素质;⑶身体健康目标:通过快速跑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体能,促进身体正常发育和发展;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目标:在学习中充分展示自我。增强自信心和意志品质,得到成功喜悦;积极进取,乐观开朗。

五、教学流程:集合情境导入摆臂后蹬跑胸前贴纸跑保龄球赛放松操;其中快速跑练习为:摆臂、后蹬跑、胸前贴纸跑:三个动作的要领示范讲解清楚,摆臂练习过程中教师可采用击掌的节奏性锻炼学生的协调、灵敏能力;胸前贴纸跑是跑时将闪光纸贴于胸前,严禁纸掉落在地面,所以学生意识到只有拼命的跑才能不让纸掉落,以便来锻炼学生的跑速,但要强调学生跑时的正确姿势和安全问题。

【浙江省温州·项为人】:以小学二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运动能力来看,不适宜进行后蹬跑教学,建议利用跨步跑或单换跳作为跑的辅助练习较为妥当。另外,正确的摆臂姿势只能通过走—慢跑—中速跑等这种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来让学生逐渐建立与掌握摆臂的概念与技术,而不是通过一节课的教学就能实现90%的学生初步掌握,况且是小学二年级的小朋友在贴纸跑中早已忘乎所以了,还管什么正确的摆臂,跑得快就行。建议技能目标为:通过跑的辅助练习,让学生初步了解跑的正确姿势,体验与感受快速跑的方法与乐趣,培养快速奔跑能力。

【山东·李登云】:我认为这个教案至少有5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快速跑不是热门的体育活动,很少人用快速跑去锻炼,采用慢跑的较多。其次,快速跑运动并不简单,要有起跑,起跑后的加速跑、途中跑和冲刺跑等,内容很多,每一项学起来都不是那么简单,以著名的飞人“迈克尔·约翰逊”为例,他的跑步姿势则非常的怪异,挺胸、撅屁股、梗脖子等,这是非常标准的错误动作。第三,保龄球对快速跑要求不高,换句话说,这个游戏对本节课的教材没有帮助作用。第四,单纯的摆臂练习和后蹬跑练习是专业运动员或体育特长生的训练方法,非常枯燥,建议换一种学生比较容易感兴趣的方法。第五,学生贴纸跑,有的老师采用贴报纸跑,我在上课的时候用过几次,确实,学生为了不让纸掉下来拼命的跑,但是在跑的时候,学生把很大一部分精力放在纸别掉下来,采用各种身体姿势进行保护,这样就忽略了跑的姿势,导致动作变形。

三、初中教案编制技能案例分析

【案例】:

一、教材内容

本课教学内容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体育与保健》二年级教材。鱼跃前滚翻(第2次课);变向跑(复习)。

二、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为学校初二年级男生,二(3)班,共40人。该班男生特别喜欢体育活动,身体素质普遍较好,班级纪律好,集体荣誉感强,在鱼跃前滚翻第一课次后,大多数学生已经有了“鱼跃前滚翻”基本技术动作,为本课次授课打下了良好基础。

三、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鱼跃前滚翻的动作技术结构,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陈述鱼跃前滚翻的动作要领,懂得身体跃起腾空是区别于前滚翻的关键,理解变向跑运动在生活实践中的现实意义。

2.技能目标:80%的学生能独立完成鱼跃前滚翻动作,25%的学生完成动作优美流畅,具有明显的腾空过程。学习变向跑提高快跑过程中控制身体、调整速度和判断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在集体环境中互帮互助、团结协作的精神。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积极思维、自我评价能力。通过艺术体操教学,让学生接受美的教育,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审美和鉴赏美的能力。

四、学练法

1.前滚翻练习,2次;要求:在练习过程中两腿有伸直过程。2.手撑标志线做远撑前滚翻练习3~4次;要求:双手远撑。3.教师示范鱼跃前滚翻完整动作,并结合图解,归纳、诱导、讲解鱼跃前滚翻动作要领及保护帮助方法。4.学生在保护帮助下自由练习鱼跃前滚翻。5.跃过同伴平举的手做鱼跃前滚翻动作并逐渐过渡到穿越呼拉圈动作。6.根据自己的练习情况结合教师评价,组内讨论进行自我评价。选择练习难度,通过练习反馈进行自我调整。按照练习难度分为三组:基本完成组(A组)、达标组(B组)、创新提高组(C组)。7.请2-3名不同类型的同学示范鱼跃前滚翻动作。8.反应跑练习:背对或面对前进方向,从不同预备姿势开始,听信号转身跑2次。9.复习各种形式的变向跑:“之”字形跑、绕圈跑、折返跑各2次。10.变向跑接力游戏。

【河北石家庄·翟国胜】:我认为该教案有以下几个问题:(1)鱼跃前滚翻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内容,对学生的身体多方面要求比较高,是否可以将两个教学内容调换一下位置,先进行复习内容变向跑练习,充分活动身体的各部分器官组织,再进行新授鱼跃前滚翻的教学;(2)技术是完成动作的方法,是理论,它与技能是有区别的,而技能是完成该动作的能力,所以说学生掌握的是鱼跃前滚翻技术,而不是该动作的技能;(3)教学目标定的高了。两次课让25%的同学比较熟练优美的完成动作,80%的同学能够完成鱼跃前滚翻,可能困难一些,因为每次课主教材的有效时间不会超过30分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很难完成,因此建议在目标上降低一些,当然如果学生都能够熟练掌握远撑前滚翻的动作技能,达成目标可能容易些;(4)根据循序渐进、由易而难的原则,无论是远撑前滚翻还是鱼跃前滚翻,动力的来源都是摆臂前伸及下肢的快速蹬地,做鱼跃前滚翻的目的是假想越过障碍物及遇到危险时的一种自我保护。因此,可以借助跳箱的最上面一层或者折叠的小体操垫子。作者采取钻过呼啦圈的设计很好,也可以由一位或两位同伴在练习者前面手臂拉在一起,起到辅助与保护的作用;(5)教师把学生分为完成、达标、创新三个组别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考虑到技术的难度,练习中存在一些潜在的危险,分组过多可能会影响教师的巡回指导,建议分为两个组即可,可以命名为达标创优组(基本能完成动作的同学或学困生)和勇攀高峰组(比较熟练完成动作的同学)。

【江西南昌·胡敏】:从上述教案部分内容看,课的内容安排和教学设计还是较合理的,具有一定的可行性。翟国胜老师提出的“两个教学内容调换”我也觉得会好些。另外,有些学校由于垫子不多,在“学练法”内容中,要达到一定的练习密度在时间上会比较紧(关键是要看这个案例设计中器材的安排);在通过辅助器材练习鱼跃前滚翻时,除了上述的几种方法,还有一些例如毛巾、书等也可以。安全保护和帮助非常重要。

【江苏南京·李安成】:我认为教学目标与学练法应改为如下表述:

(1)教学目标 :①认知目标:了解鱼跃前滚翻的动作技术结构,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陈述鱼跃前滚翻的动作要领,懂得身体跳跃腾空前滚翻是区别于蹲撑前滚翻的关键,理解变向跑运动在现实生活中的健身意义。②技能目标:5~10名男生有明显的高度和远度,同时滚动圆滑、流畅、动作轻松、协调稳定、姿态优美这样的优秀评价标准;3~5名男生能有跳起动作,同时滚动不够圆滑,动作不够流畅稳定、协调轻松和不够优美的合格评价标准;其他所有的男生有腾起的高度和远度,同时能具有圆滑滚动、动作轻松、协调稳定、姿态比较优美的良好评价标准。③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在集体的环境中互帮互助,团结协作的精神。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积极思维、自我评价的能力,通过艺术体操教学,让学生接受美的教育,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审美和鉴赏美能力。

(2)学练法:①兔跳接前滚翻,体会身体跳跃起、直臂顶肩的动作。②从高处向下做远撑前滚翻,体会手支撑与顶肩的动作。③越过红横幅做鱼跃前滚翻,体会蹬摆充分、身体腾起要有一定高度。④越过不同距离的鱼跃前滚翻,体会手向远处支撑。⑤组合动作:侧手翻—鱼跃前滚翻,体会身体侧向翻转与腾空、滚动的身体感觉。⑥向学生传授一下保护与帮助的方法:现场示范、学生模仿正确的保护与帮助技能,保护者站(跪)立在练习者的侧面,一手托肩,另一手托大腿,帮助练习者缓冲、低头、前滚。

四、高中教案编制技能案例分析

【案例】:

一、教材内容

高中体育课(足球选项):学习脚内侧踢球、停球技术;教学比赛。

二、学情分析

本次课的授课班级为高二年级足球班男生,共45人。学生的体育运动技能虽然有差异,但学生总体身体素质都比较好,组织纪律性和集体荣誉感很强,有比较强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善于学习,加上学生有较强的自学能力,本课采用了讲解、示范、启发、模仿、创新、竞赛等教学方法,以及各种新颖的练习方法。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层层剖析,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在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好地促进学生努力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三、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进一步建立脚内侧踢、停球技术动作概念。

2. 技能目标:巩固提高脚内侧踢、停球技术动作和对球的控制能力、支配能力,发展灵敏、速度耐力等身体素质。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敢、机智果断、胜不骄败不馁的优良品质和团结一致、密切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

四、教法

(一)学习脚内侧踢地滚球技术

教法:(1)讲解脚内侧正面传地滚球;(2)给学生做正确示范动作;(3)学生练习,巡回辅导,纠正错误动作。

学法:(1)踢固定球,做脚内侧踢球、支撑腿站位及踢球部位模仿练习;(2)两人一球,一人用脚底挡球,另一人做脚内侧摆腿练习。

(二)学习脚内侧接地滚球技术

教法:(1)讲解脚内侧接地滚球;(2)教师示范;(3)学生练习,巡回辅导,纠正错误动作。

学法:两人一组,每组一球,一人用脚内侧传地滚球,另一人用脚内侧接球,然后再练习用脚内侧接、传球,两人反复练习。

【浙江湖州·张万永】:我认为,第一,教材内容应改为“教学内容”。教材内容不等同于教学内容,这一点误区很大。第二,学情分析应结合“教学内容”来谈。第三,运动技能目标不够具体,是否能按照“内容、条件、标准”的要求进行规范化、具体化。第四,教法阐述相对简单,无法看出成效,而且对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未作表述。

【浙江宁波·andychar】:这份高中足球选项课教案类似于我们平时上课的一份简案。总的来说思路清晰,简单明了。但没有明确本次课的课次,相应的教学目标也比较笼统,没有突出本课次重点和解决本课次难点的教学策略。该教案细化了本课的学情分析,简化了该课的教法与学法。该课采用传统的教师讲解示范、学生练习、教师观察、纠错辅导、学生反复练习,建议可以采用一些新颖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以便提高教学效果。既然该课是高中足球选项课,那么,最好能增加“课课练”这个项目,以便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最后,第四部分的“教法”可改为“教学过程”,且每个教学步骤应明确相应的组织形式。

【江西赣州·廖全胜】:我认为有两点需要思考:(1)学情分析那一段,后半部分可以不要,改成学生对足球学习情况的介绍。(2)教学目标中脚内侧踢、停球技术可以发展灵敏性,加强合作。至于能不能培养学生勇敢、机智果断、胜不骄败不馁的优良品质,靠某一节课来完成好像不可能。

【浙江金华·邵伟德】:该教案中“学习脚内侧踢地滚球技术”的学法是:(1)踢固定球,做脚内侧踢球、支撑腿站位及踢球部位模仿练习;(2)两人一球,一人用脚底挡球,另一人做脚内侧摆腿练习。这个学法安排至少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其一,练习1与练习2似乎颠倒了,应先进行“一人用脚底挡球,另一人做脚内侧摆腿练习”,后踢“固定球”;其二,这个技术中有三个分解的较为固定的技术关键:一是支撑脚离球的位置;二是摆动腿运行的轨迹;三是触球脚内侧的部位与球体的部位。就这两个练习能解决这些关键问题吗?

【点评与总结】:在上期讨论的基础上,本期着重“学情分析内容;课堂教学目标的格式;学情分析、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教法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网路交流与讨论。在此基础上,还结合了小学、初中、高中案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老师们纷纷提出了各自的见解。就学情分析而言,有的老师提出了学情分析应包括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班级水平、成熟程度、心智发展水平及对所学内容的态度、学生的储备技能(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新授知识所需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有的老师认为学情分析应是学生身体素质情况、兴趣爱好、男女生差异、对本课教学内容的接触程度、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等;还有的老师认为学情分析应包含学生情况、学理情况、教学场地器材、教学环境、教学天气因素;教师教学本身等方面的分析。以上观点主要的差异是“看问题的视角不同”,若从宏观角度来看,学情分析应包含学生、教师、教材、环境、天气等,也就是说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所涉及的各个要素。而从微观角度来看,学情分析只指来自学生方面的情况。到底哪一种视角较为正确?我们认为,两种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学情分析若涉及的面太广,就会造成教案各个要素之间内容重复的现象。因此,从微观角度分析学情较为客观;其次,在进行学情分析时不应面面俱到,而要着重围绕与结合上课的教材内容进行分析,不能空谈,这样才更有针对性。

最后一课教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校本教研;实施策略

一、什么是校本教研

所谓的“校本教研”就是指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 “校本教研”的显著特征是教学研究一切基于学校,一切为了教师。从“校本教研”的内涵可以看出,校本教研能将教学与教研、研究者与实施者、工作与成长融为一体,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条主要途径。

二、开展有效校本教研的策略

1.实现专家引领,分享智慧经验

研究表明,一线教师在开展教研活动时往往会因为缺乏研究规范、研究技能等方面的必要训练和足够的理论准备,造成深入分析问题困难,从而妨碍了教学问题的解决及个人科研能力的提高。因此,就有必要邀请有关学者和专家来校听课、座谈、讲座、深入课堂观摩指导教学,分享他们的经验与智慧,实现专家引领。专家以高水平的专业知识拓展了教师的思路,提高了理论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把教材按照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内容进行分类,然后邀请专家有针对性地进行梳理讲座,大家一起讨论对新课标理念的理解,然后切入一个典型课例,开展集体备课、上课,教研组成员、专家协同听课,课后再坐在一起反思教学设计与实际效果的差距,修改上课的教学设计。按修改后的教学设计再上课,再听课,再进行讨论交流,并将反思写成报告,建立一个课题知识库。

如2013年5月我们邀请了浙江省瑞安市教研员吕老师做了“数与代数的实践与思考”的讲座,听了吕老师精彩生动的演讲,不仅开阔了视野,还起到了释疑解惑的作用,大家深受启发。由于专家是针对教师的“最近发展区”进行指点,很有实效性。另外我们还多次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听课,吸收名师们好的经验教法,提高了理论修养。因此,教师对教学问题的分析和处理能力、评课研讨的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更重要的是,教师们主动参与的兴趣高了,教研的氛围越来越浓厚了。

2.确定教研主题,明确研究重点

校本教研的目的是为了让教师把“工作压力”“专业疑难”“教学困惑”等讲述出来,然后借助教研团队的力量,解决所遇到的教学问题和困惑。各教研组在每个学期的开始阶段都会征求教师教学中的焦点问题、难点问题,经过商量确定一个研究主题。确定了研究的主题,就明确了本学期校本教研的重点和方向。有了科研主题后,再制定计划,通过一个学期的多项学习和实践活动,去探索和研究这个主题。先是学习和科研主题有关的教育理论知识,教育理论对教师的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没有教育科学理论指导的教师只是一个盲目和短见的教书匠。再去学习实践性知识,实践性知识是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来源,它包括教学技术规则、教学经验、教学情境知识、教学决策判断能力的知识和实践化的学问知识。

例如,我们数学教研组本学期的主题是“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践行生本课堂”,通过学习和讨论,我们知道了什么是数学活动经验,为什么要积累和提升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怎么积累和提升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这样就为我们下一步的实践活动指明了方向及打下了理论基础。

3.开展教学反思,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环节。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教学中的典型案例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反思蕴涵着问题假设、研究探索、判断评估,它是一种思考教育问题的态度、方式。在反思过程中,研究者通过对数学课堂教学行为进行观察、分析、诊断,进行多维度的解读和共同研究,将具体的数学教学行为与理论实际联系起来进行思考,给数学教学行为赋予崭新理念,可以加深对教育理论的理解,反过来又指导数学教学实践,提升教师教育实践的合理性。我们要求教师在教学反思时思成功之处,思失误之处,思机智之处,思学生不同见解,思学生出现的问题,思教与学不和谐之处,思教学理论的优缺点等。

浙江省瑞安市广场实验小学(以下简称“我校”)在教学反思实践中采用的是个人反思和集体反思相结合的策略,既充分发挥教师个人的实践智慧,又激发教研组教师的集体智慧,形成强大的团队合力,促成共同提高。教导处要求教师把教学后记作为每课教案的必备项目。各教研组还经常举行教学反思活动,教师们把各自在教学中遇到的困惑和疑难问题放在一起集中讨论,共同寻找解决的方法。

4.开展一课多磨,追求教学精品

“一课多磨”是指教师在教研活动中选取一个课时的教学内容,进行多次的备课和上课,以达到精益求精的目的。各教研组每个学期都要指定一位教师开展“一课多磨”活动,一般对一节课需要“磨”三次以上,对教师个人专业水平的提高作用极大。教师依据本教研组的活动主题,选择一节典型课,进行备课。每次上课以后教师要详细讲述自己的作课意图、教学感受、存在的问题等,其他教师认真听课后进行评课,表扬优点,指出缺点,提出改进点,作课教师根据大家的意见和自己的感想再进行修改,整合。再上课,再讨论,再修改,如此反复多次。这样的“磨课”活动,不再是个体的展示,而是群体的研究行为,突出了教师的合作与互助。尤其是授课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和课堂执教能力,在一次次不厌其烦的“磨课”过程中快速成长起来,其他教师也在参与过程中汲取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和方法。这样的“一课多磨”是一种“载体”,不仅仅磨出了精品课、示范课,更重要的是“磨”出了一批优秀的教师。

例如,本学期数学教研组指定我来上“一课多磨”课,依据“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践行生本课堂”的主题,我选择了《圆的认识》一课来进行探究。从理论学习、教材解读、课前调查、备课、磨课到最后成功上完公开课,历经三个星期,三次上课,三次写出教学反思,四次修改教案的磨炼。在这个磨课的过程中教研组的其他教师都能够认真听课,真诚评课,使我能够分享大家的宝贵经验,不断地进行反思和自我超越,体验到了专业成长的快乐。

5.开展同课异构,彰显教学个性

开展“同课异构”活动也是我校各教研组的必备活动。开展这项教研活动要求不同的教师选择同一课时进行备课、上课。这项活动能够大大激发教师教学研究的兴趣,由于不同的教师确定的教学目标不同,组织教学的内容不同,选择的教学方法不同,教师的个人教学风格也不尽相同,因此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在听“同课异构”课时,老师们的兴致总是很高,期待上课的教师能够展示出各具特色的教学设计和教学风格。

例如上个学期我们教研组开展“同课异构”的是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的《找规律》一课,两位老师就上出了不一样的味道。潘老师年轻有活力,大胆开放课堂教学,善于调动学生的兴趣并能很好地捕捉学生生成的问题。所以课一开始她让学生欣赏了有规律的图形后,就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出有规律的图形,接着紧紧抓住学生生成的教学资源,师生共同探究图形的规律。另一位虞老师有着十几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形成了沉稳老练的教学风格,所以她选择了让学生观察主题图,合作探究图形规律的教学方法,来展开教学活动。在学生的活动过程中,虞老师及时调控并加以指导,让学生体验到了生活中的规律美。

随着新课程的再次启程,在课堂教学中还会遇到很多理论、实践层面的问题,我们将立足学校,逐步完善校本教研制度,依靠教研组的力量,以高涨的热情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不断引领教师专业素养向更高层次提升。

参考文献:

[1]朱宁波.中小学教师与专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M].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