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卫生院中医医生工作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医科自2017年12月31日住院部成立以来,为满足基层人民群众对中医药的要求,弘扬中医文化,落实中西医并重的工作方针,我科医务人员积极运用中医知识为广大群众解决病痛,减轻群众疾病负担, 现就今年的中医科工作总结如下:
一、宣传发动,营造氛围。
营造中医文化氛围,制作中医宣传板10块,大力宣传中医适宜技术,宣传中医的“简便验廉”,缓解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开展中医科普知识宣传4次,大力宣传中医治未病,中医养生,开展健康教育讲座2次,为广大人民群众讲解地产中医药知识的应用,高血压,糖尿病的中医养生。制作中医健康教育处方4种,300份,让更多的人民群众了解中医,发扬中医。
二 医院开设特色治疗项目。
充分利用中医药为广大患者服务。医院大力推广中医适宜技术10项,推广中医适宜技术新技术4项,截至12月1日,门诊就诊人次500人/次,门诊总收人****元,住院总收入******元。住院就诊人次500人/次。开展针灸400人次,拔罐120人次,牵引30人次,艾灸28人次,,刮痧55人次,推拿180人次,8。
三 加强配备。
(一)设立了标准化的中药房,中药库。
我院中药房有中药饮片300种多,中成药(含中药胶囊,颗粒,口服液,外用药,针剂等)123种,占药房药品数量的60%。中药饮片质量均符合有关规定,无假药,劣药。
(二)设立了中药煎药室,配备了中医煎药人员。
(三)医院大力对中医科进行宣传,扶持中医工作,配备中医器材,诊桌,诊椅,诊察床,针灸针,艾条,火罐,电磁治疗仪,熏蒸筒,电针仪,牵引床,艾灸仪,艾灸盒,煎药罐等为广大人民服务。
(五)并定期派中医人员,到村卫生所进行中医业务技术指导,让更多的医务人员掌握中医适宜技术。
四、存在问题
(一)中医药技术资源等仍然不足,使中医科室的设置及业务的开展明显受限。
中医药健康教育工作是卫生服务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为全面落实国家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有关要求,为进一步促进项目完成规范化,我院领导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实施,将工作落实到位。以下是我院2018工作总结:
一、组强措施情况
年初制定了项目工作实施计划,成立了领导小组及技术指导小组,组织乡村医生召开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规范培训会,对“0-36个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项目、“65岁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项目、中医保健等相关内容进行培训。培训人数8人。
二、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管理老年人456人,其中接受中医药服务管理老年人256,;0-36个月儿童数329,其中接受中医药服务儿童125人次。全年开展中医药管理专项培训1次、中医健康教育讲座2次、公众健康咨询活动1次、健康宣传专栏2期、播放中医健康影音资料1种,发放中医健康宣传折页2种,累计发放中医药宣传资料300余份。
三、存在问题
1、专业人才紧缺,师资培训不到位,大部份医务人员专业性不强,问诊经验欠缺,评价结果无法反应老年人身体状况,群众不易接受。
2、工作压力大,基本公共卫生工作启动以来,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人员及乡村医生工作极端繁忙,而绩效工资未得到提高,缺乏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影响项目工作顺利开展。
3、工作刚启动,加上广大人民文化水平不高,群众对药健康服务的意义认识不够,不配合工作开展。
关键词:辅导员 微平台 思想政治教育 对策
现代社会,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微博、微信继博客、QQ空间等之后异军突起,掀起了微平台的“微”热潮。大学生好奇心强烈、更喜欢也更能接受新鲜事物的挑战,微媒体已成为大学生们目前接受度最广的网络应用平台,而这部分受众群又恰恰对所接受信息的辨识能力较弱,理性不足。因而依托微平台,与学生进行多方面的交流,在其中进行相关的管理和控制,势在必行。
1 案例简介
1.1 案例1
2014年9月,笔者正式接管2011级学生,9月开学报到后不久,大部分11级学生便开始了为期两个月的实习生活,在这2个月的时间里,同学们几乎都在实习单位,平时不能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沟通方式大多集中在短信、飞信等。省内的学生联系起来还相对便利一些,但2011级化学专业有30位新疆籍学生,大部分的新疆同学在回家后都会停用金华的号码,而家庭电话虽然学校有记录,但由于语言问题,无法进行有效地交流,对新疆籍同学进行有效地管理困难重重。后来,通过创建微信群“11级化学家们”,将每一个11级新疆籍的同学都加了进来,在群里,可以通知、联系同学、进行交流等,为与离校的新疆籍同学们保持联系创设了条件。
微信平台的使用,还能通过学生们发表的状态等,适时地了解学生的心中所想,第一时间对学生进行相应地疏导。同时,通过学生们的心情动态,将其作为素材,可以更好地对其他学生进行教导。此外,通过创建公众平台,就业信息、学院新闻等,也为学生获取多方面的信息拓宽了渠道。
1.2 案例2
微信具有参与主体广泛、信息传递及时、交流互动性强等传播特点,这使其在突发事件中有效弥补了其他媒体的不足,在信息传播和应急处置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反之,也正由于微信具有转发和评论的互动功能,使得某个话题经过多次转发和评论就可能迅速变成多人参与讨论和点击分享的话题。因此,微平台的独特性使其成为双刃剑,关键在于我们如何运用它。
2014年12月,浙江师范大学一年级学生发生一起意外坠湖事件,使得笔者对当下网路传播对学生工作、校园稳定有了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体会。记得当时得知这一消息,笔者第一时间就想到逛逛朋友圈,刷刷微博,看看有没有一些错误的信息在传播,果不其然,对于这一事件众说纷纭,其实是一个很单纯的事件,当时救助得当,这一学生也一切平安,可还是有一大堆的跟帖和揣测。后来经过努力,网络上不正确的信息得到了及时地澄清。但这一事件对笔者的触动还是挺大的,现在的微平台由于其随时随地性、自发性都让信息的传播不管是从速度、深度还是广度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境界。
因此,提高网络危机公关意识和能力,迫在眉睫。
2 辅导员依托微平台提升育人效能的对策
2.1 辅导员要树立自觉主动地运用微平台的意识
高校思政工作者应正确看待并重视微平台,首先从自身出发,每位老师都应熟悉使用微博、微信等微平台。一方面,多使用微平台消息,传递正能量;另一方面,通过微平台,定期观察学生动态,及时对学生的网络舆情进行监管,便于辅导员老师第一时间制定对策,对症下药。
以笔者身边的高校辅导员为例,虽然近80%都开通了微信,但能够坚持每天适时地一些就业咨询、学院动态、个人心情的,只有不到40%。而在这40%的人群中,只有近20%的辅导员把微信当作互动平台,能够及时地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大部分的辅导员只是在朋友圈转发官网信息,提醒同学们每个阶段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年级动态消息等等。这就使得很多学生们并不爱加辅导员的微信,一方面,辅导员的微信也只是转发事务性的消息,另一方面,学生们觉得自己的生活反倒被辅导员们“监控”了,失去了自由。因而,辅导员们一定要树立自觉主动地运用微平台的意识,主动地添加学生们为微信好友。
2.2 辅导员要扮演好微平台中的角色
记得在一次与学生地交流中得知,学生们除了创建有笔者加入的班级群外,为了更加自由地交流,还另外创建了一个群,里面没有老师,只有班级的同学,相信很多辅导员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当其加入到一个班级群后,这个群就变得特别冷清,大家只在群里说一些通知等,看起来风平浪静、一派祥和,其实早到另一个群里谈笑风生去了。因而建议辅导员们要适时地调整战略,在网络世界中、微平台中,让同学们看到一个更加真实地自己,在朋友圈也发一发自己的日常琐事、心情等等,偶尔也和同学们感慨一下郁闷的事情,学会将心比心,学会和学生们建立一种更加和谐的朋辈关系
2.3 多渠道建立微平台及其反馈机制
班级可以成立微信讨论组,经常地一些同学们关注的时事政治、就业信息等内容的微信,同时还可以从事班务公开、班级活动报道等工作。在加强宣传和教育的同时,还应当设立反馈小组,加强外部的监督和反馈。基于学生们日程学习和生活的特征,可以创设以寝室长和党员干部为主线的监督反馈小分队。以寝室为单位,由寝室长和寝室党员干部一起,负责监督同寝室室友的微平台使用情况,及时地反馈给年级辅导员。
3 启示与思考
微平台的兴起,促进了信息时代个性化传播的实现。高校学生是微平台应用的重要群体,微平台也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地必要载体。在对提升学生微平台运用的探索进程中,笔者作了如下思考:
首先,高校应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和利用微平台汲取信息,了解微平台传播的特点和传播内容;
其次,高校应从不同层面,如教师、学工部门等运用微平台提升自己工作的效率,加强对学生微平台使用的监督和管理,同时,引导学生正确区分自媒体虚拟交往世界与现实社会交往世界,自觉合理地使用微平台;
最后,高校应重视学生微平台舆情监督和管理,做好引导工作。
此外,在依托微平台进行育人进程中,还应当重视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怎样唤起高校重视培养师资队伍、进行高校微平台普及教育;
第二,如何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微媒体,合理利用微渠道汲取有用信息,摒弃糟粕等。
总而言之,依托微平台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对于我们来说,可谓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钱B.高校辅导员微博的影响力提升对策研究――以新浪微博为例[J].学理论,2012(34).
Key words: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people-oriented concept;management of students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32-0272-02
0 引言
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将学生的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将管理的重点放在学生身上,将学生的心理需求作为重点,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高职院校应将以人为本的理念应用到学生的管理工作中,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普及,努力建设新型师生关系,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1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现状
1.1 管理方法单一 传统的管理模式将学生作为客体,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管理,教师则通过用传统的教育管理理念对学生进行灌输,让学生按照教师的意愿来完成各项任务。这种封闭式的管理模式大大降低了师生关系的融洽,使得学生的主权人格意识丧失,以人为本的理念不强,从而导致学生的综合素质难以得到有效提升。
1.2 教师队伍的非专业化 高职院校的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其中不乏有不专业的教师,这些不够专业的教师在平时的管理工作中缺乏经验,难以做到以生为本,在管理中缺乏和学生的沟通,工作质量得不到合理的保证,学生的诉求得不到合理的解决,这样直接影响了学生的管理工作。
1.3 办学模式对管理工作的影响 高职院校的办学模式一般是前两年在校学习,后一年参加实习。这样的话,三年的课程需要在两年的时间内全部完成,为以后的社会工作实践增加理论基础。两年内完成三年的课程,使得学习的时间排的很紧,学生的课时增加,上课的时间占了学生的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压力加大,学习知识难以在短时间内消化和吸收。学生在学习完理论知识参加社会实习后,因为环境的改变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不适应,这些不适应表现在各个方面。综上这些问题都给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难度。
1.4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难以做到位 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当今激烈的社会竞争和严峻的社会就业形势下,普遍有着较大的心理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就不能单单停留在表面,或者忽略对学生的心理辅导,这样会导致学生的心理健康出现问题,一些学生可能会采取不合理的措施缓解压力,所以,将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做到位很重要。
2 以人为本模式管理的内涵
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就是在管理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学生作为管理的主人,以学生为基础,将促进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作为管理的最终目标,将满足学生的需求作为自己的需求。
2.1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将尊重学生作为标准,尊重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努力将工作环境营造成理解、合作的氛围,将提高效率和质量作为工作的目标。
2.2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就是将学生作为学校管理的重心,在管理的过程中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利用学校的丰富资源,以为学生提供全面服务作为自己的责任。
2.3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重在倡导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教育方式是非强制性的,这样更容易在学生心中形成一种较强的说服力,从而达到让学生参与自我管理的过程。
3 高职院校以人为本管理的必然性
3.1 学生个体的需求 以人为本的管理就是将发展学生的全面素质作为目标,承认个体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思想活跃,接受新知识能力强,在管理的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发挥学生潜能,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3.2 社会发展的需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社会的性质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知识性经济已成为社会的主体经济。信息社会的多样化和个性化特征对个人和社会都是重大变革,如何适应多样化个性化的信息时代呢?这就需要个人加强主体意识,关注自我的全面发展,将培养正确的兴趣和合理的价值观作为目标。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应趋向于多样化和多元化。
3.3 院校自我发展的需求 传统的院校管理方式将学校作为管理的主体,学校是绝对的管理者,通过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来管理和控制学生。这种传统的方式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作用。但也由此带来了很多弊端:这样严格僵化的管理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厌学情绪很多学生甚至直接逃课,依赖性很强,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样下去,会丧失学校的竞争力,以学生为本不能仅仅当口号来喊喊,还应作为实事来抓。
4 高职院校以人为本管理模式的实施
4.1 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实现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是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最终目标,学校教育应将学生作为主体,关注学生情感、关注学生人格和道德发展。让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自己作为自己管理的主人,只有树立这种以人为本的思想,才能在各项的工作中将学生真正做到成为主人,才能做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平时的管理中,必须强化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让学生真正做到成为管理和教育的主体。
4.2 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师生双方具有平等的权利,彼此应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以此形成良好的管理氛围,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对教师作用的无视,而是一种师生关系的重建。师生间能进行平等的交流和沟通,这种交流和沟通能够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4.3 制定科学合理的制度 学生的管理制度应以尊重学生的发展为基础,紧紧围绕以学生为本的思想,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符合学生成长的管理制度,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传统的学生管理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性和人格,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建立科学合理的学生管理制度是当务之急。
4.4 构建有特色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根基,充分利用校园文化中的一些规范来影响学生的行为,达到用校园文化促进学生管理的目的。校园文化能影响学生的价值观、道德观等各个方面,高职院校应加强自身的校园文化建设,推进校园文化的发展,加强人文教育,将打造适合学生成长的校园文化作为重要任务来抓。
4.5 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 学生管理要想实现以人为本,首先要调动学生的自我管理积极性,并将此作为一切管理的根本。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校管理工作中,从工作中进行自我思考和评估。学生的自我管理能满足学生精神上渴求独立的心理,还能激发学习的积极性。这种学生的自我管理方式能极大地增强学生的自我管制能力,有利于学生的责任感和主体意识的培养,是以人为本管理模式的最终体现。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卫生厅、省中医药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中医药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文件精神,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与优势,为广大农村提供中医医疗技术和预防保健服务,满足农民群众对中医药的需求,巩固完善农村初级卫生保健网,促进农村中医工作全面发展。
二、创建目标
从2013年12月份开始,以《省级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市、区)建设标准与评审细则》为标准,利用3年时间,建立健全以区中医院为龙头,以区人民医院、乡镇卫生院中医科为枢纽,以社区卫生服务站和农村村卫生室为基础的三级中医医疗保健服务网络,逐步建成中医机构设置合理,设施配套,专科特色突出,集预防保健、医疗科研、康复促进、健康教育于一体的中医服务体系,以简便、高效、优质的服务,不断满足广大群众日益提高的中医医疗保健需求。通过精心组织,宣传发动,狠抓落实,强化重点,规范管理,力争在2015年12月底前,全面完成创建省级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区工作。
三、各单位职责分工
(一)区财政局:中医药事业费实行财政预算单列,占全区卫生总事业费10%以上,或近3年年增长比例高于卫生事业费的增长比例,用于中医药基础条件建设、服务能力建设、人才培养等工作;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中落实一定比例用于中医药预防保健工作。
(二)区发改委:将中医药工作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在项目投入上给予倾斜。
(三)区卫生局:1.将中医药纳入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协调制定区中医药事业发展规划并积极协助组织实施。2.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有分管负责人,配备专职干部,分管领导和专职干部熟悉中医药政策、中医药管理知识和中医药工作情况。3.把中医先进区创建工作纳入各级医疗业务单位的年度考核内容以及院长绩效考评内容。4.制定全区中医药工作发展规划以及中医药人才培养计划;建立健全区中医药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实行目标管理。5.定期召开中医工作专题会议,调查研究全区农村中医药工作开展情况,安排部署整改措施,切实解决存在的问题。6.督促指导医疗机构的中医建档建账工作,建立健全全区中医药工作综合台账。7.负责实施中医药人才培养工作。
(四)区人社局:制定中医药人才引进方案,对中医药人才引进采取倾斜政策,充实补齐中医药人才缺口。把中医药适宜技术纳入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城乡合作医疗报销范围并适时提高报销比例。
(五)区药监局:加强医疗机构和药品市场的中药质量监管。
(六)区中医院:1.床位数达到二级甲等中医医院要求。2.一级临床科室达到10个以上(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骨伤科、眼科、针灸科、推拿科、肛肠科、皮肤科等)。3.医院和临床科室命名规范,符合《关于规范中医医院与临床科室名称的通知》要求。4.设备配置符合《中医医院设备配置标准》要求,积极配置中医诊疗设备。5.开展中医药文化建设,从服务理念、行为规范、环境形象等方面体现中医药文化的特点。6.中药房设置达到《医院中药房基本标准》要求,中药煎药室符合《医疗机构中药煎药室管理规范》要求。7.信息化建设达到《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基本规范》要求。8.区中医院院级领导班子中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不低于60%;中医类别医师占医师比例不低于60%;中药专业技术人员占药学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不低于60%。9.开展3个市级以上中医特色专科专病建设(含针灸理疗康复特色专科),形成两个以上在我区有影响的中医专科(专病)。10.急诊科(室)具备常见危急重症的救治能力,常见危急重症救治成功率不低于80%。11.制定并实施各临床科室常见病及中医优势病种中医临床诊疗方案。定期对方案实施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及评估,优化诊疗方案。12.中医类别医师熟练掌握本专业中医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含中医诊疗技术操作及常用中药方剂应用等)。13.积极采用中医非药物疗法,开展中医诊疗技术项目(以医疗服务收费项目计算)不少于60种,中医非药物疗法人次占医院门诊总人次的比例不低于10%。14.住院病案甲级率达到90%,中医处方书写符合《处方管理办法》、《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要求。15.积极使用中药饮片,门诊处方中,中药(中药饮片、中成药)处方比例不低于60%,中药饮片处方比例不低于30%。16.病床使用率不低于95%。17.在区中医院设立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有专门的示教室,配置视频会议系统、录音录像等设施设备,制定完善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制度,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18.建立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师资队伍,并以师资为主要成员成立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专家指导组,建立长效的业务指导机制。19.分层分类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1)推广《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第一册系列丛书,重点向基层临床类别医师和以西医为主的乡村医生推广临床简易、安全的中医药适宜技术和中成药合理应用知识。(2)推广《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第二册系列丛书,重点向基层中医类别医师和以中医为主的乡村医生推广针灸、刮痧、拔罐、敷贴、推拿、熏洗、耳压等临床常用的中医药适宜技术。(3)推广《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第三册系列丛书,重点向区中医院中医类别医师推广平衡针、铍针等中医药新技术。20.开展中医药康复服务。应用中医药康复手段,结合现疗方法,对中风后遗症、肢残等疾病进行康复治疗。21.区中医院设立中医预防保健科室,积极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并对乡镇卫生院中医预防保健工作进行指导。22.开展中医药人员和乡村医生知识与技能培训,有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有具体培训计划和措施,并注重培训的正规划、系统化,近3年辖区内区医院、区中医院、乡镇卫生院、农村村卫生室中医药人员均参加一次以上培训,培训率达到100%。23.开展中医药健康教育服务。负责资料提供和组织乡镇人员培训。24.农村居民中医药常识知晓率不低于90%,对区中医院中医药服务内容知晓率不低于85%,对区中医院中医药服务满意率不低于85%;区中医院中医药人员对中医药相关政策知晓率不低于85%。
(七)区人民医院:1.中医临床科室达到《综合医院中医临床科室基本标准》要求。2.中药房设置达到《医院中药房基本标准》要求,中药煎药室符合《医疗机构中药煎药室管理规范》要求。3.门诊、病房等诊疗工作中执行有关中医药标准规范,开展中药饮片、中成药、针灸、推拿等不少于4种中医药服务。4.中医临床科室病床使用率大于80%,门诊日均中药饮片处方数和中医非药物疗法人次占本科室门诊人次比例不低于70%,日均门诊人次占全院日均门诊人次比例不低于5%。5.建立并完善中医临床科室与西医临床科室的会诊、转诊制度以及体现中医药特色的三级医师查房制度,把中医药服务拓展到西医临床科室。全院平均西医临床科室申请中医会诊次数大于6次/月;请中医会诊的西医临床科室占全院西医临床科室的比例大于80%。6.农村居民中医药常识知晓率不低于90%,对区人民医院中医药服务内容知晓率不低于85%,对区人民医院中医药服务满意率不低于85%;区人民医院中医药人员对中医药相关政策知晓率不低于85%。
(八)乡镇卫生院:1.全区镇卫生院均设置中医科和中药房,达到《镇卫生院中医科基本标准》要求。2.90%以上镇卫生院须设立1个以上中医诊室和1个以上其他中医临床诊室(包括针灸、推拿、理疗、康复、养生保健室等),并集中设置,在装修装饰上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形成相对独立的中医药综合服务区。3.根据中医临床诊室设置情况配备中医诊疗设备,包括针灸治疗床、推拿治疗床、推拿治疗凳、针灸器具、火罐、TDP神灯、中药雾化吸入设备、刮痧板、电针仪、艾灸仪、智能通络治疗仪、颈腰椎牵引设备、中药熏蒸设备等。4.设置中药房,配备中药饮片柜(药斗)、药架(药品柜)、调剂台、药戥、电子秤、消毒锅、标准筛等,配备中药饮片不少于300种;提供煎药服务。5.乡镇卫生院中医药人员占医药人员总数比例不低于20%。6.乡镇卫生院能提供基本的中医医疗服务。7.乡镇卫生院门诊中医处方(包括中药饮片、中成药和中医非药物疗法)数占全院处方总数比例不低于30%。8.乡镇卫生院开展中医体质辨识服务,根据居民不同体质开展健康指导,并在居民健康档案中予以记录。9.开展中医药健康教育服务。乡镇卫生院能运用中医药理论知识,在饮食起居、情志调摄、食疗药膳、运动锻炼等方面,对农村居民开展养生保健知识宣教等中医药健康教育。10.农村居民中医药常识知晓率不低于90%,对乡镇卫生院中医药服务内容知晓率不低于85%,对乡镇卫生院中医药服务满意率不低于85%;乡镇卫生院中医药人员对中医药相关政策知晓率不低于85%。11.针对农村老年人、妇女、儿童以及亚健康人群等重点人群制定中医药保健方案,指导开展具有中医药特色的食疗药膳、情志调摄、运动功法、体质调养等养生保健活动。12.运用中医药知识和方法,开展不少于3种慢性病(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慢性支气管炎、肿瘤、骨关节病等)患者健康管理服务,对农村相关危险因素进行中医药行为干预。13.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积极参与传染病的预防工作。
(九)农村卫生室:1.至少配备电针仪、TDP神灯和中医治疗包(箱)(内含针灸器具、刮痧板、罐具、艾条等)等中医诊疗设备。2.40%以上的农村村卫生室配备中药饮片不少于100种,或者由乡镇卫生院统一配送;其它农村村卫生室配备中成药不少于50种。3.每个农村村卫生室至少有1名以中医为主或能中会西的乡村医生。4.农村居民中医药常识知晓率不低于90%,对农村村卫生室中医药服务内容知晓率不低于85%,对农村村卫生室中医药服务满意率不低于85%,农村村卫生室中医药人员对中医药相关政策知晓率不低于85%。5.每个农村村卫生室采取多种形式举办中医药预防保健科普宣传,每年不少于4次。6.农村村卫生室中医处方(包括中药饮片、中成药和中医非药物疗法)数占处方总数比例不低天30%。7.农村居民中医药常识知晓率不低于90%,对农村村卫生室中医药服务内容知晓率不低于85%,对农村村卫生室中医药服务满意率不低于85%;农村村卫生室中医药人员对中医药相关政策知晓率不低于85%。
(十)农村合作医疗办公室:1.将区中医医院纳入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将乡镇卫生院设立中医科、农村村卫生室提供中医药服务作为纳入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的必备条件。2.将中医药服务项目(包括中医药适宜技术)、中药品种(包括中药饮片、中成药、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纳入新农合补偿范围。3.制定降低中医药服务起付线、提高补偿比例等鼓励政策,补偿比例提高不少于10个百分点,引导参合农村居民选择应用中医药服务,制定应用中医药治疗优势病种的鼓励政策。
四、实施步骤
(一)启动阶段(2013年12月28日-2013年1月30日):成立区创建省级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区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制定创建工作相关政策和措施,召开省级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区创建工作动员大会。各责任单位制定工作方案并召开本单位创建工作动员会,营造创建氛围。
(二)实施阶段(2013年2月1日-2015年2月1日):分解指标,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根据工作要求分年度对各责任单位的创建工作进行考核,实行创建工作目标责任制管理。各责任单位按时完成各项创建工作任务,各项指标均达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