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职业道德与法律

职业道德与法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职业道德与法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职业道德与法律

职业道德与法律范文第1篇

课程定位与教学目标

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课是中职德育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新版教材《职业道德与法律》紧紧围绕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遵循职业教育教学规律,课程内容包含:个人形象礼仪,职业道德修养;弘扬法治权威,程序正义维权;犯法罪预防,民事经济活动等章节,职业礼仪、劳动维权、婚姻家庭、环境保护等内容更紧贴中职学生生活实际,也是中职学生走上社会的必备知识。这门课程,对增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推进素质教育,培养时代新人,具有重要意义。中职法律基础知识课究竟如何定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它不同于道德教育,不同于法律渗透,也不同于知识传输。我们可以依据教材、大纲,根据学时安排,结合时事,结合社会职业道德与法律,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让这门课程变得生动、有趣,接地气。因此,如何改革教学方法,使这门课程讲好讲活,达到预期目的,很值得从教者探索和尝试。

多形式开展教学活动

大多中职生文化基础薄弱,接受道德法律教育的悟性也偏差;《职业道德与法律》课不如其他专业课程形象生动,对学生的吸引力也不强,如何结合教材,有效开展课程教学,我们尝试在教学中以典型案例为引导,以身边事件来说法,以学生需求为重点,以有效防范为目标,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根据教学内容,进行重点教学 教材内容重点之一是让学生懂得道德与法律的区别和界线,弄清什么行为违纪、什么行为违法、什么行为受道德谴责、什么行为受法律保护。为理清这一概念,我们以发生在北京一武校学生斗殴事件为案例,说明道德与法律的界限。2015年北京某武校学生在学校食堂就餐时因插队而发生纠纷,经值班老师劝阻和平解决。事后当事人互不服气相约决斗,斗殴中掐脖子致一方当事人窒息死亡。就此案例,组织大家分析:①就餐插队是道德问题,行为人不遵守公共秩序,轻者受批评教育,重者受纪律处分。这些都是道德范畴。②相约斗殴致人死亡,就触犯了法律,要受刑法制裁。③如果斗殴致人轻伤不够刑事处罚,那有可能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受行政处罚。后两者都超出了道德范畴,是法律问题。经过以上的分析,学生很容易就清楚了道德与法律的区别。《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内容多,课时有限,不能面面俱到。教学过程要突出重点敢于取舍,善于取舍。在教学案例列举中,也要有针对性的选择与中职专业相关的案例,上课时尽量选择适合学生专业需求,让学生更易接受。如幼儿教育专业的学生侧重挑选《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及校园伤害事故等相关案例;旅游专业的学生主要选择旅游法规的案例;机械电子、建筑工程专业学生多讲一些安全责任方面的法规案例。这样有的方矢的重点教学,能够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质。注重教学效果,实施案例教学 例如,关于“民事法律关系面面观”一课中关于“民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的讲解,我们着重于未成年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进行讲解。例如,赵青同学(16岁)在学校统一组织参加的全国性计算机大奖赛中获得一等奖,得价值4000元的电脑一台。按学校与参赛学生事前签订的书面协议约定:学生所获奖品归学校所有,学校按奖品总价值5%的钱作为奖金,奖励获奖者。请同学们分析,学校与参赛学生签订的协议具有法律效力吗?对此身边的事例,学生兴趣很浓,看法不一,有同学认为赵青是代表学校参加比赛的,奖品应归学校所有,而且有书面约定。有同学认为,赵青是未成年人,无能力与学校签定财产协议,应认为无效。通过此案例讨论,同学们很快领会了民事权利能力,民事行为能力的相关概念及含义。明白自己在民事法律关系中所处的位置。每一次的案例教学过程都要明确向学生提出要解决的问题,要突出知识点,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分析案例,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深入的思考。教师针对社会热点,进行目的性教学 结合学生比较关注的,如网络上广泛流传的“艳照门”事件,我们就在“公民的人身权利”课程里的作为一个案例素材,和学生讨论,谁是事件的受害者,为什么“传播那些东西是犯法的”。老师意在引导学生注意自我保护,学会如何保护自身隐私及尊重他人隐私等。并告诫教育他们,树立正确的性观念,不要盲目追星。事实上,很多所谓敏感的热点话题,都可以以案例形式引入课堂,让教育贴近社会,贴近学生的生活与思想实际,从而更有效。

结束语

职业道德与法律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职;职业道德;法律教学;案例教学

在当前的职业教学中,职业道德与法律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并且用人单位也越来越重视职业道德的考核。因此,有效地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及法律教学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个人认知,为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与个人价值的实现提供应有的支持。

一、案例教学的实施原则

案例教学法的实质是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与讲解,帮助学生进行相应知识的了解与掌握,可以适用于多种学科的教学中,其中对于意识范畴的教学而言更加实用。在案例教学的带动下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个人能力,对于积极的教学氛围的营造也是十分有利的,但是在实际的实施中需要按照相应的原则来开展实际的教学。首先,教师需要从意识上进行转变,充分发挥出自身的引导作用,在教学中通过案例的引出带动学生积极地进行问题的探讨,从而将学习的主体地位交还给学生。其次,在教学方式上可以结合实际的教学现状进行安排,对于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而言可以结合身边的案例进行讲解,从而增强学生的理解与重视。同时,理论联系实际才能发挥出职业道德教育与法律教学的真正作用,为学生个人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指明方向。

二、中职院校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在市场经济的带动下,部分教师的价值观受到了较大影响,在具体的职业教学中也更加侧重于技术教学,因而对于职业道德教育与法律知识的讲解有所欠缺,这种现象虽然在近年来有所改善,但是学生的学习意识却没有得到应有的改进。单一的教学方式与枯燥的教学内容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其实际的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提升。这对于学生的成长与个人能力的培养十分不利,需要在教学方法与形式上进行有效的改进,以便于更好帮助学生融入到社会实践中去。

三、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中案例教学及其运用

1.讲解法

在进行案例的选择时,需要尽可能地贴近人们的生活,这样既便于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同时也可以引发学生的深思,引以为戒。在讲解案例之前需要通过简短的理论知识来做铺垫,然后再将案例抛出,引发学生的探讨与学习。讲授《避免误入犯罪歧途》中,教师向学生们讲述了19岁的小佳偷走残疾人鑫鑫900元治病费用,耽误了鑫鑫最佳的治疗时间最后双腿截肢。小佳这种行为已触犯刑法,故以盗窃罪判处其一年有期徒刑,并罚款1000元。教师告诉学生,若按照小佳的盗金额,还构不成犯罪,但其所盗窃的对象是残疾人,并且造成残疾人双腿截肢的重大后果,带来的危害性极大达到了犯罪标准。通过专业性的总结帮助学生明确地知道犯罪是非常严重的行为,并且一旦触及到法律就会给自己的人生造成无法抹去的污点。

2.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阅读相应的案例或者观看相关的视频,让学生进行问题的分析。例如,讲授《依照程序维权》时,引入案例如下:李某在舅舅的织布厂上班。9月末,李某向自己的舅舅讨要3000元工资多次,未果。为了能够要到工资,李某绑架舅舅的小儿子,并电话威胁舅舅发放自己应得的工资。当李某看到舅舅及其妻子赶到,立即把其儿子高高举起,并恐吓他们要把孩子狠狠摔在地上。之后李某被制服,法院最终以非法拘禁罪拘役李某五个月。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针对该案例进行积极的探讨,并且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最终让学生明白,有些事情是可以通过法律武器来进行维护的,从而使学生加深对于法律的认知,法律的存在不仅仅是惩罚坏人,同样也是保护正义的有效武器。

3.重视课中的讨论环节,增强学生的认知

就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而言,其教学内容是比较抽象的,在案例教学的引导下可以通过真人真事来提高学生的关注度,并积极地投入到问题的探讨中。如孕妇A因身体不适到某医院就诊,因费用过高无法支付,医院选择先救人,但是家属拒绝术前签字,致使病情严重,孕妇死亡,医药部门鉴定该医院无需承担责任。在这个案例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在道德与法律面前,应该如何抉择,鼓励学生提出多方面的见解。在讨论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个人认知,同时在语言组织能力及分析能力的培养上也是非常有利的。严厉的批评与频繁中断学生的发言是非常不可取的,需要教师重视倾听与分析,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营造较好的环境。在具体的应用中,需要始终抓住教学的重心,并且可以结合多种教学方式来开展,单一的采用案例教学也是非常不可取的,需要在实际的教学中引以为戒,从而更好地促进中职教育的全面发展。加强中职学校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中的案例教学,可以极大地提高其教学效果,同时在活跃课堂氛围上也能发挥出较强的实用性。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要掌握好相应的技巧,对于案例的选择需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同时重视案例教学的实用性,不要仅仅停留在表面上,这样才能确保其教学目的的实现,为中职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曾晓芳.《职业道德与法律》课堂的案例教学法运用[J].世纪桥,2012

职业道德与法律范文第3篇

关键词:游戏应用;认识自我;评价方法

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是我校中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必修课。课程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学习使学生意识到良好的职业习惯和道德对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增强法律意识的重要性。良好的职业习惯和道德与自身的良好形象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对于学生来讲,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就是课程的重点之一。要提升自己,首先应该做的是清楚地认识自己。因此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开设的第一课就是清楚地认识自己。

学生处在14~18周岁这个年龄阶段,心理和思想尚不成熟,也可以说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渡期,对于自身的认识还不是很全面。要提升学生的良好形象,要让学生意识到每个人的独特性,要做自己人生的主人,既不能盲目地自我欣赏,也不能一味地自我贬低,要教育他们在客观分析自己的基础上,正确地评价自己,这样才能使其得到良好的发展。

古语有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借鉴了四种正确认识自己的方法,它们分别是比较法、自评法、他平法、心理测验法。其中第四种心理测验法在学生刚入校时,在心理学专业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心理测试工具就已经做过。此文中的游戏主要运用于自评法、他评法和比较法。

一、自评法

自评法也就是自我评价法,通过分析自己,从生理、心理、社会等多方面来评价自己,认识自己的外在特征,把握自己的心理因素。通过内心的分析和剖析全面认识自我,目的在于及时改正自己的缺点。

通过讲解自评法,在课程进行中引入游戏,让每个同学拿出一张纸写出“我是xx样的人”这样的描述语句10条,要求学生从生理、心理、成绩、为人等方面全面评价自我。这是清楚认识自我的第一步。游戏的引入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减少课堂不和谐情况的发生,还可以使学生静下心来,心平气和地对自己做一个评价,这对于学生将来的发展也是有很大益处的。在游戏之初,教师要进行描述上的抛砖引玉,如:我是一个性格开朗善于结交朋友的人,我自己不是很自信,遇到事情优柔寡断,我爱跳舞,我崇拜舞蹈家等。

二、他评法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意思是说我们可以从他人的行为或者他人对我们的评价当中思考我们自身的行为和得失。透过他人评价的这面镜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见自己和评价自己。相比自评法而言,他评法某种程度上更为客观、公正。

通过讲解他评法,可以在课程进行中引入游戏。让每个同学再拿出一张纸写出自己对同桌的一个描述“她(他)是一样的人”,之所以会选择同桌,是因为之前进行了访问,调查学生认为自己在学校期间最为了解的人是谁,有76%的同学选择的是自己的同桌。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来自同桌的描述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三、比较法

比较法其实来源于几方面:一是与别人比较,要善于吸收别人的长处,克服自己的缺点;二是自己与自己相比较,客观地对待、评价过去的自己与现在的自己,然后恰当地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这个时候我们会引入游戏,让学生写出“希望自己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自己在班上最敬佩的人及其原因。

最后我们把这三次游戏中写出的描述语做比较,在比较的过程中会发现,当同桌在描述自己优点的时候,学生都很赞同,当同桌在描述自己缺点时,很多学生都表示很惊讶,觉得自己平常的表现和同桌描述的缺点不符。抓住这个问题,我们开始给学生讲解,为什么会出现自我的感觉和他人描述之间的差异,并告知学生差异存在的客观性和必要性,这是一种动力,一种完善自我的动力。

每个人来自于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地区,由于生活环境、经历的不同导致很多人分析和看待事物的视角也有所差异,这就出现了对同一事物不同评价的情况。同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但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们自己未必能充分认识自己,所以需要学生之间相互提醒,通过各种评价法,更加客观和清晰地认识自我,为完善自我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朱力宇,张伟.职业道德与法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职业道德与法律范文第4篇

导入式案例导入式案例是为了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在一个知识单元开始之时设计和运用的导入课程教学的案例。这类案例运用的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对单元知识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教学实效性。上课刚刚开始引入一个与学生原有知识经验不同的或者日常生活中常见但无法很好解决的案例,创设情景,提出问题,能够极快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吊起学生胃口,让学生急于通过学习知识寻求答案。比如,案例一:许霆利用银行ATM系统出错,多次取款,余额未有变化,非法获得17.5万元。这种行为如何定性?明显是银行的错误引起普通人贪念的事件会是犯罪行为吗?此案例可以极大引起学生对盗窃罪的相关规定的求知欲。案例二:何某,到某医科大学进行人流手术,手术中医科大学主刀医生以何某为实物向20名实习医生介绍身体部位,让实习学生触摸何某身体,何某感觉自己受到羞辱,人身权利被侵犯。

医科大学的做法显然是为了医学教学,是正当的教学活动,这种行为是否违法呢?案例可引起学生对人身权利保护的相关思考。在课堂导入时,呈现类似案例,可以很快地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后面理论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解释性案例解释性案例是为了让学生理解概念或具体知识点而引入的案例。这类案例内容较为简单明确,篇幅短小,针对性强,能帮助学生清晰地掌握相关知识点。这是一种主要为了释义、解疑、说理而插入有关案例的教学方式,它可以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理论具体化,比较适用于职业道德与法律基础知识中概念、原理等内容的讲解。比如在讲授不当得利时引入案例:王某,为求方便让女儿从7楼家里窗口把7000元现金装在一红色塑料袋扔到楼下给她,王某在楼下等待良久,袋子迟迟不见,王某上楼去拿时,女儿扔下楼,被经过的乔某捡走。乔某拒绝交出,这种行为构成不当得利。适当的插入这些短小生动的案例,能使枯燥的理论形象生动化,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检验式案例检验式案例是为了检验学生是否正确理解法律知识而使用的,用于检验学生掌握法律知识的准确性和全面性,从而训练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教学方式是教师针对学生容易发生错误的知识点,用一个或若干个方面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案例,请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找出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方面,然后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一步步找出案例中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方面。例如:某交警拦截一辆小轿车并对其进行行政处罚,整个过程中有五处违反行政处罚法,放视频让学生找出不合法之处。

一般学生能找出二到三处违法之处,在教师的引导下,找出全部违法之处,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由此得到大幅度提高。启发式案例启发式案例是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和法律的前沿性分析能力而运用的教学案例。通过给定一些社会争议大且没有定论或者社会影响力大而影响法制建设进程的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讨论,从而明确法律的未来发展方向和价值取向,使其能与时俱进,提高学生对前沿性法律问题的领悟力、判断力。例如:2016年5月上海浦东发生一起车祸,一位保姆用电瓶车带着放学回家的孩子开到机动车道上,同向步行的路人不小心导致同向行驶的自行车倾倒撞到电瓶车,小孩摔到路面上,被逆向行驶的公交车压到车下,当场死亡。该路面为双向双车道,因部分机动车停靠在车道上,非机动车骑上机动车道的情况很普遍。案件中,保姆电瓶车违反交通法规走机动车道,公交车逆向行驶,路人带倒自行车,许多车辆违规停放在行车道导致路面变窄,这起交通事故的责任应该由谁承担?交通管理部门对事故的发生是否有责任?案例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讨论,变一言堂为群言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活跃思维,从而使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并提高学生学法知法、懂法用法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各种教学案例的作用也不是单一的,有的案例可以从多个方面实现教学目的,也有的课堂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案例。同时,无论哪种教学案例的运用,都需要教师选取有典型性和时代性的案例,尽可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同时注意教学案例运用中各个环节的衔接处理,充分发挥案例教学的作用,使案例教学达到理想的效果。

作者:史煜琼 单位:广东省揭阳市综合中等专业学校

职业道德与法律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案例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1-0-02

一、何谓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深入角色,分析案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的实质就是贯彻“课堂教学不只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自己学会学习应用知识,同时向学生传授所学理论知识的学习方法”的教育理念。这里的案例不是学习的终极目标,而是用于揭示原理、启迪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习能力的载体。

二、《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的价值

第一,通过案例教学,可以更加丰富学生对《职业道德与法律》知识的认识。

第二,通过案例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相应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职业道德与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三,通过案例教学,给学生提供大量的现实情境,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缩短与现实的差距,使学生能更好地融入社会,成为一名遵纪守法的合格的公民。

第四、案例教学法能提高和促进中职学生在《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中的参与性、主动性,促进中职学生从《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的理论学习中得到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中职学生职业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增强其就业竞争力。

三、《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的注意事项

1.力求“案”、“理”合一

《职业道德与法律》课教学中运用案例要有针对性,要结合中职教育的特点,要充分考虑培养应用型人才需要的知识和学生的接受能力,力求达到案例内容与教学理论知识点的有机结合,努力实现“案”、“理”合一。缩小学生思维与社会现实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了解社会中存在着的各种现实问题,更好地去理解和掌握《职业道德与法律》知识。同时根据职业素质的要求,来提高学生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务必使“符号世界”与“生活世界”相融通

案例教学的教学内容针对性强,接近实践,以语言文字为基本载体的《职业道德与法律》课本是“符号世界”,书中所阐述的道德法律知识相对于现有中职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相反,学生的“生活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世界,是由一系列鲜活的事实和生动的直观的感受建构的世界。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能将课本中的“符号世界”和学生现实的“生活世界”相融通,使学生跳出课本,走出课堂,实现《职业道德与法律》课“小课堂,大社会”的教学功效,用案例进行教学不失为一种好形式。

3.努力实现启发思维,开智慧窗

运用案例进行教学,应注重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以开启他们思维的闸门,点燃他们智慧的火花,让学生在听课中思考,从案例中汲取相关知识,以达到预期的学习目的。因此,《职业道德与法律》课教学中,要根据实际问题来设计案例,通过学生自己对案例的收集、讨论、演示就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有效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四、《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中案例教学方法的运用

1.精心准备案例。案例教学是以案例为主线。案例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它的质量如何直接影响到案例教学的成败,因此教学案例的选择至关重要,准备好案例是用好案例教学法的前提和基础。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职业道德与法律》教材上的案例,要对案例概念所涉及到的内容做好全面的、开拓性的诠释,以丰富学生对案例的理解。同时广泛地搜集案例,并对案例进行适当遴选,应结合当前社会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选择好案例,可以通过书籍、报纸、网络、新闻等途径广泛收集资料,然后根据资料撰写或改写教学案例。在编写案例中要注意案例的选择要切合中职学生不同专业教学的特色,要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相关,是已经发生过的或正在进行中的典型事例,是社会真实生活情境的一种描述与记录,而不是虚构的事例。案例要具有典型性、代表性与时效性。案例的内容可长可短,形式可多种多样;可以是单一案例也可以是综合案例;可以是正面案例也可以是反面案例;可以是文本型案例,也可是视音频型案例等等。所设案例要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多向思维的空间,并能不断地提出新的问题和疑问,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意识,便于引发学生不同思想的碰撞,容易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辩论,使学生能够利用现有信息多角度寻找答案,做出高质量的分析和推理,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达到理想的教学目的。

2.灵活导演案例。案例教学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教师如同一个导演在设计一项学生参与下的活动,驾驭好案例教学对教师的要求非常高,教师要考虑案例中如何设计有价值的问题来层层剥离出法律原理;教师要考虑如何有效地组织课堂讨论,既节省时间,又让所有的同学合作分享;教师要考虑如何引起学生持续探究的热情,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教师要考虑如何巩固探究成果,应用得到的原理、方法去探究拓展案例;教师要考虑如何拓展案例,要考虑教材提供的案例是否适合自己的学生,如果不适合的如何选择案例等。案例教学不是平铺直叙。平铺直叙的案例教学不仅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导致《职业道德与法律》课丧失了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使命。中职学生有其特殊性,他们的社会阅历有限,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袭,思想观念易出现偏差。《职业道德与法律》课对案例教学的应用必须首先以启发为原则,帮助学生丰富《职业道德和法律》层面的认知,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去体会,对照自己的言行,从内心深处去触动他们的感觉。案例教学不是教“案例”,而是以案例为工具让学生获得有血有肉的知识,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培养的探究能力和获得的知识原理是他们进一步探究的保证,实现由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的过程。因此,《职业道德与法律》课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充分掌握案例的内容,而且应预先设计好讨论的程序。

3.组织讨论案例。教师可先将案例发给学生,做好启发引导工作,让学生独立地做好准备,然后再进行讨论,讨论可采用先小组后全班,或其他组织形式,教师负有引导、组织的责任,关键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进入角色。在讨论过程中,还需要教师灵活的组织能力和机智的反应能力。案例教学是在一个开放的环境里进行的,教学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许多问题。因此,要搞好案例教学,教师必须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根据教学目的精心设置课堂教学环节。首先,教师要将与该课程相关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有关专题的研究情况讲授给学生,以便学生在进行案例讨论、探讨时有一定的理论依据。其次,教师要以中职学生职业道德实践中的焦点问题为导向,以“中职学生职业道德冲突”作为切入点,结合教材内容,联系相应的案例来设置学生要思考与讨论的问题。所设置的问题要针对教学目的,有助于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有助于加深对基础概念、基础理论、原理的理解掌握。最后,将有关的案例内容和思考与讨论的问题提前介绍给学生,指导学生广泛地利用多媒体、图书馆等途径查阅相关资料,准备讨论发言提纲,为上好课堂讨论做准备。

4.组织评价案例。这是对案例讨论的总结,一般多由教师来做,指出讨论的优缺点,进行补充与提高性的讲授等等。评价也可以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进行,使学生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案例是组织学生进行独立学习、锻炼能力的一种手段。案例分析报告是对一次案例讨论课后的结果和心得体会的全面总结。通过课堂的讨论和辩论,教师指导每个学生认真写出案例分析报告,它一方面可以巩固讨论的成果,另一方面在写案例分析报告的过程中学生不断反思,这对于中职学生职业人生价值观的形成、解决矛盾和冲突的能力提高都有非常好的帮助作用。

五、结语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特别适用于中职学校《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的课堂教学。它既是传授知识的重要途径,又是进行思想教育、法制宣传的有效手段;既通俗易懂,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又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使学生学法、懂法、守法,并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对于感性认识占主要地位的中职学生来说,《职业道德与法律》知识比较抽象,因而使用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案例进行教学,就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理性为感性,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贾伟伟.中职德育课如何开展案例教学[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0(02).

[2]王冠.运用教学案例提高政治课教学质量[J].成功(教育),2007(01).

[3]黄海宁.案例教学法在法律教学中的运用[J].广西教育,2008(15).

[4]温丽琴.如何在中职法律基础课中应用案例进行教学[J].职业,2010(23).

[5]范雪锋.案例教学法在技校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运用[J].广东科技,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