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制造业自动化

制造业自动化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制造业自动化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制造业自动化范文第1篇

【关键字】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

一、机械制造自动化的现状

尽管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传统的机械设备多数都已经升级改造,但是与工业发达的国家的机械制造业相比,还是存在比较大的差距的。表现在:1.在产品设计方面,工业发达国家采用最新的设计方法,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开始无图纸的设计生产,而我国采用这种技术的比例相对较低。2.在制造工艺方面,工业发达国家广泛采用高精密加工、纳米技术、电磁加工技术和复合加工技术等一系列新型加工方法,对于我国,虽说国内已经采用先进的制造技术,但国内普及率不高,甚至有些技术还处于研发阶段。3.在自动化技术方面,工业发达国家采用数控机床、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加工中心及柔性制造系统等诸多先进方法,而我国还只处在单机自动化阶段,发达国家机械制造的集成化、智能化、虚拟化、柔性自动化是我国目前无法比拟的。

二、机械制造自动化的好处

机械制造业中自动化技术所拥有的优势已经是有目共睹的了,下面笔者就以锅炉制造为例,来阐述机械制造自动化的好处。

1.生产质量和速度双双提高

在锅炉制造过程中,焊接是其重要的制造工序之一,由自动化控制系统控制的自动焊接设备的大量使用,大大减少了因人为失误带来的焊接质量问题和焊接效率低下问题。自动化控制系统使系统按照预先设定的精确的生产流程自动化操作,极大地提高了生产质量和生产速度。

2.行业的劳动形式有所改善

机械制造自动化的发展,使人们逐渐摆脱繁重的体力劳动,而向高知识、高技术的脑力劳动转变。在锅炉制造的下料环节,高水平的原材料下料已经从过去的手工下料转向数控机床下料,解放了劳动力,同时提高了锅炉产品的生产率。不但改变了制造行业的劳动形式,也促使工业现代化有了迅速的发展。

3.安全性和可靠性有所提高

机械自动化操作可以代替人工操作一些较为危险的工作,因为自动化控制系统一般都带有事故自动处理报警等功能,在生产过程中比如高空作业或者磁场作业等遇到危险时,就可以安全地避免人身伤害发生,从而保证了工人的安全。同时,在自动化设备中,由于大都采用电子元件,相对于传统的机械设备,电子元件由于不存在机械磨损,从而保证了自动化设备的使用寿命和整个系统的可靠性能。

4.能源消耗的节约使用

机械制造自动化的发展,不但节约了人力资源,而且也节约了能源的消耗,在锅炉制造的原材料下料过程中,由自动化代替手工下料,就有效避免了原料的损耗和浪费,从而响应我国节约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号召。

5.搜索数据信息的准确性提高

机械制造自动化发展中,计算机功不可没,其自动化就是依靠计算机的运作而运行的,那么计算机就提供了在数值方面的精确计算和在信息收集方面的准确处理。在机械制造过程中,计算机自动化的辅助作用可以避免几个或者几百个专家花费几周甚至几个月才得以及计算完成的工作的发生,同时也避免因人力计算而发生的不准确性和失误性,最后凭借计算机的自动化,在几分钟甚至是几秒钟内就可以准确无误地完成工作,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和人力物力资源。

三、机械制造自动化的发展

在我国的机械制造业中,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正在努力前进,当今的机械制造企业也在不断改革,机械制造自动化正向智能化、机电一体化、模块化、虚拟化、可视化以及集成化进一步发展。

1.智能化

伴随计算机的快速更新发展,智能化技术也日益完善。不再是完全机械化的生产、不需要人工操作的智能化制造系统可以独自进行分析、判断、解决一些问题。

2.机电一体化

从现在的机械制造自动化发展来看,机电一体化是未来机械制造产品发展的必然发展方向,它将彻底改变半机械半自动化的局面,更好地提高生产效率和加工能力。

3.模块化

随着将来机械制造工业的不断发展,模块化将成为一个新的发展方向。由于未来涉及的技术工种等愈来愈多,将改变传统机械行业的生产方式和发展模式,采用模块化,由不同的专业部门互相配合完成,从而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4.虚拟化

虚拟化,顾名思义,就是采用一些高端技术,完全模拟产品,进而在实际生产中可以避免不必要的产品资源浪费和时间浪费,从而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节省产品的生产成本,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度。

5.可视化

可视化的发展,完全有效地扩大了机械制造的应用领域。它通过科学手段直接使用图形、动画等相关信息把机械所产生的数据进行迅速有效地处理。

6.集成化

制造业自动化范文第2篇

关键词:机械自动化技术;机械制造;数控技术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一、机械自动化的发展历程

机械自动化的发展历程大致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上个世纪20年代的机械制造工业开始发展应用的。工业革命之后开始兴起工业生产,工业的兴起带动了工业生产的发展,但是这个时候的机械制造业也逐渐随着工业革命的热潮出现了萌芽,直到上个世纪的20年代才逐渐发展起来。到了60年代以后,随着市场的发展,机械制造行业逐渐趋向自动化方向发展,因为技术水平的限制,机械制造自动化只是针对计算机的柔性自动化。并且这也只是在机械知道的一些过程中被应用,机械制造的总体系统以及原理没有出现变化。第二阶段的机械自动化技术水平并不成熟,不能全面地提高生产效率和劳动效率。机械自动化的第三个阶段则是在上个世纪70~80年代,国际上首先出现了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当时的自动化水平需要巨额的投入,而在70~80 年代,由于经济水平不是很高,通常企业要承担的经济风险也很大,并且加上当时的技术不高,很多难度大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因此机械自动化技术就停滞了下来。到了目前也就是机械自动化的第四个发展阶段,机械自动化已经开始向成熟性的方向发展起来,现在大部分的企业生产已经采用了机械自动化的技术。不过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逐步提高,机械自动化的技术也在逐步提高。

二、现阶段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应用现状

(一)企业缺少相应制造经验

我国机械制造业的自动化应用起步相对较晚,国家的机械自动化技术水平依然处于操作自动化阶段,而没有发展到机械智能化生产的阶段。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机械自动化发展过程中,寻求技术实用性和适用性都是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在这一方面我们国家曾经引入过一些拥有相关制造经验的单位和部门对于我国企业的自动化技术发展进行了相应的评定,但是由于我国综合国情的限制和企业内部对于自动化生产机械的重视不足,导致我国在过去的相对一段时间内发展速度都十分缓慢,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许许多多的问题。所以说,我国现阶段机械制造业的自动化水平还是相对较低的,国家对这方面也是充分重视,近些年来对于发展机械制造企业的自动化水平给予了充分的重视,企业和单位应该充分抓住这一时机,引进一些新技术和有相关技术经验的技术人员对企业的自动化发展做出相应规划。同时,企业和生产单位也要摒弃过去的固步自封的错误发展观念,积极吸收发达国家的相应生产经验,为我国机械制造业的机械自动化发展注入相应力量。

(二)智能化应用自动化技术水平欠缺

智能化是在制造过程中植入人工智能,通过计算机控制来提高自动化设备的运行效率。这一技术在西方发达国家得到了相当的重视与广泛的应用,这一应用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提高了西方国家机械生产企业竞争力。但是在我国,生产的主体还是传统型的机械制造,以实际人工劳动力来生产相应的机械设备,而机械智能化的应用还是进展缓慢,企业缺少长远的战略眼光,没有将智能化给予充分的重视,而且引进智能化技术会消耗大量的资金,这对于国内中小型企业来说无疑是相当不划算的。所以,我国的机械智能化进展十分缓慢。在未来的生产和发展过程中,国家应该对机械智能化提高认识,从而加强我国机械制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应用过程缺少长期战略性眼光

现阶段,企业的创新发展势头不足,企业更多的是依赖于现有的技术水平,没有引进新的自动化生产方案,这就使得单位的发展速度大幅降低

三、机械制造业中机械自动化的具体应用

目前,在机械制造行业中,机械自动化应用最多的就是数控技术,在机械制造业中的数控技术应用不部分都是依靠程序的存储功能,以实现对不同机床的有序控制。简单的说,数控技术是指通过利用电脑程序对生产机器进行控制,并按照工作人员预先变好的相关程式,对机械零部件进行加工的运行过程。

机械制造业中数控技术的应用是机械制造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有以下特点:首先数控技术能够对一些一般机床难以加工的复杂零部件进行加工。尤其是在对一些新产品进行研制和开发过程中,数控技术能够有效地改变产品加工的工艺参数,从而方便工作人员进行操作。其次,数控加工技术能够有效地保证零部件的品质和精度,且能够有效地节省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最后,机械制造业中数控技术的应用还能够有效地提供工厂工具的管理水平,实现计算机辅助的制造标准。

现代机械制造业中的数控系统主要包括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两大部分。

其中,整个计算机数控系统的主干是机床部分,也是实现机械制造加工的执行部件。一般来说,机床是由主运动部件、进给运动部件、支承件以及一些特殊装置组成。这些装置的共同运作,才能够促进整个系统的良好运行。CNC装置则主要是由计算机系统、位置控制板、PLC接口板以及通讯接口板等部分组成。该装置的作用是根据已经输入的零件对加工程序进行相应地处理,同时系统会按照输出控制的命令对相关的执行部件进行有效地控制。总体说来,大部分工作都是由CNC装置的内硬件和软件进行相互协调和配合,才能够使整个系统处于安全地运行中。PLC则主要用于完成与逻辑运算相关的顺序动作控制,能够接受CNC装置的执行指令,并及时地对控制信号进行译码和转换,从而实现对辅助装置的顺利控制。同时,PLC装置还能够及时地接收操作面板和机床侧的I/O信号,经过CNC装置处理后,以指令的形式输出到CNC系统的工作状态和机床的动作中。

比如,某汽车制造商在汽车生产的过程中则充分地引进了数控技术,进而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该汽车制造厂计算机数控系统的设计如图1所示,输入设备多为纸带阅读机、纸带穿孔机、磁盘驱动器以及光盘驱动器等。同时,这些也是该系统的控制介质。CNC装置的类别为高级型装置,联动轴数为5,分辨率24m/min,CPU位数为32,主要以三维动态的形式显示。同时,主轴部件采用的是内装式主轴电机,最高转速可达200000r/min,主轴转速的最高加速和减速为1.0g。刀到刀的换刀速度为0.9秒,切削到切削的速度为2.8秒。一辆汽车的完整系统主要由发动机、底盘、车身以及电子电器设备四大部分构成。汽车在生产过程中操作人员往往需要对壳体进行数控加工。其中,发动机、底盘以及车身是常用的典型零件。制造设备则包括钻床、车床、磨床以及滚齿机等。自动化生产线则包括加工机床、机器人、传送链以及自动夹具等。如操作人员需要对汽车的车身进行喷漆和装配,则需要借助机器人的优势,以提高汽车生产的效率和品质。焊接机器人的应用能够自动地完成相关零部件的组接,以提高工作效率。焊接机器人主要是由机器人和焊接设备两个部分组成。其中,焊接设备多由焊接电源、送丝机以及焊枪等部分组成,智能机器人则多由传感系统装置组成。在实际的汽车生产过程中,大多数的工件需要在焊接的过程中进行变位,并要保证焊缝处于一个良好的状态才能够进行焊接作业。

图1 计算机数控系统示意图

在汽车底盘的焊接过程中,该制造企业用点焊机器人代替一些弧焊作业,极大地缩短了短距离内运动的时间。尤其是在对车体下部的零件进行焊接时,需要对较高的机器人进行组装,然后对车体上部共同进行加工,以相应地减少汽车焊接生产线的长度。其主要采用的是冲压焊接,板厚平均为4mm,且多以搭接、角接接头形式为主,因而极大地提高了汽车焊接的质量,同时还能够保证汽车的安全性能。根据不同的产品产量以及用户的需求,该汽车制造厂高速加工中心生产线则主要布置成混合式,能够充分地结合并联式和串联式的优点,从而得到最理想的生产效率,同时还能够保证分期上批量时的生产线布置。

结语

近些年来,我国陆续推出一系列的政策来推动生产单位对于自动化机械的研究和应用,事实证明取得了相当丰厚的成果。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生产单位也要充分的重视到自动化技术对于生产过程中的众多优势,充分利用自动化技术,为我国机械制造业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谢世权,谢丽.浅谈机械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制造业中的应用及发展[J].知识经济,2013,09:115-116.

制造业自动化范文第3篇

1 引 言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е赂鳇a href="lunwendata.com/thesis/List_68.html" title="企业论文" target="_blank">企业单位的竞?越来越激烈,而制造业若想在如此残酷的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就要寻找新的方法和途径。机械设计自动化是随着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应运而生的新型工业设计,并在国内得到了飞快的发展。首先,机械设计自动化以经济科学为基础,在科学技术的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和完善,结合一定的生产生活经验。另外,机械设备的自动化水平是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所在,员工必须深刻掌握设备的工作机制,要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减少设备问题,或者要在设备出现故障时能及时地处理和补救。

2 我国制造企业进行自动化发展的必要性

虽然我国的制造业在机械设计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却是以大量的资源和能源为代价,对环境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破坏,制造业在寻求发展的道路仍面临着很大的困难。因此,我国制造业未来的发展道路必须进行机械设计的改进工作,最大程度上使机械制造更加地环保和安全。现代的制造企业若想在市场中取得重要的地位,就必须寻求一种现代化的、新的设计方法。现代化的机械设计方案应当是结合先进的设计理念和科学技术,不断地进行方法创新,在保证效率的同时,提高产品设备的质量。随着技术的发展,消费者对所需要的产品要求也随之增高,制造企业必须更新产品规格,及时地生产出符合大众观念和科技发展的新产品,以满足社会的需求。近年来,信息自动化在工业市场上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应用,不仅是我国工业制造方面的关键技术,同时也对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有些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大多数的制造领域的企业家相信信息自动化在机械制造方面的重要作用。

2.1 自动化加快制造企业的转型

制造企业在生产机械设备时利用自动化和信息化,可以加快大多数小型生产制造业的转型。世界上一些比较著名的工业制造企业都在进行产业转型,将自动化技术运用到机械设计、产品生产、企业管理等生产实践中,进而提高自身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有些制造企业善于抓住科技走向,是将先进科学技术引入到制造业中的先驱者,例如,将自动化技术应用到机械设计中、利用通信以及信息化技术的电子数据库、将互联网及无线通信技术应用到自动控制系统中,进而使得数控技术更加扁平化。目前我国国内制造业呈现两种发展模式,一种是数字控制技术在制造业中的使用和发展;另一种是管控一体化,简称MCI。很多中小型的制造企业都加快对自身企业管理模式的转变,其目的就是为了能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中取得稳定的发展空间。

2.2 信息自动化推动制造企业信息化发展

虽然我国机械制造水平相较于几十年前已有了很大的进步,在企业规模和生产技术方面有了明显的提高,但相较于世界上其他的制造企业,在应用范围和普及范围等方面还具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利用信息自动化技术能够推动制造企业向着信息化、自动化快速发展,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及机械设计核心技术等,最终实现自身创造能力的提升。根据相关领域行业学者研究,信息化和自动化相结合是当前工业发展,尤其是制造业发展的必经之路,是其最终的发展趋势,信息自动化在制造业中的应用可以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

2.3 提高制造企业的生产效率

将自动化应用到机械设计制造中,可以有效地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发展速度,减少对人力、物力的投入,同时可以优化产品的生产渠道,以达到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机械设计的自动化为我国生产制造企业开启全新的生产领域有着一定的推动作用,有助于提高产品的质量,增大制造企业的收益。吸收先进的科学技术是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安全性的关键手段,因此,需要不断地优化和提升机械设计自动化的发展水平,引领我国的工业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我国诸多的中小型企业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得不到迅速的发展,这种情形严重地限制和阻碍了我国建立工业型社会的前进步伐。信息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信息自动化技术在中小型企业中的应用,为制造行业和工业化生产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推进作用。近年来,信息自动化已成为企业之间相互竞争的关键因素,同时也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主要技术,其主要表现在:将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与有效的管理手段与机械设计技术相结合,以实现中小型企业向着自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完善各种机械设备和资源配置情况,使得各种生产活动实现最优化,以达到提升企业生产效率以及生产安全性,使企业效益能够达到最大化。

3 我国机械自动化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 机械自动化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总体上对机械设计的研究相对较晚,但自20世纪以来,我国诸多研究学者及企业制造商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以提高我国的机械设计整体水平,并不断地进行改进和优化设计方案。与世界上制造业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制造业还有许多需要学习的地方,因此,我们要认真分析研究当前国内机械设计自动化的发展现状,完善机械设计方案,加快生产效率等。机械设计自动化指的是将自动化技术广泛地应用于机械制造中,对产品的生产过程进行高效的管理,不断地加快生产效率,提高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

3.2 机械设计自动化应用原则

3.2.1 重视先进科学技术

机械自动化的发展离不开先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因此,在对机械设计自动化的使用中,应当重点考虑先进技术的优势。例如,利用信息与信号处理技术,将人类无法识别的语言或信号进行转化和识别,使得人们可以理解和使用;注重对各种先进机械设备进行加工和应用,以达到对复杂工序的简单化和高效加工,节约设备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3.2.2 实现对设备功能的需求

制造业中任何一种机械设备的购买和使用都是为了实现产品需求,因此,不同的机械设备有着不用的功能和用途。机械设计自动化的使用也要满足对设备的功能需求。一般而言,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产品要求进行生产,尽量减少大批量生产的情况,并且要尽可能缩小产品之间的差距。另外,在生产产品的过程中,要不断地总结经验,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为后续的改进和完善做准备。

3.2.3 机械设计自动发展存在的问题

(1)制造企业自动化发展水平较低。当前,国内多数的机械制造企业在进行机械生产时,使用的都是一些相对落后的机械来进行产品生产,很少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配备先进的机械自动化设备,也就是说,当前我国的制造企业自动化水平总体上较低。出现此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有些企业的管理观点比较落后,并没有清醒地意识到机械自动化的建设对企业自身发展的重要性;二是因为部分企业的资金成本有限,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撑自动化的建设;三是由于目前国内机械自动化水平整体较低,自动化设备种类相对较少,并且在设备精度和质量上无法满足产品生产的要求。

(2)制造企业发展水平高低不同。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我国的制造业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同时也促进了一部分机械制造业的发展,但从整体来说,我国制造企业之间的发展规模不一致,企业之间的差距较大,而这种情况是影响机械设计自动化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另外,在我国的机械自动化企业中具有领先优势的企业少之又少,缺少领先企业的引领,导致机械制造行业整体发展速度较慢,并且一些初期的企业仍沿用传统落后的生产技术,没有充分地将现代化自动化技术应用到其生产实践中,严重地延缓了机械设计自动化的建设进度。

4 提高机械设计自动化水平的新途径

4.1 加强新技术的投入和使用

中国的制造业的机械设计技术相较于世界上技术较发达的国家还是有很大的差距,尤其是在机械发动技术等方面,而机械发动机又是机械发动技术中的关键部件,在机械设计中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因此,我国制造企业应当引进先进制造技?g,提高本国机械制造业的创新能力,最大限度上进行高质量、低损耗、清洁高效的生产。在进行机械设计自动化的研究和创新中,在吸取和借鉴国外先进制造技术的同时,还要注意模仿情况的出现,注意中西方先进技术的差异给我国企业自身发展带来的阻碍。目前,我国机械自动化设计要由以技术为中心的观念向以人为本的理念转换,提高机械技术对激烈市场的反应能力,以开发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机械设计技术。

4.2 机械设计自动化的安全性和环保性有效结合

制造企业在进行机械设计自动化发展时,应当将机械设计的安全性和环保性有效地结合起来,制定安全环保的设计方案。第一,机械制造业要充分研究当前国内外的科研成果,并结合本企业所需设备和配置的产品生产要求,借鉴相关学科领域的基础知识,进行实验,为提高机械设计自动化水平提供理论基础;第二,利用新型的工艺和技术实现环保产品的生产和制造;第三,在机械自动化产品生产完成或使用后,给予一定的回收和加工处理。

制造业自动化范文第4篇

1、就业方向:本专业任务是运用先进制造技术的理论与方法解决现代工程领域中的复杂技术问题,以实现产品智能化的设计与制造。该专业已成为装备制造业、汽车工业、材料工业、机电产品等工业技术的龙头,在机电一体化技术各领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2、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来源:文章屋网 )

制造业自动化范文第5篇

关键词:机械制造;自动化;专业人才;人才培养;制造业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14-0195-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14.097

1 概述

机械制造业是我国各个工业部门生产设备的重要来源,是现代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在制造业中处于主导地位,为我国工业体系的完整性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是促使我国生产技术水平提高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大力发展重工业,以东北重工业发展为主,支撑了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如果没有现代机械制造业的存在,那么我们的生活资源、生活工具也不会存在,人们的生活水平可能会始终处于“钻木取火”“衣不蔽体”的落后时代,严重影响了现代文明的进步,所以机械制造业水平的提高关乎国计民生的发展。然而,机械水平的高低、技术含量的高低与人才培养是密切相关的。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的培养尤为重要与紧迫。

2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自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机械制造业的规模在不断扩大,制造产品技术也在不断提高,在机械制造业的大力发展中,对就业人员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大。2013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排名世界第一,但总体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2.1 机械制造高级人才缺乏

机械制造行业技术人员集中并且需求量大,大多从事制造工作或者流水线组装工作,中低层技术人员是供过于求。对于高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才相对缺乏,没有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的高级人才做产业支撑。

2.2 产品缺乏创新并且开发时间长

产品设计和制造理念落后的主要原因在于缺乏创新思维和改变意识,导致机械制造的机械设备落后、陈旧,不能跟随现代产业发展的需要。

2.3 缺乏核心技术支持

我国的机械制造技术大多需要引进外国先进技术,没有自我开发意识,过度依靠国外技术,导致许多先进创新的科技不能跟上各发展阶段的需要,始终比发达国家落后。

2.4 管理形式粗放

我国大多数企业都缺乏协调能力强和具有市场开拓意识的管理层,导致企业管理水平出现良莠不齐的现象。

2.5 机械制造的自动化利用水平低

机械制造有自动化技术但不能充分合理地利用,就会导致在制造生产的过程中出现大量资源浪费或者资源利用不充分的现象,无论从资源的利用还是技术水平的高低都不能跟上发达国家水平。综上所述,说明我国始终处于中国制造阶段,还待成为中国研发,对高级专业人才的培养已迫在眉睫。

3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3.1 专业性人才培养方案和规划不完善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在技术应用型大学中是重点专业课,本专业的教育培养方案应结合当前工业、产业发展需要制定相应的培养方案和教学规划。许多大学对人才的培养注重理论知识多,对专业的总体格局要求多,对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了解少,导致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粗泛,对技术学习的反馈能力差。加之学校的培养方案大多是综合应用型,没有具体细化到各个专业,认为与其专业有关的课程知识都是重点都需要深入学习,培养方案的制定太宽泛,导致学生不能抓住学习重点。就学校本身而言,加强专业性人才的培养本是其职责,但长期都没有一个确定的培养方案,不断探索更改培养计划,学生也始终处于适应学校方案的过程中,对自我学习方向及学习侧重点始终处于迷茫状态。所以对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不完整、不完善导致学生学习不能准确定位专业,使专业技术的学习不到位,影响工作技能。

3.2 专业技术人员思想老化,不能满足现代产业需要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思想老化、技术陈旧远远落后于当今制造业的发展水平,更不能满足用人单位对专业技术水平的需求,主要来自于两方面原因:

3.2.1 就专业技术人员自身来说,其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始终认为自我专业技术强,不需要学习的态度,导致其技术水平徘徊不前,始终处于自我认为的技术水平状态,对现代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更新换代的技术要求一概不知,使企业生产整体水平处于落后状态。

3.2.2 就外界因素而言:(1)学校对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教学水平长期不改变,相关专业的硬件设施不加以完善,学生接受的知识理念和技术水平的要求也就处于陈旧状态;(2)对在职技术人员,企业没有定期举行技术培训或学习活动,不能及时更新技术人员现有技术水平。专业技术人员对外界信息和国际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水平的了解少,学习机会少,使得大多专业技术人才的技术水平不能达到时代需求的专业要求。

3.3 对专业人员的教育方式和手段不能适应新要求

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引起了对高新人才的需求加剧。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力资源已不再是按部就班、各守岗位的现象,人力资源也不断市场化,对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都参与到资金雄厚的生产企业中,使得学校教育的师资问题受到威胁。专业的师资力量流失,急需非专业或者专业技术水平不高并且经验缺乏的教育工作者参与到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中,由于教育方式不到位、知识理念不专业的原因使专业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偏低。除此之外,在许多职业技术学校中,由于资金短缺,实训的机械设备落后,并且数量不足,所达到的教学目的与现存的技术水平要求存在很大的差距。学校教育更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强调理论原理多,注重实践教学少;注重教师的单向知识传输多,而师生互动活动少;强调课程学习的系统性多,而对专业的综合实训机会少等诸多不符合现代技术要求的教育方式或手段,都导致了专业人员的专业程度不能适应新要求。

3.4 对学生的教育缺乏创新、创业意识的教育

现代学生教育最大的弊端在于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在各高校的教育学习中,都侧重于理论教学,无论是教学的资金使用程度,还是教学的人才培育方针,都不能满足实践教学的要求。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学习是有难度的,一方面,教学的工作者都是经过我国多年的教学方式培育出来,对于实践教学本身就缺乏实际的教育经验,教学方式就不能满足专业技术水平的要求;另一方面,学校的实践教育设施有限,只能进行简单的实训操作。实训操作课程松懈,不能达到真正实训的目的。结合以上两方面原因,我国教育制度中缺乏实践的执行力度,对学生创新、创业思维的教育更是落后于发达国家。

4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4.1 制定新的人才培养方案,符合时展要求

要培养出专业的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人才,应摒弃陈旧的教育方案,不断更新,制定适合各阶段专业技术水平发展要求的教学方案。将培养的专业目标定位于实际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相结合,注重“抓基础、强实践、善应用、多方向”的教学原则。对教学课程体系应不断优化整合,使其能达到对专业技术教育的目的。优选教学内容,抓侧重点技能培养,更要体现出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的专业特色和优势,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方式。将原来的《工程材料》和《金属工艺学》两门课程合并为一门《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将《机床电气控制》与《PLC原理与应用》合并成《电气控制及其PLC》,通过相关课程的整合,减少大量的重复知识,减轻了教学压力。压缩教学内容,抓重点,缓解了因教学内容多和学时少而产生的矛盾,同时也能开设其他相关的新课程,以提高专业人员的自身素质。

4.2 专业技术人员应主动学习,紧跟时代前沿

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性应体现在先进性、实用性方面。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技术人员是发展现代文明的重要领导者,要不断学习先进技术,增加自我认识,注重技术的适用性才是一个优秀专业人员的表现。专业技术人员的学习应适合专业发展要求、时展要求,不断吸取最新的发展成果和先进技术,与现代机械制造领域的发展相适应。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是一个与时俱进的专业,又是一个含有传统因素的专业,在学习先进的科学成果时,也应该巩固传统知识的学习,不断钻研,提高自我素质和专业技能。

4.3 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整体优化教学过程

培养专业机械制造人才首先应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现代教学方式,如开发CAI教学课件等方式能使教学课件直观易懂,综合多种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将专业知识与生产实践相联系,这就相当于学习的过程就是工业生产的实际操作过程,让学生能直接感官到学习的目的以及学习的效果。除此之外,加强实践教学,还需要培养实践意识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比如校外实训、实验室试验、毕业设计等都能考验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培养实操意识。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参与到学生的实践讨论中去,做到师生互动。相互交流不仅能解决学生的技术疑惑问题,还能从中感受实践教学效果。优化教学过程有利于提高学生专业的基本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4 注重创新能力培养,提高专业技术能力

培养专业人员的创新意识首先应为学生培养创新意识创造良好的条件。在高校的教学过程中,教学应围绕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的专业技能与创新能力相结合,从不同教学层面和教学形式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如对系统构型创新、功能创新、集成创新的训练还能促进专业人员科研能力的形成。除了外部条件能加强专业人员创新意识的提高,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员自身还应该具备危机意识,培养创新意识,具有创新能力是时展的需要,作为专业的技术人员更应如此。对实际的生产操作或者综合设计、毕业设计的处理中要时刻具有钻研精神,才能综合提高专业技能。

参考文献

[1] 于涛,王素玉,杨俊茹.机械类专业特色课程体系改革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1,(11).

[2] 王丽君,王欣欣.基于CDIO理念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模式的探索[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