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幼儿园骨干教师研修

幼儿园骨干教师研修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幼儿园骨干教师研修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幼儿园骨干教师研修范文第1篇

一、在培训目标上,聚焦操作能力的提高,让培训更具针对性

本培训项目以西南大学实验幼儿园所在地――北碚区的农村中心园、民办园骨干教师为主要培训对象,目标聚焦在操作能力的提高上:通过培训提高骨干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尤其是活动区的环境创设与活动开展能力。提高教师开展园本研训和指导工作的能力,充分发挥骨干作用。具体而言,力求帮助学员达成以下方面的目标:

目标一:了解国际国内幼儿教育发展动态。

通过专题讲座和互动研讨等形式,帮助参培学员了解国内外学前教育政策、学前教育实践的特点和改革趋势,并结合《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文件和材料,帮助学员扩展教育视野,提升教育理念。

目标二:提升参培教师保教活动的实践能力。

通过现场观摩、活动展示、专家到园现场指导与研讨等方式,帮助学员提升一日保教活动的实践能力,尤其是在班级活动环境区创设与活动开展方面。

目标三:提高参培教师示范引领能力。

通过多元化的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帮助学员系统感受幼儿园开展园本研训的全过程,并将培训的方法内化为自身的技能,积极在所在幼儿园开展师资培训和指导工作,在本园乃至全区发挥相应的示范引领作用。

二、在培训形式上,强调参与和互动,让培训更具灵活性

根据培训目的和培训对象的需求,本次培训采用灵活、有效、多样的培训方式,强调培训过程中参培骨干教师的积极参与和互动研讨。主要采用以下培训形式:

方式一:参与式培训。参与式培训是当前专业发展培训中的有效方式,特别适合幼儿教育所具有的情境性、即时性的特点。本次培训将采用“工作坊”、“互动研讨”等参与式培训方式,以学员的全方位参与代替传统的讲听培训方式,充分采用小组汇报交流与讨论、头脑风暴和角色扮演、模拟情境等方法,还原幼儿园教育中的具体问题,共同寻找问题解决的关键。

方式二:现场观摩。幼儿教育具有实践性和操作性等特点,观摩优质教育活动现场对骨干教师自身实践能力的反思与提高将起到直观、直接的效果。本项目培训以“活动区的创设与活动开展”为重点,安排了一定数量的现场观摩活动,通过对优秀教师教育现场的观摩,切身体会优秀教师的教学风格和人格魅力,现场与专家、优秀教师就具体教学问题进行交流,将帮助参培教师提高其教育教学实践智慧。

方式三:入园指导。农村园和民办园的骨干教师正处于“经验不少,问题很多”的阶段,走入优质园,走近优秀教师,跟岗学习,能让骨干教师进行对比反思,发现自己与优秀教育工作者的差距,但在返岗后的实践中,是否能做到科学、规范、创新地实施教育教学却不能完全保证。此次培训针对这个问题,本着帮助参培学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原则,为每位参培学员指定一位帮扶指导老师,走进学员的工作现场,进行跟进性指导,针对问题差距,通过观察分析,共同诊断分析,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寻找缩短差距的策略。

方式四:互动研讨。对骨干教师所关注问题的研讨、分析和解答将有助于解决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的困惑。在培训中,我们将以成长为导向,要求骨干教师列举出自己遇到和关心的问题,在专家讲座中提出问题,在观摩活动中找到问题,在专题研讨、工作坊、汇报展示活动中分享问题,从而在与专家、特级教师和同伴的互动研讨中认清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自身专业知识和能力。

方式五:专家讲座。在幼儿教师的职业生涯中,骨干教师在理论知识和专业发展前沿了解上的缺乏是制约骨干教师发展的瓶颈。多领域、宽视野的专家(包括实践型专家)讲座将帮助参训学员迅速了解国际、国内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动态,专家讲座所带来的新视野、新角度和新观点,将提升参培骨干教师的教育理念。

三、在培训内容上,贴近幼儿园的教育现场,让培训更具实践性

针对农村、民办幼儿园骨干教师的职业生涯特点和职业发展方向,结合西南大学实验幼儿园优势与特色,本培训从幼儿园教育的真实情景出发,架构了具有前沿性、系统性、针对性、实用性的培训内容,这些培训内容理论结合实际,更重实践操作。主要分为四个模块的内容:

模块一:教育理念。此模块主要向学员介绍国际教育与中国教育的改革发展趋势,以及学前教育国际国内发展动态,结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文件及材料,帮助学员认清国内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改革的方向以及可能采取的举措。有助于学员扩展自身视野、结合国际国内学前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自身的教育理念,思考本地区、自身幼儿园的发展。

模块二:专业知识。此模块主要结合实际案例,向学员介绍学前儿童学习的特点和主要方式以及学前儿童学习的观察与评估,帮助学员学会真切地了解学前儿童的学习,科学、有效地观察和评估学前儿童的学习,采取更合理的方式为促进学前儿童的学习奠定基础。

模块三:实践能力。此模块通过专题讲座、工作坊、影子研修、现场研讨、现场帮扶、论坛交流等方式,帮助学员掌握幼儿园活动区的创设与开展的基本策略;还将结合幼儿园工作实际,了解幼儿园园本教研的设计原则与开展方式。帮助参培学员能更加科学规范地实施幼儿园保教活动,从而提高其教育反思能力和教育实践智慧。同时,通过培训帮助参培教师提高指导能力,以便能初步开展所在幼儿园乃至所在地区的师资培训和指导工作。

模块四:跟踪帮扶。短短10天的培训,虽然参培教师能在理论与实践上得到系统地提升,但还不能满足参培教师们在专业上持续发展的需求。此项培训中与学员结对的指导老师将在培训结束后,长期、持续对学员及其所在园跟进,进行跟踪帮扶指导,增强培训的实效,扩大帮扶范围。同时,我们还将为每位学员订阅一份2014年的优质学前教育杂志,引领学员坚持读书学习,并鼓励学员在工作中反思、调整,搭建成长的更多平台。

四、项目实施的特色与创新

(一)前沿实用的培训内容

经过调研,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针对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容,结合我园近几年在幼儿教师培训工作中积累的经验,本项目在培训的十天时间中,有理论专家宏观层面的引领,有骨干教师实践层面的展示,有参培学员的同伴互助成长,构架了全方位、多层次、有重点的培训课程。

(二)灵活有效的培训方式

此培训项目采取双向互动的方式,以“幼儿园活动区设置与活动开展”为突破口,以“幼儿园一日活动”科学规范实施为重点,根据参培学员的培训需求,以参与式培训为主,采用专题讲座、工作坊学习、现场观摩、影子学习、入园指导等多种培训形式,帮助学员拓展教育视野、丰富专业知识、提升专业能力。在这些培训项目和方式中,提出了参培学员进园跟班影子学习和专家到园现场指导相结合的方式,进园跟班影子学习让参培学员更微观、更细致地观察和体验优质园骨干教师在一日活动中的细节和特点,明白一位优秀教师应该具备怎样的专业能力,并进行对比自查、反思,发现自己与专业的、优秀的教师之间的差距;专家到园指导让参培学员有机会在本园、本班中针对自身的问题得到专家详细、具体的指导,切实提高培训效果。

(三)综合式、阶段式培训模式

此培训项目采取“5+3+2”的模式。培训的“综合式”体现在内容和形式上,在短短10天的培训中,5天的理论研修,系统丰富,提升参训学员的专业知识,其他“3+2”天的研修培训突出了优质园的示范引领作用和解决参训学员在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其中“3”为参培学员走进优质幼儿园,进行3天的影子研修、工作坊等参与式研修,“2”为优质幼儿园指导教师进入参培学员所在幼儿园,进行1天的专家入园现场指导和1天的专题送培活动。培训的“阶段式”体现在10天的培训并非集中在10天的时间里一次性完成,而是充分考虑了幼儿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与成长的规律性,还考虑到参培学员的工学矛盾问题,将这10天的培训分为几个阶段在一个月内完成,

(四)可持续发展的跟踪帮扶

幼儿园骨干教师研修范文第2篇

作为幼儿园管理者,我们该如何引领每个教师找准落实《专业标准》的切入点,如何确保《专业标准》落实到教师的具体教育行为中呢?笔者结合本园近几年来参与“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行动计划”项目研究及“以园为本教研制度建设”项目试点工作所积累的经验,与同行共同探讨。

一、以《专业标准》为设计蓝本,引导教师制定富有针对性的专业发展规划

《专业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提出:要“制定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注重教师职业理想与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教师育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作为幼儿园管理者要高度重视这一点,要以《专业标准》为设计蓝本,引导教师制定富有针对性的专业发展规划。

(一)全面分析教师的专业发展现状,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师培养规划

教师专业发展是幼儿园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因此,幼儿园应将教师的培养规划作为园所规划的重要内容,站在幼儿园整体发展的高度对教师的培养进行全面设计,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也为教师制定自身的专业发展成长规划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那么,如何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师培养规划呢?这就需要我们对教师的专业发展现状有一个全面而又清醒的认识。我们可将《专业标准》中“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个方面作为分析的重点,采用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小组对话等形式,并邀请上级教育行政和教研部门、培训机构、家长委员会、社区共建单位、本园教师代表等,对目前本园教师的专业发展优势、专业发展难点以及支持本园教师专业发展的资源等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梳理,认真倾听各方面代表的意见、建议,为园所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师培养规划提供客观依据。

(二)引领教师客观反思,制定富有针对性的个人专业发展规划

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为教师提供了专业发展的奋斗目标,为此,作为管理者,我们应引领教师在认真审视自身专业发展水平的基础上。为自己制定富有针对性的专业发展规划。

要制定富有针对性的专业发展规划,客观反思自身的专业发展现状尤为重要,这其中园所的引领作用很大。我们可以成立一个由园长、业务园长、教研组长、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等组成的小组,根据《专业标准》的具体要求设计一份《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自我认知调查表》,以帮助教师认清自身现有的专业发展基础,协助教师确定自己的“最近发展区”,从而明确个人的专业发展目标。同时,幼儿园要引领教师制定长期和近期专业发展规划。在这个过程中,管理者可对教师个人制定的专业发展目标进行认真分析,并提出建设性意见,以引导教师认清自己的努力方向,最终帮助教师完整地制定出一份切合自己专业发展实际需要的成长规划。这样,可极大地激发教师自我发展的积极性,促使教师成为自身专业发展的主体,以利于他们推进自己的专业发展进程。

幼儿园和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规划可以同步制定,它们将互为参照,以利于《专业标准》的贯彻落实。

二、以《专业标准》为指南,开展富有实效的园本研修

幼儿园应“开展园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师要“主动参加教师培训和自主研修,逐步提升专业发展水平”,这是《专业标准》对幼儿园和教师提出的实施建议。我们要以《专业标准》为指南,开展富有实效的园本研修。

(一)分析阻碍教师专业成长的问题,确立园本研修的方向

贯彻落实《专业标准》的前提是要摸清目前阻碍教师专业发展、影响园所整体教育质量提升的问题,然后,以此作为教师个体专业成长以及幼儿园开展园本研修的突破口。我园“十五”和“十一五”两个项目研究的经验告诉我们,必须摒弃自上而下、主观臆断的做法,采用自下而上、广泛发动、人人参与、自主决策的做法,带领教师共同发现问题,寻找突破口,使其成为大家共同探讨的内容,从而共同向《专业标准》靠拢。

1.认真学习,统一认识

贯彻落实《专业标准》决不是园长一个人的事,需要每位教师的积极参与。

我们可采用引领式学习、导读式自学、选择式学习等多种方式,引导教师领会《专业标准》的精神实质,深刻地认识到,《专业标准》是幼儿园教师履行专业职责和进行专业活动的基本规范与要求,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考量依据。贯彻落实《专业标准》的过程就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幼儿园应努力成为能促使教师获得专业成长,促进幼儿园教育质量不断提高的学习型组织。

2.深入交流,发现问题

为了更客观地分析园所可能存在的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问题,我们可以分别找各个层次的教师代表进行深入交流。共同分析园本研修现状,全面了解不同层次教师的发展需求,为幼儿园确定有针对性的园本研修内容提供依据。在这个过程中,相信教师也会意识到,在贯彻落实《专业标准》和开展园本研修的过程中,他们不是被动的旁观者,他们有充分的话语权,他们才是主体。

3.参与研讨,共寻对策

在广泛发动、反复学习和深入交流后,大家对《专业标准》的认识会更清晰。此时,我们可以本着“让每个教师做自己能够理解的事,让教师理解所做的每件事”这一原则,组织全体教师开展参与式研讨活动。通过研讨,将大家发现的问题罗列出来并进行排序,让教师们在相互交流和思想碰撞中达成共识,找出急需解决的问题。然后,引导大家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为进一步开展园本研修活动提供更好的思路。在这个过程中,允许大家畅所欲言是关键。当每个人的想法都能得到倾听,每个人的观点都有机会陈述的时候,会大大增强教师主动寻求专业发展的内驱力。

’(二)贴近教师实际需要,搭建园本研修平台

众所周知,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经历一系列的发展阶段。这就提示我们应当考虑给予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不同的专业支持,以促使每位教师都能借助园本研修这个平台获得成长。针对刚刚入职的教师,我们可以指定骨干教师或老教师对其进行传、帮、带,以帮助他们尽快将所学的知识技能用于实践之中。例如,可以为刚入职教师提供观摩示范活动,组织他们与其他教师一起研究教案、探讨问题,为他们今后的专业发展奠定基础。刚入职的教师往往会处于被动研究状态,他们可能还不能真正参与到教研活动中来。所以,幼儿园管理者要注意在教研活动中不断引导青年教师从观望到融入,以帮助他们迅速成长。已有一定教育经验的教师可能在寻找突破的机会,他们渴望冲破发展的瓶颈。我们可以通过让他们承担观摩研讨任务等,促使他们在原

有水平上不断提高。我们也可以选拔其中的佼佼者作为骨干教师,以促进其不断发展。学科带头人或骨干教师通常已经具备较强的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而且能起到帮助其他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我们可以通过给任务、压担子,促使他们在自身专业进一步发展的同时,帮带好新教师。也可选拔部分骨干教师承担相应的行政管理工作,以促使他们在带领其他教师更富有创造性地工作的同时,实现自身专业发展的不断深化。

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是促进园所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有力保证。在贯彻落实《专业标准》的过程中,我们应以《专业标准》为指针,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以切实保障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经过相关项目的研究工作,我们深深体会到:制度决不能是单方面强迫性的,更不能是快餐化的,否则,就有可能流于形式。换句话说,制度的质量比数量更重要。我们更应重视的是制度的创建和完善过程,要引导全体教师参与制度的制订,以利于大家对制度的理解和执行。在制度建设过程中。我们提以下两点建议:

(一)广泛商议,创建制度

教师的需求是制度制订的基础,因此,任何一项制度的建立都要符合园所和教师的实际需要,并要广泛倾听教师的心声,以达成真正的共识。

“健全幼儿园绩效管理机制”是《专业标准》对幼儿园提出的一项实施建议。这就意味着我们要根据《专业标准》中对教师的专业要求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建立一个能保证教师规范执行保教工作要求、不断增强专业发展自觉性的机制,并以此考核教师履行专业职责和促进自己专业发展的情况,也使之成为教师职称评聘、职务晋升、工作奖惩的主要依据。这一管理机制的建立将有利于幼儿园教师队伍管理工作实现“从行政性管理向专业化管理的转变”。

(二)反复尝试,调整制度

幼儿园骨干教师研修范文第3篇

一、启程:培训合格乡村幼儿教师

村校幼儿园办园难,首先难在合格农村幼儿教师极度匮乏。在镇乡一级幼儿园兴许还有几位学前教育专业的幼儿教师,在村校幼儿园,就只有临时聘用的幼儿教师和小学教师兼任幼儿教师。培训合格教师无疑是优质村校幼儿园创建的第一要务。优质乡村幼儿教师培训既要重视临时聘用人员和小学兼职教师的专业培训,也要关注和解决乡镇中心校和村校领导教育理念的更新和专业成长的问题。培训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帮助所有与村校幼儿园建设有关的人员,充分认识到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紧迫性、特殊性和专业性。我们的具体做法有四:

(一)理念先行

乡镇中心校校长是提升村校幼儿园质量的重要管理者,村校负责人是村校幼儿园管理的第一责任人。但是,他们通常对学前教育的认识有限,很多人从来没有接受过,也从未参与过学前教育的相关学习培训,对学前教育的了解几乎为零。村校参与幼儿园日常保教工作的教师,对学前教育的了解认识也非常有限,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极度欠缺。针对这样的现实问题,我们精心设计“走出去、请进来、参与做”的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校长、书记等学校行政领导、中心园园长、骨干教师、村校负责人及幼儿教师等参观学习市内外幼儿教育的名优园、特色园;邀请市内外幼教专家来讲学,在学习的过程中,统一认识,形成教育合力,促使大家更新观念,转变情感,参与创建。

(二)需求对接

在理念先行的基础上,我们认真设计了合格幼儿教师培训“需求订单”服务。开展具体培训之前,首先通过网络及实地进行调研,向相关人员发放调查问卷,进行访谈,层层深入地了解培训对象的情况和需求。通过问卷、座谈会,我们了解到对“学前教育专业化”的理解比较清晰的乡镇幼教老师只占15.6%,他们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游戏化的教学方式如何实践”“去小学化之后教什么”“幼小衔接做什么”等问题困惑较多,渴望专业指导。他们希望的是形式生动、浅显易懂的培训,更具针对性,符合村校园实际情况的培训。

(三)“浸润式”培训

有了“需求订单”的目标定位,我们分层设计、分步实施了“浸润式”培训。培训努力扎根“农村”,立足乡土资源,努力缩短理想与现实的距离,积极构建思考与实践的平台,点点滴滴、润物无声。第一阶段,面向全体幼儿教师进行全员培训,解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工作规程》,更新理念,提高认识;第二阶段,依托村校幼儿园建立环境创设、材料投放、游戏化教学等专题的实践基地,根据不同幼儿园的地域特点及教师专业化程度分片研修,让老师亲身参与到园所的资源开发、环境创设中来,由“被动”变“主动”,实现做中学。第三阶段,开展培训者与被培训者互换式培训,与市级示范园、乡镇中心幼儿园、村校幼儿园组建培训共同体,开展“同课异构”、“跟班研修”、“幼小互动研修”等大量互换式、体验式培训,让每一位参与者都可能成为培训者,相互影响,共同成长。

(四)梦想导航

从“看管孩子”到“智慧办园”,这是教育理念和行动的飞跃,需要通过构建共同的教育梦想,形成乡镇中心校校长、村校负责人、中心幼儿园园长骨干、村校幼教教师的教育合力才能实现。培训中,我们积极融入情感认同与教育良知,让更多的人了解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掌握科学的的理念和方法。现在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领导管理由原来被动关注到主动关心的位移;领导能力由原来的“行政”管理到“课程”领导的跃迁;教师教学由“教什么”到“我要教”的转变。有的乡镇校长萌发并开始了“办中国最好乡村幼儿园”的逐梦之旅!有老师正在构筑“许孩子一个真正童年”的美丽梦想。

这样的梦想是创建优质农村幼儿教育的所必需的。有了梦想,就有了努力的方向,当最基层的幼教人团结起来,我们相信,达成梦想的过程,就是我们羽翼下的每一个孩子享受优质学前教育的过程。

二、跟进:开发优质乡土课程资源

“教什么”“用什么教”是长期困扰村校幼儿园老师的第二大难题。“一师一桌一凳,屋里坐一天”基本上就是村校幼儿园日常保教工作的全部。即使很多村校教室配置了多媒体设备,也仅仅是作为播放动画片和音乐的“播放器”在使用。支持幼儿发展与成长的园所环境创设与材料投放几近空白,课程资源开发无从谈起。教师的教育内容贫乏、低质、随意,孩子的玩耍和游戏乏味、低效、教育价值挖掘严重不足。

其实,村校幼儿园不缺课程资源,大自然在给予村校幼儿园蜿蜒绵长与群山峻岭的同时,也给予了更多可利用的乡土资源。我们在创建过程中初步完成了“定向一开发一利用”三步走。

(一)精准定向。自然运动

重庆市万盛经开区是一个旅游资源丰富、发展定位明确的旅游新区。这里有国家5A旅游景区“黑山谷”、中国最古老的“龙鳞石海”、正在创建运动休闲之城。结合地方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定位,我们提出了与之相适应的“自然、生态、运动”优质村校幼儿园创建理念,力图充分利用本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旅游、人文、民间游戏等资源,让“木头、竹子、石头、泥土、沙、树”说话,让万盛的人文、地理、旅游资源在儿童的心里筑巢生根。

(二)扬长避短。人尽其才

1.人的资源的开发。村校幼儿园缺少专业幼教师资,但却不乏优秀的音乐、美术、心理健康等专业的小学教师,特别是有体育特长的男教师。我们尝试挖掘村小教师专业与兴趣的资源优势,扬长避短,人尽其才。通过问询了解、情感趋同、鼓励鞭策,启发他们对学前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和兴趣。

其间,虽然也遇到来自固有经验、学习方式变革的阻力,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和努力,我们看到了效果。在汉苗聚居的关坝田坝村,“姚明、科比”走进校园,孩子们在“小篮球幼儿园”的氛围里练习投掷、奔跑,明白勇敢、坚持和毅力;在海拔1300米的石林茶园村,幼儿园里依然满目春光、红红火火,孩子们播种耕耘,沙池嘻戏、快乐涂鸦。

2.物的资源的开发。大自然资源丰富,慷慨无私。我们建立了“万盛经开区幼儿园本土资源库”,按照自然、旅游、人文、民间游戏等类别进行归纳整理。各村校幼儿园根据自己的资源定位,拟订《村校幼儿园资源开发利用发展规划》。中心校校长带领乡镇幼教团队从大山里找来泥巴、木头、竹子;从湖南返空车运回长江沙……

(三)改造“旧”园。变“废”为宝

“旧”园改造,实现“干湿”分区、灵活多变――创建了攀爬区、创意美工区、森林小木屋、投掷区、民间游戏区、戏水区、养殖园、种植园、黑山谷生态旅游区等户外活动区域;创设了表演区、阅读区、农家乐、地面乒乓台、室内运动区等室内活动区域。

变“废”为宝,实现低成本、低结构――废弃的花园变成了种植园;教学楼的墙面增加篮框,画上五颜六色的图形数字成为了孩子们的投掷区;低矮的花园墙面稍加改造成为涂鸦区、泥塑区;沙池里堆放着竹筒、汤勺、盆子、筛子等玩沙工具;山里找来木头、竹筒、鹅卯石,请上一位会木工的家长,即刻变成了孩子们喜欢的建构材料,再做两个独轮小推车,歪歪扭扭,孩子们合作搬运,乐在其中。

三、深化:供给优质精准教研服务

教研工作的方式和质量,直接关系到村校幼儿园课程建设和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目前,教研工作普遍存在“齐步走、欠深入”的问题,教研导向受到干扰,教研方式浮于表面,教研内容欠缺深度,教研效果事倍功半。

在探索“优质乡村幼儿园”创建的路上,我们以“问题”为导向,以“合作、深入”为行动准则,努力加强和改善“教研微循环”。精准确定村校幼儿园教研内容,精准服务村校幼儿园发展,精准提升村校幼儿园教研实效。力争通过教研转型,精准滴灌,把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精准输送到村校幼儿园这个基础教育的“毛细血管末端”。具体做法有三:

(一)组建“四级”课程管理共同体

我们组建了由区教研员,乡镇中心校校长,中心幼儿园园长,村校负责人(兼教师)组成的“四级”课程管理共同体,通过协商、合作,做好村校幼儿园课程与教学的立体化管理抓好“一日活动皆课程”常规管理以镇为单位整体设计作息时间、课程设置、课程时间、一日活动、一周计划、主题方案等,在主题活动及其环境中,逐步优化村校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模式。

(二)实施“三人行”互助行动

“三人行”互助行动源于“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以开放、合作的姿态关注农村学前教育,每个老师、每个孩子、每个细节对我们都具有教育性。虽然解决问题的过程参与人数并不多,但我们仍然希望探寻一条提高农村幼教师资水平的有效路径。

“三人行”互助行动旨在构建“以乡镇中心幼儿园为龙头,辐射引领村校幼儿园共同发展的‘乡村幼教发展共同体’”。我们建立了“三人行”区域推进研训制度,确立了定时、定人、定指导内容的教研方式。教研模式也随着工作开展层层递进:

“2+0”送教:由乡镇中心园的2名骨干教师对村校园进行送教活动,再根据送教活动组织开展全校性的研修学习。

“1+1”同课异构:由乡镇中心园的1名骨干教师和村校园的1名幼儿教师分别提供2节“同课异构”教研课,再组织开展全校性的研修学习。

“订单式”服务:基于前期的互助学习,由村校园主动提出“研修任务”,乡镇中心幼儿园根据任务设计下一次的行动计划,开展互助研修学习活动。

“个性化”研修:基于前期的互助学习,村校园根据自身实际提出“问题”,并积极依托乡镇中心幼儿园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路径和方法,这个阶段由村校园申报下一阶段的“研修计划”。

精准教研,形成了中心园与村校园互帮互助的良好发展格局,“主动思考”与“共同发展”在乡村的土壤里生根、发芽、开花……有了一致的发展愿景,我们再根据实际需求设计更合理的解决问题的路径,推出中心园与村校园的“周周牵手”计划、中心园长蹲岗指导计划、优秀园长输送计划等,及时有效地解决村校园发展中存在的现实问题。现在,我们的园本研修俨然变成了全校关于“学前教育”问题的专题研讨活动,并带动着大家主动思考“学校教育”中的共性问题,有部分村校以“优质乡村幼儿园”的创建为突破口,积极进行教师专业成长、幼小衔接、课程整合等方面的思考和探索。

幼儿园骨干教师研修范文第4篇

【关键词】互联网;区域协同;幼儿教师;城乡均衡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16)07-0094-03

“互联网+教育”让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为促进教育公平、实施教育精准扶贫,实现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支持。在农村幼儿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中发挥引领、支持和服务作用,是地方幼儿师专应有的历史担当和大学职责所在。在促进农村幼儿教师专业水平发展上,地方幼儿师专能够发挥地方院校接地气的优势,有效利用地方高校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充分整合县域资源,建立区域乡村幼儿教师协调发展机制,促进区域与校本研修活动良性运行。

川北幼专近年来在推进区域内教师培训项目综合改革、促进区域内城乡教师协调发展等方面开展了系列探索活动,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基于网络的高校・幼儿园协同研修实践共同体及其研修实践活动,由川北幼专组织学校特色专业学前教育以及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背景的专业教学团队牵头,以合作幼儿园一线骨干教师、青年教师、转岗教师为主体,幼儿园园长参与管理,组建一些以解决各种教学实践问题为目的的协作教学研究团队。这些协作团队围绕解决某一个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或者高职层次幼教、小教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问题而建立,通过网络平台进行资源开发、资源共享和在线协作教研等活动,以实现校、园协作,促进区域基础教育质量的快速提升。

网络环境下的区域教师发展协同创新平台运行机制

1. 区域教师发展协同创新平台运行规程

地方高等职业院校牵头对地方幼儿教师继续教育进行统一规划,分析区域内幼儿教师师资队伍现状,统一规划本地化的幼教师资培训方案,对本地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目标、层次、管理职责、区域幼儿教师发展质量标准做出具体可行的规定。建立完善的区域教师网络研修活动管理评价机制,做到区域内幼儿教师在接受继续教育的内容、形式和认证标准上的全覆盖,对教师网络培训、网络研修的内容、形式和学时学分认证制定管理办法。

2. 区域教师发展协同创新平台师资团队建设

区域教师发展协同创新平台师资团队是一支整合了县区内教学科研、教育技术、一线骨干教师等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持的教师专业发展服务团队。其主要目的是,有效带动城乡教师的区域协作,指导城乡教学资源共建共享,促进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其活动形式主要有开展区域内校际协作教研、培训活动等,同时不定期对各农村幼儿园的校本培训、教研活动进行实地指导。

3. 区域教师发展协同创新平台研修模式

(1)基于网络课程资源的混合式学习

该模式主要针对区域内边远薄弱地区的幼儿教师,在具体应用中主要与院校集中面授、乡村幼儿教师访名校等培训活动相结合。基于网络课程资源的混合式学习以提供在线的网络课程支持,组织教师进行网络课程内容的学习为主。

(2)基于网络教师工作坊的团队研训

网络教师工作坊是一种依托网络平台,以区域内教学名师、高等院校学科专家学者牵头组织、区域内不同层次学校教师参与进行的网络研训活动模式。教师工作坊主要有组织课程学习、专题在线研讨、案例分享、协作教学、学术交流、观摩交流等多种形式的综合研训活动,以实现区域内同一学科教师的协同成长。教师工作坊研修活动主要以任务驱动为主线,通过诊断测评、行动研究、总结提升和成果推广等阶段,跨年度、递进式、常态化研训,以培育一个团队、提升一个片区内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为目标。

(3)基于网络研修平台的送教下乡

基于网络环境的送教下乡是以送技能、送本领为主,以通过院校协作的形式,以协作创新的形式提高乡村教师的专业能力和专业水平。主要过程有:首先,由院校专家团队入园,以乡村幼儿教师的常规教育活动为观摩对象,进行访谈和教学观摩活动,通过访谈对乡村幼儿教师的教学设计理念、教学准备水平进行了解;其次,由院校专家团队、授课教师本人、幼儿园同行及院长,通过在线视频系统进行网络协作观摩和研讨,对农村幼儿教师的常态教学活动提出改进意见;再次,由院校专家协助乡村幼儿教师,根据修改意见进行教学活动的再次设计;最后,由乡村幼儿教师根据重新设计的教学活动方案进行第二次教学活动实施,院校团队则进行活动实施过程的观摩,并进行二次活动录像,对第二次教学活动的改进进行团队分析和交流,使乡村幼儿教师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所采取方案的优点和仍存在的问题等,进而达到促进乡村幼儿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主要目的。

“地方高校・幼儿园协同创新平台”网络研修活动设计

1. 研修活动的组织与研究对象选择

选择以“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为研修主题,依托川北幼专与广元市利州区建立的“地方高校・幼儿园协同创新平台”发起并组织本次研修活动。网络研修共同体成员来自地方高校4人,幼儿园10人(其中城镇幼儿园3人,乡村幼儿园7人),高校教师中学前教育学科教师3人,现代教育技术学科教师1人。以信息技术在幼儿园科学、艺术、健康领域的应用为切入点,分别在1所城镇幼儿园和2所乡村幼儿园选择1位主班老师和相应的班级进行教学实践研修。

2. 研修活动过程设计

(1)由研修主持人在进行调研分析后,会同指导团队商定研究主题,设计研修活动方案并通过网络研修工作坊研修计划,组织研修指导团队设计研修活动指导方案。

(2)由研修主持人协调召集共同体全体成员进行参与式研讨活动(线下集中培训),解读研修主题、观摩先进案例,进行理念、方法、技术以及评价反思等方面的参与式培训。

(3)主班教师返岗实践,带着集中研讨所获得的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新技能开展专业实践。同时,研修指导团队协助主班教师将初次的教学设计方案、教学活动视频上传至研修工作坊,共同体所有成员进行方案与案例的观摩与思考,这一阶段的学习为自定步调学习。

(4)主持人协调召集在线研讨活动,由主班教师将自己的教学设计意图、教学设计方案、教学实施过程视频、教学实施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通过网络进行,研修共同体成员通过网络会议的形式组织在线研讨。

(5)主班教师参与教学设计的修订,并在指导团队的协助下进行信息技术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开发,然后进行第二次现场教学实施。课后进行说课与反思,其他教师现场观课或在线观摩教学录像,进行评课议课。

(6)主班教师上传课程资源包和教学反思,教师网上继续议课或参与话题讨论,解决实际问题并形成研修成果。

3. 研修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1)主题培训与技术应用辅导

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确定网络研修主题为“信息技术在农村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实践”,完成研修活动方案设计并在教师研修网络平台。在完成网络研修活动支持资源、支持方案的设计与开发的基础上,师资团队召集所有网络研修共同体成员进行了专题培训活动,就本次网络研修活动的主题、理念、方式方法、支持策略、组织与评价等进行了参与式培训活动。

(2)同课异构与协作重构

研修共同体3位主班教师进行岗位实践,由主班教师独立备课或小范围协作进行教学设计,并进行验证性教学活动组织与实施。指导团队协助3位主班教师将同课异构的教学设计方案、教学活动视频上传到网络研修工作坊,主持人协调共同体所有成员进行方案与案例的观摩与思考,这一阶段的学习为自定步调学习。此后,教师研修工作坊主持人召集共同体成员召开在线视频研讨会议,对3位主班教师前期同课异构的教学设计、教学实践视频以及实践中遇到和发现的问题进行了集中研讨,提出了新的设计方案和教学实施建议,完成了教学活动方案的协作重构活动。

(3)反思总结与协作提高

在协作重构过程中,3位位于不同区域的幼儿园主班教师相互借鉴,与院校指导团队紧密互动,协作完成各具特色、适合本园儿童发展特性的教学设计,这一过程通过虚拟社区的协作实现了隐性知识的显性化过程。教学设计重构完成后,3位教师在共同体成员的协助下分别进行了教育活动的再实践,通过实践活动完成对在社区协作中所获得的显性知识的固化。

“地方高校・幼儿园协同创新平台”研修活动促进城乡教师均衡发展效果分析

1. 精确定位、深度互动,有效促进了城乡教师教育理念的一体化转变

“互动”是教师在网络研修过程中所有活动的核心,网络研修共同体中教师们的教学理念和专业实践正是在与研修平台上的同伴、专家和辅导团队的交流互动中,悄悄发生转变、实现知识和价值的重构的。这种高效、深入的互动,使得主班教师、普通教师的参与程度都比较高,在研讨中潜移默化地实现了城乡教师教育理念的一体化转变。

2. 多轮迭代,以城带乡,有效规范了农村幼儿教师的教学行为

农村幼儿园对教育活动的规范性、教学性不高,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性不强等都是现实存在的问题,在网络研修活动中,除了系统的培训教育活动设计的理念、知识、方法和价值外,研修活动反复强调教学设计的重要意义,通过多轮次的协作设计和研讨,使教师们认识到教学设计的重要性。在信息化资源的共享与支持、幼教专家在线指导下,通过多轮次的网络协作教学设计,通过案例研讨、同课同构、同课异构等协作设计活动,以城带乡,使农村幼儿教师掌握了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方法,并且开始能够有效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设计出适合农村幼儿身心发展的园本主题活动,有效规范了农村幼儿教师的教学行为。

幼儿园骨干教师研修范文第5篇

〔中图分类号〕 G6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19―0034―01

我国“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了“以教师发展为本,以教师有效学习为中心”的新时期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理念,这一理念也为幼儿园师资队伍的建设明确了方向。美国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儿童发展心理学博士丽莲・凯兹将教师的成长分为四个阶段:求生阶段、强化阶段、求新阶段、成熟阶段。依据教师专业性成长的阶段性理论,我园探索园本研修模式,对处于不同阶段教师的专业成长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授“鱼”,度过求生、强化期

1. 骨干引领、青蓝工程:在帮带中成长。新教师要在幼教一线独当一面,要在很短时间内熟悉幼儿园的一切常规工作和一日活动的组织,这些都很容易引起新教师内心的恐慌和担忧。为帮助新教师更快地适应新的岗位,我园为青年教师安排了班级管理经验丰富并且有敬业精神的老教师作为带班师傅,对新教师进行师德的引领、常规入门的引领。同时,还要求新教师根据自己教学业务成长的需求,自由寻求在相关方面成长较为成熟的教师作为自己的教学师傅,使得师徒结对更具针对性和人性化,提高了师徒间帮传带教的有效性。

2. 艺术工作室:在强化中成长。新教师技能基本功比较扎实,但要成立艺术工作室,会对教师艺术素养的要求更高。为了提高我园教师的艺术素养,从而更好地实施艺术化园本课程,我园成立了“乐园音乐工作室”、“翩翩芊芊美术工作室”、“轻舞飞扬舞蹈工作室”。工作室的成立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有技能特长的青年教师和教学骨干的带头引领作用,大大提高了教师专业成长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探“渔”,走入求新、成熟期

1. 教学观摩,在互动中成长。教学观摩活动,是教师之间交流教学经验、开拓教学视野、提高业务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

(1)分层课――分层培养。①新教师尝试课,为新教师提供大胆尝试的机会,允许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犯错误,但必须有自己的思想。②青年教师创新课,充分发挥青年教师的创新意识,开发新的艺术活动课例,丰富园本课程中的原创艺术活动,为园本课程注入新的元素。③骨干教师示范课,发挥骨干教师在教学中的引领作用,加强教师间的专业切磋,让教师间共同分享经验,共同成长。

(2)模仿课――名师对话。回应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向名师靠拢,对其教育理念、策略、组织形式和教学风格产生强烈的共鸣和感悟,让教师感受优秀课例带给自身的专业成长。

(3)竞赛课――构建自我。借助“课堂教学竞赛”平台,教师展示自己学习、实践、反思的成果。

2. 互动研讨,在共商中成长。园本教研活动中,让教师在活动中提出一个个困惑并进行讨论,对教师不易理解或存在争议问题的澄清起很大的作用,也利于教师间的合作与相互学习。

(1)互动式教研。我园定期组织互动式教研活动,开展学术沙龙、主题辩论、家园共育、同教材异教法、幼儿园学科领域教学等主题研讨活动。教师们针对教育观念、教学行为、教学手段等各抒己见,有利于大家站在不同角度辩证地看待自己的教学行为,互相取长补短。

(2)案例专题研究。在专题“如何优化幼儿在园一日生活”中,教师对“‘幼儿一日生活’有效性的落实不够优化、一日生活环节中存在一些不必要的集体行动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不能充分凸显幼儿年龄特点,户外活动时间、自由活动时间难以保障”等方面提出了一个个困惑。我们从困惑与需求入手,以幼儿为本,因地制宜采取措施,精心策划了“学习研讨实践反思诊断调整”连环跟进方式,开展了“优化幼儿一日活动”系列教研活动,使我园形成科学合理的一日生活安排,同时也活化了教师的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