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生素质教育

小学生素质教育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生素质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学生素质教育

小学生素质教育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数学素质教育 小学生 新课程

一、数学素质的含义与特征。

素质一词本是生理学概念,指人的先天生理解剖特点,主要指神经系统、脑的特性及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的特点,素质是心理活动发展的前提,离开这个物质基础谈不上心理发展。各门学科对素质的解释不同,但都有一点是共同的,即素质是以人的生理和心理实际作为基础,以其自然属性为基本前提的。数学作为一种客观抽象出来的自然科学,属于社会素质的范畴。

二、数学素质教育的内容。

数学教学大纲规定的数学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形成数学能力,发展个性品质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由于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数学教育与整个普通教育一样偏离了素质教育的轨道,因而使学生的数学素质停留在低层次上,降低了数学素质在人的综合素质中所占的比例。因此,在确定数学素质教育内容时,要从整体教育观上,挖掘专业素质教育的内涵与外延,使其既有理论指导意义,又具实际操作意义。

三、新课程下教师该怎么办?

(一)提供新鲜的东西引起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学生的心理活动就会处于激活状态,富有满足感和愉悦感,从而积极性高涨,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我要学”的意识增强。

1.题型新。

教材中的题型设计,以根据儿童的好动、好胜、好表现的天性,让学生“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学,在活动中得到快乐;让学生“比”,使学生在竞争中不断前进;让学生“炫”,使学生在考别人中进步;让学生“用”,使学生感受数学的价值。所以在创设题型时,要关注学生,让他们快乐学习。如有些问题可以引入竞争机制,有些习题用讨论、争议的方法更适合学生的口味,真正做到让每一个学生“动”起来,让学生的思维“飞”起来,让我们的课堂“活”起来,充分体现在现代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学要开放,课堂要开放,学生思维要开放。

2.题材新。

数学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文化。因此,数学练习设计要走出数学学科,让学生去领略另外学科的精彩。设计时综合学生所学科目,确立了以学科知识为基础,以情景主题为背景,适时地穿插另外学科知识,丰富发展数学的内涵,让学生学习数学学科以外的知识,从而领略数学的精彩。如学习《百分数应用题》时,设计这样两道练习:①春池春水满,春时春草生。春人饮春酒,春鸟戏春风。这首诗中“春”字比全诗总字数少(?摇?摇)%。②请用百分数表示下列成语:百里挑一(?摇?摇);百发百中(?摇?摇)。这两题都融合了语文知识,在解决数学问题的同时,也学到了古诗和成语的知识,学生的兴趣更为浓厚。

3.方式新。

在我们平时的练习过程中,练习形式一般有四种即一问一答、板演、笔头和操作。这样的形式不能让全体学生一起思考,一起练习。如果我们精心设计,让全体学生都加入到这样的练习形式中,就能体现出教学的全体性。如在教学《质数和合数》结束新课时,设计这样一个游戏练习: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学号,按老师要求站立,看谁反应快。①学号是质数的同学,②学号是最小合数的同学,③学号既是偶数又是质数的同学,④学号既是合数又是奇数的同学,⑤学号是合数的同学,⑥没有站立过的同学。这样可以把学习气氛推向,让学生带着愉快和渴望学习新知识的心情结束一节课。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也培养了学生不甘落后、积极向上的学习品质。

(二)让实践活动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载体,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实践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掘学生的潜能。

让学生动手操作是提高数学学习和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之一。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对新事物有着天生的亲切感,抓住这一特征,充分让他们动手拼、摆、折、分、数、画等一系列活动,亲自参与知识发现和探索过程,对大量的感性材料进行整理、分析、找出规律,使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形象的直观感受,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教学“三角形内角和”引入新课后,让学生量出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然后把它们加起来,发现三角形三个内角之和为180度;再让学生用纸做一个任意三角形,将三个内角剪下,把三个角拼在一起,发现所拼成的角是一个平角,然后让学生自己归纳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这样让学生在操作中自己发现或提出数学问题,并创造性地加以解决,可以充分发掘每个学生的潜能,让每个学生在参与中得到发展。

2.实践活动有利于进行猜想的验证,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将观察、操作、猜测纳入教学要求之中,数学猜想是人的思维在探索数学规律、本质时的一种策略,是一种带有直觉性的比较高级的思维方法,新颖独创的思路往往产生猜想、假设、推测之中,教师必须尽量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大胆猜想、假设、推测,让学生自主探索知识、发现规律。

3.实践活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参与热情及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筋得到发展,使它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手与脑的这种联系,就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实践操作时,以“动”促“思”,将操作与思维活动联系起来,发展学生的思维。例如:教学“圆锥体的体积”,我针对学生对“等底、等高”这个条件往往不注意的情况,采取分组实验法,让学生进行倒水实验,用圆锥体容器盛满水倒入圆柱体容器。结果,一个小组倒了三次还没灌满,另一小组却溢出来了。这是什么缘故呢?学生议论纷纷。这时我拿出准备好的等底等高的圆锥体和圆柱体两个容器让学生再进行倒水实验,此次用圆锥体量水三次正好灌满圆柱体。此时,孩子们的疑问更大了,思维活动进入。这样让学生在操作中发现、思索、领悟、概括,促使学生参与学习,既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又促进了思维的发展。

数学课堂是常被人认为比较枯燥、乏味和缺乏激情的,因此,努力创建既宽松又富有人情味的,且使学生善于思考、乐于探究的课堂环境显得尤为重要。只有体会到数学的乐趣学生才会主动学习和感悟数学,掌握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形成数学能力,发展个性品质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从而提高数学素质。

参考文献:

[1]教育探索与实践.2008,(12).

小学生素质教育范文第2篇

一、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由于数学是一门富有创新内涵的学科,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因此数学教学更要重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并不断解决问题的循环过程,而创新过程不仅是智力活动过程,还需要以创新情感为动力,有敢于创新不怕困难的勇气。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有很多,如巧妙构思教学方法,精心设计问题形式等等。课堂教学语言是师生双向信息交流的载体,教师的主导作用要很好地体现出来,对于小学生尤为重要。教学语言的设计至关重要。关键性的教学语言应该既精练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

总之,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创新意识和初步的创新能力,关键在于教师,教师自己要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做到勇于创新、善于创新,同时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

二、以学生为主体,进行适量合理的练习

以学生为主体,就是学生在教师的鼓励启发下,参与教学的某些过程,主动获取知识。小学生获取知识是在直接感知的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年级越低感知越高,其思维是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其具体程序是提供事实―操作、观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根据小学生的这一思维特点,如果每堂课都以学生为主体,进行适量合理的练习,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能主动获取知识。这样才能激发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开拓小学生的创新思维。

1. 鼓励小学生动手操作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知识的本身就是活动。”动作和思维密不可分。动手操作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学的有效手段之一,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动是儿童的天性,对于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来说,应把机械单调的练习转变为学生自己的有声有色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去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学生自己动手实际操作,可以培养手脑并用的能力,及初步掌握独立操作的基本技能。教师在教学中,应倡导学生做到边观察边思考,获得全面正确的知识。例如,讲授几何认知课时,让学生自己设计制作一些简单的图形,通过看、摸、数、量的实践活动,充分感知,在此基础上抽象出各种形状特征等。这样就把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具体形象知识,小学生比较容易接受。

2. 鼓励小学生动口“演讲”

动口,就是让学生去讲、去说,让学生围绕一个中心问题进行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各抒己见。例如一道数学题可能有几种解法,在老师的引导下启发学生动脑思考,积极发言,甚至鼓励学生走上讲台,把自己思考的方法直接讲给全班同学听。这种方法可以为一题多解开拓思路,发散思维,相互启发。学生在课堂实践中,通过多向思维,甚至逆向思维逐渐学会了创新,加速了认知过程。通过让学生把思维过程和结果用语言表达出来,可以达到集思广益,取长补短的效果。

3. 适量、合理、生动的练习

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它推动人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小学数学教学应努力创造生活情境,将“生动活泼”的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对小学生而言,数学练习或者作业也同样需要“生动活泼”。现在,某些数学练习题是纯数学化的题目,题目的呈现方式乏味、枯燥,无法激起学生的热情和兴趣。相反,有些优秀的小学数学题目新颖独特,有的还配以生动的图片,简单形象直观,激发小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对题目的理解,同时可以展开丰富的想象,结合现实生活,达到正确理解问题并解决问题的目的。这样利用学生熟悉的故事人物,创造一种融洽、宽松的教学情境,学生跃跃欲试,兴趣浓厚,消除了胆怯的心理,无拘无束地充分表现自己的思想、认识、情感,就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讨论过程,从而萌发创新意识和想象能力。

总之,让学生多种感官并用,去观察、去发现、去思考。同时,老师需要设计和布置适量、合理、生动活泼的练习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在主动获取知识的同时,开发了思维,培养了能力。

三、增加情感交流,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积极性

小学生素质教育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素养;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审美能力

语文是具有人文素养的一门课程,也是学生综合素质水平得以提高的重要方面,更是学生健全发展中其他学科都无法替代的一门学科。所以,教师要转变教育教学思想,要通过组织多种活动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以促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组织有效的活动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做好保障工作,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为学生的发展以及语文课程魅力的展示做出相应的贡献。

一、提高识字写字能力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识字写字能力的培养是该阶段的主要任务之一,也是学生学习其他部分的基础,更是语文素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素质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我们要改变应试教育下的“一个字写十遍、百遍”的模式,这导致大部分学生越来越讨厌语文的原因,同时,也给学生增加了课业量。所以,在素质教育下,教师要更新教育教学思想,要重新组织有效的活动来调动学生的识字积极性,使学生在活动中识字,在写字中找到乐趣。

例如,借助实物进行识字,也就是说,不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要适时地引导学生识字,比如,桌子,我们就可以在课桌上贴上一个不同形状的纸,并写上“桌”字。在家里我们可以在冰箱上、茶几上、厨房门上、柜子上等都标注上相应的汉字,这样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就能掌握一定的汉字,同时,也能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对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素质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教师要组织多种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以促使学生在多种活动中增强基本的识字、写字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的培养和锻炼是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方面,也是学生终身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内容,更是拓展学生知识视野,提高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的重要方面。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改变以往盲目阅读和教师一讲到底的阅读教学模式,要在有效贯彻落实以生为本理念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在体会和感悟文本内涵中提高思维品质、文化品位以及思想观念等,进而,为学生健全的发展做好保障工作。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讲故事”活动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在高效的阅读课堂中获得良好的发展。

例如,在阅读《负荆请罪》时,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也为了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更为了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学生反复阅读这一故事后,我让学生自己组织语言进行“讲故事”活动。详细的说就是,组织学生在小组内对这一故事进行“复述”,用自己的话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这样的过程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能力水平,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复述能力,而且,学生在自主参与讲故事活动中也能体会到阅读带来的乐趣,同时也为学生健全地发展做好保障工作,进而为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全面提升做好保障工作。

三、提升学生审美情趣

一说到“审美”,学生立刻想到的是美术课,为什么不能将审美与语文课结合在一起呢?主要因为语文给人留下的印象就只是汉字,一个个正正方方的汉字让人感觉枯燥、无趣,所以,就忽略了汉字背后的美,这是不利于语文课程价值的体现的,也不利于高效课堂的顺利实现。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要通过组织多种活动来展现文本中的美,使学生在美的体验中感受美、体会美,进而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

例如,在教学《烟台的海》时,为了帮助学生突破课堂重、难点,也为了展现语文文本中的美,更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本节课的教学时,我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烟台的海”,目的就是让学生在一张张直观的图片展示中视觉受到冲击,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文本中所描绘的情境,也为学生健全地发展做好保障工作。因此,作为新时期的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有意识地发挥多媒体的价值,要引导学生在情境展示中更好地理解文本中心思想,同时也为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提升做好保障工作。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转变教育教学思想,要有意识地从多角度、多方面入手来挖掘语文教材的价值,并通过组织多种活动来为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做好保障工作。

参考文献:

小学生素质教育范文第4篇

关键词:意志品质;小学生;培养

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在新课改的积极倡导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已经被列为教师工作的重点。小学是儿童意志品质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小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一、对小学生进行良好的意志品质培养的重要性

意志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集体体现。在小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意志具有重要作用。一名只具有良好的智力,但缺乏坚强的意志的学生是很难获得良好学习效果的。小学是意志品质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重视对小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的培养将对其一生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学生意志品质的强弱直接影响着自身发展的成败。这一点在许多成功人士的身上已经得到了充分的验证。回想一下那些有志者的成长历程:他们的成功之路上也曾坎坷曲折且布满了荆棘。然而他们用坚强的意志冲破层层阻力和障碍,用坚强的意志支配着自己的行动,践行着自己的理想。坚强的意志品质有利于帮助学生克服前进中的困难,形成健康的心理和人格。可见,良好的意志品质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条件,有效培养小学生的意志品质应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

二、小学生意志品质的现状及影响因素

积极的意志品质包括:意志的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坚韧性和独立性。谈到意志的独立性,眼前不禁浮现出一个个充满依赖性的“小皇帝”和“小公主”。他们一生下来就一切事情都由家长包办代替,依赖感越来越强。缺少了独立做事的能力和习惯,意志的独立性也得不到很好的发展。当他们步入校门面对要独立完成的学习和工作任务时会感到无助,逐渐产生了讨厌学习、学校的情绪。如果教师不积极正确地引导,这种消极的意志品质就成了他们发展途中的绊脚石,使学生不能沿着良好的人生轨迹去发展。

当今社会独生子女在极为优越的生活条件的惯宠下、在家长细心的呵护下,他们的利己主义、享乐主义越来越浓。这使他们失去了意志的独立性和坚韧性。其主要表现为:遇到稍复杂的问题时就嫌麻烦,做起事来没耐性、没长性,随便应付了事;遇到困难和突发事件时优柔寡断、懒于动脑;不能自己支配自己,没有战胜困难的决心,更没有持之以恒的精神,缺少自觉承受困难和挫折的能力。因此,在学习任务的重压下,许多学生几经挣扎后还是选择了放弃学业,暂求眼前的享乐。

另外,小学生意志的自觉性和自制性也很薄弱。学生们每天完成的学习任务,几乎很少是靠学生自觉来完成的,也很少是自己设定的学习内容,而都是由老师和家长牵着来完成的学习任务。设想一下:如果老师每天不检查作业,家长也不督促,又有多少学生能默默地完成作业呢?即使完成了作业又有多少学生能自觉地学习其他内容呢?学生已经习惯了在老师和家长的指挥棒下学习了。其实许多学生有自觉学习的意识,可是他们缺少意志的自制性,享乐主义在心里已占了上风。在享乐与勤奋的抉择中自己不能支配自己、控制自己,更不能命令迫使自己做好该做的事情。结果,有许多学生在父母面前披着学习的外衣,做笔成样,荒废了学习时光。

综上所述,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不是与生俱来的,要靠后天的教育培养。只有学校携手家长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学生才能得到更好的、健康的发展。

三、培养小学生意志品质的策略

1.用榜样的力量感染学生,促进学生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

要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教师本身必须具备意志品质的坚韧性。(1)教师必须给学生做好榜样,在课堂上把自己良好的意志品质充分地展示给学生。因为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心理影响是很大的。比如,教师带病上课、批改、辅导以及处理事情的方法、做事情的果断性、忍耐力、自控力都能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意志品质教育。(2)教师可以让学生经常搜集有关具有坚强意志品质的典型人物事例,组织学生定期开展讲故事活动。对感染力强的故事情节,可以让学生模拟表演,并组织学生讨论剖析人物的品质特点,谈谈听故事后的感受、对照主人公找自己的差距。使学生从中认识到自身意志品质的薄弱性,以及坚强的意志品质是自身健康发展的前提。

2.给学生创设锻炼意志的机会

意志品质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期间要让学生通过许多复杂而艰辛的事例来磨炼自己的意志。比如,教师可以多组织学生开展体育锻炼、参加一些公益劳动、帮助老弱病残做善事、分角色管理班集体、扮演残疾人体验生活等,以此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精神。但是无论开展哪项活动,都要让学生充分体验感受。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达到自我锻炼意志的目的。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做好自我反思、检查、监督、鼓励和自我验收,这样才有助于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自觉性和自制性,让学生学会迫使自己去做自己不情愿而又必须做的事情。

3.对学生加强目的动机教育

许多学生做事一贯茫然顺从,没有明确的目的,只是在家长和老师的督促下做一些应付性工作。每天做什么事都是老师和家长预先计划好的,至于做事的目的乃至于要达到的效果,他们根本就不知道,也就是说有的学生学习动机根本不明确。这就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个性差异帮助学生制定短期和长期的发展目标,构思自己的伟大理想,规划自己的人生轨迹,制定自己的远期和近期的发展计划。教师同时要督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努力践行实施,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

小学生素质教育范文第5篇

第一个故事写了一位名叫颜竹女孩的父母离婚,母亲离家出走,父亲酗酒过度去世,全家没有了依靠。可是,颜竹十分坚强,与哥哥、姐姐一起自食其力,勇敢面对挫折,并努力学习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一所中专学校。

第二个故事讲了一位名叫李佳的中学生,父母离异,性格变得自卑,对生活、学习失去信心,每想到自己家境就泪流满面。悲观的生活态度,最后促使李佳走向跳楼死亡。

看了这两个故事后,我深有感触。虽然颜竹、李佳两人都遭遇相同父母离异的挫折,但她们采取了两个截然不同的应对方式。颜竹坚强、勇敢面对挫折,活出一片蓝天;而李佳脆弱、不能面对困难,最终失去生命。我们应该学习颜竹的直面挫折、珍惜生命、任何困难都压不跨的精神。

我们应该都有听过张海迪的故事,她先天就重残,高位截瘫,可是她从来就没有对生活失去信心,而是以顽强的毅力战胜了种种困难,自学成才,翻译了许多外文名着,并获取硕士学位。美国也有一位盲聋女作家海伦-凯勒,她在一岁半时就因病丧失了视觉和听力,可她却没有向命运屈服,24岁,她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哈佛大学……

她们一直都在努力着、拼搏着、奋斗着,直面挫折,珍爱生命,把人生一样演绎得如此精彩,是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的。而对李佳悲观的生活态度、最终失去生命而感到惋惜。